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序 解味紅樓
周汝昌
《紅樓夢》到底是一部什麽書?歸根結蒂,應稱之為中華之文化小說。因為這部書充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卻表現為"通之於人衆"的小說形式。如欲理解這一民族文化的大精義,讀古經書不如先讀《紅樓夢》,在雪芹筆下,顯得更為親切、生動、繪聲繪影,令人如"入"篇中,親歷其境,心領其意。
詩曰:
中華文化竟何如?四庫難知萬卷書。
孔孟不如曹子妙,蓮花有舌淚凝珠。
中華文化此中含,言笑悲歡味自耽。
若能獲麟同絶筆,春秋舌拙色應慚。
每當與西方或外國訪問者晤談時,我總是對他們說:如果你想要瞭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為捷便(具體、真切、生動)的辦法就是去讀通了《紅樓夢》。
這說明了我的一種基本認識:《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絶無僅有的"文化小說"。
這話又是從何說起的呢?
我是說,從所有中國明清兩代重要小說來看,沒有哪一部能夠像《紅樓夢》具有如此驚人廣博而深厚的文化內涵的了。
大傢熟知,歷來對《紅樓夢》的闡釋之衆說紛紜,蔚為大觀:有的看見了政治,有的看見了史傳,有的看見了家庭與社會,有的看見了明末遺民,有的看見了晉朝名士,有的看見了戀愛婚姻,有的看見了明心見性,有的看見了讖緯奇書,有的看見了金丹大道……這種洋洋大觀,也曾引起不少高明人士的譏諷,或僅以為談助,或大笑其無聊。其實,若肯平心靜氣,細察深思,便能體認,其中必有一番道理在,否則的話,為什麽比《紅樓夢》更早的"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西遊記》,都沒有發生這樣的問題,顯現如此的奇緻呢?
正由於《紅樓夢》包孕豐富,衆人各見其一面,各自謂獨探驪珠,因此纔引發了"紅學"上的那個流派紛呈、蔚為大觀的現象。而這"包孕豐富",就正是我所指的那個廣博深厚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的一種顯相。
中國的文化歷史非常悠久,少說已有七千年了。這樣一個民族,積其至豐至厚,積到舊時代最末一個盛世,産生了一個特別特別偉大的小說傢曹雪芹。這位小說傢,自然早已不同於"說書"人,不同於一般小說作者,他是一個驚人的天才,在他身上,儀態萬方地體現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見的一個奇妙的"復合構成體"--大思想傢、大詩人、大詞麯傢、大文豪、大美學家、大社會學家、大心理學家、大民俗學家、大典章制度學家、大園林建築學家、大服裝陳設專傢、大音樂傢、大醫藥學家……他的學識極廣博,他的素養極高深。這端的是一個奇才絶纔。這樣一個人寫出來的小說,無怪乎有人將它比作"百科全書",比作"萬花筒",比作"天仙寶鏡"--在此鏡中,我中華之男女老幼一切衆生的真實相,毫芒畢現,巨細無遺。這,是何慧眼,是何神力!真令人不可想像,不可思議!
我的意思是藉此說明:雖然雪芹像是衹寫了一個家庭、一個傢族的興衰榮辱,離合悲歡,卻實際是寫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萬紫千紅的大觀與奇境。
在《紅樓夢》中,雪芹以他的彩筆和椽筆,使我們歷歷如繪、栩栩如生地看到了我們中華人如何生活,如何穿衣吃飯,如何言笑逢迎,如何禮數相接,如何思想感發,如何舉止行為。他們的喜悅,他們的悲傷,他們的情趣,他們的遭逢,他們的命運,他們的荷擔,他們的頭腦,他們的心靈……你可以一一地從《紅樓夢》中,從雪芹筆下,尋到最好的最真的最美的寫照!
