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介紹了王國維先生的紅樓夢評論以後,我雖然是很景仰,說是王國維先生能夠在那麽早期能夠引用西方的文學哲學上的理論,寫出這樣有邏輯思辨性的一篇文學的評賞的論文是很了不起的,這種成就是很了不起的。可是我認為,我現在要說我的看法,當然我的看法也不一定對,大傢每個人都可以有你們自己的看法。我認為《紅樓夢評論》,我們不能夠完全接受的一點,就是《紅樓夢評論》是完全套用了叔本華的哲學,我認為文學裏邊可以反映人生,文學當然是反映人生的,文學既然反映了人生,文學裏邊當然就有哲學,文學有一個表達的形式,表達形式當然就有美學。我們從文學裏邊尋求哲學和美學,這是不錯的。可是我們所要針對的是這一個作品的本身,而不是把一個現成的理論,套在它的上面。我認為王國維先生之所以有了這樣的錯誤,是因為他那個時候畢竟衹有27歲,還很年輕,而且他那個時候沒有一般人接受西方的理論,能夠把它靈活地運用,我們所接受的西方的理論,不應該生搬硬套,是西方的理論可以給我們一種啓示,可以給我們一個視角,一個觀察評論的角度。我們不能夠把叔本華的哲學完全套到《紅樓夢》上,《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不是根據叔本華的哲學來寫的這個《紅樓夢》,而且他有一點我尤其是覺得不能同意的,就是他用生活的欲望來講《紅樓夢》,而且他用諧音的辦法,欲望的“欲”不是念yu嗎,賈寶玉的“玉”也念yu.所以他說賈寶玉的玉就代表了是生活之欲,這一點我完全不同意他,我認為我們要看《紅樓夢》,我們要針對《紅樓夢》的本身來看。
我認為很應該註意的就是,其實《紅樓夢》開端,在《紅樓夢》的第一回就說到這一塊頑石,就是賈寶玉的前身。這個頑石上邊刻了很多很多的文字,就是說這個頑石不是入世了嗎?然後他把他的經歷就寫下來,在這個石頭上,那麽說的是什麽呢?說這一塊頑石,本來是當年神話上的傳說,說是女媧補天,煉石來補蒼天,這是中國古代的一個神話的煉石補天的傳說了。說當時這個女媧就煉了多少,有一個數目,我現在記不得這個數目,多少多少塊石頭,都用來修補了蒼天,可是最後就剩下這一塊石頭沒有用它,就放在青埂峰下。有人說“青埂”兩個字就是“情根”的諧音,這塊頑石為什麽入世?就因為它有一念的未死的情根。它如果果然從早就出世解脫了,它就不用再入世一遭了。所以是在青埂峰下的一個當年被煉的一塊石,而沒有用它去補天。我認為這個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故事。剛纔我們說了你人生的意義價值目的在哪裏?你白白地活在世界上幾十年,你成就了是什麽?你的意義價值在哪裏?所以左思寫過一首詩,他說“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左思,晉朝的左思,他說就是一把刀,這個刀當然最好就是鋼刀,《水滸傳》上楊志賣刀,吹毛得過,這是一把鋼刀。左思說是鉛刀,我這把刀是鉛做的刀,鉛的刀當然不鋒利了,既沒有鋼刀的鋒利,恐怕也還沒有鐵片刀的鋒利呢。他說可是你既然叫刀,你為什麽叫刀?什麽東西叫刀?就是說你可以切割東西的你纔叫刀。他說我就算是一把鉛刀,就算我生來是無纔無能的,可是我既然作為一個人,我難道不該完成些什麽事情嗎?他說我就是一把鉛刀,我的可貴的價值就是你總有一割之用,至少要用你切過一次,你纔沒有白活這一趟,“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所以中國古代的,不管是中國的詩人,杜甫、李白,杜甫說“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杜甫他以為以他的理想,以他的志願、抱負他能夠使國君成為堯舜之君,使當時的人民真的過上太平安樂的生活,“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李太白說能夠功業完成,我就“拂衣歸五湖”,都是要完成功業。李商隱說“欲回天地”纔“入扁舟”,我要把天地都輓回來,把所有的人間的不幸都輓回,我纔到扁舟上去隱居。古代的仕隱,常常是對立的。
