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諸子百傢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古今;他的寓言想像奇特,寓意深遠;他的風格嘻笑怒駡,了無拘囿。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莊子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
今天我們來說一個人:莊子。
莊子這個名字歷代傳誦。大傢都知道莊子是一個“乘物以遊心”,可以“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人。他上窮碧落下黃泉,嬉笑怒駡,說盡天下英雄,但其實他的內心並不激烈。
在《莊子》這本書中,都是一些“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看起來漫無邊際,但其實其中藴含有大智慧。
我們關於莊子的生平能夠知道的很少很少,最早有確切記載的就是司馬遷的《史記》。莊子是戰國時候的宋這個國傢的蒙地(今河南商丘東北)的人。他曾經做過漆園小吏,相當於現在一個保管員。他一輩子就生活在一個戰國紛爭、戰亂頻仍,而到處求賢若渴的一個時代裏。他隱居不仕,終老天年,沒有什麽社會的名分。
據大概的推測,莊子生活的時間大概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之間,當然也有一說到公元前275年。他具體的生卒年月更是無從知道了。
《莊子》這本書,歷代被奉為經典。但是在所有的先秦經典中,它也許是最不帶有經典意味的,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無邊無際的奇思異想。
根據《漢書•藝文志》上的記載,《莊子》傳世作品應該有五十多篇,但是到今天我們可以見到的,就衹有三十三篇了。這就是晉代郭象整理出來、流傳至今的《莊子》。其中“內篇”是七篇,有“外篇”是十五篇,還有十一篇是“雜篇”。
現在我們能夠確定的是,七篇內篇一定是莊子所做,而外篇和雜篇有可能是他的門人、學生、朋友以及後世得到莊子思想真傳的人寫的一些文章。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生在世,從古至今,很難看破的就是名與利這兩個字。應該說,大傢首先面臨的就是利益的紛擾和誘惑,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會面臨着經濟的問題,生存的睏窘。莊子也不例外。
莊子的生活是什麽樣呢?從《莊子》裏的故事,我們可見一斑,他的生活一直是相當貧睏的。
《外物》篇裏有這麽一個故事:
莊周傢裏很貧睏。有一天,傢裏窮得實在是揭不開鍋了,等米下鍋。他就去找監河侯藉米。監河侯是當時專門管水利的一個小官,看河的,生活比他要好一點。
這個監河侯對他非常熱情,說:“好啊,我馬上要去采地收稅金,你等着我,一旦把稅金全收上來,我一下就藉給你三百金。”這個話說得很漂亮,三百金,這是多大的一筆錢啊!
莊子一聽,“忿然作色”,氣忿得臉色都變了,但他卻給這個監河侯講了一個故事:昨天我也從這個地方過,路上忽然聽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四下看了一下,發現在路上大車壓出來的車轍裏面,有一條小鯽魚,在那兒跳呢。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莊子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
今天我們來說一個人:莊子。
莊子這個名字歷代傳誦。大傢都知道莊子是一個“乘物以遊心”,可以“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人。他上窮碧落下黃泉,嬉笑怒駡,說盡天下英雄,但其實他的內心並不激烈。
在《莊子》這本書中,都是一些“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看起來漫無邊際,但其實其中藴含有大智慧。
我們關於莊子的生平能夠知道的很少很少,最早有確切記載的就是司馬遷的《史記》。莊子是戰國時候的宋這個國傢的蒙地(今河南商丘東北)的人。他曾經做過漆園小吏,相當於現在一個保管員。他一輩子就生活在一個戰國紛爭、戰亂頻仍,而到處求賢若渴的一個時代裏。他隱居不仕,終老天年,沒有什麽社會的名分。
