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低增長時期企業對策書庫
過鼕:中國企業何去何從
前言
“鼕天”悄然降臨
伴隨着超級強勢企業雷曼兄弟公司和數傢銀行的倒閉,美國正經歷着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為寒冷的“鼕天”。往日的資本巨頭們似乎還沒來得及緩過神來就一下子滑落到了“冰窟”之中。
從中國經濟自身的經歷看,中國企業界的“鼕天”則是從凱歌高奏的熱浪中悄然進入寒冷的“鼕季”的。
2007年10月16日,中國股市飆升到了令人心跳加速的6124點,甚至有人預測可能衝擊10000點;中國空前地誕生了首批超過千億的富豪(在此之前,衹有已經垮臺的德隆集團資産規模超過了1000億元人民幣),尤其是在中國房地産界;中國大中城市的房價也達到了幾乎每天都漲價的火熱境地;以煤炭等礦藏為主要經營業務的中國能源企業更是頻頻誕生暴發富豪;各類企業紛紛到境內外股票市場上市,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超級富豪,世界500強中的中國大陸企業數量也創了紀錄……
2007年,最具有年份特點的事件應該是阿裏巴巴11月6日在香港的高調上市。說其具有年份特點不僅僅是因為其上市當日收盤價較發行價上漲了192%,市盈率達到了驚人的300倍,更主要的是公司CEO馬雲上市當日在高管會議上宣佈的一句語驚四座的話:“3年內,阿裏巴巴要做到市值1000億美元,成為全球前三大互聯網公司。”
這句話為興奮的中國企業界增添了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時代註腳。
同樣具有象徵意義的是娃哈哈老總宗慶後在與達能較力時的一聲大吼:“現在,中國人站起來了,不再是八國聯軍侵犯中國的時候了!”
儘管這些話裏多少有些不理性的成分,但我們不能不說,這反映了我們相當一部分民族企業傢的心聲。
啊,好一派超乎尋常的火熱景象。
進入2008年,伴隨着美國金融危機、國內股市低迷和物價上漲等,中國企業的“鼕天”悄然降臨。
“鼕天”,中國企業衆生相
有趣的是,2007年“火熱”這個詞與馬雲有關,2008年“鼕天”這個詞也與馬雲有關。
2008年8月5日,馬雲的博客裏出現了一篇博文,題目是“鼕天裏的使命”,文章是寫給阿裏巴巴員工的。其中語言沉重地說:“鼕天要來了,準備過鼕!”
儘管馬雲不是第一個提出“鼕天來了”的企業傢,但是其特有的張揚風格以及博客引起的反響卻是前所未有的。雖然不少企業傢批評馬雲的“過鼕論”,甚至不少人覺得是聳人聽聞,但是企業界的“寒冷”還是使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接受“鼕天來了”的事實,即使這很殘酷,而且讓人很不爽。
“鼕天”,無疑是寒冷的,那些曾經最為火熱的行業似乎遭遇到的“寒流”也更為兇猛。
當“黑馬”順馳因資金鏈斷裂而消失的時候,房地産界的很多人不會與“鼕天”聯繫起來,最多是認為那不過是順馳自己的“嚴鼕”,與行業無關。
當市場成交量持續萎縮,2008年1~6月纍计成交量跌幅均值為19%,特別是長三角地區成交量萎縮到原來的21%的時候,一位浙江房地産界的朋友無奈地對我發出了“有價無市”的感嘆!
結果,“有房不愁賣”的房地産界竟然出現了武漢上演賣房模特裸體秀、深圳上演買房送寶馬的現象。當人們看到溫州人急售房産、恆大地産香港招股失敗以及河南建業香港上市募集資金從計劃的80億元下降到實際募資不足14億元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業內人士都吸了一口涼氣。2008年7月2日,《證券日報》引用業內人士的話說:“2008年房地産行業資金概算缺口達到了7100億元。也有業內的人說,這一數字其實很保守!”
