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经济商企>> 張木生 Zhang Mushe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語錄體企業管理專著:管理如歌
  本書通過“語錄體”講話的方式,總結了作者多年來文化管理的實踐,延續了他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思索:管理企業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管理中也有很多煩惱,但因人而異,因異又産生不同風格,的確是要用盡心智做的一件事情;權術是最靠不住的管理,衹能把企業搞糟。有術無道治企難成,嗜好權術的領導者不僅不能醫治企業之病,反而使企業致病難醫。作者認為,無論是中國的“老字號”還是歷史悠久的世界企業巨擘,這些百年老店之所以基業長青,都是因為有一種優秀的企業文化在做支撐。促進企業持續成長與進步的獨特而卓越的企業文化因素稱作“企業的DNA”。
第1節:序:以文化資本增值驅動物質資本增值(1)
  序:以文化資本增值驅動物質資本增值,
  構建企業發展持續內驅力
  ――《管理如歌》序
  一個沒有自己獨特而優秀的文化品格的企業,註定不會是一個充滿創造力和生命力的企業,更不可能成為經久不衰的“百年老店”。實踐證明,無論是中國的“老字號”還是歷史悠久的世界企業巨擎,這些百年老店之所以基業長青,都是因為有一種優秀的企業文化在做支撐。近年來的研究者多將促進企業持續成長與進步的獨特而卓越的企業文化因素稱作“企業的DNA”。
  國有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如何培養並強化自己的DNA,並使之與企業的管理創新緊密結合,形成合力,推動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經營績效的持續提升,一直是國企老總和相關領域專傢學者探索的一項重大課題。令人欣喜的是,天津機場企業文化建設與管理創新的實踐,對此命題的破解做出了顯著貢獻。他們經由積澱、塑造、傳播和評估這四個環節來逐步推進自身的企業文化建設,形成了完整、獨特、強有力的企業價值理念體係,營造了具有鮮明個性特徵、與市場經濟體製相適應的天津機場文化和管理創新機製,實現了以文化資本的增值驅動物質資本的增值,也就是說,他們通過企業文化的重塑,培育了屬於企業自己的DNA,使企業發展獲得了長久的內在驅動力。
  近年來,天津機場引人註目的發展詮釋了文化管理的強大力量。2002年之前的8年時間裏,天津機場年旅客吞吐量一直在百萬人次以下徘徊不前,企業經營虧損、士氣低迷。2003年以來,天津機場以企業文化重塑為先導,大力倡導管理創新的文化取嚮,銳意以文化資本的增值驅動物質的資本增值,迅速實現了從虧損到盈利、從低迷到高漲,從徘徊到跨越的轉變。2007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86萬人次,安全保障、運輸生産、服務水平均躍上嶄新臺階,為天津機場嚮規模發展的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並有力地支持和服務了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為京津冀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和國傢的整體發展戰略作出了應有貢獻。
  天津機場建設企業文化及以企業文化牽動管理創新的基本經驗和具體做法,本書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做了全面、透徹、生動的介紹,想必讀者因人而異,各有“深思而慎取”的過程,這裏不再一一贅述。感觸最為深刻之處,大概有如下幾點:
  其一,從培養管理團隊的使命感和價值觀入手轉變觀念。轉變觀念是企業文化重塑的重要途徑,也是最難達成的事項。天津機場首先從改變管理層的觀念入手。而在轉變管理團隊觀念的過程中,把培養管理團隊的使命感和價值觀放在首位,他們提出:“要把做好企業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我們知道,培養管理者的使命感和價值觀,恰是韋爾奇《贏》的諸多要訣中之首要。
  其二,堅持以人為本的導嚮,註重員工的發展和成長。天津機場在建設企業文化的過程中,不僅不拘一格降人才,而且不拘一格看人才、用人才、奬人才,形成了獨特的人才觀和用人觀。他們提出了許多生動的說法,如:企業最大的節約莫過於人才的節約;企業最大的浪費不是物的浪費,而是人才的浪費;企業發展最令人欣慰的方面,就是人才隊伍的不斷成長和擴大,後繼有人是企業發展之大幸等等。同時,在選人上完善“賽馬”機製,盡全力挖掘人才;在培訓上嘗試差異化,完善人力資本結構;摸索並建立了一套符合天津機場特色的、全方位、係統化的激勵機製,不讓幹活的人吃虧。
