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看啊,孔子这个人(自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生命 生存 生活(后记)
看啊,孔子这个人(自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生命 生存 生活(后记)
看啊,孔子这个人(自序)
有好些年了,怕有个二十年吧,孔子在我的心里若隐若现,栩栩如生。隔着两千五百年的时空,我一次次走近他,一次次壮着胆子伸出汗津津的手去轻轻触摸他。这可是个圣人啊!他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光芒万丈,令无数帝王顶礼膜拜竞折腰。因而,用我等凡人的手,是很难触摸到他的体温的。但是,当我用二十年时间走近并久久触摸他之后,手上终于有了种渐渐温热、渐渐滚烫的感觉,就像摸着一块炭,一块着火的炭。
我当然清楚,在所有文献与古籍中活着的孔子,都一本正经地板着脸,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教训他的弟子,也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一本正经地教训我们,告诫我们:别走近我!近了容易出毛病。在《论语》等众弟子集成的书籍里,对孔子的生活与他的缺点毛病,也是讳莫如深。一个“神话”的孔子就这样生成了。两千五百多岁的孔子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现在几乎看不清他的任何人性化的表情与任何人情味的举动了。
孔子身上负载道德、文化的负担越是沉重,他就越缺少人味儿,缺少说服力,缺少人的根性。我们只能远远地看着孔子。那是拿着竹简的孔子,与弟子谈笑风生的孔子,一路周游列国的孔子……可惜的是,这个孔子越来越干瘪,越来越缺少说服力。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历代帝王拿孔子当牌位,把他弄成了“四不像”:不像教育家,不像哲人,不像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不像有七情六欲的男人。这么弄就不大妙,孔子越来越令人“尊敬”,但也就越来越让人敬而远之。多欲的当代人对自己说,也向别人宣告:孔子这人有一点儿傻,没有七情六欲,是圣人,是学不来的,我得敬而远之。
那么,孔子爱他的家吗?爱他的家人吗?如果这些爱确实存在的话,又是什么样子的?是时时刻刻萦记心怀,还是淡泊得令人难以置信?还有,孔子见南子,是被人说得最多也最津津乐道的,但他爱南子吗?至少在我的不算狭小的阅历中,基本还没人敢说孔子爱南子,大家都用力用心地把南子写成一个放荡的女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把男人说成道德君子,这个千百年不变的规则也适用于孔子,尤其是想把他说成道德家的人们过去和现在都曾顽固地这么做。他们认定,只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孔子才是圣人,才是他们所崇敬的大贤大圣。孔子的弟子跟着他,是傻呵呵地一无所思,还是一心想做官?他们跟孔子做学问,最有用的还是出仕,他们学完了,毕业了,就失业,不做官,这一辈子无用武之地,能甘心吗?弟子们自然各怀各的心事,他们在那个人纵横流的春秋时代,究竟都干些什么呢?从《论语》中我们看不出来,让弟子们别有用心地弄成了“神人”的孔子被敲骨剔髓,你再也找不出一个真正的实实在在的孔子了。这也有了两重性,一是让当代人惊讶莫名:啊呀,真的有这种人,不食人间烟火的至贤至圣啊。面对孔子一无瑕疵的生命,他们能认真地反省,痛苦,深切地认为自己是一个缺少人伦道德缺少抑制力的坏蛋,然后再见贤思齐吗?人类总是给自己制造一些悖论,弄出一些怪圈来,既束缚了人类自己,也给人性以嘲笑,殚精竭虑地搞造神运动,把一切美好的都弄成神的,远远地可看而不可即,让人对他们生出敬畏之心,不愿意与他们为伍。结果必然是:人性再一次次地沉沦下去,圣人再一次次地被弄成泥塑,以满足旅游收入。真正可笑的还是这个结果:造神者最终还是又一次庸俗地得到了香火的实惠。