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随笔>> 钱弘道 Qian Hongdao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64年)
弘道悟语
  本书是由一位著名法学家写就的散文随笔集,作者以其睿智的思辨、优美的文笔和广博的知识谈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求道治学,展现出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富于诗意的世界和人生。数十篇文章谈古论今,妙语连珠,体现了一个学者对生活、对学问的敏锐体验和思想深度。
第1节:序
  序
  筑了书院,总要存放几本自己写的书,所谓"纳于大麓,藏之深(名)山,传之同好"也。有几本已经上架了,主要是法学、经济学专业方面的著作。编进这本书里的篇什,前后经历若干年,大体是四十岁前后的文字,取名为"弘道悟语",聊作过去笔墨的纪念,不敢狂言真的"大彻大悟"的。
  三十岁前后的随感杂记也出过一本,书名叫做"弘道随想录",书市上不见踪影多年了。书本来不必出多,《老子》五千言就足以流传千古了。但我估计还会弄出若干本废语赘言,作为一生的印记的。活着无事,庸人自扰耳。
  这本集子冠以"弘道悟语",想必不会招惹非议。因为早在六七年前,《弘道随想录》早已抛头露面,"弘道书院"也已公然刻写在家乡山居的高墙上,从来没人指手画脚。大家都忙忙碌碌,谁会费那个闲心?其实,有那么一点点文化的人都知道,我充其量不过是拾孔老夫子的牙慧罢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那是孔爷的专利。
  我们大家都活在道中,道不会离开我们,是人常常离开道。一般人虽然有个肉体,虽然拼命抓到了身外的一点东西,但一辈子也不知道回头找找自己那个真的生命,所以一辈子感到痛苦、烦恼、拖累,弄到小命都丢了,都不知道为何会弄丢小命的。人要努力近道,悟道,修道,弘道。真正得道之人,"游外以弘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不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庄子》)除了脑子有病的人,一般人都可以悟点名堂出来的,不管你是领悟、感悟,还是参悟、醒悟、觉悟。我们不是一直倡导"提高觉悟"吗?
  本想迟点出版,或者干脆放几年再说,因为我越来越不敢出书了,但一些熟识的朋友总催问我出版没有。因为相信这些文字也能暂时有生存的地盘,所以我就拿出来寻找其归宿了。虽然我十分清楚自己的浅薄,但我是敢不屑"大学问家"们对它的不屑的。我都活到走后半辈子的路了,是毁是誉,计较的热情不高了,随它去罢。
  无论怎样,这本小集子记载了自己心灵和行动的一部分历程。"虽然明知道过去已经过去,神魂是无法追摄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鲁迅《坟》题记)
  我也不再赶时髦,写些夸张的"献给父母"、"献给妻子"或者"感谢领导、朋友"的话。"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大不了一本书,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因此罢了。"(钱钟书《围城》序言)
  所有的文章题目都是四个字,那纯粹是因为我的无聊,玩弄文字的游戏,没有特别的用心。集子分若干部分,内容上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为了方便阅读。每部分拿《论语》、《老子》、《庄子》里的话作为题记,说是"拉大旗,作虎皮",也不为过。但我的用意主要是为了"补白",因为圣贤们一言穷理的皇皇论语与我的小知识分子情调怎能扯到一块呢?倒是后边的附录中有他人的几篇文章,与我的文章关联密切。收录于此,是想表示对作者们为我的文字提供这么精致的注释表示感谢和纪念。当然,"大师们"是从来不需要这样的"注释"的,谁让我混到这个年龄了,还只是微末如此的小角色呢?
  校稿时,很难见到十八九岁时或《弘道随想录》中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情绪了,因为,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过是一名小人物,太微不足道。文字也更谈不上什么"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最多不过"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现在更不想和谁去抢夺所谓公理或正义。"(鲁迅《华盖集续编》小引)
  书出版后,我想该回山中院子里种种菜了罢。以前只是口头上说,行动上没什么决断的,现在真是不能空说了。
第2节:人生大事(1)
  之一
  人境达观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老子》
  人生大事
  傻子不懂得名利,不懂得身体的宝贵,因而是非难分,一切顺其自然。所谓聪明人,明明知道健康是头等大事,但偏偏执著于名利,不惜以健康作为代价,至死方休。如此看来,比傻子还傻的,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聪明人。
  身病源于心病,已是常识。心有所求,求得过切、过多,超过了限度,便一定会破坏身体的均衡,带来诸般病痛。读书写文章者,功名心太切太强,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颈椎酸痛,头昏乏力。颈椎有病,则胸椎、腰椎跟着出故障,肠胃炎、神经衰弱也接踵而至。全身有病,整个机器运转不灵。官场上的人权欲心切,东跑西颠,绞尽脑汁,酒肉穿肠,没几个肠胃、肝脏、血压正常的,看起来红光满面,实际上一身是病。
  古人说:"老来疾病,都是少时招得;衰时罪业,都是盛时作得。"因为年轻,还可以折腾一阵,但业障已在,报应必然。培根早说过:"少壮时代的天赋的强力可以忍受许多纵欲的行为,但这些行为是等于记在账上,到了老年的时候,是要还的。"还账只是迟早的事。
  所有慢性病都与心情有关。中医说,七情六欲起疾病。过分恐惧伤肾,太多的脾气伤肝,过分的忧思伤肺,过分的喜悦伤心,若对一件事老是念念不忘则伤脾。经常处在对自己有敌意的环境中,容易生病。
  治病要治心。要治疗百病,必须治疗心性的污染与烦恼。所谓"病"只是现象,只是标,不是本。好比吸烟的人会有口臭、肺气肿、气喘等不同的"病",如果针对这些不同的"病"去治,既费神又没什么效果,但是如果戒烟,则所有这些现象都会逐渐消失。
  所有长寿的人,最大的秘诀,无不在心情愉快;所有心情郁闷的人,其病源在于不知足。要避免嫉妒、焦虑、压在心里的怒气,过度的欢乐,暗藏的悲哀,甚至枯燥的、繁奥难解的研究也应避免。现在许多做学问的人,把精力投放在索然寡味的领域,写出来的文章没有几个人加以理睬,实在是对生命的浪费。读书能治心病,但要看读的是什么书。《老子》、《庄子》、《菜根谭》、佛经等治心病的效果最好。做好人,做善事,身心就会愉快。
首页>> 文学论坛>> 随笔>> 钱弘道 Qian Hongdao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