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韻光易老,莫辜負眼前花鳥。從來人算何時了,批古評今,感慨知多少?貪財好色常顛倒,試看天報如謄稿。卻教守拙偏酬巧,拈出新編,滿砌生春草。
右調寄《醉落魂》
這首詩,是說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誰不願玉食錦衣,嬌妻美妾,哪曉得纔出娘胎,苦樂窮通,已經註定,不容人矯揉造作。惟君子能造命,惟積德可回天。比如一棵樹,培植得好,自然根枝茂盛、開花結果,生種不絶;若做來人揠苗,非徒無益,反加害矣。昔王敦圖貴而伏辜,季倫擁貲而致死,天子不能救倖臣之餓,謀臣不能保霸王之刎,莫非命也。就是有福氣的,也要知止知足,不可享盡。若依得人算,文王不囚於□裏,孔明不悲於五丈原,邵康節老頭兒,用不着土饅頭了。大抵天地似一間屋,日月像竹籃大兩面鏡,一天星鬥,又如許多小鏡,遠近上下,處處挂着。人在中間像一個蜘蛛,這裏牽絲結網,鏡裏也牽絲結網;這裏捉縛蚊蟲,鏡裏也捉縛蚊蟲。閃過西邊,東邊照着,藏在底下,上面照着,纔一舉動,處處鏡子裏面,都替你記帳。真是毫發不爽,報應分明。故作善降祥,作惡降殃,如謄稿一般。
在下今日卻不說因果,也不說積德,衹說個心術。若說到心術看官們又嫌頭巾氣,恐怕道隱衷,對着暗病,就要掩捲打盹。不如原說個“情”字。心如種𠔌生出芽,是性,愛和風甘雨,怕烈日嚴霜,是情。今人爭名奪利,戀情貪花,那一件不是情?但情之出於心,正者自享悠然之福;不正者就有揠苗之結局。若迷而不悟,任情做出,一如長夜漫漫,沉酣睡境,哪個肯與你做冤傢,當頭一喝,擊柝數聲,喚醒塵夢耶?此刻樂而不淫,怨而不怒,貞而不諒,哀而不傷,多情才子,俱一副剛腸俠骨,持正無私,幾個佳人,做一處守經行權,冰霜節操,其間又美惡相形,妍媸各別,以見心術之不可不端,所以名為《情夢柝》。絶古板的主意,絶風騷的文章,令觀者會心自遠,聽我說來。
崇禎年間,河南歸德府鹿邑縣地方,有一秀士,姓鬍名瑋,字楚卿,生得瓊姿玉骨,飽學多才,十三歲入庠。父親鬍文彬,曾做嘉興通判,官至禮部郎中,母黃氏,封誥命夫人,時已告老在傢。一日,吳江縣有一個同年,姓荊名錫仁來歸德府做同知,曉得鬍楚卿童年雋艾,托鹿邑知縣作伐,願納為婿,就請到內衙讀書。縣尹將荊錫仁之意達於文彬。文彬大喜,茶過送出縣尹,正要進來與夫人兒子商議,誰知鬍楚卿在書房先已聽得。見父親送出知縣,走至廳後,見一個管傢對書童道:“當初我隨老爺在嘉興做官,曉得下路女子,極有水色,但腳大的多,每到暑天,去了裹條,露出兩腳,拖着一雙鬍椒眼涼鞋,與男人一般。如今荊小姐自然是美的,衹怕那雙腳與我的也差不多。”正在那裏說笑,不料被楚卿聽了,想金蓮窄小三寸盈盈,許多佳趣俱在這腳上,若大了,有什麽趣?況且風俗如此,總是裹也未必小。不如對父親說回了他們到好。恰好文彬至裏邊,把上項事說着。夫人未及答,楚卿接口道:“雖承荊年伯美意,但結親太早,進衙讀書又晨昏遠離膝下,況鄉伸與現任公祖聯姻,嫌疑未便,不如待孩兒明年赴過鄉試,倘僥幸得中,那時怕沒有鄰近名門,如今着什麽緊?”老夫妻二人見他說得有志氣,便也快活,就覆拜縣官,回絶荊知府。因此磋跎,不曾與楚卿聘下媳婦。
不意十五歲上,父母相繼而亡,嚧踴痛器,喪葬盡禮。過了周年,挨到十七年上,思量上無父母,又未娶妻,傢人婦女無事進來,冷冷落落,不像個傢。因與老管傢商議,將服侍老夫人兩個大丫環都出配與人;把房屋典於族親鬍世賞,他做戶部員外,得價三百五十兩。自己卻移在莊上花園居住,衹同一個傢人,一個養娘,一個小廝,喚清書,年紀十五歲,五六口過活。當時三月天氣和暖,想平日埋頭讀書,並未曾結識半個朋友,上年又有服,不曾去得鄉試,如今在傢,坐吃山空,也不濟事,心上就要往外行動。便叫蒼頭喚兩個老管傢來,一個名周仁,是掌租産的,一個名蔡德,是嚮來隨任的,俱有妻室另居。一齊喚到,因對他兩個道:“老爺在日,有一門生俞彥伯,係陝西綏德府米脂縣人,曾藉我老爺銀一百八十兩,今現任汝寧府遂平知縣。我如今一來歷覽風景,二來去討這項銀子,或纔有贈,也不可知。前房屋典價銀三百五十兩,尚未曾動,周仁你與蔡德兒子蔡恩各分銀一百六十兩,買賣生息。尚存銀三十兩,我要作盤費。蔡德你同我去,一路照管,叫你老婆兒子暫住這莊上來,與我看守傢內。”隨即將銀子交與兩人。蔡德領命自去收拾行李起程。楚卿也自整治行囊。擇本月念六日出門。
至期,蔡德及兒子蔡恩並老婆媳婦,清早都來了。楚卿交了什物鎖鑰,分咐養娘,並在先服侍的一個傢人看守門戶。自與蔡德、清書覓牲口,裝上行李遂往商水,進項城,來到上蔡界口,隔着遂平,止差九十裏。此時已是四月初七日。那地方有一禪林,叫做白蓮講寺,真是有名的古剎。一路上聽人傳說明日去看盛會。天已將暮,三人下了飯店,問主人道:“此去白蓮寺,有多少路?”店主人道:“這裏到白蓮寺,衹有二十裏。再去五裏,就是上蔡城。相公若是便路,明日盛會,也該早些起身,走去看看。”楚卿道:“我便要去。”遂用了晚飯,自去安寢。