我在國外教書,有一個寫論文的學生,寫的論文是李白,李白總是說功成拂衣去,什麽功業一朝就我就怎麽樣,就是“功成”就“歸五湖”,都是寫功成名就就 “歸”。那我們國外的這些博士考試,不能衹要導師給他通過了,那還得了。所以就要請外係的人,那就請了外文係的,也是研究西方文學的,而且是西方人,因為我在加拿大來給他考試。就講到李白啊、杜甫啊,總是說,像李商隱啦,“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說我是永遠想着我要到江湖去,我要歸隱到江湖。什麽時候歸隱到江湖?白發的時候,事功都做好了,我都成功立業了。永憶江湖,白發纔歸,“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輓回了天地,我就上了“扁舟 ”。這外國人就不懂了,外國人就說你們中國人什麽意思啊?要出來做事就做事,幹嘛老說隱居?他就不懂得我們的意思,我們中國人為什麽,一方面做事一方面就說隱居呢?因為隱居表示你不追求功名利祿。那些個為了追求功名利祿的,說什麽 “一屆清知府,五萬雪花銀”,而且是清朝的時候有買官的制度,你既然花了這麽多錢去買,買了這個官你怎麽不把這本撈回來呢?所以貪贓枉法。衹有那些志不在功名的,是心懷着隱居的志性的人,才能夠做好了官,而不是貪贓枉法。他沒有隱居的出世的這種修養、這種理想,他就難得超越他貪贓枉法的利祿的欲望。這是為什麽中國人總是一邊做官一邊說我可是要隱居,就是有這樣的一種矛盾。可是呢,你知道那隱居,你當初就不要出來就好了,是不是,你就一直隱居,可是他總想還要出來,就是你作為一個人,你難道不完成你自己嗎?所以功成我才能歸五湖呢。永憶江湖歸白發,我要回了天地纔入扁舟。所以這塊頑石,我頑石如果未經煉過,也還則罷了,我就是一個普通的石頭,根本就不能補天,那我也心甘情願,我就不補了。那我還被你女媧煉過,我應該是有一個能力的,我應該是可以做出點什麽來。為什麽居然沒有用了?為什麽把我居然就拋棄在青埂峰下?這是這頑石的悲哀,所以頑石就想要入世。
你看現在,所以《紅樓夢》第一回就寫了一首詩,說“無纔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他說“無纔可去補蒼天”,我也被女媧煉過,可是我被廢棄了,丟在這裏,沒有用我去補蒼天。我想要到紅塵之間做一番事業,可是枉入紅塵,我白白地生在塵世一趟,我在塵世也沒有完成什麽,“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身前是那塊頑石,身後就是寶玉這個人。如果是以頑石來說,頑石是本身,寶玉是幻身。如果以人來說呢,寶玉纔是真正的這個人,頑石是假托。他說,“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你要知道,賈寶玉說“枉入紅塵若許年”,那賈寶玉所說的因為什麽,因為當時賈寶玉所看到的那為官作宦的,說賈雨村你如果不是為官作宦,你如果不是貪贓枉法,你就在官場上立不住足。所以《紅樓夢》上有一段是講到,說賈雨村來,要見一見賈寶玉,這個賈寶玉當時在他住的地方,當時史湘雲就勸他,說你也應該學一些仕途經濟之道了,學一學這些為官作宦的仕途經濟之道。賈寶玉就說了,說那你就請出去,不要在我這裏沾污了你這些有經濟仕宦的大道理的人。所以賈寶玉就是說,他所不願意,他為什麽不願意去科考?為什麽不願意去做官?為什麽不要去學仕途經濟之學?因為那仕途經濟之學,他看透了那些人的貪贓枉法、為非作歹的那些污濁的、邪惡的這些個社會上的這樣的風氣。我在我的關於《紅樓夢》的評論裏邊,我曾經給賈寶玉做了幾個比較,一個我是說,在《紅樓夢》這本書,作為一個小說來說,它是一個突破。因為中國過去的小說,常常他們所寫的要不然就是歷史,要不然就是神話。所以你像《封神演義》,什麽《三國演義》,要不然就是筆記小說,什麽傳奇雜記了,都是這個。可是衹有《紅樓夢》是一部真正的創作。它不是依傍於歷史,也不是依傍於傳奇的奇聞軼事,而是真正的作者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體會。而且不衹是感受和體會,他自己的反省他自己的觀察,所以,他跳出了中國舊傳統的小說的範圍。如果從這一點來說,我認為《紅樓夢》的成就有一點和李後主相似之處。
