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易类>> 殷旵 Yan Cha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在北大講易經:太易自主管理
  人生的炬光在心頭,在腳下,在一顆平和而快樂的心緒裏。人流、車流組成了龐大的“大人”,每一個人,每一部單車就是“大人”中“自主”的個體。當我每次騎着自行車在車水馬竜中麯折行走時,一次次體驗着的是《易經》乾卦中“利見大人”的人生意藴和作易聖哲們的人生境界——妙啊!得此意藴和境界,其快樂的感受,黃金難換,唯有自主、自強、自尊中得。
第1節: 首 語(1)
  在北大講易經
  --太易自主管理
   首 語
  去年春暖花開的季節,應北京大學易學社之邀,講了"太易自主管理"係列(九講),受到了一致好評。講座的主旨,是用太極和《易經》的原理,表述"自主"的原創思維,意在啓迪自主意識的文化自覺,提高自主管理的績能,激發自主創新的主觀能動性。
  這些對今天的中國年輕一代真的有這麽重要嗎?
  在現實生活中,求學與求職,就業與創業,管理與被管理,領導與被領導,做工者與工作者……人人都面臨競爭的殘酷壓力,以及來自國內外的種種誘惑,壓力與誘惑形成嚮上或嚮下、內在或外在兩種"引力",這種莫名其妙的"引力"無時不刻不在渙散着我們的自主意識。人人都有強烈的自主願望,但又不自覺地放棄,或者放縱了自主的權利和機會。放棄和放縱又成為潛意識中二重"引力",更為隱蔽地削弱了我們自我管理的能力。
  自主的意識渙散了,"怎麽想"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得更加脆弱了,剩下的便衹有聽任教科書式的"怎麽做"了。多少年來,模仿西方管理的演講和培訓,讓中國人學到的幾乎都是用概念表述概念,用定義解釋定義的"怎麽做",第一是怎麽做,第二是怎麽做,第三還是怎麽做。學了一大堆名詞、術語,待到做時還是無所適從,亦步亦趨,集體地失去了"自主",更遑論"創新"--中國人的獨立思考怎麽啦?
  當年,毛澤東指揮三次反圍剿和四渡赤水河,靠的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從此,中國人站起來了!
  鄧小平領導中國的改革開放,堅持的是--你發展你的,我發展我的。從此,中國人富起來了!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當中國外交遇到嚴重的國際挑戰時,周恩來總理深有感慨地說:"中國人要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從此,中國人登上了國際外交舞臺!
  今天,中央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構建和諧世界"的戰略目標,更需要獨立思考的"自主意識"、"自主管理"和"自主創新"--"國傢興亡,匹夫有責。"自主必須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十三億自主的"小我"才能凝聚成十三億自主的"大我"。所以,這裏從"我"說起。
  在這次係列講座最後一講中,我用個人自強不息、刻苦自學的經歷,為同學們講述了我對"自主管理"的理解,得到的是一次次熱烈的掌聲。這裏,還有必要說說廣大讀者的來信、來電和來訪的事。自2004年,我們的拙作《易經的智慧》、《老子為道》出版發行以來,海內外的來信、來電、來訪不斷,特別是來自廣大農村和基層的讀者,以真摯和迫切的心情表述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渴求,對生活的嚮往和迷惘。相比之下,他們所描述的境遇和心情,正是我曾經用失敗、挫折、打擊乃至疾病體驗過的境遇。甚至可以說,我父親平反離休前後,我的起點、處境比有些讀者自我介紹的還要糟糕。今天,我之所以能躋身於學者行列,能登上北大、清華等高校的講臺,能贏得海內外專傢、讀者的認可,擁有上百萬讀者群,其實,正是"自主"成就了我。近乎無望的人生逆境,催生了我強烈的"自主意識",逆境的磨煉鞭策着我審慎"自主管理",前所未有的時代又為我構建了創新的平臺--我在"自主"中獲得了初步的成功,終於從"潛竜勿用"走嚮了"見竜在田,利見大人"。
