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經濟學是人們對“自然秩序”研究的一個成果,它介於科學和藝術之間,能夠很好地把依據於證據的理性和來自於心靈的感受緊密結合起來,是一門非常有用又有趣的學問,一嚮被認為是社會科學的皇后。
經濟學的重要性毋須贅言,經濟學家的重要經濟理論對社會的貢獻也無需多說,正是他們的思想,讓我們的社會進步更快,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可以說,他們的學術思想是滋養我們心智的甘露,是當代經濟理論的根基。
但奇怪的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卻感覺不到這些,認為經濟學家的思想離自己的生活很遠。
怎樣讓經濟學大師的經濟理念和思想精髓走入“尋常百姓傢”,進入人們的日常經濟生活?怎樣讓人們利用大師理念指導自己的經濟行為並從中受益?這正是本書所要解答的問題。
本書尤其註重實用性,盡量將大師們的學術思想和經濟理論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讓讀者學以致用,用這些名垂青史的大師的經濟理論來指導自己的經濟行為。
與市面上諸多經濟學著作所不同的是,本書以靈活多樣的新穎體例和生動有趣的語言,對人類經濟思想發展中出現的著名經濟學家的重要理論思想和觀點進行了係統的介紹和論述。
本書主要分為三大板塊,力圖用最簡潔的文字,將這些經濟學大傢的思想全方位、立體地展現給讀者。這些板塊分別是:精彩語錄——該板塊輯錄了經濟學大師流傳甚廣的經典言論。經典理論——該板塊相對詳細地介紹該經濟學大師的重要學術思想,並附帶簡介該大師的成長歷程、成就、榮譽和主要著作等情況。書外人語——該板塊以旁觀者的身份,或簡略點評該大師的學術地位和思想;或側重學以致用,告訴讀者某個理論的現實應用方法;或深化大師思想,拓展應用範圍,結合當今時代,啓迪讀者思維。
本書所輯錄的經濟學家,都是世界公認的大師級人物,是經濟學歷史上最權威的經濟學家,如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宏觀經濟學奠基人凱恩斯、福利經濟學之父庇古、劍橋學派創始人馬歇爾、創新主義經濟學之父熊彼特、博弈論之父諾依曼、美國制度學派的創始人凡勃倫,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所選的經濟學家有相當一部分都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奬,這些人包括經濟計量學之父丁伯根、現代管理經濟學大師西蒙、現代經濟增長理論之父索洛、國民經濟統計之父斯通、現代公司金融理論大師米勒、新古典綜合體係創立人薩繆爾森、歐元之父蒙代爾等。這些經濟學大師的思想,不僅影響甚至决定着他們那個時代的經濟走勢,而且還在影響和决定着現在乃至未來的全球經濟形勢。他們的思想,是一座座豐富的寶藏,藴藏着無窮無盡的智慧,是人類共同的財富。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鄭月輝、位守梅、孫立慶、李桂花、邱二芹、孟紅娜、王波、李秀連、魏光雲、朱改方、冉慶凱、張志彬、王小東、趙震鳳、張志水、李孝玲、張懷香、鄭燦同、單文元、張志於、劉丙海、鄭燦玉、唐榮銀、王元良、趙明紅、馬樹法、王小蕭、張正軍、魏樹翠、魏光勝等人的大力幫助,沒有他們的艱辛努力,本書很難這麽快面市,在此嚮他們表示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偏頗和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經濟學是人們對“自然秩序”研究的一個成果,它介於科學和藝術之間,能夠很好地把依據於證據的理性和來自於心靈的感受緊密結合起來,是一門非常有用又有趣的學問,一嚮被認為是社會科學的皇后。
經濟學的重要性毋須贅言,經濟學家的重要經濟理論對社會的貢獻也無需多說,正是他們的思想,讓我們的社會進步更快,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可以說,他們的學術思想是滋養我們心智的甘露,是當代經濟理論的根基。
但奇怪的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卻感覺不到這些,認為經濟學家的思想離自己的生活很遠。
怎樣讓經濟學大師的經濟理念和思想精髓走入“尋常百姓傢”,進入人們的日常經濟生活?怎樣讓人們利用大師理念指導自己的經濟行為並從中受益?這正是本書所要解答的問題。
本書尤其註重實用性,盡量將大師們的學術思想和經濟理論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讓讀者學以致用,用這些名垂青史的大師的經濟理論來指導自己的經濟行為。
與市面上諸多經濟學著作所不同的是,本書以靈活多樣的新穎體例和生動有趣的語言,對人類經濟思想發展中出現的著名經濟學家的重要理論思想和觀點進行了係統的介紹和論述。