這個大傢以為我擬不於倫,李後主所寫的是詞,曹雪芹所寫的是小說。我是說,他們在突破傳統的那一點有相似之處。怎麽樣相似之處?在李後主以前《花間集》裏邊的一些作品,《花間集》裏邊的作品,你看《花間集》的敘說是什麽呢?那是歌宴酒席之間,寫給歌女去歌唱的歌詞,所以以詞的起源來說,詞對於詩是一種背離,就是對詩的傳統,是一種背叛,是一種離棄。為什麽呢?因為詩歌的傳統是言志,“詩言志”,“詩者,志之所之”,“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所以詩所寫的是你自己內心你的思想、你的感情、你的意願,所以詩是言志的。可是詞呢?在早期是寫給歌女去歌唱的歌詞。作者說詞裏邊所寫的不是我自己,不是我的思想感情。所以宋朝的筆記記了一段故事,說黃山𠔌,蘇東坡的好朋友,黃山𠔌寫詩也寫詞,那黃山𠔌有一個學道的朋友,這學道的朋友叫做法雲秀,法雲秀就跟黃山𠔌說,說詩你多作這個很好,沒有害處,說“豔歌小詞可罷之”。所以詞就是歌詞,而且是豔歌,因為是寫給歌女去唱的,所以裏邊所寫的都是美女、都是愛情,都是香豔的。這樣的作品罷之,你不要再寫了。這個是黃山𠔌的朋友勸他,說豔歌小詞可罷之,黃山𠔌說,“空中語耳”,說我豔歌小詞裏邊寫的美女和愛情是假的,沒那回事,是空中語,不是我認識一個美女,我對美女有愛情,完全不是。那就是一個歌詞嘛,不是言志的,所以他說“空中語”。所以本來詞是歌詞之詞,本來是空中語。可是從李後主就不然了,李後主經過破國亡傢的變故以後,說什麽?說“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竜,花月正春風”:“四十年來傢國,三千裏地山河”:“一旦歸為臣虜,瀋腰潘鬢銷磨”。寫的是什麽?寫的是他自己,他自己破國亡傢的感情悲恨。是什麽使得李後主突破了詞的傳統?因為詞本來是歌詞之詞,而是從李後主開始,把這個詞當做抒寫自己感情的一個新體詩了。王國維說,詞到李後主眼界始大開。所以他變了,改變了那些歌詞的詞,成為士大夫言志的詩篇。什麽原因?什麽原因使得李後主突破了歌詞之詞的傳統?我以為,是破國亡傢的悲恨。因為歌詞是流行的,大傢熟悉這個歌詞,就當做歌詞去寫,可是一旦他內心之中有了這麽大的悲哀和痛苦,他要表達,他就把他的悲苦用他最熟悉的那個形式表現出來了。中國的小說,都是寫歷史,都是寫傳奇,都是寫神話,都是寫小說傢言的野史瑣聞,為什麽《紅樓夢》的曹雪芹寫出這麽一部著作?自己親身的痛苦的經歷。李後主痛苦的經歷,使他突破了歌詞的傳統;曹雪芹的痛苦的經歷,使他突破了過去那些小說的傳統。所以我認為曹雪芹的成就是因為他有這樣的成功。
我還要把曹雪芹再比一個人,大傢也許覺得我比的都擬不於倫,我怎麽把曹雪芹跟李後主比了?我現在要再比一個人,就大傢更以為我不應該比的了,就是陶淵明。
你說把曹雪芹跟李後主比,還有可說也,都是文學家嘛,詩歌、小說。那麽跟陶淵明,陶淵明是隱居躬耕田園了。我認為,就是有真性情的人、有真理想的人、有真正的人格的人,有真正的理想、有真正的性情、有真正的人格的人,對於那些貪贓枉法的,那些邪惡的那種社會、那種罪惡,他都是不能忍受。陶淵明何嘗不想有一番作為?陶淵明的詩說,“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 .我少時也曾經壯且厲,我也曾經希望做一番事業。可是,陶淵明沒有完成,就因為他生在晉宋的易代之間,在晉宋的易代之間那官場就更加可怕。一般的沒有朝廷改變的時候,不過是貪贓枉法而已了,到了時代改變的易代之間,就不僅是貪贓枉法了,還有政治的鬥爭。