到了四更時分,路上有人行動。楚卿起來,梳洗畢,吃了飯,喚牲口,裝上行李,算還飯錢,遂辭主人出門。東方卻纔發白。一路上,男女絡繹不絶。及至寺前,剛上午時候,衹見山門口,先歇下五乘幔簥。楚卿也要下驢。掌鞭道:“相公,我們牲口,是要趁客的,不如送你在飯店安歇,打發我先去罷。”楚卿道:“也說得是。”就在附近飯店住下,打發掌鞭去了。
三人吃了點心,分咐店主照顧行李,三人同步至寺前。此時燒香遊玩的已是挨擠不開,男女老幼,何止一萬。三人挨到山門,看那匾上寫着四個大字是:白蓮古剎。一路去衹見:
先列兩個菩薩,後塑四位金剛。布袋佛張開笑口,常尊者按定神杵。爐煙飛翠,燭影搖紅。正殿上三尊大佛,兩旁邊十八羅漢。準提菩薩供高樓,千首觀音藏寶閣。到講堂鐘聲法鼓響,佛號梵音鳴。老和尚喊破喉嚨,小沙彌擊翻金磬。齋堂裏,餓僧吃面;香積廚,老道燒茶。孩兒們,玩的玩,跳的跳;老人傢,立的立,拜的拜。還有輕薄少年,澁汗巾,挖屁股,乘機掉趣;又有風流子弟,染須毫,試粉壁,見景留題。那些婦女,老成的,說老公,認媳婦,告陳親眷;騷發的,穿僧房,入靜室,引惹闍黎。還有口幹的,藉茶鐘,拿盞子,呼湯呷水;尿急的,爭茅坑,奪糞桶,露出東西。
楚卿三人,擠入擠出,到處觀看。到了下午時候,人也漸疏,轉出山門,早來這幾乘簥子,尚在那裏。想道:“定是大戶人傢女眷怕人多不雅,所以早來進香,如今必在靜室,等人散方回去,我且在此看一看。”停了半個時辰,山門口一發清靜,衹見一群婦女丫環三四個尼姑,前面幾個男子,先走來喚簥夫,遂將簥子亂擺開。鬍楚卿定睛看時,中間幾個珠翠滿頭,香風拂拂,一個年老的,約有五旬,先上轎;次後一個十二三歲的與一個垂髻的,合坐一簥;第三是一個三十歲上下的,豔麗非常,卻也看得親切。這裏看未完,那邊又有一個上轎。楚卿忙轉目觀望,衹見那女左腳已進轎內,右腳剛剛縮進,一隻紅綉鞋,小得,面龐竟未曾看得,並不如有多少年紀。慌忙再看,後面衹剩一頂空轎,等着個半老佳人在那裏與尼姑說話。楚卿懊悔不及。那前面先上轎的三乘,已起身了。衹見第四乘,尚等着後面,忽轎內一隻纖纖玉手,推起半邊簾子,露出面來,似要說話光景,見了楚卿,卻又縮進。看官你道什麽緣故?原來是小姐見前面轎子已去,意欲喚養娘催後面母親起身,見有人看,忙縮進去,原是無心。
楚卿打個照面看着,驚喜道:“天下有這樣佳人,真是絶色,又且有情,推簾看我。”正在思想,那兩乘轎都起身了。忽清書在旁道:“相公,不知誰傢小姐,如此標緻,又不如後來嫁與何人享福?”楚卿道:“你如何知他未嫁?”清書道:“我明明見他是盤頭女兒。”蔡德也接口道:“其實還是一位小姐。”楚卿聽了,不勝心癢,因說道:“我等了半日,未曾看得親切,料他必住城內。明日省走幾裏路也好,你兩個可速速搬行李進城安歇,我先去,偏要看他一看。好歹在縣前等我。”說罷急急趕去。及趕上轎子,尾後半箭之地。路上也無心觀看,及進了城,又行了三四條街,五乘轎子都立住腳,不知轎內說些什麽,衹見丫環婦女,分走開來,前面三乘轎子,望南去了,後面兩乘,望西直去,原來是兩處的。楚卿隨着後邊轎,也望西來。
走過縣前,又過一條街,到了一個大墻門首,將轎子歇下。楚卿急挨上前。這些婦女掀開兩處簾子,先走出一個老的,後走出一位小姐,果然體態輕盈,天姿國色,是個未笄女子。上階時露出金蓮半折,與丫環們說說笑笑,竟進去了,並不曾把楚卿相得一相。那楚卿站了良久,不覺掃興而歸。行了三五丈,又轉身來,把墻門內仔纍一看,癡心望再出來的景象,忽見門邊有一條字,上寫着:“本宅收覓隨任書童。”
楚卿那時見了此字,不覺歡喜,暗想道:“我這樣才子,不配得個佳人,也是枉生一世。這小姐形容體態雖是絶色,但不知內纔如何,我今趁此機會,就扮作書童,做個進身之策,那時得與小姐親近,聞一聞香氣,他若有纔,我就與他吟詩答應起來,倘能勾竊玉偷看,與他說明,成就了百年姻眷,豈不是一生受用?”你看楚卿一路鬍思亂想,心中定了主意;忽又跌足道:“不妥!我如今已長大了,怎麽扮做書童?”看官你道為何?原來人傢公子,到八九歲,就有些氣質,到十二三,竟妝出大人身份來。楚卿這幾年,涉歷喪葬,迎接賓客,豈不自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丈夫,今要改扮小廝,恐怕長大不像樣,所以跌足。卻不曾想到自己雖交十七歲,而身材尚小,還是十四五的光景,且身子又生得伶俐,要做盡可做得。
楚卿正在那裏算策,卻事有湊巧,見一個垂髫童子,遠遠而來。楚卿有意走到那童子身邊,與他比了一比,自己尚矮他寸許,忙回頭一相,見自己身軀,比他小些,暗暗歡喜道:“我明日就叫清書去訪問他姓名事情,再作商議。”
急急行來,卻也作怪,尋不見縣前,忽到了官塘橋,自忖方纔不曾有,必是錯了。急問人時,說是官塘橋,又問:“到縣前多少路?”那人道:“裏半進南門,再直走一裏,左手轉彎就是。”原來楚卿想扮書童的時節,不覺出了神,錯認嚮南而去,那楚卿原也不知。自己好笑起來,衹得轉身,走到南門,再問縣前來。蔡德遠遠窺望,接着道:“相公這時候纔來!我們下處已襯多時,日色晚了,可快些去罷。”楚卿笑了,就隨蔡德而去。欲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