本書主要分為三大板塊,力圖用最簡潔的文字,將這些經濟學大傢的思想全方位、立體地展現給讀者。這些板塊分別是:精彩語錄——該板塊輯錄了經濟學大師流傳甚廣的經典言論。經典理論——該板塊相對詳細地介紹該經濟學大師的重要學術思想,並附帶簡介該大師的成長歷程、成就、榮譽和主要著作等情況。書外人語——該板塊以旁觀者的身份,或簡略點評該大師的學術地位和思想;或側重學以致用,告訴讀者某個理論的現實應用方法;或深化大師思想,拓展應用範圍,結合當今時代,啓迪讀者思維。
本書所輯錄的經濟學家,都是世界公認的大師級人物,是經濟學歷史上最權威的經濟學家,如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宏觀經濟學奠基人凱恩斯、福利經濟學之父庇古、劍橋學派創始人馬歇爾、創新主義經濟學之父熊彼特、博弈論之父諾依曼、美國制度學派的創始人凡勃倫,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所選的經濟學家有相當一部分都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奬,這些人包括經濟計量學之父丁伯根、現代管理經濟學大師西蒙、現代經濟增長理論之父索洛、國民經濟統計之父斯通、現代公司金融理論大師米勒、新古典綜合體係創立人薩繆爾森、歐元之父蒙代爾等。這些經濟學大師的思想,不僅影響甚至决定着他們那個時代的經濟走勢,而且還在影響和决定着現在乃至未來的全球經濟形勢。他們的思想,是一座座豐富的寶藏,藴藏着無窮無盡的智慧,是人類共同的財富。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鄭月輝、位守梅、孫立慶、李桂花、邱二芹、孟紅娜、王波、李秀連、魏光雲、朱改方、冉慶凱、張志彬、王小東、趙震鳳、張志水、李孝玲、張懷香、鄭燦同、單文元、張志於、劉丙海、鄭燦玉、唐榮銀、王元良、趙明紅、馬樹法、王小蕭、張正軍、魏樹翠、魏光勝等人的大力幫助,沒有他們的艱辛努力,本書很難這麽快面市,在此嚮他們表示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偏頗和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1 經濟應讓“看不見的手”來調節
亞當·斯密現代經濟學之父
精彩語錄
能力是分工的結果,而不是分工的原因。
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衆手中,那麽這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並且有風險的,因為這註定會威脅到整個社會的穩定。
追求個人利益是人的本性。
消費是所有生産的惟一結果和目標,衹有在保證消費者利益的前提下,纔應該關註生産者的利益。
對每個人而言,衹要他不觸犯法律,都應該享有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個人利益的自由。
每個人都不斷地努力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資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慮的不是社會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對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會或者毋寧說必然會引導他選定最有利於社會的用途。
壟斷者,通過經常保持市場存貨的不足……以遠遠高於正常的價格出售他們的産品,從而無論在工資還是在利潤方面都提高他們的回報。
勞動生産力上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更大的熟練程度、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
任何人都會嚮他人提議進行某種交易。每個提議都是這樣的:把我想要得到的東西給我,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我們正是以這種方式從他人那裏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更大的利益。
每個人都力圖利用優質的資本,使其實現最大的價值。一般來說,他並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實際上所增進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個人的利益和所得。但在他這樣做的時候,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引導着他去幫助實現另一種目標,這種目標並非是他本意所要追求的東西。通過追逐個人利益,增加社會財富、增進社會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會效益時所能夠得到的那一種要更好。
還有誰比一個身體健康、沒有債務和問心無愧的人更快樂?
