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作家评传>> 李建軍 Li Jianju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63年)
路遙十五年祭
  歲月荏苒,流光易去,不知不覺又快到路遙逝世十五周年的祭日了。在文學領域,路遙還不是大師;更何況,路遙的作品的確存在問題。然而,更多的時候,人們是用尊敬和感激的語氣談論他,仿佛他們談論的不是一個從未謀面的作傢,而是一個過從甚密、交往已久的朋友。在一個文學荒蕪的時代,路遙使我們感受到了戰勝饑餓、屈辱和苦難的勇氣,幫我們認識到了愛情、親情和友情的價值和意義,讓我們理解了關於文學、人生與世界的樸素而重要的真理!
  
  懷念早逝的小說傢:關於路遙,《路遙十五年祭》通過著名作傢王安憶、陳忠實、高建群、史鐵生、林夕等衆多與路遙曾有過交情甚或感情的人們,寫下一筆筆令人心碎的紀念文字,來祭奠十五年前熠熠生輝的路遙。《路遙十五年祭》截取五個不同角度歷程、憶念、評價、影響、自述來紀念這個曾經悲愴現在依然感動衆人的西北漢子。
  
  目錄 ······
  人們為什麽懷念路遙(代序)/李建軍………………………1
  第一輯 歷程
  關於路遙的談話/曹𠔌溪………………………………………3
  男兒有淚(節選)——路遙與𠔌溪/曉雷……………………14
  睏難的日子紀事——上大學前的路遙/高歌…………………39
  路遙的大學生活/白正明……………………………………51
  · · · · · · (更多)
  人們為什麽懷念路遙(代序)/李建軍………………………1
  第一輯 歷程
  關於路遙的談話/曹𠔌溪………………………………………3
  男兒有淚(節選)——路遙與𠔌溪/曉雷……………………14
  睏難的日子紀事——上大學前的路遙/高歌…………………39
  路遙的大學生活/白正明……………………………………51
  熾烈年華展雄纔——深切懷念路遙同學/徐來見…………55
  回憶路遙/聞頻……………………………………………60
  一名真正的礦工/黃衛平……………………………………65
  從夏天到秋天/——路遙最後的歲月邢小利……………69
  路遙在最後的日子(節選)/航宇…………………………89
  第二輯 憶念
  告別路遙/陳忠實……………………………………………125
  寫給遠去的路遙/白 描……………………………………128
  財富——獻給路遙/李天芳…………………………………135
  扶路遙上山/高建群…………………………………………142
  悼路遙/史鐵生………………………………………………150
  斷章/勁挺………………………………………………………152
  我所認識的路遙/賀藝………………………………………157
  黃土的兒子/王安憶…………………………………………162
  世界杯和一個人/李國平……………………………………166
  故人長絶——路遙離去的時刻/曉雷………………………168
  銘刻在黃土地上的哀思——緬懷路遙兄弟/劉鳳梅………184
  苦難是他永恆的伴侶/王天樂………………………………191
  路遙紀念/朱鴻………………………………………………198
  第三輯 評價
  路遙文學中的關鍵詞:“交叉地帶”/〔日本〕安本實………205
  永遠不悔的獻身——讀路遙/陳駿濤………………………212
  路遙的詩意——一個讀者心中的路遙/郭小聰……………215
  世紀末大陸文學的兩個觀察視點/王金城…………………227
  真正的文學與優秀的作傢——論幾種文學偏見以及路遙的
  經驗/李建軍…………………………………………………234
  第四輯 影響
  被路遙改變的人生——紀念路遙逝世12周年/林夕………247
  路遙的《人生》與我的路/sdlywrh ………………………255
  《平凡的世界》和我/楊殊…………………………………257
  閱讀路遙的心情——關於《平凡的世界》/歡樂一生……259
  一本書,一個人,一段往事/不語不行……………………262
  為作傢養母畫像——路遙身後引出的故事/白描…………267
  尋找路遙的女兒/心夢嶺……………………………………278
  第五輯 自述
  作傢的勞動/路遙……………………………………………285
  答《延河》編輯部問/路遙…………………………………288
  早晨從中午開始——《平凡的世界》創作隨筆(節選)
  /路遙…………………………………………………………295
第1節:人們為什麽懷念路遙(代序)
  人們為什麽懷念路遙(代序)
  李建軍
  歲月荏苒,流光易去,不知不覺間,又快到路遙逝世十五周年的祭日了。
  十五年裏,我經常聽人談起路遙,談起這個四十二歲便賫志而歿的優秀作傢。
  論及路遙,語含不屑甚至輕衊的,自然大有人在。那些傲慢而淺薄的編輯,那些跟風趨時的批評傢,那些習慣於做高頭講章的學者,就是這樣的人。他們把路遙說成一個落伍而可笑的人,甚至把他的作品說得幾乎一錢不值。這不奇怪。在文學領域,就連大師,都難免要受到別人的質疑和苛責。更何況,路遙還不是大師;更何況,路遙的作品的確存在問題。
  然而,更多的時候,人們是用尊敬和感激的語氣談論他,仿佛他們談論的不是一個從未謀面的作傢,而是一個過從甚密、交往已久的朋友。有一次,在火車上,我的一位朋友說起路遙的題為《姐姐》的短篇小說,很是激動,以至於情不自禁,潸然淚下。有必要說明的是,我的朋友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文學博士,是一位好學深思且學有所成的學者。
  這是為什麽?為什麽人們念念不忘、心懷感激的,不是那些幾乎一年炮製一部長篇小說的活着的"著名作傢",不是那些屢屢獲得國際"大奬"的所謂"大師",而是一個離開這個世界已經整整十五個年頭的小說傢?
