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一节危机来临:中国企业面临“严冬”考验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粮食价格2007年一年总体上涨了23%,各类农产品从2007年2月到2008年1月的价格指数上升幅度为:谷物55?9%,油籽83?8%,奶类59?7%;粮农产品价格急升的同时,国际石油、工业原材料如铁矿石、铜和其他金属的价格也处于多年来的高位;油价居高不下,部分大量耗油的行业,包括运输业的承受力开始出现问题;对整体经济来说,油价持续高企,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物价上涨的同时,世界各地的经济增长预期都在下调。
从当前美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美国通货膨胀预期风险加大,同时又受到国际油价飙升、粮价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但目前美国制造业逐步恢复,外贸出口不断上升,财政赤字有所收缩,再加上联邦和地方政府采购加大,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开始发挥效应,所有这些措施都有可能抵消上述负面影响,从而使得美国经济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虽然国际高油价、粮价上涨等因素会在较大程度上削弱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但由于亚洲国家接受了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一方面增加外汇储备,另一方面及早发现经济金融负面影响苗头,提早做好预防工作,因而,预计2008年亚洲经济增长率不会低于6%。亚洲部分国家/地区历史上的高速增长时期如表1?1所示。
表1?1亚洲部分国家/地区历史上高增长阶段
第一节危机来临:中国企业面临“严冬”考验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粮食价格2007年一年总体上涨了23%,各类农产品从2007年2月到2008年1月的价格指数上升幅度为:谷物55?9%,油籽83?8%,奶类59?7%;粮农产品价格急升的同时,国际石油、工业原材料如铁矿石、铜和其他金属的价格也处于多年来的高位;油价居高不下,部分大量耗油的行业,包括运输业的承受力开始出现问题;对整体经济来说,油价持续高企,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物价上涨的同时,世界各地的经济增长预期都在下调。
从当前美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美国通货膨胀预期风险加大,同时又受到国际油价飙升、粮价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但目前美国制造业逐步恢复,外贸出口不断上升,财政赤字有所收缩,再加上联邦和地方政府采购加大,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开始发挥效应,所有这些措施都有可能抵消上述负面影响,从而使得美国经济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虽然国际高油价、粮价上涨等因素会在较大程度上削弱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但由于亚洲国家接受了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一方面增加外汇储备,另一方面及早发现经济金融负面影响苗头,提早做好预防工作,因而,预计2008年亚洲经济增长率不会低于6%。亚洲部分国家/地区历史上的高速增长时期如表1?1所示。
表1?1亚洲部分国家/地区历史上高增长阶段
第二节当前中国经济存在哪些隐忧
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诸多发展不利因素——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全面通胀乃至恶性通胀的风险日益加大,面临“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双重压力等。
1?贸易顺差过大
由于成本较低,我国的制造业始终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一定优势。由于先前国内政策的导向有利于企业出口,造成了我国贸易顺差不断加大。2006年以来,国家虽然采取了降低部分出口商品退税率,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等措施来调控出口,然而,外贸出口增势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更加迅猛,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愈加凸显。
2?全面通胀乃至恶性通胀的风险日益加大
近年来,处于行业上游的资源价格不断攀升,石油、煤炭、钢铁等能源的价格也始终居高不下,这直接导致了制造业生产成本的升高。而随着投资过热,消费者非财产性收入逐渐增加,这种预期外的收入促使消费者的消费从谨慎过渡到盲目,非理性的消费导致货币的流动性过快。以上情况致使PPI与CPI连续升高,我国进入了全面通胀时期。
3?“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双重压力
随着美国经济的停滞,美元开始不断贬值,由此导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断创出新高。然而,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投资,这样就导致我国丰厚的外汇储备不断缩水,由此产生了“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双向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经济面临的问题,我国政府曾采取五次紧缩型宏观调控政策。
针对1978年的经济过热针对1984年经济增长15?2%的经济过热针对1987~1988年的经济过热针对1992~1993年上半年的经济过热
前四次宏观调控:针对的都是经济波动中超过11%的“大起”高峰,经济全面过热或总量过热,以及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每次都是到难以为继时,不得不进行被动调整
