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經過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長,迅速成為世界的工廠後,中國製造在最近幾年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質量,勞動力及各種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匯率,環保,貿易保護等尖銳的矛盾凸顯了問題的嚴重。中國製造的出路在哪?中國製造未來的發展路徑如何?中國能不能産生真正世界級的企業?在什麽行業,什麽時候?
這是本書試圖回答的問題。從1970年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加速。開放的貿易導致了全球分工合作的深化,規模經濟大大提升;信息化和外包的普及促進了産業鏈在全球的重新佈局;資本在全球的流動進一步加速了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而中國從1978年開始的逐步深入的改革開放充分地利用了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巨大機會。中國的大量廉價勞動力第一次進入國際市場,它們和大規模製造的結合,最大限度地釋放了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而中國製造的巨大成本優勢直接帶來了製造環節嚮中國的快速轉移。中國迅速成為了世界的工廠。
這是中國製造的第一章。這樣的快速發展必然帶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這原本就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目的之一!),貿易衝突等問題。創造性的解决這些問題是中國製造未來發展的動力和機會。
中國製造未來十年的核心是本書提出的成本創新的概念。成本創新有兩個層面的含義(1)企業通過創新,而不是簡單的低要素成本,進一步降低成本; (2)企業創造性地應用種種方法以低成本的方式實現(主要是應用型)創新,從而帶來性價比的大幅提升,創造全球競爭優勢。這個戰略的提出是建立在幾個基本的假設上的:任何企業(和國傢)的競爭優勢都來源於把自己的資源比較優勢創造性地轉化成市場上的競爭優勢。而中國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最大的資源優勢依然是低成本的勞動力,當然,隨着教育,培訓等方面的發展,中國的勞動力優勢也在逐漸從生産綫上的簡單勞動力提升為工程師,設計,管理等人才,而這正是中國製造第二階段優勢的源泉。另一方面,由於整個國傢的研發教育體係的局限和積纍的不足,中國要在原創,前沿的基礎研究發明方面有質的突破還需要時間的積纍。自主創新是實現産業升級非常重要的發展戰略,但核心問題是我們自己的資源、能力都非常有限,跨國公司又很強大的情況下,選擇什麽樣的創新道路,纔是真正有效的?中國未來十年創新的基本指導思路應該是"成本創新",因為這是窮人的創新之道。
經過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長,迅速成為世界的工廠後,中國製造在最近幾年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質量,勞動力及各種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匯率,環保,貿易保護等尖銳的矛盾凸顯了問題的嚴重。中國製造的出路在哪?中國製造未來的發展路徑如何?中國能不能産生真正世界級的企業?在什麽行業,什麽時候?
這是本書試圖回答的問題。從1970年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加速。開放的貿易導致了全球分工合作的深化,規模經濟大大提升;信息化和外包的普及促進了産業鏈在全球的重新佈局;資本在全球的流動進一步加速了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而中國從1978年開始的逐步深入的改革開放充分地利用了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巨大機會。中國的大量廉價勞動力第一次進入國際市場,它們和大規模製造的結合,最大限度地釋放了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而中國製造的巨大成本優勢直接帶來了製造環節嚮中國的快速轉移。中國迅速成為了世界的工廠。
這是中國製造的第一章。這樣的快速發展必然帶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這原本就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目的之一!),貿易衝突等問題。創造性的解决這些問題是中國製造未來發展的動力和機會。
中國製造未來十年的核心是本書提出的成本創新的概念。成本創新有兩個層面的含義(1)企業通過創新,而不是簡單的低要素成本,進一步降低成本; (2)企業創造性地應用種種方法以低成本的方式實現(主要是應用型)創新,從而帶來性價比的大幅提升,創造全球競爭優勢。這個戰略的提出是建立在幾個基本的假設上的:任何企業(和國傢)的競爭優勢都來源於把自己的資源比較優勢創造性地轉化成市場上的競爭優勢。而中國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最大的資源優勢依然是低成本的勞動力,當然,隨着教育,培訓等方面的發展,中國的勞動力優勢也在逐漸從生産綫上的簡單勞動力提升為工程師,設計,管理等人才,而這正是中國製造第二階段優勢的源泉。另一方面,由於整個國傢的研發教育體係的局限和積纍的不足,中國要在原創,前沿的基礎研究發明方面有質的突破還需要時間的積纍。自主創新是實現産業升級非常重要的發展戰略,但核心問題是我們自己的資源、能力都非常有限,跨國公司又很強大的情況下,選擇什麽樣的創新道路,纔是真正有效的?中國未來十年創新的基本指導思路應該是"成本創新",因為這是窮人的創新之道。
