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金融股票>> 喬治·索羅斯 George Soros   美國 United States   現代美國   (1930年八月12日)
反身性理論: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
  本書是索羅斯的最新著作,也是他自從寫作以來第一本名副其實的暢銷書。他從美國席捲全球的次貸危機入手,繼續闡述自己的金融理論——反射論。一開篇,索羅斯就來了一個下馬威:“這是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危機,它標志着一個時代的終結。”在書中,索羅斯對近來國際經濟熱點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過於依賴自由市場的陳舊模式纍積出了大量的泡沫,如今將世界經濟拖入睏境。但是,新興國傢如中國、印度等的強勁增長,將使全球市場避免崩潰,政府必須在市場中有所作為。他的看法先後引起了美國白宮、全球金融界的重視。
第1節: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1)
  我闡述理論的出發點在於:從一開始我們就對賴以生存的世界缺乏正確和完整的認識,原因在於,我們試圖去認識世界,但是我們自身又是這個世界的組成部分。誠然,妨礙我們瞭解世界的因素並不止於此,但當你去理解人間諸般言行事物時,我們是世界的組成部分這一事實,便成為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
  存在認知缺陷的人類與真實的世界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一方面,人類冀望瞭解所生存的世界,我稱之為認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另一方面,人類企圖影響世界並謀求生存狀態的改善,我曾經稱其為參與功能(participating function),但出於某種目的,我覺得在這裏稱其為操控功能(manipulative function) 更合適。兩種功能如果可以徹底分開,就可以分別達到各自的理想效果:參與者的認識變為知識,其行動亦可達到預想目的。因此,人們很容易斷言:這兩種功能的確能各自發揮作用。這種假設也的確大行其道,尤其是在經濟學理論界。但這一假設並未經過證明,事實上衹在極個別的情況下,經過參與者(participants)的特殊努力才能使這兩種功能分開,這很像是一些頭腦簡單又一門心思追求知識的社會科學家們所做的事情。但如果社會科學家們深入研究的話,結果就不一定是這樣了。社會科學家特別是經濟學家往往對這個事實不加理睬,其原因我在後面會有所涉及。
第2節: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2)
  當認知功能和操控功能同時運行時,二者之間就會相互影響。在經由認知功能産生知識的過程中,必須把各種社會現象看做彼此之間相互獨立,衹有這樣,現象纔會被當做事實,觀察者纔會對事實做出相應的判斷。類似地,决策也需要基於知識才能産生理想的結果。然而,當兩種功能同時作用時,現象就不僅僅包括事實了,其中還含有對未來的目標和預期。過去發生的事實是唯一確定的,但未來如何則要看參與者做出什麽樣的决定。因此,參與者無法把其决策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原因在於他們不僅要考慮當前和過去,還要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因素。在社會環境中,對未來抱有的目標和預期會在參與者的思維和他所處的環境之間建立一個雙嚮的連接通道,而這對思維和環境都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既把不確定性糅入了事實過程,又使參與者的觀點無法形成知識。
  在函數唯一性的確定問題上,因變量的值要由自變量决定。在認知功能函數中,實際事態(actual state of affairs)可視為自變量,參與者的觀點則是因變量。在操控功能函數中,情況正好相反。在交互影響下,每種功能都因對方的存在而喪失了用於求解的自變量。我把這種交互影響命名為“反身性”(reflexivity)。參與者的觀點和實際事態之間如果缺乏共性(lack of correspondence),那麽自反情形就會出現。以股票市場為例,人們基於對未來股價的預期而買賣股票,但股價的漲跌卻要看投資者有什麽樣的預期。這種預期不能形成知識。在沒有知識的情況下,參與者必須在其决策過程中引入主觀判斷或傾嚮性意見,其結果很可能與預期相左。
首頁>> 文學>> 金融股票>> 喬治·索羅斯 George Soros   美國 United States   現代美國   (1930年八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