中国文化的最伟大处,在于中国古人的哲思与淡泊,他们把人的生命看得比一切都重要,一再反思人类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我们看着老子的八卦图,看着孔子的《论语》,不看那些教育者的表象,而真正探究他们对于生命的一次次认识上的飞跃,那就会明白,中国人的古老文化更有它的博大精深之处,它是与天地和谐的,是与自然共生的,是最为人性化的,也是最深刻的,更是最可行的,让天地自然与文化哲思巧妙地共存,是中国文化的精粹,舍此无他。文明社会的最后功利目的,是舍弃所有的“为什么”,而把所有的目的一次性地予以答案,虽然这种做法看来霸道了点儿,但也真正得到了懒惰人类的默认,人类投降了,他们坐在电脑前,傻瓜一样地依顺那些步骤一步步地成为电脑的奴隶,成为科学的奴隶,毫无怨言。终有一日,他们会发现,人类离自然越来越远,人类离自然的淡泊越来越远,人类离生命的本原意义越来越远。物欲弄坏了人类的胃口,也败坏了人类的心智。
写孔子时,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一个忧郁的孔子,他坐在车上,有怨尤有担心有爱意地注视着人类,他是一个真正的哲人,与耶稣同在,但他比耶稣更实在,更具体,也更人性化。他与耶稣的根本不同是,他真正是一个人。耶稣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敢于舍了自己的性命,就成了神。而孔子告诉我们,人就是个人,他应该有血有肉,有喜有哀,有长处也有毛病;他可以爱吃精肉,也要喜欢女人;他可以做官,可以具有一些缺点与毛病,但你总得有爱心,你不必舍了自己的性命,因为你自己的性命很可贵,面对着一窍不通的笨蛋、傻瓜,你得起身就走,拂袖而去,别让他连累了你。一个更像是真正的人的孔子,比耶稣更容易亲近。
孔子悲哀人类杀人太快,孔子对于人性的大悲悯,至今仍让我们感到震惊。为什么人类不肯救自己呢?他们知道吸烟有害,但决不能不吸,因为还有那么多的税收要靠他吸烟呢。他如果吸了烟,先是国家多了百分之十以上的税收,然后再是他有了病,医院又有了病人,医药再有了销路,人就有了因生老病死而得到的生命循环,也没什么不好的,不然地球上的人会太多了,是不是?孔子啊,深切地知晓人类悲哀的孔子,你究竟能给人类多少真正的指教呢?
有好些年了,怕有个二十年吧,孔子在我的心里若隐若现,栩栩如生。隔着两千五百年的时空,我一次次走近他,一次次壮着胆子伸出汗津津的手去轻轻触摸他。这可是个圣人啊!他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光芒万丈,令无数帝王顶礼膜拜竞折腰。因而,用我等凡人的手,是很难触摸到他的体温的。但是,当我用二十年时间走近并久久触摸他之后,手上终于有了种渐渐温热、渐渐滚烫的感觉,就像摸着一块炭,一块着火的炭。
我当然清楚,在所有文献与古籍中活着的孔子,都一本正经地板着脸,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教训他的弟子,也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一本正经地教训我们,告诫我们:别走近我!近了容易出毛病。在《论语》等众弟子集成的书籍里,对孔子的生活与他的缺点毛病,也是讳莫如深。一个“神话”的孔子就这样生成了。两千五百多岁的孔子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现在几乎看不清他的任何人性化的表情与任何人情味的举动了。
孔子身上负载道德、文化的负担越是沉重,他就越缺少人味儿,缺少说服力,缺少人的根性。我们只能远远地看着孔子。那是拿着竹简的孔子,与弟子谈笑风生的孔子,一路周游列国的孔子……可惜的是,这个孔子越来越干瘪,越来越缺少说服力。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历代帝王拿孔子当牌位,把他弄成了“四不像”:不像教育家,不像哲人,不像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不像有七情六欲的男人。这么弄就不大妙,孔子越来越令人“尊敬”,但也就越来越让人敬而远之。多欲的当代人对自己说,也向别人宣告:孔子这人有一点儿傻,没有七情六欲,是圣人,是学不来的,我得敬而远之。