中華民族面對的"世變"是"日亟"的!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光彩與境界,都是不應也不會亡失的--它就鑄造在《紅樓夢》裏。這正有點兒像東坡所說的:"自其變者而觀之,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逝者未嘗往也。"
所以我說:《紅樓夢》是一部文化小說。
周汝昌
《紅樓夢》到底是一部什麽書?歸根結蒂,應稱之為中華之文化小說。因為這部書充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卻表現為"通之於人衆"的小說形式。如欲理解這一民族文化的大精義,讀古經書不如先讀《紅樓夢》,在雪芹筆下,顯得更為親切、生動、繪聲繪影,令人如"入"篇中,親歷其境,心領其意。
詩曰:
中華文化竟何如?四庫難知萬卷書。
孔孟不如曹子妙,蓮花有舌淚凝珠。
中華文化此中含,言笑悲歡味自耽。
若能獲麟同絶筆,春秋舌拙色應慚。
每當與西方或外國訪問者晤談時,我總是對他們說:如果你想要瞭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為捷便(具體、真切、生動)的辦法就是去讀通了《紅樓夢》。
這說明了我的一種基本認識:《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絶無僅有的"文化小說"。
這話又是從何說起的呢?
我是說,從所有中國明清兩代重要小說來看,沒有哪一部能夠像《紅樓夢》具有如此驚人廣博而深厚的文化內涵的了。
大傢熟知,歷來對《紅樓夢》的闡釋之衆說紛紜,蔚為大觀:有的看見了政治,有的看見了史傳,有的看見了家庭與社會,有的看見了明末遺民,有的看見了晉朝名士,有的看見了戀愛婚姻,有的看見了明心見性,有的看見了讖緯奇書,有的看見了金丹大道……這種洋洋大觀,也曾引起不少高明人士的譏諷,或僅以為談助,或大笑其無聊。其實,若肯平心靜氣,細察深思,便能體認,其中必有一番道理在,否則的話,為什麽比《紅樓夢》更早的"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西遊記》,都沒有發生這樣的問題,顯現如此的奇緻呢?
正由於《紅樓夢》包孕豐富,衆人各見其一面,各自謂獨探驪珠,因此纔引發了"紅學"上的那個流派紛呈、蔚為大觀的現象。而這"包孕豐富",就正是我所指的那個廣博深厚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的一種顯相。
中國的文化歷史非常悠久,少說已有七千年了。這樣一個民族,積其至豐至厚,積到舊時代最末一個盛世,産生了一個特別特別偉大的小說傢曹雪芹。這位小說傢,自然早已不同於"說書"人,不同於一般小說作者,他是一個驚人的天才,在他身上,儀態萬方地體現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見的一個奇妙的"復合構成體"--大思想傢、大詩人、大詞麯傢、大文豪、大美學家、大社會學家、大心理學家、大民俗學家、大典章制度學家、大園林建築學家、大服裝陳設專傢、大音樂傢、大醫藥學家……他的學識極廣博,他的素養極高深。這端的是一個奇才絶纔。這樣一個人寫出來的小說,無怪乎有人將它比作"百科全書",比作"萬花筒",比作"天仙寶鏡"--在此鏡中,我中華之男女老幼一切衆生的真實相,毫芒畢現,巨細無遺。這,是何慧眼,是何神力!真令人不可想像,不可思議!
我的意思是藉此說明:雖然雪芹像是衹寫了一個家庭、一個傢族的興衰榮辱,離合悲歡,卻實際是寫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萬紫千紅的大觀與奇境。
在《紅樓夢》中,雪芹以他的彩筆和椽筆,使我們歷歷如繪、栩栩如生地看到了我們中華人如何生活,如何穿衣吃飯,如何言笑逢迎,如何禮數相接,如何思想感發,如何舉止行為。他們的喜悅,他們的悲傷,他們的情趣,他們的遭逢,他們的命運,他們的荷擔,他們的頭腦,他們的心靈……你可以一一地從《紅樓夢》中,從雪芹筆下,尋到最好的最真的最美的寫照!
中華民族面對的"世變"是"日亟"的!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光彩與境界,都是不應也不會亡失的--它就鑄造在《紅樓夢》裏。這正有點兒像東坡所說的:"自其變者而觀之,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逝者未嘗往也。"
所以我說:《紅樓夢》是一部文化小說。
鳳姐忙接道:"我們王府裏也預備過一次。那時我爺爺專管各國進貢朝賀的事,凡有外國人來,都是我們傢養活。粵、閩、滇、浙所有的洋船貨物。都是我們傢的。"
趙嬤嬤道:"那是誰不知道的?……如今還有現在江南的甄傢--噯喲,好勢派!--獨他們傢接駕四次。要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了糞土;憑是世上有的,沒有不是堆山積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
鳳姐道:"我常聽見我們大爺說,也是這樣的。豈有不信的?衹納罕他傢怎麽就這樣富貴呢?"