  大人者,大衆,衆人也。雖然易學界認為,"大人"的含義是指"大人物"、"貴人",或者"有道德修養的君子"等等,但我從"自主"的經歷中深深地體驗到,在"大人物"、"君子"和所謂"小人"之間,還要架一座便易的橋梁--大衆,衆人。一個能走嚮成功的人,首先利見的不是"大人物",也不是"貴人",而是身邊的衆人。我的成功離不開我身邊的親人、師長、領導、同學、同事、朋友,乃至所有與我相遇相識過的人,特別是那些鼓勵、幫助、教誨過我的人們,我會永遠記住他們,感謝他們,所以,我在講座中多次強調"感恩"。用這份感恩的心態回報社會,回報時代,面嚮未來。
第2節: 首 語(2)
  "自主"的含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在第二講中,專題講了"自"的本義(可以先讀這一節),這裏就不贅述。"主"字上面一點是火炬。人生之路,可謂渺渺茫茫,前程的吉兇悔吝似乎都在未知中。但渺茫並非渺無,未知卻不可以無知。人生中的渺茫是好奇心的萌芽,前途的未知是進步的先知。無論渺茫,還是未知,唯有心頭有一點星光,前面的路時時都是光明的。這點星光是人生的願景,奮鬥的目標,前進的方向。唐三藏西天取經,經歷魔難,九死一生,但他們並沒因此而放棄,沒有後退過半步,始終嚮前,義無反顧,最終不但取到了真經,回到了東土大唐,而且成了正果,做事與做人雙成功。唐僧成功的秘訣,首先,有一個受世人敬仰、"利見大人"(有利於大衆)的選項,項目的選擇以"利"為指標,以"大衆"為依皈。沒有利的項目不是好選項,不能有益於大衆的項目同樣不是好的選項。項目的潛在之"利",能利於多少衆人,就能受到多少信任、支持和尊敬。
  明白了這個道理,無論經受什麽樣的挫折、失敗和委屈,都不會抱怨社會的不公平。社會永遠是公平的,許多屈纔和意外,都包含有公平的潛規則。不公平的不是社會本身,而是對公平的不公平的理解。當你用公平的心態去善待他人,厚待社會時,一個正確的、有社會價值的選項自然會閃爍出點點星光,照耀着你去奮鬥,去爭取,當你終於成功時,回首顧盼--原來社會是公平的,衹是每個人的公平必須由每個人用努力去爭取,公平不是恩賜,不是饋贈,是每一位勞動者辛苦的汗滴和勞動的收穫。
  不要放棄,不要等待,不要氣餒,不要抱怨。就像騎着一輛單車,以平和的心態,融入到匆匆忙忙的人流、車流之中。你在前行,但屬於你的路衹有一條綫;這條綫是麯麯折折的,你並沒有因為麯折而抱怨空間太擠太窄。使你欣慰和鼓舞的是,不是因為人多而顯得窄,而是因為人多路窄而顯得世界的豐富多彩和競爭的其樂無窮。人生的炬光在心頭,在腳下,在一顆平和而快樂的心緒裏。
  人流、車流組成了龐大的"大人",每一個人,每一部單車就是"大人"中"自主"的個體。當我每次騎着自行車在車水馬竜中麯折行走時,一次次體驗着的是《易經》乾卦中"利見大人"的人生意藴和作易聖哲們的人生境界--妙啊!得此意藴和境界,其快樂的感受,黃金難換,唯有自主、自強、自尊中得。
  本書出版時間雖然耽擱一年多時間,由於一直在北大、清華及北京、上海、福建、浙江、河北等企業講課,加之本人的"漢語思維"課題研究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所以,抽不出更多的時間親自去細磨,是珍泉和尹紅卿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書中難免有觀點上的謬誤,認識的偏頗,表達上的欠缺,敬請廣大讀者諸君,依然如故,不吝賜教,不勝感激之至!
  殷 旵
  2007年4月於北京竜騰苑
  郵箱:longxd@vip.163.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yinyzq
首頁>> 文學>> 易类>> 殷旵 Yan Cha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