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养生健康>> 潘朝曦 Pan Chaoxi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49年)
挑戰名醫:洪昭光健康聖經大顛覆
  在本書中,作者以專傢的眼光,翔實的資料,並利用大量而又有力的例證,科學而又雄辯地論證了洪昭光《健康聖經》中存在的大量養生謬誤。本書在側重對洪昭光的養生格言及養生觀念進行細緻剖析的同時,試圖從新的而又科學的視角,對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養生文化進行解讀和建構,並以深入淺出的趣味性文筆提出了很多科學的具體的養生方法,以期把傳統高深的養生理論淺顯化、普及化,更易於為大衆理解和接受。作者有破有立,既指出洪昭光著作中的不妥之處,加以理性分析,同時又提出並建立了自己的養生理論體係。
第1節:牛奶不適合中國人的腸胃(1)
  一、 舉國飲奶,民族之誤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地發生了許多變化,而在生活層面中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全民興起一股飲用牛奶之風。回顧風之所以興起,洪昭光教授當推為"第一功臣"。起初中國老百姓並不知道喝牛奶有哪些好處,洪昭光教授在無數場講座和幾十種版本的講稿及著作中,無一不大講特講牛奶的奇效和好處。其第一大功效就是補鈣,缺鈣會怎麽樣?洪教授講得很清楚:第一會骨痛,因為"缺鈣的人骨質疏鬆,骨質增生,腿疼發麻,小腿抽筋,反正渾身疼"。試問在十幾億中國人中誰不怕疼?第二會"'龜背'越活越矮,越活越萎縮",不吃牛奶,人人都會變成三寸丁武大郎,或像烏龜那樣的"背",或像劉羅鍋那樣的駝,你怕不怕?第三是骨折,洪教授舉的例子更嚇人。第一個例子是一個老人,僅一咳嗽就咳斷了3根肋骨,後來住院,護士幫他翻身,一翻,"啪,又斷了一根肋骨"。第二個例子是一個女同志下樓梯,僅是"最後一個臺階滑了一下,用手一撐,橈骨、尺骨雙骨折,尾骨也斷了"。
  接着洪教授又以數據支持他的飲奶呼籲,指出中國人"為什麽缺鈣呢?因為每人每天需要800毫剋鈣,而我們飲食裏僅有500毫剋,需要每天補足一袋牛奶,正好補齊了"。並且強調這種補法要從出生補到老。為了讓人們信服他的說法,洪教授又說:"外國很多人高大健康,實際上是因為他們喝奶喝得多"。接着他又以東鄰日本為例,指出日本人"1937年侵略中國時是'小日本',個子矮、羅圈腿",通過喝奶,"日本人一代比一代高,現在超過了中國人"。一句話,在他心目中,僅僅通過喝奶,日本已變成"大日本"、"高日本"了。這裏僅僅是個子高矮,影響美觀還在其次,中國人普遍還有一種觀念就是個子矮了就是"三等殘廢",不管男女,三等殘廢就難找對象,你怕不怕?這大概也是飲奶風興起的一個潛動力。為怕日本證據還不能說明問題,洪教授又舉英國孤兒院把孤兒分成喝奶和不喝奶的甲、乙兩組對照研究為例,指出飲奶組孤兒皮膚、毛發、眼睛、肌肉、體重、身高、智力均與不飲奶組不一樣,且還有一大優勢,就是飲牛奶比吃其他營養品價廉。最令人振奮的是,洪教授還以日本為例,指出"一袋牛奶振興一個民族",把飲奶史無前例地提高到"振興一個民族"的偉大政治高度。這樣一來,你還有理由不喝牛奶嗎?即使少數頑固派不喝,洪教授也講得很清楚,原話是這樣說的:"那麽有人說,我牛奶不喝、酸奶不喝,豆漿我也不愛喝,怎麽辦?那很簡單,你就等死吧!"這話不僅武斷,而且以死相威脅,死擺在你面前,當真你頭腦是頑石,還能不喝?由於洪教授是講於國傢電視臺,講座又遍布全國,書也發行海內外,中國人又大多樸實可愛,專門相信"專傢",這樣飲奶之風自然在全國風起雲涌。我所住的上海,天還不大亮,即聽到街頭巷尾送奶吆喝聲不斷,奶瓶叮當作響,每傢門口幾乎都有放奶瓶的木盒,男女老少,不僅在傢裏喝奶,且街道處處都有牛奶供應,走在路上手執奶瓶邊走邊飲更是隨處可見。我這有七律一首,以記其盛。
第2節:牛奶不適合中國人的腸胃(2)
  七律飲奶記盛
  專傢威力真無窮,
  全國頓飈飲奶風。
  頃刻人人都缺鈣,
  一時個個體虛空。
  傢中三頓飲難足,
  班上多瓶作補充。
  恨不連天白浪涌,
  人人都浸乳波中。
  隨着電視、報紙、廣播的推波助瀾,喝奶之風在神州大地越颳越猛,猶如勢不可擋之洪流。最近更有人撰文,以世界上一些國傢為例,並引述一些領導人的講話,試圖把飲牛奶推成一場運動。那麽,牛奶運動是有益、強壯一個民族,還是損害一個民族,我想還是用事實來作答。
  (一) 牛奶不適合中國人的腸胃
  首先是一場運動能否展開,其决定因素是被運動者能否接受這場運動,不能說別國怎麽幹,我們就一定要怎麽幹,一定能怎麽幹。盲目照搬洋教條害己誤國的例子已不在少數。現在面對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是,中國人,尤其是漢民族,究竟適不適合喝牛奶。科學的回答着實讓推動牛奶運動者大為失望和喪氣。牛奶在人體消化吸收,人的小腸必須具備一種酶,這種酶叫做乳糖酶。中國人偏偏有76%~100%的人,不具備這種酶。其實早在1983年,海外即有學者提出亞裔黃種人不適合飲用牛奶,原因是黃種人中有85%~90%以上的人身體裏不具備乳糖酶,衹是中國很少有學者重視。加之中國老百姓受宣傳影響,過分迷信於牛奶的"好處",對其副作用很少想到,事情一直到近年纔被提出。新華網2005年2月27日指出:"有的孩子、老人,一喝牛奶就拉肚子,不舒服……"並指出牛奶雖然營養豐富,"但牛奶如飲用不當,也會給健康帶來不良影響"。該文還公佈,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所對我國北京、上海、廣州和哈爾濱4個大城市1 168名健康兒童進行乳糖缺乏發生率和乳糖不耐受發生率調查。該項調查發現,在我國3~5歲、7~8歲、11~13歲3個年齡組兒童中,乳糖酶缺乏發生率分別為38.5%、87.6%和87.8%;乳糖不耐受發生率分別為12.2%、32.2%和29%。這裏所說的乳糖酶缺乏率,即體內不具備乳糖酶的兒童占的百分率。據調查可知,年齡越大,缺乏乳糖酶比例越高。至11~13歲,100名兒童中缺此酶者已近90%。所謂乳糖不耐受,通俗講即吃了牛
首頁>> 文學>> 养生健康>> 潘朝曦 Pan Chaoxi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