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人文学者>> 錢文忠 Qian Wenzho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66年六月)
玄奘西遊記
  他是唐朝的一位偉大僧人,法號玄奘。他徒步十萬裏,歷時十七年,遠赴天竺取經。他的西行之路,是一條由信念、堅持和智慧澆鑄而成的求知之路。《玄奘西遊記》創百傢講壇,收視新高。
第1節:前 言
  前 言
  我謹將在百傢講壇上為大傢講述的三十六集《玄奘西遊記》,以書的形式奉獻給大傢。我的心情是喜悅和惶恐交加。節目講完了,書也出版了,那麽,我所能做的就是恭候大傢的批評和指教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和百傢講壇實在可以說是一場美麗的邂逅。2006年10月的一天,我接到百傢講壇執行主編王詠琴女士的電話。她語氣優雅,問我是否可以到百傢講壇講一次,題目是否可以和《西遊記》有關。
  我和王詠琴女士素不相識,接到這個電話確實有點意外。雖然我平時很少看電視讀報紙,也基本不上網,但是,對《百傢講壇》的盛況,對主講人閻崇年、易中天、王立群、於丹等先生的大名以及著作,卻總還是知道的,有的還購藏拜讀過。不過,我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過,自己也會登上《百傢講壇》,成為又一名主講人。我並沒有問王詠琴女士,她是怎麽會找到我的。
  11月間,我略微做了一些準備,利用一次赴京探友的機會,來到國宏賓館參加試講拍攝。結束後就返回上海,並沒有過多地在意結果。很快,我又接到王詠琴女士的電話,希望我再次赴京,具體商量拍攝事宜。這多少讓我有點驚訝,但還是沒有多問什麽,遵囑趕到北京,蒙《百傢講壇》製片人萬衛先生、總策劃解如光先生接談,從此開始了我和《百傢講壇》的這一份因緣。
  準備、拍攝、製作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百傢講壇》對主講人的講稿思路、環節設置、敘述風格都有獨特而嚴格的要求。儘管不用等到事後就已經證明,《百傢講壇》的這些似乎很苛刻的要求,絶對是有的放矢的,也是非常有效的。但是,我想,沒有哪一位主講人會從一開始就感到習慣。感謝《百傢講壇》的主創人員,他們以高超的專業素養、高度的敬業精神,指點我、幫助我剋服了一個接一個的睏難。終於,《玄奘西遊記》循着上升的軌跡,劃上了大致可以說是圓滿的句號。我固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卻更多地感受到了《百傢講壇》主創人員給我的教益和情誼的沉重。我由衷地感謝他們。
  如今,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我認同《百傢講壇》的基本理念。根據我自己的感受,我將它總結為:為電視觀衆提供親近文化精神的平臺,為學院教師提供傳播文化精神的講臺。《百傢講壇》的全體創作人員和主講人共同努力,正在嘗試並且成就着一項卓有成效的文化事業。或許,這還是一個美麗的夢想。然而,卻絶不會永遠衹是一個夢想。
  《論語?雍也》裏有一句話,是我們都耳熟能詳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楊伯峻先生的權威譯文是:“(對於任何學問和事業,)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意思很清楚。倒過來看也同樣清楚:“以它為樂”和“喜愛它”乃是“懂得它”的前提或必經之路。那麽,雖說當下正在進入網絡時代,但是,恐怕誰都不能否認,電視仍然是解决“如何以它為樂”、“如何使人喜歡它”這些問題的最為直接有效的手段和媒介。學者是已經“懂得它”,更多的是正在努力“懂得它”的專業人員,如果有意或立志使非專業人員“喜愛它”、“以它為樂”,迄今為止,電視終究還是最接近於理想的平臺。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贊同易中天先生的意見,他認為,倘若春秋時代就有電視,那麽,孔子也應該不會拒絶的。
  使更多的人“以它為樂”、“喜愛它”,本身就是一種傳播和普及的努力過程。傳播且不論,普及又豈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深入淺出”也是大傢所熟悉的話了,“深入”正是對“淺出”的要求、希望,或許也可以說,“深入”正是“淺出”的門檻和資格。我們經常挂在嘴邊的,要給人一碗水,自己最好有一桶水,無非也就是這個意思而已。正因為如此,在我看來,普及不僅絶不意味着輕鬆,相反,它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
  所有這一切,都讓我在《百傢講壇》這個中央電視臺的欄目上講《玄奘西遊記》的時候,有一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情。雖說這個題目處於我本人的專業領域之內,但是,我卻沒有把握說,自己對這個題目已經足夠“深入”了。因此,在努力“淺出”的時候,我衹能老老實實地恪守有來歷、不妄語、不做無根遊談、不為懸想虛語。我努力了,可是,我究竟做到了多少呢?那衹有恭候大傢的評判了。
  本書是在《百傢講壇》的《玄奘西遊記》講稿的基礎上,加以增補而成的。增補的部分主要是由於時間和電視節目特點的限製而沒有完全講述出來的內容,此外還增加了一些珍貴的圖版。書後所附“參考書目”,意在為有進一步興趣的讀者提供最初步的導引。
  錢文忠
第2節:目 錄
  目 錄
  前言………………………………
  第一講 玄奘身世………………
  第二講 皈依佛門………………
  第三講 求學之路………………
  第四講 潛往邊關………………
  第五講 偷渡國境………………
  第六講 邊關被擒………………
  第七講 險象環生………………
  第八講 身臨絶境………………
  第九講 被睏高昌………………
  第十講 異國傳奇………………
  第十一講 龜茲辯經………………
  第十二講 一波三折………………
  第十三講 化敵為友………………
  第十四講 走進印度………………
  第十五講 佛影謎蹤………………
  第十六講 巴國奇聞………………
  第十七講 真假女國………………
  第十八講 在劫難逃………………
  第十九講 絶處逢生………………
  第二十講 佛陀故鄉………………
首頁>> 文學>> 人文学者>> 錢文忠 Qian Wenzho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66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