韻光易老,莫辜負眼前花鳥。從來人算何時了,批古評今,感慨知多少?貪財好色常顛倒,試看天報如謄稿。卻教守拙偏酬巧,拈出新編,滿砌生春草。
右調寄《醉落魂》
這首詩,是說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誰不願玉食錦衣,嬌妻美妾,哪曉得纔出娘胎,苦樂窮通,已經註定,不容人矯揉造作。惟君子能造命,惟積德可回天。比如一棵樹,培植得好,自然根枝茂盛、開花結果,生種不絶;若做來人揠苗,非徒無益,反加害矣。昔王敦圖貴而伏辜,季倫擁貲而致死,天子不能救倖臣之餓,謀臣不能保霸王之刎,莫非命也。就是有福氣的,也要知止知足,不可享盡。若依得人算,文王不囚於□裏,孔明不悲於五丈原,邵康節老頭兒,用不着土饅頭了。大抵天地似一間屋,日月像竹籃大兩面鏡,一天星鬥,又如許多小鏡,遠近上下,處處挂着。人在中間像一個蜘蛛,這裏牽絲結網,鏡裏也牽絲結網;這裏捉縛蚊蟲,鏡裏也捉縛蚊蟲。閃過西邊,東邊照着,藏在底下,上面照着,纔一舉動,處處鏡子裏面,都替你記帳。真是毫發不爽,報應分明。故作善降祥,作惡降殃,如謄稿一般。
在下今日卻不說因果,也不說積德,衹說個心術。若說到心術看官們又嫌頭巾氣,恐怕道隱衷,對着暗病,就要掩捲打盹。不如原說個“情”字。心如種𠔌生出芽,是性,愛和風甘雨,怕烈日嚴霜,是情。今人爭名奪利,戀情貪花,那一件不是情?但情之出於心,正者自享悠然之福;不正者就有揠苗之結局。若迷而不悟,任情做出,一如長夜漫漫,沉酣睡境,哪個肯與你做冤傢,當頭一喝,擊柝數聲,喚醒塵夢耶?此刻樂而不淫,怨而不怒,貞而不諒,哀而不傷,多情才子,俱一副剛腸俠骨,持正無私,幾個佳人,做一處守經行權,冰霜節操,其間又美惡相形,妍媸各別,以見心術之不可不端,所以名為《情夢柝》。絶古板的主意,絶風騷的文章,令觀者會心自遠,聽我說來。
崇禎年間,河南歸德府鹿邑縣地方,有一秀士,姓鬍名瑋,字楚卿,生得瓊姿玉骨,飽學多才,十三歲入庠。父親鬍文彬,曾做嘉興通判,官至禮部郎中,母黃氏,封誥命夫人,時已告老在傢。一日,吳江縣有一個同年,姓荊名錫仁來歸德府做同知,曉得鬍楚卿童年雋艾,托鹿邑知縣作伐,願納為婿,就請到內衙讀書。縣尹將荊錫仁之意達於文彬。文彬大喜,茶過送出縣尹,正要進來與夫人兒子商議,誰知鬍楚卿在書房先已聽得。見父親送出知縣,走至廳後,見一個管傢對書童道:“當初我隨老爺在嘉興做官,曉得下路女子,極有水色,但腳大的多,每到暑天,去了裹條,露出兩腳,拖着一雙鬍椒眼涼鞋,與男人一般。如今荊小姐自然是美的,衹怕那雙腳與我的也差不多。”正在那裏說笑,不料被楚卿聽了,想金蓮窄小三寸盈盈,許多佳趣俱在這腳上,若大了,有什麽趣?況且風俗如此,總是裹也未必小。不如對父親說回了他們到好。恰好文彬至裏邊,把上項事說着。夫人未及答,楚卿接口道:“雖承荊年伯美意,但結親太早,進衙讀書又晨昏遠離膝下,況鄉伸與現任公祖聯姻,嫌疑未便,不如待孩兒明年赴過鄉試,倘僥幸得中,那時怕沒有鄰近名門,如今着什麽緊?”老夫妻二人見他說得有志氣,便也快活,就覆拜縣官,回絶荊知府。因此磋跎,不曾與楚卿聘下媳婦。
不意十五歲上,父母相繼而亡,嚧踴痛器,喪葬盡禮。過了周年,挨到十七年上,思量上無父母,又未娶妻,傢人婦女無事進來,冷冷落落,不像個傢。因與老管傢商議,將服侍老夫人兩個大丫環都出配與人;把房屋典於族親鬍世賞,他做戶部員外,得價三百五十兩。自己卻移在莊上花園居住,衹同一個傢人,一個養娘,一個小廝,喚清書,年紀十五歲,五六口過活。當時三月天氣和暖,想平日埋頭讀書,並未曾結識半個朋友,上年又有服,不曾去得鄉試,如今在傢,坐吃山空,也不濟事,心上就要往外行動。便叫蒼頭喚兩個老管傢來,一個名周仁,是掌租産的,一個名蔡德,是嚮來隨任的,俱有妻室另居。一齊喚到,因對他兩個道:“老爺在日,有一門生俞彥伯,係陝西綏德府米脂縣人,曾藉我老爺銀一百八十兩,今現任汝寧府遂平知縣。我如今一來歷覽風景,二來去討這項銀子,或纔有贈,也不可知。前房屋典價銀三百五十兩,尚未曾動,周仁你與蔡德兒子蔡恩各分銀一百六十兩,買賣生息。尚存銀三十兩,我要作盤費。蔡德你同我去,一路照管,叫你老婆兒子暫住這莊上來,與我看守傢內。”隨即將銀子交與兩人。蔡德領命自去收拾行李起程。楚卿也自整治行囊。擇本月念六日出門。
至期,蔡德及兒子蔡恩並老婆媳婦,清早都來了。楚卿交了什物鎖鑰,分咐養娘,並在先服侍的一個傢人看守門戶。自與蔡德、清書覓牲口,裝上行李遂往商水,進項城,來到上蔡界口,隔着遂平,止差九十裏。此時已是四月初七日。那地方有一禪林,叫做白蓮講寺,真是有名的古剎。一路上聽人傳說明日去看盛會。天已將暮,三人下了飯店,問主人道:“此去白蓮寺,有多少路?”店主人道:“這裏到白蓮寺,衹有二十裏。再去五裏,就是上蔡城。相公若是便路,明日盛會,也該早些起身,走去看看。”楚卿道:“我便要去。”遂用了晚飯,自去安寢。
到了四更時分,路上有人行動。楚卿起來,梳洗畢,吃了飯,喚牲口,裝上行李,算還飯錢,遂辭主人出門。東方卻纔發白。一路上,男女絡繹不絶。及至寺前,剛上午時候,衹見山門口,先歇下五乘幔簥。楚卿也要下驢。掌鞭道:“相公,我們牲口,是要趁客的,不如送你在飯店安歇,打發我先去罷。”楚卿道:“也說得是。”就在附近飯店住下,打發掌鞭去了。
