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日记书信>> 侯永禄 Hou Yongl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31年)
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农民日记
  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坚持写了近60年的日记!他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和村民们的生存经历,记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三农”问题,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
第1节:《农民日记》序(1)
  《农民日记》代序:
  岁月有痕
  一本看似流水账式的生存日记,
  一首听似平平淡淡的劳动之歌,
  一段原汁原味的生活之旅,
  一抹烙进心底的岁月之痕!
  我们不敢相信,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竟然坚持写了近60年的日记!他用和锄头一样勤不离手的笔,坚持不懈地记录了他和村民们半个多世纪的生存经历,一笔一划地描绘了陕西农村某村庄半个多世纪的沧海桑田与风霜雪雨。在他笔下,没有浩浩历史长河中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也没有悠悠秦川文化中炙手可热的文人墨客,只有草根庶民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和原封不动的岁月真迹。
  1931年农历九月二十七日,日记作者侯永禄出生在陕西省合阳县路井镇的后新庄村(现在叫路一村五组)。他的父亲是一个远近闻名、手艺精湛的铁匠。侯永禄9岁那年,父亲去世。一字不识的母亲,却知道识字的重要,节衣缩食,送他上学读书。侯永禄在学堂和后来的师范学校里,知道了《三字经》、《百家姓》、《朱子治家格言》、四书五经,知道了孔子、孟子及"仁、义、礼、智、信",也知道了陕北延安、共产党、毛泽东、马列主义
  侯永禄的日记开始于1940年年末:"一九四九年腊月十三,自父亲撒手去世之后,我们一家孤儿寡母,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从那时起,他便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无间断,至今已有200余万字。我们从中挑挑拣拣,编成《农民日记》,展示出农民侯永禄劳苦耕作了半个多世纪的精神"自留地"。
  《农民日记》用魂牵农田、命系庄稼的平凡琐事,如数家珍地向我们昭示了过往近60年的人间烟火,用居家度日的油盐柴米,见证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
  "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三农"问题,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农民日记》里那些已发黄的老照片,残破的契约、账本等难得再觅的历史证物,那些秦腔秦味儿的村言土语,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乡规民俗,那些和谐家里家外、乡里乡亲的快板对联,既朴实敦厚,也不失小民情趣,既透射着中国农民勤劳、隐忍、善良、淳朴的伟大品格,也毫不避讳地讲出了农民掏心窝子的大实话,凸显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眼里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宝贵价值。我们跟随农民侯永禄那没有遮拦和修饰的笔触,体味了陕西农村田园乡野生活的感叹与唏嘘。我们阅读农民侯永禄笔下家长里短的细微琐事,仿佛踩着中国农村蹒跚前行的脚印,走进苦乐相伴、悲喜交杂的沧桑岁月。一片跃然纸上的农民的赤忱,让我们震惊、感动、欣喜、沉思。
  《农民日记》不仅仅是一本看似流水账式的生存日志,更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劳动之歌和生活之歌,它用普通农民的生命之火,在我们心底烙下了抹不去的岁月痕迹!