及时调控过热的部分行业,是见势快、动手早、防患于未然的主动调整调控方式和手段最初作出调整国民经济决定的一两年内,在实施上存在着犹豫不决、贯彻不力的问题,随后才进行坚决的大规模调整。主要采用的是行政手段在实施上雷厉风行,开始注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动手早、渐进式的调控,一开始就注重采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调控结果在经过两年调整之后,1981年对国民经济进行进一步大调整在各种压力下,宏观调控没有到位,潜伏着进一步引发新的过热的可能性1989年提出用三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为抵御随后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怎样进行宏观调控上,经济界展开了激烈争论,此次调控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由表1?2不难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时间内,中国共经历了五次紧缩调控政策,五次宏观调控的调控方式、调整周期、调整范围甚至是调控结果都不尽相同。然而,五次调整产生的背景却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在这些调整前后或调整周期之内,国内经济GDP增长率同样都处于高位。1978~2007年间我国的GDP值和GDP增长率如表1?3所示。
第一次调整之前,我国1978年的GDP增长率达到12?3%;第二次调整时,1983~1986年的四年中,GDP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2%;第三次调整之前,我国1988年的GDP增长率为11?2%;第四次调整时,1992~1996年的五年中,GDP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1?58%;第五次调整时,2003~2005年的三年中,GDP的平均增长率达到9?5%。
让我们看看2005年之后我国经济发生了什么?数据显示,2006年与2007年两年的时间内,我国GDP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1?05%,这就不难理解我国政府为何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了。
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诸多发展不利因素——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全面通胀乃至恶性通胀的风险日益加大,面临“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双重压力等。
1?贸易顺差过大
由于成本较低,我国的制造业始终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一定优势。由于先前国内政策的导向有利于企业出口,造成了我国贸易顺差不断加大。2006年以来,国家虽然采取了降低部分出口商品退税率,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等措施来调控出口,然而,外贸出口增势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更加迅猛,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愈加凸显。
2?全面通胀乃至恶性通胀的风险日益加大
近年来,处于行业上游的资源价格不断攀升,石油、煤炭、钢铁等能源的价格也始终居高不下,这直接导致了制造业生产成本的升高。而随着投资过热,消费者非财产性收入逐渐增加,这种预期外的收入促使消费者的消费从谨慎过渡到盲目,非理性的消费导致货币的流动性过快。以上情况致使PPI与CPI连续升高,我国进入了全面通胀时期。
3?“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双重压力
随着美国经济的停滞,美元开始不断贬值,由此导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断创出新高。然而,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投资,这样就导致我国丰厚的外汇储备不断缩水,由此产生了“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双向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经济面临的问题,我国政府曾采取五次紧缩型宏观调控政策。
针对1978年的经济过热针对1984年经济增长15?2%的经济过热针对1987~1988年的经济过热针对1992~1993年上半年的经济过热
前四次宏观调控:针对的都是经济波动中超过11%的“大起”高峰,经济全面过热或总量过热,以及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每次都是到难以为继时,不得不进行被动调整
及时调控过热的部分行业,是见势快、动手早、防患于未然的主动调整调控方式和手段最初作出调整国民经济决定的一两年内,在实施上存在着犹豫不决、贯彻不力的问题,随后才进行坚决的大规模调整。主要采用的是行政手段在实施上雷厉风行,开始注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动手早、渐进式的调控,一开始就注重采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调控结果在经过两年调整之后,1981年对国民经济进行进一步大调整在各种压力下,宏观调控没有到位,潜伏着进一步引发新的过热的可能性1989年提出用三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为抵御随后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怎样进行宏观调控上,经济界展开了激烈争论,此次调控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由表1?2不难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时间内,中国共经历了五次紧缩调控政策,五次宏观调控的调控方式、调整周期、调整范围甚至是调控结果都不尽相同。然而,五次调整产生的背景却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在这些调整前后或调整周期之内,国内经济GDP增长率同样都处于高位。1978~2007年间我国的GDP值和GDP增长率如表1?3所示。
第一次调整之前,我国1978年的GDP增长率达到12?3%;第二次调整时,1983~1986年的四年中,GDP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2%;第三次调整之前,我国1988年的GDP增长率为11?2%;第四次调整时,1992~1996年的五年中,GDP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1?58%;第五次调整时,2003~2005年的三年中,GDP的平均增长率达到9?5%。
让我们看看2005年之后我国经济发生了什么?数据显示,2006年与2007年两年的时间内,我国GDP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1?05%,这就不难理解我国政府为何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