三人吃了點心,分咐店主照顧行李,三人同步至寺前。此時燒香遊玩的已是挨擠不開,男女老幼,何止一萬。三人挨到山門,看那匾上寫着四個大字是:白蓮古剎。一路去衹見:
先列兩個菩薩,後塑四位金剛。布袋佛張開笑口,常尊者按定神杵。爐煙飛翠,燭影搖紅。正殿上三尊大佛,兩旁邊十八羅漢。準提菩薩供高樓,千首觀音藏寶閣。到講堂鐘聲法鼓響,佛號梵音鳴。老和尚喊破喉嚨,小沙彌擊翻金磬。齋堂裏,餓僧吃面;香積廚,老道燒茶。孩兒們,玩的玩,跳的跳;老人傢,立的立,拜的拜。還有輕薄少年,澁汗巾,挖屁股,乘機掉趣;又有風流子弟,染須毫,試粉壁,見景留題。那些婦女,老成的,說老公,認媳婦,告陳親眷;騷發的,穿僧房,入靜室,引惹闍黎。還有口幹的,藉茶鐘,拿盞子,呼湯呷水;尿急的,爭茅坑,奪糞桶,露出東西。
楚卿三人,擠入擠出,到處觀看。到了下午時候,人也漸疏,轉出山門,早來這幾乘簥子,尚在那裏。想道:“定是大戶人傢女眷怕人多不雅,所以早來進香,如今必在靜室,等人散方回去,我且在此看一看。”停了半個時辰,山門口一發清靜,衹見一群婦女丫環三四個尼姑,前面幾個男子,先走來喚簥夫,遂將簥子亂擺開。鬍楚卿定睛看時,中間幾個珠翠滿頭,香風拂拂,一個年老的,約有五旬,先上轎;次後一個十二三歲的與一個垂髻的,合坐一簥;第三是一個三十歲上下的,豔麗非常,卻也看得親切。這裏看未完,那邊又有一個上轎。楚卿忙轉目觀望,衹見那女左腳已進轎內,右腳剛剛縮進,一隻紅綉鞋,小得,面龐竟未曾看得,並不如有多少年紀。慌忙再看,後面衹剩一頂空轎,等着個半老佳人在那裏與尼姑說話。楚卿懊悔不及。那前面先上轎的三乘,已起身了。衹見第四乘,尚等着後面,忽轎內一隻纖纖玉手,推起半邊簾子,露出面來,似要說話光景,見了楚卿,卻又縮進。看官你道什麽緣故?原來是小姐見前面轎子已去,意欲喚養娘催後面母親起身,見有人看,忙縮進去,原是無心。
楚卿打個照面看着,驚喜道:“天下有這樣佳人,真是絶色,又且有情,推簾看我。”正在思想,那兩乘轎都起身了。忽清書在旁道:“相公,不知誰傢小姐,如此標緻,又不如後來嫁與何人享福?”楚卿道:“你如何知他未嫁?”清書道:“我明明見他是盤頭女兒。”蔡德也接口道:“其實還是一位小姐。”楚卿聽了,不勝心癢,因說道:“我等了半日,未曾看得親切,料他必住城內。明日省走幾裏路也好,你兩個可速速搬行李進城安歇,我先去,偏要看他一看。好歹在縣前等我。”說罷急急趕去。及趕上轎子,尾後半箭之地。路上也無心觀看,及進了城,又行了三四條街,五乘轎子都立住腳,不知轎內說些什麽,衹見丫環婦女,分走開來,前面三乘轎子,望南去了,後面兩乘,望西直去,原來是兩處的。楚卿隨着後邊轎,也望西來。
走過縣前,又過一條街,到了一個大墻門首,將轎子歇下。楚卿急挨上前。這些婦女掀開兩處簾子,先走出一個老的,後走出一位小姐,果然體態輕盈,天姿國色,是個未笄女子。上階時露出金蓮半折,與丫環們說說笑笑,竟進去了,並不曾把楚卿相得一相。那楚卿站了良久,不覺掃興而歸。行了三五丈,又轉身來,把墻門內仔纍一看,癡心望再出來的景象,忽見門邊有一條字,上寫着:“本宅收覓隨任書童。”
楚卿那時見了此字,不覺歡喜,暗想道:“我這樣才子,不配得個佳人,也是枉生一世。這小姐形容體態雖是絶色,但不知內纔如何,我今趁此機會,就扮作書童,做個進身之策,那時得與小姐親近,聞一聞香氣,他若有纔,我就與他吟詩答應起來,倘能勾竊玉偷看,與他說明,成就了百年姻眷,豈不是一生受用?”你看楚卿一路鬍思亂想,心中定了主意;忽又跌足道:“不妥!我如今已長大了,怎麽扮做書童?”看官你道為何?原來人傢公子,到八九歲,就有些氣質,到十二三,竟妝出大人身份來。楚卿這幾年,涉歷喪葬,迎接賓客,豈不自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丈夫,今要改扮小廝,恐怕長大不像樣,所以跌足。卻不曾想到自己雖交十七歲,而身材尚小,還是十四五的光景,且身子又生得伶俐,要做盡可做得。
楚卿正在那裏算策,卻事有湊巧,見一個垂髫童子,遠遠而來。楚卿有意走到那童子身邊,與他比了一比,自己尚矮他寸許,忙回頭一相,見自己身軀,比他小些,暗暗歡喜道:“我明日就叫清書去訪問他姓名事情,再作商議。”
急急行來,卻也作怪,尋不見縣前,忽到了官塘橋,自忖方纔不曾有,必是錯了。急問人時,說是官塘橋,又問:“到縣前多少路?”那人道:“裏半進南門,再直走一裏,左手轉彎就是。”原來楚卿想扮書童的時節,不覺出了神,錯認嚮南而去,那楚卿原也不知。自己好笑起來,衹得轉身,走到南門,再問縣前來。蔡德遠遠窺望,接着道:“相公這時候纔來!我們下處已襯多時,日色晚了,可快些去罷。”楚卿笑了,就隨蔡德而去。欲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
詞曰:
纔遇仙娘,見推轎簾,有意咱行。花解語玉生香,想殺我劉郎。沒奈何,喬妝剪發托入門墻。癡情欲傍西廂,琴挑心未逗,杼櫃意先防。若個事,九回腸,與那個商量。且學他登樓崔護,一試何妨?
