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日记书信>> 杨昊 Yang Hao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85年)
一位清华学子的心迹:季节的童话
  本书作者杨昊是从中国西北的边塞宁夏考入中国最著名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全书近一百六十篇十几万字,记录了一个学生以至一代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弃所欲,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奋斗心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然此论曾遭到严厉的批判,但它是中国几千年社会人们的价值尺度、追求目标与心理写照。相信这本隐私日记会给中国的无数学子带来启迪与教益。
第1节:序一
  序一
  牛撇捺
  人的一生是寻梦的一生。梦有千种万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然此论曾遭到过严厉的批判,但它是中国几千年社会人们的价值尺度、追求目标与心理写照,这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有千年的科举制度史。对于这一制度,褒贬不一。褒之者以为,以考试的方法取仕,为天下的读书人提供了平等的进入仕途的竞争机会,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它不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为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贬之者以为,科举制度将千千万万学子引向了独木桥,是封建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阶层的奴化、控制与戗害,是腐朽落后的。不论如何看待中国的教育史与科举制,人们似乎尚未找到比学校教育(包括私塾教育)更好的教育方式,也未找到比考试更好的选拔优秀人才的方式。所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重新运用的高考制度,虽然被轻蔑着、鄙薄着、批评着、诟病着、非议着,却难以被取代甚或取缔。
  我们这一代是从高考制度的框架下走过来的人,我们的后代也从这一制度框架下走过。所不同的是,我们那时参加高考很轻松,因为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因为已有工作,所以考不考得上不是太有所谓,参加高考更多的表现的是上进心与从众性,与饭碗不太有关。而我们的下一代以至今后的学子们,命运已将学习成绩、高考、就业、今后的命运等牢牢地拴到了一起,高考不仅有荣誉性,而且决定学子的命运以至生存方式。高考变得越来越沉重,因为中国已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
  杨昊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名学子。他是从中国西北的边塞小省区宁夏考入中国最著名的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清华大学每年面向全国各地招取学生三千名左右,由于地域的不公平性,每年只在宁夏招十余名。在每年五六万的考生中挤进这十余名,其艰难不言而喻,其成功也不言而喻。
  杨昊要出书了,书名是《季节的童话》,撷取了他从初中到大学的近一百六十篇十几万字,当作日记写下来的小文章,其中有观察日记、散文、诗歌、童话、格言、心得、小理论文章等,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充分显示了“尖子生”与“清华生”的实力。
  杨昊做的是“清华梦”。现在的孩子们似乎一生都在“梦”里,梦总是做也做不完,醒也醒不了。梦想上一个好的小学、中学、大学,梦想有好的学习成绩,梦想在各种竞赛中获奖,梦想考研、出国,梦想有一个好的职业,梦想飞黄腾达,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梦想的过程,就是艰难艰苦艰辛的奋斗过程,在应试教育的主导下,在高考指挥棒的调动下,孩子们从上学前班就开始了苦难的旅行。杨昊的书中,描述了中国特殊历史时期学生的特殊境遇与心路历程。杨昊的日记总体上是阳光的,清纯的,向上的;他在吟诵奋斗中的欢愉,同时自觉不自觉地也透露出了他的郁闷、沉重、压抑、挣扎、抗争、痛苦以及无助。压力来自社会、家庭、自身;压抑缘于过高的期望、激烈的竞争、难以确定的前途。看到一个中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强迫自己“认真对待统练,如同对待高考”,强迫自己做作业、打草稿时“想想居里夫人”,我感到沉重得透不过气来。
  杨昊的书,记录了一个学生以至一代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弃所欲,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奋斗心得,学习经验。
  杨昊的书,可以作为后人研究中国这一段历史特别是教育史的绝好参考资料。这是最原始最本真的第一手资料。
