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第一部奇書就是《石頭記》,記的是大荒山青埂峰下有一塊女媧氏補天剩下的大石,那石自經煅煉通靈,可大可小,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引他幻形人世,在溫柔富貴場中混了一場,因此把經過事跡自己記述下去。又因書中有太虛幻境衆仙女唱的《紅樓夢》麯子,所以後來看書的都稱他《紅樓夢》。書中真事隱去,無從考證,又衹記他一番入世出世的事,以致此書風行之後,不免破費了文人墨客多少的閑筆墨,誆騙了香閨綉閣多少的冤眼淚。還有一般癡人,以為寶玉、黛玉如許鐘情,如此結局,是千古的缺憾,必得把他們二人做到死者復生,離者復合,這未免把《石頭記》看得認真了。有的說:"這般人是狗尾續貂。"有的說:"他們是畫蛇添足。"狗尾也罷,蛇足也罷,橫竪各人肚皮一種不平之氣,藉着這枝筆揮灑出來,也自痛快。不想更了若幹劫,歷了若幹年,又出了一部《紅樓真夢》,當有個燕南閑客,瞧見書中回目,認為稀奇,要想買它回去,偏生那個賣書的說是海內孤本,勒索着要賣重價。那燕南閑客一來買不起,二來又捨不得,衹可想法子嚮那賣書的商量,花了若幹錢,托他抄一部。那天拿回來便從頭至尾細看了一遍。
一日,在酒座中談起此書,大傢都問書上說的什麽,燕南閑客衹得述個大概。座中有個趨時人物,冷笑道:"這部書我已聽人批評過,頭一件於現在時代不對,二則文理未免太深,又是詩又是詞,又是文章奏疏,連那些戲詞酒令都是文縐縐的,連我都念不下來,別說那般簡體字出身的了。三則說得成仙太容易。那神仙的事,誰都聽見過,可是誰也沒瞧見過,世界上哪裏有這麽許多的神仙呢?依我看,也不過信口開河,像劉姥姥謅的若玉小姐罷了。"燕南閑客笑道:"閣下如此博雅,衹短點紅樓的學問。那《紅樓》原書上分明說的無朝代年紀可考,當然不是現在的事。若說他文理太深,原書也是如此,這全是賈寶玉自己記下來的。他本是個舉人出身,一肚子的書在那裏作怪,寫出來哪能合你們諸位的眼呢。至於神仙的話,也是和原書前後銜接,對不對得問寶玉,我們哪裏知道?"又有一個研究紅學的,也在那裏搖頭,說道:"這個書名我就不懂,這部書叫做真夢,難道原書所說的倒是假夢?怎麽又說'假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呢?"其中有個老者拈髭微笑道:"老兄,沒瞧見前書內太虛幻境石碑坊的對聯嗎?那對聯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世間事真的就是一般,老兄又何必太認真呢?"話來了,驚動了一位不衫不履、不責不惠的的半老翁,此人姓顧字雪蘋,東越人氏,說起他的傢世,是四世公卿,一門科第。他自己的身世更奇。說起富來,也享受盡園林絲竹之娛,到頭來衹剩一枝破筆。說起貴來,也叨拜過蟒玉金貂之寵,到頭來衹剩一領草衣。生平志為名臣碩輔,卻弄得不稂不莠,一事無成,情性駡於人紀天倫,更擔盡不孝不忠,一文不值,也算是一個不幸可憐的人罷了。當時聽見這番議論,不免觸動他的心事,就拱手嚮老者說道:"適才高論,欽佩得很。若論真真假假、有有無無,鄙人於此中得到經驗不少。世間事哪有真的?做官的時候,腰金帶玉,前呼後擁,好像真闊了似的。剛要扒到梢上,被那缺德的把你老根都刨掉。不用說官兒沒人認,你就要找那套官衣也衹可在戲臺上見了。你說能算真麽?有一種聰明人,說是官不在大小,多攢錢就好。攢了錢總是我的,哪知道來的艱難,去的更容易,坑的坑,騙的騙,倒的倒,不到幾年的工夫,就鼓搗光了。能夠留下一點,給你吃不飽餓不死,這還是便宜的。那些看財好,把錢財看得緊緊的,一個大錢捨不得用,那也是白饒,就是鎖在鐵箱子裏,到他該剋的時候,也會變青蚨蝶飛了。白老鼠跑了。你道錢是真的嗎?再說父母妻子,一輩子守在一塊兒,斷不能說是假的,可是到了撒手的時候,誰也顧不了誰。就是我們有生以來所見的聞的,到了今日簡直的翻了一個過。再要找從前的事,連個影子也沒有了。在當日看來,何事非真,到今日看去,又何事非假?你若太看真了,無非是自尋煩惱。咱們且自托於假語村言,便是此書的定義。其中一真一假,分明真對。書上所說的都是賈府的事。那甄府衹在若有若無之間。可見有形是假,無形是真,這話是定然不錯的。即至黛玉的夭折,寶玉的超凡,做書的雖好如此說,又安知不是假托?就照着寫書人的意思說去,金玉煙緣,結為夫婦,表面是合的,然而一僧一寡,合而終離,這是人人看得見的。木石姻緣,中途分散。表面上是離的。看官試想,所謂神瑛侍者,太虛幻境也到過,赤霞宮也住過。即到了大荒山,來去無拘,行止無得,何難再至太虛幻境,與絳珠仙子相見,況且原書說的,寶玉聞知黛玉兇耗,即時痛哭昏厥,魂到冥間,遇見一人,說道: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目下已至太虛幻境。如果有志尋訪,潛心修養,尚有相見之期。試問寶玉若不為他林妹妹,如何去做和尚?既千辛萬苦去做和尚,焉有不尋訪林妹妹的道理?由此看來,寶黛雖離終必復合,與金玉姻緣的結果恰是相反。但書中雖然揭出,讀者未必領會得到,枉自替寶黛傷心落淚,定非至愚?這部《紅樓夢》續作,鄙人未曾寓目,臆料必是就此發揮,揭破原書的真諦,喚破世人的假夢,故於書名上特標一真字,諸君以為如何?"燕南閑客正要答言,那老者又道:"諸位但議論此書,可知道此書的來歷麽?"衆人都道:"願聞其詳。"老者道:"說來話長。鄙人姓石字原,生平專好古董,因為傢兄收藏一把名扇,城裏頭有個賈恩侯,要想出重價買它。偏生傢兄執意不肯,不知姓賈的如何和州官算計,硬迫着把扇子追了去,以至傢兄銜恨畢命。從此我便將收藏古董一齊都出脫了。在京裏開了一個小小的南紙鋪,藉此隱身。那天在櫃上遇見古董行的冷子興。我們從前雖然交往過,卻也多年不見。不料須發都白了。據說古董行的生意,這幾年也很不易做。因想起他的好友前署尚書後降府尹的賈雨村,問他為什麽不找賈雨村去呢?子興道:別提了,雨村比我還窘呢。他那回因案挂誤,定了徒罪,後又遇赦放回,一直有十多年,傢裏沒得着他的消息。那位甄氏夫人到處求神問卜,還為他吃了長齋,始終一無徵驗,以為必是路遇不測的了。哪知道前年鼕天,飄然一身忽自回到湖州傢裏,說是走到什麽津什麽渡口,遇見一位道者,就是他的恩人甄士隱,邀他到茅庵裏說了許多不相幹的閑話,他多半不懂。後來甄士隱有事走了,他一覺睡下,也不知睡了多少時候。睡中不覺得饑渴,醒來也不見一點老態。古來陳希夷善睡之外,大概就得數他了。我想這甄士隱老先生必是成了仙了。可惜那賈雨村當面錯過,我們要想出世離塵偏又遇不着。"言罷嘆息。衆人也有稱奇的,也有嗟嘆的,也有將信將疑的。顧雪蘋道:"這跟這部書有什麽關係呢?"那老者又道:"我還沒說完呢。那年他驀地一覺醒來,看見風霾迷眼,天色昏暗,遠遠似有許多狼嚎虎嘯猿啼鶴唳之聲,卻不見有人。心中暗想,如此荒曠幽寂,恐非人世。正在彷徨無措,忽見一道者羽衣星冠緩步而來,不禁大喜,忙即迎前問訊。原來正是那位恩人甄士隱。雨村走近打恭道:昔年與老仙長一別,直睡到如今,不料又在此相遇,真可謂有緣了,衹是舉目窮途,棲惶無托。夙承不棄,還求引度。'說罷又振衣下拜。士隱連忙扶起道:"尊官塵緣未了,尚非超解之時,由此圖南便是歸路。目下恰有一樁為難之事,正慮無人可托,若閣下奮身任之,功德不小。'雨村驚訝道:'仙長靜修如此,有何為難之事?'士隱道:'此事關涉貴宗,就是寶玉現今的下落與榮寧兩府後來的結果。前此閣下曾說寶玉有如此的來歷,何以迷情如此,又豁悟如此?不知由情生悟,由悟證情。仙草通靈,形離神合,所謂原始要終之道盡在於此。'雨村聽着不甚瞭瞭,因說道:'下鄙愚昧,願賜明教。'士隱道:'世人們相見,不外形氣之間,離合悲歡,一生顛倒。究竟人世光陰有限,造化功用無究。有形的悲離未必不是無形的歡合,即如柳湘蓮與尤三姐、潘又安與司棋尚且攜手情天,補還缺陷,何況通靈寶玉久經鍛煉,大有神通。它的力量可以補天,豈有自留缺陷之理?這也是一定的。無奈世人耳目所蔽,見不及此。'言畢,從袖中取出一部錦函珠字的書授與雨村,說道:'貧道前日至太虛幻境,見着神瑛侍者。承他檢授此書。據說,自從他到大荒山以後,以至復到太虛幻境,中間許多經歷,還有榮寧兩府近年復興的事跡,一一手記在此,意欲傳嚮世間,免得世人看着前書的藏頭露尾妄生揣測,轉滋疑惑。今即煩貴官為我傳之。'雨村不敢諉辭,忙即接過。又欲叩修身繕性之要,士隱微笑,念了四句言詞,是:
