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小说评论>> 崔耀華 Cui Yaohua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34年)
否定群雄解紅樓
  主要針對現代“紅學”中周汝昌、李希凡、蔡義江、鬍文彬、馮其庸、劉心武、王蒙等十人的專著中對《紅樓夢》主題論的觀點進行了全面的否定。並提出,《紅樓夢》是一部用老莊思想闡釋社會的經書,是繼《道德經》、《南華經》之後的一部《石頭經》。
第1節:出版前言
  出版前言
  本書作者從事過導彈設計和國傢重大工程管理工作,在科學上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數學“運動幾何學”,並提出一種全新的物理學概念。另一方面,作者在文學藝術上,卻癡迷於《紅樓夢》和“紅學”,數十年來孜孜以求、上下求索,成就斐然,終於將這部沉甸甸的專著奉獻給讀者。作者以迥異的思維、獨特的視角、令人驚詫並躲閃不及的理論穿透力,為當前沸沸揚揚的“紅學”熱浪註入了新鮮而冰冷的激流。
  本書特點,概而言之,可謂具有“三新”:
  其一為觀點新。作者對當代“紅學”主流派的名傢李希凡、周汝昌、蔡義江、鬍文彬、馮其庸、王蒙、劉心武等人對《紅樓夢》的思想主題、人物定性、詩詞析解等,進行了完全徹底的否定,嚮當下“紅學”熱衷的熱點和焦點全面挑戰,筆力詭異,勁道強猛,觀點鮮明,一針見血,頗具殺傷力。作者以融貫文理、通曉古今的學識和寬廣深邃的批評視野,構建起全新的“紅學”新思維、新領域,使讀者在驚愕與躲閃不及的撞擊中感受到新知的無窮魅力。
  其二為結構新。作者將對“紅學”中的“立”與“破”全部融解於對原著逐回甚至是逐段的解讀之中。釋文縝密,語言尖銳,讀者既可藉助本書深刻理解《紅樓夢》這部偉大著作,又可盡享思想鋒芒所帶來的學術成就和閱讀快感。縱橫交錯,經緯編織,堪稱“紅學”領域中一大奇書。
  其三為詮釋新。本書對《紅樓夢》原著和脂硯齋批註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逐一詳析詳解、去惑釋疑;對原著中的名詩名句逐一詮釋梳理,行文精彩,收放有緻。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將這些普及性的文字逐一上升到如何認識《紅樓夢》偉大價值的學術高度,並首次提出“《紅樓夢》不是愛情小說、不是自傳、不是人情小說、不是世俗小說,它是一部用老莊思想闡釋社會的經書,是繼《道德經》、《南華經》之後的一部《石頭經》。”這種觀點必使紅學界及專傢學者們為之一震。
  本書的出版,因其顛覆性和尖銳性以及全新的甚至匪夷所思的面貌,必將引起新一輪的“紅學”硝煙。我們認為衹有在批評和爭論中,才能促進“紅學”研究的不斷深入。
  2006年12月20日
第10節:太虛幻境的來竜去脈(5)
  (4)在作品中寶玉最敬重的人物是北靜王,後面我們將分析:北靜王就是曹子建,投井而死的金釧被比成“洛妃”。金釧在身段和形影上又和寶釵暗中相聯袂。
  (5)作者姓曹,大有以曹寓曹之心。作者的同輩人敦誠在《寄懷曹雪芹》詩中曾寫道:“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君又無乃將軍後,於今環堵蓬蒿屯。”
  “少陵”指杜甫。他曾贊美曹霸的《九馬圖》,藉此抒發對國事興衰的感慨之情。曹霸說自己是魏武帝的子孫,今天已削籍淪為清寒的平民百姓,以勤奮作畫,不知年事已高,卻把富貴看作過眼煙雲。孰誠藉此,說曹雪芹莫非又是曹霸的子孫不成?作者的目的是把雪芹和曹操聯繫在一起,把雪芹的思想和歷史中的法傢人物聯繫在一起。雪芹祖父對歷史上的曹操就十分尊重,在自己傢裏自編自演的小戲中,把曹操的臉譜扮成素臉,不像外面舞臺上畫成白臉姦臣的形象。所以作者的效顰之作,在文章結構和意境上就起到了形影相彰的作用。
  (6)《警幻仙姑賦》是作者對作品中所贊揚思想的一種人格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在此賦中,作者表為賦人,實為賦事。以擬人法,闡述所追求的思想境界,美之豔豔,翩翩動人;影綽綽而意無窮,情芳香而迷人。作者從這種思想境界的各個角度,用擬人的方法加以贊美她的質、形、神、精、素、法、靜、動、色等。得此法者,對所贊美的東西,用之則可如隨手摘星攬月,任意鋪張,卻意深幽而無窮!
  (7)“靨笑、雲髻、榴齒、纖腰”等,皆以人而賦事。得其術,對所贊美的思想任意鋪張下去,使人遐思無窮。我在《續紅樓》中,寫馬玉蘭的乳房像阿爾卑斯山的雪峰,有人問:“何不說如富士山更好?”我說:“法國是民主自由的發源地也!俗之山丘何能比之?”其藝術方法就來源於此,不解者必以肉味解之。
  (8)“鳳翥竜翔”:竜飛鳳舞之態。“翥”:鳥飛也。《楚辭?遠遊》:“鸞鳥軒翥而翔飛。”——以此表示倡導的思想活潑、深幽、有生氣。孔子說老子的精神和思想,猶如竜也!與此同義!
  (9)“遠慚西子,近愧王嬙”——使西施和王嬙這樣的美人都感到遜色而不及。形容人間任何有形之美,都無法與此處所贊頌的真理相媲美。
  (10)“瑤池”:神仙西王母住的地方。《紅樓夢》中其他章回可以從簡解,唯獨第五回不可不詳解。
  在寶玉步入“秦”“太虛幻境”時,引出一個警幻仙姑,寶玉問:“從哪裏來?”“往哪裏去?”“這裏是何處,望乞攜帶攜帶。”——作者藉此,目的是使讀者深思,攜帶讀者在藝術上得顧愷之漸入佳境之法。
  (11)仙姑曰:“她居離恨天、灌愁海、放春山、遺香洞”等。喻作者苦苦思考的那個精神世界,有許多難言的愁苦、遺恨,但卻是一個讓人嚮往的福地洞天之所。
  (12)仙姑又曰:“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癡。因近來風流冤孽,纏綿於此,是以前來訪察機會,布散相思。今日與爾相逢,亦非偶然。”——這是對作品宗旨和寫作目的的闡述。所謂對作品一字不能改,一字不能漏 ;在作品中沒有無用的閑話,作者處處設機隱意,其意義就在於此。
  所謂“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指如賈瑞一類儒者的子子孫孫之類人物,整天鬍吃夢睡,白日做夢,眼中是醋,對此類人物進行引導、救治,醫治他們的“邪思妄動”之癥——這就是《紅樓夢》的“風月寶鑒”的一方面性質。
  所謂“掌塵世之女怨男癡”:指寶玉一類人物在追求真理時的癡迷之態。
  所謂“近來風流冤孽,纏綿於此……訪察機會,布散相思”:如我們在解釋塑造寶玉的目的時作者曾寫道:“一幹風流冤傢又將造劫歷世,不知起於何處?落於何方?”知道前面的“造劫歷世”,纔深知此處的“風流冤孽”和“訪察機會,布散相思”的厲害,有了前因,此處的“布散相思”就成了布散造反、布散造劫的政治目的了。
首頁>> 文學>> 小说评论>> 崔耀華 Cui Yaohua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