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9·11"是打擊了美國還是引來了狼
一、"9·11"給了布什一個機會
2003年5月28日,布什將他的歐洲之行的第一個目的地定在了波蘭,在那裏,他對波蘭慨然出兵伊拉剋,支持美國的軍事行動表示感謝。此後,他又馬不停蹄地來到俄羅斯聖彼得堡,參加聖彼得堡建市300周年的慶祝活動。各國首腦歡聚一堂,他和普京在友好的氛圍下,簽下了《美俄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批準書的備忘錄。
6月1日,聖彼得堡的歡慶氣氛還在延續,布什卻已經飛到了日內瓦湖畔的法國小城埃維昂,和英、法、德、俄、意、加、日等國的首腦一起,就"增長、團结、安全"的主題,進行會談。之後,他來不及領略埃維昂的美麗風光,又趕到了埃及的沙姆沙伊赫市,會見了對中東問題持溫和態度的阿拉伯領導人。6月4日,他出現在約旦的港口城市亞喀巴,會晤了作風強硬的以色列總理沙竜,和崇尚和平的巴勒斯坦總理阿巴斯,和他們一道討論巴以和平路綫圖計劃。
最後,布什又來到美國中央司令部所在地卡塔爾的多哈,在當地美軍的熱烈歡迎下,欣然俯瞰被美軍所占領的城市,他的專機"空軍一號"還不失時機地在空中做了一個歡慶勝利的"V"字動作。
美國的反恐之戰,截止到這裏可以說是進行得一翻風順,雖然其中也遭遇了不少反對之聲。暫且不提今天的美國反恐業績如何,它至少掀起了全球性的反恐浪潮,並在反恐大旗的掩護下,拓展了勢力。化被恐怖襲擊的不利因素為推進霸權主義的有利因素,美國政府的狡猾,可見一斑。
但實際上,布什在上任之初,並沒有利用恐怖主義為美國爭取利益的傾嚮,他很少在公開場合談論恐怖主義,他曾提到要籌建一個專門應對恐怖主義的國傢應急辦公室,也衹是嘴上說說罷了。在"9·11"之前,在人們的印象裏,布什衹有在要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時,用"恐怖主義威脅迫在眉睫"作為理由,來搪塞外界的詰責。
布什政府曾一度以為能夠對美國構成威脅的,至少是以國傢為單位的"無賴",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它們都沒有意識到,像流寇一樣四處亂竄的恐怖分子,會成為美國國傢安全的首要威脅之一,會奪走如此多無辜美國人的性命。
剋林頓政府對"基地"組織的做法並非完美無缺,但他們至少沒有放鬆對恐怖組織的警覺。前美國國傢安全事務顧問塞繆爾·伯傑在布什就任前,曾和賴斯有過接觸,伯傑告訴她,在今後的日子裏,賴斯將在"基地"組織身上花費大量精力,她處理"基地"問題的時間將比處理其他問題的多得多。當時的中央情報局局長特尼特則告訴布什,"基地"組織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中國的崛起是美國面對的三大威脅,而"基地"的危險性很快就會體現出來。
前國傢安全事務副顧問唐·剋裏剋在卸任之前,特地給國傢安全委員會的重要工作人員作了一份備忘錄。備忘錄反映了剋裏剋的一些憂慮,在談到"基地"組織時,他寫道"我們還會受到攻擊"。即將離任的國防部副部長布賴恩·謝裏登告誡賴斯,恐怖主義是相當嚴肅的事情,它並沒有離美國而去。但多年之後,謝裏登透露,賴斯聽了他的話後,並沒有對此作進一步地詢問。
國傢安全局反恐部門負責人理查德·剋拉剋警告賴斯,輕視恐怖主義的威脅將會讓美國鑄成大錯。
不知道賴斯是否將剋拉剋和其他幾位政府官員的話放在心裏,但即便布什政府足夠重視"基地"組織,也未必能料到會發生"9·11"這樣的襲擊。而實際上,剋林頓政府的善意提醒沒有引起布什政府的註意,布什的團隊最終未能將防範"恐怖活動"放入日程表的重要位置上。不僅如此,他們還對國傢安全委員會的反恐機構進行改組,反恐部負責人剋拉剋的職位下降了一等。政府的不重視,讓新組建的反恐機構活力寥寥,沒有什麽作為。
