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经济商企>> liú shì yīng Liu Shiying   zhōng guó China   xiàn dài zhōng guó   , 馮治 Feng Chi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商業奇跡的誕生:贏在華西
  在中國,年産值上億元的村莊屈指可數,而華西村的産值卻高達400億元,這不能不說是區域經濟的奇跡。即使作為企業集團,華西集團的産值也遠遠超過國內許多行業的竜頭企業,這樣一個從農業走嚮現代化工業的商業奇跡,究竟如何誕生?華西村的經濟傳奇背後,究竟隱藏着那些秘密?改革開放二十年來,華西憑藉什麽機遇和自身條件發展至今?本書一方面從管理、機製、人才等角度橫嚮分析了華西村發展的內部優勢,另一方面從歷史發展的縱嚮脈絡上描寫了華西村領導者和創業者如何成就這樣一個鄉鎮經濟奇跡。
第1節:厲以寧序 華西經驗的啓示(1)
  厲以寧序
  華西經驗的啓示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華西村都是中國區域經濟中別具特色的一面旗幟。華西村年産值居然超450億元,資源並無突出優勢的華西村能取得如此突出的經濟成就,不能不讓人們感到震驚。改革開放30年來華西村是公認的先進集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背景之下,華西是一個參與平等市場競爭的經濟實體,但能不斷提升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做強做大,很值得研究,而已有的研究還遠遠不夠。不僅如此,華西實際上是一個小社會,華西的體製、機製解放和發展了生産力,實現了經濟持續穩定地增長,實現了共同富裕和社會公平公正,並在經濟發展中堅持科學發展觀。
  經濟管理的要義是什麽?不就是科學配置資源,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實現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麽?如果國內有更多的村像華西一樣,城鄉協調發展問題就好解决了。從這點上說,華西經驗給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發展樹立了標桿,至少是標桿之一。
  華西是鄉鎮經濟的成功的範例。華西村鄉鎮經濟的發展大約經歷了五個階段,1979~1983年是開始發展階段,1984~1988年是高速增長階段,1989~1991年是整頓提高階段,1992~1996年的全面改革與發展階段,從1997年到現在是創新階段。在每一個階段,華西村不僅衝上去了,而且站住了。華西村始終以超前的思想和步伐引領鄉鎮經濟從起步走嚮發展、由變革走嚮擴張,並且最終成為中國農村經濟和鄉鎮經濟發展的標桿之一。其中有很多東西濃縮了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的智慧結晶,也成為我們研究新農村建設和新型企業發展的寶貴財富。
  目前,收入差距拉大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道路上一個突出問題。理論界也在不斷進行探討。最近兩年出現了一種解釋,說我國貧富差別的增大,主要是因為強調效率的緣故,我覺得這種解釋是片面的。華西的成功就是一個有力的反證。在過去30年裏,華西村的確十分強調效率,但又堅持共同富裕和公平。強調效率,關註公平,這正是華西經驗的要點。
  上世紀後期,美國經濟學家奧肯曾指出效率和平等不可能同時實現。如果把收入平等看成是平等或公平的同義語,那麽奧肯的觀點不是沒有道理的。然而,平等或公平絶不等同於收入平等。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貧富差距拉開了,這並不等於實現了效率,就丟了平等。要知道,人們的收入同人們提供的生産資料的數量和質量有關,同人們提供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有關,所以收入就會有差距,衹要差距控製在一定範圍內就行了。應當指出,華西村把握住了問題的核心。他們不搞"大鍋飯",實現了效率,也不搞"獨吃飯",實現了平等。他們搞了一種"勞、資、需"相結合的分配機製,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實際上是結合華西村的實際而進行的試驗,他們對各種分配機製進行了聚合,揚長避短,激發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既能實現效率,又能規避發展過程中的不和諧問題。實踐證明了這種試驗的成績。
第2節:厲以寧序 華西經驗的啓示(2)
  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華西村的成就還表現在對經濟結構的科學規劃上。改革開放初期,多數企業采用了粗放掠奪型的發展模式,高能耗産業發展得很猛,結果導致了經濟結構的失調。隨着能源緊缺的加劇,這些企業都面臨着發展瓶頸。另外,很多地區三大産業之間不協調,過分依賴工業,由此造成的環境污染也成為一大難題。華西通過不停的探索,找到了可以解决這些問題的途徑,這就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有合理規劃,要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有人說,華西發展這麽迅速,是占了起步早的便宜,事實上問題遠沒有這麽簡單。華西村能提前實現小康,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是因為他們堅持實事求是,同時又敢為天下先。他們不僅贏在勤奮,還贏在超前的思想觀念上。可以說,以吳仁寶為代表的華西領導班子具有超前的思維方式。例如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華西經濟初具規模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合理規劃,提出了"循環經濟"、"鏈式經營",更重要的是,他們註重三個産業的協調發展。不妨設想一下,如果華西村沒有把循環經濟落到實處,不註重一、二、三産業的並進,而衹靠工業一條腿走路,那麽,不管此後的經濟總量有多大,恐怕也會淪為不適合居住的村莊,哪裏還能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譽?
  華西的財富積纍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現在要完全復製華西的經濟規模已經很難了。拋開歷史背景不說,華西村的精神,也就是人們常常提起的"華西精神",則是永遠有效的。
  "華西精神"的核心是"創富"的使命感和"共富"的社會責任感。這種精神激勵着華西人艱苦創業,永不懈怠。華西的"共富"思想突破了小農意識的局限性,當華西村走上富裕道路之後,吳仁寶首先想到的是鄰村,他們通過創新的"一分五統"機製帶動了周邊村的發展,隨後,又在甘肅、黑竜江等省協助建立了"省外華西",盡可能地把華西經驗傳送到其他貧窮地區,幫助更多的農村脫貧致富。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值得好好學習。
  另一方面是華西村提出的"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的發展思路。根據這個發展思路而製定的一係列措施,解决了教育農民的問題,這正是今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藉鑒的。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要實現"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不是簡單的經濟目標,也不是單純的精神目標,應該說是一個綜合的幸福目標體係。研究經濟的人經常講最大化,對一個人來說,需要最大化的不是某個單項突破,而是在各項指標中求得一種平衡,這種最大化纔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從今天華西人的生活,我們看到了這種平衡。這是華西人帶給我們的另一個驚喜,他們不僅物質富有,而且精神也富有。在這條精神文明建設的道路上,華西人擁有全國第一個精神文明開發公司,擁有中國農村第一個農民藝術團,還擁有無數個振奮人心的口號。在華西,民風淳樸、鄰里和睦、生活幸福。毫無疑問,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乃至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華西村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和藉鑒的東西。
首頁>> 文學>> 经济商企>> liú shì yīng Liu Shiying   zhōng guó China   xiàn dài zhōng guó   , 馮治 Feng Chi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