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為藝術存在的人
黃珂
前年夏日的一個夜晚,傢中衹有我和旺忘望兩個人。我們關了燈,在黑暗中,一邊喝着威士忌,一邊聽音樂。聽完小提琴傢徐惟玲所贈的CD,又聽馬友友、王健的大提琴,還有音樂劇等,一直聽到凌晨。我發現我們都喜歡古典浪漫主義作品。在聆聽的過程中,我們倆有很多反應是一致的:聽到激越之處,我們都會興奮難耐;聽到婉約動情時,我們又都會扼腕嘆息。從那以後,我就把他視為知己,新搞到一張喜歡的唱片,也總是想着找他來一道分享。
早在1980年代,旺忘望就已經在平面設計界嶄露頭角了。
平面設計是什麽?照國際的說法叫"商業美術",諸如商標、海報、廣告、書籍裝幀都包括在內。旺忘望的藝術生涯就是從書籍裝幀開始的。
新時期以來中國文壇上的幾乎所有重量級的作傢都曾被旺忘望"設計"過,而且還都被"設計"得非常滿意。但是每次嚮新結識的朋友做自我介紹時,他都不願提起"書裝"二字,衹是淡淡地說自己是"搞平面設計"的,尤其是這兩年,他連"平面設計"都不願提了,衹是強調他是個畫傢,是搞藝術的。
我想,旺忘望是越來越覺得書裝、平面設計的領域都太小、太狹隘,而且都有一種聽從感、附屬感,盛不下他蓬勃的才情和熾熱的創作力。
這兩年他一直在拼命作畫,幾乎完全拋離了商業目的,衹為尋找他心中的那種"純粹"的藝術。他的作品讓許多畫傢和評論傢目瞪口呆--從創意到技法都有讓人意想不到的突破。因為他是跨界人才,所以可以超越繪畫界本身的桎梏。
他還寫詩,在各種詩歌刊物上發表。而在聚會中,他在酒後的朗誦,更是激情澎湃,常引得女粉絲尖叫。在我傢中經常聚着中國的著名和非著名詩人,他們都把旺忘望當同道兄弟。
他專門購置一套專業級別的口琴,躲在工作室苦苦地練着,一有機會便要掏出來吹。在聚會上,他吹完聖歌吹情歌,還有布魯斯、兒歌……簡直是沒完沒了。
他還自攝自編了不少影像短片。一位中央電視臺的編導在我傢觀摩完了旺忘望的短片後,仰天長嘆:我們是搞技術的,人傢纔是搞藝術的。
他就像一座活躍的火山,渴望在不同的藝術表達形式中找出自己的噴發口。
他就是這樣一個為藝術存在的人。
黃珂
前年夏日的一個夜晚,傢中衹有我和旺忘望兩個人。我們關了燈,在黑暗中,一邊喝着威士忌,一邊聽音樂。聽完小提琴傢徐惟玲所贈的CD,又聽馬友友、王健的大提琴,還有音樂劇等,一直聽到凌晨。我發現我們都喜歡古典浪漫主義作品。在聆聽的過程中,我們倆有很多反應是一致的:聽到激越之處,我們都會興奮難耐;聽到婉約動情時,我們又都會扼腕嘆息。從那以後,我就把他視為知己,新搞到一張喜歡的唱片,也總是想着找他來一道分享。
早在1980年代,旺忘望就已經在平面設計界嶄露頭角了。
平面設計是什麽?照國際的說法叫"商業美術",諸如商標、海報、廣告、書籍裝幀都包括在內。旺忘望的藝術生涯就是從書籍裝幀開始的。
新時期以來中國文壇上的幾乎所有重量級的作傢都曾被旺忘望"設計"過,而且還都被"設計"得非常滿意。但是每次嚮新結識的朋友做自我介紹時,他都不願提起"書裝"二字,衹是淡淡地說自己是"搞平面設計"的,尤其是這兩年,他連"平面設計"都不願提了,衹是強調他是個畫傢,是搞藝術的。
我想,旺忘望是越來越覺得書裝、平面設計的領域都太小、太狹隘,而且都有一種聽從感、附屬感,盛不下他蓬勃的才情和熾熱的創作力。
這兩年他一直在拼命作畫,幾乎完全拋離了商業目的,衹為尋找他心中的那種"純粹"的藝術。他的作品讓許多畫傢和評論傢目瞪口呆--從創意到技法都有讓人意想不到的突破。因為他是跨界人才,所以可以超越繪畫界本身的桎梏。
他還寫詩,在各種詩歌刊物上發表。而在聚會中,他在酒後的朗誦,更是激情澎湃,常引得女粉絲尖叫。在我傢中經常聚着中國的著名和非著名詩人,他們都把旺忘望當同道兄弟。
他專門購置一套專業級別的口琴,躲在工作室苦苦地練着,一有機會便要掏出來吹。在聚會上,他吹完聖歌吹情歌,還有布魯斯、兒歌……簡直是沒完沒了。
他還自攝自編了不少影像短片。一位中央電視臺的編導在我傢觀摩完了旺忘望的短片後,仰天長嘆:我們是搞技術的,人傢纔是搞藝術的。
他就像一座活躍的火山,渴望在不同的藝術表達形式中找出自己的噴發口。
他就是這樣一個為藝術存在的人。
藝術篇
崔健來找旺忘望