剋林頓時的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休·謝爾頓評價布什政府將反恐"遠遠排在了次要地位"。若幹年後,卸任回傢的剋拉剋寫下了《反擊一切敵人》,回憶他在白宮的經歷,在書中,他指出若是布什政府沿襲了剋林頓政府在反恐上的做法,"9·11"的悲劇本可以避免。
一、"9·11"給了布什一個機會
2003年5月28日,布什將他的歐洲之行的第一個目的地定在了波蘭,在那裏,他對波蘭慨然出兵伊拉剋,支持美國的軍事行動表示感謝。此後,他又馬不停蹄地來到俄羅斯聖彼得堡,參加聖彼得堡建市300周年的慶祝活動。各國首腦歡聚一堂,他和普京在友好的氛圍下,簽下了《美俄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批準書的備忘錄。
6月1日,聖彼得堡的歡慶氣氛還在延續,布什卻已經飛到了日內瓦湖畔的法國小城埃維昂,和英、法、德、俄、意、加、日等國的首腦一起,就"增長、團结、安全"的主題,進行會談。之後,他來不及領略埃維昂的美麗風光,又趕到了埃及的沙姆沙伊赫市,會見了對中東問題持溫和態度的阿拉伯領導人。6月4日,他出現在約旦的港口城市亞喀巴,會晤了作風強硬的以色列總理沙竜,和崇尚和平的巴勒斯坦總理阿巴斯,和他們一道討論巴以和平路綫圖計劃。
最後,布什又來到美國中央司令部所在地卡塔爾的多哈,在當地美軍的熱烈歡迎下,欣然俯瞰被美軍所占領的城市,他的專機"空軍一號"還不失時機地在空中做了一個歡慶勝利的"V"字動作。
美國的反恐之戰,截止到這裏可以說是進行得一翻風順,雖然其中也遭遇了不少反對之聲。暫且不提今天的美國反恐業績如何,它至少掀起了全球性的反恐浪潮,並在反恐大旗的掩護下,拓展了勢力。化被恐怖襲擊的不利因素為推進霸權主義的有利因素,美國政府的狡猾,可見一斑。
但實際上,布什在上任之初,並沒有利用恐怖主義為美國爭取利益的傾嚮,他很少在公開場合談論恐怖主義,他曾提到要籌建一個專門應對恐怖主義的國傢應急辦公室,也衹是嘴上說說罷了。在"9·11"之前,在人們的印象裏,布什衹有在要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時,用"恐怖主義威脅迫在眉睫"作為理由,來搪塞外界的詰責。
布什政府曾一度以為能夠對美國構成威脅的,至少是以國傢為單位的"無賴",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它們都沒有意識到,像流寇一樣四處亂竄的恐怖分子,會成為美國國傢安全的首要威脅之一,會奪走如此多無辜美國人的性命。
剋林頓政府對"基地"組織的做法並非完美無缺,但他們至少沒有放鬆對恐怖組織的警覺。前美國國傢安全事務顧問塞繆爾·伯傑在布什就任前,曾和賴斯有過接觸,伯傑告訴她,在今後的日子裏,賴斯將在"基地"組織身上花費大量精力,她處理"基地"問題的時間將比處理其他問題的多得多。當時的中央情報局局長特尼特則告訴布什,"基地"組織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中國的崛起是美國面對的三大威脅,而"基地"的危險性很快就會體現出來。
前國傢安全事務副顧問唐·剋裏剋在卸任之前,特地給國傢安全委員會的重要工作人員作了一份備忘錄。備忘錄反映了剋裏剋的一些憂慮,在談到"基地"組織時,他寫道"我們還會受到攻擊"。即將離任的國防部副部長布賴恩·謝裏登告誡賴斯,恐怖主義是相當嚴肅的事情,它並沒有離美國而去。但多年之後,謝裏登透露,賴斯聽了他的話後,並沒有對此作進一步地詢問。
國傢安全局反恐部門負責人理查德·剋拉剋警告賴斯,輕視恐怖主義的威脅將會讓美國鑄成大錯。
不知道賴斯是否將剋拉剋和其他幾位政府官員的話放在心裏,但即便布什政府足夠重視"基地"組織,也未必能料到會發生"9·11"這樣的襲擊。而實際上,剋林頓政府的善意提醒沒有引起布什政府的註意,布什的團隊最終未能將防範"恐怖活動"放入日程表的重要位置上。不僅如此,他們還對國傢安全委員會的反恐機構進行改組,反恐部負責人剋拉剋的職位下降了一等。政府的不重視,讓新組建的反恐機構活力寥寥,沒有什麽作為。
