貨幣問題
在美國的發展史上,有一個問題一百多年來一直睏擾着一代又一代的政客和他們的經濟智囊,政黨的興旺衰敗以及政客們的得勢沒落都與之命運攸關。做對了,你將得到豐厚的回報;相反,等待你的衹有滅亡。沒有哪個問題會像它一樣,始終如一地、預示性地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這個問題就是貨幣問題。
什麽構成了貨幣?金子?銀子?紙幣?銀行券?支票?這個關鍵問題還衍生出很多其他問題。需要多少貨幣?由誰來掌控這些貨幣?掌控的程度應如何?
從人們找到了起價值尺度作用的物品(貝殼、石頭、稀有金屬)起,這個問題就一直睏擾着人類社會。對於18至19世紀以及20世紀初期的美國來說,這個問題是如此難以很好地解答。這期間兩個關鍵因素的産生造就了現代的美國,它們就是民主主義和資本主義。從一開始二者就有內在的牽製力,前者追求的是公平,後者註重的是效率。民主主義的公平産生於政治領域,而其在經濟領域卻被傷害;而資本主義的不平等産生於經濟領域,卻也在慢慢蠶食着其他領域。
貨幣問題是民主主義和資本主義鬥爭的核心領域。民主主義者認為要想真正落實公平原則就必須讓國民控製貨幣的供給,將該權力落入自私自利的資本主義者手中是不妥的。而資本主義者則認為事情恰恰相反,應該由少數精明的人來管理貨幣的供給。民主主義者的動機是好的,但他們那缺乏專業水準的認識不僅會使自己的努力徒勞,還會動搖經濟的根基。況且貨幣是資産,由全民管理這些資産也是不現實的。
資本主義者和民主主義者對於貨幣供給問題的主張是不同的,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的爭論也是激烈而無休止的。但是在美國,兩個派係也不是截然劃分開來的。19世紀中葉衹有少數極端的資本主義者纔反對民主主義,而且是在理論領域。而很多的民主主義者或本身就是資本傢,或是未來的資本傢,或同資本傢有着千絲萬縷的依賴關係。
在貨幣問題上經歷了激烈的鬥爭之後,托馬斯·傑斐遜在自己的第一任總統的就職演說中這樣說道:"我們都是聯邦主義者,我們都是共和黨人。"聽衆很清楚聯邦主義者代表資本主義的黨派,而共和黨是代表新生的民主主義的黨派,但按照傑斐遜的思路來理解關於貨幣問題的派係分別時,人們也可以說"我們都是民主主義者或資本主義者"。但事實上,人們很難在貨幣問題上長期保持一致的看法,總是資本主義者占據一段優勢之後民主主義者占優勢,然後又是一個接一個的循環。
經濟領域時時刻刻上演着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裏是智者戰鬥的地方。每個時代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勇敢應戰,去面對、去解决這些令人睏惑的問題。他們或者是天才、政治傢、愛國者,或者是無賴、姦商、投機分子,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貨幣貴族。
第一章 資本貴族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的人,其一生頗具戲劇性。他是一個私生子,出生於英屬西印度群島中的尼維斯島,由於出生的非法性,他一直想擺脫這種不好的名聲。作為一名紐約商人在聖剋羅伊島開設的商店裏的13歲的職員,他迫不及待地想找一個更好的職位。"我憎恨職員地位的卑微以及工作環境的惡劣,好像上帝總和我過不去,"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我希望爆發一場戰爭。"[1]在商店裏的生活教會了漢密爾頓關於金錢和交易的知識。他們的商船活躍在三角貿易的航綫上,在英國、法國以及西班牙三個帝國之間做朗姆酒、鱈魚、面包以及騾子的生意,以裏弗爾①、英鎊或美元定價,以黃金、白銀、土地以及合約作為保證。但是,貨幣總是緊缺,遠離宗主國使交易很難進行。他的老闆後來由於身體的原因離開該島去了紐約,他就在給他老闆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很憂慮,不能完成您佈置的任務,因為錢不夠。"[2]
後來,漢密爾頓離開西印度群島來到了紐約,這時貨幣仍然緊缺。1772年一場颶風摧毀了聖剋羅伊島,但卻給漢密爾頓的人生帶來了轉機。他對這場颶風的精彩描述讓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存在。
在美國的發展史上,有一個問題一百多年來一直睏擾着一代又一代的政客和他們的經濟智囊,政黨的興旺衰敗以及政客們的得勢沒落都與之命運攸關。做對了,你將得到豐厚的回報;相反,等待你的衹有滅亡。沒有哪個問題會像它一樣,始終如一地、預示性地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這個問題就是貨幣問題。
什麽構成了貨幣?金子?銀子?紙幣?銀行券?支票?這個關鍵問題還衍生出很多其他問題。需要多少貨幣?由誰來掌控這些貨幣?掌控的程度應如何?
