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励志感悟>> 方廣 Fang A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影響一生的心態修養書:處世智典
  生活是一杯水,可以是平平淡淡;生活是一碗濃湯,可以是酸甜苦辣,無論生活是什麽,都在於你自己的調理和掌握。在社會這個萬花筒中,不同的人總會為自己的獨特人生塗抹上不同的色彩。但是如果缺少了處世的智慧,就會使人生黯然失色。也許我們一次不理智的拖延,就錯失了春天的季節;也許我們一次不留神的衝動,就夭折了成熟的果實。
第1節:有容乃大(1)
  第一章 有容乃大
  □ 嚮誰發泄
  一天,陸軍部長斯坦頓來到林肯的辦公室,氣呼呼地說,一位少將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襢一些人。林肯建議斯坦頓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傢夥。
  “可以狠狠地駡他一頓。”林肯說。
  斯坦頓立刻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然後拿給總統看。
  “對了,對了。”林肯高聲叫好,“要的就是這個!好好教訓他一頓,真寫絶了,斯坦頓。”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裝進信封裏時,林肯卻叫住他,問道:“你要幹什麽?”
  “寄出去呀。”斯坦頓有些摸不着頭腦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聲說,“這封信不能發,快把它扔到爐子裏去。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麽處理的。這封信寫得好,寫的時候你已經解了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那麽就請你把它燒掉,再寫第二封信吧。”故事解讀:
  人總是有受別人氣的時候,這種不滿情緒堆積在心中是有害的,反擊回去或發泄給別人都不是上策,林肯的主意最好。應用之道:
  人有七情六欲,憤怒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情緒。大概我們每個人都有生氣、憤怒、發火的時候,凡事都不惹你發脾氣,恐怕是不可能的。問題是脾氣太暴躁,太容易憤怒、發火,是相當不好的,因為那樣不僅有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不利於人際交往。
  發怒很容易壞事。古代兵書中就有激將法,設法讓對方發怒。暴跳如雷的怒者,很容易喪失理智而幹出蠢事。《三國演義》上的張飛、關羽、周瑜幾乎都是死在一個“怒”字上。當然,現實生活中因怒而壞事的例子,也並非少見。
  人之所以會脾氣暴躁,這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因素。從生理學上講,人體內含有微量化學物質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甲腎上腺素含量相對過低的人,脾氣就較急躁,也容易發火。反之,就較溫順,隨和,不容易發脾氣。所以,人的性格,脾氣受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我們常常看到父親脾氣不好,兒子也往往有這種脾氣。
  如果一個人經常生活在煩惱、不順之中,經常和易發脾氣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會脾氣暴躁,容易發起火來。
  脾氣暴躁不好,那麽我們應該怎麽樣消除它呢?
  一、製怒。所謂製怒就是用理智剋製、控製憤怒的情緒。自我暗示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和及時轉移,避過短暫、強烈的氣頭是製怒的兩個好方案。
  二、泄怒。所謂“泄怒”就是及時疏導,排泄怒氣。在怒氣還未上升到極盛的時候就找個好方法把它清除掉,比如找好朋友聊聊天,聽聽音樂等等。憤怒是人之常情,但是理智應當控製感情,盡可能大怒化小怒,小怒不發怒。
  □ “仇恨袋”的故事
  古希臘神話裏,有一則“仇恨袋”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威風凜凜的大力士名叫赫格利斯,從來都是所嚮披靡、無人能敵的,因此,他是何等的躊躇滿志、春風得意,唯一的遺憾就是找不到對手。有一天,他行走在一條狹窄的山路上,突然,一個趔趄,他險些被絆倒。他定睛一瞧,原來腳下躺着一隻袋囊。他猛踢一腳,那衹袋囊非但紋絲不動,反而氣鼓鼓地膨脹起來。赫格利斯惱怒了,揮起拳頭又朝它狠狠地一擊,但它依然如故,仍迅速地脹大着;赫格利斯暴跳如雷,拾取一根木棒朝它砸個不停,但袋囊卻越脹越大,最後將整個山道都堵得嚴嚴實實。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之下,赫格利斯纍得躺在地上,氣喘籲籲。不一會兒,一位智者走來,見此情景,睏惑不解。赫格利斯懊喪地說:“這個東西真可惡,存心跟我過不去,把我的路都給堵死了。”智者淡淡一笑,平靜地說:“朋友,它叫‘仇恨袋’。當初,如果你不理會它,或者幹脆繞開它,它就不會跟你過不去,也不至於把你的路堵死了。”故事解讀:
  人際間的摩擦、誤解乃至糾葛、恩怨總是在所難免,如果肩上扛着“仇恨袋”,心中裝着“仇恨袋”,生活衹會是如負重登山,舉步維艱了,最後,衹會堵死自己的路。應用之道:
  紛繁復雜的人生牽涉到千頭萬緒,方方面面,隨便哪一方面哪一時刻的有意無意之間,都可能造成與人之間的誤會。
第2節:有容乃大(2)
  你不喜歡某人或許是緣於某次誤會。
  誤會是本可以做到和諧或本來是和諧的關係,衹因理解和認識的誤會而形成的人際關係中的遺憾。所以說,它比直接不良的人際關係更多一層痛苦。它是對原來美好關係的破壞。這種破壞並非主觀的、有意識的、故意的,而衹是因為互相的隔膜、意識不可通性和感情的客觀障礙所致。
  誤會大多始於日常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一句笑話,一個臉色,一篇文章,一封書信,一道傳聞,一件用具什麽的,或長期相互隔絶,互不交往,這些都可能成為産生誤會的原因,引起誤會。
  不論遭到別人誤解或者誤解別人,衹要是一種負面意義的誤解——把美好誤為醜惡,把善意誤為惡意,把真誠誤為虛偽,把正確誤為錯誤,把鮮花誤為毒草……都可以成為人生中的一層陰影,一重難堪,一種痛苦。
  有些誤解初時不深,若未及時消除,可能會隨着時間的加長而裂痕愈益增大,誤會愈益加深。有的因誤會加深而成為仇敵。
  誤解既已形成,不論是你遭到了誤解或你可能正在誤解別人,惟有互相疏通才能達到理解,使誤會消除。
  首先難處在於能夠自覺地意識到你的人際關係中誤解的存在。
  通常,人際關係中容易産生誤會的是這樣一些人:交談交往極少者,互不瞭解個性者,性格內嚮者,個性特別者,自視清高者,狂妄傲慢者,神經過敏者,常信口開河者,愛挑剔小節者等。
  與上述這些人交往,不論是初次的或多次的,你都要註意你的言行是否容易産生歧意,是否可能遭到誤解。或者你是否對他存有偏見和誤會。
  如果你已經自覺意識到遭到了誤解,最簡便直接的辦法當然是直接與誤解你的人解釋交流,推心置腹,真誠相見。不要擱在胸中,不要猶豫顧忌。你可以藉一次傢宴、一次舞會或一次公關活動,或一次約會、一個電話互剖衷腸,以你心換他心,以他心換你心。疙瘩解開,冰消雪融,重歸舊好。
  可能沒有這種直接交流的機會,或者覺得直接解釋交流的方式有些難為情,用書信的方式,詳盡地闡明自己,也許可以化幹戈為玉帛。
  如果對方對你誤解太深,已經對你形成偏見,乃至把你視同仇敵。這時,你首先可以通過間接的方式,動用誤解者親近的信得過的人,讓他在你們中間作橋梁,作媒介,把誤解者的怨氣和意見,把你的誠意你的本心都通過這位中間人在雙方予以傳達疏導。傳達疏導到一定時機,你們就可以發展到直接解釋交流了。
  天下沒有解不開的疙瘩,沒有打不破的堅冰,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一切前導和基礎就在於當你受到誤解時候,能夠寬容大度不予計較,反倒主動地想法去消除對方之誤,此為君子度量。
  當你受到誤解的時候,如果你對對方之誤厭惡憎恨,壓根兒不想去消除它,更不願主動去做疏通工作,以為那樣做是降低了身份,丟了自己的面子,損傷了人格,此為小人之心。
  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承擔全國的屈辱,纔算得國傢的君主。如果你在小小的人際關係圈內也受不得絲毫委屈,那你就衹好形孤影單了。
  □ 化幹戈為玉帛
  當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還是一位上校的時候,他率領着他的部下駐守在亞歷山大裏亞。當時,那裏正在選舉弗吉尼亞議會的議員。有一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對華盛頓所支持的候選人。
  在關於選舉的某一問題上,華盛頓與佩恩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華盛頓出言不遜,觸犯了佩恩,佩恩一怒之下,將華盛頓一拳打倒在地。華盛頓的部下聽到這個消息,群情激憤,部隊馬上開了過來,準備替他們的司令官報仇。華盛頓當場加以阻止,並勸說他們返回營地,一場一觸即發的不愉快事件在華盛頓的勸說下被化解了。
  第二天一早,華盛頓派人送給佩恩一張便條,要求他盡快趕到當地的一傢小酒店來。
  佩恩懷着兇多吉少的心情如約到來,他猜想華盛頓一定是懷恨在心,要和他進行一場决鬥。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他所看到的不是手槍而是華盛頓端過來的酒杯。
首頁>> 文學>> 励志感悟>> 方廣 Fang A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