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鬍耀邦:思想解放的先鋒幹將
自1978年到1986年,我在中國青年報社工作過8年,有幸兩次聽鬍耀邦講話。一次是1978年底,在北京工人體育館。此前不久,鬍耀邦任中組部長兼中央黨校副校長。在剛閉幕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出任中央紀委第三書記。在三中全會結束之後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他又擔任了中共中央秘書長兼中宣部長。鬍耀邦對"文革"後剛恢復的共青團很是惦記,特地安排時間和團中央機關以及直屬部門的幹部見見面。我們是懷着景仰的心情,和這位老首長相聚。
此時的鬍耀邦,名震中國,意氣風發。他個子矮矮的,披一件黑呢子大衣,說話聲音很大。講到激動的地方就來回走動,伸出手來揮舞着。在這次講話中,他讓我們讀一讀日本前首相吉田茂著的《激蕩的百年史》,思考一下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道路。
鬍耀邦正直誠懇,讓人感到非常親切。我一邊聽他講話一邊想起他的一個故事。他曾在一個破茅棚裏遇到一群年輕人,要求他題詞,棚子裏找不到一支筆,他就扯下一根細竹子,纏上棉花,蘸了蘸黑色的汁水當作毛筆,給青年人寫字。當然,更轟動的故事是他在平反冤假錯案和支持真理標準討論中立下的赫赫功勳。這些故事,已經在團中央各個係統繪聲繪色地傳開了。不用說,這些故事啓迪着那個時代的團幹部和年輕改革者,為他們樹立了理想主義的人生範式。
1977年3月,鬍耀邦受命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央黨校校長由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兼任,第一副校長是中共中央副主席汪東興兼任,鬍耀邦是第三把手,實際負責黨校工作,籌備黨校的恢復。此時,鄧小平還未出山。"兩個凡是"在6個星期之前出現在報端,引起爭議。
中央黨校不但是培養幹部的重要基地,而且也是最具權威性的理論舞臺,鬍耀邦就抓住了理論舞臺這一條。他直接負責黨校工作的時間衹有8個月零10天,就像他在"文革"後期任職中科院的短暫期間搞了個"百日維新"一樣,他抓住了這個理論舞臺,實現了巨大突破。辦法是什麽呢?先辦刊物。他對黨校的理論傢吳江、孟凡、孫長江、瀋寶祥、王聚五等人說:"從思想理論上清算極左,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刊物就是要起這個作用。"
"5天1期,逢五逢十出版,"鬍耀邦說,"每期可以衹發1篇文章嘛,但是文章必須有新意,有分量。"這就是1977年7月15日創刊的《理論動態》。創刊號文章是吳江的《"繼續革命"問題的探討》,文章針對毛澤東,實際上也針對了華國鋒。就在兩個多月之前的五一節,華國鋒發表文章《把無産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進行到底》,通篇貫徹"兩個凡是",宣佈今後"繼續革命"的任務仍然是"繼續反右","抓黨內走資派"。而吳江的文章卻說"繼續革命"也包括"生産力方面的革命",並且提出"既反對'左',也反對右。"這不是對着幹嗎?
