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里面有两条主线,就是宝黛钗爱情线,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和整个社会的没落线,除了这两条主线以外,还有好几条副线,其中有一条副线的主要人物就是刘姥姥的活动。《红楼梦》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寓意深远,所以在开头,曹雪芹用了整整五回来做铺垫,就像我们现在要进行一个巨大的工程,首先要做到几通一平。把上水、下水、电缆、煤气等等,那些管道全都安装好,那么安装好了以后,第六回开始情节就正式铺开了。所以第六回一开头,曹雪芹就讲,这荣国府上下三四百口人,每天发生的事情就好几十件,那么怎么来开头呢?怎么引出来呢?他就找了一个小人物。他说千里之远,芥豆之微,说是千里之远,这是虚说的,就表示关系很远,它不是空间的距离,实际上刘姥姥住在什么地方呢?按照咱们现在的说法,顶多住在西直门外,那时候都是荒郊野地。那么进城来,她就算是比较远的了,这个人物很小,小到像芥豆,芥菜籽,一个豆那么小,地位很低微。由她的活动来引出贾府的一系列事件,特别是要引出王熙凤。那么为什么他选择刘姥姥呢?他有三个原因,第一,刘姥姥家跟贾府的王夫人这边有点瓜葛,因为有瓜葛,所以刘姥姥才进得府去,说得上话,才能把那些事给引出来。第二,刘姥姥是个局外人,你想如果是局内人,那荣府谁跟谁是什么关系,谁什么脾气等等,她不都什么知道了,那就没有什么可介绍的。因为她是局外人,所以她看什么都很新奇,那么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就把荣国府的情况很自然地介绍出来了。第三,刘姥姥是个芥豆之微的小人物,正因为她小,小到芥豆那么小,所以她就可以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陪衬作用,她不仅可以陪衬王熙凤,而且她可以陪衬贾府最起码的仆人,因为她的地位比仆人还低。
刘姥姥的出场就给人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面是非常注意重要人物的出场的,我们可以注意一下,那些人物都是怎么出场。刘姥姥出场就表现出她见识不凡,你看她一个农村老太太,她就比她的女婿狗儿强得多。这狗儿是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刘姥姥比他强多了。你看刘姥姥就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务虚。底下还务实,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你们王家二十年前,从前跟贾府有什么瓜葛,王家的二小姐现在就是王夫人了,当时我还见过,二十年前我还见过,那么可以从这个地方打开缺口,去争取点赞助。她是又务虚又务实,这比狗儿明显强多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她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突出了贾府之大、之显赫、之奢华。贾府有多大?在前面贾雨村跟冷子兴说的那段谈话,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已经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他就说宁荣二府东西占了大半条街,这是东西,南北有多大呢?我们来看看,南北有多大,就是通过刘姥姥的活动给反映出来的,刘姥姥先是到了荣府大门口,大门口是怎么个架势,好家伙,轿马簇簇,所谓簇簇就是轿马是一堆一堆的,它不是一顶轿子一两匹马。那个马是好多匹,轿子是好几台。我们知道官轿最起码是四个轿夫,到荣府来拜访的这些达官贵人,凡是从大门进的,那都不会是一个人自己骑马来,都得有马夫有跟班。所以门口的仆人有多少,轿夫有多少,那就由读者自己去想像,所以刘姥姥她根本就不敢打听从这儿进,她不敢。刘姥姥怎么呢?她是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到了角门前,只见什么呢?只见那儿坐了好几个仆人。这些仆人个个挺胸叠肚,指手划脚坐在大板凳上说东道西。这个角门都是自己家里人进出的,做官的来拜访的都走大门,当然了,这个大门咱们看见过,北京这种王府恭府大门,它中间那个门,一般是不常开的,除非是很高地位的官员来。那么角门呢,这几个仆人,这几个仆人你看看那气势,角门门口就好几个,那大门有多少仆人,光是荣府自己的仆人就不得了。
