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空中樓閣。
管子、老子、孔子、孫子、墨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和一個法官模樣的人在會議室桌邊圍成一圈,一直默默對坐着。
等他們叫來的三個人到了以後,那個法官模樣的人站了起來,開始說話。"我們今天在這裏舉行一個聽證會,"他清了清喉嚨,"有人狀告陳少峰教授剽竊在座各位大師的智慧成果。我們很擔心,這是一種無視知識産權保護、逆潮流而動的行為。而且,據說陳少峰在講授管理哲學的時候,動不動就引用大師的話語,課堂上總是人滿為患,連窗臺上都坐滿了人。假如控告是真的,那後果就更嚴重了。要是沒有人聽課,就他一個人在空曠的大教室裏自言自語,那我們也就可以不追究了,但是,"談到這裏,他加重了語氣,"假如他剽竊了大師們的成果,講課又反響很大,那是相當於把大師智慧成果及其反響力占為己有,那麽我們就不能不管了。而且,據說他即將出版的《商道》那本書裏面也有很多剽竊大師的內容,這件事就更嚴重了。"
在座的大師們都不吭聲。法官模樣的人繼續說,"當然,我們也不能簡單地聽信一面之辭。我們今天請來了五位或者聽過陳少峰講課或者看過《商道》書稿的有關人士來參加我們的會議,就是要瞭解和辯明真相。首先,我想請教金嚮錢先生幾個問題。"
他慢慢把臉轉過去:"請問你的職務。"
"董事長。"金嚮錢瘦得厲害,聲音卻比較大。
"你聽過陳少峰的課?"
"我聽過陳少峰老師的課。"
"叫他陳少峰就可以了!"
"陳老師是我的老師啊!"
"你是他的研究生?"
"我聽過陳老師的課。"
法官模樣的人皺了皺眉頭。"你讀過在座各位大師的大作嗎?"
"讀了一些片段。"
"請你說說,陳少峰講課的時候是不是經常引用大師的話?"
"是,不過--"
"不過什麽?"
"陳老師經常說,孔子怎麽怎麽說,墨子怎麽怎麽說,韓非子怎麽怎麽說,意思是什麽,可是我不知道他講得對不對。"
"他有沒有引用大師的原話,比如他說'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之類的?"
"有,不過--"
"什麽不過?"法官模樣的人有點不耐。
"陳老師說,'我們也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老子說的,現在的考證成果還辨別不出來老子的真實身份。再說,我們今天所讀到的有關老子的書,都是戰國以後編的,究竟裏面有多少是老子本人的意思,現在還說不清楚,要看以後的考古出土資料才能辨別了。'"
"你認為他這麽說,是不是想趁機模糊這些哲學智慧的來源,好讓人們不能去分辨清楚?"
"我不知道陳老師心裏是怎麽想的。不過,我也聽過一個搞文獻考證的教授的課,他的說法和陳老師講的差不多。"
"既然他連老子是誰都搞不清楚,那你為什麽還去聽他的課?"
"他搞不清楚老子嗎?我倒是沒有聽說過。我聽說他是個管理哲學家,講的內容很有新意。我以前做企業也掙了很多錢,但是我做企業做得越來越辛苦。我認識的一個企業傢,自從聽了陳老師的課以後,企業越做越大,而且越做越輕鬆,經常還有時間去攀岩、打高爾夫、鑒賞古玩藝術品、到酒吧裏去和一些藝術傢談論道傢哲學什麽的。我很羨慕。我嚮他請教能夠超脫的原因,他說中國古代哲學、管理哲學和人生哲學一起研究的話,啓發最大,而陳老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起講,幫助他理清了思路。是他建議我來聽陳老師的管理哲學課。"
法官模樣的人聽了這話,有點不相信的樣子。"好,先聽聽別人的意見,等會兒再來問你問題。"他把目光轉嚮一個胖子。
"請問尊姓大名?"
"卜知道。"
"你不知道自己的姓名?!"
"我姓卜,名知道。"
"職務呢?"
"總經理。"
"你聽過陳少峰的課麽?"
"聽過。"
"為什麽聽他的課?"
"國學熱。"
"國學熱?什麽意思?"
"就是國學很熱啊!"
"你聽陳少峰講國學?"法官模樣的人興奮起來。"他是不是給你們介紹了很多在座大師的智慧?"
"是啊。"
"你為什麽不直接讀大師的大作,而喜歡二遍湯?"
"讀不懂啊!再說,陳教授講課很有意思啊!"
"他是在販賣別人的東西,怎麽會有意思呢?"