右調寄《意難忘》
話說楚卿隨蔡德來到下處,清書笑問道:“相公可曾看見麽?”楚卿把睜色一丟道:“鬍說!”清書與蔡德會意,曉得店中雜鬧,遠方人看婦女不便,明日路上閑講未遲,因此就閉了口。楚卿暗想道:“我明日要做這勾當,蔡德是老成人,必然力阻,不如寫封書,設計打發他先到遂平,留清書在此,又好替我妝扮。”一夜無辭。
明早楚卿在床上喚蔡德道:“我連日勞頓,昨又走急了幾裏路,身子睏倦得緊,意欲歇息兩日,着你先到遂平何如?”蔡德道:“許多路在傍,何爭這九十裏,且到遂平安息,省得大傢挂念。”楚卿道:“你有所不知,我到遂平,俞老爺必定留入內衙,一來請酒演戲,二來客邊不得舒暢,拘拘然有什好處?我如今用個名帖,寫一封書,你將軍中帶來套禮,再拿五兩銀子,買些禮物,預先投進,俞爺也好打點銀子。我一到盤桓兩日就回,豈不兩便?”蔡德道:“不難,相公若要舒暢,同到遂平城外,尋一個寺院歇下,待老僕把書札投進,衹說相公路上有事擔閣,着我先來的,如此就是。何必在此遠隔,老我放心不下?”楚卿道:“我身子委實不快,若勉強上了牲口,弄出病來,怎好?”店主人見楚卿要住,巴不能勾生意,便對蔡德道:“老人傢,你相公是少年公子,吃苦不得,急行一裏,不如寬行十裏,在此我自會服事,不須你費心,還依着相公,你先去。”蔡德見說話近理,衹得先去吃飯。楚卿起來,寫書帖,將箱內禮物,交與蔡德,將身邊銀子,稱出五兩,與蔡德買些禮物,又另稱五錢,與蔡德做盤費。蔡德分咐清書小心服侍,三兩日就來;叮囑主人幾句,出門去了。
楚卿哄蔡德起身,遂吃了飯,喚清書附耳道:“如今有一事與你商議,切不可泄漏。到縣前往直西去,右邊一條巷內,有大墻門,門邊有一條字:‘本宅收覓隨任書童’。問他傢姓什名誰,做什麽官,往那裏去。見機說話,即刻就來。”清書道:“相公問他收覓書童,敢是要賣我麽?”楚卿道:“不是賣你。我有緣故,少不得對你說。”清書去了一個多時〔辰〕,就進來回覆:“我方纔走到他傢墻門,見對門豆腐店,有一老婆子在那裏,我假說藉坐等個朋友,因問他前面大墻門裏什樣人傢,要收覓書童,到哪裏去。那婆子笑道:‘我曉得你來意了。他傢姓瀋,名大典,號長卿,一嚮做兵備官。舊年十二月上京覆命,朝裏見他能事,今福建沿海地方,倭寇作亂,欽差瀋老爺去鎮守。不日到傢,就要上任。着人寄信回來,要討書童。他傢極是好的,奶奶又賢慧,又無大公子差使,衹有一位小姐,名喚若素,才貌雙全,年紀纔十六歲,要撿好女婿,未曾許人。你若要去,身價銀五兩,老爺回來,又有銀子賺。是極好的,不要錯過了。’我見他說得好意,衹得假應道:‘我是不要去。有個親眷托我,故此替他問一聲。’那婆子道:‘你親眷在那裏?’我說就在西門外。婆子星飛舀一碗腐漿與我吃,又說:‘今日是好日,你快去喚那親眷來,到我這裏,吃了便飯,我同他進去,作承我吃一杯中人酒。’他就催我起身來了。相公你道他竟認真起來,好笑不好笑?”楚卿聽了,拍掌得意道:“妙!妙!我虧你提醒。”清書道:“是什麽緣故?”楚卿掩上客房道:“瀋傢小姐,就是昨日進城看的,果是絶色,卻恨無門可入。見他字上要收書童,我癡心要趁此機會,改扮投進,圖個緣法,卻不曾想到受聘不受聘。若一時失檢點進去,他已受過聘了,豈不是勞而無功?總得竊玉偷香,也是壞了陰隲。你方纔說未受聘,豈不是一喜?又婆子說他才貌雙全,豈不是第二喜?況有婆子引進,故此得意。我如今就要做了。”清書見說,呆着半晌,道:“相公主意差了,這個斷使不得!”楚卿問:“如何?”清書道:“他是官宦人傢,進時易,出時難,相公賣身進去,教我怎生樣來贖你?如今蔡阿叔又往遂平,我在這裏還是等着相公好,還是回去好?”楚卿道:“你在這裏,切不可擅自回去,我隨婆子到他傢,得見小姐,看他有何話,訂個終身之約,央媒娶他。若是無緣,十日五日,我就出來。”清書笑道:“如此還好。”楚卿道:“拿你傢中新做的衣服來,我穿一穿看。”清書取衣服遞過道:“我嫌長,衹怕相公嫌短。”楚卿穿起來,到也不長不短,隨脫下來,付清書折好。幸喜此日店主無客,又兼清淨。楚卿原是弱冠,未戴網巾,除下扳巾,叫清書把頭髮周圍挑下,用剪刀剪齊。清書道:“相公如此走出去,店主人就要曉得了。”楚卿道:“剪齊了,我原梳上戴巾出門。”兩個弄了周時,把鏡子一照,甚是得意,復梳上出來,對店主人道:“我有個朋友,在東門外,要去拜〔訪〕他,住三日五日未可知。清書卻要住在此間,這一間房,我有鋪蓋物件在裏面,不許他人睡的。”主人道:“盛價在此不妨,若恐年紀小,相公不放膽,有什麽財物交我便了。”楚卿轉身進屋,將三十兩銀,用剩的銀子,稱一兩與清書出去買布做衣服,將十兩交與主人,餘銀自己帶在身邊。叫清書袖着梳鏡衣服,別主人出門,店上買一雙眉公薄鞋,又買一條玄色絲帶,撿個冷落寺裏無人處,梳下發來。脫去自己袍子,穿上清書衣服,換去朱履,係了玄色絲帶。清書把楚卿衣服等物收拾包作一包,跟楚卿出寺。此時雖則日長,已是午後。楚卿道:“忙不在一時,且到店上吃些點心。”吃完就把衣服等物一包當在店主道:“此物是我傢相公的,今沒有銀子還你,暫當在這裏,我轉來取贖。”