刘姥姥是怎么称呼这些仆人呢?她不是叫大爷,也不是叫老爷,而是称他们为太爷。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要称县官县令才是县太爷,所以刘姥姥在称呼上就显示出她那种胆战心惊,那种自卑心理,小心谨慎,她要找周瑞家的说,烦哪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这种谦卑的语气都反映出什么呢?就是封建社会那种严格的等级观念,深深地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像刘姥姥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在荣府的仆人面前,都是根本不起眼的,所以都要陪尽小心。那些仆人当然都不把她放在眼里了,幸亏有一个忠厚老仆,就对她说,说你呀,到后门的后街上去打听去。那么刘姥姥呢,就绕到后门上,这个“绕”字用得也非常好,那么到后街后门上,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宁府荣府占了宁荣街的大半条街,从前门到后门,它还没进院子呢,还没见到一个主子,甚至没见到一个仆人,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荣府之大,宾客之贵,仆人之多,真可以说是谈笑皆好仆,往来尽显贵。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她第二个作用,就是通过她的活动来介绍王熙凤,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就是刘姥姥进荣国府,她见的第一个人是周瑞家的,第二个人是平儿,王熙凤且不出场呢。可是读者会感到处处有王熙凤的影子,刘姥姥陪衬的第一个人物是周瑞家的,曹雪芹采取的就是步步陪衬的手法,他是通过周瑞家的来陪衬王熙凤,通过周瑞家的那些言谈,显出荣国府的显赫和王熙凤的权势。周瑞家的怎么肯帮忙呢,因为当年周瑞买地的时候,曾经请狗儿帮过忙,从年龄来讲应该是狗儿他爹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下,这可不是贾府买地,这是贾府的仆人买地,要是贾府买地,那肯定不会让狗儿帮忙,它有官府帮忙,都察院就帮忙了。而且还有一条,周瑞家的有自己的丫头,你想连仆人都有丫头,你就可想而知,这荣国府是多么奢华,仆人家都买地,贾府有多少地,咱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个就是通过平儿来陪衬王熙凤,因为平儿长得又漂亮,穿得又非常阔气,刘姥姥一开始以为她是王熙凤,后来才知道她不过是个有身份的丫头。那么到这儿为止呢,刘姥姥见到了平儿跟周瑞家的,还没见到王熙凤,王熙凤终于出场了,王熙凤出场还不是直截了当地马上就露面,这个地方写得实在是太高明了,是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写出王熙凤的出场。先是自鸣钟,这个自鸣钟就是挂钟,这个甭说在乾隆中期,就是在解放前,谁家里面有一个自鸣钟,那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财产,听了自鸣钟响了几下以后,只见小丫头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和平儿忙起身,急忙走了,一个“乱”,两个“忙”,就写出王熙凤的权势和威风,谁都不敢有一点差错。所以这时候王熙凤还没有露面,她手下人马之多,权力之大,威严之重已经充分显示出来了。然后,总算引见了刘姥姥,王熙凤吃完饭了,王熙凤问她有没有吃饭,然后下令传饭,最后又给她二十两银子。你看二十两银子王熙凤找了个什么说法,多高明,你看看这个地方二十两零一吊,这一吊是我给的,那二十两银子是太太给丫头们做衣服的,我还没来得及给她们做衣服呢!你先拿去吧,你看她多会做人,多会说话。所以前面冷子兴说万个男人也不及的,周瑞家的说她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都具体化、形象化、艺术化了,这王熙凤实在太能说话。