造化本非空,真處在虛渺。
枉教假營營,哪得真瞭瞭。
言畢便要告別。雨村牽衣輓之,固求援引。士隱道:'未了便來,瞭瞭便去。尊官自愛,後晤有期。'舉袖一揮,忽然不見。雨村茫然若失,不知又走了多少冤枉路,纔遇着一個土人指引途徑。後來攜了此書走過了湘楚、江淮等處。所到地方,江山猶是,閭裏都非。中間路過南陽,那裏雖然經過兵火,這些年休養生息,如今卻是市井豐阜,士民康樂,大傢都頌揚賈節度的德政。雨村問是哪位賈節度,不料就是寧國府的賈珍。大傢知道雨村是他的同宗,都要盡個東道之誼,有請宴會的,也有送盤川的,在雨村倒是得之意外。又一次到九江去訪那琵琶亭的名跡,見那裏傢傢戶戶都供着賈兵備的長生牌位,細看那上頭的名諱都是賈蘭。問他們為什麽都供這位賈大人,那些年輕的說得不甚清楚。問到年紀大些的,都說那回亂事,若不是賈爺幾句話彈壓下去,我們通城身傢性命就都完了。雨村聽了也甚感嘆。這回恐怕驚動大衆,不敢說是同宗,衹說隨便問問罷了。及至逛到金陵,親訪榮寧兩府,見府門內外油飾尚新,石獅雄踞如故。從墻上望進去,那些崇檐畫棟卻不免剝落坍損,國內參差老樹也砍伐了不少。心想,他們為什麽衹塗飾外面,正經的房屋樹木倒不去整理整理,聽它毀壞呢?因此不免添了許多感慨。又想起自己已迫衰年,當日出領夏卿,入贊樞務,何等顯赫?中間經了幾次風波,轉瞬炎涼,似醒了南柯一夢,並不能象賈珍、賈蘭在地方上留點遺愛。因此宦情冰冷。回到湖州,纔知他第二個兒子已經進了學中了副榜,在二十四歲上得病夭亡了。剩下兩子又都因為衣食之計,奔走在外。從此益發勘破世情,衹同嬌杏夫人,鄉居養老,暇時著書課孫,將此書親自抄寫,卻不料此書到了雨村手裏也經過三度難關,幾乎被毀。第一次是嬌杏夫人見了此書,陡然發怒,說道:'上回由你傳出去的那部《石頭記》把咱們老根兒都掀騰出來,提起我總說是個丫頭。我做了半輩子的太太,誰敢說我是丫頭出身?倒被你泄了底啦!這不是小事。我那回在院子裏掐花,剛巧你來了。我瞧瞧來的客是誰,這也是平常的事,哪裏就是看上了你呢?照《石頭記》上說的,就好象我有什麽不正經似的,這可冤死人了。這部書不定又編派的什麽話,傳出去又生是非,不如索性燒掉它幹淨。'說着便搶過這部書,要往柴竈裏送。虧得雨村搶回來得快,又再三央及他夫人,還把書翻一遍給她看,說這上頭並沒有編派咱們的話,纔算免了這一難。第二次是湖州大水,雨村傢門口是桑園,桑園外頭就臨河。河水一漲,就直灌到他屋子裏,那書房就有四五尺深的水。又虧得雨村頭一天夜裏把這部書帶到樓上去校對,沒有被竜王爺收了去。這水火二劫都免了,偏偏又碰着太歲。原來湖州有個老光棍,此人姓錢名孔昭,專好包攬詞訟,說起案子來衹知道要錢,連親生的老子也不認。又因他廣開方便,衹要收了一百大錢,就肯替人說事,人都稱他為百大先生。他和賈雨村也沾點世交。聽人說雨村回來,以為做過大官的一定大有油水,要狠狠地吃他一註。當下就找了一幫刀筆,造了假藉據,硬說雨村欠他舊債,哪個居中,哪個做保,都簽了押。先叫人來嚮雨村討債,雨村不理,便告到縣裏。那縣官見中證確鑿,又受了錢孔昭之賄。立時判令賈雨村還錢,若不還就要抄他的傢産。可憐那賈雨村此時衹有幾畝薄田,一所舊宅,若抄了去,可往哪裏存身呢?幸而湖州知府和賈府尚有交情,判令和息。那錢孔昭知道雨村有這部書,又要想藉此敲他竹杠。嬌杏夫人畏禍心切,打算把這部書乘夜銷毀滅跡。雨村道:'此事萬萬不可。說起來還是你的舊主甄公托付給我,不要說把它毀掉,就是被官裏抄了去,咱們也怎麽對得住甄公呢?!'於是一面將此書案放出去,一面托人和錢孔昭說情,終究把田地變價送給他三百吊錢,纔算了事。諸位想想,這部書可是容易留下的嗎?"衆人聽那老者說得原原本本,無不嘆異。顧雪蘋又對那老者道:"閣下與賈府有仇,還肯說他們的好話,這般古道真不可及。"老者道:"這些事跟書上頗有關涉,說出來可以對證。再說深了,捨下也不過合那賈恩侯有些仇隙。至於賈府上的纍世厚道,我們也都受過好處的。別的不用說,就我那回患半身不遂,若不是賈狀元的太夫人施給活絡丹給治好了,那裏還有今日呢?"雪蘋道:"究竟還是老輩長厚,如今的人衹記人傢的仇,誰還記人傢的好處呢?"等到臨走,雪蘋嚮燕南閑客商藉此書。起先不肯,還虧那老者出面擔保,纔肯藉給他。雪蘋先從頭檢閱了一回,見所說大意皆與前書不悖。且按跡循蹤,不涉穿鑿。那上面還有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是前書所不及的,奇驚處頗能令人驚心動魄。因此也手抄了一部。那一天雪蘋正在西山別墅,見園花盛開,春光似錦,獨自在花蔭下徘徊,賞玩了一番,回至洗紅軒裏,取出此書抄了兩頁,又重新恬吟密校。忽聽得蠣粉墻外隱隱的一片歌聲,便歇下來傾耳細聽,唱的是:
敗錦糊窗,當年紫誥香。落花啼鳥,誰知鐘鼎場渺,金門黯對斜陽。碧油幢,又換了清羅帳。休說是望金張與馬揚,到頭舞袖更郎當。昨日楊柳殿前千騎擁,今朝蓬蒿徑裏一身藏。金穴量,金𠔌妝,繁華流水無歸往,苦費爾等計短長。可憐心力都成枉,舐犢忙,保不定投袂嚮何方。好風光,哪知道冷落了烏衣巷。衹貪題柱貴,哪管倚閭傷?陌頭長緑桑,壠頭生白楊,渺茫茫,人間何處是真多?漫牽腸,醒來時衹當一枕熟黃粱。
雪蘋聽得歌聲大有玄妙,連忙開門望去。衹見一個道者在柳蔭下走着,將要轉過山坡了,趕緊放步追上,迎頭下拜道:"仙長莫不是士隱甄老先生嗎?"道者大笑道:"什麽是真?什麽是假?山人一概不知,衹曉得空空二字。"雪蘋道:"如此說來,道長的法號一定有空空二字。我顧雪蘋仰慕已久,幸會幸會!"原來那道者正是空空道人,當下被雪蘋道破,又是一場大笑,說:你居然認得空空二字,這就難得。"雪蘋道:"鄙人正要請教。從前那部《石頭記》相傳是道長在青埂峰見過那位石兄,知石兄還有一番回答,那書便是從石頭上抄下來的。如今又有一部《石頭後記》,又叫《紅樓真夢》,到底是真是假,道長必知其詳,務望指示。"空空道人道:"真夢也好,假夢也好,自己的夢做不完,何必管人傢的閑夢呢?"雪蘋道:"敝廬就靠着石居,和石兄大有緣法。石兄的夢就如同我的夢一樣,是必要請教的。"空空道人道:"山人近日甚忙,好多時不曾到青埂峰去,不知那塊石頭在與不在,那石頭上可曾添些字跡,等我閑暇的時候到那裏親自去看。如果上添了些字跡,彼時再抄了下來和你對證。眼下我還有事呢!"雪蘋笑道:"道長既然開口空空,閉口空空,怎麽還有許多的事,可見還不是真空。"空空道人又大笑道:"世間的事都是從空口裏生出來的,叫我怎得不忙?前兒還同不空和尚彼此鬥法。那和尚好生厲害!若不是山人會擺空中大陣,險些被他鬥敗了。"說罷回身就走。雪蘋還要追他,追至山坡轉處,不見蹤影,衹得緩步回來。回到山齋,見這部書還在案上,落了一層層的花片,忙將花片親自收拾,裝在古錦囊裏,仍舊校他的書。欲知書中事跡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一日,在酒座中談起此書,大傢都問書上說的什麽,燕南閑客衹得述個大概。座中有個趨時人物,冷笑道:"這部書我已聽人批評過,頭一件於現在時代不對,二則文理未免太深,又是詩又是詞,又是文章奏疏,連那些戲詞酒令都是文縐縐的,連我都念不下來,別說那般簡體字出身的了。三則說得成仙太容易。那神仙的事,誰都聽見過,可是誰也沒瞧見過,世界上哪裏有這麽許多的神仙呢?