  编者
  2006年6月于北京
  编辑说明
  2006年初,我们针对陕西农民侯永禄记下近60年日记的特点,提出了以下编辑构想:
  保留原汁原味,即按照日记的真实日期和内容进行选编,并忠实再现其朴实文风和方言土语,对某些不符合现在语言规范的文句,只要在理解时不产生歧义,便不作更改和修饰。包括为了让侯永禄日记原封不动地显现年代印记,我们特意采用农历记录1953年1月1日以前(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历以前)的日记日期,并用汉字表示其间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
  提取可读信息,即挑选原稿中最能反映农业发展和农民生存实情、最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事例,并把日记大致分成"记事"和"叙事"两类文体选编,以便加快日记叙事的节奏和增强可读性。
  突出小中见大,即把日记中油、盐、柴、米类的些微琐事与当时众所周知的社会大事连通,为此,我们在每一个年代的日记起始页前,添加了题为"背景链接"的彩色插页,用直观、醒目的形式对这一年代的日记背景作概括性介绍。
第2节:《农民日记》序(2)
  丰富视觉感受,即用不同字体编排"记事"和"叙事"这两种形式的内容,采用隔行排版加以区分,并根据相关内容穿插实物图片、彩色插页和底图等,增加版面变化。
  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劳动,我们终于编辑完了这部中国农民自己写自己的纪实文集。今天我们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急速走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真正的农民文化已从日益发达的传媒视野中淡出。尽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们今天却很难在纸质出版物中寻觅到有关农业文明的直接信息。我们由衷地祝愿《农民日记》能在林林总总的出版物中填补农民文化景观的空白,让广大读者能从中很直接地搜寻到农民的心声和农民的文化,这就是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办的一件小小的实事。
  《农民日记》内容简介
  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坚持写了近60年的日记!他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和村民们的生存经历,记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三农"问题,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
  书中那些已发黄的老照片、残破的契约、账本等难得再觅的历史证物,那些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和让人忍俊不禁的风俗习惯,无不透射着中国农民勤劳、隐忍、善良、淳朴的伟大品格,一片农民的赤忱跃然纸上,读后使人震惊、感动、欣喜,沉思。
  作者简介
  侯永禄陕西省合阳县路井镇路一村五组农民,1931年农历九月二十七出生。他6岁去私塾读书,1944年高小毕业后进入合阳县简易师范学校,并于1948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49年回乡务农。
  新中国成立后,侯永禄担任过互助组组长、大队会计。人民公社成立后,他又先后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和大队长。侯永禄当过民办教师、赤脚医生,担任过大队农科站站长、路井公社"抽取黄河水灌溉工程"指挥部工作组组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侯永禄带领村民们勤劳致富奔小康,德高望重。1984年至2001年,他担任路一村义务邮递员达18年。
  日记脉络
  1940~1949….1
  国民党中央军苛政欺民
  新中国成立
  1950~1959..27
  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
  成立农民互助组
  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成立人民公社
  全民大"大跃进"
  1960~1969…75
  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
  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文化大革命"时期
  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0~1979…167
  欢庆打倒"四人帮"的胜利
  恢复高考制度
  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1980~1989….223..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1990~2000249
  农民发展多种经营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书摘:
  一九四九年十月初八新中国成立了。合阳县的村村乡乡都举行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位于最南端的路井乡格外热闹。除召开大大小小的庆祝会、座谈会、报告会之外,庄稼人用民间"社火"来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一九四九年十月初九一大早,我到西庄子叫来赵妈,又到乾字村和东明村叫来两个姐姐去街上看"社火"。路井城周围村子的人源源不断地涌向街头,有步行的,有骑牲口的,有三三两两的,有成群结队的,路井街上,一片节日景象。各茶坊酒肆、商店当铺都挂上了一面面有着五颗星的国旗,大街小巷贴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打倒蒋家王朝,人民当家作主"等红红绿绿的标语。我们一家子挤在水泄不通的人群里长时间地守望。大约上午十点钟,随着几声震耳欲聋的"三眼铳"的响声,浩浩荡荡的"社火"队伍过来了。最前面,是一个长长的红色横幅,上面写着"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金色大字。接着,四名舞狮人和八头威风凛凛的雄狮喷火吐烟地过来了,二十多名舞龙人和两条鳞光闪闪的巨龙腾云驾雾地过来了,紧跟在队伍后面的是英姿飒爽的男女民兵。他们戴着红袖章,拿着红缨枪,雄赳赳,气昂昂,分外引人注意。再往后,跑旱船的,踩高跷的,扭秧歌的,打腰鼓的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宣泄着多年来压抑在心头的不满情绪。
首页>> 文学论坛>> 日记书信>> 侯永禄 Hou Yongl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3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