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社交礼仪>> 金正昆 Jin Zhengku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59年)
金正昆講禮儀:國別禮儀金說
  本書就是各國的禮儀指南。它不僅掩蓋了各國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書中充盈着絢爛的人文色彩,閃耀着異域文化的神秘魅力,將本書看作是一本獨具特色的人文旅遊類圖書並不為過。它對於從事外事工作、熱衷出國遊或想要瞭解外國風俗的讀者來說,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經典讀本。
第1節:序(1)
  序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時期,周公就製禮作樂,此後經孔孟等豐富和完善,禮樂文明就成為了中華儒傢文明的核心。漢以後,《儀禮》、《周禮》等禮樂文化的經典被先後列為古代文人必讀之書。
  何謂"禮儀"?孔子曰:"禮者,天地之序也。""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荀子說"禮者,養也。"簡單的說,禮是基於對人情本身的瞭解,是一種倫理道德的要求。孔子曾警告兒子孔鯉說:"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說,人如果不學禮的話,是沒有辦法在社會上立足的。儀呢,荀子說"儀者,規也"。儀,就是規範。
  中國是禮儀之邦,外國呢?其實,它們也不是什麽蠻荒之地。各國都有不同風格的禮儀習俗。中國清王朝將各國視為文明"未開化"的戎、狄、蠻、夷,實在是由於這個老大帝國固步自封、囿於自己一塊"小天地"的"世界觀"而已。
  古人有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後知榮辱。"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加速,特別是走入新世紀之後,中國加入了WTO,正式成為了國際大家庭中的一員,與世界的聯繫日趨緊密。中國的國際交往愈發活躍,國人走出國門的人數也成倍增長。在國際交往中,無論是在國內接待外國友人,還是走嚮世界各地,我們除了要展現中國"文明禮儀之邦"的風範之外,還要遵守、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與禮儀,這些都是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應該說,在匆匆走嚮世界的腳步聲中,人民大學的金正昆教授適時推出的《國別禮儀金說》,為我們駐足回望世界各國禮儀文明成果,學做一個文明的國際人,提供了通俗的禮儀寶典。
  本書從亞洲、非洲、美洲、歐洲和大洋洲共選取了48個具有典型性的國傢,從禮儀的研究和操作的角度出發,對這些國傢的基本概況、國傢標志、社交禮儀、服飾禮儀、餐飲禮儀和習俗禁忌等進行了全面係統的梳理。它是金教授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寶貴經驗的總結,資料豐富翔實,具有知識性、權威性。
  不瞭解就不無所謂遵守與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花樣繁多的各種禮俗與當地的歷史、文化、宗教傳統密不可分,因此,本書不是泛泛地介紹幾條幹巴巴的禮儀規範,而是將與之相關的歷史、地理、文化、民族、宗教、語言的知識融入其中。作者試圖通過某個國傢的禮儀和習俗勾勒出這個國傢的整體風貌。從這個角度來說,本書就是各國的禮儀指南。它不僅掩蓋了各國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書中充盈着絢爛的人文色彩,閃耀着異域文化的神秘魅力,將本書看作是一本獨具特色的人文旅遊類圖書並不為過。它對於從事外事工作、熱衷出國遊或想要瞭解外國風俗的讀者來說,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經典讀本。
第2節:序(2)
  當前,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即,離2010年世博會召開不遠,中國人學習禮儀、掌握禮儀、運用禮儀的積極性在普遍高漲。我相信,作為知名的禮儀與公共關係專傢,金教授的這本《國別禮儀金說》,必將贏得同行的肯定與國人的歡迎。
  是為序。
  在涉外交往中,有必要瞭解各國禮儀習俗,不然就會使"入鄉隨俗"、"客隨主便"、"相互尊重"成為空談。有鑒於此,特意撰寫國別禮儀,以供學習和參考。本書裏,被介紹的國傢一共有48個。它們有的是我國的友好國傢,有的是我國的重要貿易夥伴,有的是我國的周邊國傢,有的則在國際性、地區性事務中發揮着一定的影響。
  對這48個國傢的禮儀習俗的介紹,均各自分作基本概況、社交禮儀、服飾禮儀、餐飲禮儀、習俗禁忌等五個部分。之所以進行如此劃分,主要是為了方便讀者對這些國傢的禮儀習俗能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並且有助於與這些國傢的人員進行各種交往。
  由於國際交往中各個國傢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宗教、民族、語言、文化和歷史諸方面的原因,在所介紹的48個國傢的禮儀習俗之中,往往會有一些大同小異之處,甚至還有極個別的完全雷同的地方,為了使介紹求全、求準,故不避此類"似曾相似"的情節。
  在48個國傢的順序上,為係統起見,特分作五章,按亞洲、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這一約定俗成的排列方法進行排列。而在各章之中排列具體國傢的順序時,則采取了按其各自國名的漢語拼音字母的先後順序為序的方法。
首頁>> 文學>> 社交礼仪>> 金正昆 Jin Zhengku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