  杨昊的文章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与说服力。十几万字的书稿,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杨昊的观察十分精准,他的描写极为形象,比如《落日》,能把落日写得如此之美,体现了一个少年非凡的文学素养与技巧。从文字的口气上看,他写这篇文章时年龄还很小,但观察的细腻和文字的准确、形象、优美、生动,的确令人惊喜。杨昊是激情澎湃的,他的诗歌富有意境,豪气四溢。杨昊是积极向上的,虽然也有犹豫,也有彷徨,也有烦怨,但总体上,乐观纯真,志向远大,目标专一,积极进取,顽强拼搏,使梦成真,变为现实。杨昊是温情的,极具感恩意识,书中他多次提到他的父亲,记述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帮助、激励、提醒,比如制定学习计划,陪同锻炼游玩,创造英语对话环境等等。书中也多处提到了他的师长、学友,感谢他们对自己的支持。杨昊是深刻的,小小年纪,居然能写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不文明、繁荣不繁荣,都要看这里的法律健全不健全”这样的文字,能写出“规矩正是对恶劣天性的一种抑制”这样的文字,令人惊叹。这个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的,很多自以为精英,手握权柄的人也未必懂。前几天去美国,我受的最大教育与刺激,也不过是:华盛顿为美国立下了好规矩,美国才得以持续稳定发展,成为超级大国强国。
  一个少年,从小做清华梦,可嘉!他瞄准目标,坚持不懈,一步一步接近理想,终于圆梦,更为可贵。清华梦是个好梦,其他的梦比如北大梦、南大梦、X大梦也是好梦。学子们只要做梦就好。需要指出的是,杨昊的拼搏精神是民族精神之一种,值得跋涉在求学艰险路途上的学子们学习的,而他追求纯真善良的天性,无论对少年、青年,还是中年、老年,都有启发。相信杨昊的日记杨昊的书也会给中国的无数学子带来启迪与教益。
  是为序。
  二OO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第2节:序二
  序二
  王维堡
  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青春。青春,它的含义是丰富的、多彩的,但主要还是长身体,求知识,学本领。有了扎实的“春华”,便有了丰硕的“秋实”,这大概是人类必走的一条捷径。
  在人的一生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了好的父母,再经过良好的教育,孩子便能茁壮成长。我是杨昊家人的朋友。我深知杨昊是幸运的,母亲温柔贤慧、知书达理;父亲是一位知名的作家,未到知天命,便已出了五六本著作,为人极好,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当然,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跳跃龙门”,超越自己。杨昊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的美德薰陶着他,而他很争气,在中小学时代便成为优秀学生,不仅功课好、体育好、人缘好,文章也写得好,不满十八岁的时候,便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收入本书中的日记体文章,真实地记录了他成长过程中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而这一切,均从他心灵里汩汩流出,清纯,自然,没有被世俗污染,且带有淡淡的馨香,它是折射大千世界的五彩浪花。
  文集虽说是日记体,但仔细观察,都是以日期撰写的散文、诗歌、随笔、速写、游记、政论、童话等形式,真可谓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秀色可餐,神采飞扬,文笔优美,思辨犀利,想象丰富,乍一看,不像是出自一个求学者之手。
  古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杨昊某些方面极像他父亲:灵敏、善良、纯真、有悟性、善于思考。他从小就记日记,观察生活,从细微处开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因之,他的文章在上中小学时,就被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给大家听。他的童话系列引发了全班同学创作童话的高潮。中小学时期撰写的文章在报刊发表以后,引来了大量的读者来信。他因此跟许多不认识的同辈人交为笔友,共同探讨、日集月累,大有超越他父亲当年之势,我猜想他深知此语之大意吧。
  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杨昊已显露出“后生可畏”,走向他人生追求之路,值得我们可喜可贺。纵观全集,尽管个别文章还显稚嫩,有些句段还需锤炼,但整体来说上档次、有品位、有境界,超越了同龄人的水平。作为父辈和朋友,我有幸先读了杨昊这本文集,思绪万千,感受和启迪是多方面的。我想,但凡他的同龄人,甚或是他们的父辈们,读了这本书也许比我的感受和启迪还要强烈些。
  二OO六年六月九日
首页>> 文学论坛>> 日记书信>> 杨昊 Yang Hao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