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励志感悟>> 松嶋·亚 Song Nakajima Asia   日本 Japan   现代中国  
揭開20幾歲的迷思:20幾歲的問號
  二十幾歲,他們已掌控雄厚資産,在商界演繹新一章天方夜譚:李想、茅侃侃、戴志康、高燃……他們玩轉互聯網,成為“80後”新富的代表。二十幾歲,他們我行我素,不走尋常路,在文壇開創一個新的世紀——韓寒、郭敬明……他們將文學與娛樂和商業巧妙結合,讓文字不僅生花而且生錢,成為富豪級作傢二十歲,他們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在體壇創造一個新的時代:劉翔在21歲時突破“黃種人極限”,徵服世界,跨入世界明星行列;“80後”姚明在大洋彼岸縱橫馳騁……為什麽他們成功了,而我們中的大多數卻依然處於迷茫中?我們必須解决哪些問題?替人生做好什麽樣的準備?選擇什麽樣的方向?面對工作、生活和未來,又該做好什麽樣的規劃呢?
第1節:20幾歲的迷思
  揭開20幾歲的迷思:《20幾歲的問號》
  前言:二十幾歲,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
  二十幾歲是一個奔嚮未來的年紀,前方是未來,腳下是座獨木橋。
  據韓國在綫就業網站Job Korea報導,韓國就“是否因求職所帶來的睏擾而有過自殺念頭”采訪了1082名20~29歲的求職者,結果顯示,47.3%的受訪者做了肯定答復;回答“偶爾想過自殺”和“有過一次自殺的念頭”的分別占21.9%和17.8%;“經常想自殺”和“周期性産生自殺念頭”的受訪者分別占5.5%和2.1%。
  目前,日本青少年通過網絡結伴自殺的人也越來越多,進而躍居為自殺率最高的國傢。在中國內地15~24歲的青少年自殺率也占自殺總人數的26.64%。
  據自殺防治中心統計的資料顯示,自殺死亡人數已占臺灣青少年死亡人數的10.7%,位居死亡原因第二位。自殺防治中心的調查也顯示,戀愛和學習壓力分別占青少年自殺原因的44.2%和29.8%。
  為什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選擇自己走嚮死亡?
  難道自殺纔是他們得已解脫的唯一辦法?
  難道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就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
  既然如此,為什麽有的人二十多歲時就能功成名就?例如周傑倫二十多歲時成為一代天王;姚明二十二歲時成為美國青少年的偶像;林義傑二十多歲時成為臺灣“超馬王子”;劉翔二十一歲時登上了黃種人田徑運動之巔?
  為什麽他們成功了,有的人卻背棄了兒時的夢想,失去人生的重心而墮落失敗,甚至痛苦自殺呢?
  為什麽世界跟我們想象的不一樣?我們到底該如何面對和把握這瞬息萬變的二十幾歲?
  我們又必須解决哪些問題?為人生做好什麽樣的準備?選擇什麽樣的方向?對工作、生活和未來又該做些什麽樣的規劃呢??
  基於此,筆者與心智心理研究專傢們一起歷經三年時間,走訪英、美、加拿大、韓國、日本、大陸、香港和臺灣等63個大、小城市,采訪了將近3萬名青少年朋友以及傢長、老師和心理專傢等,最後總結出一係列解開二十幾歲迷思的方案,並從心理學的角度,結合大量的名人案例,以簡潔通俗的語言,循序漸進地嚮讀者揭示:二十幾歲時,應該如何應對工作、生活、愛情和健康。
  一個人成功與否,都是由無數個細小的選擇所决定。如果你不希望看到自己在充滿競爭的21世紀被淘汰出局,那麽,請翻開這本書,讓我們一起走進二十幾歲這個非常關鍵的年齡段,用書中一個個切實有效的方法,來指引我們一步步邁進成功的門檻吧!
  二十幾歲,歡迎來到現實世界!
  鬆嶋亞2007.09.09
  於北京
  Chapter 1 二十幾歲,生活並不是想象的那樣
  21歲的陳安之,流落街頭時做了一件事,結果竟使他在6年內成為億萬富翁,他究竟是做了什麽事情呢?
  你是否願意成為生活的突圍者?你是否還滯留在網絡世界裏瘋狂廝殺、醉生夢死?
  難道你還想坐待機會垂青?
  你是否依舊在社會與學校間的夾縫中飽受着煎熬?
