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小说评论>> 马瑞芳 Ma Ruifa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2年)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
  本书稿是她研究红楼梦多年以来的全部成果的结集,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许多人物、事件背后潜隐的密码,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书稿通过对《红楼梦》小说中的宝黛爱情和贾府盛衰两条线索的梳理,一方面是从马的角度解析和重述红楼故事,一方面却又是从故事及人物活动、讲话的蛛丝马迹中探察人物的性格和真实意图;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体会文本背后的曹雪芹的创作意图,以及小说与曹氏家族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1节:1.“好玩”的巅峰之作《红楼梦》(1)
  马瑞芳,1942年出生于山东青州,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著作有:《蒲松龄评传》、《马瑞芳说聊斋》、《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等。2005--2007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马瑞芳说聊斋"共24讲。
  本书稿是她研究红楼梦多年以来的全部成果的结集,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许多人物、事件背后潜隐的密码,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
  书稿通过对《红楼梦》小说中的宝黛爱情和贾府盛衰两条线索的梳理,一方面是从马的角度解析和重述红楼故事,一方面却又是从故事及人物活动、讲话的蛛丝马迹中探察人物的性格和真实意图;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体会文本背后的曹雪芹的创作意图,以及小说与曹氏家族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稿件既是一部对红楼梦全面的赏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作者的研究思路、结论都是来源于小说,显得有理有据,又入情入理。
  这部书稿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它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目前,这部书稿的同名电视节目正在江苏电视台热播,而且收视率雄踞江苏台之冠。近年来,说红楼梦的书在市场上十分走俏,相信这部书稿也将掀起又一股红楼旋风。
  马瑞芳于2007年8月推出的《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和《马瑞芳说聊斋》,曾在去年上海书展期间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和社会强烈反响。马瑞芳也已成为百家讲坛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 马瑞芳 著
  目录
  1.“好玩”的巅峰之作《红楼梦》1
  2.《红楼梦》和《石头记》10
  3.《红楼梦》的真和假20
  4.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三世情缘29
  5.薛宝钗胎里带来的热毒38
  6.绛珠仙子降临贾府46
  7.神瑛绛珠初聚首56
  8.识金锁和认通灵67
  9.秦可卿是风月人物——秦可卿之死(一)78
  10.托梦王熙凤——秦可卿之死(二)88
  11.豪门大丧的气概排场——秦可卿之死(三)98
  12.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秦可卿之死(四)108
  13.空排场和真情感——元妃省亲(一)119
  14.贾元春点戏——元妃省亲(二)129
  15.美轮美奂大观园——元妃省亲(三)139
  16.宝黛爱情的萌芽152
  17.宝黛爱情的明朗阶段164
  18.宝黛心灵过招——共读西厢(上)175
  19.黛玉情感波澜——共读西厢(中)185
  20.宝黛深情绵绵——共读西厢(下)194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
  1.“好玩”的巅峰之作《红楼梦》
  新红学鼻祖胡适最到位的话:《红楼梦》好玩;
  留学生说:宝玉黛玉何不卷包而逃?娶妻当如王熙凤;
  外文译者说:《红楼梦》是欧洲文化从来没达到的高峰;
  蒋和森说: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不可以没有《红楼梦》。
  《红楼梦》是百读不厌、百说不厌的书。人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研究《红楼梦》,就像鲁迅先生说的,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而我看到的,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更是有趣的小说。所以我要趣话《红楼梦》。我不是按一个一个人物来趣话,而是按照《红楼梦》小说本身的走向,从情节发展找最有趣的人生事件,看看它到底有趣在什么地方?
  红学是没有学科界限的全民学问
  孔夫子说“有教无类”,我发现红学研究有个现象叫“研红无类”,研究《红楼梦》没学科界限,没准入标准,只要喜欢,谁都可以研究。“研红无类”也可以把“研究”的“研”换成“言”,什么样的人都可以说红楼。我参加国际红学会觉得跟参加其他学术研讨会不一样,像参加万国博览会,有些大红学家根本不是文学院的,他们的本行五花八门。第一届国际红学会发起人周策纵教授是美国政治学博士;中国台湾《红楼梦》版本名家刘广定教授是美国化学博士;大陆《红楼梦》版本名家杜春耕教授是得过国家发明奖的化学家。2007年我在《文史知识》开专栏,从八个方面讲红楼对聊斋的承传,但首先提出《红楼梦》承传《聊斋志异》文学传统的不是我,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家赵冈教授。
第2节:1.“好玩”的巅峰之作《红楼梦》(2)
  树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在红学界可以听到很多天方夜谭。比如曹雪芹是十八世纪中国的007,他跟他的“邦德女郎”一起刺杀了雍正皇帝。听到这样的话,完全不必大惊小怪,因为,类似的话一百年前就有,一百年后还会有。在红学界又可以不经意间听到特别有价值的观点。二十年前在哈尔滨参加中国第一届国际红学会,我就听到纽约来的历史学家唐德刚教授说到胡适至今没公开发表的言论。唐先生说:胡适之不做国民党的官,跑到美国没架子了,经常跟晚辈吹牛。胡适说:《红楼梦》不是好小说,没有主题。唐德刚问:没有主题你为什么还研究《红楼梦》?胡适说:“好玩啊!”