依我看,也不過信口開河,像劉姥姥謅的若玉小姐罷了。"燕南閑客笑道:"閣下如此博雅,衹短點紅樓的學問。那《紅樓》原書上分明說的無朝代年紀可考,當然不是現在的事。若說他文理太深,原書也是如此,這全是賈寶玉自己記下來的。他本是個舉人出身,一肚子的書在那裏作怪,寫出來哪能合你們諸位的眼呢。至於神仙的話,也是和原書前後銜接,對不對得問寶玉,我們哪裏知道?"又有一個研究紅學的,也在那裏搖頭,說道:"這個書名我就不懂,這部書叫做真夢,難道原書所說的倒是假夢?怎麽又說'假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呢?"其中有個老者拈髭微笑道:"老兄,沒瞧見前書內太虛幻境石碑坊的對聯嗎?那對聯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世間事真的就是一般,老兄又何必太認真呢?"話來了,驚動了一位不衫不履、不責不惠的的半老翁,此人姓顧字雪蘋,東越人氏,說起他的傢世,是四世公卿,一門科第。他自己的身世更奇。說起富來,也享受盡園林絲竹之娛,到頭來衹剩一枝破筆。說起貴來,也叨拜過蟒玉金貂之寵,到頭來衹剩一領草衣。生平志為名臣碩輔,卻弄得不稂不莠,一事無成,情性駡於人紀天倫,更擔盡不孝不忠,一文不值,也算是一個不幸可憐的人罷了。當時聽見這番議論,不免觸動他的心事,就拱手嚮老者說道:"適才高論,欽佩得很。若論真真假假、有有無無,鄙人於此中得到經驗不少。世間事哪有真的?做官的時候,腰金帶玉,前呼後擁,好像真闊了似的。剛要扒到梢上,被那缺德的把你老根都刨掉。不用說官兒沒人認,你就要找那套官衣也衹可在戲臺上見了。你說能算真麽?有一種聰明人,說是官不在大小,多攢錢就好。攢了錢總是我的,哪知道來的艱難,去的更容易,坑的坑,騙的騙,倒的倒,不到幾年的工夫,就鼓搗光了。能夠留下一點,給你吃不飽餓不死,這還是便宜的。那些看財好,把錢財看得緊緊的,一個大錢捨不得用,那也是白饒,就是鎖在鐵箱子裏,到他該剋的時候,也會變青蚨蝶飛了。白老鼠跑了。你道錢是真的嗎?再說父母妻子,一輩子守在一塊兒,斷不能說是假的,可是到了撒手的時候,誰也顧不了誰。就是我們有生以來所見的聞的,到了今日簡直的翻了一個過。再要找從前的事,連個影子也沒有了。在當日看來,何事非真,到今日看去,又何事非假?你若太看真了,無非是自尋煩惱。咱們且自托於假語村言,便是此書的定義。其中一真一假,分明真對。書上所說的都是賈府的事。那甄府衹在若有若無之間。可見有形是假,無形是真,這話是定然不錯的。即至黛玉的夭折,寶玉的超凡,做書的雖好如此說,又安知不是假托?就照着寫書人的意思說去,金玉煙緣,結為夫婦,表面是合的,然而一僧一寡,合而終離,這是人人看得見的。木石姻緣,中途分散。表面上是離的。看官試想,所謂神瑛侍者,太虛幻境也到過,赤霞宮也住過。即到了大荒山,來去無拘,行止無得,何難再至太虛幻境,與絳珠仙子相見,況且原書說的,寶玉聞知黛玉兇耗,即時痛哭昏厥,魂到冥間,遇見一人,說道: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目下已至太虛幻境。如果有志尋訪,潛心修養,尚有相見之期。試問寶玉若不為他林妹妹,如何去做和尚?既千辛萬苦去做和尚,焉有不尋訪林妹妹的道理?由此看來,寶黛雖離終必復合,與金玉姻緣的結果恰是相反。但書中雖然揭出,讀者未必領會得到,枉自替寶黛傷心落淚,定非至愚?這部《紅樓夢》續作,鄙人未曾寓目,臆料必是就此發揮,揭破原書的真諦,喚破世人的假夢,故於書名上特標一真字,諸君以為如何?"燕南閑客正要答言,那老者又道:"諸位但議論此書,可知道此書的來歷麽?"衆人都道:"願聞其詳。"老者道:"說來話長。鄙人姓石字原,生平專好古董,因為傢兄收藏一把名扇,城裏頭有個賈恩侯,要想出重價買它。偏生傢兄執意不肯,不知姓賈的如何和州官算計,硬迫着把扇子追了去,以至傢兄銜恨畢命。從此我便將收藏古董一齊都出脫了。在京裏開了一個小小的南紙鋪,藉此隱身。那天在櫃上遇見古董行的冷子興。我們從前雖然交往過,卻也多年不見。不料須發都白了。據說古董行的生意,這幾年也很不易做。因想起他的好友前署尚書後降府尹的賈雨村,問他為什麽不找賈雨村去呢?子興道:別提了,雨村比我還窘呢。他那回因案挂誤,定了徒罪,後又遇赦放回,一直有十多年,傢裏沒得着他的消息。那位甄氏夫人到處求神問卜,還為他吃了長齋,始終一無徵驗,以為必是路遇不測的了。哪知道前年鼕天,飄然一身忽自回到湖州傢裏,說是走到什麽津什麽渡口,遇見一位道者,就是他的恩人甄士隱,邀他到茅庵裏說了許多不相幹的閑話,他多半不懂。後來甄士隱有事走了,他一覺睡下,也不知睡了多少時候。睡中不覺得饑渴,醒來也不見一點老態。古來陳希夷善睡之外,大概就得數他了。我想這甄士隱老先生必是成了仙了。可惜那賈雨村當面錯過,我們要想出世離塵偏又遇不着。"言罷嘆息。衆人也有稱奇的,也有嗟嘆的,也有將信將疑的。顧雪蘋道:"這跟這部書有什麽關係呢?"那老者又道:"我還沒說完呢。那年他驀地一覺醒來,看見風霾迷眼,天色昏暗,遠遠似有許多狼嚎虎嘯猿啼鶴唳之聲,卻不見有人。心中暗想,如此荒曠幽寂,恐非人世。正在彷徨無措,忽見一道者羽衣星冠緩步而來,不禁大喜,忙即迎前問訊。原來正是那位恩人甄士隱。雨村走近打恭道:昔年與老仙長一別,直睡到如今,不料又在此相遇,真可謂有緣了,衹是舉目窮途,棲惶無托。夙承不棄,還求引度。'說罷又振衣下拜。士隱連忙扶起道:"尊官塵緣未了,尚非超解之時,由此圖南便是歸路。目下恰有一樁為難之事,正慮無人可托,若閣下奮身任之,功德不小。'雨村驚訝道:'仙長靜修如此,有何為難之事?'士隱道:'此事關涉貴宗,就是寶玉現今的下落與榮寧兩府後來的結果。前此閣下曾說寶玉有如此的來歷,何以迷情如此,又豁悟如此?不知由情生悟,由悟證情。仙草通靈,形離神合,所謂原始要終之道盡在於此。'雨村聽着不甚瞭瞭,因說道:'下鄙愚昧,願賜明教。'士隱道:'世人們相見,不外形氣之間,離合悲歡,一生顛倒。究竟人世光陰有限,造化功用無究。有形的悲離未必不是無形的歡合,即如柳湘蓮與尤三姐、潘又安與司棋尚且攜手情天,補還缺陷,何況通靈寶玉久經鍛煉,大有神通。它的力量可以補天,豈有自留缺陷之理?這也是一定的。無奈世人耳目所蔽,見不及此。'言畢,從袖中取出一部錦函珠字的書授與雨村,說道:'貧道前日至太虛幻境,見着神瑛侍者。承他檢授此書。據說,自從他到大荒山以後,以至復到太虛幻境,中間許多經歷,還有榮寧兩府近年復興的事跡,一一手記在此,意欲傳嚮世間,免得世人看着前書的藏頭露尾妄生揣測,轉滋疑惑。今即煩貴官為我傳之。'雨村不敢諉辭,忙即接過。又欲叩修身繕性之要,士隱微笑,念了四句言詞,是:
造化本非空,真處在虛渺。
枉教假營營,哪得真瞭瞭。
