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名山大川>> 王夫之 Wang Fuzhi   中國 China   清代   (1619年1692年)
蓮峰志
  王子曰:嶽為峰七十二,蓮居其一。為嶽西偏,為郡東北,為邑西為上湘東側,又南為中湘南址。地從嶽而去者,漸上三十裏級嵩。從函口發者,以次上八十裏。縈一宿河源上者,直登二十裏。二道稍夷,顧遊者從峻級者,多略二道。至其千壑萬嶂,兩脈墳聚,奔乎蓮之一峰。
總序
  王子曰:嶽為峰七十二,蓮居其一。為嶽西偏,為郡東北,為邑西為上湘東側,又南為中湘南址。地從嶽而去者,漸上三十裏級嵩。從函口發者,以次上八十裏。縈一宿河源上者,直登二十裏。二道稍夷,顧遊者從峻級者,多略二道。至其千壑萬嶂,兩脈墳聚,奔乎蓮之一峰。自予觀之,形勝表裏,可謂奇絶之尤者矣。不顯於宋以上,顯於乾道中,又湮隔至正嘉間,者君子乃益至,增吟詠,集翰墨,講藝興教,以迄於今百二十年所。然而搜微洗邈,追已往之令徽,嗣來者於未洎,則茲山之明滅升降係於一日,未可不慎以當之也。
  夫峰裔於嶽,其有志也,與嶽存亡。乃舊長茲山者,吏率俗。又正嘉間侈尚排比,不得記敘遺法,如海南鄧公修全志,屬者非人,以故不馴雅。而安成、宛陵別編翰墨,亦殉時流,又簡略不及林泉之勝、烈廟初,峰志毀。壬午十二月,郡譙樓火,全志又毀。議者乃歸之序志之咎,不以流散漶漫為惜。則後起者之不可仍襲苟簡以增陋,而不知所休戒,其亦明矣。癸未十月,予自郡西八十裏,逢寇鈎索,草屏莽枝,奔命於峰之下。趾泥頭霧,嚙菜燒葉,而心翕然喜之。甲申春,出自峰下,心不能忘,無歲弗至,碣石流瀨,得盡拾其古茜幽翠之跡。自期茲山與往賢之流攬者,幾有遇焉,而不我去。乃窮山址,溯名寓,省裸焫,簡物類,采遺音,推衲宿,上斷南宋,下止於今,且嘉山僧之不以離亂而廢好事,編櫛次序,作志十二捲,為言二萬二千七百六十有奇,庶俾將來增美有級,區分簡撰,渺意繕之,不敢有屬。唯先賢殘節未即過刪。序記詩歌以人存者,或未嫻雅。若徇同遊,媚名貴,取澤一時,則餘痛焉艾之,其不遑已。而昔之遊者,自衊而明,自明而益著,如山斯埤,功或尋尺,千歲悠悠,我不敢知來者之何辭也。
  神祖烝孝,壽母錫經。匪梵斯唄,春曉雷霆。我欽王言,火不敢壞。配禹九鼎,輯南荒怪。恭述敕諭第一。
  不有先者,我則疇知。安成宛陵,嘆詠隆口。名山千古,大文不作。予保斷編,其忍荒落。述原志序第二。
  眺奇多感,誰守幽茜。彼遊斯名,此抱其靜。天監以前,莫有知者。我拜惠海,是大喜捨。作沿革第三。
  山之悅目,唯人自遇,靚歆岩石,聊寄晨暮。至其蜿蜒,有歸有奔。尋支測奇,遊者之門。作形勝第四。
  尊者坐石,其下臨池。洲雪鴻蹤,師自不知。寄慨後來,誰可欣對。鬆皴鑊紫,映此蔥薆。志古跡第五。
  奇人孤坐,有萬夫想。奇山僻居,百峰精往。我觀此峰,雅稱為蓮。南北東西,莖葉田田。作附麗第六。
  在宋中葉,天步已艱。孰俾哲人,於此投閑。捫蘿對歌,不改其度。後來餘子,誰實能悟!作名遊第七。
  靈蟲修供,不愛雷雨。永新感之,涓其豆脯,彼涓者人,而況廢剟。敬告司籩,勿羞豺獺。作祀典第八。
  岩花無言,嶺雲自橫。為動為靜,詎可意迎?註昔諸師,以此得度。嗣者無人,荊榛塞路。作禪宿第九。
  虎吟必暮,猿勢在枝。丹鵾素鷳,颼蝟力狉。鼕花雪紫,春果澗落。無雲晴荈,帶泉香樂。作物産第十。
  一石或傳,千峰不寶。自非寒河,白雲腐草。前自二賢,後有湛張。大雅千古,不廢嗜菖。纂序記第十一。