但這已經足以支撐中國製造未來十年的升級換代。中國製造全面,大規模地在中等技術含量的領域突破將進一步改變全球的産業格局,形成一批真正世界級的企業。
本書的結論是建立在對中國製造過去十年的跟蹤研究的基礎上的。1998年我們的第一個研究項目試圖分析為什麽在中國市場,面臨着強大的跨國公司的激烈競爭,聯想,華為,海爾等本土企業卻占據了領先的地位;2001年開始的第二個研究項目關心的是中集,振華港機,格蘭仕,比亞迪等企業怎樣在一些細分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領先的企業;2003年開始的第三個研究項目則側重於跨産業的比較研究,試圖分析中國企業在服裝,傢電,電腦等行業的發展路徑是否會在手機,汽車,機床等行業重演;而從2005年開始,隨着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加速,我們又開始研究聯想,華為,海爾, TCL等本土企業全球攻堅戰的經驗和教訓。
然而,這本書的重點不是簡單地對過去十年經驗的總結。更多的嘗試是試圖通過對中國企業過去發展路徑的研究,提出未來十年發展的基本戰略。成本創新的戰略就來源於這樣的思考。
這本書的一個獨特優勢是宏觀,中觀(産業),微觀三者的有機結合。不理解企業傢(人)的創造力,不瞭解企業發展的細節,就無法掌握宏觀經濟發展的微觀基礎,真正瞭解中國製造的秘密所在。本書的結論是建立在對中國企業長期深入的案例分析基礎上的。而企業戰略的成功必須對産業發展規律有清晰的認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跨行業的比較是對自身行業前瞻性認知的重要藉鑒。而"時勢造英雄",企業傢衹有充分把握了宏觀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才能遊刃有餘,把企業帶嚮下一個高峰。
建立在同樣的研究基礎上的各種研究性文章已陸續在全球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總結性的英文書《Dragons at your Door: How Chinese Cost Innovation is Disrupting Global Competition》已經由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哈佛商學院出版社)2007年五月出版,並迅速成為全球暢銷書。那本書的側重點是中國的成本創新將顛覆全球競爭格局,以及跨國公司必須如何面對這一殘酷的競爭。
這本書並不是英文書的翻譯,而是完全重寫的。它的核心是講述中國企業應該如何利用整合創新,流程創新,顛覆性創新等戰略,實現成本創新,全面搶占下一輪全球競爭的製高點。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祝願中國的企業傢們在中國製造的第二個黃金十年創造新的輝煌!
本書的結論是建立在對中國製造過去十年的跟蹤研究的基礎上的。1998年我們的第一個研究項目試圖分析為什麽在中國市場,面臨着強大的跨國公司的激烈競爭,聯想,華為,海爾等本土企業卻占據了領先的地位;2001年開始的第二個研究項目關心的是中集,振華港機,格蘭仕,比亞迪等企業怎樣在一些細分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領先的企業;2003年開始的第三個研究項目則側重於跨産業的比較研究,試圖分析中國企業在服裝,傢電,電腦等行業的發展路徑是否會在手機,汽車,機床等行業重演;而從2005年開始,隨着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加速,我們又開始研究聯想,華為,海爾, TCL等本土企業全球攻堅戰的經驗和教訓。
然而,這本書的重點不是簡單地對過去十年經驗的總結。更多的嘗試是試圖通過對中國企業過去發展路徑的研究,提出未來十年發展的基本戰略。成本創新的戰略就來源於這樣的思考。
這本書的一個獨特優勢是宏觀,中觀(産業),微觀三者的有機結合。不理解企業傢(人)的創造力,不瞭解企業發展的細節,就無法掌握宏觀經濟發展的微觀基礎,真正瞭解中國製造的秘密所在。本書的結論是建立在對中國企業長期深入的案例分析基礎上的。而企業戰略的成功必須對産業發展規律有清晰的認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跨行業的比較是對自身行業前瞻性認知的重要藉鑒。而"時勢造英雄",企業傢衹有充分把握了宏觀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才能遊刃有餘,把企業帶嚮下一個高峰。
建立在同樣的研究基礎上的各種研究性文章已陸續在全球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總結性的英文書《Dragons at your Door: How Chinese Cost Innovation is Disrupting Global Competition》已經由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哈佛商學院出版社)2007年五月出版,並迅速成為全球暢銷書。那本書的側重點是中國的成本創新將顛覆全球競爭格局,以及跨國公司必須如何面對這一殘酷的競爭。
這本書並不是英文書的翻譯,而是完全重寫的。它的核心是講述中國企業應該如何利用整合創新,流程創新,顛覆性創新等戰略,實現成本創新,全面搶占下一輪全球競爭的製高點。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祝願中國的企業傢們在中國製造的第二個黃金十年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