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养生健康>> 王晨霞 Wang Chenxia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王晨霞掌紋診病係列三:手會說話
  本書是一本全新角度的個人身心保健書。匯集了“掌紋診療第一人”王晨霞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掌紋上的紋理與無形的心理、性格、習慣的內在關係,通過14 條掌紋綫和8種異常病理紋透露的疾病信號,結合形形色色的古代和現代醫案,分析心理因素在其中所起的關鍵作用。人的健康與心理有密切關係,如果長期處於抑鬱、壓抑、緊張或焦慮狀態,就會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有可能導致結腸炎、潰瘍、肺癌、陽痿、糖尿病等多種疾病,這些癥狀都會在掌紋上體現出來。王晨霞通過分析掌紋的深淺消長等變化特徵,幫助患者及早發現心理問題,並采取順勢引導治療法,讓患者打開心結,配合藥物治療、飲食調理等多種方法,從而達到身心的全面健康。
第1節:前 言
  前 言
  自從我研究掌紋以來,就經常有人神神秘秘地小聲問我:掌紋到底能不能算命?開始,我也是疑疑惑惑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記得1995年去香港拜見南懷瑾先生時,我把這個疑惑嚮他請教,他朗朗一笑說:“你是研究掌紋的,如果你衹研究了掌紋與疾病的關係,而沒有揭示掌紋與命運的關係,那麽,你的研究還不全面,你應該敢於同時開展研究啊!”南懷瑾先生的一番話,使我暗下决心:全面地研究掌紋與人體健康、思維活動、壽命長短的關係,勇敢地踏入所謂的封建迷信“禁區”,對於前人的各種說法,絶不輕易否定,也不斷然接受,必須通過科學的數據證實。一定要拿出我的學術觀點來!
  轉眼十幾年過去了,我在研究掌紋與疾病的關係和掌紋與壽命的關係問題上,出版了《王晨霞說壽》、《王晨霞掌紋診病治病》等著作。現在,我開始關註掌紋與心理活動的關係,並着手寫這本書,我試圖揭示手掌上這些可觀的紋理與無形的心理、性格、習慣的內在關係,希望一步一步地去接近“命運”,揭示掌紋與命運之間的秘密,最終能夠明確地回答朋友們的疑問。
  就在我寫這本書期間,汶川發生了大地震。在這種重大的自然災害後,無論是災區的人們,還是前往災區救災的解放軍、志願者,都必然將面臨着心理調整的課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心理疾病的發生,往往是在誘發心理疾病的重大事件發生的三個月到半年左右出現。所以,當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正是汶川地震發生後半年左右,我希望這本書對於受到地震打擊的人們,在心理疾病的調整上能夠有一點幫助。
  出現在我們手掌上的,生物界中獨一無二的人類“掌紋”,它究竟想告訴我們些什麽秘密?是與宇宙萬物溝通的特殊符號,還是個體生命世世代代遺傳的密碼?是現代科學正在揭開的基因面紗上的經緯,還是 ……?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使科學家們對與我們人體休戚與共的“掌紋”,必然産生濃濃的興趣。掌紋的生成和疾病的發生發展有着必然的聯繫,已經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了。但是掌紋與心理活動的關係,這些年還沒有人從現代醫學的角度去揭示研究,對它的判斷還是停留在上一個世紀的命理學的範疇裏。
  對於心理因素可以導致疾病的研究,隸屬於社會科學中心理學的範疇,但是,由於心理歷程的記錄也會忠實地反映在掌紋上,所以,這些年在研究掌紋與髒器病變的過程中,我也同時積纍和觀察到了大量心理變化在掌紋上的規律,雖然還處在研究、探索、認證的初級階段,但我願把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公佈出來,以便後學共同探討。
  現在西方有人提出一個新的理念:百分之七十的疾病,都有心理因素的參與。我鑒於自己三十多年的行醫經歷,完全同意這個說法。我認為,有些疾病是因為心理因素而誘發的,比如高血壓病由於激動導致腦溢血;有些疾病是由於心理因素而加重的,比如胃炎由於焦慮導致胃潰瘍;有些疾病是在解除了心理因素之後不藥而愈的;有些疾病是在心理因素的作用下百藥無效的。所以,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不論是內、外科,還是婦、兒科,我們每個醫生在面對病人時,必須兩手抓,一手抓藥物治療,一手抓心理調整,衹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提高治愈率。作為一個患者,必須要做到兩個知情,一個是對於自己器質性髒器損壞程度的知情,一個是對於自己不良情緒心態的知情,衹有這樣才能夠配合治療而早日恢復健康。
  通過這本書,我希望讀者能夠獲得如何分析自己掌紋的知識,從而達到自我判斷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的目的。
  衹有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時具備的人,纔稱得上健康。
  衹有健康的人才能長享太平盛世。
  祝願天下人都健康!