一個有理想的人、有正義的人、有真的感情的人,他沒有辦法,沒有辦法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所以,陶淵明曾經給他兒子留下一封短信,他說我“性剛纔拙”,我性情很剛直,我這種應付社會的能力真是很笨拙:“與世多忤”,所以我跟這個時代,跟這個社會,跟這個官場就有很多不能相合的地方。他說“饑凍雖切”,饑是饑餓,凍是寒冷。你如果是做一任官,你如果再肯貪贓枉法,那不但你自己受用不窮,你子孫都受用不窮了,你可以給你的子孫都置下多少産業了。而我不能,我沒有辦法,我“性剛纔拙,與世多忤”,所以我回來種田。可是我種田有的時候我種田了一年,遇到蟲災旱澇,他說常常“寒夜無被眠”,寒冷的夜晚我連一個保暖的被都沒有。他說我“使汝等幼而饑寒”,我對我的孩子們,我對不起你們,讓你們從這麽小就跟我忍餓受凍。但是他說了“饑凍雖切”,饑餓和寒冷這是我們切身的痛苦,不是身外的,這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饑餓,我們自己的寒冷,這個是很切身的痛苦。他說“饑凍雖切,違己交病”,但是你讓我出賣我自己,去逢迎那個官場的貪贓枉法,而且你如果在官場之中,如果別人都貪贓枉法,如果你不肯同流合污,你常常是被攻擊的,你常常是站不住腳的。所以他說“饑凍雖切,違己交病”,所以我“僶俛辭世”,纔“使汝等幼而饑寒 ”。
所以我不能夠迎合官場的生活。陶淵明選擇了躬耕,我付上我自己身體的勞動,是“晨興理荒穢,戴月鋤荷歸”,起早貪晚地在田裏邊勞動,我衹是因為我不能夠忍受,我不能夠忍受那些污穢、罪惡和痛苦。陶淵明不能夠忍受官場,陶淵明選擇了躬耕。賈寶玉也不能夠忍受那仕途經濟,賈寶玉選擇了出傢。如果以賈寶玉跟陶淵明相比,陶淵明比賈寶玉更堅強,他沒有逃避。這是我讀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我自己看《紅樓夢》我所得。賈寶玉一個是他不能夠入仕途的經濟,所以他對於人生是落空了。他惟一追求的,惟一的理想就是真正在人世之間能得到一個相知相愛之人。曹雪芹也說了,他說我的《紅樓夢》是跟那些誨淫的書是不同的,那些誨淫的都寫的是身體上的肉欲,可是賈寶玉所寫的是一種心靈上的感情。你看賈寶玉當然也很多情,對於什麽女性都很多情的,可是賈寶玉的多情常常是同情,是協助人,是幫助人,是同情,不是男子的欲望的占有。衹有對林黛玉跟別人不同,跟林黛玉的那個感情也不是男女之間肉欲的感情,而是心靈上的一種相知的、一種知己的、心靈上的那種相知的感情。可是現在他知道,他不但其他的一切都落空了,不但是“無纔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而且《紅樓夢》上還有一首詩。《紅樓夢》十二支麯子裏邊有一首《枉凝眉》,還有十二支麯子引子,說“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衹為風月情濃。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下邊的《枉凝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這是他另外一個落空。世俗的補天的願望是落空了,他的愛情也落空了,惟一的一個可以心靈相通的人,最後是被拆散了,而且林黛玉死了。“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挂。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鼕,春流到夏”。