兩個人遂走到豆腐店來。婆子道:“你親眷在哪裏?”清書道:“這位就是。”楚卿即上前作揖。婆子將楚卿一看,大喜道:“兩邊造化。有這樣標緻小官,老爺自然歡喜。你可曾吃飯麽?”楚卿道:“吃過了。”老婆子道:“我須問過你姓名根腳,方好領你進去。”楚卿道:“我是歸德府鹿邑縣人,姓吳,自幼讀書,因父母早亡,並無靠托,今要在遂平尋一個親戚,要央他訪個鄉宦人傢去效勞,後來招贅一個妻子,算做成傢。”因指着清書道:“這位是我同鄉,他如今現在遂平縣俞老爺衙內做親隨,前日告假來遊白蓮寺,遇見了,多承他說俞老爺衙中人多,不如替你另訪一傢罷。不意中遇你老人傢說起,故此引到這邊。”婆子道:“原來如此!衹是立契,哪個做保?”指清書道:“這位又在隔縣。”楚卿道:“做保就煩你老人傢。如今且不至立契,待老爺面來,立契未遲。”婆子想着不立契,沒有中物到手,遂搖首道:“這就不敢鬥膽了。倘你後日三心兩意,不別而行,反要誣你拐帶東西,着在我身上,叫我哪裏來尋你?”楚卿會意,假說解手,到沒人處,取出銀包,檢四五錢一塊,另包,走來道:“老人傢,我不比沒來歷的人,就是要立契,我會寫。凡書啓柬帖,都能替老爺出力。比別人身價不同,卻要三十兩銀子,還要一個好妻子。我就到鹿邑尋個表叔來做保。如今老爺未回,奶奶怎肯出這許多?若老爺回來不肯,我就去了。況且做了文書,你就擔幹係,不做文書,後來我要去,由得你責備,他不肯出價是無幹係的。你的中物,我自然謝你,如今先有幾錢銀子在此,衹要你引我進去,後來成事,還要重重謝你。不必問奶奶要中物。”遂將銀子遞去。那婆子見送銀子,滿面笑道:“據你說來,甚是老實,但銀子怎好受你。”楚卿道:“衹當茶意,謝在後邊。”話未完,婆子老官叫做薄小瀾,賣豆腐回來。那婆子對他說着,老官歡喜,就要領楚卿去。婆子道:“你不會說話,還是我去。”遂領楚卿來到大墻門口,原來瀋傢管門的,叫做賈門公,那婆子對他說了情由。門公道:“你是相熟的,自進去罷。兩位阿弟權在這邊坐坐。”婆子去不多時,忙忙出來道:“奶奶甚喜,叫你進去。”
原來瀋傢要收覓書童,是要識字、標緻的,所以一時難覓。今聽說有識字、標緻的書童,就叫喚進。那楚卿問喚,隨婆子轉彎抹角,走至樓下,請奶奶出來。楚卿遠遠看時,隨着四五個丫環,卻不見小姐,衹有一個十七八歲大丫環,到有八九分顔色,不轉睛把楚卿看。楚卿自忖這個可做紅娘。夫人走到中間,楚卿上前,叩了四個頭。夫人笑道:“就是你麽,是哪裏人,多少年紀,要多少銀子?”婆子上前,細細代述一遍。奶奶聽說如今不要銀子,等我老爺回來立契,多要幾兩,又要定親,一發歡喜道:“就是成傢的了,若說親事,你這樣人,要好的自然有。”因指旁邊大丫環道:“這是我小姐身邊極得意的,後日就把他配你。”楚卿道:“多謝奶奶。”因不見小姐,假意問道:“書童初來,不知有幾位公子小姐,也要叩個頭。”奶奶道:“公子小,衹得五歲,一個小姐在房裏,也不必了。方纔薄媽媽說你姓吳,但不知叫什麽名字?”楚卿道:“我年紀小,尚未有名字。”奶奶道:“既如此,你新來,我又歡喜,就叫喜新罷。”楚卿道:“謝賜美名。”奶奶道:“你親眷在此,我叫送酒飯來吃。”遂喚一個老奶子,同薄媽媽送楚卿到外廂書房裏來,楚卿嚮老奶子唱個諾,問:“老親娘高姓?”奶子道:“先夫姓朱,我是奶奶房裏管酒米的。”楚卿道:“我,遠方孩子,無父母親戚在這裏,你就是我父母一般,全仗你老人傢照拂。”奶子見說得和氣,心中歡喜道:“你不消憂慮。”說未完,衹見起先奶奶指的大丫頭,走到書房止道:“薄媽媽,奶奶叫你去喚老官來,陪喜新哥哥吃酒。”楚卿慌忙上前要唱諾,他頭也不回,進去了。原來因奶奶說要把他配與楚卿,有些怕羞。今奶奶叫他喚薄媽媽,他不得不來,心上又要再看楚卿,已在門縫裏張了一杯熱茶久,故此說聲就走。朱媽媽道:“方纔一位姐姐,名喚衾兒,老爺見他標緻,要納為妾。夫人不肯,送在小姐身邊。一手好針綫,極聰明,又識字,肯許配你,是你的造化。你今衹依我們,稱他衾姐罷了。”楚卿道:“承指教。”又見一個婦人,托六盤菜,一個丫環,提兩壺酒出來。薄媽媽道:“這是李嬸嬸;這是木藍姐。”楚卿俱致意過。清書接酒菜擺在桌上。那三個婦人說一聲,進去了。薄媽媽也去喚老官了。楚卿因對清書道:“你今衹稱我吳傢哥,坐次不可拘拘,露出馬腳。”清書道:“曉得。衹是一件,我還是逐日來探望你,還是不來好?”楚卿道:“這三兩日,你也不必來;至四五日後,衹到縣後冷淨寺裏,上下午來一次,與你打個暗號,若要會你,我畫個黑墨圈在右邊粉墻上,你就到裏邊來尋我。”話未完,薄老官來。楚卿謝了一聲,三個吃酒,講些閑話。天色已晚,大傢起身別去。楚卿獨自轉來。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纔遇仙娘,見推轎簾,有意咱行。花解語玉生香,想殺我劉郎。沒奈何,喬妝剪發托入門墻。癡情欲傍西廂,琴挑心未逗,杼櫃意先防。若個事,九回腸,與那個商量。且學他登樓崔護,一試何妨?