  王晨霞
  2008. 7. 16於昆明
  古人說心理
  在科學技術還很不發達的遠古時代,治病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用言語、行為進行開導、說服。這種方法,開始由親近的人隨意而作,慢慢地從傢族、部落、地區中涌現出威望較高的長者,或者由知識較多、經驗豐富、能說會道的人,在某種儀式下,通過他們的方言、行為、舞蹈等方式為人治病。
第2節:祝由術——遠古的心理療法
  祝由術——遠古的心理療法
  中醫心理學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紀80年代。而中醫心理治療理論與方法的歷史淵源,卻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早在遠古時期的巫醫祝由術就是人類最古老、最早的疾病治療方法。這種方法,其實就是現代心理療法的源頭。
  遠古時代,人類過着野蠻的生活。肚子餓了,生吃些植物的果實、根、莖和獸類的肉。天氣冷了,就把樹葉、獸皮、羽毛這一類的東西披在身上,當做衣服穿。人們住在山洞裏或大樹上,這樣的生活條件當然免不了疾病的侵襲。雖然他們在勞動中不斷地改善生活,減少疾病,但是,仍有很多無法解决的疾病。他們的命運還主要掌握在自然手中,人們對自然的畏懼和崇拜,逐漸産生了“神”的觀念,凡不可理解、無法解决的事,都歸之於神。遇到了疾病災難時,便乞求於神的護佑,以後逐漸産生以禱祝為職業的“祝由師”。
  “祝由”的原意是“禱祝”鬼神,請告說事之“緣由”,故稱“祝由”。遠古時代的“祝由”活動,不光是針對病人,對於戰爭的勝負、自然災害、種族的興衰等等事情,都有“祝由”的活動,所以“祝由術”實質上就是我國古代人類和自然界、鬼神之間的一種精神溝通方法,是最早的、群體的心理安慰,心理疏導方法。通過“祝由”治病,衹是“祝由術”的一個方面。
  “祝由師”是通過能和鬼神相通的姿態給人信心,從而達到治病目的的。遠古時代的人類,將患病看作是神靈懲罰,惡魔作祟。因此,或是祈禱神靈的保佑、寬恕,或是采用驅鬼、避邪等手段來治療疾病,“祝由師”就是利用了當時人類對於自然界的不可抗拒的現象的恐怖、崇敬心理,把自己扮演成可以與鬼神溝通的導體,獲得了患者的信任,當他在演示與上天溝通的過程時,患者的心態高度地集中,並且處於絶對的至誠狀態(現代醫學證實,註意力的高度集中可以增強免疫力)。這肯定有利於疾病的康復。同時,根據史料我們可以看出,在遠古時代,由於生存條件的原因,人類的壽命很短,衹有15~30多年,而且所患的疾病,主要是因為節氣變換導致的外感傷風,因為飲食不潔導致的消化不良,因為各種外傷導致的感染以及皮膚病等。這些病,在現代,不會造成生命的終結,而在當時,衹能是憑藉自身的抵抗力來碰運氣了。當人在有了信心並且註意力高度集中的時候,人體的抵抗力就會增強,紅血球、白血球,特別是淋巴細胞會大量地增多,這些細胞都可以殺死進入體內的各種細菌、病毒。“祝由”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利用了人類對於因無法控製痛苦,而産生的對自然力量的恐懼,因不知道痛苦原因,而對於鬼神的崇拜心理所誕生的最早的心理療法,當然能夠獲得一些療效。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實施“祝由術”的同時,在病人身邊總是要生起一堆火的。根據當時的說法,火可以驅鬼避邪。從現代看來,不管是傷風感冒發燒,還是上吐下瀉肚子痛,在火堆旁邊烤出汗來,肯定是可以達到治療效果的,就是在現在,醫學治療這些病時,依然沒有離開“發汗”這一治療原則,衹不過是通過吃藥發汗而已。其實在最早期的醫療活動中的“祝由術”中,不光藴藏了“心理療法”的雛形,而且是“物理療法”、“藥物療法”的早期探索。如果我們僅僅用“迷信落後”來否定“祝由”,就是對我們祖先當時的科學進步的否定,對現代醫學基礎的否定,對於自己古老醫學文化的否定,那纔真正是無知的表現。