《紅樓夢》的結尾還有一個偈語,所以如果按照王國維說《紅樓夢》是解脫,你看曹雪芹從他開頭的第一回的偈語,“無纔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這不是一個解脫的話,《紅樓夢》的結尾的偈語“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而且《紅樓夢》還曾經有過一首詩,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所以我認為《紅樓夢》不是如同王國維所說的,完全是叔本華的哲學,是示人以解脫之道,而是一個真正的人生的悲劇。這是我個人的一點點的看法。我說得很零亂,可能有很多錯誤的地方,因為《紅樓夢》本來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大傢都可以對它有很多的體會。我是介紹了王國維的評論,也談到了自己個人一點看法,耽誤你們很多時間對不起大傢。
我認為很應該註意的就是,其實《紅樓夢》開端,在《紅樓夢》的第一回就說到這一塊頑石,就是賈寶玉的前身。這個頑石上邊刻了很多很多的文字,就是說這個頑石不是入世了嗎?然後他把他的經歷就寫下來,在這個石頭上,那麽說的是什麽呢?說這一塊頑石,本來是當年神話上的傳說,說是女媧補天,煉石來補蒼天,這是中國古代的一個神話的煉石補天的傳說了。說當時這個女媧就煉了多少,有一個數目,我現在記不得這個數目,多少多少塊石頭,都用來修補了蒼天,可是最後就剩下這一塊石頭沒有用它,就放在青埂峰下。有人說“青埂”兩個字就是“情根”的諧音,這塊頑石為什麽入世?就因為它有一念的未死的情根。它如果果然從早就出世解脫了,它就不用再入世一遭了。所以是在青埂峰下的一個當年被煉的一塊石,而沒有用它去補天。我認為這個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故事。剛纔我們說了你人生的意義價值目的在哪裏?你白白地活在世界上幾十年,你成就了是什麽?你的意義價值在哪裏?所以左思寫過一首詩,他說“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左思,晉朝的左思,他說就是一把刀,這個刀當然最好就是鋼刀,《水滸傳》上楊志賣刀,吹毛得過,這是一把鋼刀。左思說是鉛刀,我這把刀是鉛做的刀,鉛的刀當然不鋒利了,既沒有鋼刀的鋒利,恐怕也還沒有鐵片刀的鋒利呢。他說可是你既然叫刀,你為什麽叫刀?什麽東西叫刀?就是說你可以切割東西的你纔叫刀。他說我就算是一把鉛刀,就算我生來是無纔無能的,可是我既然作為一個人,我難道不該完成些什麽事情嗎?他說我就是一把鉛刀,我的可貴的價值就是你總有一割之用,至少要用你切過一次,你纔沒有白活這一趟,“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所以中國古代的,不管是中國的詩人,杜甫、李白,杜甫說“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杜甫他以為以他的理想,以他的志願、抱負他能夠使國君成為堯舜之君,使當時的人民真的過上太平安樂的生活,“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李太白說能夠功業完成,我就“拂衣歸五湖”,都是要完成功業。李商隱說“欲回天地”纔“入扁舟”,我要把天地都輓回來,把所有的人間的不幸都輓回,我纔到扁舟上去隱居。古代的仕隱,常常是對立的。
我在國外教書,有一個寫論文的學生,寫的論文是李白,李白總是說功成拂衣去,什麽功業一朝就我就怎麽樣,就是“功成”就“歸五湖”,都是寫功成名就就 “歸”。那我們國外的這些博士考試,不能衹要導師給他通過了,那還得了。所以就要請外係的人,那就請了外文係的,也是研究西方文學的,而且是西方人,因為我在加拿大來給他考試。就講到李白啊、杜甫啊,總是說,像李商隱啦,“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說我是永遠想着我要到江湖去,我要歸隱到江湖。什麽時候歸隱到江湖?白發的時候,事功都做好了,我都成功立業了。