"他也講了很多關於自己的新中道管理哲學啊!"
"他的新中道?是對中庸之道進行改頭換面的吧?"
"不知道。"
"你聽懂了麽?"
"不知道。"
"不知道什麽?"
"不知道我自己究竟知道不知道他講的東西是不是我知道了。"
這句回答有點像繞口令,讓在座的各位臉上都不禁露出了微笑。莊嚴肅穆的氣氛在瞬間一掃而空。
法官模樣的人不再理他,轉嚮另外一個人。
"姓名?"
"尤問提。"回答的人聲音富於磁性。不過,看起來他的身材完全是方形的。
"有問題?你的姓名怎麽會有問題?"
"我姓尤,名字叫問提。我的'問提'中的'提'是提拔的'提',不是有問題沒有問題的那個'題';所以我的這個問提不是那個問題。"
又有人發出了笑聲。
"肅靜!肅靜!"法官模樣的人用力揮了揮手,然後再次轉嚮尤問提。
空中樓閣。
管子、老子、孔子、孫子、墨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和一個法官模樣的人在會議室桌邊圍成一圈,一直默默對坐着。
等他們叫來的三個人到了以後,那個法官模樣的人站了起來,開始說話。"我們今天在這裏舉行一個聽證會,"他清了清喉嚨,"有人狀告陳少峰教授剽竊在座各位大師的智慧成果。我們很擔心,這是一種無視知識産權保護、逆潮流而動的行為。而且,據說陳少峰在講授管理哲學的時候,動不動就引用大師的話語,課堂上總是人滿為患,連窗臺上都坐滿了人。假如控告是真的,那後果就更嚴重了。要是沒有人聽課,就他一個人在空曠的大教室裏自言自語,那我們也就可以不追究了,但是,"談到這裏,他加重了語氣,"假如他剽竊了大師們的成果,講課又反響很大,那是相當於把大師智慧成果及其反響力占為己有,那麽我們就不能不管了。而且,據說他即將出版的《商道》那本書裏面也有很多剽竊大師的內容,這件事就更嚴重了。"
在座的大師們都不吭聲。法官模樣的人繼續說,"當然,我們也不能簡單地聽信一面之辭。我們今天請來了五位或者聽過陳少峰講課或者看過《商道》書稿的有關人士來參加我們的會議,就是要瞭解和辯明真相。首先,我想請教金嚮錢先生幾個問題。"
他慢慢把臉轉過去:"請問你的職務。"
"董事長。"金嚮錢瘦得厲害,聲音卻比較大。
"你聽過陳少峰的課?"
"我聽過陳少峰老師的課。"
"叫他陳少峰就可以了!"
"陳老師是我的老師啊!"
"你是他的研究生?"
"我聽過陳老師的課。"
法官模樣的人皺了皺眉頭。"你讀過在座各位大師的大作嗎?"
"讀了一些片段。"
"請你說說,陳少峰講課的時候是不是經常引用大師的話?"
"是,不過--"
"不過什麽?"
"陳老師經常說,孔子怎麽怎麽說,墨子怎麽怎麽說,韓非子怎麽怎麽說,意思是什麽,可是我不知道他講得對不對。"
"他有沒有引用大師的原話,比如他說'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之類的?"
"有,不過--"
"什麽不過?"法官模樣的人有點不耐。
"陳老師說,'我們也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老子說的,現在的考證成果還辨別不出來老子的真實身份。再說,我們今天所讀到的有關老子的書,都是戰國以後編的,究竟裏面有多少是老子本人的意思,現在還說不清楚,要看以後的考古出土資料才能辨別了。'"
"你認為他這麽說,是不是想趁機模糊這些哲學智慧的來源,好讓人們不能去分辨清楚?"
"我不知道陳老師心裏是怎麽想的。不過,我也聽過一個搞文獻考證的教授的課,他的說法和陳老師講的差不多。"
"既然他連老子是誰都搞不清楚,那你為什麽還去聽他的課?"
"他搞不清楚老子嗎?我倒是沒有聽說過。我聽說他是個管理哲學家,講的內容很有新意。我以前做企業也掙了很多錢,但是我做企業做得越來越辛苦。我認識的一個企業傢,自從聽了陳老師的課以後,企業越做越大,而且越做越輕鬆,經常還有時間去攀岩、打高爾夫、鑒賞古玩藝術品、到酒吧裏去和一些藝術傢談論道傢哲學什麽的。我很羨慕。我嚮他請教能夠超脫的原因,他說中國古代哲學、管理哲學和人生哲學一起研究的話,啓發最大,而陳老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起講,幫助他理清了思路。是他建議我來聽陳老師的管理哲學課。"
法官模樣的人聽了這話,有點不相信的樣子。"好,先聽聽別人的意見,等會兒再來問你問題。"他把目光轉嚮一個胖子。
"請問尊姓大名?"