鬍耀邦最初的挑戰,就是這樣從意識形態方面展開的,這也是上世紀80年代改革的特點和普遍現象,不像後來的改革,牽扯了太多的利益集團糾葛。有趣的是,《理論動態》創刊和鄧小平官復原職發生在同一周,看來有很大的象徵意義。除了《理論動態》之外,鬍耀邦還辦了《中央黨校校刊》和《中央黨校簡報》兩個刊物。
文章一篇接一篇送到鬍耀邦這裏,每5天他就審定一篇,然後印製成《理論動態》送到所有高級幹部的案頭上。《理論動態》是內部參閱,並未公開發行。開始衹印幾百份,過了幾個星期,因需要量大增,增加到幾千份。
自1978年到1986年,我在中國青年報社工作過8年,有幸兩次聽鬍耀邦講話。一次是1978年底,在北京工人體育館。此前不久,鬍耀邦任中組部長兼中央黨校副校長。在剛閉幕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出任中央紀委第三書記。在三中全會結束之後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他又擔任了中共中央秘書長兼中宣部長。鬍耀邦對"文革"後剛恢復的共青團很是惦記,特地安排時間和團中央機關以及直屬部門的幹部見見面。我們是懷着景仰的心情,和這位老首長相聚。
此時的鬍耀邦,名震中國,意氣風發。他個子矮矮的,披一件黑呢子大衣,說話聲音很大。講到激動的地方就來回走動,伸出手來揮舞着。在這次講話中,他讓我們讀一讀日本前首相吉田茂著的《激蕩的百年史》,思考一下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道路。
鬍耀邦正直誠懇,讓人感到非常親切。我一邊聽他講話一邊想起他的一個故事。他曾在一個破茅棚裏遇到一群年輕人,要求他題詞,棚子裏找不到一支筆,他就扯下一根細竹子,纏上棉花,蘸了蘸黑色的汁水當作毛筆,給青年人寫字。當然,更轟動的故事是他在平反冤假錯案和支持真理標準討論中立下的赫赫功勳。這些故事,已經在團中央各個係統繪聲繪色地傳開了。不用說,這些故事啓迪着那個時代的團幹部和年輕改革者,為他們樹立了理想主義的人生範式。
1977年3月,鬍耀邦受命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央黨校校長由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兼任,第一副校長是中共中央副主席汪東興兼任,鬍耀邦是第三把手,實際負責黨校工作,籌備黨校的恢復。此時,鄧小平還未出山。"兩個凡是"在6個星期之前出現在報端,引起爭議。
中央黨校不但是培養幹部的重要基地,而且也是最具權威性的理論舞臺,鬍耀邦就抓住了理論舞臺這一條。他直接負責黨校工作的時間衹有8個月零10天,就像他在"文革"後期任職中科院的短暫期間搞了個"百日維新"一樣,他抓住了這個理論舞臺,實現了巨大突破。辦法是什麽呢?先辦刊物。他對黨校的理論傢吳江、孟凡、孫長江、瀋寶祥、王聚五等人說:"從思想理論上清算極左,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刊物就是要起這個作用。"
"5天1期,逢五逢十出版,"鬍耀邦說,"每期可以衹發1篇文章嘛,但是文章必須有新意,有分量。"這就是1977年7月15日創刊的《理論動態》。創刊號文章是吳江的《"繼續革命"問題的探討》,文章針對毛澤東,實際上也針對了華國鋒。就在兩個多月之前的五一節,華國鋒發表文章《把無産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進行到底》,通篇貫徹"兩個凡是",宣佈今後"繼續革命"的任務仍然是"繼續反右","抓黨內走資派"。而吳江的文章卻說"繼續革命"也包括"生産力方面的革命",並且提出"既反對'左',也反對右。"這不是對着幹嗎?
鬍耀邦最初的挑戰,就是這樣從意識形態方面展開的,這也是上世紀80年代改革的特點和普遍現象,不像後來的改革,牽扯了太多的利益集團糾葛。有趣的是,《理論動態》創刊和鄧小平官復原職發生在同一周,看來有很大的象徵意義。除了《理論動態》之外,鬍耀邦還辦了《中央黨校校刊》和《中央黨校簡報》兩個刊物。
