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臺柳》一書,是僅存於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的孤本小說,係齊如山先生之舊藏。書敘唐代才子韓翊和絶代佳人章臺柳的愛情故事:安史之亂,情人離散,柳姬削發為尼,流落於悍將手中,堅貞不屈,終被勇士救出,喜得團圓。雖係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說,但在小說史上有着重要的研究價值:章臺柳故事,由小說演為戲麯,又由戲麯演為小說,自唐宋至明清歷代不衰。齊如山先生認為:“其結構頗特別”,“自言自語,宛然代言體,與雜劇傳奇無異,這種體裁,在小說中尚屬僅見,疑係明朝人所為。”但也有人認為是清代小說,係由梅鼎祚的《玉合記》刪削而成。原書為四捲十六回,醉月軒梓。醉月軒又刻有《五鳳吟》、《八段錦》、《霞箋記》等,係清代書坊。
詞曰:
華堂春色濃於酒,花插盈頭杯在手。百年三萬六千場,人世難逢開笑口。 青天高明閑搔首,眼底英雄誰更有?試歌垂柳覓章臺,昔日青青今在否?
右調《玉樓春》
李王孫仙遊濁世,許中丞義合良緣。
柳夫人章臺名擅,韓君平禁苑詩傳。
話說唐朝天寶年間,有一才子,姓韓名翊字君平,本貫鄧州南陽人氏。生得顔如宋玉,貌似潘安,儒雅風流,性情灑落,胸藏五車之書,口擅八叉之技。學壓班馬,纔衝鬥牛。但傢室蕭條,尚未婚配。衹為應試禮部,因而流寓京師。橐囊已空,衣食莫給。幸遇長安城中一個李王孫,散財結客,置驛邀賓。猶如孟嘗君,不亞孔北海。與韓生萍水相逢,卻相交甚契。但他的真名真姓,總不肯道出,一概稱為李王孫。大約是有托而逃的光景,韓生亦不能深究,惟有朝朝把臂,日日談心,總不厭倦。一日,當二月中旬,春和景麗,殘梅灑雪,細柳餐風,意欲約李王孫攜他傢樂,郊外一遊。恰好李生來訪,讓至齋中,分賓主坐定。韓生道:“小弟蒙兄矜愛,諸般周濟,高厚之德,何以報之。”李生道:“我們義氣相投,斯文契合,另是一種神交,豈同那世上一等慳酸的,惟知錦上添花,誰肯雪裏送炭。以後這些感激套話,韓兄再不要提起,纔是吾輩相處哩。此時花朝在邇,風景漸和,欲到春郊閑遊,一開吟興如何?”韓生道:“正有此心,至期敬當如約。”李生道:“韓兄,你抱此才學,不久待詔金門。但這時節,內廷專寵,邊將擅兵,眼見天下多事了。你既學成文武器,自當賣與帝王傢。但不知遇主何年,不勝翹望。”正說話間,忽見小伺牽一駿馬,嚮李生道:“郎君馬在此了。”李生道:“韓兄,小生不惜千金,買得此馬,你試一賞鑒。”韓生道:“果然好馬。你看他竹批雙耳,鏡夾方瞳,我再贊他一詩何如?”李生道:“願聞。”韓生隨口題道:
鴛鴦赭白齒新齊,晚日花中散碧蹄。
玉勒乍回初噴沫,金鞭欲下不成嘶。
李生誇道:“真乃佳作,如愛此馬即當進上。”韓生道:“既欲共之,衹得留下。多謝了。”李生道:“蒼頭,把這馬送到韓相公廄中去。”蒼頭應聲去了。韓生道:“李兄,我們到門前閑玩一回何如?”李生道:“使得。”二人剛出門來,衹見一夥人,攜着笙管笛簫,急忙而過。韓、李二生問道:“你們那裏去的?”衆人道:“我們是御前供奉人,皇帝爺與貴妃娘娘,要往樂遊園賞春,如今去教坊司點名哩。”二生道:“原來如此。”隨後又一班人,慌慌張張,各執樂器而走。二人又問道:“你們往何處去的?”樂人道:“我們是楊相國傢樂人,相國爺與諸姨們,要遊秦川,如今去府中點名哩。”二生道:“卻又如此。”李生嚮韓生道:“往年天子行幸,賜長安士民,大酺三日。我們雖不得侍駕,也去遊玩一番。今日暫別,至期同行。請了。”正是:
蓬萊閣下是天傢,上路新回白鼻(馬咼)。
急管晝催平樂酒,春衣夜宿杜陵花。
且說內使高力士,現授右監門衛將軍之職,殿頭供奉班首,傳宣是明皇最寵信的內使。到了花朝,早來伺候。說:“今日聖上同貴妃娘娘行幸麯江,聞得國舅和那虢國夫人們,也去遊賞。或者中道相逢,又不知幾多恩澤哩。”道言未了,衹見有兩個宮娥笑嘻嘻走將來。卻是怎的?不免前去問他:“宮娥,御驾今日遊春,此時貴妃娘娘,像是未動身。你道聖上如何卻這般寵他?”宮娥道:“高公公怪他不得,去年重陽,我隨去綉嶺宮登高,娘娘醉了,我也就戴在他頭上哩。”高力士道:“調謊,娘娘若醉了,不知多少人扶着,怎麽戴在你頭上?”老宮娥道:“聽他扯淡,他折得一枝醉楊妃菊花,戴在頭上,說是娘娘一般。”高力士道:“這算不得。”小宮娥道:“我前幾日,春色睏人,略與娘娘睡一睡,委的是好。”高力士道:“一發鬍柴,娘娘如何與你睡?”老宮娥道:“他賴風月,前日在書幾上,偷得本郭捨人《壺譜》投了個‘楊妃春睡’,就說與娘娘一睡。”高力士道:“如何算得呀。”
隱隱聞得腳聲。“想是聖駕來了,我在此伺候,你們且速避去。”宮娥道:“使得。”衹見聖上與貴妃同至。明皇嚮貴妃道:“朕與卿遇此月夕花晨,正好天行雲從。”貴妃道:“臣妾願同觀瞻。”高力士跪倒說:“百花院采得千葉緋桃進獻。”明皇道:“妃子,此花既可銷恨,又足助嬌,朕與你戴上何如?”隨將花戴於鬢邊,說:“果然鮮花,更添秀色。高力士稟道:“奴婢奏上,早已傳旨,鑾駕司列仗,光祿司排筵,金吾衛清道,宜春苑演樂,俱各齊備。”明皇道:“啓駕前行。”衹聽那外廂,群呼萬歲,聲到竜耳。分付道:“金吾官,不得驚動都人,由他瞻仰。”衆應道:“領旨。”又諭高力士道:“傳旨到麯江南苑去。”高力士道:“領旨。”衹見鑾駕鳳輦,一擁而去。
且說國舅與虢、秦二夫人,一簇男女,往秦川進發。一路上說笑歡騰,香氣盈陌,錦綉迷目。衹顧遊玩,盡有落翠遺鈿的,也有失帕拋巾的。惹得那觀人誇他富貴,羨他豪盛,聲滿花塵。忽聽楊國忠分付道:“傢奴們,你們五傢,每傢一隊,不可混雜。”衆人應道:“曉得。”又嚮前一望問道:“那一片緑的,是何處?”衆役道:“是秦川。”分付道:“催往前去。”衆應道:“曉得。”這且不表。
卻說聖駕正行,聞得一聲喧嘩,問道:“是何處喧嚷?”高力士奏道:“是楊丞相、大姨八妹們遊春到此,朝謁聖駕。”明皇道:“傳他進見。”那楊國忠得旨,近前跪倒:“臣楊國忠見駕。”二位夫人跪下說:“臣妾虢國、秦國見駕。” 明皇道:“卿等平身,今日之遊,樂乎?”三人齊答道:“陛下恩波,俯及臣等,樂事仰同。”明臭道:“今春乍雨乍晴,不寒不暖,真好天氣。”兩位夫人道:“陛下元德格天,聖母徽儀應地,自當雨師效駕,風後掃塵。”明皇道:“可命梨園子弟,與謝阿蠻、王大娘輩,各隨本技,一路承應前去。”高力士將旨傳出,衹聽嗶嘣嘣琵琶聲、支支笛兒、骨鼕鼕羯鼓、悠揚揚玉簫,一派笙管齊鳴,許多箏琴並奏,忙殺了梨園子弟,纍壞了歌舞嬌娘,烘動了一街兩巷,共去觀瞻。慌張了老叟幼童,齊來窺探。果是繁華,真個熱鬧。高力士方也奏道:“日禦暫停,夜筵已啓,請聖駕回宮。”楊國忠和虢、秦二夫人說:“臣等趨送。”明皇道:“不消了。”衹見聖駕一擁回去。楊丞相等亦催趕回府去了。這正是:
古來徒羨橫汾賞,今日宸遊聖藻雄。
華堂春色濃於酒,花插盈頭杯在手。百年三萬六千場,人世難逢開笑口。 青天高明閑搔首,眼底英雄誰更有?試歌垂柳覓章臺,昔日青青今在否?
