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社交礼仪>> 金正昆 Jin Zhengku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59年)
金正昆奧運說禮儀:國際禮儀金說
  在本書中,知名的禮儀與公共關係專傢金正昆教授全面、詳盡地講解了國際禮儀中我們必須遵守的重要準則和規範,二十六講的內容涵蓋了宏觀原則到細微小節,並延續了其一貫的詼諧幽默的風格。書中還穿插介紹了禮儀形成的淵源,中國禮儀與國際禮儀的比較,以及豐富鮮活的實例,將禮儀講堂帶到讀者身邊。本書的權威性和實用性能讓專業人士和普通讀者都受益匪淺。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更多的外國朋友和國際關註帶到中國,這是展現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和中國影響力的好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凸現出學習和掌握國際禮儀的重要性。
第1節:序
金正昆奥运说礼仪:国际礼仪金说 第1节:序
金正昆奥运说礼仪:国际礼仪金说 第1节:序
  序
  我們通常講給人的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很重要,印象包括儀表、談吐、舉止等。一個人要想在社交場合展現優雅的翩翩風度和揮灑自如的魅力,先天的條件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後天的修養更加重要。這種修養,不是一種衹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而是一些可量化的原則和規則。國際禮儀就是國際交往的規則,是為絶大多數國傢認知接受的,是人們在國際交往中應該遵守的共同性的禮儀規範。
  如今,隨着國際交往的日益增多,中國人走出國門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應當註意遵守當前國際上公認的禮儀規則,遵從國際禮儀的一般準則。特別是在政務會談和商務會談中,對國際禮儀的理解、掌握和執行的效果,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會談的結果。
  中國乃禮儀之邦,然而滋養與濃厚的傳統的中國式禮儀與國際禮儀在某些方面差別很大。例如,中國傳統禮儀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尊人卑己,恭謙禮讓;而國際禮儀則強調平等互重,待人接物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因此,我們在國際交往中不可一味地墨守成規,要適度地轉變思路,以更好地與國際慣例接軌。否則不僅會引起雙方的不快,甚至會鬧笑話。
  我在美國期間曾目睹過這樣一個尷尬的場面:一位學養深厚的中國學者應邀到美國某大學舉辦講座,這位深受儒傢思想熏陶的謙謙君子一開場就客氣地說自己水平有限,對講座的題目研究不深,看法也很膚淺,望各位批評指正等等。結果,正式的講座內容還未開始,這位學者就已經遭到臺下觀衆的噓聲抗議。他們認為不應該邀請自己都認為水平不高的學者來給大傢講課,一場本應精彩的學術交流效果大打折扣。
  在《國際禮儀金說》一書中,知名的禮儀與公共關係專傢金正昆教授全面、詳盡地講解了國際禮儀中我們必須遵守的重要準則和規範,二十六講的內容涵蓋了宏觀原則到細微小節,並延續了其一貫的詼諧幽默的風格。書中還穿插介紹了禮儀形成的淵源,中國禮儀與國際禮儀的比較,以及豐富鮮活的實例,將禮儀講堂帶到讀者身邊。本書的權威性和實用性能讓專業人士和普通讀者都受益匪淺。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更多的外國朋友和國際關註帶到中國,這是展現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和中國影響力的好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凸現出學習和掌握國際禮儀的重要性。
  是為序。
  瀋國放
第2節:第1講 國際禮儀概述(1)
  第1講 國際禮儀概述
  各位好,非常高興與各位共同探討有關國際禮儀的一些問題。希望在我講授的國際禮儀講座中,大傢能夠有所收穫。
  對於不怎麽從事外事工作的人來說,也許不太瞭解什麽是國際禮儀。顧名思義,國際禮儀就是人們在國際交往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共同性的禮儀規範。也可以這樣說,國際禮儀就是人們在國際交往中要遵守的"交通規則",它是一種"世界語"。
  國際交往強調"求同存異"與"遵守慣例"。現在世界上有近200個國傢和地區,有數不勝數的民族,有幾十億人口。禮儀和習俗因人因地而異。俗話說,"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更何況那些居住在不同國傢、分屬不同民族、持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了,禮儀和習俗都是不同的。鑒於此,人們在參與國際交往的時候,就必須有這樣一種意識,即遵守約定俗成的共同的禮儀與習俗規範。
  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正在加速進行。中國人到外國去,外國人到中國來,中國人越來越成為"國際人"。與此相適應,我們中國人要有"國際人"的胸懷和視野,要瞭解和懂得國際規則。國際禮儀就是國際交往中的規則。特別在當前,我們加入了國際世貿組織(WTO),而且欣逢兩場盛會在我國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要展現自己,要在國際社會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和影響,就更要瞭解國際禮儀這個規則。
  學習國際禮儀,最為關鍵與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寬容的胸懷。老子說過:"上德若𠔌。"古人常講兩個詞叫"虛懷若𠔌"、"有容乃大",什麽意思呢?因為國際交往是以跨文化交往為背景的。我們剛纔強調,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國傢不一樣,民族不一樣,文化程度不一樣,閱歷不一樣,教養不一樣,看問題的視野和角度不一樣。什麽是尊重?在社交禮儀中談到尊重,我曾經在多種場合強調過一點:尊重別人就是要尊重對方的選擇。因為很多事情是不大一樣的,或者說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正因為有很多個"不一樣",所以在國際交往中,很多事情很難評判誰是誰非。
  國際交往贈送禮品一般是帶有包裝的。如果帶有包裝的話,這個禮品在國際交流場合,不管是他送給我的,還是我送給他的,都是要當着外國友人的面當場打開來看的。
  我經常跟外國友人講:我們國人所接受的教育,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所以,別人送的東西是不能當面拆開來看的。而有的時候外國友人送給我們的禮品,如果是帶包裝的話,你不打開來看,他是不高興的。為什麽?因為他認為你是看不起他,沒把他當回事。我常跟外國友人這樣講,其實你們送我們的禮物,我們也很想看,但是不好意思在你們面前看,怕你們笑話我們沒見過世面,但是,不當場拆開看,並不等於我們真的不看。你一出門,我們馬上就看。這樣看來,誤會的原因就在於雙方缺少溝通。誰是誰非?我們不看,錯了嗎?他們看了,就對了嗎?也不一定。
  我們中國人在說我國之外的國傢居民時,總喜歡講一個詞:"外國人"。其實,這種籠統說法似乎給人一種外國人是"千人一面"的感覺。其實不一樣,如果對外國人多些瞭解的話,他更喜歡被叫作美國人、俄國人、法國人、韓國人……因為他們是不一樣的,有着各自的民族特性。"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國與國之間有差異,他們也不希望被看作千人一面。
首頁>> 文學>> 社交礼仪>> 金正昆 Jin Zhengku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