"卜知道。"
"你不知道自己的姓名?!"
"我姓卜,名知道。"
"職務呢?"
"總經理。"
"你聽過陳少峰的課麽?"
"聽過。"
"為什麽聽他的課?"
"國學熱。"
"國學熱?什麽意思?"
"就是國學很熱啊!"
"你聽陳少峰講國學?"法官模樣的人興奮起來。"他是不是給你們介紹了很多在座大師的智慧?"
"是啊。"
"你為什麽不直接讀大師的大作,而喜歡二遍湯?"
"讀不懂啊!再說,陳教授講課很有意思啊!"
"他是在販賣別人的東西,怎麽會有意思呢?"
"他也講了很多關於自己的新中道管理哲學啊!"
"他的新中道?是對中庸之道進行改頭換面的吧?"
"不知道。"
"你聽懂了麽?"
"不知道。"
"不知道什麽?"
"不知道我自己究竟知道不知道他講的東西是不是我知道了。"
這句回答有點像繞口令,讓在座的各位臉上都不禁露出了微笑。莊嚴肅穆的氣氛在瞬間一掃而空。
法官模樣的人不再理他,轉嚮另外一個人。
"姓名?"
"尤問提。"回答的人聲音富於磁性。不過,看起來他的身材完全是方形的。
"有問題?你的姓名怎麽會有問題?"
"我姓尤,名字叫問提。我的'問提'中的'提'是提拔的'提',不是有問題沒有問題的那個'題';所以我的這個問提不是那個問題。"
又有人發出了笑聲。
"肅靜!肅靜!"法官模樣的人用力揮了揮手,然後再次轉嚮尤問提。
"職務?"
"人力資源總監。"
"你也聽過陳少峰講國學?"
"沒有,我衹聽他講管理哲學。"
"裏面是不是也有很多國學?"
"這我可不知道。"
"難道他沒有提到在座各位大師的名字和思想麽?"
"好像是提到了。不過,我想聽的是怎麽做企業管理,尤其是怎麽做人力資源的工作。他提出的倒决策很有意思。"
"你的意思是你記不得他提到哪些大師的哪些思想?"
"對。現在回想起來,我是比較專註在怎麽解决問題方面,對於國學那個部分,我感覺自己是聽而不聞的。"
法官模樣的人像是被別人打了一悶棍,愣在那兒。--過了一會兒,他好像想起自己的職責還沒有完成似的,趕緊轉嚮一個學生模樣的人。
"你是一名學生?"
"對。我--"
"你叫什麽名字?"
"我叫常德麗,我--"
"常得利?這個名字怎麽像個商人?"
"是啊,是啊,我研究生畢業以後想當個企業傢。法官大人,你說做企業容易麽?"
"我怎麽知道!"法官模樣的人不高興起來。"這個問題你去請教管子先生好了!"
常德麗嚮管子所坐的方向望去。"管先生,你能在這裏真是太好了!陳老師講到經營企業有兩種,一種是靠本能,就像泥水匠;一種是靠方法,像建築設計師。你認為這樣的說法有沒有道理?另外,我還聽陳老師講到您所說的'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
管子身體微微嚮前,似乎對下面要說的有很大的興趣。
"陳老師說,這句話有一點點道理。他說,從經世濟民的角度來說,一個社會的管理者應當努力解决百姓對過上富裕生活的期待問題;而且,衹要老百姓都過上小康以上的生活,那麽社會上小偷小摸的事情確實也會大大的減少。但是,如果認為經濟决定道德,那就是錯誤的。因為真正有道德的人,即使缺衣少食,溫飽有問題,他也會按照道德的要求去做,也會自覺去知禮節的。所以,就真正的道德來說,像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纔是對的。因此,安貧樂道的本意或者本質--您知道吧,陳老師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本質還原的方法。比如說,用人的時候,業績考核不是個真正的原則,真正的原則是職業道德、企業核心價值和戰略業績三個原則。所謂的戰略業績是指個人的業績要符合企業的戰略和企業的整體價值追求。所以,很多做企業的人看起來已經有了很務實的原則,實際上是沒有原則--啊,不好意思,我講到哪裏了?啊,對,對,是講到孟子的話。不過,陳老師又說,孟子所說的'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的說法也是錯誤的,好像以德治國的說法不符合法傢的道理。假如一個國傢不能夠實現富國強兵的話,哪有什麽國際競爭力呢?還有,陳老師又說,每個企業都有不同的發展階段,都需要不同的針對該階段的有效的管理方法,做企業的最高境界是人生境界和經營境界的統一,也就是最終要達到聖商--"
"廢話!"