我們的晚餐並非來自屠宰商、釀酒師和面包師的恩惠,而是來自他們對自身利益的關切。
包含着某些真理因素的謬誤是最危險的。
在大多數人那裏,財富主要用於炫耀。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
除了乞丐,沒有人願意以他人的恩賜為生。
正是這種騙人的東西,激起人類的勤勉並且使其繼續行動下去;正是這種東西,首先鼓勵他們(即人類)耕種土地、建築房屋、建立城市和國傢,並且發明和改進科學與藝術,提高和裝點人類生活,完全改變了地球的面貌,使自然界的原始森林變成景色宜人而且肥沃的平原,並使人跡不到和一片茫茫的海洋成為取得生計的新源泉,成為通達各國的康莊大道。
……引出上述許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類智慧的結果,儘管人類智慧預見到分工會産生普遍富裕並想利用它來實現普遍富裕。它是不以這個廣大效用為目標的一種人類傾嚮所緩慢而逐漸造成的結果,這種傾嚮就是互通有無、物物交換、互相交易。
一個國傢的國民每年的勞動,原本就是供給他們每年消費的所有生活必需品與便利品的來源。
一個到目前為止大部分成員都貧睏潦倒的社會,不會是一個繁榮幸福的社會。
經典理論
素有“現代經濟學之父”與“自由企業的守護神”之稱的亞當·斯密,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體係的奠基者和最偉大的代表,也是工場手工業與産業革命前夕集大成的經濟學家,還是經濟自由主義理論的主要創建者。
亞當·斯密一生都與自己的母親相依為命,終身未娶。這可能與他的性格有關。平時的斯密是一個記性很差、對很多事都極度不上心的人,這或許是偉大人物過於專註某一事物的表現,不過顯然也留下了不少趣事:斯密經常在舞會上看上美貌女子,可在舞後卻每每忘記了對方的名字;斯密習慣於用自己的黃油面包泡茶,並奇怪為何茶水有奇異的味道;在參觀鞣革廠的時候,他甚至跌進了鞣革坑中;在一次隆重的檢閱中,面對15響禮炮和儀仗隊,斯密本想答禮,卻不知道為何拿着自己的手杖轉了數圈;在簽訂自己的薪水合同時,他小心翼翼地模仿同事的筆跡簽了他人的名字……
先來大致瞭解一下亞當·斯密的生平。1723年,亞當·斯密在蘇格蘭法夫郡的剋科卡迪出生,他的父親是一位律師,同時也擔任蘇格蘭的軍事法官和剋科卡迪的海關監督,但是在亞當·斯密出生前幾個月就去世了;他的母親瑪格麗特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大地主約翰·道格拉斯的女兒。亞當·斯密的一生,大致可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723—1746年,這是亞當·斯密的求學階段。最初,亞當·斯密在家乡蘇格蘭求學,14歲時,他考上了位於當時蘇格蘭工業中心的格拉斯哥大學,所學專業是數學與哲學,在完成了拉丁語、希臘語、數學和倫理學等課程後,於17歲轉入了牛津大學。遺憾的是,在牛津大學,亞當·斯密並未獲得良好的教育,惟一的收穫是閱讀了大量格拉斯哥大學沒有的書籍。
亞當·斯密現代經濟學之父
精彩語錄
能力是分工的結果,而不是分工的原因。
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衆手中,那麽這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並且有風險的,因為這註定會威脅到整個社會的穩定。
追求個人利益是人的本性。
消費是所有生産的惟一結果和目標,衹有在保證消費者利益的前提下,纔應該關註生産者的利益。
對每個人而言,衹要他不觸犯法律,都應該享有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個人利益的自由。
每個人都不斷地努力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資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慮的不是社會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對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會或者毋寧說必然會引導他選定最有利於社會的用途。
壟斷者,通過經常保持市場存貨的不足……以遠遠高於正常的價格出售他們的産品,從而無論在工資還是在利潤方面都提高他們的回報。
勞動生産力上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更大的熟練程度、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
任何人都會嚮他人提議進行某種交易。每個提議都是這樣的:把我想要得到的東西給我,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我們正是以這種方式從他人那裏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更大的利益。
每個人都力圖利用優質的資本,使其實現最大的價值。一般來說,他並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實際上所增進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個人的利益和所得。但在他這樣做的時候,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引導着他去幫助實現另一種目標,這種目標並非是他本意所要追求的東西。通過追逐個人利益,增加社會財富、增進社會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會效益時所能夠得到的那一種要更好。
還有誰比一個身體健康、沒有債務和問心無愧的人更快樂?
