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孩子的一生,由你改变
在写作本书之前,一直有这样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启发着我:
一天,在美国某所大学的日文班里,突然出现了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开始大家并没有感到奇怪,因为人人都有权利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可过了不长时间,年轻人们发现,这个老太太并非是退休之后为填补空虚才来这里的。每天清晨她总是最早来到教室,温习功课,认真地跟着老师阅读。老师提问时她也会出一头的汗。她的笔记记得工工整整,年轻人们纷纷借她的笔记来做参考。每次考试前老太太更是紧张兮兮地复习、补缺。
有一天,某位老教授对年轻人们说:"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律才能教育好孩子,你们可以问问这位令人尊敬的女士,她一定有一群有教养的孩子。"
大家一打听,果然,这位老太太叫朱木兰,她的女儿是美国第一位华裔女部长--赵小兰。
人们常说"见其母,知其子",这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国外某教育机构,通过研究也表明:孩子90%以上的素质,是由妈妈决定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母亲的素养如何、教育方式如何,将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乃至一生!
如果此刻,我们问天下所有的母亲这样一个问题: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
我想,无一例外的,所有母亲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幸福、富有、快乐、有知识、有修养、事业有成……"甚至有些母亲会说得更具体:"我想让孩子成为明星"、"我想让孩子从政"、"我想让孩子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
可为了将这些美好的心愿变为现实,作为母亲,我们究竟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事实证明,孩子在13岁以前,可塑性往往是极强的。如果这个时候,给他的大脑中输入乐观、勇敢、有礼貌、知识无价、人生美好等关键词,那么这些优良的品质与思想,必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令其受益终身;而如果此时,将狭隘、自私、懒惰、学习很苦、社会黑暗等关键词输入孩子的大脑,那么这些不良的品质与思想,也必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令其受害终身!
作为母亲,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妈妈。但同时,我们也拥有同一种责任--当个好妈妈,给孩子一个好未来!
在写作本书之前,一直有这样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启发着我:
一天,在美国某所大学的日文班里,突然出现了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开始大家并没有感到奇怪,因为人人都有权利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可过了不长时间,年轻人们发现,这个老太太并非是退休之后为填补空虚才来这里的。每天清晨她总是最早来到教室,温习功课,认真地跟着老师阅读。老师提问时她也会出一头的汗。她的笔记记得工工整整,年轻人们纷纷借她的笔记来做参考。每次考试前老太太更是紧张兮兮地复习、补缺。
有一天,某位老教授对年轻人们说:"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律才能教育好孩子,你们可以问问这位令人尊敬的女士,她一定有一群有教养的孩子。"
大家一打听,果然,这位老太太叫朱木兰,她的女儿是美国第一位华裔女部长--赵小兰。
人们常说"见其母,知其子",这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国外某教育机构,通过研究也表明:孩子90%以上的素质,是由妈妈决定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母亲的素养如何、教育方式如何,将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乃至一生!
如果此刻,我们问天下所有的母亲这样一个问题: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
我想,无一例外的,所有母亲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幸福、富有、快乐、有知识、有修养、事业有成……"甚至有些母亲会说得更具体:"我想让孩子成为明星"、"我想让孩子从政"、"我想让孩子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
可为了将这些美好的心愿变为现实,作为母亲,我们究竟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事实证明,孩子在13岁以前,可塑性往往是极强的。如果这个时候,给他的大脑中输入乐观、勇敢、有礼貌、知识无价、人生美好等关键词,那么这些优良的品质与思想,必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令其受益终身;而如果此时,将狭隘、自私、懒惰、学习很苦、社会黑暗等关键词输入孩子的大脑,那么这些不良的品质与思想,也必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令其受害终身!
作为母亲,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妈妈。但同时,我们也拥有同一种责任--当个好妈妈,给孩子一个好未来!
写在前面
13岁前,妈妈的作用无人可替代
为什么是13岁?
13岁,意味着什么呢?
