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商界精英>> 金志國 Jin Zhiguo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56年)
一杯滄海:我與青島啤酒
  本書作者追溯了自己在青島啤酒幾十年的職業生涯,回顧了自己從洗瓶工到總裁的心路歷程,記錄了邁嚮新的一百年的青啤的發展之路,梳理和總結了擔任青啤總裁多年的經驗和體會,毫無保留地與讀者一起分享在戰略、品牌、管理、國際化等各方面的成功經驗以及改革的艱辛歷程。本書不僅僅是青島啤酒的發展史,也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傢的經驗總結,同時更是中國國有企業嚮世界級公司邁進的真實歷程,也是一代企業傢追求從優秀到卓越、打造基業長青的國際一流企業的奮鬥史。
第1節:一杯滄海(1)
  臨危受命
  和如今那些一帆風順,一路從高中、大學、MBA、外企等溫室裏成長出來的經理人不同,我這一代人的經歷要艱難得多。從小我就是一個非常好強、立志將來一定要成功,而且必須成功的人。可以說是環境造就了我這樣的性格。
  不測風雲
  2001年7月31日,天氣炎熱,正是每年啤酒銷售的旺季。當時在青啤北方事業部擔任總經理的我正忙碌於衝刺夏季業績,忽然聽到了一個巨大的噩耗。
  我的老上司、青啤公司的總經理彭作義,由於身體過度勞累,傍晚在海邊遊泳時心髒病發作猝然去世,年僅56歲。
  當時青啤正處於擴張後整合的關鍵階段,彭總走了。痛失主帥的青啤籠罩在一片悲戚之中。可以說,作為在中國啤酒界可圈可點的"並購英雄","彭作義"這個名字將被永遠銘刻在中國啤酒的發展史上。
  噩耗傳來,我立即趕回青啤總部,悲痛和復雜的心情難以形容。
  彭總的突然離去,為未來的青啤製造了一個巨大的懸念。一時間,社會各界和全國的媒體都對這個懸念非常關註:沒有彭作義的青啤將何去何從?青島啤酒縱橫捭闔的經營策略會不會發生改變? 我記得那時董事長李桂榮說,彭總的逝世是青啤巨大的損失。事實上,後來幾年的歷史證明了這句話,它同樣適用於整個中國啤酒行業。可以說,如果沒有彭作義帶領青啤倡導資本運作的並購理念,啤酒行業不會在當時掀起全國市場重組的大潮,今天的中國啤酒行業也不一定會出現如此深刻的資本運作和格局調整。更為重要的是,彭作義帶領青啤大舉擴張並購,實際上引發了全面整合、優勝劣汰、強者為王的國際啤酒行業生存法則開始在中國大地悄然興起。
  衆所周知的是,彭總離世之前,從未指定過接班人。
  8月2日,青啤召開了緊急的高層會議决定,宣佈青啤公司總經理暫由董事長李桂榮代行職責,並將盡快選出總經理候選人並正式任命。此時,全青啤公司領導層最擔心的就是軍心動搖,讓對手乘虛而入。
  但這個繼任者並不好選。青啤作為一傢上市公司,繼任者的推舉和確定首先取决於其股權結構:截至2001年3月2日,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總股本為100 000萬股,其中國傢股39 982萬股,法人股5 333萬股,流通股20 000萬股,H股34 685萬股。第一大股東為青島市國有資産管理局。青啤雖然是股份製,主要經營者由董事會來聘任,但青啤的性質還是國有,所以在主要的人事安排上,當地政府和省政府都有足夠的話語權乃至最終决定權。 8月6日,李董事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是青島啤酒公司的非常時期,但青啤的發展絶不會因彭作義的去世而放慢或改變。他說,青啤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健全的董事會制度,並已經形成了一個讓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管理平臺,如今這個平臺依然存在,因此青啤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彭作義出現。