到这儿为止,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来,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较,就是刘姥姥进荣国府,她不是从前门进去的。她从前门到角门到后门,从后门进去以后先到周瑞家的。然后在那儿说了会儿话,周瑞家的让她在道厅等着,这时候开始接近了,最后从道厅进入了贾琏的那个院子,大院子里面有好几个小院子,进了贾琏的院子,她是从前门到后门,经过仆人家的这么进去的。她见到的人物,首先见到的是各种各样的仆人,然后是见到的周瑞家的,再见到王熙凤的贴身丫头平儿,最后见到了王熙凤。也就是说,她越来越接近贾府的荣国府的权力中心,实际掌权者,但是她一进荣国府,最重要的见到的人物还是就是到王熙凤为止了。
那么二进荣国府写得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有了一进这个经验以后,有了这一层关系以后,二进荣国府曹雪芹就直接写刘姥姥见到了王熙凤,而且很快就见到了贾母。因为贾母正好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说说话,这样的话整个前面已经写过的就不写了,不重复了,这很高明。而且还有一点一进荣国府只写了一回,只占了一回的篇幅,二进荣国府,占了三回半,所以二进荣国府是刘姥姥跟贾府关系的最重要的部分,那么我们这个题目叫《穿针引线刘姥姥》,这个穿针引线的基本任务,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里面,表现得就更加充分了。二进荣国府,有四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和活动写出大观园之大、之豪华、之美丽。那么这个大观园的规模这么大,你怎么才能把它的各个景点它的美丽豪华介绍出来,主要是通过两个活动,一个就是17、18回贾政带着贾宝玉和一帮卿客去验收。验收的时候呢,到了好几个景点,那么十七十八回一方面是介绍大观园;另一方面,为了表现贾宝玉的才华。可是如果十七、十八回,把大观园都介绍了,大家就会觉得比较单调,而且那时候大观园没有住人,所以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它和贾政验收的时候,参观大观园有几个很大的不同。
一个就是什么呢?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时候,大观园的所有院子都已经住了人了,因此它就不是一般的观景,这当中还有很多跟大观园内少爷小姐们,那些少奶奶们的活动和交流。第二呢,刘姥姥这次二进大观园,她还到了好几个贾政当时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样就把大观园呢,更加全面地介绍出来了。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的是由于贾母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说说话,一起玩玩。所以,就留她在这儿住,留她在这儿玩,几次宴请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所以这个活动内容就非常丰富。从而把大观园的豪华美丽表现得非常充分。而且,她看景物的角度和贾政验收,从贾政眼里看,从宝玉眼里看不一样了。因为很多东西都是从刘姥姥的眼光里看出来的,比如就拿潇湘馆来讲,进入潇湘馆以后因为地上有青苔,琥珀特别提醒刘姥姥,地滑,您老人家走的时候小心别摔着,结果刘姥姥还是摔着了,摔一跤,刘姥姥可75岁了,比贾母还大5岁呢。结果别人要去扶她,刘姥姥自个就爬起来了,当然刘姥姥这么一摔觉得挺可笑的,读者有时候看到这儿也会乐,看起来好像是个闲笔,其实不是。曹雪芹为什么要写刘姥姥摔跤?你想刘姥姥这会儿已经75岁了,若干年后贾府败落巧姐被卖,刘姥姥已经八十多了,她如果身子骨不硬朗,她能吃尽千辛万苦,千方百计把巧姐找回来吗?甭说三百年前的刘姥姥,二百五十年最少,是不是,搁到现在八十多岁老太太,身子骨那么硬朗也不好找。所以曹雪芹笔下写刘姥姥摔跤,摔得有道理,摔得有伏笔,后头有作用,这是第一个作用。
第二个作用是写活了许多人物。写活的人物当中最重要的是妙玉,我们知道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头她的身份比较特殊。而且,这个栊翠庵它虽然属于贾府的家庙性质,所以一般的人他平常不大有机会,也不大愿意进这个栊翠庵,因为妙玉这人比较怪,所以讨红梅的时候不是派宝玉去吗。连李纨她们都讨厌妙玉有点怪僻嘛,而这回怎么写到妙玉呢?非常自然,因为是贾母要进院子看看带刘姥姥玩,贾母还亲自导游解说,走得累了,想喝茶,这样很自然地大队人马进了栊翠庵,那么妙玉就成了这一场戏当中的中心人物了。我们看妙玉献茶当中表现出来她的个性,一个,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杯子,给贾母我们看看用的是什么杯子,给其他人用的什么杯子,当然都是珍品,搁到现在拍卖,甭说贾母那个了,贾母那个我估计得几千万。你再看给黛玉和宝钗的,上边还有晋朝人的题字,还有苏东坡用过的笔迹,都是稀世珍宝。但是从这个杯子上能够显示出妙玉喜欢谁不喜欢谁,还显示出等级,在贾母她们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贾母用的这个杯子是最高级的,其他人的尽管也都是成窑,小盖盅摆的,那也是珍品,但是跟贾母比要差得多。