崔健:1961年生,被譽為"中國搖滾教父"。1989年發行第一張原創搖滾專輯《新長徵路上的搖滾》。1989年前往英國倫敦參加亞洲流行音樂大奬賽,並在法國巴黎參加"布爾日之春"藝術節。1991年發行第二張專輯《解决》。1992年《解决》當中的《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被製作成MV,獲得國際MV大奬,迅速在亞洲流行。同年,第一次在日本東京演出。1994年崔健發行第三張專輯《紅旗下的蛋》。1995年,再次被邀請前往東京,在著名的武道館演出。同年秋季,到美國舊金山、波士頓和紐約等地巡回演出。此次演出範圍較廣,在許多媒體獲得好評。1998年發行了第四張專輯《無能的力量》。2005年發行第五張專輯《給你一點顔色》。
本色人生在我認識的那麽多藝術圈的人當中,最真實的,就是崔健。崔健對我的影響和啓發很大,這種影響和啓發首先是人生態度上的,其次是藝術上的。他是我見過的最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魅力和他的真實是聯繫在一起的。
崔健活得非常本色。在這個年代"不裝"的人總歸是非常少的,大部分人都在"裝"。有錢的裝窮,沒錢的裝闊。尤其是藝術圈,裝高深,裝聰明,裝風雅,裝謙虛。他們總害怕真實的自己一旦赤裸裸地暴露在人前,就會馬上變得沒人搭理。崔健不是這樣的,他非常真誠,這種真誠造就了他的人品。如果不這樣,那就不是崔健了。
時代的晚上1993年夏天的一個夜晚,有人敲門。我開門一看,一張瘦瘦的但毫不陌生的面孔,熟悉的緑軍裝,心裏頓時激動起來--是崔健!這是我和崔健第一次正式見面,而在這之前,我們曾經同時在另外一個地方出現過,衹是當時我認識他,他不認識我。當時我還住在平安裏的解放軍出版社傢屬區,恰好張元在新街口的鬍同裏拍《北京雜種》,離我傢很近,就給碰上了。崔健、臧天朔等搖滾圈大腕都是劇中的演員,他們在拍戲,有不少圍觀者。我覺得特別好玩,就和另外一個朋友混跡於圍觀者當中,跟着劇組在鬍同裏轉來轉去,興致勃勃地看了一整天。
1986年,崔健唱《一無所有》出名了,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那種聲音和感覺太震撼了;1990年,他又舉辦了為亞運會捐款的演唱會,名聲越來越響。對於當時那些熱愛藝術的青年來說,崔健就是一個精神符號,他的歌唱出了我們這代人的精神。藝術讓人尊重個性、本我,重視自我表達,我在繪畫當中也力圖尋找那種具有表現力的元素,而崔健幾乎就是表現力本身。他早熟早慧,直覺特別好,習慣上是用音樂的感覺來套社會、套宇宙,他的音樂就是他對世界的所有看法。他的音樂誠實、樸素、尖銳、有力,一下子就紮到人的心裏去了。
所以,當崔健出現在我傢門口的時候,儘管之前我們並沒有過交往,但我心裏的感覺好像是見到非常熟悉的老朋友,一股特別溫暖的感覺就升起來了,尤其是看到他還穿着我不久前看他拍戲時候穿的那件緑軍裝,於是張口就叫:"老崔。"沒有一點生分。
讓我意外的是,在陌生人面前,崔健本人倒顯得非常緊張。落座之後,他磕磕巴巴地說明了來意。他的來意我早就清楚了,因為在這之前慄憲庭就曾打過電話來,告訴我崔健這幾天有可能過來,他要讓我幫他做《紅旗下的蛋》封面。為做這張封面,已經找過好幾個設計師,但最終的結果他均不是很滿意,最後在老慄傢裏偶然見到了我的《懷念毛澤東,感激鄧小平》挂歷,很興奮。不久崔健就給我打電話,說晚上來找我,想問清楚我傢的地址。他說:"我是崔健,可是我不知道到底該怎麽稱呼你……"我說:"叫我永生吧。"王永生是我的本名。就這樣,到現在,他仍然一直習慣叫我"永生",而不像很多朋友那樣叫我"旺忘望"。
他開始相當拘謹,聊了一會兒,鬆弛下來,就開始有了狀態,講他的音樂,講他專輯裏的新歌,講完了以後開始閑聊。那時王朔在市面上比較火,我就跟崔探討王是否很囂張,過了,天天大報小報地炒作。崔比較悶,不願多說別人,衹說這是商業上的炒作。他和我一樣,屬牛,都是塌實、勤勤懇懇做事的人,不是嘴很油的那種,所以在一起聊天很舒服。
於是我們就開始着手進行CD封面的設計了。我沒有電腦,為了把封面做好,就找到了清華那邊一個有電腦的設計公司,在那裏泡了兩天。崔健陪着我一起做。他是非常認真的人,那段時間我們幾乎天天在一起,不時遇見衝上來嚮他索要簽名的歌迷。
崔健來找旺忘望