永憶江湖,白發纔歸,“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輓回了天地,我就上了“扁舟 ”。這外國人就不懂了,外國人就說你們中國人什麽意思啊?要出來做事就做事,幹嘛老說隱居?他就不懂得我們的意思,我們中國人為什麽,一方面做事一方面就說隱居呢?因為隱居表示你不追求功名利祿。那些個為了追求功名利祿的,說什麽 “一屆清知府,五萬雪花銀”,而且是清朝的時候有買官的制度,你既然花了這麽多錢去買,買了這個官你怎麽不把這本撈回來呢?所以貪贓枉法。衹有那些志不在功名的,是心懷着隱居的志性的人,才能夠做好了官,而不是貪贓枉法。他沒有隱居的出世的這種修養、這種理想,他就難得超越他貪贓枉法的利祿的欲望。這是為什麽中國人總是一邊做官一邊說我可是要隱居,就是有這樣的一種矛盾。可是呢,你知道那隱居,你當初就不要出來就好了,是不是,你就一直隱居,可是他總想還要出來,就是你作為一個人,你難道不完成你自己嗎?所以功成我才能歸五湖呢。永憶江湖歸白發,我要回了天地纔入扁舟。所以這塊頑石,我頑石如果未經煉過,也還則罷了,我就是一個普通的石頭,根本就不能補天,那我也心甘情願,我就不補了。那我還被你女媧煉過,我應該是有一個能力的,我應該是可以做出點什麽來。為什麽居然沒有用了?為什麽把我居然就拋棄在青埂峰下?這是這頑石的悲哀,所以頑石就想要入世。
你看現在,所以《紅樓夢》第一回就寫了一首詩,說“無纔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他說“無纔可去補蒼天”,我也被女媧煉過,可是我被廢棄了,丟在這裏,沒有用我去補蒼天。我想要到紅塵之間做一番事業,可是枉入紅塵,我白白地生在塵世一趟,我在塵世也沒有完成什麽,“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身前是那塊頑石,身後就是寶玉這個人。如果是以頑石來說,頑石是本身,寶玉是幻身。如果以人來說呢,寶玉纔是真正的這個人,頑石是假托。他說,“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你要知道,賈寶玉說“枉入紅塵若許年”,那賈寶玉所說的因為什麽,因為當時賈寶玉所看到的那為官作宦的,說賈雨村你如果不是為官作宦,你如果不是貪贓枉法,你就在官場上立不住足。所以《紅樓夢》上有一段是講到,說賈雨村來,要見一見賈寶玉,這個賈寶玉當時在他住的地方,當時史湘雲就勸他,說你也應該學一些仕途經濟之道了,學一學這些為官作宦的仕途經濟之道。賈寶玉就說了,說那你就請出去,不要在我這裏沾污了你這些有經濟仕宦的大道理的人。所以賈寶玉就是說,他所不願意,他為什麽不願意去科考?為什麽不願意去做官?為什麽不要去學仕途經濟之學?因為那仕途經濟之學,他看透了那些人的貪贓枉法、為非作歹的那些污濁的、邪惡的這些個社會上的這樣的風氣。我在我的關於《紅樓夢》的評論裏邊,我曾經給賈寶玉做了幾個比較,一個我是說,在《紅樓夢》這本書,作為一個小說來說,它是一個突破。因為中國過去的小說,常常他們所寫的要不然就是歷史,要不然就是神話。所以你像《封神演義》,什麽《三國演義》,要不然就是筆記小說,什麽傳奇雜記了,都是這個。可是衹有《紅樓夢》是一部真正的創作。它不是依傍於歷史,也不是依傍於傳奇的奇聞軼事,而是真正的作者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體會。而且不衹是感受和體會,他自己的反省他自己的觀察,所以,他跳出了中國舊傳統的小說的範圍。如果從這一點來說,我認為《紅樓夢》的成就有一點和李後主相似之處。