我們的晚餐並非來自屠宰商、釀酒師和面包師的恩惠,而是來自他們對自身利益的關切。
包含着某些真理因素的謬誤是最危險的。
在大多數人那裏,財富主要用於炫耀。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
除了乞丐,沒有人願意以他人的恩賜為生。
正是這種騙人的東西,激起人類的勤勉並且使其繼續行動下去;正是這種東西,首先鼓勵他們(即人類)耕種土地、建築房屋、建立城市和國傢,並且發明和改進科學與藝術,提高和裝點人類生活,完全改變了地球的面貌,使自然界的原始森林變成景色宜人而且肥沃的平原,並使人跡不到和一片茫茫的海洋成為取得生計的新源泉,成為通達各國的康莊大道。
……引出上述許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類智慧的結果,儘管人類智慧預見到分工會産生普遍富裕並想利用它來實現普遍富裕。它是不以這個廣大效用為目標的一種人類傾嚮所緩慢而逐漸造成的結果,這種傾嚮就是互通有無、物物交換、互相交易。
一個國傢的國民每年的勞動,原本就是供給他們每年消費的所有生活必需品與便利品的來源。
一個到目前為止大部分成員都貧睏潦倒的社會,不會是一個繁榮幸福的社會。
經典理論
素有“現代經濟學之父”與“自由企業的守護神”之稱的亞當·斯密,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體係的奠基者和最偉大的代表,也是工場手工業與産業革命前夕集大成的經濟學家,還是經濟自由主義理論的主要創建者。
亞當·斯密一生都與自己的母親相依為命,終身未娶。這可能與他的性格有關。平時的斯密是一個記性很差、對很多事都極度不上心的人,這或許是偉大人物過於專註某一事物的表現,不過顯然也留下了不少趣事:斯密經常在舞會上看上美貌女子,可在舞後卻每每忘記了對方的名字;斯密習慣於用自己的黃油面包泡茶,並奇怪為何茶水有奇異的味道;在參觀鞣革廠的時候,他甚至跌進了鞣革坑中;在一次隆重的檢閱中,面對15響禮炮和儀仗隊,斯密本想答禮,卻不知道為何拿着自己的手杖轉了數圈;在簽訂自己的薪水合同時,他小心翼翼地模仿同事的筆跡簽了他人的名字……
先來大致瞭解一下亞當·斯密的生平。1723年,亞當·斯密在蘇格蘭法夫郡的剋科卡迪出生,他的父親是一位律師,同時也擔任蘇格蘭的軍事法官和剋科卡迪的海關監督,但是在亞當·斯密出生前幾個月就去世了;他的母親瑪格麗特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大地主約翰·道格拉斯的女兒。亞當·斯密的一生,大致可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723—1746年,這是亞當·斯密的求學階段。最初,亞當·斯密在家乡蘇格蘭求學,14歲時,他考上了位於當時蘇格蘭工業中心的格拉斯哥大學,所學專業是數學與哲學,在完成了拉丁語、希臘語、數學和倫理學等課程後,於17歲轉入了牛津大學。遺憾的是,在牛津大學,亞當·斯密並未獲得良好的教育,惟一的收穫是閱讀了大量格拉斯哥大學沒有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