第二点,通过贾母喝过的那一杯茶,她喝了一口,然后就给刘姥姥喝,完了你看这么贵重的杯子还有托盘和盖,小盖盅,妙玉就不要了,让道婆放到外头了,准备将来扔掉了。宝玉就让她,说将来赏给刘姥姥吧,可以卖个钱,过日子,妙玉说如果我自己用过的,幸亏我自己没用过这杯子,如果我自己用过,我就是砸碎了也不给她,这个地方就写出妙玉这个洁癖,这种毛病,而且势利,因为妙玉也是出身官宦人家,她看不起刘姥姥这样的一个农村老太太。
第三点通过妙玉献茶反映出妙玉非常微妙的这种潜意识,就是宝玉后进来,妙玉呢把她平常自己喝茶的那个绿玉斗给宝玉喝了,给他用了。妙玉当时十八九岁,她进园子的时候十八岁,一个年轻姑娘,她是被迫出家,带发修行的,在当时严酷的封建礼教和严格的佛门戒律双重束缚下,妙玉渴望爱情,对一个美好的男性的那种爱慕之情,在她的内心深处依然存在,尽管经过这么些年修行,她表面上已经完全能够控制住自己了,但是在不经意间依然能够流露出来。这些地方反映了曹雪芹对于,所谓纯天理灭人欲的那种宋明理教,封建礼教的批判。写人物,自然也写出了刘姥姥自己,这位老太太的形象,在二进荣国府当中,可以说是更加发展,更加丰满,大放异彩,我们看刘姥姥讲故事,当时不是说贾母想找个老太太说说话,说你们那有什么新鲜的事都说说,我们看刘姥姥怎么讲。刘姥姥可以说是个编故事的天才,张嘴就来,而且特别适合听众的需要,用时髦的话说,她就是能够适应听众的审美需求,她编的第一个故事,她说下雪天,听见外边柴火响。一看是个漂亮的十七八岁小姑娘,她为什么说是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小姑娘,当时贾母让她讲有什么新鲜事的时候,刘姥姥一看贾母身边,金陵十二钗都在,除了妙玉巧姐还小听不懂,好多人,可卿死了,好些个小姐少奶奶还有那些漂亮的丫头,不都是十七八岁上下吗!有的二十岁左右,像王熙凤,有的十三四岁,十二三岁,说个十七八岁正好,肯定是讨人喜欢,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呢?刘姥姥只讲了外边听见那个柴火响,有人好像抽柴火,所以贾母就说是不是因为天冷了,下雪天,外边有人路过,怕冷,那么抽柴火呢,生个火,取暖,正好这时候外边着火了,说走水了着火了,刘姥姥可没说个“火”字,刘姥姥要说柴火,完了,生火,沾了火字,那底下就没她的活了。就不会讲第二个了,说生火用那个火字是贾母说的,所以等火救灭了以后,贾母让她接着讲,刘姥姥接受教训了,明白了,不能沾这个火字要特别小心。这回她编了一个万无一失的故事,说有个九十多岁老太太,本来要绝后了。观音菩萨念她心诚,赐给她一孙子,那孙子现在十三四岁。你说她编得多好,你想90多岁老太太减掉十三四岁是多少?七十多八十,对不对,贾母不是七十吗。贾宝玉她看得出来就这一个男孩是贾母最钟爱的,90多岁老太太比七十岁要年长二十多岁呢,老人都愿意听长寿的故事,而且肯定讨人喜欢。所以咱们用现在的话来说,民间艺术家刘姥姥善于根据听众的审美需要,进行即兴创作。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她第四个作用,就是为日后贾府败落巧姐被救埋下伏笔。这里边就写到当时王熙凤的女儿,大姐抱着一个大釉子玩,那时候还没取名,还没取名叫巧姐呢,抱着一个柚子玩,见板儿手里拿着一个佛手,然后她就要。丫鬟就哄着板儿把这个佛手给大姐换了柚子,板儿呢已经对佛手玩腻了,玩很久了,他看见那个柚子又圆又香,就换了,好,这里头什么讲究呢?这个好像是冥冥之中缘分是佛手指引的结果,曹雪芹在这儿他是进行了这么一番暗示。所以,让刘姥姥起名,刘姥姥不就说了嘛,取个“巧”字,将来必定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全从这“巧”字上来。