"廢話?難道陳老師在騙我們?"常德麗露出睏惑的表情。
"我說你在講廢話!"
法官模樣的人看起來有些怒不可遏。
常德麗驚訝得張大了嘴巴,愣在那裏。要是把她的嘴巴照張相下來,那就會顯示一個超大○的形狀。不過,她的睏惑並沒有消除,因為她不知道自己講錯了什麽,弄得法官模樣的人大為生氣;所以,她看起來有些欲言又止的感覺。
會議室裏瞬間又變成一片死寂。
"你來說說,假如一個學生做論文的時候剽竊,學校是不是有規定要開除?"過了一會兒,法官模樣的人轉嚮會議室裏年齡最小的人。看來他這次準備采取循循善誘的辦法。
"是。"
"你叫什麽名字?"
"甄何法。"
"真合法?你學什麽專業?"
"我是法學院的學生。"
"很好,很好!"
不知道是說甄何法的名字起得好,還是別的什麽好,大傢都露出迷茫的神色。
"你認為,假如一個教授涉嫌剽竊,是不是更應該開除!"
"涉嫌剽竊不應該開除,真有證據顯示他剽竊了,就應該開除。陳老師是這麽說的。而且,陳老師說,假如老師和學生都剽竊,老師應該開除,學生卻不一定開除。"
"噫?陳少峰也這麽說,那很好。我問你,你讀過他的《商道》書稿吧?"
"是,我讀過。陳老師把書稿放在公共郵箱上,聽課的人都可以先睹為快。"
"裏面有沒有介紹在坐的各位大師的思想。"
"有,不少。"
"那你說,他這種做法是不是剽竊?"
"剽竊?你怎麽會有這種想法呢!那研究思想史和哲學史的人不是都算剽竊了?"
"陳少峰不是在研究思想史,他是在講自己的什麽企業管理哲學!"
"那也不對啊!陳老師先是介紹大師的思想,然後再談自己的管理哲學。介紹歸介紹,自己的就說是自己的,截然分明啊!"
"那你說他對大師思想的介紹準確不準確?"
"我不知道。不過,為什麽不請在座的各位大師去讀讀陳老師的《商道》,問題不就可以解决了?!"
"這不可能!"
"為什麽?"
"他們讀不懂啊!"
"怎麽會呢,書裏的內容很通俗呦!"
"問題是道理太高深了啊!"
當天,大師們同時請求電信公司加急給空中樓閣裝上寬帶網。
第二天,大師們紛紛上網下載陳少峰教授講課的課件。
第三天,大師們不恥下問,紛紛登陸P大學的bbs,與聽課的企業傢、經理人、進修教師、博士後和文、法、商、理、工、醫各科的研究生、本科生們和經常到P大學蹭課的校外人士等各色人等一起論道,趁機也瞭解一下管理哲學究竟講的是什麽名堂,以及為什麽像"企業形象悖論"、經營邏輯等亂七八糟的東西還能拿來到處糊弄人!
"人力資源總監。"
"你也聽過陳少峰講國學?"
"沒有,我衹聽他講管理哲學。"
"裏面是不是也有很多國學?"
"這我可不知道。"
"難道他沒有提到在座各位大師的名字和思想麽?"
"好像是提到了。不過,我想聽的是怎麽做企業管理,尤其是怎麽做人力資源的工作。他提出的倒决策很有意思。"
"你的意思是你記不得他提到哪些大師的哪些思想?"
"對。現在回想起來,我是比較專註在怎麽解决問題方面,對於國學那個部分,我感覺自己是聽而不聞的。"
法官模樣的人像是被別人打了一悶棍,愣在那兒。--過了一會兒,他好像想起自己的職責還沒有完成似的,趕緊轉嚮一個學生模樣的人。
"你是一名學生?"
"對。我--"
"你叫什麽名字?"
"我叫常德麗,我--"
"常得利?這個名字怎麽像個商人?"
"是啊,是啊,我研究生畢業以後想當個企業傢。法官大人,你說做企業容易麽?"
"我怎麽知道!"法官模樣的人不高興起來。"這個問題你去請教管子先生好了!"