  或存其人,或惜其群。寧我抱罪,不俾墜聞。苦吟高唱,雅道今昔。青山勞勞,閱人無極。刪詩第十二。
  與嶽患難,唯嶽知餘。殘夢不忘,我報靈墟。始以宸章,迄於韻藻。天地閉塞,文之歸老。作總序第十三。
蓮峰志捲一
  敕諭
  神宗皇帝諭敕壹道
  皇帝敕諭方廣寺住持及僧衆人等:朕惟佛氏之教,具在經典,用以化導善類,覺悟群迷,於護國佑民不為無助。茲者聖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後命工刊印續入藏經十一函,並舊刻藏經六百三十七函,通行頒布於本寺。爾等務須莊嚴持誦,尊奉珍臧。不許諸色人等故行褻玩,緻有遺失損壞。特賜護持,以垂永久。欽哉!故諭
  之 寶萬歷二十二年月
  原志序
  蓮峰翰墨志序
  南山之留,餘與師泉劉君、訥溪周君時對床。方廣住僧真定持所藏晦庵、南軒二先生暨當時諸賢先後所遺題詠欲為山志,以傳山中。曰:“無俾茲山,遭名賢多而守之者,顧落寞也,亦蘄子有續焉。且將持此為高客款也。”余曰:“可也。”嶽之勝也,高則祝融,深則蓮華。或曰,高不可以久居,深可探焉。高覽而深探,嶽之勝也。斯志也,蓋具見乎深林窈壑為深棲之勝者矣。然在今距宋乾道,蓋三百餘年,何倏如昨日也!宇宙寥廓,俯仰今昔,不有感於遊人者乎?二翁遺響,至今日諸賢可以指計焉,何蹤跡希闊也?豈曰花源路迷,石梁雲隔者類邪!言之可誦不一也。而固有厭塵鞅者,抒幽憤者,適恬曠者,肆遐覽而寄閎談者,深探邃論,皇皇焉,身若營乎千古者。知言者之於斯也,察性情矣,區人倫矣,其道污隆,其時升降,可以觀,可以興然者矣。然則君子之至於斯也,可以資德矣。登高而作賦,獨雲乎哉!茲山僧款客,奚止於茗具蔬盤,亦奚止清泉白石,煙樹雲蘿,畢供其所有者哉!亦奚止乎其岩棲堪寄,為不落寞也哉!因書其簡,且為正其次第,題詠之後,志二賢祀典祠田,並其寺業修復之跡雲。嘉靖壬子鼕十一月長至前七日,三峰山人前監察御史安城劉陽序。
  壬子之夏,餘求師友於安城,與師泉、三峰二君子聚講數月。秋,復同入南山。至是過蓮峰下,謁晦庵、南軒兩先生祠。祠在方廣寺,雲兩先生嘗宿此,故祠之。感仰興懷,旬餘不能去。寺僧真定輩裒集今昔諸吟詠,刻梓以永茲山勝事。三峰劉君為次第而序之詳矣。餘於茲抑有感焉,恆言曰“地靈人傑”,是以人之賢不肖責之地也。人亦有言“人傑地靈”,是亦地之暗係於人也。觀茲集焉,辨矣。南嶽之蓮花峰,在崇崗絶洞中,深入而幽潛,八峰矯好,若青蓮出水,蛻埃壗立,淨明奇麗,嶽之一勝也。禪修寂學者,往往擇而棲焉,宜其人之高潔遠俗,世緣不能染也。然惟傳梁之時有高僧惠海,跡似影響。嘉靖初有潔空者,堅志苫行,復興法門,是興廢由夫人也。名賢貴客,選勝搜奇,遊觀必至,然惟宋之兩先生及近代諸君子數篇,其勝已曄然增輝,視和璞白珩有光焉,是章暗由夫人也。觀茲集焉,辨矣。茲集誠茲山之墨寶乎!寺僧能世修其師之志行不替,茲山之興而章也,其有既乎?兩先生不遠千裏,會友問學,風雨冰雪,淬志彌勵,笑談詠歌,箴規斯存,其一遊一息一話一字,人皆愛慕敬仰之不置也,固宜。後來君子,遐心苦志,時發泄於吟詠間,非徒寄興於山水者。茲集也,可以尚友,可以考德,可以稽往,可以知來,覽者將有取焉。餘過時荒學,仰止前修,負良朋而愧山靈也。謹題末簡,用記永懷雲。嘉靖三十一年壬子鼕臘月八日,宛陵周怡書。
  蓮峰志捲一終
首頁>> 文學>> 名山大川>> 王夫之 Wang Fuzhi   中國 China   清代   (1619年16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