這個大傢以為我擬不於倫,李後主所寫的是詞,曹雪芹所寫的是小說。我是說,他們在突破傳統的那一點有相似之處。怎麽樣相似之處?在李後主以前《花間集》裏邊的一些作品,《花間集》裏邊的作品,你看《花間集》的敘說是什麽呢?那是歌宴酒席之間,寫給歌女去歌唱的歌詞,所以以詞的起源來說,詞對於詩是一種背離,就是對詩的傳統,是一種背叛,是一種離棄。為什麽呢?因為詩歌的傳統是言志,“詩言志”,“詩者,志之所之”,“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所以詩所寫的是你自己內心你的思想、你的感情、你的意願,所以詩是言志的。可是詞呢?在早期是寫給歌女去歌唱的歌詞。作者說詞裏邊所寫的不是我自己,不是我的思想感情。所以宋朝的筆記記了一段故事,說黃山𠔌,蘇東坡的好朋友,黃山𠔌寫詩也寫詞,那黃山𠔌有一個學道的朋友,這學道的朋友叫做法雲秀,法雲秀就跟黃山𠔌說,說詩你多作這個很好,沒有害處,說“豔歌小詞可罷之”。所以詞就是歌詞,而且是豔歌,因為是寫給歌女去唱的,所以裏邊所寫的都是美女、都是愛情,都是香豔的。這樣的作品罷之,你不要再寫了。這個是黃山𠔌的朋友勸他,說豔歌小詞可罷之,黃山𠔌說,“空中語耳”,說我豔歌小詞裏邊寫的美女和愛情是假的,沒那回事,是空中語,不是我認識一個美女,我對美女有愛情,完全不是。那就是一個歌詞嘛,不是言志的,所以他說“空中語”。所以本來詞是歌詞之詞,本來是空中語。可是從李後主就不然了,李後主經過破國亡傢的變故以後,說什麽?說“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竜,花月正春風”:“四十年來傢國,三千裏地山河”:“一旦歸為臣虜,瀋腰潘鬢銷磨”。寫的是什麽?寫的是他自己,他自己破國亡傢的感情悲恨。是什麽使得李後主突破了詞的傳統?因為詞本來是歌詞之詞,而是從李後主開始,把這個詞當做抒寫自己感情的一個新體詩了。王國維說,詞到李後主眼界始大開。所以他變了,改變了那些歌詞的詞,成為士大夫言志的詩篇。什麽原因?什麽原因使得李後主突破了歌詞之詞的傳統?我以為,是破國亡傢的悲恨。因為歌詞是流行的,大傢熟悉這個歌詞,就當做歌詞去寫,可是一旦他內心之中有了這麽大的悲哀和痛苦,他要表達,他就把他的悲苦用他最熟悉的那個形式表現出來了。中國的小說,都是寫歷史,都是寫傳奇,都是寫神話,都是寫小說傢言的野史瑣聞,為什麽《紅樓夢》的曹雪芹寫出這麽一部著作?自己親身的痛苦的經歷。李後主痛苦的經歷,使他突破了歌詞的傳統;曹雪芹的痛苦的經歷,使他突破了過去那些小說的傳統。所以我認為曹雪芹的成就是因為他有這樣的成功。
我還要把曹雪芹再比一個人,大傢也許覺得我比的都擬不於倫,我怎麽把曹雪芹跟李後主比了?我現在要再比一個人,就大傢更以為我不應該比的了,就是陶淵明。
你說把曹雪芹跟李後主比,還有可說也,都是文學家嘛,詩歌、小說。那麽跟陶淵明,陶淵明是隱居躬耕田園了。我認為,就是有真性情的人、有真理想的人、有真正的人格的人,有真正的理想、有真正的性情、有真正的人格的人,對於那些貪贓枉法的,那些邪惡的那種社會、那種罪惡,他都是不能忍受。陶淵明何嘗不想有一番作為?陶淵明的詩說,“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 .我少時也曾經壯且厲,我也曾經希望做一番事業。可是,陶淵明沒有完成,就因為他生在晉宋的易代之間,在晉宋的易代之間那官場就更加可怕。一般的沒有朝廷改變的時候,不過是貪贓枉法而已了,到了時代改變的易代之間,就不僅是貪贓枉法了,還有政治的鬥爭。一個有理想的人、有正義的人、有真的感情的人,他沒有辦法,沒有辦法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所以,陶淵明曾經給他兒子留下一封短信,他說我“性剛纔拙”,我性情很剛直,我這種應付社會的能力真是很笨拙:“與世多忤”,所以我跟這個時代,跟這個社會,跟這個官場就有很多不能相合的地方。他說“饑凍雖切”,饑是饑餓,凍是寒冷。你如果是做一任官,你如果再肯貪贓枉法,那不但你自己受用不窮,你子孫都受用不窮了,你可以給你的子孫都置下多少産業了。而我不能,我沒有辦法,我“性剛纔拙,與世多忤”,所以我回來種田。可是我種田有的時候我種田了一年,遇到蟲災旱澇,他說常常“寒夜無被眠”,寒冷的夜晚我連一個保暖的被都沒有。他說我“使汝等幼而饑寒”,我對我的孩子們,我對不起你們,讓你們從這麽小就跟我忍餓受凍。但是他說了“饑凍雖切”,饑餓和寒冷這是我們切身的痛苦,不是身外的,這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饑餓,我們自己的寒冷,這個是很切身的痛苦。他說“饑凍雖切,違己交病”,但是你讓我出賣我自己,去逢迎那個官場的貪贓枉法,而且你如果在官場之中,如果別人都貪贓枉法,如果你不肯同流合污,你常常是被攻擊的,你常常是站不住腳的。所以他說“饑凍雖切,違己交病”,所以我“僶俛辭世”,纔“使汝等幼而饑寒 ”。