崔健:1961年生,被譽為"中國搖滾教父"。1989年發行第一張原創搖滾專輯《新長徵路上的搖滾》。1989年前往英國倫敦參加亞洲流行音樂大奬賽,並在法國巴黎參加"布爾日之春"藝術節。1991年發行第二張專輯《解决》。1992年《解决》當中的《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被製作成MV,獲得國際MV大奬,迅速在亞洲流行。同年,第一次在日本東京演出。1994年崔健發行第三張專輯《紅旗下的蛋》。1995年,再次被邀請前往東京,在著名的武道館演出。同年秋季,到美國舊金山、波士頓和紐約等地巡回演出。此次演出範圍較廣,在許多媒體獲得好評。1998年發行了第四張專輯《無能的力量》。2005年發行第五張專輯《給你一點顔色》。
本色人生在我認識的那麽多藝術圈的人當中,最真實的,就是崔健。崔健對我的影響和啓發很大,這種影響和啓發首先是人生態度上的,其次是藝術上的。他是我見過的最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魅力和他的真實是聯繫在一起的。
崔健活得非常本色。在這個年代"不裝"的人總歸是非常少的,大部分人都在"裝"。有錢的裝窮,沒錢的裝闊。尤其是藝術圈,裝高深,裝聰明,裝風雅,裝謙虛。他們總害怕真實的自己一旦赤裸裸地暴露在人前,就會馬上變得沒人搭理。崔健不是這樣的,他非常真誠,這種真誠造就了他的人品。如果不這樣,那就不是崔健了。
時代的晚上1993年夏天的一個夜晚,有人敲門。我開門一看,一張瘦瘦的但毫不陌生的面孔,熟悉的緑軍裝,心裏頓時激動起來--是崔健!這是我和崔健第一次正式見面,而在這之前,我們曾經同時在另外一個地方出現過,衹是當時我認識他,他不認識我。當時我還住在平安裏的解放軍出版社傢屬區,恰好張元在新街口的鬍同裏拍《北京雜種》,離我傢很近,就給碰上了。崔健、臧天朔等搖滾圈大腕都是劇中的演員,他們在拍戲,有不少圍觀者。我覺得特別好玩,就和另外一個朋友混跡於圍觀者當中,跟着劇組在鬍同裏轉來轉去,興致勃勃地看了一整天。
1986年,崔健唱《一無所有》出名了,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那種聲音和感覺太震撼了;1990年,他又舉辦了為亞運會捐款的演唱會,名聲越來越響。對於當時那些熱愛藝術的青年來說,崔健就是一個精神符號,他的歌唱出了我們這代人的精神。藝術讓人尊重個性、本我,重視自我表達,我在繪畫當中也力圖尋找那種具有表現力的元素,而崔健幾乎就是表現力本身。他早熟早慧,直覺特別好,習慣上是用音樂的感覺來套社會、套宇宙,他的音樂就是他對世界的所有看法。他的音樂誠實、樸素、尖銳、有力,一下子就紮到人的心裏去了。
所以,當崔健出現在我傢門口的時候,儘管之前我們並沒有過交往,但我心裏的感覺好像是見到非常熟悉的老朋友,一股特別溫暖的感覺就升起來了,尤其是看到他還穿着我不久前看他拍戲時候穿的那件緑軍裝,於是張口就叫:"老崔。"沒有一點生分。
讓我意外的是,在陌生人面前,崔健本人倒顯得非常緊張。落座之後,他磕磕巴巴地說明了來意。他的來意我早就清楚了,因為在這之前慄憲庭就曾打過電話來,告訴我崔健這幾天有可能過來,他要讓我幫他做《紅旗下的蛋》封面。為做這張封面,已經找過好幾個設計師,但最終的結果他均不是很滿意,最後在老慄傢裏偶然見到了我的《懷念毛澤東,感激鄧小平》挂歷,很興奮。不久崔健就給我打電話,說晚上來找我,想問清楚我傢的地址。他說:"我是崔健,可是我不知道到底該怎麽稱呼你……"我說:"叫我永生吧。"王永生是我的本名。就這樣,到現在,他仍然一直習慣叫我"永生",而不像很多朋友那樣叫我"旺忘望"。
他開始相當拘謹,聊了一會兒,鬆弛下來,就開始有了狀態,講他的音樂,講他專輯裏的新歌,講完了以後開始閑聊。那時王朔在市面上比較火,我就跟崔探討王是否很囂張,過了,天天大報小報地炒作。崔比較悶,不願多說別人,衹說這是商業上的炒作。他和我一樣,屬牛,都是塌實、勤勤懇懇做事的人,不是嘴很油的那種,所以在一起聊天很舒服。
於是我們就開始着手進行CD封面的設計了。我沒有電腦,為了把封面做好,就找到了清華那邊一個有電腦的設計公司,在那裏泡了兩天。崔健陪着我一起做。他是非常認真的人,那段時間我們幾乎天天在一起,不時遇見衝上來嚮他索要簽名的歌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