從人們找到了起價值尺度作用的物品(貝殼、石頭、稀有金屬)起,這個問題就一直睏擾着人類社會。對於18至19世紀以及20世紀初期的美國來說,這個問題是如此難以很好地解答。這期間兩個關鍵因素的産生造就了現代的美國,它們就是民主主義和資本主義。從一開始二者就有內在的牽製力,前者追求的是公平,後者註重的是效率。民主主義的公平産生於政治領域,而其在經濟領域卻被傷害;而資本主義的不平等産生於經濟領域,卻也在慢慢蠶食着其他領域。
貨幣問題是民主主義和資本主義鬥爭的核心領域。民主主義者認為要想真正落實公平原則就必須讓國民控製貨幣的供給,將該權力落入自私自利的資本主義者手中是不妥的。而資本主義者則認為事情恰恰相反,應該由少數精明的人來管理貨幣的供給。民主主義者的動機是好的,但他們那缺乏專業水準的認識不僅會使自己的努力徒勞,還會動搖經濟的根基。況且貨幣是資産,由全民管理這些資産也是不現實的。
資本主義者和民主主義者對於貨幣供給問題的主張是不同的,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的爭論也是激烈而無休止的。但是在美國,兩個派係也不是截然劃分開來的。19世紀中葉衹有少數極端的資本主義者纔反對民主主義,而且是在理論領域。而很多的民主主義者或本身就是資本傢,或是未來的資本傢,或同資本傢有着千絲萬縷的依賴關係。
在貨幣問題上經歷了激烈的鬥爭之後,托馬斯·傑斐遜在自己的第一任總統的就職演說中這樣說道:"我們都是聯邦主義者,我們都是共和黨人。"聽衆很清楚聯邦主義者代表資本主義的黨派,而共和黨是代表新生的民主主義的黨派,但按照傑斐遜的思路來理解關於貨幣問題的派係分別時,人們也可以說"我們都是民主主義者或資本主義者"。但事實上,人們很難在貨幣問題上長期保持一致的看法,總是資本主義者占據一段優勢之後民主主義者占優勢,然後又是一個接一個的循環。
經濟領域時時刻刻上演着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裏是智者戰鬥的地方。每個時代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勇敢應戰,去面對、去解决這些令人睏惑的問題。他們或者是天才、政治傢、愛國者,或者是無賴、姦商、投機分子,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貨幣貴族。
第一章 資本貴族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的人,其一生頗具戲劇性。他是一個私生子,出生於英屬西印度群島中的尼維斯島,由於出生的非法性,他一直想擺脫這種不好的名聲。作為一名紐約商人在聖剋羅伊島開設的商店裏的13歲的職員,他迫不及待地想找一個更好的職位。"我憎恨職員地位的卑微以及工作環境的惡劣,好像上帝總和我過不去,"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我希望爆發一場戰爭。"[1]在商店裏的生活教會了漢密爾頓關於金錢和交易的知識。他們的商船活躍在三角貿易的航綫上,在英國、法國以及西班牙三個帝國之間做朗姆酒、鱈魚、面包以及騾子的生意,以裏弗爾①、英鎊或美元定價,以黃金、白銀、土地以及合約作為保證。但是,貨幣總是緊缺,遠離宗主國使交易很難進行。他的老闆後來由於身體的原因離開該島去了紐約,他就在給他老闆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很憂慮,不能完成您佈置的任務,因為錢不夠。"[2]
後來,漢密爾頓離開西印度群島來到了紐約,這時貨幣仍然緊缺。1772年一場颶風摧毀了聖剋羅伊島,但卻給漢密爾頓的人生帶來了轉機。他對這場颶風的精彩描述讓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存在。
"上帝啊!真是太恐怖了,造成的損失無法計算……狂風怒吼,海水咆哮,流星拖着尾巴劃破長空,閃電的強光讓人眩暈,房子的倒塌聲、刺耳的尖叫聲、悲泣的哭喊聲不絶於耳,就算是天使看到了這些也會大吃一驚的。"[3]