那么,孔子爱他的家吗?爱他的家人吗?如果这些爱确实存在的话,又是什么样子的?是时时刻刻萦记心怀,还是淡泊得令人难以置信?还有,孔子见南子,是被人说得最多也最津津乐道的,但他爱南子吗?至少在我的不算狭小的阅历中,基本还没人敢说孔子爱南子,大家都用力用心地把南子写成一个放荡的女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把男人说成道德君子,这个千百年不变的规则也适用于孔子,尤其是想把他说成道德家的人们过去和现在都曾顽固地这么做。他们认定,只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孔子才是圣人,才是他们所崇敬的大贤大圣。孔子的弟子跟着他,是傻呵呵地一无所思,还是一心想做官?他们跟孔子做学问,最有用的还是出仕,他们学完了,毕业了,就失业,不做官,这一辈子无用武之地,能甘心吗?弟子们自然各怀各的心事,他们在那个人纵横流的春秋时代,究竟都干些什么呢?从《论语》中我们看不出来,让弟子们别有用心地弄成了“神人”的孔子被敲骨剔髓,你再也找不出一个真正的实实在在的孔子了。这也有了两重性,一是让当代人惊讶莫名:啊呀,真的有这种人,不食人间烟火的至贤至圣啊。面对孔子一无瑕疵的生命,他们能认真地反省,痛苦,深切地认为自己是一个缺少人伦道德缺少抑制力的坏蛋,然后再见贤思齐吗?人类总是给自己制造一些悖论,弄出一些怪圈来,既束缚了人类自己,也给人性以嘲笑,殚精竭虑地搞造神运动,把一切美好的都弄成神的,远远地可看而不可即,让人对他们生出敬畏之心,不愿意与他们为伍。结果必然是:人性再一次次地沉沦下去,圣人再一次次地被弄成泥塑,以满足旅游收入。真正可笑的还是这个结果:造神者最终还是又一次庸俗地得到了香火的实惠。中国文化的最伟大处,在于中国古人的哲思与淡泊,他们把人的生命看得比一切都重要,一再反思人类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我们看着老子的八卦图,看着孔子的《论语》,不看那些教育者的表象,而真正探究他们对于生命的一次次认识上的飞跃,那就会明白,中国人的古老文化更有它的博大精深之处,它是与天地和谐的,是与自然共生的,是最为人性化的,也是最深刻的,更是最可行的,让天地自然与文化哲思巧妙地共存,是中国文化的精粹,舍此无他。文明社会的最后功利目的,是舍弃所有的“为什么”,而把所有的目的一次性地予以答案,虽然这种做法看来霸道了点儿,但也真正得到了懒惰人类的默认,人类投降了,他们坐在电脑前,傻瓜一样地依顺那些步骤一步步地成为电脑的奴隶,成为科学的奴隶,毫无怨言。终有一日,他们会发现,人类离自然越来越远,人类离自然的淡泊越来越远,人类离生命的本原意义越来越远。物欲弄坏了人类的胃口,也败坏了人类的心智。
写孔子时,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一个忧郁的孔子,他坐在车上,有怨尤有担心有爱意地注视着人类,他是一个真正的哲人,与耶稣同在,但他比耶稣更实在,更具体,也更人性化。他与耶稣的根本不同是,他真正是一个人。耶稣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敢于舍了自己的性命,就成了神。而孔子告诉我们,人就是个人,他应该有血有肉,有喜有哀,有长处也有毛病;他可以爱吃精肉,也要喜欢女人;他可以做官,可以具有一些缺点与毛病,但你总得有爱心,你不必舍了自己的性命,因为你自己的性命很可贵,面对着一窍不通的笨蛋、傻瓜,你得起身就走,拂袖而去,别让他连累了你。一个更像是真正的人的孔子,比耶稣更容易亲近。
孔子悲哀人类杀人太快,孔子对于人性的大悲悯,至今仍让我们感到震惊。为什么人类不肯救自己呢?他们知道吸烟有害,但决不能不吸,因为还有那么多的税收要靠他吸烟呢。他如果吸了烟,先是国家多了百分之十以上的税收,然后再是他有了病,医院又有了病人,医药再有了销路,人就有了因生老病死而得到的生命循环,也没什么不好的,不然地球上的人会太多了,是不是?孔子啊,深切地知晓人类悲哀的孔子,你究竟能给人类多少真正的指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