右調《玉樓春》
李王孫仙遊濁世,許中丞義合良緣。
柳夫人章臺名擅,韓君平禁苑詩傳。
話說唐朝天寶年間,有一才子,姓韓名翊字君平,本貫鄧州南陽人氏。生得顔如宋玉,貌似潘安,儒雅風流,性情灑落,胸藏五車之書,口擅八叉之技。學壓班馬,纔衝鬥牛。但傢室蕭條,尚未婚配。衹為應試禮部,因而流寓京師。橐囊已空,衣食莫給。幸遇長安城中一個李王孫,散財結客,置驛邀賓。猶如孟嘗君,不亞孔北海。與韓生萍水相逢,卻相交甚契。但他的真名真姓,總不肯道出,一概稱為李王孫。大約是有托而逃的光景,韓生亦不能深究,惟有朝朝把臂,日日談心,總不厭倦。一日,當二月中旬,春和景麗,殘梅灑雪,細柳餐風,意欲約李王孫攜他傢樂,郊外一遊。恰好李生來訪,讓至齋中,分賓主坐定。韓生道:“小弟蒙兄矜愛,諸般周濟,高厚之德,何以報之。”李生道:“我們義氣相投,斯文契合,另是一種神交,豈同那世上一等慳酸的,惟知錦上添花,誰肯雪裏送炭。以後這些感激套話,韓兄再不要提起,纔是吾輩相處哩。此時花朝在邇,風景漸和,欲到春郊閑遊,一開吟興如何?”韓生道:“正有此心,至期敬當如約。”李生道:“韓兄,你抱此才學,不久待詔金門。但這時節,內廷專寵,邊將擅兵,眼見天下多事了。你既學成文武器,自當賣與帝王傢。但不知遇主何年,不勝翹望。”正說話間,忽見小伺牽一駿馬,嚮李生道:“郎君馬在此了。”李生道:“韓兄,小生不惜千金,買得此馬,你試一賞鑒。”韓生道:“果然好馬。你看他竹批雙耳,鏡夾方瞳,我再贊他一詩何如?”李生道:“願聞。”韓生隨口題道:
鴛鴦赭白齒新齊,晚日花中散碧蹄。
玉勒乍回初噴沫,金鞭欲下不成嘶。
李生誇道:“真乃佳作,如愛此馬即當進上。”韓生道:“既欲共之,衹得留下。多謝了。”李生道:“蒼頭,把這馬送到韓相公廄中去。”蒼頭應聲去了。韓生道:“李兄,我們到門前閑玩一回何如?”李生道:“使得。”二人剛出門來,衹見一夥人,攜着笙管笛簫,急忙而過。韓、李二生問道:“你們那裏去的?”衆人道:“我們是御前供奉人,皇帝爺與貴妃娘娘,要往樂遊園賞春,如今去教坊司點名哩。”二生道:“原來如此。”隨後又一班人,慌慌張張,各執樂器而走。二人又問道:“你們往何處去的?”樂人道:“我們是楊相國傢樂人,相國爺與諸姨們,要遊秦川,如今去府中點名哩。”二生道:“卻又如此。”李生嚮韓生道:“往年天子行幸,賜長安士民,大酺三日。我們雖不得侍駕,也去遊玩一番。今日暫別,至期同行。請了。”正是:
蓬萊閣下是天傢,上路新回白鼻(馬咼)。
急管晝催平樂酒,春衣夜宿杜陵花。