  你是否知道世界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二十歲是一道從幻想踏進現實的門檻。二十歲之前你可以生活在一個幻想的世界中,二十歲之後你必須踏進現實世界。
第2節:現實給你的一記重拳
  1. 現實給你的一記重拳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易卜生
  剛剛踏入社會的你,是否感到了一種無措和茫然?當初那個充滿青春朝氣和雄心壯志的年輕人,到底到哪裏去了?
  曾經夢想着自己獲得豐厚待遇和闖出一番大事業的激情,為什麽會逐漸消失?
  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經濟競爭的日益加劇,很多年輕人在剛剛步入社會時,會産生很多的不適癥狀。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很多人感到身心疲憊。
  據調查,每年剛走出校園的社會新鮮人中,有36.2%的年輕人在步入社會之後,便失去了奮鬥的方向和打拼的勇氣。其中,有很多人都喜歡把金錢、名利與幸福畫上等號。
  每位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都一樣,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並且滿懷自信和建功立業的野心。但當那些最現實的東西擺在面前時,纔猛然發現,自己除了盲目的自信之外,竟然毫無優勢。學校裏學的東西,在現實生活中幾乎都無法用到。於是,很多人在陌生的環境中變得茫然不知所措。
  阿江是臺北某大學畢業的學生,他和同學們一起滿懷雄心壯志地離開學校,至今已經兩年多了。他現在衹是一傢私人公司的臨時工,微薄的薪水僅僅能滿足溫飽。而且,同事之間勾心鬥角以及距離夢想越來越遠的情況,讓他痛苦不堪。
  有很多次他都想辭職,但自己家庭的貧睏,外面就業形勢的壓力,以及工作經驗的缺乏讓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想法。就這樣,以前的自信和驕傲漸漸地離他遠去,社會的變幻莫測以及對未來和理想的茫然,讓他無法適應……
  和阿江情況不同的是他的同學小瓊。相比之下,小瓊出生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裏,父母長年在日本經商,他一直自己在臺北單獨生活。不過,他並不是傳說中的敗傢子。他不僅學習成績非常優異,且大學畢業後,他一直夢想自己闖出一番事業,而不願意終日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畢業之後,他嚮父母藉了一筆錢,和別人合夥做生意,結果被人騙得血本無歸。他想出去找份工作,卻發現根本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於是,他打算放鬆自己,好好地享受青春。他總是告訴朋友和自己說:“我們纔二十多歲,距離三十而立還遠呢!現在就開始打拼太不值得了。由於我們的不成熟和時機未到,不僅白白浪費了金錢,也辜負了我們的大好青春。趁現在我們還小,好好地快樂一段時間吧!要不然真正工作之後,就永遠不會再有這樣的生活了。”
  就這樣,他和朋友們一起,整天吃喝玩樂,打電腦遊戲。餓了就吃碗方便麵,睏了就趴在電腦旁邊小睡一下,然後繼續進入電腦遊戲中廝殺。他就這樣逐漸迷戀上網絡。直到有一天,他暈倒在電腦桌旁,醒來纔發現自己已經在這樣的生活中度過了兩個多月,並且出現了營養不良、胃病等癥狀。這時的他,衹好虛弱地躺在醫院裏接受治療。
  記者采訪他時,他苦笑着說:“我並不是迷戀網絡,衹是在現實中屢遭挫敗,讓我感到迷茫,衹有躲在電腦遊戲世界裏面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沒想到把自己搞成了這樣。”
  像這種迷失於現實生活中的年輕人非常多。他們在畢業後,本來抱着遠大的理想,卻遭遇到諸多不順,處處碰壁。有的人在學校裏很努力地學習,結果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內容嚴重脫節;有的人真誠地與人合作,卻屢屢上當受騙;有的人在現實中發現,自己嚮往的工作並非理想的那樣;有的人堅守正義,卻遭到無情的踐踏……自己曾經擁有的理想與抱負,結果都被現實一個接一個地殘酷摧毀,在一次又一次的經歷中,理想也就這樣漸行漸遠……
  年輕人一般缺乏社會經驗和抗挫能力,當理想被現實摧毀之後,許多年輕人並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而是開始消極沉淪、鬱鬱寡歡,逐漸對生活失去熱情,甚至對自己喪失信心。
  但我們都知道,積極是成功的基礎,消極則是失敗的開始,每個人都不想就這樣輕易地放棄和沉淪下去。但是,我們又該如何去消除內心的迷茫,調整心態,縮短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呢?
首頁>> 文學>> 励志感悟>> 松嶋·亚 Song Nakajima Asia   日本 Japan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