剋林頓時的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休·謝爾頓評價布什政府將反恐"遠遠排在了次要地位"。若幹年後,卸任回傢的剋拉剋寫下了《反擊一切敵人》,回憶他在白宮的經歷,在書中,他指出若是布什政府沿襲了剋林頓政府在反恐上的做法,"9·11"的悲劇本可以避免。
面對這類指責,布什的顧問們大道委屈。他們聲稱,他們從來都十分關註"基地"組織的活動,在2001年春天,他們搜集到大量情報,預感到恐怖組織正在策劃大規模襲擊,於是,整個夏天,他們都全身心地撲在了和"基地"組織的較量上。不過,他們一直以為布什就是恐怖襲擊的目標。7月份,當布什與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會面時,他們就有意變換了會面的地點,他們還成功挫敗了恐怖組織在美國獨立日發動襲擊的企圖。
公衆不會因政府挫敗襲擊而感謝政府,但會因那些發生了的襲擊而批評政府,從這個角度看,飽受詰難的布什顧問確實委屈。然而事實是,他們沒有認真研究過那些涉及恐怖襲擊的情報,他們沒有命令美國駐阿富汗的軍事力量時刻保持警惕,他們沒有在反恐上采取過積極的行動,甚至沒有給國傢的反恐力量足夠的金錢支持。剋拉剋早就提議追繳"基地"成員,並為此製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但直到9月4日,也就是襲擊發生前的一個星期,布什的左膀右臂們纔不緊不慢地坐到一起,討論打擊"基地"組織的策略。
"9·11"的發生,給布什本人帶來極大的震撼,在此之前,他並沒有下定决心進攻"基地",衹知道它是威脅、是難題,知道它製造了多起針對美國人的恐怖襲擊,奪走了諸多美國人的生命。布什坦言儘管他在2001年春夏,已經在考慮製定一個嚴密的方案,讓"基地"組織得到審判、製裁,他會下令果斷追捕基地,他會嚮恐怖分子宣戰,但是他從來沒有意識到,"基地"問題竟如此緊迫。
(P1 2001年9月11日的世貿大廈-
美國東部時間9月11日上午接近9:00(北京時間11日晚接近21:00),兩架飛機先後撞上位於美國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並引發爆炸。
接近9:00,一架飛機撞在世界貿易中心一座大樓上部,大樓外墻被撞出大洞。18分鐘後,即當地時間9:08左右(北京時間21:08左右),又有一架飛機撞上世界貿易中心另一座大樓的中上部,並引發強烈爆炸,爆炸後火光從大樓另一側爆發。隨後,兩座大樓相繼倒塌。)
悲劇已經發生了,布什不想因此責備自己的團隊,有時,甚至會出面為幕僚辯護。當他聽到共和黨人對特尼特的譴責時,就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堅决反擊那些事後諸葛亮的說辭,布什清楚在國傢危難之際,領導階層的團结尤為可貴。2001年9月底,他告訴國會議員,他們不應放馬後炮,美國正身處戰爭時期,國會應該讓特尼特大刀闊斧地工作,需要與予他真誠的鼓勵。布什頂住壓力,站在特尼特身前,為他接下多方詰責,他給特尼特的工作很高評價,並表示,如果特尼特沒有幹好,該被批評的是布什,而不是特尼特。
不管在"9·11"發生前,布什的團隊出現了什麽樣的失誤,"9·11"之後,布什成功地將政府內部的力量凝聚起來。布什最終讓美國人相信,他們的總統身體力行地兌現着在競選時許下的承諾,布什不是不反恐,衹是沒有把反恐列到日程前列罷了。再說,無論美國如何強大,都不能讓整個世界按照自己的日程運轉,過多的責怪政府是不公平的。
"9·11"給了布什一個推進霸權主義的機會,人們沒有料到,這個看起來不大精明的總統不僅沒有被"9·11"的餘波震倒,反而成為世界上最惹眼的政治人物。
二、從謙遜國傢到徵戰世界
其實,在"9·11"發生之前,美國國內剛好掀起了一股反布什風。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是美國的勞工節,反布什的風浪在這一天達到高峰。經濟的衰退,"安然"公司的醜聞,其他國傢的反感,讓美國民衆對布什的執政能力産生了懷疑,不知這位出身名門的總統,能否讓美國擺脫這些惱人的問題。而這位聲望下滑的總統,又將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花在了到剋勞福德的休假上。此時,人們已不大記得布什削減1.35億美元稅收時的氣魄了。2001年9月初,布什的支持率便下降到51% ,就職不足一年,支持率就大幅滑坡,這樣的情況在歷任美國總統中都屬罕見。