且說內使高力士,現授右監門衛將軍之職,殿頭供奉班首,傳宣是明皇最寵信的內使。到了花朝,早來伺候。說:“今日聖上同貴妃娘娘行幸麯江,聞得國舅和那虢國夫人們,也去遊賞。或者中道相逢,又不知幾多恩澤哩。”道言未了,衹見有兩個宮娥笑嘻嘻走將來。卻是怎的?不免前去問他:“宮娥,御驾今日遊春,此時貴妃娘娘,像是未動身。你道聖上如何卻這般寵他?”宮娥道:“高公公怪他不得,去年重陽,我隨去綉嶺宮登高,娘娘醉了,我也就戴在他頭上哩。”高力士道:“調謊,娘娘若醉了,不知多少人扶着,怎麽戴在你頭上?”老宮娥道:“聽他扯淡,他折得一枝醉楊妃菊花,戴在頭上,說是娘娘一般。”高力士道:“這算不得。”小宮娥道:“我前幾日,春色睏人,略與娘娘睡一睡,委的是好。”高力士道:“一發鬍柴,娘娘如何與你睡?”老宮娥道:“他賴風月,前日在書幾上,偷得本郭捨人《壺譜》投了個‘楊妃春睡’,就說與娘娘一睡。”高力士道:“如何算得呀。”
隱隱聞得腳聲。“想是聖駕來了,我在此伺候,你們且速避去。”宮娥道:“使得。”衹見聖上與貴妃同至。明皇嚮貴妃道:“朕與卿遇此月夕花晨,正好天行雲從。”貴妃道:“臣妾願同觀瞻。”高力士跪倒說:“百花院采得千葉緋桃進獻。”明皇道:“妃子,此花既可銷恨,又足助嬌,朕與你戴上何如?”隨將花戴於鬢邊,說:“果然鮮花,更添秀色。高力士稟道:“奴婢奏上,早已傳旨,鑾駕司列仗,光祿司排筵,金吾衛清道,宜春苑演樂,俱各齊備。”明皇道:“啓駕前行。”衹聽那外廂,群呼萬歲,聲到竜耳。分付道:“金吾官,不得驚動都人,由他瞻仰。”衆應道:“領旨。”又諭高力士道:“傳旨到麯江南苑去。”高力士道:“領旨。”衹見鑾駕鳳輦,一擁而去。
且說國舅與虢、秦二夫人,一簇男女,往秦川進發。一路上說笑歡騰,香氣盈陌,錦綉迷目。衹顧遊玩,盡有落翠遺鈿的,也有失帕拋巾的。惹得那觀人誇他富貴,羨他豪盛,聲滿花塵。忽聽楊國忠分付道:“傢奴們,你們五傢,每傢一隊,不可混雜。”衆人應道:“曉得。”又嚮前一望問道:“那一片緑的,是何處?”衆役道:“是秦川。”分付道:“催往前去。”衆應道:“曉得。”這且不表。
卻說聖駕正行,聞得一聲喧嘩,問道:“是何處喧嚷?”高力士奏道:“是楊丞相、大姨八妹們遊春到此,朝謁聖駕。”明皇道:“傳他進見。”那楊國忠得旨,近前跪倒:“臣楊國忠見駕。”二位夫人跪下說:“臣妾虢國、秦國見駕。” 明皇道:“卿等平身,今日之遊,樂乎?”三人齊答道:“陛下恩波,俯及臣等,樂事仰同。”明臭道:“今春乍雨乍晴,不寒不暖,真好天氣。”兩位夫人道:“陛下元德格天,聖母徽儀應地,自當雨師效駕,風後掃塵。”明皇道:“可命梨園子弟,與謝阿蠻、王大娘輩,各隨本技,一路承應前去。”高力士將旨傳出,衹聽嗶嘣嘣琵琶聲、支支笛兒、骨鼕鼕羯鼓、悠揚揚玉簫,一派笙管齊鳴,許多箏琴並奏,忙殺了梨園子弟,纍壞了歌舞嬌娘,烘動了一街兩巷,共去觀瞻。慌張了老叟幼童,齊來窺探。果是繁華,真個熱鬧。高力士方也奏道:“日禦暫停,夜筵已啓,請聖駕回宮。”楊國忠和虢、秦二夫人說:“臣等趨送。”明皇道:“不消了。”衹見聖駕一擁回去。楊丞相等亦催趕回府去了。這正是:
古來徒羨橫汾賞,今日宸遊聖藻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