據大概的推測,莊子生活的時間大概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之間,當然也有一說到公元前275年。他具體的生卒年月更是無從知道了。
《莊子》這本書,歷代被奉為經典。但是在所有的先秦經典中,它也許是最不帶有經典意味的,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無邊無際的奇思異想。
根據《漢書•藝文志》上的記載,《莊子》傳世作品應該有五十多篇,但是到今天我們可以見到的,就衹有三十三篇了。這就是晉代郭象整理出來、流傳至今的《莊子》。其中“內篇”是七篇,有“外篇”是十五篇,還有十一篇是“雜篇”。
現在我們能夠確定的是,七篇內篇一定是莊子所做,而外篇和雜篇有可能是他的門人、學生、朋友以及後世得到莊子思想真傳的人寫的一些文章。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生在世,從古至今,很難看破的就是名與利這兩個字。應該說,大傢首先面臨的就是利益的紛擾和誘惑,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會面臨着經濟的問題,生存的睏窘。莊子也不例外。
莊子的生活是什麽樣呢?從《莊子》裏的故事,我們可見一斑,他的生活一直是相當貧睏的。
《外物》篇裏有這麽一個故事:
莊周傢裏很貧睏。有一天,傢裏窮得實在是揭不開鍋了,等米下鍋。他就去找監河侯藉米。監河侯是當時專門管水利的一個小官,看河的,生活比他要好一點。
這個監河侯對他非常熱情,說:“好啊,我馬上要去采地收稅金,你等着我,一旦把稅金全收上來,我一下就藉給你三百金。”這個話說得很漂亮,三百金,這是多大的一筆錢啊!
莊子一聽,“忿然作色”,氣忿得臉色都變了,但他卻給這個監河侯講了一個故事:昨天我也從這個地方過,路上忽然聽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四下看了一下,發現在路上大車壓出來的車轍裏面,有一條小鯽魚,在那兒跳呢。
我就問鯽魚,在那裏幹什麽呢?小鯽魚說:“我是東海的水官,現在你要有一鬥一升的水,就能救了我的命。”
我說:“好啊,我這就要去吳越那個地方,引來西江的水來救你。”
這小鯽魚說:“你要這麽說,不如早一點去賣魚幹的鋪子裏找我吧!”
你看,莊子雖然幽默而有涵養,但並不是一個衣食無憂、生活富足的人。他還要處處求人,等米下鍋。
大傢可能就奇怪了:這樣一個人有什麽資格逍遙遊呢?一個人,當他衣食不足、難保溫飽的時候,他怎麽還能有更高的追求呢?
莊子是怎麽看待自己的貧睏的呢?在《山木》篇他又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天莊子去見魏王。他穿着補丁摞補丁的破衣裳,鞋子也沒有鞋帶,隨便拿根草繩綁着,一副邋遢相。
魏王說:先生,你怎麽這般睏頓啊?
莊子回答說:這是貧窮而不是睏頓啊。讀書人有道德理想而不能實行,這纔是睏頓啊。大王你沒看見過跳躍的猿猴嗎?它們在楠樹、梓樹和樟樹這樣的大樹上攀援跳躍,惟我獨尊,自得其樂,連善於射箭的後羿和蓬蒙對它們也沒有什麽辦法;但讓它們身處荊棘叢中,就衹能小心翼翼,膽戰心驚,不敢亂跑亂跳了。這不是它們身體不靈便,而是處在不利的情勢下,施展自己的才能啊。我現在就是生不逢時,要想不睏頓,怎麽可能呢?
可見,莊子對自己身處的環境是有清醒認識的。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貧睏,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
一個人可以睏窘於貧睏,但是他的內心是不是真正在乎這種貧睏,對一個“利”字看得有多重,會决定他面對貧睏的態度。
莊子自己對這個“利”字看重嗎?他周圍有的是有錢的人啊!他在《列禦寇》篇又講了一個故事:
就在他們宋國,有一個叫曹商的人。有一次他很榮幸地為宋王出使秦國。那個時候秦國是西部最強大的國傢。
他走的時候,宋國衹給他配備了幾乘車馬。曹商到了秦國,不辱使命,特別得到秦王的歡心,回來的時候,秦王浩浩蕩蕩送了他上百乘的車馬。
曹商回國以後,趾高氣揚,對莊子說:我這樣一個人啊,要讓我住在陋巷的破房子裏,窘睏地每天織草鞋度日,人也餓得面黃肌瘦的樣子,要我這樣生活,我估計我沒有那能力。我的能力是什麽呢?見到大國強國的國君,討得他的歡心,換來百乘車馬這樣的財富,這是我的長處啊!
