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小说评论>> 沈家仁 Shen Gure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煮酒说水浒
  该书集两位学者二十多年来研究之大成,代表了当今《水浒》研究的趋势。全书从各个方面对《水浒》进行剖析,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品经典,以小说论文化,以文化谈社会。它穿透民间流传迷雾,还原《水浒》创作真相。它还从人物、艺术、语言等多个方面对《水浒》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透视和分析。作者以简洁明快之笔触,摹画出一个真实的《水浒》,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又避免了一般学术著作的枯涩之气。
第1节:专家推荐
  专家推荐
  《水浒》乃天下第一奇书,它再现了北宋末年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画卷和梁山泊众英雄谱就的悲情壮歌。其构思之新奇、语言之精粹、内容之丰富、人物之众多、气魄之恢弘、影响之深远,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水浒》历来备受文人关注,李贽称之为"宇宙内五大文章"之一,金圣叹称之为"六大才子书",是一部堪比史家绝唱的鸿篇巨制,"《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到了现代,《水浒》研究的方向和角度趋于多元化,全国性的中国《水浒》学会和各省地区性的水浒研究组织也纷纷成立。本书的作者沈家仁、沈忱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对《水浒》的研究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细心钻研,这部包含了父子两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煮酒说水浒》终于面世。这本书不是通常的导读、点评,更不仅仅是名著名篇赏析。通览全书,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其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权威性。作者之一的沈家仁,身为中国《水浒》协会理事,1978年就开始发表关于《水浒》的短文,散见于全国数十家报刊上,其中《南昌晚报》、《南宁晚报》、《贵阳晚报》曾开辟专栏刊载其水浒文章。短文《〈水浒〉人物知多少》曾被《文学报》、《羊城晚报》等二十多家报刊转载,在《水浒》研究界引起巨大的轰动。其子沈忱自幼受父亲影响,1983年开始在全国各大报纸、杂志发表历史、古典文学文章,至今已二十余年。基于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两人在著作该书时能信手拈来,从各个方面对《水浒》进行剖析,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品经典,以小说论文化,以文化谈社会。穿透民间流传迷雾,还原《水浒》创作真相。该书集两位学者二十多年来研究《水浒》之大成,代表了当今《水浒》研究的趋势。
  其次,该书集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熔新奇、乐趣于一炉。从人物、艺术、语言等多个方面对《水浒》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透视和分析,不但将《水浒》中的人物进行了仔细的统计,而且进行了分门别类,极大地方便了广大读者。李逵的真与假、王婆的"茶"、李忠的"啬"、石秀的"狠"、杨雄的"软"……通过作者生动的诠释,读者思绪将会穿越时空,走到施耐庵所塑造的一个刚毅而不失细腻、血性而不乏柔情的世界。
  第三,作者学识渊博,论证广征博引,信手拈来。不但使普通读者收益匪浅,对于专业学者也有借鉴作用。作者文风朴实,笔调轻松,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又避免了一般学术著作的枯涩之气。作者以简洁明快之笔触,摹画出一个真实的《水浒》,让人在阅读之时备感耳目一新而无丝毫艰辛晦涩之感。
  第四,该书绝大部分文章均采用一事一议的写法,生动风趣,同时又紧扣《水浒传》的本体研究,尽量避免以前很多学者探讨较多而又使普通读者难以接受和晦涩难懂的主题。全书行文简洁明快,雅俗共赏,这也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在古典文学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此书的出版无疑将对"水学"的研究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第2节:开卷解谜(1)
  开卷解谜
  1《水浒》作者之谜
  《水浒》的作者是谁?凡是接触过《水浒》的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施耐庵,或曰施耐庵、罗贯中合著。可奇怪的是,施耐庵这位主要作者的名字却不见于正史。任何一本介绍《水浒》的书(包括文学史),在谈到施耐庵时,不是说"生平不详",就是说"目前我们知道的不多",或曰"缺乏可靠的记载",等等。但是另一方面,现存的其他资料又是五花八门。所以,历代学者见解纷纭,《水浒》作者到底是谁,至今尚无定论。