常德麗嚮管子所坐的方向望去。"管先生,你能在這裏真是太好了!陳老師講到經營企業有兩種,一種是靠本能,就像泥水匠;一種是靠方法,像建築設計師。你認為這樣的說法有沒有道理?另外,我還聽陳老師講到您所說的'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
管子身體微微嚮前,似乎對下面要說的有很大的興趣。
"陳老師說,這句話有一點點道理。他說,從經世濟民的角度來說,一個社會的管理者應當努力解决百姓對過上富裕生活的期待問題;而且,衹要老百姓都過上小康以上的生活,那麽社會上小偷小摸的事情確實也會大大的減少。但是,如果認為經濟决定道德,那就是錯誤的。因為真正有道德的人,即使缺衣少食,溫飽有問題,他也會按照道德的要求去做,也會自覺去知禮節的。所以,就真正的道德來說,像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纔是對的。因此,安貧樂道的本意或者本質--您知道吧,陳老師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本質還原的方法。比如說,用人的時候,業績考核不是個真正的原則,真正的原則是職業道德、企業核心價值和戰略業績三個原則。所謂的戰略業績是指個人的業績要符合企業的戰略和企業的整體價值追求。所以,很多做企業的人看起來已經有了很務實的原則,實際上是沒有原則--啊,不好意思,我講到哪裏了?啊,對,對,是講到孟子的話。不過,陳老師又說,孟子所說的'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的說法也是錯誤的,好像以德治國的說法不符合法傢的道理。假如一個國傢不能夠實現富國強兵的話,哪有什麽國際競爭力呢?還有,陳老師又說,每個企業都有不同的發展階段,都需要不同的針對該階段的有效的管理方法,做企業的最高境界是人生境界和經營境界的統一,也就是最終要達到聖商--"
"廢話!"
"廢話?難道陳老師在騙我們?"常德麗露出睏惑的表情。
"我說你在講廢話!"
法官模樣的人看起來有些怒不可遏。
常德麗驚訝得張大了嘴巴,愣在那裏。要是把她的嘴巴照張相下來,那就會顯示一個超大○的形狀。不過,她的睏惑並沒有消除,因為她不知道自己講錯了什麽,弄得法官模樣的人大為生氣;所以,她看起來有些欲言又止的感覺。
會議室裏瞬間又變成一片死寂。
"你來說說,假如一個學生做論文的時候剽竊,學校是不是有規定要開除?"過了一會兒,法官模樣的人轉嚮會議室裏年齡最小的人。看來他這次準備采取循循善誘的辦法。
"是。"
"你叫什麽名字?"
"甄何法。"
"真合法?你學什麽專業?"
"我是法學院的學生。"
"很好,很好!"
不知道是說甄何法的名字起得好,還是別的什麽好,大傢都露出迷茫的神色。
"你認為,假如一個教授涉嫌剽竊,是不是更應該開除!"
"涉嫌剽竊不應該開除,真有證據顯示他剽竊了,就應該開除。陳老師是這麽說的。而且,陳老師說,假如老師和學生都剽竊,老師應該開除,學生卻不一定開除。"
"噫?陳少峰也這麽說,那很好。我問你,你讀過他的《商道》書稿吧?"
"是,我讀過。陳老師把書稿放在公共郵箱上,聽課的人都可以先睹為快。"
"裏面有沒有介紹在坐的各位大師的思想。"
"有,不少。"
"那你說,他這種做法是不是剽竊?"
"剽竊?你怎麽會有這種想法呢!那研究思想史和哲學史的人不是都算剽竊了?"
"陳少峰不是在研究思想史,他是在講自己的什麽企業管理哲學!"
"那也不對啊!陳老師先是介紹大師的思想,然後再談自己的管理哲學。介紹歸介紹,自己的就說是自己的,截然分明啊!"
"那你說他對大師思想的介紹準確不準確?"
"我不知道。不過,為什麽不請在座的各位大師去讀讀陳老師的《商道》,問題不就可以解决了?!"
"這不可能!"
"為什麽?"
"他們讀不懂啊!"
"怎麽會呢,書裏的內容很通俗呦!"
"問題是道理太高深了啊!"
當天,大師們同時請求電信公司加急給空中樓閣裝上寬帶網。
第二天,大師們紛紛上網下載陳少峰教授講課的課件。
第三天,大師們不恥下問,紛紛登陸P大學的bbs,與聽課的企業傢、經理人、進修教師、博士後和文、法、商、理、工、醫各科的研究生、本科生們和經常到P大學蹭課的校外人士等各色人等一起論道,趁機也瞭解一下管理哲學究竟講的是什麽名堂,以及為什麽像"企業形象悖論"、經營邏輯等亂七八糟的東西還能拿來到處糊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