他誇耀完以後,莊子是什麽態度呢?他淡淡地對曹商說:我聽說這個秦王有病,遍求天下名醫給他治病。能夠治好他的膿瘡的人,就可以賞他一乘車馬;能為他舔痔瘡的,就可以賞他五乘車馬。給他治的病越卑下,得到的車就越多。曹商啊,你去秦國給秦王治痔瘡了吧?要不然你怎麽能帶回這麽多車馬啊?
莊子的話,可謂極盡辛辣諷刺之能事。同時也說明,“利”這個字是睏不住莊子的心的。莊子的追求,已經遠遠超越了“利”,儘管他很貧窮。
我說:“好啊,我這就要去吳越那個地方,引來西江的水來救你。”
這小鯽魚說:“你要這麽說,不如早一點去賣魚幹的鋪子裏找我吧!”
你看,莊子雖然幽默而有涵養,但並不是一個衣食無憂、生活富足的人。他還要處處求人,等米下鍋。
大傢可能就奇怪了:這樣一個人有什麽資格逍遙遊呢?一個人,當他衣食不足、難保溫飽的時候,他怎麽還能有更高的追求呢?
莊子是怎麽看待自己的貧睏的呢?在《山木》篇他又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天莊子去見魏王。他穿着補丁摞補丁的破衣裳,鞋子也沒有鞋帶,隨便拿根草繩綁着,一副邋遢相。
魏王說:先生,你怎麽這般睏頓啊?
莊子回答說:這是貧窮而不是睏頓啊。讀書人有道德理想而不能實行,這纔是睏頓啊。大王你沒看見過跳躍的猿猴嗎?它們在楠樹、梓樹和樟樹這樣的大樹上攀援跳躍,惟我獨尊,自得其樂,連善於射箭的後羿和蓬蒙對它們也沒有什麽辦法;但讓它們身處荊棘叢中,就衹能小心翼翼,膽戰心驚,不敢亂跑亂跳了。這不是它們身體不靈便,而是處在不利的情勢下,施展自己的才能啊。我現在就是生不逢時,要想不睏頓,怎麽可能呢?
可見,莊子對自己身處的環境是有清醒認識的。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貧睏,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
一個人可以睏窘於貧睏,但是他的內心是不是真正在乎這種貧睏,對一個“利”字看得有多重,會决定他面對貧睏的態度。
莊子自己對這個“利”字看重嗎?他周圍有的是有錢的人啊!他在《列禦寇》篇又講了一個故事:
就在他們宋國,有一個叫曹商的人。有一次他很榮幸地為宋王出使秦國。那個時候秦國是西部最強大的國傢。
他走的時候,宋國衹給他配備了幾乘車馬。曹商到了秦國,不辱使命,特別得到秦王的歡心,回來的時候,秦王浩浩蕩蕩送了他上百乘的車馬。
曹商回國以後,趾高氣揚,對莊子說:我這樣一個人啊,要讓我住在陋巷的破房子裏,窘睏地每天織草鞋度日,人也餓得面黃肌瘦的樣子,要我這樣生活,我估計我沒有那能力。我的能力是什麽呢?見到大國強國的國君,討得他的歡心,換來百乘車馬這樣的財富,這是我的長處啊!
他誇耀完以後,莊子是什麽態度呢?他淡淡地對曹商說:我聽說這個秦王有病,遍求天下名醫給他治病。能夠治好他的膿瘡的人,就可以賞他一乘車馬;能為他舔痔瘡的,就可以賞他五乘車馬。給他治的病越卑下,得到的車就越多。曹商啊,你去秦國給秦王治痔瘡了吧?要不然你怎麽能帶回這麽多車馬啊?
莊子的話,可謂極盡辛辣諷刺之能事。同時也說明,“利”這個字是睏不住莊子的心的。莊子的追求,已經遠遠超越了“利”,儘管他很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