那么今天两孩子偶然碰上了,一个正好玩佛手,一个正好玩柚子,又香又圆,这不巧吗,巧合了嘛,巧了就有缘了。所以《红楼梦》真是值得琢磨,有很多细节非常有味道,这是其他优秀小说所远远赶不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然刘姥姥三进就不是荣国府了,那个时候荣宁二府已经被抄了,她第三次跟贾府打交道呢,是她得到信息以后,贾府被抄了,她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就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那么当时去狱神庙探访凤姐的还有茜雪、小红、贾芸等人。所以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很重情义,而且有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这个老太太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许多非常值得珍惜的那些东西,所以我相信刘姥姥这个出色的艺术形象,一定会和《红楼梦》一起万寿无疆。
刘姥姥的出场就给人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面是非常注意重要人物的出场的,我们可以注意一下,那些人物都是怎么出场。刘姥姥出场就表现出她见识不凡,你看她一个农村老太太,她就比她的女婿狗儿强得多。这狗儿是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刘姥姥比他强多了。你看刘姥姥就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务虚。底下还务实,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你们王家二十年前,从前跟贾府有什么瓜葛,王家的二小姐现在就是王夫人了,当时我还见过,二十年前我还见过,那么可以从这个地方打开缺口,去争取点赞助。她是又务虚又务实,这比狗儿明显强多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她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突出了贾府之大、之显赫、之奢华。贾府有多大?在前面贾雨村跟冷子兴说的那段谈话,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已经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他就说宁荣二府东西占了大半条街,这是东西,南北有多大呢?我们来看看,南北有多大,就是通过刘姥姥的活动给反映出来的,刘姥姥先是到了荣府大门口,大门口是怎么个架势,好家伙,轿马簇簇,所谓簇簇就是轿马是一堆一堆的,它不是一顶轿子一两匹马。那个马是好多匹,轿子是好几台。我们知道官轿最起码是四个轿夫,到荣府来拜访的这些达官贵人,凡是从大门进的,那都不会是一个人自己骑马来,都得有马夫有跟班。所以门口的仆人有多少,轿夫有多少,那就由读者自己去想像,所以刘姥姥她根本就不敢打听从这儿进,她不敢。刘姥姥怎么呢?她是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到了角门前,只见什么呢?只见那儿坐了好几个仆人。这些仆人个个挺胸叠肚,指手划脚坐在大板凳上说东道西。这个角门都是自己家里人进出的,做官的来拜访的都走大门,当然了,这个大门咱们看见过,北京这种王府恭府大门,它中间那个门,一般是不常开的,除非是很高地位的官员来。那么角门呢,这几个仆人,这几个仆人你看看那气势,角门门口就好几个,那大门有多少仆人,光是荣府自己的仆人就不得了。
刘姥姥是怎么称呼这些仆人呢?她不是叫大爷,也不是叫老爷,而是称他们为太爷。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要称县官县令才是县太爷,所以刘姥姥在称呼上就显示出她那种胆战心惊,那种自卑心理,小心谨慎,她要找周瑞家的说,烦哪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这种谦卑的语气都反映出什么呢?就是封建社会那种严格的等级观念,深深地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像刘姥姥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在荣府的仆人面前,都是根本不起眼的,所以都要陪尽小心。那些仆人当然都不把她放在眼里了,幸亏有一个忠厚老仆,就对她说,说你呀,到后门的后街上去打听去。