  正因为《水浒》作者是谁还是个谜,目前谜面答案就有多种:一种观点认为历史上本无施耐庵其人,古来《水浒》署名为施耐庵著,乃他人托名。胡适先生说施耐庵大概是"乌有先生",是明代中叶一位文学大家的假名(见《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一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水浒》原为简本,明代有人演绎为繁本,遂托名施耐庵。谁托名?又有两种意见:《水浒》成书先后经历三百余年,它由民间流传、说书艺人及杂剧作者创作、文人加工而成,它是"经过很多人、很长时期、很多次修改才完成的"。"是世世代代书会才人和民间艺人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这就是说,《水浒》是由集体创作而托名施耐庵刊行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施耐庵是明代官僚政客、武定侯郭勋的托名,这是因为嘉靖年间郭勋的刻本,是《水浒》最早的版本。
  另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个人。这是因为现存古本《水浒》的作者大都是这样写的:"钱塘施耐庵本、罗贯中编次。"还有一种说法是前七十回为施耐庵所写,后五十回为罗贯中续作。
  1982年罗尔纲先生在《水浒真义考》一文中提出了另一种新见解:《水浒》的作者是罗贯中。又有人将《三国演义》和《水浒》对比研究,认为刘备像宋江、张飞像李逵、诸葛亮像吴用等等,故此二书同出一人之笔。
  前几年在江苏省兴化县找到一份施耐庵家谱,或许说明施耐庵是有其人的,是兴化人。而古本《水浒》上又说"钱塘施耐庵",钱塘是今天的杭州,那么,施耐庵就应该是浙江杭州人;还有人认为他是江苏大丰县人。正因为籍贯分歧,论者相互抵牾,互难成立,所以这又是一个谜。
  然而在民间,特别是在江苏苏州、兴化一带,有关施耐庵的传说特别多。说施耐庵是苏州人,孔子弟子施之常的后裔,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三十六岁进京应试,得中辛未榜进士,并结识了同榜得中的刘伯温,两人相处投契。后施耐庵调任钱塘县尹,由于不愿意昧心事权贵,两年后愤然辞官,回到故里开学馆教书,并开始创作梁山故事。刘伯温当了朱元璋的军师后,多次邀请施耐庵出来协助朱元璋。为了避开朱元璋的纠缠,完成自己写书的夙愿,施耐庵又搬到地方偏僻、交通不便的兴化隐居著书。元至正二十八年,施耐庵写完《江湖豪客传》(即《水浒》),很快被传抄到社会上去。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冬,抄本传到朱元璋手中。朱元璋因多次邀请施耐庵出山不从,看了《江湖豪客传》后很生气,当即批示:"此倡乱之书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贻患。"施耐庵因而被捕入狱。由于刘伯温多方周旋,施耐庵才免于一死。但一年多的牢狱生活,使他在精神上、肉体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摧残,回归途中又染疾病,只得暂住淮安。明洪武三年春病逝于淮安,终年七十五岁。施耐庵死后,其弟子罗贯中将施耐庵的遗作加以整理、增删成书出版。故后人曰:《水浒》是施耐庵本、罗贯中编次。
  2《水浒》续书种种
  与《红楼梦》一样,《水浒》自问世以来续书纷纭,人们以各自的好恶增补这部名著。其中,有的续书写得很是不错,也算是"流芳千古"。
  续书中的佳作要数明代陈忱的《水浒后传》。全书四十回,主要描写了宋江、吴用死后,其余幸存者在北宋朝廷的压迫和外族侵略下再度起义,一部分随混江龙李俊出海,一部分参加了抗金斗争,失败后,也都出海与李俊会合,据暹罗(即今泰国)称王、为官。小说继承原作中好汉们不畏强暴,为民伸张正义,敢于斗争的传统,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主义,同时还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农民起义的同情。《水浒后传》里的人物,大都保持了原作原有的性格和面貌,语言也通俗流畅。
  续书中的内容和原作截然不同的是清代俞万春的《荡寇志》及清代介石逸叟的《宣和谱》。《宣和谱》又名《翻水浒》,顾名思义,即推翻《水浒》,共二十回。主要写《水浒》中曾出现、但没参加梁山起义或与梁山好汉作对的人,如王进、栾廷玉、扈成等人。这些人被描述成响应朝廷号召的义士,他们自愿组织起一支武装,最后围剿梁山泊,杀尽水浒英雄。《荡寇志》又叫《结水浒》,是以《宣和谱》为蓝本发挥而成,意为"扫荡梁山贼寇记事"。全书七十回(附结子一回)。小说从原作排座次后写起,到朝廷派三路大军与地方武装一起荡平梁山贼寇为止。作者在小说中针锋相对地制造出一些能制服梁山好汉的官员、能人。比如梁山上有个神行太保戴宗,他就制造出了一个比戴宗走得更快、施法时脚踏风火轮的康捷;梁山上有打虎英雄武松,他就写了一个比武松还勇猛,能打死独角神兽的唐猛。反正他制造出的官员、能人,总比梁山某某好汉厉害得多,于是梁山好汉个个都惨死在他们手下。在我国小说史上,《荡寇志》可算是翻案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当然,《荡寇志》在人物塑造、行文布局、造语设景上都有可取之处。鲁迅先生曾评之曰:"在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矣。"
首页>> 文学论坛>> 小说评论>> 沈家仁 Shen Gure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