也許正是這栩栩如生的描述吸引了讀者的註意,也許是他自身表現出來的那種憂國憂民的情懷感染了大傢。"小人物們,你們的堅韌和决心都跑哪裏去了?"他呼喚人性,"瞧瞧你們可悲無助的處境……不要太在意自身的得失,學學無私的上帝吧。"也許是他善於奉承有勢力的人,"我們的將軍製定了若幹條有益的、人性的規定,並且不管是在公共場合還是私人場合都顯得很人性。"別管出於什麽原因,一部分人認為漢密爾頓是一個有培養前途的人,將來定能成就一番偉業,於是便資助他到紐約去讀書深造。
漢密爾頓匆匆完成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習,由於該校不同意漢密爾頓快速學習的計劃,不久他又到哥倫比亞大學學習,而此時喬治國王同他的美洲殖民地的居民之間有了些麻煩。漢密爾頓支持這些美洲人並聲稱:"美洲人天經地義地像其他國傢的國民那樣享有自由。"[4]他還决定在商業方面同英國采取針鋒相對的鬥爭,因為那是連接美國殖民地和英國的重要紐帶。"有人認為:迄今英國仍靠自己的優勢控製着兩地間的貿易,所以沒有了進口我們就徹底失去了財富的資源。是這樣嗎?答案恰恰相反,沒了英國,我們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有比它更先進的生産力。"
漢密爾頓聲稱經濟統治着整個世界,但也許不會馬上是這種情況。美洲的英屬殖民地就像是一個投資,如果這個投資被證明是沒有利潤的話--如出現全民抵製英貨這種情況,那麽英國的殖民者就會受到創傷。全民抵製英貨活動不僅會讓英國的商人屈服,最終也會讓英國政府屈服。
以經濟的方式來對付殖民者有時是很難起效的;當1775年在列剋星頓和康科德的美國民兵和英國正規軍爆發戰爭的時候,全面抵製英貨活動就急需美國軍事上的配合。大陸會議决定任命喬治·華盛頓這個最有資歷的政府官員為大陸軍總司令,並在波士頓阻擊敵人,漢密爾頓則在曼哈頓島與之遙相呼應。他一方面譴責他親英的同學,另一方面又設法營救那些被英軍俘獲的炮兵,並組織志願者組建了一支炮兵部隊,還被任命為炮兵上尉。紐約的反擊戰失敗了,在撤退過程中,漢密爾頓率領他的炮兵部隊負責殿後,掩護主力撤退。他的英勇和能力贏得了上司的賞識,曾兩次被任命為戰時副官,但他拒絶了,理由是這種"人身的依附"[5]會損害他的名譽。事實是他已經有了更好的打算,當華盛頓邀請其做自己的副官時,他立即就答應了。
這個年輕人,不是20歲就是22歲,他的生日很長時間都存在爭論。一個年輕的軍官回憶他第一次見到漢密爾頓的情景時說:"我看到一個小夥子,他體格瘦小甚至有些虛弱,戴着一頂竪立起來的帽子,帽檐被拉了下來遮住了眼睛。他似乎在思考着什麽問題,一隻手放在了身邊的加農炮炮身上,還不時地輕輕地拍着,就像是在撫摸自己的戰馬或寵物。"[6]漢密爾頓的雄心壯志使他在衆多為華盛頓工作的屬員中脫穎而出,他善於洞悉上司的想法,並能比別人更出色地完成任務,因此不久之後他便榮升為華盛頓將軍的陸軍參謀長。
美國的立法委員會拒絶為大陸軍提供必要的物資供應,這一點讓華盛頓和漢密爾頓都感到很沮喪。漢密爾頓在福吉𠔌的露營中用幾乎凍僵的手草草地寫着:"這些人愚蠢、性情反復無常、目光短淺,他們的所作所為正說明了這一點。他們對於軍隊的管理是極其無力的,沒有决定性且缺乏遠見。"[7]軍隊缺衣少糧,沒有統一的製服,饑餓、疾病一直睏擾着士兵,使他們變得很暴躁。漢密爾頓既指責立法人員的瀆職,又抨擊美國的政府機構存在很大的問題--州政府的權力過大。"每個州為了提升本州政府的地位,繁榮自身的經濟,都竭力遴選最優秀的人擴充自己的政府。"衹有那些二流貨色纔會在大陸會議工作,但即使這樣他們還是將本州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涉及邦聯的事,地方政府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涉及自身利益的事,他們則表現得很有遠見。這種情況需要改變,否則美國將不復存在。"