  在路遙逝世十周年的時候,我曾經寫過一篇題為《文學寫作的諸問題》的文章,試圖較為深入地回答這個令我好奇的問題。
  在我看來,路遙之所以受到讀者的喜愛,是因為他正確地解决了"為誰寫"、"為何寫"、"寫什麽"、"如何寫"這樣一些重要的問題。這使他的寫作成為能與讀者的精神發生關聯的積極的寫作,賦予他的作品以強烈的感染力,使之能持久而深刻地打動讀者。
  現在,我發現,路遙的作品受到讀者熱愛的根本原因,在於他的寫作本質上是給予性的,而不是占有性的。
  我發現,寫作有兩種尖銳對立的模式:一種是占有性寫作,一種是給予性寫作。占有性的寫作表達的是一種陰暗的情緒和利己的價值觀,在這樣的敘事世界,作者是一個暴虐的父親,人物和讀者都得不到他的尊重和善待。相反,給予性寫作卻有着母性的慈愛氣質,在這裏,利他的犧牲精神,博愛的人道情懷,以及對自由、正義、平等和理想的不懈追求,構成了像大地一樣穩定的精神基礎,給讀者帶來的是一種寧靜的幸福感和豐饒的收穫感。占有性的寫作是市場性質和交換性質的寫作,具有迅速、輕盈和批量化生産的特點,汲汲乎以求的是印數、版稅和碼洋,相反,給予性寫作則具有緩慢、沉重和少量化産出的特點,其目的在於發現並揭示人類生活的真相、理想生活的圖景、自由的價值和幸福的真諦。占有性的寫作是以作者的"自我"為中心展開的,它經常僅僅作為與作者這個"個體"相關的事情被談論,與之不同,給予性寫作是以"人類"為中心,它經常作為與人類這個"整體"相關的精神現象被談論。
  海涅將莎士比亞、塞萬提斯和歌德當做最偉大的作傢,因為,他們的寫作裏有着共同的東西:"莎士比亞、塞萬提斯和歌德這三個名字總是並舉齊稱的,隱然有什麽繩子把他們串在一起。他們的創作裏流露出一種類似的精神:運行着永久不滅的仁慈,就像上帝的呼吸;發揚了不自矜炫的謙德,仿佛是大自然。"是的,"自我犧牲精神"和"仁慈",這些就是給予性寫作的特點。而路遙的寫作就屬於這種充滿熱情和愛意的給予性寫作。
  事實上,一切真正的寫作都是給予性的,都致力於塑造具有"給予性"精神的"美好的人物"。屠格涅夫在1860年的一次演講中高度評價堂吉訶德:"為自己而生,衹關心自己--堂吉訶德認為是可恥的。他把自己完全置之度外,他活着是為了別人,為了自己的兄弟,為了除惡務盡,為了對抗那些敵視人類的力量--巫師們、巨人們,即壓迫者們。他這人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他從來不考慮自己,他充滿一種自我犧牲精神--請諸位認清這詞的分量!--他相信真理,堅信不移,而且義無反顧。因此他纔無所畏懼,堅忍不拔,才能滿足於最粗劣的飯菜和最寒酸的衣服:因為他無暇顧及這些小事。他心地善良,但精神偉大,為人勇敢;他那感人的虔誠並沒有束縛他的自由;他毫無虛榮心,但他並不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使命,甚至對自己的體力也毫不懷疑。他經常追求同一目標,這使他的思想有點單調,頭腦有點片面;他知道的東西很少,再說他也不需要知道很多東西:他衹知道他的事業是什麽,他活在世上為了什麽,而這正是最主要的知識。"路遙筆下的許多人物,就屬於堂吉訶德的同志和盟友,同樣屬於富有犧牲精神的利他主義者,例如《人生》中的德順爺爺和劉巧珍,《黃葉在秋風中飄落》的盧若琴,《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和田曉霞,都是這樣的人。
  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莎士比亞藉朱麗葉之口說:"我的慷慨像海一樣浩淼,我的愛情也像海一樣深沉;我給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為這兩者都是沒有窮盡的。"文學也是這樣:一部作品越是表現給予性的慷慨而仁慈的思想和情感,就越是能得到讀者的喜愛;一個作傢越是表現給予性的慷慨而仁慈的思想和情感,就越是會得到讀者的感激和尊敬,--一部作品之所以偉大,一個作傢之所以偉大,歸根結底,是因為它的倫理精神是偉大的,是因為它的心情態度是偉大的。
  那麽,讓我們感謝路遙吧,讓我們紀念路遙吧。因為,他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令人感激的情感慰藉。因為,在一個文學荒蕪的時代,路遙使我們感受到了戰勝饑餓、屈辱和苦難的勇氣,幫我們認識到了愛情、親情和友情的價值和意義,讓我們理解了關於文學、人生與世界的樸素而重要的真理!