趙嬤嬤道:"告訴奶奶一句話:也不過拿着皇帝傢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罷了,誰傢有那些錢買這個虛熱鬧去?"
此處說的甄傢與賈傢都是曹傢。曹傢幾代在江南做官,故《紅樓夢》裏的賈傢雖在"長安",而甄傢始終在江南。上文曾考出康熙帝南巡六次,曹寅當了四次接駕的差,皇帝就住在他的衙門裏。《紅樓夢》差不多全不提起歷史上的事實,但此處卻鄭重的說起"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大概是因為曹傢四次接駕乃是很不常見的盛事,故曹雪芹不知不覺的--或是有意的--把他傢這樁最闊的大典說了出來。這也是敦敏送他的詩裏說的"秦淮舊夢憶繁華"了。但我們卻在這裏得着一條很重要的證據。因為一傢接駕四五次,不是人人可以隨便有的機會。大官如督撫,不能久任一處,便不能有這樣好的機會。衹有曹寅做了二十年江寧織造,恰巧當了四次接駕的差。這不是很可靠的證據嗎?
第四,《紅樓夢》第二回敘榮國府的世次如下:
自榮國公死後,長子賈代善襲了官,娶的是金陵世傢史侯的小姐為妻,生了兩個兒子:長名賈赦,次名賈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長子賈赦襲了官,為人平靜中和,也不管理傢務。次子賈政,自幼酷喜讀書,為人端方正直;祖父鐘愛,原要他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臨終時,遺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時令長子襲官外,問還有幾子,立刻引見;遂又額外賜了這政老爺一個主事之職,令其入部學習;如今已升了員外郎。
我們可用曹傢的世係來比較:
曹錫遠,正白旗包衣人。世居瀋陽地方,來歸年月無考。其子曹振彥,原任浙江????法道。
孫:曹璽,原任工部尚書;曹爾正,原任佐領。
曾孫:曹寅,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宜,原任護軍參領兼佐領;曹荃,原任司庫。
元孫:曹顒,原任郎中;曹頫,原任員外郎;曹頎,原任二等侍衛,兼佐領;曹天祜,原任州同。(《八旗氏族通譜》捲七十四)
這個世係頗不分明。我們可試作一個假定的世係表如下:
曹寅的《楝亭詩鈔別集》中有"辛卯三月聞珍兒殤,書此忍慟,兼示四侄寄東軒諸友"詩三首,其二雲:"世出難居長,多才在四三。承傢賴猶子,努力作奇男。"四侄即頎,那排行第三的當是那小名珍兒的了。如此看來,顒與頫當是行一與行二。曹寅死後,曹顒襲織造之職。到康熙五十四年,曹顒或是死了,或是因事撤換了,故次子曹頫接下去做。織造是內務府的一個差使,故不算做官,故《氏族通譜》上衹稱曹寅為通政使,稱曹頫為員外郎。但《紅樓夢》裏的賈政,也是次子,也是先不襲爵,也是員外郎。這三層都與曹頫相合。故我們可以認賈政即是曹頫;因此,賈寶玉即是曹雪芹,即是曹頫之子,這一層更容易明白了。
第五,最重要的證據自然還是曹雪芹自己的歷史和他傢的歷史。《紅樓夢》雖沒有做完,(說詳下。)但我們看了前八十回,也就可以斷定:(1)賈傢必致衰敗,(2)寶玉必致淪落。《紅樓夢》開端便說,"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又說,"一技無成,半生潦倒";又說,"當此蓬牖茅椽,繩床瓦竈。"這是明說此書的著者一一即是書中的主人翁--當著書時,已在那窮愁不幸的境地。況且第十三回寫秦可卿死時在夢中對鳳姐說的話,句句明說賈傢將來必到"樹倒猢猻散"的地步。所以我們即使不信後四十回(說詳下)抄傢和寶玉出傢的話,也可以推想賈傢的衰敗和寶玉的流落了。我們再回看上文引的敦誠兄弟送曹雪芹的詩,可以列舉雪芹一生的歷史如下:
趙嬤嬤道:"那是誰不知道的?……如今還有現在江南的甄傢--噯喲,好勢派!--獨他們傢接駕四次。要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了糞土;憑是世上有的,沒有不是堆山積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
鳳姐道:"我常聽見我們大爺說,也是這樣的。豈有不信的?衹納罕他傢怎麽就這樣富貴呢?"