房地産界的標桿型企業——萬科開始不聲不響地“節衣縮食過鼕”。萬科已開始嚴格控製成本支出,與經營無關的活動一律停止,一切回歸理性。萬科正在以降價、提升品質、暫時不拿地等多種方式進行資金回籠。
過鼕:中國企業何去何從
前言
“鼕天”悄然降臨
伴隨着超級強勢企業雷曼兄弟公司和數傢銀行的倒閉,美國正經歷着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為寒冷的“鼕天”。往日的資本巨頭們似乎還沒來得及緩過神來就一下子滑落到了“冰窟”之中。
從中國經濟自身的經歷看,中國企業界的“鼕天”則是從凱歌高奏的熱浪中悄然進入寒冷的“鼕季”的。
2007年10月16日,中國股市飆升到了令人心跳加速的6124點,甚至有人預測可能衝擊10000點;中國空前地誕生了首批超過千億的富豪(在此之前,衹有已經垮臺的德隆集團資産規模超過了1000億元人民幣),尤其是在中國房地産界;中國大中城市的房價也達到了幾乎每天都漲價的火熱境地;以煤炭等礦藏為主要經營業務的中國能源企業更是頻頻誕生暴發富豪;各類企業紛紛到境內外股票市場上市,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超級富豪,世界500強中的中國大陸企業數量也創了紀錄……
2007年,最具有年份特點的事件應該是阿裏巴巴11月6日在香港的高調上市。說其具有年份特點不僅僅是因為其上市當日收盤價較發行價上漲了192%,市盈率達到了驚人的300倍,更主要的是公司CEO馬雲上市當日在高管會議上宣佈的一句語驚四座的話:“3年內,阿裏巴巴要做到市值1000億美元,成為全球前三大互聯網公司。”
這句話為興奮的中國企業界增添了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時代註腳。
同樣具有象徵意義的是娃哈哈老總宗慶後在與達能較力時的一聲大吼:“現在,中國人站起來了,不再是八國聯軍侵犯中國的時候了!”
儘管這些話裏多少有些不理性的成分,但我們不能不說,這反映了我們相當一部分民族企業傢的心聲。
啊,好一派超乎尋常的火熱景象。
進入2008年,伴隨着美國金融危機、國內股市低迷和物價上漲等,中國企業的“鼕天”悄然降臨。
“鼕天”,中國企業衆生相
有趣的是,2007年“火熱”這個詞與馬雲有關,2008年“鼕天”這個詞也與馬雲有關。
2008年8月5日,馬雲的博客裏出現了一篇博文,題目是“鼕天裏的使命”,文章是寫給阿裏巴巴員工的。其中語言沉重地說:“鼕天要來了,準備過鼕!”
儘管馬雲不是第一個提出“鼕天來了”的企業傢,但是其特有的張揚風格以及博客引起的反響卻是前所未有的。雖然不少企業傢批評馬雲的“過鼕論”,甚至不少人覺得是聳人聽聞,但是企業界的“寒冷”還是使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接受“鼕天來了”的事實,即使這很殘酷,而且讓人很不爽。
“鼕天”,無疑是寒冷的,那些曾經最為火熱的行業似乎遭遇到的“寒流”也更為兇猛。
當“黑馬”順馳因資金鏈斷裂而消失的時候,房地産界的很多人不會與“鼕天”聯繫起來,最多是認為那不過是順馳自己的“嚴鼕”,與行業無關。
當市場成交量持續萎縮,2008年1~6月纍计成交量跌幅均值為19%,特別是長三角地區成交量萎縮到原來的21%的時候,一位浙江房地産界的朋友無奈地對我發出了“有價無市”的感嘆!
結果,“有房不愁賣”的房地産界竟然出現了武漢上演賣房模特裸體秀、深圳上演買房送寶馬的現象。當人們看到溫州人急售房産、恆大地産香港招股失敗以及河南建業香港上市募集資金從計劃的80億元下降到實際募資不足14億元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業內人士都吸了一口涼氣。2008年7月2日,《證券日報》引用業內人士的話說:“2008年房地産行業資金概算缺口達到了7100億元。也有業內的人說,這一數字其實很保守!”
房地産界的標桿型企業——萬科開始不聲不響地“節衣縮食過鼕”。萬科已開始嚴格控製成本支出,與經營無關的活動一律停止,一切回歸理性。萬科正在以降價、提升品質、暫時不拿地等多種方式進行資金回籠。
最有錢的行業似乎成了最缺錢的行業!
同樣,製造業也是在“世界製造業中心論”轟轟烈烈地蔓延開來的時候悄然進入“鼕天”的。
中國的製造業重心之一——珠三角地區的情況如何呢?
情況似乎不容樂觀!
2007年8月,當佛山利達玩具公司老闆、港商張樹鴻因美國玩具商美泰召回其所生産的玩具而自縊身亡的時候,沒有人會將他的死與中國製造業的“鼕天”聯繫起來。
2008年9月初,一傢公路機械製造企業的董事長一臉苦相地對我說:“周博士,我們這裏是紅紅火火搞虧損!”