那么刘姥姥呢,就绕到后门上,这个“绕”字用得也非常好,那么到后街后门上,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宁府荣府占了宁荣街的大半条街,从前门到后门,它还没进院子呢,还没见到一个主子,甚至没见到一个仆人,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荣府之大,宾客之贵,仆人之多,真可以说是谈笑皆好仆,往来尽显贵。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她第二个作用,就是通过她的活动来介绍王熙凤,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就是刘姥姥进荣国府,她见的第一个人是周瑞家的,第二个人是平儿,王熙凤且不出场呢。可是读者会感到处处有王熙凤的影子,刘姥姥陪衬的第一个人物是周瑞家的,曹雪芹采取的就是步步陪衬的手法,他是通过周瑞家的来陪衬王熙凤,通过周瑞家的那些言谈,显出荣国府的显赫和王熙凤的权势。周瑞家的怎么肯帮忙呢,因为当年周瑞买地的时候,曾经请狗儿帮过忙,从年龄来讲应该是狗儿他爹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下,这可不是贾府买地,这是贾府的仆人买地,要是贾府买地,那肯定不会让狗儿帮忙,它有官府帮忙,都察院就帮忙了。而且还有一条,周瑞家的有自己的丫头,你想连仆人都有丫头,你就可想而知,这荣国府是多么奢华,仆人家都买地,贾府有多少地,咱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个就是通过平儿来陪衬王熙凤,因为平儿长得又漂亮,穿得又非常阔气,刘姥姥一开始以为她是王熙凤,后来才知道她不过是个有身份的丫头。那么到这儿为止呢,刘姥姥见到了平儿跟周瑞家的,还没见到王熙凤,王熙凤终于出场了,王熙凤出场还不是直截了当地马上就露面,这个地方写得实在是太高明了,是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写出王熙凤的出场。先是自鸣钟,这个自鸣钟就是挂钟,这个甭说在乾隆中期,就是在解放前,谁家里面有一个自鸣钟,那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财产,听了自鸣钟响了几下以后,只见小丫头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和平儿忙起身,急忙走了,一个“乱”,两个“忙”,就写出王熙凤的权势和威风,谁都不敢有一点差错。所以这时候王熙凤还没有露面,她手下人马之多,权力之大,威严之重已经充分显示出来了。然后,总算引见了刘姥姥,王熙凤吃完饭了,王熙凤问她有没有吃饭,然后下令传饭,最后又给她二十两银子。你看二十两银子王熙凤找了个什么说法,多高明,你看看这个地方二十两零一吊,这一吊是我给的,那二十两银子是太太给丫头们做衣服的,我还没来得及给她们做衣服呢!你先拿去吧,你看她多会做人,多会说话。所以前面冷子兴说万个男人也不及的,周瑞家的说她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都具体化、形象化、艺术化了,这王熙凤实在太能说话。
到这儿为止,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来,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较,就是刘姥姥进荣国府,她不是从前门进去的。她从前门到角门到后门,从后门进去以后先到周瑞家的。然后在那儿说了会儿话,周瑞家的让她在道厅等着,这时候开始接近了,最后从道厅进入了贾琏的那个院子,大院子里面有好几个小院子,进了贾琏的院子,她是从前门到后门,经过仆人家的这么进去的。她见到的人物,首先见到的是各种各样的仆人,然后是见到的周瑞家的,再见到王熙凤的贴身丫头平儿,最后见到了王熙凤。也就是说,她越来越接近贾府的荣国府的权力中心,实际掌权者,但是她一进荣国府,最重要的见到的人物还是就是到王熙凤为止了。
