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四书类>> 田玉川 Tian Yuchua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孟子与百姓生活
  孟子,名轲。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著有《孟子》一书。本书以崭新角度、现代视野,全面、系统地诠释了孟子重要思想之于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现实意义和启迪价值。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
第1节:序 孟子思想与我们的生活
  序
  孟子思想与我们的生活
  彭松建
  当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时代时;当互联网把整个地球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时;当现代人越来越多地置身于钢筋、水泥和玻璃组成的高楼森林中时,我们为何竟像被围困在沙漠中一样孤独和无望?物质生活的空前丰富,为何会带来精神的极度饥渴?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所最为缺乏的,不仅仅是财富,更有诚信和友爱!
  怎样才能解除现代人的精神危机,重铸现代人的灵魂?
  人们不约而同地回望两千多年前的圣贤——孔、孟!他们的学说至今仍无可替代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时代。
  这恐怕正是当今“国学热”的背景和前提,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老子、讲孔子深受各界观众欢迎的原因所在。
  至于孟子,这位与孔子并尊的“亚圣”的学说,在今天又有何现实意义呢?
  由资深出版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刘明清先生全案策划,文化学者兼作家田玉川先生倾力创作的《孟子与百姓生活》一书,对上述述问题做出了满意的回答。
  什么是人?
  亚圣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他认为:“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告子章句上)“仁,内也。”(告子章句上)仁是人本质的心性;同时也是人心的所在。“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公孙丑章句上)人性生来就是善良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告子章句上)人性的善良,犹如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毋庸置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章句上)这“四心”,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良心。一个人,只要有了这“四心”,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否则,那就是非人了。
  孟子是彻底的性善论者,他不仅指出仁爱是人天生的本性,而且强调恶是人性的丧失。是否有良善之心,是人与禽兽最本质的区别。
  由此而反思我们今天的现实,谁是真正的人,谁是非人,不就很清楚了吗?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呢?性不善者能否成为性善者呢?
  “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章句下)人人都可以与人为善。只要“存其心,养其性”(尽心章句上),就会有仁爱之心。在孟子看来,“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章句下)仁爱是互相的,也是对等的。先要从自身做起。“正己而物正者也。”(尽心章句上)只要自己端正,天地万物自会端正。只有“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章句上)由爱亲到爱物,由爱众到爱万物,由己推人,由人推物,就能使仁爱之心永远根植于心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梁惠王章句上)能像尊奉自己的老人那样尊奉所有人的老人,能像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护所有人的孩子,由己推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而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所最为缺乏的吗?
  “养心莫善于寡欲。”(尽心章句下)每个人,修身养性,在由己推人,由人推己,利用今天所说的换位思考法的同时,还要限制自己的欲望。
  孟子并不主张“灭人欲”,而是认为:“欲贵者,人之同心也。”(告子章句上)合情合理的欲望,不仅不能灭绝,而且是应该满足的。纵是当权者,也是如此。“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梁惠王章句下)也是无可厚非的。只要能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滕文公章句下)当政者好货、好色,又有什么不好呢?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孟子与百姓生活》一书,用哲学的思维,诗意的语言,创新的结构,从诠释孟子的核心思想入手,紧贴当代百姓生活和思想的现实,以专题为经,以问题为纬,纵横论述,古今联通,通过解析当代人的种种困扰,可以使广大读者形象而深刻地理解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因此我相信读者读《孟子与百姓生活》一书,应当有不菲的收获。
  彭松建
  2006年12月28日于北京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出版人,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原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
第2节:生于乱世
  生于乱世
  孔子作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几千年所受的尊崇早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孟子呢?几千年作为孔子无可替代的最佳配角和孔子学说的最理想的传承者,对儒学做出了不可缺少的补充和完善,一直与孔子并尊,称为亚圣。
  人们在尊崇孔子的同时,也在尊崇孟子;今天的世界在回过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的同时,也在回过头去吸收孟子的智慧。
  清朝乾隆年间,陕西韩城(司马迁故里)人王杰中了状元,山东才子不服。于是,便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为难他;上联是:“孔子贤,孟子圣,自古文章出齐鲁。”要求王杰对出下联。从表面上看,此联并不难。其实,难的不是文字,而是似乎无人能与孔孟这样的圣贤相提并论。但王杰不愧于天下第一才子,他稍加思索,微微一笑,便对出了这样一幅下联:“文王昭,武王穆,从来道统在三秦。”一时,山东才子哑口无言,心服口服。因为谁都知道,周文王、周武王、都是创建周王朝的圣君明主,孔孟一贯对周朝的政治制度和礼教推崇备至。孔子一再表示“郁乎文哉,吾从周”,终生以不复梦见圣贤周公为憾事;孟子也主张要像周朝那样施行仁政,以礼教教化民众。因此,当王杰把周文王和周武王与孔孟相提并论,谁也不能说不对。更何况,“自古文章出齐鲁”与“从来道统在三秦”相对,一点也不逊色。
  孔孟两位圣贤,相距仅一百多年,而且同时出在山东,出生地相距不过几十里,不仅是绝无仅有的历史现象,也是罕见的文化现象。
  亚圣孟子出生于邹(今山东邹城)北25里的凫村,也称富村,或傅村,古称孟儒里。那里离孔子的故里鲁很近,“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尽心章句下)在今邹城,有“孔子诞生地”和“孟子诞生地”的石碑,为上个世纪初,孟子后人所立。在此方圆仅有几十里的范围内,接连出了孔孟两位旷世大儒,不只当地人引以为自豪,所有的中国人也无不感到自豪。
  关于孟子的身世,由于《孟子》一书所言极少,正史《史记》等也谈得不很具体,所以,不少属后人的推测。
  关于孟子家族,东汉赵岐《孟子题辞》称:“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故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若据此假说,那孟子就不是平民子孙,而是春秋时显赫的鲁国公室宗亲孟氏的嫡传后人,是绝对的贵族后裔。之所以居于邹,是由孟氏的一分支迁移所致。但赵岐也未肯定此说,所以“或曰”了一次,依旧只是一种推测而来的假说。无论推测是否可靠,孟子出生时,他的家的确是一介平民百姓,而且孤儿寡母,十分贫困。
  关于孟子父母,宋元时成书的《孟氏谱》认为:孟子的父亲,名激,字公宜,早亡。此说的依据是孟母三迁、杀豚、断织等教子的故事(后章有专论)皆无其父的影子。由此推测孟子三岁丧父,出生不久就遭遇上了人生之大不幸,是孟母含辛茹苦代夫教子。还有人推测,孟子父亲并未早亡,而是外出久未归,姑且也算一说吧。孟母,一说姓仉,一说姓李,以姓仉说为多,她的事迹全在教子的几个故事中。
  关于孟子生卒年代,正史《史记》没有具体记载;赵岐的《孟子章句》也未交代,后人仍依据《孟氏谱》推测:“生于周定王三十七年己酉四月二日,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壬申正月十五日,寿八十四岁。”显然,此推测是错误的。因为孟子生于战国无疑。所以,此说的周定王只能是战国时的周贞定王介(另一周定王为春秋时的周定王瑜),他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441年),只有二十七年,不可能有三十七年,此为错误一。假若认定周定王三十七年为周定王二十七年之误,那么以此下推到周赧王二十六年,就有154年之多,孟子不可能活那么多年,此为错误二。
首页>> 文学论坛>> 四书类>> 田玉川 Tian Yuchua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