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来说,13岁,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即将结束小学的学习生活,进入中学继续求学。
从孩子的心理特征角度来说,13岁,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已经结束儿童期,进入了少年期,并即将踏入青年的初期。
从孩子的生理特征角度来说,13岁,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即将跨入一个高速成长的阶段--青春期。
从教师的感受方面讲,13岁前的小学生,往往更遵从学校的规矩、听从教师的管束,可塑性很强;13岁以后的中学生,若其已经养成了顽劣的学习态度、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会令人束手无策。
从母亲的感受方面讲,13岁以前,孩子的思维方式很简单,母亲的思想通过简单的转化,就可以转变为孩子的思想;13岁后,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强,不听管教、我行我素,往往是他们标新立异的方式。
13岁,往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这不仅是因为从此以后他们即将告别小学生活、进入中学学习,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3岁以后,其业已成型的个性、习惯,以及智力因素等方面,往往是极难改变的。
作为母亲,不管你的孩子尚处于幼儿期,还是学龄前、小学阶段,众多13岁以后,或者说是中学生母亲的烦恼,就是你必须以之为借鉴的--
"本以为孩子上了中学,就会改掉马虎的毛病,而事实却是,他粗心大意的毛病愈演愈烈。"
"孩子小时候,就不爱说话,我也没太在意。现在,连读篇课文,他都磕磕巴巴的。"
"小学的时候,在我的强迫下,孩子还能学习点。而今,我一说该学习了,他就嫌我烦,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
马虎、阅读能力差、厌学等等不良现象,表面上看,都是孩子在长大之后日益显现的问题。可其实,这些问题的病根,在孩子13岁以前,就已经成型并根深蒂固。
有关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从幼儿期开始到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形成和矫正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能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的个性以及行为习惯方面,就会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反之,如果错过了这个"最有效教育期",即使付出十倍的努力,也极有可能是无效的。
在此,母亲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常常认为"孩子还小,没关系,长大了就好了。"一位母亲,就曾在自己的日记中悔恨地写到:
孩子小的时候,就十分不爱学习,教他数数都不愿意学。对此,我也没在意,心想,这些知识很简单,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了。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十分贪玩,作业只有在我的严格监督下才能完成。我心想,等孩子长大了,自制力提高了,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了,自然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方面。
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所有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小学毕业进入中学后,本就不爱学习的他对学习更是提不起一点兴趣,上课睡觉、逃学,成了家常便饭。我急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我甚至把孩子关在房间内令其闭门思过……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13岁前,妈妈的作用无人可替代
为什么是13岁?
13岁,意味着什么呢?
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来说,13岁,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即将结束小学的学习生活,进入中学继续求学。
从孩子的心理特征角度来说,13岁,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已经结束儿童期,进入了少年期,并即将踏入青年的初期。
从孩子的生理特征角度来说,13岁,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即将跨入一个高速成长的阶段--青春期。
从教师的感受方面讲,13岁前的小学生,往往更遵从学校的规矩、听从教师的管束,可塑性很强;13岁以后的中学生,若其已经养成了顽劣的学习态度、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会令人束手无策。
从母亲的感受方面讲,13岁以前,孩子的思维方式很简单,母亲的思想通过简单的转化,就可以转变为孩子的思想;13岁后,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强,不听管教、我行我素,往往是他们标新立异的方式。
13岁,往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这不仅是因为从此以后他们即将告别小学生活、进入中学学习,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3岁以后,其业已成型的个性、习惯,以及智力因素等方面,往往是极难改变的。
作为母亲,不管你的孩子尚处于幼儿期,还是学龄前、小学阶段,众多13岁以后,或者说是中学生母亲的烦恼,就是你必须以之为借鉴的--
"本以为孩子上了中学,就会改掉马虎的毛病,而事实却是,他粗心大意的毛病愈演愈烈。"
"孩子小时候,就不爱说话,我也没太在意。现在,连读篇课文,他都磕磕巴巴的。"
"小学的时候,在我的强迫下,孩子还能学习点。而今,我一说该学习了,他就嫌我烦,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
马虎、阅读能力差、厌学等等不良现象,表面上看,都是孩子在长大之后日益显现的问题。可其实,这些问题的病根,在孩子13岁以前,就已经成型并根深蒂固。
有关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从幼儿期开始到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形成和矫正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能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的个性以及行为习惯方面,就会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反之,如果错过了这个"最有效教育期",即使付出十倍的努力,也极有可能是无效的。
在此,母亲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常常认为"孩子还小,没关系,长大了就好了。"一位母亲,就曾在自己的日记中悔恨地写到:
孩子小的时候,就十分不爱学习,教他数数都不愿意学。对此,我也没在意,心想,这些知识很简单,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了。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十分贪玩,作业只有在我的严格监督下才能完成。我心想,等孩子长大了,自制力提高了,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了,自然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方面。
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所有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小学毕业进入中学后,本就不爱学习的他对学习更是提不起一点兴趣,上课睡觉、逃学,成了家常便饭。我急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我甚至把孩子关在房间内令其闭门思过……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