那么二进荣国府写得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有了一进这个经验以后,有了这一层关系以后,二进荣国府曹雪芹就直接写刘姥姥见到了王熙凤,而且很快就见到了贾母。因为贾母正好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说说话,这样的话整个前面已经写过的就不写了,不重复了,这很高明。而且还有一点一进荣国府只写了一回,只占了一回的篇幅,二进荣国府,占了三回半,所以二进荣国府是刘姥姥跟贾府关系的最重要的部分,那么我们这个题目叫《穿针引线刘姥姥》,这个穿针引线的基本任务,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里面,表现得就更加充分了。二进荣国府,有四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和活动写出大观园之大、之豪华、之美丽。那么这个大观园的规模这么大,你怎么才能把它的各个景点它的美丽豪华介绍出来,主要是通过两个活动,一个就是17、18回贾政带着贾宝玉和一帮卿客去验收。验收的时候呢,到了好几个景点,那么十七十八回一方面是介绍大观园;另一方面,为了表现贾宝玉的才华。可是如果十七、十八回,把大观园都介绍了,大家就会觉得比较单调,而且那时候大观园没有住人,所以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它和贾政验收的时候,参观大观园有几个很大的不同。
一个就是什么呢?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时候,大观园的所有院子都已经住了人了,因此它就不是一般的观景,这当中还有很多跟大观园内少爷小姐们,那些少奶奶们的活动和交流。第二呢,刘姥姥这次二进大观园,她还到了好几个贾政当时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样就把大观园呢,更加全面地介绍出来了。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的是由于贾母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说说话,一起玩玩。所以,就留她在这儿住,留她在这儿玩,几次宴请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所以这个活动内容就非常丰富。从而把大观园的豪华美丽表现得非常充分。而且,她看景物的角度和贾政验收,从贾政眼里看,从宝玉眼里看不一样了。因为很多东西都是从刘姥姥的眼光里看出来的,比如就拿潇湘馆来讲,进入潇湘馆以后因为地上有青苔,琥珀特别提醒刘姥姥,地滑,您老人家走的时候小心别摔着,结果刘姥姥还是摔着了,摔一跤,刘姥姥可75岁了,比贾母还大5岁呢。结果别人要去扶她,刘姥姥自个就爬起来了,当然刘姥姥这么一摔觉得挺可笑的,读者有时候看到这儿也会乐,看起来好像是个闲笔,其实不是。曹雪芹为什么要写刘姥姥摔跤?你想刘姥姥这会儿已经75岁了,若干年后贾府败落巧姐被卖,刘姥姥已经八十多了,她如果身子骨不硬朗,她能吃尽千辛万苦,千方百计把巧姐找回来吗?甭说三百年前的刘姥姥,二百五十年最少,是不是,搁到现在八十多岁老太太,身子骨那么硬朗也不好找。所以曹雪芹笔下写刘姥姥摔跤,摔得有道理,摔得有伏笔,后头有作用,这是第一个作用。
第二个作用是写活了许多人物。写活的人物当中最重要的是妙玉,我们知道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头她的身份比较特殊。而且,这个栊翠庵它虽然属于贾府的家庙性质,所以一般的人他平常不大有机会,也不大愿意进这个栊翠庵,因为妙玉这人比较怪,所以讨红梅的时候不是派宝玉去吗。连李纨她们都讨厌妙玉有点怪僻嘛,而这回怎么写到妙玉呢?非常自然,因为是贾母要进院子看看带刘姥姥玩,贾母还亲自导游解说,走得累了,想喝茶,这样很自然地大队人马进了栊翠庵,那么妙玉就成了这一场戏当中的中心人物了。我们看妙玉献茶当中表现出来她的个性,一个,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杯子,给贾母我们看看用的是什么杯子,给其他人用的什么杯子,当然都是珍品,搁到现在拍卖,甭说贾母那个了,贾母那个我估计得几千万。你再看给黛玉和宝钗的,上边还有晋朝人的题字,还有苏东坡用过的笔迹,都是稀世珍宝。但是从这个杯子上能够显示出妙玉喜欢谁不喜欢谁,还显示出等级,在贾母她们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贾母用的这个杯子是最高级的,其他人的尽管也都是成窑,小盖盅摆的,那也是珍品,但是跟贾母比要差得多。
第二点,通过贾母喝过的那一杯茶,她喝了一口,然后就给刘姥姥喝,完了你看这么贵重的杯子还有托盘和盖,小盖盅,妙玉就不要了,让道婆放到外头了,准备将来扔掉了。宝玉就让她,说将来赏给刘姥姥吧,可以卖个钱,过日子,妙玉说如果我自己用过的,幸亏我自己没用过这杯子,如果我自己用过,我就是砸碎了也不给她,这个地方就写出妙玉这个洁癖,这种毛病,而且势利,因为妙玉也是出身官宦人家,她看不起刘姥姥这样的一个农村老太太。