  李董事長不得不走到臺前。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彭總的後事,穩定公司的情緒,他緊急接待了所有分公司的領導人和公司所在地的政府領導人以及所有的重要客戶,對他們每一個人講青啤是集體領導,青啤的戰略不會變。
  然後,他和市裏領導一起研究接班人的標準。他緊急召回了所有的事業部負責人和在青島的中層幹部,開始醖釀新的人選。在此後的二十多天裏,青啤內部對新總經理的人選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第2節:一杯滄海(2)
  在公司面臨轉折的關鍵時刻,青啤的高層管理人員表現出了極高的團隊素質。沒有人把問題的焦點集中在某個具體的人身上,更沒有出現爭權奪利的場面。大傢共同關心的是,青島啤酒發展到現階段需要什麽樣的人來掌控,來帶領大傢繼續嚮前走。大傢衆說不一,最後,董事長說:"我們先放開那些'四化'、廉政、業績方面的標準。就看青啤現在最需要什麽。"經過客觀務實的分析和研究,關於"新的總經理應當符合怎樣的標準"很快有了答案。
  在"發展是主旋律"的今天,青啤的領軍人物首先必須具備創新精神,應該是創新型的人才;第二,此人要懂市場、懂營銷,具備很強的市場拓展能力。
  董事長分析,幹部有管理型,有創新型。創新型的幹部遇事求變,管理型的幹部遇事求穩;創新型的幹部是理想主義者,管理型的幹部是現實主義者。此時,青啤需要的是懂市場的創新型領導。
  重托如山
  8月18日,第十一屆青島國際啤酒節開幕。
  青啤公司在全國15個省市並購的40余家企業以及他們生産的100多種青島啤酒係列産品無一例外地"回傢"團聚,嚮人們展示了一支龐大的青啤傢族。在啤酒節的新聞發佈會上,李董事長告訴急切的記者們,近期將確定青啤公司繼任總經理的人選,該人選將在青啤內部産生,對於這一點,董事會成員已基本達成了共識。他強調說:"'好人裏面選能人'是政府標準,'能人裏面選好人'是企業標準。現在青島市的主管領導和組織部門都已與青啤董事會交換過意見,大傢基本認同'能人裏面選好人'這個標準。誰行就誰上,就推薦誰,要排除社會幹擾因素和傳統習慣的影響。" 應該說,在外界的眼裏,我在青啤公司的組織序列裏並沒有很大的機會。我那時不過是一名中層管理者,和我級別相仿以及在我之上的管理者有11人之多。
  組織部門和董事會在整個青啤公司進行了"你心目中的未來掌舵人應該是誰"大規模民意調查,以及中高管理層的無記名投票中,我的得票率超過了70%。當我剛剛得知這一結果時,感到非常驚訝,心裏涌起了一股股暖流,同時也感到肩上巨大的責任。真的,他們的手中不是一張薄薄的選票,而是青啤沉甸甸的未來。我完全沒有想到會有這麽多人會把信任給予我,其中還有一些是我的上級領導。
  直到今天,我都被深深地感動。有這麽好的團隊,這麽好的員工,這麽好的品牌,青島啤酒沒有理由不發展,沒有什麽睏難不可以剋服。
  青島市組織部副部長和主管工業的副市長根據這個結果分別找青啤的幹部談話,最後他們對董事長說:"老李,你真是有一個好班子。"市裏的領導說:"人選能這麽集中到一個中層幹部上,大傢都推薦他,說明了幾個問題:第一是這個班子的成員基本上不論資排輩;第二是沒有什麽幫派觀念;第三是大傢確實是以公司利益為重。" 彭總出事之後,組織部門曾經找我談話,問我對這個危急情況的看法,我毫無保留地說:"能接青啤的班的人,衹有我。這個時候就別客氣了,我就是青啤唯一最合適的接班人。" 我愛人當時非常反對我接這個班,她擔心我的身體,心疼地說,來接這個攤子你是找死。但是,我要說,我三十多年來長的這點兒本事都是青啤培育的,在青啤的緊急關頭,我一定要站出來。
首頁>> 文學>> 商界精英>> 金志國 Jin Zhiguo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