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诗歌评论>> 周笃文 Zhou Duwe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红袖添香婉约词
  中国韵文学会及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周笃文先生权威评定,最权威典藏版本。唐至宋金部分由周笃文先生评注,元代以后由清华、北大双料才子徐晋如执笔,最后经周先生增删改定,交付发行。囊括盛唐至今的三百余首婉约派精妙诗词,计二百一十一家,带您领略中华文化最艳丽柔软最细腻动人的部分。婉约词是诗词中历史最久、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支,从盛唐到现代各时期诗词佳作中,都能看到婉约的身影,从古至今是世界上最能点化人心的文字。
第1节:序(1)
  序
  周笃文
  词的兴起,与音乐的流行和城市民众休闲需要密切相关。唐代以后,特别是到了宋代,都市经济大为发展,歌坊瓦肆等娱乐场所普遍出现。赏曲听歌、娱宾遣兴已渐次成为都市居民的一种休闲方式。于是为美听的乐曲配以歌词便成了应时之需。首先是一些低层文人与乐工歌女合作,因腔度曲,填以文词。这些曲文参差其句,错综其词,通俗易懂,既能反映生活,又有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于是大为流行起来。以后一些中上层的文人也逐渐加入,内容亦渐趋雅化,遂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曲子词,很快就传遍南北,风行天下。据叶梦得《避暑录话》称:"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永)词'。"足见其流传之广了。
  在宋代,词是当时的流行歌曲。除了音乐的魅力之外,还同它雅俗共赏、长于抒情的特点有关。刘永济在《词论》中说:"文家遣词,雅言则违俗,俗言则伤雅。用之廊庙者,不谐于里巷;习于民众者,不重于士夫。求其通上下之用,兼雅俗之宜,无施而不可者,厥惟填词。故能高者比隆于'风雅',下者毗美于歌谣。经史之词,民俗之谚,万里之音,古今之语,一入名手,俱皆妙谛。牢笼之广,包举之大,有文字以来殆无与比者焉。"词的包容与弹性,的确是其它文学难及的。
  从内容与审美心理上看,与诗相比,词更偏于主情-特别是爱情以及乡情、友情等。宋人在词中着重描写浅斟低唱、儿女柔情等抒发性灵的文字。而把一些议论、言理的内容放到诗里去表现。所谓"诗庄词媚"、"词别是一家"就是对此而言的。因此"婉约"一派,差不多成了"与生俱来"的词的属性。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提出的"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这正是婉约派的主张。在他们看来,词的风格应当不同于诗的严整、典博与宏肆。它是以精丽、隽永、摧刚为柔的蕴藉风格为其本色特征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仍是这样一种观点。
  婉约词的正式提出,始于明朝张綖,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约词体以婉约为正。故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后山评东坡'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此论一出,广为传播,历五百年而至今未废。如《四库总目·东坡词题要》云:"词至晚唐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一派,横放杰出,大声鞺鞳,截断众流,别开生面。扩展了词境,丰富了词艺,其功甚伟,影响之巨,当然值
  得肯定。但就作者的队伍与作品的数量以及技巧的丰富多样性而言,似只可视之
  为词林之异军新派,至于词之主干,从历史状况看,仍非婉约派莫属。
  何为婉约?婉,即微婉柔丽之意。约,即精炼清简之意。用"婉约"衡文,大致源于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张惠言评温庭筠词"深美闳约",此四字可视为婉约词文艺学上的定诂。