第三点通过妙玉献茶反映出妙玉非常微妙的这种潜意识,就是宝玉后进来,妙玉呢把她平常自己喝茶的那个绿玉斗给宝玉喝了,给他用了。妙玉当时十八九岁,她进园子的时候十八岁,一个年轻姑娘,她是被迫出家,带发修行的,在当时严酷的封建礼教和严格的佛门戒律双重束缚下,妙玉渴望爱情,对一个美好的男性的那种爱慕之情,在她的内心深处依然存在,尽管经过这么些年修行,她表面上已经完全能够控制住自己了,但是在不经意间依然能够流露出来。这些地方反映了曹雪芹对于,所谓纯天理灭人欲的那种宋明理教,封建礼教的批判。写人物,自然也写出了刘姥姥自己,这位老太太的形象,在二进荣国府当中,可以说是更加发展,更加丰满,大放异彩,我们看刘姥姥讲故事,当时不是说贾母想找个老太太说说话,说你们那有什么新鲜的事都说说,我们看刘姥姥怎么讲。刘姥姥可以说是个编故事的天才,张嘴就来,而且特别适合听众的需要,用时髦的话说,她就是能够适应听众的审美需求,她编的第一个故事,她说下雪天,听见外边柴火响。一看是个漂亮的十七八岁小姑娘,她为什么说是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小姑娘,当时贾母让她讲有什么新鲜事的时候,刘姥姥一看贾母身边,金陵十二钗都在,除了妙玉巧姐还小听不懂,好多人,可卿死了,好些个小姐少奶奶还有那些漂亮的丫头,不都是十七八岁上下吗!有的二十岁左右,像王熙凤,有的十三四岁,十二三岁,说个十七八岁正好,肯定是讨人喜欢,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呢?刘姥姥只讲了外边听见那个柴火响,有人好像抽柴火,所以贾母就说是不是因为天冷了,下雪天,外边有人路过,怕冷,那么抽柴火呢,生个火,取暖,正好这时候外边着火了,说走水了着火了,刘姥姥可没说个“火”字,刘姥姥要说柴火,完了,生火,沾了火字,那底下就没她的活了。就不会讲第二个了,说生火用那个火字是贾母说的,所以等火救灭了以后,贾母让她接着讲,刘姥姥接受教训了,明白了,不能沾这个火字要特别小心。这回她编了一个万无一失的故事,说有个九十多岁老太太,本来要绝后了。观音菩萨念她心诚,赐给她一孙子,那孙子现在十三四岁。你说她编得多好,你想90多岁老太太减掉十三四岁是多少?七十多八十,对不对,贾母不是七十吗。贾宝玉她看得出来就这一个男孩是贾母最钟爱的,90多岁老太太比七十岁要年长二十多岁呢,老人都愿意听长寿的故事,而且肯定讨人喜欢。所以咱们用现在的话来说,民间艺术家刘姥姥善于根据听众的审美需要,进行即兴创作。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她第四个作用,就是为日后贾府败落巧姐被救埋下伏笔。这里边就写到当时王熙凤的女儿,大姐抱着一个大釉子玩,那时候还没取名,还没取名叫巧姐呢,抱着一个柚子玩,见板儿手里拿着一个佛手,然后她就要。丫鬟就哄着板儿把这个佛手给大姐换了柚子,板儿呢已经对佛手玩腻了,玩很久了,他看见那个柚子又圆又香,就换了,好,这里头什么讲究呢?这个好像是冥冥之中缘分是佛手指引的结果,曹雪芹在这儿他是进行了这么一番暗示。所以,让刘姥姥起名,刘姥姥不就说了嘛,取个“巧”字,将来必定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全从这“巧”字上来。
那么今天两孩子偶然碰上了,一个正好玩佛手,一个正好玩柚子,又香又圆,这不巧吗,巧合了嘛,巧了就有缘了。所以《红楼梦》真是值得琢磨,有很多细节非常有味道,这是其他优秀小说所远远赶不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然刘姥姥三进就不是荣国府了,那个时候荣宁二府已经被抄了,她第三次跟贾府打交道呢,是她得到信息以后,贾府被抄了,她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就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那么当时去狱神庙探访凤姐的还有茜雪、小红、贾芸等人。所以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很重情义,而且有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这个老太太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许多非常值得珍惜的那些东西,所以我相信刘姥姥这个出色的艺术形象,一定会和《红楼梦》一起万寿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