確實,像他們這樣的企業本來利潤就像刀片一樣薄,在人民幣升值導致採購成本加大、原材料漲價導致利潤空間變小的情況下,不生産,企業就垮了;繼續生産,肯定是虧損。
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播出的對於東莞市大嶺鎮傢具業的調查表明:這個鎮最大的傢具製造企業——遠大傢具已經由去年的微利變成了今年的虧損,而一批傢具製造企業的“潰逃”和關門成了該鎮有史以來最為驚心動魄的企業事件。
鳳凰衛視的記者瞭解到:迪吉泰製衣配料有限公司2007年下半年忙碌異常,而2008年春節過後,生産了20年織帶的“迪吉泰”搬遷了,人去樓空。
“東莞堵車,全球缺貨”,有“世界工廠”之譽的東莞30年來何曾為節假日停止過生産。1992年起就開始在東莞虎門鎮竜眼村(現為社區)生産消聲器的華聯效益一直都很好,但是2007年以來,進料越來越貴,産品越來越便宜,效益不行了。
“迪吉泰”、“華聯”、“駿利”、“冠賀”都是落戶東莞虎門鎮竜眼社區的企業,他們2008年的處境正是東莞乃至整個珠三角企業的縮影。
國傢發改委的一份數據顯示,廣東省40%的企業在2008年1~5月處於淨虧損狀態。
有人說,“過鼕論”純屬無病呻吟;也有人說,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面臨的最嚴峻的考驗。不管哪種言論,我國很多企業處於比較睏難的境地卻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製造業的另一個重心——長三角地區似乎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煎熬”。
浙江省統計局發佈的2008年前三季度浙江經濟運行的數據顯示,浙江省規模以上企業的增加值增幅從第一季度的13.5%回落到了第三季度的11.6%。上海市統計局同期發佈的2008年1~9月長三角城市主要經濟指標匯總表顯示:在1~9月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方面,寧波、南京以及上海均出現了大幅下降,同比增幅分別為-31%、-44%和-7.8%。但值得註意的是,長三角經濟指標數據顯示,浙江省1~9月合同外資額大面積萎縮,嘉興、湖州、紹興等地該指標同比下降20%以上,舟山和臺州更是分別下降80.3%和62.5%。
2008年8~10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實體經濟增速大幅度下滑。目前,這場金融危機不僅本身尚未見底,而且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進一步加深,其嚴重後果也會進一步顯現。目前,外圍經濟運行中的睏難增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看來,“鼕天”真的來了,而且纔剛剛開始。
同樣,製造業也是在“世界製造業中心論”轟轟烈烈地蔓延開來的時候悄然進入“鼕天”的。
中國的製造業重心之一——珠三角地區的情況如何呢?
情況似乎不容樂觀!
2007年8月,當佛山利達玩具公司老闆、港商張樹鴻因美國玩具商美泰召回其所生産的玩具而自縊身亡的時候,沒有人會將他的死與中國製造業的“鼕天”聯繫起來。
2008年9月初,一傢公路機械製造企業的董事長一臉苦相地對我說:“周博士,我們這裏是紅紅火火搞虧損!”
確實,像他們這樣的企業本來利潤就像刀片一樣薄,在人民幣升值導致採購成本加大、原材料漲價導致利潤空間變小的情況下,不生産,企業就垮了;繼續生産,肯定是虧損。
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播出的對於東莞市大嶺鎮傢具業的調查表明:這個鎮最大的傢具製造企業——遠大傢具已經由去年的微利變成了今年的虧損,而一批傢具製造企業的“潰逃”和關門成了該鎮有史以來最為驚心動魄的企業事件。
鳳凰衛視的記者瞭解到:迪吉泰製衣配料有限公司2007年下半年忙碌異常,而2008年春節過後,生産了20年織帶的“迪吉泰”搬遷了,人去樓空。
“東莞堵車,全球缺貨”,有“世界工廠”之譽的東莞30年來何曾為節假日停止過生産。1992年起就開始在東莞虎門鎮竜眼村(現為社區)生産消聲器的華聯效益一直都很好,但是2007年以來,進料越來越貴,産品越來越便宜,效益不行了。
“迪吉泰”、“華聯”、“駿利”、“冠賀”都是落戶東莞虎門鎮竜眼社區的企業,他們2008年的處境正是東莞乃至整個珠三角企業的縮影。
國傢發改委的一份數據顯示,廣東省40%的企業在2008年1~5月處於淨虧損狀態。
有人說,“過鼕論”純屬無病呻吟;也有人說,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面臨的最嚴峻的考驗。不管哪種言論,我國很多企業處於比較睏難的境地卻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製造業的另一個重心——長三角地區似乎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煎熬”。
浙江省統計局發佈的2008年前三季度浙江經濟運行的數據顯示,浙江省規模以上企業的增加值增幅從第一季度的13.5%回落到了第三季度的11.6%。上海市統計局同期發佈的2008年1~9月長三角城市主要經濟指標匯總表顯示:在1~9月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方面,寧波、南京以及上海均出現了大幅下降,同比增幅分別為-31%、-44%和-7.8%。但值得註意的是,長三角經濟指標數據顯示,浙江省1~9月合同外資額大面積萎縮,嘉興、湖州、紹興等地該指標同比下降20%以上,舟山和臺州更是分別下降80.3%和62.5%。
2008年8~10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實體經濟增速大幅度下滑。目前,這場金融危機不僅本身尚未見底,而且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進一步加深,其嚴重後果也會進一步顯現。目前,外圍經濟運行中的睏難增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看來,“鼕天”真的來了,而且纔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