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励志感悟>> 法頂禪師 France Top Zen Master   朝鮮 Korea (North)   現代中國  
喚醒靈魂的力量:活着,就要幸福
  在消費與欲望的無止境追求下,人們與幸福的距離越來越遠,幸福似乎變成了大傢追求的幻象。拿起本書,您將在大師如詩的箴言裏喚醒靈魂,感受對生命的忠誠告誡與祈禱,幸福感由此紛涌而至。這本箴言集並不像某些書籍,適合一口氣讀完,反而更像那種即使一次讀不完,也會長期放置身邊的書。書中文字宛如詩般的箴言,無一不是在為所有的生命祈禱。禪師暢談無所有、自由、單純與簡樸,闡述獨處、沉默、 通往幸福之路以及對存在的反省,字裏行間滿是對我們的諄諄教誨。
第1節:活着,就要幸福(1)
  序言
  活着,就要幸福
  曾有位黑衣婦人,強忍住啜泣,在飯桌旁坐了下來與我們一同用膳。她替剛過世的兒子做完四十九日祭(四十九日祭,又稱“七七祭”。即在人死後第四十九天舉行的祭奠),隨後在寺廟住持的引領下,走進房間與衆人同坐。她的出現,使空氣中彌漫着哀傷的氣氛。
  她的兒子於留學歸來不久,正準備入伍的某日,出門去和朋友吃晚飯,卻在回傢的路上因心髒麻痹猝死。失去唯一摯愛的兒子,婦人日日痛苦得以淚澆心,萬般痛楚。現在的她雖然忍着不讓淚水决堤,言行舉止卻都宛若悲泣。
  我回頭看着法頂禪師,心想這時禪師應該會安慰這位婦人,說些這樣的話:“因為因緣,您的兒子來到您身邊,今又離去,這衹是上天暫時將他交給您照料,隨後又將他帶走而已。請節哀順變……”
  但是法頂禪師衹是默默地吃飯,間或給她夾些小菜,並勸她多吃點。婦人繼續訴說自己兒子的往事,禪師用心聽着,不時又夾些菜放到她的面前。
  直至用膳將盡,禪師也不曾說什麽安慰的話語,但婦人的臉上開始浮現出安定、平和的表情。
  我無從理解那是什麽力量,使得婦人的內心在傾刻間産生了如此曼妙的轉變。回想起剛纔吃飯的情景,禪師一刻也未曾怠慢這位婦人。其實,大傢都是為了拜見難得下山一趟的禪師纔在這裏齊聚一堂,但禪師的目光卻一直沒有離開過她,其他人根本無法介入其中。或許就是這種強烈的關註,讓婦人得到了安慰,進而使她對生命的痛苦感為之升華。彼時,法頂禪師就像為病痛纏身的患者進行治療的醫生,漸漸引導她走出悲傷。
第2節:活着,就要幸福(2)
  午飯後,我們一同走出房間,在灑滿初春陽光的寺院裏散步。一直走在法頂禪師身旁的婦人似乎在回想着什麽,她的表情漸漸變得明朗,似乎瀕死的靈魂再度獲得新生,眼中的淚水不再充滿哀傷,而是滿含安心與感激。
  我們在庭院的盡頭與她道別,隨後朝寺院前方的房間走去。回首遠望,她依舊雙手合十站在那裏,目送着法頂禪師遠去。
  之後我們又多次與她共度了些時光,因為法頂禪師每次從江原道的山上下來時,都會通過寺廟的住持和她取得聯繫,讓她得以常來拜訪禪師。隨着時光流逝,法頂禪師對她的關註漸次淡化,她也漸漸適應了獨居的生活。
  某一天我準備搭飛機前往紐約時,竟在機場與她邂逅。她開心地跟我打了招呼。直到登上飛機後,她那爽朗的笑容還在我的腦海中盤桓不去。
  回教神秘主義詩人魯米曾寫道:
  人生如同小小的旅店,
  每天清晨都有新的客人到來。
  喜悅,絶望,悲傷,
  還有些許瞬間的領悟,
  都像是意外的訪客到來。
  熱情地迎接每一位客人吧。
  縱然他們曾在你悲傷之時,
  粗暴地劫掠你的傢園,
  奪走你的所有財物。
  即便如此,也應尊重每一位客人,
  因為這樣能令你有重獲新生的喜悅。
  又有另一位女子。
  某年的秋天,我和法頂禪師在佛日庵同住了一段日子。佛日庵位於鬆廣寺的後山,是一個下車後還得步行三十多分鐘的陡峭山路才能抵達的偏遠之地。從一九七五年到一九九二年,禪師曾在那裏獨自修行了十七年。如今,禪師捨棄火田民(從前韓國貧苦農民往往將放火燒山、開墾田地的人,稱為火田民)的身份,搬到江原道的小屋後,每年都會為了探望舊居而回到現今弟子們依止的佛日庵,偶爾我也會和禪師一起沿着山路步行到那裏。
首頁>> 文學>> 励志感悟>> 法頂禪師 France Top Zen Master   朝鮮 Korea (North)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