  婉约词派由于偏重情爱内容,讲求形式的精致。包括所谓滴粉搓酥、浅斟低唱等等,因此颇遭道学先生的非议。斥之为狭邪艳科,淫糜小道等等。刘克庄《黄孝迈长短句序》称:"为洛学者崇性理而抑艺文,词尤艺文之下者……秦郎'和天也瘦'之句,脱胎李贺语尔。而伊川(程颐)有亵渎上穹之诮……秀上人罪鲁直劝淫;冯当世愿小晏损才补德。故雅人修士,相戒不为。"这些枸曲腐儒之肤见,实不值一驳。情爱嬉游,美人醇酒,根自人之本能天性,古贤圣哲不禁。孔子不删郑卫之诗,屈原曼哦"目成"之句。连喑呜叱咤、千人皆废的楚霸王,其《垓下歌》中,尚有"虞兮虞兮奈若何"之叹。文韬武略、雄盖千秋的毛泽东也坦言"自己的兴趣是不废婉约,偏于豪放"(《毛泽东与文艺传统》)。他那首作于1923年的名篇《贺新郎·别友》更是满怀凄楚,若不胜情。其上片结句"人有病,天知否?"与秦少游的"天还知道,和天也瘦"如出一辙。从现在见到的该词三个手迹本看,毛泽东直到晚年还在不断修改它,时间的跨度近五十年。可见这首婉约体的词作在他心头的情感分量。这说明无论是英雄、领袖、哲人、才子以及平常百姓都有类似的秉性,大可不必回避,更不应戕害它。现代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本我",总是处于无意识领域。它所具的"力比多"-即性欲内驱力-是人的一切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也即是文学创作的动因。婉约词派之大受欢迎,似乎也包含有这样的心理因素在内。
第2节:序(2)
  重视艺术形式的完美,可说是婉约词人的共同特性。他们在语言的创造、音韵的推敲、技法的讲究、形式的安排、情致的把握等方面无不殚精竭虑,穷极工巧。词的艺术表现力总体上说是优于诗歌的。比如从词调的结构与组成上,它有起调、过拍、换头、领字等,句式参差,体现了多样统一的错综美。比近体诗的刻板整齐,显得活泼多变,有一种摇曳生姿之美。词的语言自然而近情,不尚典故,易于接受。如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真是称心而发,到口即消的至情文字。另一位语言大师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一起连用十四个迭字。全词九十余字中,舌齿两声多达五十七字。以啮齿叮咛之声写悲郁惝恍之情,可谓古今无二的创格奇篇。周邦彦咏荷花"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史达祖咏燕子"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羽分开红影"(《双双燕》),皆可谓尽态极妍,妙到毫巅之作。黄孝迈《赋梨花》:"一春花下,幽恨重重,又愁晴,又愁雨,又愁风。"把一段惜花的慧心写
  得如此缠绵、清丽,令人为之凄断。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
  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波三峭,用意象叠加的技法喻愁之多,兴中有比,
  颖妙之极。另有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冷,一抹荒烟。""东风"、"到"、"更"、词气三转,愈折愈深,托物比象以寄亡国之悲,字字沉咽,不辨是血泪还是墨痕。近人况周颐《定风波》结句云"为有相思能驻景,消领,逢春惆怅似当年。""相思能驻景"写出情人心中时间之凝固性,甚至悟出了时间的相对性,可谓自古情词罕到之境。然此词用涩笔,须细思深索始能得之。技法近于梦窗、碧山,读时不可轻易放过。
  词,特别是婉约词派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它是传统韵文学中的无尽宝藏。宋翔凤在《香草词》序中提到:"凡情与事委折抑塞,于五、七字诗不能尽见者,词能长短以陈之,抑扬以究之……期敛散越之意,约以婉转之言。出之靡尽而留其有余。庶几掉臂忧患之中,游鞅尘埃之外。"指出词不仅有优于诗的表现力,还能怡悦心志,涵养天和。可见优游词林确实能使人增智而怡情,不妨终生与之为伴。
  是编收录自唐以来迄于现代的婉约词作三百首,计二百一十一家。可说是从数万首词中精心挑选的绝妙好词,从古至今,千年一脉。婉约词派之发展脉络,可说略具于此。该书由我负责主编,规划选目,唐至宋金由我撰写。元代以后由徐晋如执笔,最后经我增删改定,交付发行。为便于阅读,每首词都作了简要的评注赏析,以为读者词艺探幽之一助。限于水平,讹误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首页>> 文学论坛>> 诗歌评论>> 周笃文 Zhou Duwe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