  當然,現在,我們不需要再用“祝由”這種方式來治病了,但是,利用病人的心理,采用一些“咒語”治病的方法,至今還是存在的,特別是流行在少數民族中。而且不光在中國,這種方法,散布在世界各地,例如東南亞的“降頭術”、“扶乩術”,歐洲的“催眠術”,都可以看到“祝由”的影子。
  在科學技術還很不發達的遠古時代,治病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用言語、行為進行開導、說服。這種方法,開始由親近的人隨意而作,慢慢地從傢族、部落、地區中涌現出威望較高的長者,或者由知識較多、經驗豐富、能說會道的人,在某種儀式下,通過他們的方言、行為、舞蹈等方式為人治病。
  據古書中記載的一個叫中庶子人說,他見過一位叫“苗父”的“祝由”高手,是一個“上古為醫者”。 他的診治手法和過程是非常奇特而超常的:他把菅草(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拿來編成席子,供病人和自己坐、臥,又用草把子紮成狗的模樣。對於任何前來求助的病人,他都拿起一隻草狗,面對北方,口中念念有詞,但每一次治病都衹念十個字。於是,無論是扶着來的,還是擡着來的病人,立刻就能康復如初。
  苗父的治病手法要比當時的普通“祝由師”在治療方法上更進了一步,他的方法簡單了很多,也有效了很多。當時的“祝由師”在治病時,祝詞繁復,手法繁瑣。除了念咒,還要助之以畫符、燒符、焚香、化紙等等,不一而足,並且通常衹能治一些簡單的病,而苗父衹用一隻草狗、十個字,就能治大小各種疾病。
  苗父就是一個成功的“祝由醫”了,因為他念的十個字就是祝禱的禱詞。他那個特殊的席子和草狗,是用什麽草藥編成的,在病人身上會出現什麽樣的治療效果,我們現在已經無從考究了,但是可以推測,席子和草狗的藥效功能,肯定勝於那十個字,可是,當時的患者最信任的,卻是那十個聽不懂的字,正是因為自己聽不懂,所以更相信鬼神聽得懂,更堅信自己會在鬼神的幫助下痊愈,這就是心理療法的功效。有了這種強大的心理暗示,席子和草狗的藥效得到了最高的發揮,多麽偉大的苗父啊!他應該是心理學的鼻祖了。
  這些在醫學萌芽時期的治療方法,是世界各民族在文化發展初期的普遍現象,我國也不例外。我國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是巫醫並存的,早期是巫盛於醫,根據現在的一些文獻的記載,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堯帝時代,“祝由”是醫療、預防疾病的主要手段,那個時代的著名醫生叫“巫鹹”,在史料上稱他為“神醫”,他就是用“祝由”的方法治病(“巫”在當時是一個職稱,“巫鹹”在今天就稱為“鹹醫生”。根據《山海經》記載的著名巫醫就有十幾個,他們是:巫鹹、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號稱“十巫”。《海內西經》記載六巫: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古書上說他們“皆操不死之藥”。我把他們的名字留錄此書,以示對他們的紀念)。所以我們常說“醫巫同源”,就是說,今天的中國醫生的根源來自當年醫學先驅——“巫”。後來隨着儒學的發展,醫學在儒學的理論基礎形成的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理論基礎,從而醫學從巫術中獨立出來了,中醫學誕生了。春秋時代,一個新的醫學科學——中醫藥學建立了。
  從我國文字的變化中,也可以看出原始醫藥發展的大概,古“殹”字有防役的意思,在巫祝盛行的時代,“殹”字下面加了一個“巫”字,而寫作“毉”字了。後來,人們在儲存糧食的過程中發明了酒,並把酒的功效應用到了醫藥上,酒成了製造藥物的基本原料,“毉”字纔變作了“醫”字。
首頁>> 文學>> 养生健康>> 王晨霞 Wang Chenxia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