第2節:第一輯歷程(1)
  2007年9月6日,北京
  第一輯歷程
  關於路遙的談話
  曹𠔌溪
  《尋訪路遙的足跡》是榆林路遙聯誼會正在拍攝的一部十集電視專題片。
  您是路遙的朋友,又是路遙的啓蒙老師,您與他的交往充滿了傳奇色彩。我們很想知道是什麽東西使您和路遙從對立派成了文學朋友?
  我樂意接受你們的采訪。
  幾十年了,有的事情記不清了,主要的脈絡還是清楚的。衆所周知,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和路遙在延川縣置身於兩個不同的群衆組織。路遙是延川中學"紅四野"造反派的司令,也是全縣一個大派的頭頭;我是彭真、周揚伸到延川的"黑爪牙"、"小爬蟲"。在"文化大革命"前,我參加過全國青年業餘文學創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大會上聽取了彭真、周揚的報告。在"文化大革命"中,我理所當然地應該受到衝擊。在那個地方,我是惟一聽過彭真、周揚報告的文藝工作者,也是惟一在群衆中"吹捧"過彭真、周揚的角色。
  大聯合後,路遙以群衆代表結合為延川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我剛從一個公社調到縣革委會通訊組做通訊幹事。也就在這個時候,路遙的副主任被免職。那一天,路遙正好在我的房間裏,軍代表當着我的面宣佈了路遙被免職的决定。我想,這是路遙生命里程中最為睏難的時期。剛剛免了他縣革委會副主任的職務,他的戀人又通過內蒙古的一個知青嚮他轉達决裂的意思。仕途失意,愛情失戀,使年輕的路遙非常痛苦,他當着我的面哭了,這是第一次看見路遙如此傷心地痛哭。
  我對路遙說:在這個世界上,作為一個男人不可能不受傷。受傷之後怎麽辦?我以為應該躲在一個沒人註意的角落,用自己的舌頭舔幹傷口上的血跡,然後到人面前去,依然是一條漢子!
  也許,路遙理解了我的話,或者,贊同我的這種見解,路遙留給這世界永遠的印象:正是一條剛強的陝北漢子。
  《路遙文集》第二捲中有篇題為《土地的尋覓》的文章,是他給我的一部詩集所寫的序文。他在那篇文章中把"文化大革命"寫成"沒有勝利者的戰爭",在這一場戰爭中,我們是對立的兩派,文學使我們成了朋友。
  在我的許多個文學朋友中,路遙是非常重要的一位。
  延安大學文匯山路遙的墓地,有兩個小石桌。一個石桌上刻有《路遙文集》責任編輯陳澤順的兩句話:"陝北的光榮,時代的驕傲";另一個石桌上刻着《平凡的世界》的責任編輯李金玉的兩句話:"平凡的世界,輝煌的人生"。
  我非常贊同陳澤順和李金玉對路遙的評價。
  陝北的驕傲,時代的光榮!
  有人說,路遙的事業是成功的,路遙的婚姻是失敗的。您如何看待路遙的初戀?
  我想,踏在心靈土地上的第一個愛的足跡是永遠抹不掉的。路遙的初戀,應該說是愉快的。雖然他經歷過失戀的痛苦,可是在他生命的最後的日子裏,仍然深深懷念自己的第一個戀人。
  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奇特的,神秘的,讓人們無法預料。路遙在延川縣革委會儘管被免掉了職務,但是組織上對他的處境還是同情的。當時有一個銅川二號信箱的招工指標,就給了路遙。
首頁>> 文學>> 作家评传>> 李建軍 Li Jianju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