  胡适是新红学鼻祖,我认为“好玩”两个字,在他所有红学观点里,最重要、最精辟、最到位。《红楼梦》为什么好玩?因为有趣。《红楼梦》充满了情趣、谐趣,还有一般小说没有的雅趣。《红楼梦》是小说,又不仅仅是小说,它是一部盖世奇书,它吸纳了中国古代文学各种形式,诗、词、歌、赋,调动了中华文化方方面面,建筑、园林、绘画、美食,用来写人物、讲故事,最终《红楼梦》还是最好的小说,怎么看怎么有趣的小说。毛主席让叱咤风云的大将许世友看《红楼梦》;梁思成规定清华建筑系学生必须读《红楼梦》……
  为什么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工农商学,都爱《红楼梦》?就是因为《红楼梦》一等一的有趣,登峰造极的好玩。
  有时候我们讲《红楼梦》也遇到特别好玩的事。
  宝玉黛玉像一对金凤凰在蓝天飞翔
  1990年我到北京大学看望吴组缃先生,他刚带完一个捷克留学生。怎么带?留学生看《红楼梦》,每周一个下午吴先生答疑。这学生真走运,中国红学会第一任会长吴组缃给讲《红楼梦》!吴先生还是现代著名小说家。中国那么多教授讲《红楼梦》,有哪位敢叫板,说我跟吴先生有一拼?打死也没人敢说这话。这个留学生听吴先生讲一年《红楼梦》,要回国了,向吴先生告别。说:《红楼梦》很多问题我都弄明白了,只有一个问题还不明白。
  “哦,什么问题?”
  “大观园那么多珍宝,贾宝玉、林黛玉为什么不卷包而逃哇?”
  吴先生对我摇头叹气:“马瑞芳啊,听了这个问题,我知道,这一年《红楼梦》白教了。”
  我安慰吴先生说:“留学生什么问题不提啊?您知道我教的留学生提什么问题?”
  我也一对一给日本学生讲《红楼梦》,讲到“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留学生说:“老师,您总说宝黛爱情是大悲剧,它算什么悲剧呀?贾宝玉和林黛玉不是已经都上床了?”
  这可是两百年《红楼梦》研究石破天惊的大发现!
  我用了一个小时给日本学生解释,为什么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脸对脸地躺在林黛玉的床上情意绵绵地说话,贾宝玉甚至嗅到林黛玉身上的香气,但是他们就是没有、也绝对不可能有现代人所谓的“上床”!
  为什么外国留学生会对《红楼梦》有这么离奇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他们对宝黛爱情是怎么回事没弄明白。而要弄明白宝黛爱情首先得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什么样的人。鲁迅先生说,自从《红楼梦》出来,传统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打破传统,首先是写出从未有过的崭新人物。贾宝玉不是因为不长进被他爹胖揍一顿吗?贾政训斥他:你有什么不足,整天唉声叹气?贾宝玉的父亲很不理解他,你生活无忧无虑,住的是雕梁画栋,吃的是金珠玉粒,穿的是绫罗绸缎,在家有美女环绕,出门有宝马香车。你应该很知足才对,你为什么还在唉声叹气?贾宝玉为什么不满呢?为什么唉声叹气呢?因为贾宝玉的思想是跟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着干。比如说,封建社会讲男尊女卑,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见了男人就觉得浊臭逼人;封建社会要求读书做官,贾宝玉把追求为官做宰说成国贼禄鬼,把封建时代最高的道德“文死谏武死战”贬得一文不值。贾宝玉周围的人都说他不肖,无能,薛宝钗说他“无事忙”,“富贵闲人”,只有林黛玉理解贾宝玉。林黛玉从来不劝贾宝玉读书做官,立身扬名。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虽然都喜欢《西厢记》,但他们之间的爱情恰好不是张生、崔莺莺式的一见钟情——因为外貌吸引产生的爱情。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和人格追求上的知己之恋,两个人都是封建叛逆者,两个人思想相同,趣味相投,是叛逆之恋,知己之恋。我看宝黛恋爱就觉得好像看两只美丽的凤凰比翼飞翔。贾宝玉跟贾府的爷们儿比,跟那两个哥哥,贾珍和贾琏相比,贾宝玉不就是鸦鹊窝飞出金凤凰?林黛玉更是真正的凤凰,她体现了清洁的精神,高贵的灵魂。真是非梧桐不栖,非澧泉不饮,非竹实不餐。林黛玉的生活才叫“诗意的栖居”,她住在“有凤来仪”的潇湘馆,她写《葬花吟》、《桃花行》、《柳絮词》,林黛玉冰雪聪明,我们说她有花的体魄,诗的灵魂。古代真实的女诗人有几个比曹雪芹虚构的女诗人影响大?曹雪芹在林黛玉身上集中了中国传统美学最美好的东西。这样一个天上掉下的林妹妹怎么可能像三流小说的女主角跟上个小白脸儿“卷包而逃”?
首页>> 文学论坛>> 小说评论>> 马瑞芳 Ma Ruifa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