也許正是這栩栩如生的描述吸引了讀者的註意,也許是他自身表現出來的那種憂國憂民的情懷感染了大傢。"小人物們,你們的堅韌和决心都跑哪裏去了?"他呼喚人性,"瞧瞧你們可悲無助的處境……不要太在意自身的得失,學學無私的上帝吧。"也許是他善於奉承有勢力的人,"我們的將軍製定了若幹條有益的、人性的規定,並且不管是在公共場合還是私人場合都顯得很人性。"別管出於什麽原因,一部分人認為漢密爾頓是一個有培養前途的人,將來定能成就一番偉業,於是便資助他到紐約去讀書深造。
漢密爾頓匆匆完成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習,由於該校不同意漢密爾頓快速學習的計劃,不久他又到哥倫比亞大學學習,而此時喬治國王同他的美洲殖民地的居民之間有了些麻煩。漢密爾頓支持這些美洲人並聲稱:"美洲人天經地義地像其他國傢的國民那樣享有自由。"[4]他還决定在商業方面同英國采取針鋒相對的鬥爭,因為那是連接美國殖民地和英國的重要紐帶。"有人認為:迄今英國仍靠自己的優勢控製着兩地間的貿易,所以沒有了進口我們就徹底失去了財富的資源。是這樣嗎?答案恰恰相反,沒了英國,我們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有比它更先進的生産力。"
漢密爾頓聲稱經濟統治着整個世界,但也許不會馬上是這種情況。美洲的英屬殖民地就像是一個投資,如果這個投資被證明是沒有利潤的話--如出現全民抵製英貨這種情況,那麽英國的殖民者就會受到創傷。全民抵製英貨活動不僅會讓英國的商人屈服,最終也會讓英國政府屈服。
以經濟的方式來對付殖民者有時是很難起效的;當1775年在列剋星頓和康科德的美國民兵和英國正規軍爆發戰爭的時候,全面抵製英貨活動就急需美國軍事上的配合。大陸會議决定任命喬治·華盛頓這個最有資歷的政府官員為大陸軍總司令,並在波士頓阻擊敵人,漢密爾頓則在曼哈頓島與之遙相呼應。他一方面譴責他親英的同學,另一方面又設法營救那些被英軍俘獲的炮兵,並組織志願者組建了一支炮兵部隊,還被任命為炮兵上尉。紐約的反擊戰失敗了,在撤退過程中,漢密爾頓率領他的炮兵部隊負責殿後,掩護主力撤退。他的英勇和能力贏得了上司的賞識,曾兩次被任命為戰時副官,但他拒絶了,理由是這種"人身的依附"[5]會損害他的名譽。事實是他已經有了更好的打算,當華盛頓邀請其做自己的副官時,他立即就答應了。
這個年輕人,不是20歲就是22歲,他的生日很長時間都存在爭論。一個年輕的軍官回憶他第一次見到漢密爾頓的情景時說:"我看到一個小夥子,他體格瘦小甚至有些虛弱,戴着一頂竪立起來的帽子,帽檐被拉了下來遮住了眼睛。他似乎在思考着什麽問題,一隻手放在了身邊的加農炮炮身上,還不時地輕輕地拍着,就像是在撫摸自己的戰馬或寵物。"[6]漢密爾頓的雄心壯志使他在衆多為華盛頓工作的屬員中脫穎而出,他善於洞悉上司的想法,並能比別人更出色地完成任務,因此不久之後他便榮升為華盛頓將軍的陸軍參謀長。
美國的立法委員會拒絶為大陸軍提供必要的物資供應,這一點讓華盛頓和漢密爾頓都感到很沮喪。漢密爾頓在福吉𠔌的露營中用幾乎凍僵的手草草地寫着:"這些人愚蠢、性情反復無常、目光短淺,他們的所作所為正說明了這一點。他們對於軍隊的管理是極其無力的,沒有决定性且缺乏遠見。"[7]軍隊缺衣少糧,沒有統一的製服,饑餓、疾病一直睏擾着士兵,使他們變得很暴躁。漢密爾頓既指責立法人員的瀆職,又抨擊美國的政府機構存在很大的問題--州政府的權力過大。"每個州為了提升本州政府的地位,繁榮自身的經濟,都竭力遴選最優秀的人擴充自己的政府。"衹有那些二流貨色纔會在大陸會議工作,但即使這樣他們還是將本州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涉及邦聯的事,地方政府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涉及自身利益的事,他們則表現得很有遠見。這種情況需要改變,否則美國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