言畢便要告別。雨村牽衣輓之,固求援引。士隱道:'未了便來,瞭瞭便去。尊官自愛,後晤有期。'舉袖一揮,忽然不見。雨村茫然若失,不知又走了多少冤枉路,纔遇着一個土人指引途徑。後來攜了此書走過了湘楚、江淮等處。所到地方,江山猶是,閭裏都非。中間路過南陽,那裏雖然經過兵火,這些年休養生息,如今卻是市井豐阜,士民康樂,大傢都頌揚賈節度的德政。雨村問是哪位賈節度,不料就是寧國府的賈珍。大傢知道雨村是他的同宗,都要盡個東道之誼,有請宴會的,也有送盤川的,在雨村倒是得之意外。又一次到九江去訪那琵琶亭的名跡,見那裏傢傢戶戶都供着賈兵備的長生牌位,細看那上頭的名諱都是賈蘭。問他們為什麽都供這位賈大人,那些年輕的說得不甚清楚。問到年紀大些的,都說那回亂事,若不是賈爺幾句話彈壓下去,我們通城身傢性命就都完了。雨村聽了也甚感嘆。這回恐怕驚動大衆,不敢說是同宗,衹說隨便問問罷了。及至逛到金陵,親訪榮寧兩府,見府門內外油飾尚新,石獅雄踞如故。從墻上望進去,那些崇檐畫棟卻不免剝落坍損,國內參差老樹也砍伐了不少。心想,他們為什麽衹塗飾外面,正經的房屋樹木倒不去整理整理,聽它毀壞呢?因此不免添了許多感慨。又想起自己已迫衰年,當日出領夏卿,入贊樞務,何等顯赫?中間經了幾次風波,轉瞬炎涼,似醒了南柯一夢,並不能象賈珍、賈蘭在地方上留點遺愛。因此宦情冰冷。回到湖州,纔知他第二個兒子已經進了學中了副榜,在二十四歲上得病夭亡了。剩下兩子又都因為衣食之計,奔走在外。從此益發勘破世情,衹同嬌杏夫人,鄉居養老,暇時著書課孫,將此書親自抄寫,卻不料此書到了雨村手裏也經過三度難關,幾乎被毀。第一次是嬌杏夫人見了此書,陡然發怒,說道:'上回由你傳出去的那部《石頭記》把咱們老根兒都掀騰出來,提起我總說是個丫頭。我做了半輩子的太太,誰敢說我是丫頭出身?倒被你泄了底啦!這不是小事。我那回在院子裏掐花,剛巧你來了。我瞧瞧來的客是誰,這也是平常的事,哪裏就是看上了你呢?照《石頭記》上說的,就好象我有什麽不正經似的,這可冤死人了。這部書不定又編派的什麽話,傳出去又生是非,不如索性燒掉它幹淨。'說着便搶過這部書,要往柴竈裏送。虧得雨村搶回來得快,又再三央及他夫人,還把書翻一遍給她看,說這上頭並沒有編派咱們的話,纔算免了這一難。第二次是湖州大水,雨村傢門口是桑園,桑園外頭就臨河。河水一漲,就直灌到他屋子裏,那書房就有四五尺深的水。又虧得雨村頭一天夜裏把這部書帶到樓上去校對,沒有被竜王爺收了去。這水火二劫都免了,偏偏又碰着太歲。原來湖州有個老光棍,此人姓錢名孔昭,專好包攬詞訟,說起案子來衹知道要錢,連親生的老子也不認。又因他廣開方便,衹要收了一百大錢,就肯替人說事,人都稱他為百大先生。他和賈雨村也沾點世交。聽人說雨村回來,以為做過大官的一定大有油水,要狠狠地吃他一註。當下就找了一幫刀筆,造了假藉據,硬說雨村欠他舊債,哪個居中,哪個做保,都簽了押。先叫人來嚮雨村討債,雨村不理,便告到縣裏。那縣官見中證確鑿,又受了錢孔昭之賄。立時判令賈雨村還錢,若不還就要抄他的傢産。可憐那賈雨村此時衹有幾畝薄田,一所舊宅,若抄了去,可往哪裏存身呢?幸而湖州知府和賈府尚有交情,判令和息。那錢孔昭知道雨村有這部書,又要想藉此敲他竹杠。嬌杏夫人畏禍心切,打算把這部書乘夜銷毀滅跡。雨村道:'此事萬萬不可。說起來還是你的舊主甄公托付給我,不要說把它毀掉,就是被官裏抄了去,咱們也怎麽對得住甄公呢?!'於是一面將此書案放出去,一面托人和錢孔昭說情,終究把田地變價送給他三百吊錢,纔算了事。諸位想想,這部書可是容易留下的嗎?"衆人聽那老者說得原原本本,無不嘆異。顧雪蘋又對那老者道:"閣下與賈府有仇,還肯說他們的好話,這般古道真不可及。"老者道:"這些事跟書上頗有關涉,說出來可以對證。再說深了,捨下也不過合那賈恩侯有些仇隙。至於賈府上的纍世厚道,我們也都受過好處的。別的不用說,就我那回患半身不遂,若不是賈狀元的太夫人施給活絡丹給治好了,那裏還有今日呢?"雪蘋道:"究竟還是老輩長厚,如今的人衹記人傢的仇,誰還記人傢的好處呢?"等到臨走,雪蘋嚮燕南閑客商藉此書。起先不肯,還虧那老者出面擔保,纔肯藉給他。雪蘋先從頭檢閱了一回,見所說大意皆與前書不悖。且按跡循蹤,不涉穿鑿。那上面還有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是前書所不及的,奇驚處頗能令人驚心動魄。因此也手抄了一部。那一天雪蘋正在西山別墅,見園花盛開,春光似錦,獨自在花蔭下徘徊,賞玩了一番,回至洗紅軒裏,取出此書抄了兩頁,又重新恬吟密校。忽聽得蠣粉墻外隱隱的一片歌聲,便歇下來傾耳細聽,唱的是:
敗錦糊窗,當年紫誥香。落花啼鳥,誰知鐘鼎場渺,金門黯對斜陽。碧油幢,又換了清羅帳。休說是望金張與馬揚,到頭舞袖更郎當。昨日楊柳殿前千騎擁,今朝蓬蒿徑裏一身藏。金穴量,金𠔌妝,繁華流水無歸往,苦費爾等計短長。可憐心力都成枉,舐犢忙,保不定投袂嚮何方。好風光,哪知道冷落了烏衣巷。衹貪題柱貴,哪管倚閭傷?陌頭長緑桑,壠頭生白楊,渺茫茫,人間何處是真多?漫牽腸,醒來時衹當一枕熟黃粱。
雪蘋聽得歌聲大有玄妙,連忙開門望去。衹見一個道者在柳蔭下走着,將要轉過山坡了,趕緊放步追上,迎頭下拜道:"仙長莫不是士隱甄老先生嗎?"道者大笑道:"什麽是真?什麽是假?山人一概不知,衹曉得空空二字。"雪蘋道:"如此說來,道長的法號一定有空空二字。我顧雪蘋仰慕已久,幸會幸會!"原來那道者正是空空道人,當下被雪蘋道破,又是一場大笑,說:你居然認得空空二字,這就難得。"雪蘋道:"鄙人正要請教。從前那部《石頭記》相傳是道長在青埂峰見過那位石兄,知石兄還有一番回答,那書便是從石頭上抄下來的。如今又有一部《石頭後記》,又叫《紅樓真夢》,到底是真是假,道長必知其詳,務望指示。"空空道人道:"真夢也好,假夢也好,自己的夢做不完,何必管人傢的閑夢呢?"雪蘋道:"敝廬就靠着石居,和石兄大有緣法。石兄的夢就如同我的夢一樣,是必要請教的。"空空道人道:"山人近日甚忙,好多時不曾到青埂峰去,不知那塊石頭在與不在,那石頭上可曾添些字跡,等我閑暇的時候到那裏親自去看。如果上添了些字跡,彼時再抄了下來和你對證。眼下我還有事呢!"雪蘋笑道:"道長既然開口空空,閉口空空,怎麽還有許多的事,可見還不是真空。"空空道人又大笑道:"世間的事都是從空口裏生出來的,叫我怎得不忙?前兒還同不空和尚彼此鬥法。那和尚好生厲害!若不是山人會擺空中大陣,險些被他鬥敗了。"說罷回身就走。雪蘋還要追他,追至山坡轉處,不見蹤影,衹得緩步回來。回到山齋,見這部書還在案上,落了一層層的花片,忙將花片親自收拾,裝在古錦囊裏,仍舊校他的書。欲知書中事跡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話說寶玉和賈蘭同在至公堂交了試卷,一路出來。賈蘭因首場二三篇不甚愜意,還在那裏談論。寶玉笑道:"放心吧,你是必中的,將來還要早達。"賈蘭道:"二叔呢?"寶玉笑道:"中了就完了,有什麽說的。"又見賈蘭身體尚小,背着考具,有不勝之態。笑着對他說道:"你這擔子太重,可惜我不能幫你了。"賈蘭衹當戲言,並不在意。二人說笑着走到了竜門,正趕着放二牌,那些考生都繳了照簽搶着出去,衹見萬頭攢動,如人山人海一般。寶玉故嚮人多處擠去,一岔就離開了賈蘭。剛出了天開文運的牌坊,遠遠的瞧見李貴等站在那裏,連忙把頭低下,混在人群裏,你擁我擠,好容易纔闖出來。幸喜他們沒有看見,走到僻靜處將考具放下,又到冷鋪子裏買了一件簑衣,一頂草帽,連忙換上,還怕被人看出,一路總把袖子籠着嘴裝做怕風沙的樣兒,眼看外城門的望樓就在前頭,心想這一出城可就躲過去了。偏偏迎面來了一輛朱輪後擋的官車,跟着好幾匹從騎,坐在車裏的正是他舅舅王子勝,心裏捏了一把汗,剛巧身旁有幾支馱煤的駱駝,寶玉將身隱在駱駝背後一晃兒,王子勝的馬車就過去了。這纔趕出城門,一溜煙嚮空曠處跑去。猛聽空中說道:"等你多時,還不走嗎?"正在驚愕,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已現在眼前。寶玉忙即倒身下拜,口稱師父道:"弟子也知是該走的時候了,但未得拜別老父,如何能了此心願?"茫茫大士道:"來去瞭瞭,這也是當然的,且隨我來。"當下就引寶玉至前面柳樹林中,抖擻廣袖,落下一領袈裟,還有僧衣僧帽。眼瞧着寶玉道:"你就改了裝吧。"寶玉大喜,即在林中更衣拜謝,隨從茫渺二人飄然而去。一路走得甚速,也不知過了多少城鎮,衹象騰雲駕霧似的。果然在毗陵驛遇見賈政,到船頭上拜別一番,前書已表,不必細敘。