公衆不會因政府挫敗襲擊而感謝政府,但會因那些發生了的襲擊而批評政府,從這個角度看,飽受詰難的布什顧問確實委屈。然而事實是,他們沒有認真研究過那些涉及恐怖襲擊的情報,他們沒有命令美國駐阿富汗的軍事力量時刻保持警惕,他們沒有在反恐上采取過積極的行動,甚至沒有給國傢的反恐力量足夠的金錢支持。剋拉剋早就提議追繳"基地"成員,並為此製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但直到9月4日,也就是襲擊發生前的一個星期,布什的左膀右臂們纔不緊不慢地坐到一起,討論打擊"基地"組織的策略。
"9·11"的發生,給布什本人帶來極大的震撼,在此之前,他並沒有下定决心進攻"基地",衹知道它是威脅、是難題,知道它製造了多起針對美國人的恐怖襲擊,奪走了諸多美國人的生命。布什坦言儘管他在2001年春夏,已經在考慮製定一個嚴密的方案,讓"基地"組織得到審判、製裁,他會下令果斷追捕基地,他會嚮恐怖分子宣戰,但是他從來沒有意識到,"基地"問題竟如此緊迫。
(P1 2001年9月11日的世貿大廈-
美國東部時間9月11日上午接近9:00(北京時間11日晚接近21:00),兩架飛機先後撞上位於美國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並引發爆炸。
接近9:00,一架飛機撞在世界貿易中心一座大樓上部,大樓外墻被撞出大洞。18分鐘後,即當地時間9:08左右(北京時間21:08左右),又有一架飛機撞上世界貿易中心另一座大樓的中上部,並引發強烈爆炸,爆炸後火光從大樓另一側爆發。隨後,兩座大樓相繼倒塌。)
悲劇已經發生了,布什不想因此責備自己的團隊,有時,甚至會出面為幕僚辯護。當他聽到共和黨人對特尼特的譴責時,就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堅决反擊那些事後諸葛亮的說辭,布什清楚在國傢危難之際,領導階層的團结尤為可貴。2001年9月底,他告訴國會議員,他們不應放馬後炮,美國正身處戰爭時期,國會應該讓特尼特大刀闊斧地工作,需要與予他真誠的鼓勵。布什頂住壓力,站在特尼特身前,為他接下多方詰責,他給特尼特的工作很高評價,並表示,如果特尼特沒有幹好,該被批評的是布什,而不是特尼特。
不管在"9·11"發生前,布什的團隊出現了什麽樣的失誤,"9·11"之後,布什成功地將政府內部的力量凝聚起來。布什最終讓美國人相信,他們的總統身體力行地兌現着在競選時許下的承諾,布什不是不反恐,衹是沒有把反恐列到日程前列罷了。再說,無論美國如何強大,都不能讓整個世界按照自己的日程運轉,過多的責怪政府是不公平的。
"9·11"給了布什一個推進霸權主義的機會,人們沒有料到,這個看起來不大精明的總統不僅沒有被"9·11"的餘波震倒,反而成為世界上最惹眼的政治人物。
二、從謙遜國傢到徵戰世界
其實,在"9·11"發生之前,美國國內剛好掀起了一股反布什風。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是美國的勞工節,反布什的風浪在這一天達到高峰。經濟的衰退,"安然"公司的醜聞,其他國傢的反感,讓美國民衆對布什的執政能力産生了懷疑,不知這位出身名門的總統,能否讓美國擺脫這些惱人的問題。而這位聲望下滑的總統,又將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花在了到剋勞福德的休假上。此時,人們已不大記得布什削減1.35億美元稅收時的氣魄了。2001年9月初,布什的支持率便下降到51% ,就職不足一年,支持率就大幅滑坡,這樣的情況在歷任美國總統中都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