右調寄《意難忘》
話說楚卿隨蔡德來到下處,清書笑問道:“相公可曾看見麽?”楚卿把睜色一丟道:“鬍說!”清書與蔡德會意,曉得店中雜鬧,遠方人看婦女不便,明日路上閑講未遲,因此就閉了口。楚卿暗想道:“我明日要做這勾當,蔡德是老成人,必然力阻,不如寫封書,設計打發他先到遂平,留清書在此,又好替我妝扮。”一夜無辭。
明早楚卿在床上喚蔡德道:“我連日勞頓,昨又走急了幾裏路,身子睏倦得緊,意欲歇息兩日,着你先到遂平何如?”蔡德道:“許多路在傍,何爭這九十裏,且到遂平安息,省得大傢挂念。”楚卿道:“你有所不知,我到遂平,俞老爺必定留入內衙,一來請酒演戲,二來客邊不得舒暢,拘拘然有什好處?我如今用個名帖,寫一封書,你將軍中帶來套禮,再拿五兩銀子,買些禮物,預先投進,俞爺也好打點銀子。我一到盤桓兩日就回,豈不兩便?”蔡德道:“不難,相公若要舒暢,同到遂平城外,尋一個寺院歇下,待老僕把書札投進,衹說相公路上有事擔閣,着我先來的,如此就是。何必在此遠隔,老我放心不下?”楚卿道:“我身子委實不快,若勉強上了牲口,弄出病來,怎好?”店主人見楚卿要住,巴不能勾生意,便對蔡德道:“老人傢,你相公是少年公子,吃苦不得,急行一裏,不如寬行十裏,在此我自會服事,不須你費心,還依着相公,你先去。”蔡德見說話近理,衹得先去吃飯。楚卿起來,寫書帖,將箱內禮物,交與蔡德,將身邊銀子,稱出五兩,與蔡德買些禮物,又另稱五錢,與蔡德做盤費。蔡德分咐清書小心服侍,三兩日就來;叮囑主人幾句,出門去了。
楚卿哄蔡德起身,遂吃了飯,喚清書附耳道:“如今有一事與你商議,切不可泄漏。到縣前往直西去,右邊一條巷內,有大墻門,門邊有一條字:‘本宅收覓隨任書童’。問他傢姓什名誰,做什麽官,往那裏去。見機說話,即刻就來。”清書道:“相公問他收覓書童,敢是要賣我麽?”楚卿道:“不是賣你。我有緣故,少不得對你說。”清書去了一個多時〔辰〕,就進來回覆:“我方纔走到他傢墻門,見對門豆腐店,有一老婆子在那裏,我假說藉坐等個朋友,因問他前面大墻門裏什樣人傢,要收覓書童,到哪裏去。那婆子笑道:‘我曉得你來意了。他傢姓瀋,名大典,號長卿,一嚮做兵備官。舊年十二月上京覆命,朝裏見他能事,今福建沿海地方,倭寇作亂,欽差瀋老爺去鎮守。不日到傢,就要上任。着人寄信回來,要討書童。他傢極是好的,奶奶又賢慧,又無大公子差使,衹有一位小姐,名喚若素,才貌雙全,年紀纔十六歲,要撿好女婿,未曾許人。你若要去,身價銀五兩,老爺回來,又有銀子賺。是極好的,不要錯過了。’我見他說得好意,衹得假應道:‘我是不要去。有個親眷托我,故此替他問一聲。’那婆子道:‘你親眷在那裏?’我說就在西門外。婆子星飛舀一碗腐漿與我吃,又說:‘今日是好日,你快去喚那親眷來,到我這裏,吃了便飯,我同他進去,作承我吃一杯中人酒。’他就催我起身來了。相公你道他竟認真起來,好笑不好笑?”楚卿聽了,拍掌得意道:“妙!妙!我虧你提醒。”清書道:“是什麽緣故?”楚卿掩上客房道:“瀋傢小姐,就是昨日進城看的,果是絶色,卻恨無門可入。見他字上要收書童,我癡心要趁此機會,改扮投進,圖個緣法,卻不曾想到受聘不受聘。若一時失檢點進去,他已受過聘了,豈不是勞而無功?總得竊玉偷香,也是壞了陰隲。你方纔說未受聘,豈不是一喜?又婆子說他才貌雙全,豈不是第二喜?況有婆子引進,故此得意。我如今就要做了。”清書見說,呆着半晌,道:“相公主意差了,這個斷使不得!”楚卿問:“如何?”清書道:“他是官宦人傢,進時易,出時難,相公賣身進去,教我怎生樣來贖你?如今蔡阿叔又往遂平,我在這裏還是等着相公好,還是回去好?”楚卿道:“你在這裏,切不可擅自回去,我隨婆子到他傢,得見小姐,看他有何話,訂個終身之約,央媒娶他。若是無緣,十日五日,我就出來。”清書笑道:“如此還好。”楚卿道:“拿你傢中新做的衣服來,我穿一穿看。”清書取衣服遞過道:“我嫌長,衹怕相公嫌短。”楚卿穿起來,到也不長不短,隨脫下來,付清書折好。幸喜此日店主無客,又兼清淨。楚卿原是弱冠,未戴網巾,除下扳巾,叫清書把頭髮周圍挑下,用剪刀剪齊。清書道:“相公如此走出去,店主人就要曉得了。”楚卿道:“剪齊了,我原梳上戴巾出門。”兩個弄了周時,把鏡子一照,甚是得意,復梳上出來,對店主人道:“我有個朋友,在東門外,要去拜〔訪〕他,住三日五日未可知。清書卻要住在此間,這一間房,我有鋪蓋物件在裏面,不許他人睡的。”主人道:“盛價在此不妨,若恐年紀小,相公不放膽,有什麽財物交我便了。”楚卿轉身進屋,將三十兩銀,用剩的銀子,稱一兩與清書出去買布做衣服,將十兩交與主人,餘銀自己帶在身邊。叫清書袖着梳鏡衣服,別主人出門,店上買一雙眉公薄鞋,又買一條玄色絲帶,撿個冷落寺裏無人處,梳下發來。脫去自己袍子,穿上清書衣服,換去朱履,係了玄色絲帶。清書把楚卿衣服等物收拾包作一包,跟楚卿出寺。此時雖則日長,已是午後。楚卿道:“忙不在一時,且到店上吃些點心。”吃完就把衣服等物一包當在店主道:“此物是我傢相公的,今沒有銀子還你,暫當在這裏,我轉來取贖。”