且說寶玉別了父親,心中悲喜兩念循環起落,喜的是超登覺岸,異日度引可期。悲的是目下長離,顧復之恩一時難捨。衹聽茫茫大士喝道:"塵緣已了,還鬍想些什麽!"寶玉聽着立時警悟;忙即收斂心神,掃空凡想。渺渺真人又從囊中掏出仙丹一丸給他吞下,滿口生津,頓忘饑渴。途中所見都是蒼崖翠壁,有許多奇樹長林,風景多幽,心懷轉曠。其間也有仙人窟宅,或是雨澗中架起的飛閣,或是絶壁上蓋起的崇樓。遇着的人,或是羽衣霞佩,或是卉服草冠,都與世間妝束不同,彼此也不相聞問。又不知走了若幹裏,忽然翻過一層高山,那山石形勢更覺奇崛,有的象孤鶻盤空,有的象奇鬼森立,有的攢岩架虛,欲落不落,有的奇峰縹渺,乍近乍遠。寶玉天機靈妙,便知是到了大荒山了。那山裏最奇的是一座懸崖,遠看着聳青千丈,高入雲中。及至走進來看,卻衹有四五丈高,那上頭長的各色樹木紅黃青翠無色不備,就象天然的一段錦屏風。寶玉見了非常欣賞,嚮茫渺二人細問,方知是無稽崖,也算大荒山一個名跡。過了懸崖,從山徑麯折進去,迎面陡起一峰,青翠欲滴,峰前都是古鬆,高高下下,疏疏密密,飛騰的好象舞盤,低回的又如潛豹,奇態不一,並無雜樹。茫渺二人引他穿過鬆林,度過一道麯澗,迤邐而去。忽見山坳裏有一洞門,進至洞內,苔花深鎖,石乳周垂,十分幽靜。渺渺真人喚了一聲,便有一道童迎了出來,相貌宛似柳湘蓮。寶玉怕認錯了人不敢招呼,近前一看,果然是他。不禁狂喜,忙叫道:"柳二哥,你倒先來了。"湘蓮見是寶玉心中不免詫異,因師父在前,未便細細盤問,衹說道:"寶兄弟,你如何也來這裏呢?"寶玉笑道:"你來得,我就來不得?我有什麽可問的呢!"二人隨着師父先到一間石室,便是茫渺二人的居所。室中衹有木魚蠅拂經道錄之類和渺渺真人常坐的一張木榻。茫茫大士道:"並無別事,衹空空道人來此,看了一回石頭,問知兩位師父都不在傢,便自去了。"茫茫大士道:"你把他領到你那裏瞧瞧去,你們本是舊交,若合適就同在一處住着,省得另外安頓。"寶玉隨湘蓮走至洞後,也是一間石室,室中鋪着草薦,卻還幹淨。寶玉道:"這裏就好,咱們在一塊兒住,省得悶的慌。"湘蓮瞧着寶玉笑道:"你是從富貴場中來的,不比我是浪蕩慣了,即來到這裏,也衹好屈尊吧。"寶玉道:"柳二哥又說笑話了,即出了傢,還能跟在傢裏一樣麽?那些話都說不着啦。"湘蓮道:"不是說笑話,我是替你擔憂。你在傢裏丫頭小廝們伺候慣了的,如今要自己收拾屋子,連砍柴打水都要自己走去,如何受得了呢?"寶玉道:"俗語說的隨鄉入鄉,你別以為我衹能享現成,不能受磨折的。古來成仙成佛的人哪一個不是從刻苦中來,那釋迦牟尼佛還是一位王子呢!"湘蓮笑道:"說得到要做得到,你若做到了我纔佩服你呢!"從此寶玉便在青埂峰與湘蓮同居,日間聽他師父講些玄機淨理,夜間各自打坐。過了一二個月,湘蓮冷眼看他,倒真能服勞耐苦,心中暗自嘆服。那茫茫大士雖然教他許多功課,卻不曾替他剃度。寶玉嚮來性急,那天在師父前侍立,趁便說道:"弟子來此尚未落發,還求師父依法剃度。永表扳依"茫茫大士道:"持佛在心,一心奉佛,便與佛日近。所謂六根清淨也不在頭髮上說,何必定要落發呢?"寶玉又求再三,茫茫大士道:"佛門廣大,豈有不容,但是成就與否也在各人緣法。你終究不是佛道中人,此時落了發,將來還要留起來,豈非多引一舉?"寶玉以為師父疑他戒律不堅,忙跪下垂涕自誓道:"弟子來此斬釘截鐵,一無回顧。若將來有墮戒律,願甘泥犁之罰。難道師父還不能見信麽?"茫茫大士道:"你志嚮甚堅,將來一定另有成就,此中也有緣法,也有因果,到了那個時候你就徹底了悟,不是我不成全你了。"寶玉不敢再說,卻更添了疑惑,背地裏又私問湘蓮,湘蓮道:"這是未來的事,我哪裏有未卜先知的分兒。古語說得好,不問收穫,衹問耕耘,你衹修你的便了。"
那天晚上湘蓮睡下,寶玉尚自靜坐,想起日間師父的話,雖然藏頭露尾,照那大意看來我修佛是無望的,將來不知如何歸結。心中忐忑不寧,因此又想到傢裏,頭一個是襲人,那個人不象守得住的,況且太虛幻境又副册上,公明說的是優伶有福,公子無緣,不定嫁給哪個唱戲的,這也是個定數,算來與我無關的了。衹是苦了寶釵,幸虧她索性豁達,目下又已懷妊,果然能生個兒子,也算有了倚靠。又想起賈政、王夫人俱年過半百,太太一生心血衹註在我一人身上,我走後不知要如何傷痛。古來高行僧佛固然有超度父母,藉此報恩的。我若修佛不成,可還有什麽餘望呢?又想到林妹妹臨終恨我到那般地步,我曾許她去做和尚,現在我真做了和尚,不知她知道與否?果然知道我做了和尚,她又作如何感想?還恨我不恨呢?那年我聽見林妹妹兇耗,一時痛極昏厥,遇見那人,他說林黛玉已到了太虛幻境,如果有志尋訪,潛心修養,尚有相見之期。若這話果真,將來或許見得着。今兒師父說的什麽緣法因果,也仿佛是指的這件事。這個想起來師父不許我落發,其中頗有深意。倘若到太虛幻境去,光禿禿的樣子,如何見得林妹妹呢?湘蓮一覺醒來,聽他似乎自語,衹聽不出說的什麽。不禁暗笑,說道:"你這人始終是拖泥帶水,倒還要落發受戒,去當苦行和尚,不要叫我羞你啦!"寶玉無言可答,衹有斂容收心,靦然內愧。
又過幾日,茫涉二人忽喚湘蓮、寶玉至石室,說道:"我二人要雲遊去了,你等道力甚淺,切要謹慎,不可遠出。倘或遇見虎豹,或為魑魅所乘,都不是當玩的。"又再三叮囑方去。湘蓮、寶玉自送師父去後,頭兩天恪守師訓,照常在石室靜修,寶玉素性好動,漸漸心猿難製。一日天氣晴暄,忽動遊興,因問湘蓮:"這一嚮圈在這個土窟窿裏頭,真把我悶壞了,虧你早來了許多日子,倒還憋得住。師父不叫我們往遠處去,我想到洞門外鬆林子裏看看山景,也是好的。柳二哥,咱們去溜溜吧。"湘蓮蓮忙攔他道:"寶兄弟,師父不在傢,我勸你還是少出去的好。你在這兒就嫌憋悶了,人傢和尚還有立志坐關的,那又當如何呢?"寶玉再三史及道:"好二哥,咱們出去玩玩就回來。師父哪裏會知道?就是師父知道了,都是我一個人的錯誤,决不叫你受連累,這還不行麽?"湘蓮受他央及不過,又念他是一個公子哥兒,如今在這裏受罪,也怪可憐的,衹得同他攜手出洞。此時夕陽初下,照到東面翠壁上成一種滲金的顔色。那松樹林裏一片濃翠,夕陽從樹縫裏漏入,仿佛翡翠屏風上挂着一條條的金綫,真是天然麗景。不由得便嚮那鬆林走去,原來大荒山上這些古鬆都是從太古洪荒時代留下來的,至近的也在千年以上,所以盤鬱夭矯,各具奇態。就中有一棵分為兩扇,一扇橫鋪到深澗裏,那一扇斜撐嚮上,直遮了半個山坡。鬆下橫臥幾塊山石,湘、寶二人就在山石間坐定,一面玩賞,一面隨意閑談。寶玉對湘蓮道:"柳二哥,我要審你,你到了這裏這些時到底私動過凡心沒有?"湘蓮皺眉道:"咳,我的事你還不知道麽?我起先也想得一個絶色佳偶,不料遇着那冤孽,又錯聽人言,害得她枉送了性命。因此我想塵世上的姻緣與我柳老二無分的了,所以纔跟着師父來到此間。寶兄弟,你想花兒落了,珠子也碎了,還能再整得起來麽?"寶玉道:'原來你出傢為此,當時我也聽人說過,衹不甚相信。若果真為三姐兒,她如今也在太虛幻境,我還見着她呢!"湘連着聽了大為驚詫,忙問道:"你是什麽時候見着她的?"寶玉故意沉吟不語,湘蓮着急道:"正經問你,你又說不出,可見是信口鬍編的。"寶玉笑道:"實告訴你吧,那年師父領我到太虛幻境,遇見了許多傢裏人,都不大理我,倒是三姐兒拿着鴛鴦劍趕我,說了好幾句話。"湘蓮聽得呆了,又問:"她說的什麽?"寶玉笑道:"她對我還有什麽好話,無非怪我破壞她的婚姻,還說我們姓賈的都沒有好人,此事罪由我起,也難怪她這麽恨我。那回你一再追問,我耳朵裏實在裝了許多閑話,咱們這樣的交情,又不便蒙你,所以纔那麽說的,想不到她倒是一個烈性女子,坑了她不要緊,倒害了你了。幸而她尚在太虛幻境,將來若有容我補過的機會,我萬死不辭。"湘蓮道:"言重,言重,知道我們還有那緣分沒有呢?"寶玉笑道:"如此說,二哥是凡心動了?"湘蓮道:"休要鬍說,我一嚮沒有空兒問你,我聽說你娶了親,中了舉人,如何又出傢呢?"問得寶玉心中十難過,歇了半晌纔答道:"你以為娶親是我願意的麽?都是傢裏他們鬧的,也坑死了一個人呢!"湘蓮恍然大悟道:"我這纔明白了,從前師父說過什麽金玉姻緣,又是什麽木石姻緣,大概就指的這件事。究竟金玉姻緣是指誰?木石姻緣又指的是誰呢?"寶玉聽了眼淚繞着眼圈,就要流下來。勉強忍住道:"柳二哥,你問那些做什麽?咱們還是看看山景吧。"正說着,前山一棵高鬆上躥下來一支白猿,嚮前直撲湘蓮,要搶他的鴛鴦劍。湘蓮喝道:"這畜生找死了!"忙掣劍在手,嚮白猿迎敵,來回鬥了幾轉,那白猿身子輕巧,幾次到湘蓮身邊,險些將劍奪去。無奈湘蓮劍法如神,舞開了變成一道白虹,將白猿圍在中心,眼看那劍光越收越緊,白猿被他懾住,無法逃脫。正在危急之際,寶玉忙叫道:"柳二哥,放他去吧,一破了殺戒不但師父不依,咱們的道功也全毀了。"湘蓮聞言手下一鬆,那白猿便躥出越澗逃命了。湘蓮將劍收在鞘裏,瞧着寶玉道:"我說不要出來,都是你鬧的,險些闖了大禍。天色也不早了,咱們快回去吧。"二人回至石室已近黃昏,湘蓮又埋怨了寶玉一番。次日寶玉要去看他的前身那塊靈石,卻被湘蓮極力攔住,寶玉再三央及,他也不肯聽,衹可作罷。這且按下。