所以我不能夠迎合官場的生活。陶淵明選擇了躬耕,我付上我自己身體的勞動,是“晨興理荒穢,戴月鋤荷歸”,起早貪晚地在田裏邊勞動,我衹是因為我不能夠忍受,我不能夠忍受那些污穢、罪惡和痛苦。陶淵明不能夠忍受官場,陶淵明選擇了躬耕。賈寶玉也不能夠忍受那仕途經濟,賈寶玉選擇了出傢。如果以賈寶玉跟陶淵明相比,陶淵明比賈寶玉更堅強,他沒有逃避。這是我讀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我自己看《紅樓夢》我所得。賈寶玉一個是他不能夠入仕途的經濟,所以他對於人生是落空了。他惟一追求的,惟一的理想就是真正在人世之間能得到一個相知相愛之人。曹雪芹也說了,他說我的《紅樓夢》是跟那些誨淫的書是不同的,那些誨淫的都寫的是身體上的肉欲,可是賈寶玉所寫的是一種心靈上的感情。你看賈寶玉當然也很多情,對於什麽女性都很多情的,可是賈寶玉的多情常常是同情,是協助人,是幫助人,是同情,不是男子的欲望的占有。衹有對林黛玉跟別人不同,跟林黛玉的那個感情也不是男女之間肉欲的感情,而是心靈上的一種相知的、一種知己的、心靈上的那種相知的感情。可是現在他知道,他不但其他的一切都落空了,不但是“無纔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而且《紅樓夢》上還有一首詩。《紅樓夢》十二支麯子裏邊有一首《枉凝眉》,還有十二支麯子引子,說“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衹為風月情濃。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下邊的《枉凝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這是他另外一個落空。世俗的補天的願望是落空了,他的愛情也落空了,惟一的一個可以心靈相通的人,最後是被拆散了,而且林黛玉死了。“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挂。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鼕,春流到夏”。《紅樓夢》的結尾還有一個偈語,所以如果按照王國維說《紅樓夢》是解脫,你看曹雪芹從他開頭的第一回的偈語,“無纔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這不是一個解脫的話,《紅樓夢》的結尾的偈語“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而且《紅樓夢》還曾經有過一首詩,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所以我認為《紅樓夢》不是如同王國維所說的,完全是叔本華的哲學,是示人以解脫之道,而是一個真正的人生的悲劇。這是我個人的一點點的看法。我說得很零亂,可能有很多錯誤的地方,因為《紅樓夢》本來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大傢都可以對它有很多的體會。我是介紹了王國維的評論,也談到了自己個人一點看法,耽誤你們很多時間對不起大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