兩個人遂走到豆腐店來。婆子道:“你親眷在哪裏?”清書道:“這位就是。”楚卿即上前作揖。婆子將楚卿一看,大喜道:“兩邊造化。有這樣標緻小官,老爺自然歡喜。你可曾吃飯麽?”楚卿道:“吃過了。”老婆子道:“我須問過你姓名根腳,方好領你進去。”楚卿道:“我是歸德府鹿邑縣人,姓吳,自幼讀書,因父母早亡,並無靠托,今要在遂平尋一個親戚,要央他訪個鄉宦人傢去效勞,後來招贅一個妻子,算做成傢。”因指着清書道:“這位是我同鄉,他如今現在遂平縣俞老爺衙內做親隨,前日告假來遊白蓮寺,遇見了,多承他說俞老爺衙中人多,不如替你另訪一傢罷。不意中遇你老人傢說起,故此引到這邊。”婆子道:“原來如此!衹是立契,哪個做保?”指清書道:“這位又在隔縣。”楚卿道:“做保就煩你老人傢。如今且不至立契,待老爺面來,立契未遲。”婆子想着不立契,沒有中物到手,遂搖首道:“這就不敢鬥膽了。倘你後日三心兩意,不別而行,反要誣你拐帶東西,着在我身上,叫我哪裏來尋你?”楚卿會意,假說解手,到沒人處,取出銀包,檢四五錢一塊,另包,走來道:“老人傢,我不比沒來歷的人,就是要立契,我會寫。凡書啓柬帖,都能替老爺出力。比別人身價不同,卻要三十兩銀子,還要一個好妻子。我就到鹿邑尋個表叔來做保。如今老爺未回,奶奶怎肯出這許多?若老爺回來不肯,我就去了。況且做了文書,你就擔幹係,不做文書,後來我要去,由得你責備,他不肯出價是無幹係的。你的中物,我自然謝你,如今先有幾錢銀子在此,衹要你引我進去,後來成事,還要重重謝你。不必問奶奶要中物。”遂將銀子遞去。那婆子見送銀子,滿面笑道:“據你說來,甚是老實,但銀子怎好受你。”楚卿道:“衹當茶意,謝在後邊。”話未完,婆子老官叫做薄小瀾,賣豆腐回來。那婆子對他說着,老官歡喜,就要領楚卿去。婆子道:“你不會說話,還是我去。”遂領楚卿來到大墻門口,原來瀋傢管門的,叫做賈門公,那婆子對他說了情由。門公道:“你是相熟的,自進去罷。兩位阿弟權在這邊坐坐。”婆子去不多時,忙忙出來道:“奶奶甚喜,叫你進去。”
原來瀋傢要收覓書童,是要識字、標緻的,所以一時難覓。今聽說有識字、標緻的書童,就叫喚進。那楚卿問喚,隨婆子轉彎抹角,走至樓下,請奶奶出來。楚卿遠遠看時,隨着四五個丫環,卻不見小姐,衹有一個十七八歲大丫環,到有八九分顔色,不轉睛把楚卿看。楚卿自忖這個可做紅娘。夫人走到中間,楚卿上前,叩了四個頭。夫人笑道:“就是你麽,是哪裏人,多少年紀,要多少銀子?”婆子上前,細細代述一遍。奶奶聽說如今不要銀子,等我老爺回來立契,多要幾兩,又要定親,一發歡喜道:“就是成傢的了,若說親事,你這樣人,要好的自然有。”因指旁邊大丫環道:“這是我小姐身邊極得意的,後日就把他配你。”楚卿道:“多謝奶奶。”因不見小姐,假意問道:“書童初來,不知有幾位公子小姐,也要叩個頭。”奶奶道:“公子小,衹得五歲,一個小姐在房裏,也不必了。方纔薄媽媽說你姓吳,但不知叫什麽名字?”楚卿道:“我年紀小,尚未有名字。”奶奶道:“既如此,你新來,我又歡喜,就叫喜新罷。”楚卿道:“謝賜美名。”奶奶道:“你親眷在此,我叫送酒飯來吃。”遂喚一個老奶子,同薄媽媽送楚卿到外廂書房裏來,楚卿嚮老奶子唱個諾,問:“老親娘高姓?”奶子道:“先夫姓朱,我是奶奶房裏管酒米的。”楚卿道:“我,遠方孩子,無父母親戚在這裏,你就是我父母一般,全仗你老人傢照拂。”奶子見說得和氣,心中歡喜道:“你不消憂慮。”說未完,衹見起先奶奶指的大丫頭,走到書房止道:“薄媽媽,奶奶叫你去喚老官來,陪喜新哥哥吃酒。”楚卿慌忙上前要唱諾,他頭也不回,進去了。原來因奶奶說要把他配與楚卿,有些怕羞。今奶奶叫他喚薄媽媽,他不得不來,心上又要再看楚卿,已在門縫裏張了一杯熱茶久,故此說聲就走。朱媽媽道:“方纔一位姐姐,名喚衾兒,老爺見他標緻,要納為妾。夫人不肯,送在小姐身邊。一手好針綫,極聰明,又識字,肯許配你,是你的造化。你今衹依我們,稱他衾姐罷了。”楚卿道:“承指教。”又見一個婦人,托六盤菜,一個丫環,提兩壺酒出來。薄媽媽道:“這是李嬸嬸;這是木藍姐。”楚卿俱致意過。清書接酒菜擺在桌上。那三個婦人說一聲,進去了。薄媽媽也去喚老官了。楚卿因對清書道:“你今衹稱我吳傢哥,坐次不可拘拘,露出馬腳。”清書道:“曉得。衹是一件,我還是逐日來探望你,還是不來好?”楚卿道:“這三兩日,你也不必來;至四五日後,衹到縣後冷淨寺裏,上下午來一次,與你打個暗號,若要會你,我畫個黑墨圈在右邊粉墻上,你就到裏邊來尋我。”話未完,薄老官來。楚卿謝了一聲,三個吃酒,講些閑話。天色已晚,大傢起身別去。楚卿獨自轉來。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