卻說情之一字自古至今最難打破,所以太虛幻境有那癡情司,將情字上又加一個癡字,正是為一般癡男怨女而設。諸君但看那柳湘蓮,初意何等斬釘截鐵,一聞寶玉說到尤三姐之事,便知霜後草根逢春復活。何況寶玉出傢本來為的是林妹妹呢?就是黛玉臨死如何怨恨寶玉,恨之愈深,其情愈切,又何曾能忘了寶玉?那日黛玉在瀟湘館病至彌留,囑托了紫鵑幾句話,還拉着手未放。陡然想起寶玉那回禪語,說得如何真實,一旦竟自負心,不免咬牙切齒。剛說道:"寶玉!寶玉你好"一陣昏迷,魂已出竅。看那天色都是黃沉沉的,身子倒輕鬆了許多。正不知嚮何處投奔,忽見前面隱隱綽綽的似有一個人,身段和柳五兒相仿。忙嚮前趕上,恰好那人回過頭來,她細一看卻是晴雯。便喚道:"晴雯姐姐,你慢着點走,等等我。"晴雯道:"林姑娘,我就是來接你的,剛纔警幻仙姑找我去,說是絳珠仙子塵債已滿,應歸太虛幻境,叫我趕來接引,咱們一塊走吧。"黛玉驚訝道:"這絳珠仙子說的是我麽?我幾時有這個名號?"晴雯道:"我也不大明白,他們說林姑娘的前世是什麽絳珠仙草,這裏預備姑娘住在的地方,還叫做絳珠宮呢。"黛玉又問道:"這太虛幻境在哪裏?難道就是冥間麽?"晴雯道:"此處上非天宮,下非地府,說遠便遠,說近便近。"說話之間已經瞧見太虛幻境的石牌坊,兩邊石柱上刻着對聯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石坊下站着兩個麗人,一個是雲堆翠髻雪舞素腰,潔若春梅靜如秋蕙,真有鳳翥鸞翔之態,冰清玉潤之姿。那一個體似寶釵,豐姿稍減,慧如熙鳳,秀目更清。仿佛在哪裏見過似的,細想起來乃是賈蓉的前妻秦氏。二人瞧見黛玉到來,忙即上前見禮。秦氏又指那麗人道:"這位就是警幻仙姑。"彼此周旋了一陣,黛玉說道:"剛纔晴雯說起,多承攜帶。此間初到,正不知往哪裏去呢?"警幻道:"賢妹即有來處,便有去處,容我引導。"一路走着,經過多少殿座,都有匾額對聯,不及細看。驀地見前頭一座宮門,門內殿宇玲瓏,林木蔥蔚。警幻邀黛玉由宮門走進,所見瑤花琪卉,都不知名。又有白玉石欄,圍護着一叢仙草,帶葉微紅,飄飄似舞。轉過花叢,別有深院,中建華廈,蒼鬆遮戶,翠竹當階,結構甚為精緻。正房廊下編垂珠翠,侍女們見她們走進便將簾揭起,黛玉進內一看,原來是正房五間,前鈎後搭,幾陣麝鼎,架着湘箋。佈置幽雅,大致與瀟湘館相仿。警幻道:"賢妹塵寰小謫,幾閱星霜,還記得在此間吟花弄月的舊事麽?"黛玉總不記得,衹此處仿佛似曾到過。警幻又指衆侍女道:"她們都是伺候賢妹的舊人。"衆侍女一同拜見,黛玉也都不認識。大傢坐定,秦氏問了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的安,又問起東府近況。黛玉本來和寧府不大往來,衹含糊說道:"都好。"一時又說到鳳姐兒,黛玉道:"璉二嫂子倚伏身子強,什麽事也不肯落在後頭,如今也纍得一身的病。三天好兩天不好的,衹不肯說罷了。"秦氏道:"二嬸子一嚮最疼我的,不是我批評她老人傢的錯,我臨走的時候屬咐她兩件事,都是咱們府裏的百年大計,她都給擱在脖子後頭,背地裏倒幹了許多損德的事。不但壽不看長,衹怕將來還要墮落呢!"黛玉道:"這個我們都不知道,衹聽說她背地裏放債,盤點小利。"秦氏道:"那還是小事,我們即好了一場,過幾天閑了我還要傢去勸勸他,趁着一口氣還在,自己虔心懺悔,把冤孽解了,好得多呢。"警幻見她們正說得起勁,便先自告辭說道:"賢妹初到,你們好久不見。多說說話兒。這裏就是賢妹的傢,一切衹和傢裏一樣,不要拘套。有什麽事衹管找我去,我此刻還有事,改日再來看你。"說罷又吩咐侍女們好生伺候,便自去了。黛玉送至庭處,看她去遠方回。見晴雯正陪秦氏談話,便問晴雯道:"你也住在這裏麽?"晴雯笑道:"我也配?我另住前頭秋悲司裏。"黛玉道:"那裏住的還有什麽人吧?"晴雯道:"人倒不少,我衹和金釧兒姐姐在一起兒,她也要來瞧瞧姑娘呢。"黛玉又問秦氏住處,秦氏道:"我管着癡情司的事,就住在司裏。那裏人又多,地方又窄,姑娘可千萬不要勞駕。"晴雯又問她:"這兩天見着了二姨兒、三姨兒沒有?"秦氏道:"正經事我倒忘了,虧你提起來。那尤傢二姨兒、三姨人聽見林姑娘要來了都歡喜的了不得,托我見了面先給說到,等消停了還要我幫她來見見呢。"黛玉道:"二姨兒從前在大觀園裏我們見過,那模樣兒比鳳姐姐還俏呢。三姨兒還沒見過,人傢都說她們的閑話,到底怎樣?"秦氏是有心病的,不由得臉就紅了。說道:"咱們府裏人太多了,吃了飯沒事,瞎造些謠言,哪裏說得準呢?我看二姨兒是個善靜人,三姨兒說話硬點,也還直爽,她就因為姓柳的聽了閑話要退婚,氣得自己抹了脖子。這就看出她的性情了。"黛玉道:"蓉大奶奶,我還有一件事不大明白,怎麽她們都說你是警幻仙姑的妹子呢?"秦氏道:"這也有因,從先管癡情司的是警幻仙姑的妹子,名叫兼美,她升到情天上去,我纔來接她的事,偏生我們兩個人同一個小名,所以就說混了。"正說着衹聽門外有人說道:"林姑娘什麽時候到的,我可來晚了。"晴雯出去一看,原來便是金釧兒。她同晴雯走進來,見着黛玉先請了安,又問起王夫人及府中近事,眼圈兒早已紅了。黛玉見她動了薄命相憐之意,衹不便說得。晴雯暗中看出,便說道:"罷喲!好不好的誰守着一輩子呢?姑娘纔來,你不要婆婆媽媽的惹她傷心。"金釧兒忍住眼淚,又和秦氏相見。大傢說了一會兒話,秦氏由瑞珠來接,便先自回去。黛玉留晴、釧二人在此同住。金釧說:"林姑娘跟仙姑說好了,我們再搬來吧。"晴雯道:"管他呢,你衹管住下。姑娘得便再和仙姑說去,哪有不答應的。"一會子侍女們回道:"晚飯擺在西屋裏了。"黛玉同晴雯、金釧兒走過那屋,見紫檀鑲玉圓桌,衹安放一副杯箸。黛玉道:"你二人也一同吃了吧。"晴釧二人都道:"那可不敢。"黛玉道:"璉二奶奶那麽講究規矩,平兒還陪她一桌吃飯呢,這裏又不是府裏礙什麽的。"晴雯急着要問寶玉,又不敢造次,衹得繞着彎子說道:"我到了這裏別的倒也不想了,衹捨不得怡紅院那棵海棠,偏偏我被攆的那一年好好的花會萎了,好象是為我似的。"黛玉道:"你不知道,那棵海棠又活了,還在鼕月裏開着滿樹的花呢?"晴雯道:"花樹枯了重榮也是有的,衹是鼕月裏開花是反常的事情,恐怕不是好兆吧?"黛玉道:"可不是麽,寶二爺那玉"說至此似萬箭攢心,哽咽住了。晴雯忙問:"那玉怎麽樣呢?"連問了幾遍,黛玉纔說道:"丟了。"金釧兒慌忙道:"那玉是寶二爺的命根子,丟了可怎麽好?"晴雯忍不住衹是哭,黛玉觸起前情,拿着碧綃巾遮面,也無聲暗泣。金釧兒要勸也不好勸,又想起她的委麯來,自嚮一旁落淚。一時滿屋悲慘,窗外竹子被風吹得刷刷的響,似助她們悲咽。還是晴雯先住,強裝笑容道:"好好的哭什麽?我真傻了。"金釧兒道:"都是你們鬧的,還有臉說呢!"侍女拿巾奉與黛玉,黛玉一面拭淚,一面對晴雯說道:"你們真是,"說了半句又復咽住,晴雯要解黛玉的悲感,便說道:"我撿了一件東西,那上頭花花緑緑的寫了許多的字,不知道寫的是什麽,等我拿了來林姑娘替我看看吧。"說着便掀開簾子一徑去了,要知所取何物?且聽下回分解。
