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哲学思考>> 何怀宏 He Huaiho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854年)
原始的悸动和思考:若有所思
  思乃生命的游丝或触须,在风中试探,试试看能抓住什么。思乃对生命的执着和对死亡的抗拒。活着,就意味着思考。进一步,也可以说,思考的人是有尊严的人,人在思考时最能表现出他的特性。《若有所思》里的随感,大部分是从何怀宏教授过去十年的日记和一些笔记中选录出来的,按作者自己的说法,本书是他个人内心生活经历的某种供状。《若有所思》是一本为自己写的书,其中的大部分,在写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发表。它也是何怀宏教授酝酿最久的书,时间跨度包括了从“十五有志于学”到“三十而立”之年,是其思想“原始的悸动”,也是青春悸动的产物,包含着对道德和社会的思考,爱情和婚姻的追问,读书与写作的乐趣,哲学与真理的追求,生与死的追问,等等。
第1节:若有所思(1)
  自 序
  这些随感大部分是从我过去十年的日记和一些笔记中选录出来的,而只有小部分是后来作势要弄一本小书时写下的,因此,可把这书看成是我个人内心生活经历的某种供状。虽然我觉得它是真诚的,但也清楚地知道这真诚的性质,知道这真诚毕竟是一种当时的真诚,历史的真诚。一位诗人在对一位女性说他要终生爱她时是真诚的,后来对她喊:“我讨厌你,给我走开!”时也是真诚的。我不是诗人,但这本书里同样可能有前后抵牾之处。十年来,我自觉虽然有一些大的东西没有变,但毕竟有些想法还是改变了。不过,我基本上仍然不动它们,甚至在修辞、风格上也不动。我想,让思想保留着──正如克尔凯戈尔所谓的“原始的脐带”、原始的悸动,可能更有意义。
  至于取“若有所思”为书名则有两层意义,首先,“若有所思”可以指一种神态,即“似乎在想什么”,也可以指一种结果,即“似乎想到了什么”。本书作为一种成品,自然是指后者,但却又不敢肯定自己是否真的想到了什么值得拿来发表的东西,因此,就在“所思”前加上“若有”二字,以抽去一些肯定,增添一些怀疑,给“所思”裹上一层仿仿佛佛的色彩,玩弄的手法有点类似于以姓氏“吴”使后面的名字“德”转为反面,“贾”使后面的“宝玉”失去价值,而“何”则给后面的无论什么都打上问号。但说实话,我私心也是颇有点喜欢这种不敢肯定的态度的。
  第二层意思则跟我对“思”字的偏爱有关,我倒不觉得爱思就会成为一个思想家,爱智就是一名智者或哲学家。何况现在玩弄思想也可以赚钱,一本书有时不仅可以给作者饭吃,而且给许多人饭吃。因为思想有时可以贬低到这一地步,以致使一些真正的思者宁愿使自己俗化,而把头衔奉献给另一些人,于是象跟人说“写作这门手艺”、“音乐这个活儿”、“绘画这个行当”一样,说“哲学这个饭碗”,或者说“我什么都是,唯独不是哲学家”。但思毕竟是值得尝试的,在我的词典里:“思,丝也。”思乃我生命的游丝或触须,在风中试探,试试看能抓住什么。思乃对生命的执着和对死亡的抗拒。活着,就意味着思考。进一步,也可以说,思考的人是有尊严的人,人在思考时最能表现出他的特性。
第2节:若有所思(2)
  最后,抄录梭罗的一段话:“年轻人搜集材料,预备造一座桥通到月亮上,或者也许在地球上造一座宫殿和庙宇,而最后那中年人决定用这些材料造一间木屋。”因为它正好代表了我此时此地的心情,我也已近造木屋的年龄了,活了三十余年,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知道了自己的平凡;知道了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而本来能做的一些事也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机会的错过而成为不可能做到的事了。
  1987年11月于南昌
  苏醒(1978)
  前记
  从一九七八年的二月二十一日到七月十六日,我是在天津城区与渤海之间的北京军区空军军粮城五七干校里劳动学习,当时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原野,默默地躺着,耐人寻味地荒着,只散落着几处海洋石油基地勘探队的活动板房,我还记得到达之后第二天的日出时间是∶6点58分。
  在白昼逐渐加长的这一段时间里,我很快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饭后必定出去快走一个小时,姿势在一个目击者看来,就象“一头脱网而逃的野兽”。从我拿着一根随手检来的棍子,沿着坑洼处结了薄冰的废渠抽打路边干枯的柳条起,一直到渠中溢满了水、野草丰盛得几乎高过头顶的时候,我都住在那里。我目睹了草木的泛青和转成深绿,凝视过蜘蛛的结网和捕捉,咀嚼过树林里的槐花,沐浴过突如其来的暴雨,听见过青蛙的齐鸣和其中一只突然被蛇扼住脖子的怪声,那时我每一天都有这沉浸的一小时,这一小时就构成了一天生活的灵魂。于是,我生活的一切方面就都带有了一种快的节奏,在这快节奏中又有一种常驻的东西。
  那么一大块原野为什么荒着?至今我也不是太清楚。但在那年夏天打马草时我稍微明白了一点,原野上长着丰盛的草,那时的马草一毛钱一斤,比种高粱还合算。
  那时也正是我生命的第二个年轮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的脚力不错,在疾行中,思想也似乎活跃起来,对自然界的敏感也渐渐地苏醒了,达到了我青春最好的状态。白天读规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功课,晚上演算自己找到的数学习题直到深夜,而这傍晚的一个小时疾走就使两者得到了一种恰当的平衡,时代也恰好走到旧的一个结束、新的一个开始的门槛上,一切都在变动∶思想、情绪、感觉,一切都在苏醒∶肌肉、大脑、心灵。
  就这样,年青的生命、辽阔而荒芜着的原野、一年里最有希望的季节、正酝酿着历史性变化的时代、从繁忙的日常工作逸出而突然获得的大量闲暇、对真理和美的渴求、朦胧初生的爱情、面对突然出现的机会自身却被紧束的处境,等等、等等——这些就构成了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东西,它们都是当时的原始记录。我几乎原封不动地把它们从当时的日记中摘录出来,仅以时光大致分类,从而使它们至少有一种个人心灵自然史的意义。
首页>> 文学论坛>> 哲学思考>> 何怀宏 He Huaiho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8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