  其三,以足以蕩滌員工心靈、引發震撼效果的主題活動作為塑造和弘揚企業文化的有力載體。企業文化建設是需要活動載體的,因為文化最終通過行為來體現和表達。但是在活動載體的選擇上,許多企業沒有新招、流於平淡,以致於總有“企業文化就是文體活動”的謬說。天津機場別出心裁。在做強企業的同時,積極倡導“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理念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心性嚮善”的本色。基於此,機場員工個人捐款成立了“愛心互助基金”,第一次愛心行動就是捐獻33萬元善款和文化學習用品若幹,用於在甘肅省會寧縣楊崖集鄉建一所“天津機場希望小學”,希望山裏的孩子們長大成纔後同樣懂得關愛他人、回報社會,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愛的種子,也使員工的精神境界得以淨化和提升。
第2節:序:以文化資本增值驅動物質資本增值(2)
  其四,企業傢人格和企業文化特質水乳交融。按照哈佛大學科特教授的理論,企業傢和企業傢群體的某些理念被用於經營實踐中,逐漸被員工所認同、接受,進而影響員工的行為,最終發展為企業通行、普遍的行為方式,即成為企業文化。因而,在某種程度上,企業文化堪稱企業傢人格的影射。天津機場通過首先轉變管理團隊的觀念,造就了一支勇於變革、銳意進取的管理團隊,成為企業文化建設和管理創新中的“變革因子”,為其後企業文化的踐行和管理創新的推行奠定了穩固基礎。而作為這個團隊領頭羊的張木生,本身就是一位極具文化品格的企業傢,他個人的理論素養、價值取嚮對於天津機場企業文化建設起到了關鍵作用。
  張木生作為一名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踐者和思考者,在長期的企業文化實操和研究中,木生表現出了“四心”:一是用心。木生顯然屬於那種把做企業當作做人的人,這使得他從骨子裏認定企業文化修煉是企業傢人格修行的延伸或構成。能夠這樣做,或許得益於他職業生涯早期的感悟。和任何有所成就的企業傢一樣,木生的職業生涯早期也經歷過坎坷,而這坎坷,恰如領導力大師本尼斯筆下的“熔爐(crucible)”,萌動了木生在此方面的心智,使他把做企業與做人緊緊聯繫起來。熟悉他的人都有一種共識:他是在用心做企業文化。二是專心。木生屬於國內較早步入企業文化領域的管理者,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由他參與領導的首都機場的企業文化建設就在民航企業乃至全國企業界小有名氣。曾幾何時,也被人們誤解為“趕時髦”。誰知其後木生專註於此,精思篤行,一發而不可收拾。自1996年出版了第一本專著《企業文化與CI實務》後,又先後在國傢級重要學術刊物發表企業文化與管理創新的論文30餘篇、10萬餘字,其中多篇論文獲奬,得到有關專傢學者的高度評價,直至今天第二本專著《管理如歌》付梓。木生的專註與執著,可見一斑。三是醉心。木生是位很有激情的企業傢,在長期的管理工作中,每有企業文化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哪怕點滴心得,木生都會興奮不已,或廣而告之同好中人、或誠懇徵詢友人意見,常給人以“言必稱企業文化、行必踐企業文化、思必慮企業文化”的風範。四是苦心。對於企業文化,木生還常懷一番苦心,他對一些企業建設企業文化中出現的偏頗、膚淺、功利、機械等傾嚮甚至憂心忡忡,因而,他由衷地希望和企業文化的實踐者和研究者們一道,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經由企業文化建設的途徑,從人本的角度提升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因為他堅信:企業文化是一棵常青的理論之樹!
  張木生的專著《管理如歌》總結了他多年來文化管理的實踐,延續了他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思索,書中不乏一些頗具新意的理論觀點,如企業文化建設動態和諧論、企業新危機觀、管理的文化取嚮論等,讓讀者強烈感受到文化管理的力量和魅力。我希望這本既有理論思考,又有豐富案例的專著,能為熱衷企業文化的各界人士所關註,對文化管理研究者和探索者有所啓迪,並對企業文化建設實踐有所幫助。
首頁>> 文學>> 经济商企>> 張木生 Zhang Mushe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