且說寶玉別了父親,心中悲喜兩念循環起落,喜的是超登覺岸,異日度引可期。悲的是目下長離,顧復之恩一時難捨。衹聽茫茫大士喝道:"塵緣已了,還鬍想些什麽!"寶玉聽着立時警悟;忙即收斂心神,掃空凡想。渺渺真人又從囊中掏出仙丹一丸給他吞下,滿口生津,頓忘饑渴。途中所見都是蒼崖翠壁,有許多奇樹長林,風景多幽,心懷轉曠。其間也有仙人窟宅,或是雨澗中架起的飛閣,或是絶壁上蓋起的崇樓。遇着的人,或是羽衣霞佩,或是卉服草冠,都與世間妝束不同,彼此也不相聞問。又不知走了若幹裏,忽然翻過一層高山,那山石形勢更覺奇崛,有的象孤鶻盤空,有的象奇鬼森立,有的攢岩架虛,欲落不落,有的奇峰縹渺,乍近乍遠。寶玉天機靈妙,便知是到了大荒山了。那山裏最奇的是一座懸崖,遠看着聳青千丈,高入雲中。及至走進來看,卻衹有四五丈高,那上頭長的各色樹木紅黃青翠無色不備,就象天然的一段錦屏風。寶玉見了非常欣賞,嚮茫渺二人細問,方知是無稽崖,也算大荒山一個名跡。過了懸崖,從山徑麯折進去,迎面陡起一峰,青翠欲滴,峰前都是古鬆,高高下下,疏疏密密,飛騰的好象舞盤,低回的又如潛豹,奇態不一,並無雜樹。茫渺二人引他穿過鬆林,度過一道麯澗,迤邐而去。忽見山坳裏有一洞門,進至洞內,苔花深鎖,石乳周垂,十分幽靜。渺渺真人喚了一聲,便有一道童迎了出來,相貌宛似柳湘蓮。寶玉怕認錯了人不敢招呼,近前一看,果然是他。不禁狂喜,忙叫道:"柳二哥,你倒先來了。"湘蓮見是寶玉心中不免詫異,因師父在前,未便細細盤問,衹說道:"寶兄弟,你如何也來這裏呢?"寶玉笑道:"你來得,我就來不得?我有什麽可問的呢!"二人隨着師父先到一間石室,便是茫渺二人的居所。室中衹有木魚蠅拂經道錄之類和渺渺真人常坐的一張木榻。茫茫大士道:"並無別事,衹空空道人來此,看了一回石頭,問知兩位師父都不在傢,便自去了。"茫茫大士道:"你把他領到你那裏瞧瞧去,你們本是舊交,若合適就同在一處住着,省得另外安頓。"寶玉隨湘蓮走至洞後,也是一間石室,室中鋪着草薦,卻還幹淨。寶玉道:"這裏就好,咱們在一塊兒住,省得悶的慌。"湘蓮瞧着寶玉笑道:"你是從富貴場中來的,不比我是浪蕩慣了,即來到這裏,也衹好屈尊吧。"寶玉道:"柳二哥又說笑話了,即出了傢,還能跟在傢裏一樣麽?那些話都說不着啦。"湘蓮道:"不是說笑話,我是替你擔憂。你在傢裏丫頭小廝們伺候慣了的,如今要自己收拾屋子,連砍柴打水都要自己走去,如何受得了呢?"寶玉道:"俗語說的隨鄉入鄉,你別以為我衹能享現成,不能受磨折的。古來成仙成佛的人哪一個不是從刻苦中來,那釋迦牟尼佛還是一位王子呢!"湘蓮笑道:"說得到要做得到,你若做到了我纔佩服你呢!"從此寶玉便在青埂峰與湘蓮同居,日間聽他師父講些玄機淨理,夜間各自打坐。過了一二個月,湘蓮冷眼看他,倒真能服勞耐苦,心中暗自嘆服。那茫茫大士雖然教他許多功課,卻不曾替他剃度。寶玉嚮來性急,那天在師父前侍立,趁便說道:"弟子來此尚未落發,還求師父依法剃度。永表扳依"茫茫大士道:"持佛在心,一心奉佛,便與佛日近。所謂六根清淨也不在頭髮上說,何必定要落發呢?"寶玉又求再三,茫茫大士道:"佛門廣大,豈有不容,但是成就與否也在各人緣法。你終究不是佛道中人,此時落了發,將來還要留起來,豈非多引一舉?"寶玉以為師父疑他戒律不堅,忙跪下垂涕自誓道:"弟子來此斬釘截鐵,一無回顧。若將來有墮戒律,願甘泥犁之罰。難道師父還不能見信麽?"茫茫大士道:"你志嚮甚堅,將來一定另有成就,此中也有緣法,也有因果,到了那個時候你就徹底了悟,不是我不成全你了。"寶玉不敢再說,卻更添了疑惑,背地裏又私問湘蓮,湘蓮道:"這是未來的事,我哪裏有未卜先知的分兒。古語說得好,不問收穫,衹問耕耘,你衹修你的便了。"
那天晚上湘蓮睡下,寶玉尚自靜坐,想起日間師父的話,雖然藏頭露尾,照那大意看來我修佛是無望的,將來不知如何歸結。心中忐忑不寧,因此又想到傢裏,頭一個是襲人,那個人不象守得住的,況且太虛幻境又副册上,公明說的是優伶有福,公子無緣,不定嫁給哪個唱戲的,這也是個定數,算來與我無關的了。衹是苦了寶釵,幸虧她索性豁達,目下又已懷妊,果然能生個兒子,也算有了倚靠。又想起賈政、王夫人俱年過半百,太太一生心血衹註在我一人身上,我走後不知要如何傷痛。古來高行僧佛固然有超度父母,藉此報恩的。我若修佛不成,可還有什麽餘望呢?又想到林妹妹臨終恨我到那般地步,我曾許她去做和尚,現在我真做了和尚,不知她知道與否?果然知道我做了和尚,她又作如何感想?還恨我不恨呢?那年我聽見林妹妹兇耗,一時痛極昏厥,遇見那人,他說林黛玉已到了太虛幻境,如果有志尋訪,潛心修養,尚有相見之期。若這話果真,將來或許見得着。今兒師父說的什麽緣法因果,也仿佛是指的這件事。這個想起來師父不許我落發,其中頗有深意。倘若到太虛幻境去,光禿禿的樣子,如何見得林妹妹呢?湘蓮一覺醒來,聽他似乎自語,衹聽不出說的什麽。不禁暗笑,說道:"你這人始終是拖泥帶水,倒還要落發受戒,去當苦行和尚,不要叫我羞你啦!"寶玉無言可答,衹有斂容收心,靦然內愧。
又過幾日,茫涉二人忽喚湘蓮、寶玉至石室,說道:"我二人要雲遊去了,你等道力甚淺,切要謹慎,不可遠出。倘或遇見虎豹,或為魑魅所乘,都不是當玩的。"又再三叮囑方去。湘蓮、寶玉自送師父去後,頭兩天恪守師訓,照常在石室靜修,寶玉素性好動,漸漸心猿難製。一日天氣晴暄,忽動遊興,因問湘蓮:"這一嚮圈在這個土窟窿裏頭,真把我悶壞了,虧你早來了許多日子,倒還憋得住。師父不叫我們往遠處去,我想到洞門外鬆林子裏看看山景,也是好的。柳二哥,咱們去溜溜吧。"湘蓮蓮忙攔他道:"寶兄弟,師父不在傢,我勸你還是少出去的好。你在這兒就嫌憋悶了,人傢和尚還有立志坐關的,那又當如何呢?"寶玉再三史及道:"好二哥,咱們出去玩玩就回來。師父哪裏會知道?就是師父知道了,都是我一個人的錯誤,决不叫你受連累,這還不行麽?"湘蓮受他央及不過,又念他是一個公子哥兒,如今在這裏受罪,也怪可憐的,衹得同他攜手出洞。此時夕陽初下,照到東面翠壁上成一種滲金的顔色。那松樹林裏一片濃翠,夕陽從樹縫裏漏入,仿佛翡翠屏風上挂着一條條的金綫,真是天然麗景。不由得便嚮那鬆林走去,原來大荒山上這些古鬆都是從太古洪荒時代留下來的,至近的也在千年以上,所以盤鬱夭矯,各具奇態。就中有一棵分為兩扇,一扇橫鋪到深澗裏,那一扇斜撐嚮上,直遮了半個山坡。鬆下橫臥幾塊山石,湘、寶二人就在山石間坐定,一面玩賞,一面隨意閑談。寶玉對湘蓮道:"柳二哥,我要審你,你到了這裏這些時到底私動過凡心沒有?"湘蓮皺眉道:"咳,我的事你還不知道麽?我起先也想得一個絶色佳偶,不料遇着那冤孽,又錯聽人言,害得她枉送了性命。因此我想塵世上的姻緣與我柳老二無分的了,所以纔跟着師父來到此間。寶兄弟,你想花兒落了,珠子也碎了,還能再整得起來麽?"寶玉道:'原來你出傢為此,當時我也聽人說過,衹不甚相信。若果真為三姐兒,她如今也在太虛幻境,我還見着她呢!"湘連着聽了大為驚詫,忙問道:"你是什麽時候見着她的?"寶玉故意沉吟不語,湘蓮着急道:"正經問你,你又說不出,可見是信口鬍編的。"寶玉笑道:"實告訴你吧,那年師父領我到太虛幻境,遇見了許多傢裏人,都不大理我,倒是三姐兒拿着鴛鴦劍趕我,說了好幾句話。"湘蓮聽得呆了,又問:"她說的什麽?"寶玉笑道:"她對我還有什麽好話,無非怪我破壞她的婚姻,還說我們姓賈的都沒有好人,此事罪由我起,也難怪她這麽恨我。那回你一再追問,我耳朵裏實在裝了許多閑話,咱們這樣的交情,又不便蒙你,所以纔那麽說的,想不到她倒是一個烈性女子,坑了她不要緊,倒害了你了。幸而她尚在太虛幻境,將來若有容我補過的機會,我萬死不辭。"湘蓮道:"言重,言重,知道我們還有那緣分沒有呢?"寶玉笑道:"如此說,二哥是凡心動了?"湘蓮道:"休要鬍說,我一嚮沒有空兒問你,我聽說你娶了親,中了舉人,如何又出傢呢?"問得寶玉心中十難過,歇了半晌纔答道:"你以為娶親是我願意的麽?都是傢裏他們鬧的,也坑死了一個人呢!"湘蓮恍然大悟道:"我這纔明白了,從前師父說過什麽金玉姻緣,又是什麽木石姻緣,大概就指的這件事。究竟金玉姻緣是指誰?木石姻緣又指的是誰呢?"寶玉聽了眼淚繞着眼圈,就要流下來。勉強忍住道:"柳二哥,你問那些做什麽?咱們還是看看山景吧。"正說着,前山一棵高鬆上躥下來一支白猿,嚮前直撲湘蓮,要搶他的鴛鴦劍。湘蓮喝道:"這畜生找死了!"忙掣劍在手,嚮白猿迎敵,來回鬥了幾轉,那白猿身子輕巧,幾次到湘蓮身邊,險些將劍奪去。無奈湘蓮劍法如神,舞開了變成一道白虹,將白猿圍在中心,眼看那劍光越收越緊,白猿被他懾住,無法逃脫。正在危急之際,寶玉忙叫道:"柳二哥,放他去吧,一破了殺戒不但師父不依,咱們的道功也全毀了。"湘蓮聞言手下一鬆,那白猿便躥出越澗逃命了。湘蓮將劍收在鞘裏,瞧着寶玉道:"我說不要出來,都是你鬧的,險些闖了大禍。天色也不早了,咱們快回去吧。"二人回至石室已近黃昏,湘蓮又埋怨了寶玉一番。次日寶玉要去看他的前身那塊靈石,卻被湘蓮極力攔住,寶玉再三央及,他也不肯聽,衹可作罷。這且按下。