趙嬤嬤道:"告訴奶奶一句話:也不過拿着皇帝傢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罷了,誰傢有那些錢買這個虛熱鬧去?"
此處說的甄傢與賈傢都是曹傢。曹傢幾代在江南做官,故《紅樓夢》裏的賈傢雖在"長安",而甄傢始終在江南。上文曾考出康熙帝南巡六次,曹寅當了四次接駕的差,皇帝就住在他的衙門裏。《紅樓夢》差不多全不提起歷史上的事實,但此處卻鄭重的說起"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大概是因為曹傢四次接駕乃是很不常見的盛事,故曹雪芹不知不覺的--或是有意的--把他傢這樁最闊的大典說了出來。這也是敦敏送他的詩裏說的"秦淮舊夢憶繁華"了。但我們卻在這裏得着一條很重要的證據。因為一傢接駕四五次,不是人人可以隨便有的機會。大官如督撫,不能久任一處,便不能有這樣好的機會。衹有曹寅做了二十年江寧織造,恰巧當了四次接駕的差。這不是很可靠的證據嗎?
第四,《紅樓夢》第二回敘榮國府的世次如下:
自榮國公死後,長子賈代善襲了官,娶的是金陵世傢史侯的小姐為妻,生了兩個兒子:長名賈赦,次名賈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長子賈赦襲了官,為人平靜中和,也不管理傢務。次子賈政,自幼酷喜讀書,為人端方正直;祖父鐘愛,原要他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臨終時,遺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時令長子襲官外,問還有幾子,立刻引見;遂又額外賜了這政老爺一個主事之職,令其入部學習;如今已升了員外郎。
我們可用曹傢的世係來比較:
曹錫遠,正白旗包衣人。世居瀋陽地方,來歸年月無考。其子曹振彥,原任浙江????法道。
孫:曹璽,原任工部尚書;曹爾正,原任佐領。
曾孫:曹寅,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宜,原任護軍參領兼佐領;曹荃,原任司庫。
元孫:曹顒,原任郎中;曹頫,原任員外郎;曹頎,原任二等侍衛,兼佐領;曹天祜,原任州同。(《八旗氏族通譜》捲七十四)
這個世係頗不分明。我們可試作一個假定的世係表如下:
曹寅的《楝亭詩鈔別集》中有"辛卯三月聞珍兒殤,書此忍慟,兼示四侄寄東軒諸友"詩三首,其二雲:"世出難居長,多才在四三。承傢賴猶子,努力作奇男。"四侄即頎,那排行第三的當是那小名珍兒的了。如此看來,顒與頫當是行一與行二。曹寅死後,曹顒襲織造之職。到康熙五十四年,曹顒或是死了,或是因事撤換了,故次子曹頫接下去做。織造是內務府的一個差使,故不算做官,故《氏族通譜》上衹稱曹寅為通政使,稱曹頫為員外郎。但《紅樓夢》裏的賈政,也是次子,也是先不襲爵,也是員外郎。這三層都與曹頫相合。故我們可以認賈政即是曹頫;因此,賈寶玉即是曹雪芹,即是曹頫之子,這一層更容易明白了。
第五,最重要的證據自然還是曹雪芹自己的歷史和他傢的歷史。《紅樓夢》雖沒有做完,(說詳下。)但我們看了前八十回,也就可以斷定:(1)賈傢必致衰敗,(2)寶玉必致淪落。《紅樓夢》開端便說,"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又說,"一技無成,半生潦倒";又說,"當此蓬牖茅椽,繩床瓦竈。"這是明說此書的著者一一即是書中的主人翁--當著書時,已在那窮愁不幸的境地。況且第十三回寫秦可卿死時在夢中對鳳姐說的話,句句明說賈傢將來必到"樹倒猢猻散"的地步。所以我們即使不信後四十回(說詳下)抄傢和寶玉出傢的話,也可以推想賈傢的衰敗和寶玉的流落了。我們再回看上文引的敦誠兄弟送曹雪芹的詩,可以列舉雪芹一生的歷史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