文章一篇接一篇送到鬍耀邦這裏,每5天他就審定一篇,然後印製成《理論動態》送到所有高級幹部的案頭上。《理論動態》是內部參閱,並未公開發行。開始衹印幾百份,過了幾個星期,因需要量大增,增加到幾千份。
8月12日,黨的十一大召開。華國鋒的報告主旨,是闡述無産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還說"文化大革命"今後要進行多次。由此可見,在當時,無産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仍然是國傢主流意識形態。稍有中國政治常識的人都明白,《理論動態》和主流意識形態對着幹,冒着很大風險。
華國鋒在十一大報告中重申,十大以來的組織路綫是正確的。這是什麽意思呢?這就是說,現在臺上掌握權力的人是好人,而被批判被侮辱被打倒的千百萬幹部是壞蛋,並沒有冤枉他們。所以,這句話就涉及到千百萬人的命運。當然,鬍耀邦並不這麽認為。他怎麽看當時的幹部狀況?當然是好人受苦,小人得志。
有一件事可以說明鬍耀邦當時的心態。就在這一年年初,也就是1977年1月1日,他對團中央幹部嚴如平說:"現在的問題是,衹要是毛主席說過話的,點過頭的,畫過圈的,都要一切照辦,都要'繼承毛主席的遺志',都要'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繼續'批鄧',繼續'文化大革命'那一套。與其違心去做事,不如在傢抱兒孫吧。"
鬍耀邦回到黨校,找人寫了一篇文章--《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幹部路綫是非糾正過來》。文章說,"四人幫"大搞法西斯專政,對幹部進行誣衊造謠栽贓陷害,殘酷鬥爭,無情打擊。至今有些同志在落實幹部政策的問題上工作仍然很不得力,致使許多受審查的幹部沒有得出正確的結論。這裏的"至今"兩個字,又是暗中駁斥華國鋒。
這篇文章經過17次修改,於1977年10月7日發表在《人民日報》上,占了整整一版。猶如巨石投進湖面,從這一天起,讀者來信和電報浩浩蕩蕩涌進報社。1個月之內,報社就收到1萬多封信件和電報。中組部門口更是熱鬧。很多人把大門圍了一層又一層,他們的手上都拿着那張《人民日報》,因為這篇文章說出了他們的心裏話。
怎麽這麽多人來鬧?原來,在"文革"中,全國幹部有17.5%的人被立案,高級幹部有75%被立案。當時中央各機關就有6000多名幹部被"挂"着。像夏衍、楚圖南等人,就被統稱為"社會糟粕",窩在傢裏。
當時的中組部長郭玉峰把這些人叫做"上訪的",視如階級敵人。上訪幹部拿着《人民日報》那篇文章給郭玉峰看,郭玉峰說:"這篇文章通篇都是右派言論"。中組部立即有人跟着說:"《人民日報》文章是哪裏來的?有沒有中央文件作依據?這麽多案子怎麽平反?這衹能搞亂局勢,製造新的不穩定。好不容易定的案子,現在不能翻烙餅。"
"上訪的"當中有一位是原山東省委第一書記、書法傢舒同。郭玉峰叫人把舒同擋在大門外。舒同摸到萬壽路中組部招待所暫住,郭玉峰聽說後又讓招待所的人把舒同的手提包扔出門外。招待所的服務人員對這位山東省委原第一書記惡狠狠地說:"郭部長指示,你從哪來就回哪去!"
郭玉峰把前來申冤的老幹部氣瘋了。他們拿起毛筆寫了無數大字報,貼滿中組部大樓內外。郭部長嘿嘿冷笑,叫人撕下來,把大字報送到中央黨校給鬍耀邦,因為他聽說文章後邊的指揮是鬍耀邦。鬍耀邦對郭玉峰並不陌生。解放戰爭中,鬍任十八兵團政治部主任,郭是他下邊的一個團政委。"文革"中,身為某軍政委的郭到中組部"支左",受到康生欣賞。康生說郭是全軍"最優秀的政委"。鬍耀邦連連感嘆,郭玉峰怎麽變成這樣?鬍耀邦讓手下把大字報再送給人民日報社,然後他又開始修改一篇針對中組部的文章《毛主席的幹部政策必須落實》。