卻說情之一字自古至今最難打破,所以太虛幻境有那癡情司,將情字上又加一個癡字,正是為一般癡男怨女而設。諸君但看那柳湘蓮,初意何等斬釘截鐵,一聞寶玉說到尤三姐之事,便知霜後草根逢春復活。何況寶玉出傢本來為的是林妹妹呢?就是黛玉臨死如何怨恨寶玉,恨之愈深,其情愈切,又何曾能忘了寶玉?那日黛玉在瀟湘館病至彌留,囑托了紫鵑幾句話,還拉着手未放。陡然想起寶玉那回禪語,說得如何真實,一旦竟自負心,不免咬牙切齒。剛說道:"寶玉!寶玉你好"一陣昏迷,魂已出竅。看那天色都是黃沉沉的,身子倒輕鬆了許多。正不知嚮何處投奔,忽見前面隱隱綽綽的似有一個人,身段和柳五兒相仿。忙嚮前趕上,恰好那人回過頭來,她細一看卻是晴雯。便喚道:"晴雯姐姐,你慢着點走,等等我。"晴雯道:"林姑娘,我就是來接你的,剛纔警幻仙姑找我去,說是絳珠仙子塵債已滿,應歸太虛幻境,叫我趕來接引,咱們一塊走吧。"黛玉驚訝道:"這絳珠仙子說的是我麽?我幾時有這個名號?"晴雯道:"我也不大明白,他們說林姑娘的前世是什麽絳珠仙草,這裏預備姑娘住在的地方,還叫做絳珠宮呢。"黛玉又問道:"這太虛幻境在哪裏?難道就是冥間麽?"晴雯道:"此處上非天宮,下非地府,說遠便遠,說近便近。"說話之間已經瞧見太虛幻境的石牌坊,兩邊石柱上刻着對聯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石坊下站着兩個麗人,一個是雲堆翠髻雪舞素腰,潔若春梅靜如秋蕙,真有鳳翥鸞翔之態,冰清玉潤之姿。那一個體似寶釵,豐姿稍減,慧如熙鳳,秀目更清。仿佛在哪裏見過似的,細想起來乃是賈蓉的前妻秦氏。二人瞧見黛玉到來,忙即上前見禮。秦氏又指那麗人道:"這位就是警幻仙姑。"彼此周旋了一陣,黛玉說道:"剛纔晴雯說起,多承攜帶。此間初到,正不知往哪裏去呢?"警幻道:"賢妹即有來處,便有去處,容我引導。"一路走着,經過多少殿座,都有匾額對聯,不及細看。驀地見前頭一座宮門,門內殿宇玲瓏,林木蔥蔚。警幻邀黛玉由宮門走進,所見瑤花琪卉,都不知名。又有白玉石欄,圍護着一叢仙草,帶葉微紅,飄飄似舞。轉過花叢,別有深院,中建華廈,蒼鬆遮戶,翠竹當階,結構甚為精緻。正房廊下編垂珠翠,侍女們見她們走進便將簾揭起,黛玉進內一看,原來是正房五間,前鈎後搭,幾陣麝鼎,架着湘箋。佈置幽雅,大致與瀟湘館相仿。警幻道:"賢妹塵寰小謫,幾閱星霜,還記得在此間吟花弄月的舊事麽?"黛玉總不記得,衹此處仿佛似曾到過。警幻又指衆侍女道:"她們都是伺候賢妹的舊人。"衆侍女一同拜見,黛玉也都不認識。大傢坐定,秦氏問了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的安,又問起東府近況。黛玉本來和寧府不大往來,衹含糊說道:"都好。"一時又說到鳳姐兒,黛玉道:"璉二嫂子倚伏身子強,什麽事也不肯落在後頭,如今也纍得一身的病。三天好兩天不好的,衹不肯說罷了。"秦氏道:"二嬸子一嚮最疼我的,不是我批評她老人傢的錯,我臨走的時候屬咐她兩件事,都是咱們府裏的百年大計,她都給擱在脖子後頭,背地裏倒幹了許多損德的事。不但壽不看長,衹怕將來還要墮落呢!"黛玉道:"這個我們都不知道,衹聽說她背地裏放債,盤點小利。"秦氏道:"那還是小事,我們即好了一場,過幾天閑了我還要傢去勸勸他,趁着一口氣還在,自己虔心懺悔,把冤孽解了,好得多呢。"警幻見她們正說得起勁,便先自告辭說道:"賢妹初到,你們好久不見。多說說話兒。這裏就是賢妹的傢,一切衹和傢裏一樣,不要拘套。有什麽事衹管找我去,我此刻還有事,改日再來看你。"說罷又吩咐侍女們好生伺候,便自去了。黛玉送至庭處,看她去遠方回。見晴雯正陪秦氏談話,便問晴雯道:"你也住在這裏麽?"晴雯笑道:"我也配?我另住前頭秋悲司裏。"黛玉道:"那裏住的還有什麽人吧?"晴雯道:"人倒不少,我衹和金釧兒姐姐在一起兒,她也要來瞧瞧姑娘呢。"黛玉又問秦氏住處,秦氏道:"我管着癡情司的事,就住在司裏。那裏人又多,地方又窄,姑娘可千萬不要勞駕。"晴雯又問她:"這兩天見着了二姨兒、三姨兒沒有?"秦氏道:"正經事我倒忘了,虧你提起來。那尤傢二姨兒、三姨人聽見林姑娘要來了都歡喜的了不得,托我見了面先給說到,等消停了還要我幫她來見見呢。"黛玉道:"二姨兒從前在大觀園裏我們見過,那模樣兒比鳳姐姐還俏呢。三姨兒還沒見過,人傢都說她們的閑話,到底怎樣?"秦氏是有心病的,不由得臉就紅了。說道:"咱們府裏人太多了,吃了飯沒事,瞎造些謠言,哪裏說得準呢?我看二姨兒是個善靜人,三姨兒說話硬點,也還直爽,她就因為姓柳的聽了閑話要退婚,氣得自己抹了脖子。這就看出她的性情了。"黛玉道:"蓉大奶奶,我還有一件事不大明白,怎麽她們都說你是警幻仙姑的妹子呢?"秦氏道:"這也有因,從先管癡情司的是警幻仙姑的妹子,名叫兼美,她升到情天上去,我纔來接她的事,偏生我們兩個人同一個小名,所以就說混了。"正說着衹聽門外有人說道:"林姑娘什麽時候到的,我可來晚了。"晴雯出去一看,原來便是金釧兒。她同晴雯走進來,見着黛玉先請了安,又問起王夫人及府中近事,眼圈兒早已紅了。黛玉見她動了薄命相憐之意,衹不便說得。晴雯暗中看出,便說道:"罷喲!好不好的誰守着一輩子呢?姑娘纔來,你不要婆婆媽媽的惹她傷心。"金釧兒忍住眼淚,又和秦氏相見。大傢說了一會兒話,秦氏由瑞珠來接,便先自回去。黛玉留晴、釧二人在此同住。金釧說:"林姑娘跟仙姑說好了,我們再搬來吧。"晴雯道:"管他呢,你衹管住下。姑娘得便再和仙姑說去,哪有不答應的。"一會子侍女們回道:"晚飯擺在西屋裏了。"黛玉同晴雯、金釧兒走過那屋,見紫檀鑲玉圓桌,衹安放一副杯箸。黛玉道:"你二人也一同吃了吧。"晴釧二人都道:"那可不敢。"黛玉道:"璉二奶奶那麽講究規矩,平兒還陪她一桌吃飯呢,這裏又不是府裏礙什麽的。"晴雯急着要問寶玉,又不敢造次,衹得繞着彎子說道:"我到了這裏別的倒也不想了,衹捨不得怡紅院那棵海棠,偏偏我被攆的那一年好好的花會萎了,好象是為我似的。"黛玉道:"你不知道,那棵海棠又活了,還在鼕月裏開着滿樹的花呢?"晴雯道:"花樹枯了重榮也是有的,衹是鼕月裏開花是反常的事情,恐怕不是好兆吧?"黛玉道:"可不是麽,寶二爺那玉"說至此似萬箭攢心,哽咽住了。晴雯忙問:"那玉怎麽樣呢?"連問了幾遍,黛玉纔說道:"丟了。"金釧兒慌忙道:"那玉是寶二爺的命根子,丟了可怎麽好?"晴雯忍不住衹是哭,黛玉觸起前情,拿着碧綃巾遮面,也無聲暗泣。金釧兒要勸也不好勸,又想起她的委麯來,自嚮一旁落淚。一時滿屋悲慘,窗外竹子被風吹得刷刷的響,似助她們悲咽。還是晴雯先住,強裝笑容道:"好好的哭什麽?我真傻了。"金釧兒道:"都是你們鬧的,還有臉說呢!"侍女拿巾奉與黛玉,黛玉一面拭淚,一面對晴雯說道:"你們真是,"說了半句又復咽住,晴雯要解黛玉的悲感,便說道:"我撿了一件東西,那上頭花花緑緑的寫了許多的字,不知道寫的是什麽,等我拿了來林姑娘替我看看吧。"說着便掀開簾子一徑去了,要知所取何物?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