11月27日,《人民日報》把這篇文章發了出來。當時人民日報社的勇氣真是令人慨嘆,總編輯鬍績偉明知道鬍耀邦的文章不符合華國鋒的十一大報告,還是自作主張發表了。那時候的人民日報社有個8字的報訓:"追求真理,實事求是。"他們也真是這樣幹的。鬍績偉下令把鬍耀邦送來的大字報匯編成册,取了一個題目《從一批老同志的大字報,看郭玉峰在中組部的所作所為》,送給葉劍英和鄧小平。葉、鄧和陳雲聯手行動,合力驅郭。華國鋒無可奈何,問誰接替,三人回答:"鬍耀邦"。
華國鋒在十一大報告中重申,十大以來的組織路綫是正確的。這是什麽意思呢?這就是說,現在臺上掌握權力的人是好人,而被批判被侮辱被打倒的千百萬幹部是壞蛋,並沒有冤枉他們。所以,這句話就涉及到千百萬人的命運。當然,鬍耀邦並不這麽認為。他怎麽看當時的幹部狀況?當然是好人受苦,小人得志。
有一件事可以說明鬍耀邦當時的心態。就在這一年年初,也就是1977年1月1日,他對團中央幹部嚴如平說:"現在的問題是,衹要是毛主席說過話的,點過頭的,畫過圈的,都要一切照辦,都要'繼承毛主席的遺志',都要'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繼續'批鄧',繼續'文化大革命'那一套。與其違心去做事,不如在傢抱兒孫吧。"
鬍耀邦回到黨校,找人寫了一篇文章--《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幹部路綫是非糾正過來》。文章說,"四人幫"大搞法西斯專政,對幹部進行誣衊造謠栽贓陷害,殘酷鬥爭,無情打擊。至今有些同志在落實幹部政策的問題上工作仍然很不得力,致使許多受審查的幹部沒有得出正確的結論。這裏的"至今"兩個字,又是暗中駁斥華國鋒。
這篇文章經過17次修改,於1977年10月7日發表在《人民日報》上,占了整整一版。猶如巨石投進湖面,從這一天起,讀者來信和電報浩浩蕩蕩涌進報社。1個月之內,報社就收到1萬多封信件和電報。中組部門口更是熱鬧。很多人把大門圍了一層又一層,他們的手上都拿着那張《人民日報》,因為這篇文章說出了他們的心裏話。
怎麽這麽多人來鬧?原來,在"文革"中,全國幹部有17.5%的人被立案,高級幹部有75%被立案。當時中央各機關就有6000多名幹部被"挂"着。像夏衍、楚圖南等人,就被統稱為"社會糟粕",窩在傢裏。
當時的中組部長郭玉峰把這些人叫做"上訪的",視如階級敵人。上訪幹部拿着《人民日報》那篇文章給郭玉峰看,郭玉峰說:"這篇文章通篇都是右派言論"。中組部立即有人跟着說:"《人民日報》文章是哪裏來的?有沒有中央文件作依據?這麽多案子怎麽平反?這衹能搞亂局勢,製造新的不穩定。好不容易定的案子,現在不能翻烙餅。"
"上訪的"當中有一位是原山東省委第一書記、書法傢舒同。郭玉峰叫人把舒同擋在大門外。舒同摸到萬壽路中組部招待所暫住,郭玉峰聽說後又讓招待所的人把舒同的手提包扔出門外。招待所的服務人員對這位山東省委原第一書記惡狠狠地說:"郭部長指示,你從哪來就回哪去!"
郭玉峰把前來申冤的老幹部氣瘋了。他們拿起毛筆寫了無數大字報,貼滿中組部大樓內外。郭部長嘿嘿冷笑,叫人撕下來,把大字報送到中央黨校給鬍耀邦,因為他聽說文章後邊的指揮是鬍耀邦。鬍耀邦對郭玉峰並不陌生。解放戰爭中,鬍任十八兵團政治部主任,郭是他下邊的一個團政委。"文革"中,身為某軍政委的郭到中組部"支左",受到康生欣賞。康生說郭是全軍"最優秀的政委"。鬍耀邦連連感嘆,郭玉峰怎麽變成這樣?鬍耀邦讓手下把大字報再送給人民日報社,然後他又開始修改一篇針對中組部的文章《毛主席的幹部政策必須落實》。
11月27日,《人民日報》把這篇文章發了出來。當時人民日報社的勇氣真是令人慨嘆,總編輯鬍績偉明知道鬍耀邦的文章不符合華國鋒的十一大報告,還是自作主張發表了。那時候的人民日報社有個8字的報訓:"追求真理,實事求是。"他們也真是這樣幹的。鬍績偉下令把鬍耀邦送來的大字報匯編成册,取了一個題目《從一批老同志的大字報,看郭玉峰在中組部的所作所為》,送給葉劍英和鄧小平。葉、鄧和陳雲聯手行動,合力驅郭。華國鋒無可奈何,問誰接替,三人回答:"鬍耀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