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着怎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裏渾然是醉,三萬六千場。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千鐘美酒,一麯滿庭芳。
話說這部小說故事,出在大明正德年間。自從武宗皇帝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也不在話下。單講浙江省杭州府錢塘縣,有一世宦,姓錢名銑,表字自由,官拜兩廣都堂之職。夫人馬氏,所生一男一女,公子名林,字文山;小姐芳名月英。兄妹二人,勤心苦讀詩書,學富五車,外面人皆稱為才子、佳人。不幸老爺去世,夫人領了子女,扶柩回歸故裏,送入祖塋。公子早已入學,卻不好遊戲,終日在傢與妹子吟詩作賦,孝敬母親。夫人見他兄妹二人,早晚侍奉殷勤,滿心歡喜,常在他兄妹前說:“我傢有此纔女才子,不知後來娶媳、擇婿如何?”公子道:“母親大人,婚姻之事,皆由天定。”夫人道:“雖然如此,但你妹子年已長,成為娘的日夜憂愁,放心不下,必選個才貌之人,完他終身,使我為娘的卻纔放心。兒呀!難道你同學中就無其人麽?”錢林道:“娘親聽稟,學中衹有一人,孩兒十分敬重,論才學,孩兒甘拜下風,每逢考期,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論人品,杭州也尋不出第二個來。”夫人聞言忙問道:“此人姓甚,名誰?門第若何?”錢林道:“論門第到也正對,他父親做過刑部尚書,亡過多年。衹有母子二人,姓馮,名旭,字子清。”夫人道:“他母親可是做過太常寺少卿林燦之妹麽?”錢林道:“正是。”夫人道:“門戶相對,才貌又佳,為何不上緊央人作伐?以完為娘的心事。”公子道:“孩兒久有此意,衹因他近來傢業凋零,恐誤妹子終身,故爾未敢稟告。”夫人道:“我兒此言差矣!古人道得好,正是:
書中自有黃金屋,一朝得第自然榮。”
公子道:“母親吩咐孩兒知道。”那月英小姐在旁,聽得母親、兄長說他婚姻之事,將臉一紅,起身回樓去了。耳中衹聽得說,馮旭是個才子。心中暗想,天下無實者多,倘若馮生名不稱實,豈不誤我終身大事!必須面試其纔,方知真假。欲將此意稟告娘親,兄長,怎奈我女孩兒傢,羞人答答,怎好啓齒。正是:
滿懷心腹事,難嚮別人言。
不言小姐悶悶不樂。單言小姐身邊有兩個丫鬟,一個名叫翠秀,一個名叫落霞。二人生得容貌與小姐仿佛,卻也聰明。跟隨小姐拈弄紙筆,也知文墨。小姐見他伶俐,到也歡喜,故此待他二人如同姐妹,與衆不同。翠秀、落霞見小姐連日悶悶不悅,自言自語,如醉如癡,覺得小姐有些心事。二人上前問道:“小姐為着何事這般光景?”小姐見問嘆了一口氣道:“你二人那裏知我心。”就不言語了。二人道:“婢子自幼蒙夫人、小姐擡舉,不以下人看待,小姐有何心事,說與婢子們知道,代小姐分憂。”小姐聞他二人之言,衹得將夫人、公子商議之話,告訴一遍:“我想外邊人虛名甚多,故此疑心,欲要面試其纔,又不好啓齒,是以不樂。”二人道:“小姐寬心,倘夫人、公子再議起小姐婚姻之事,婢子直告,要面試這姓馮的才學,然後再議便了。”小姐聽了,方纔放心。不覺光陰迅速,過了個月。夫人一日身體不爽,一病半月,慌得公子、小姐日夜不離左右服待。小姐各廟許願,又在花園拜鬥,保佑母親安康。過了數月,夫人身體漸漸好了。公子、小姐見夫人好了,用心調理。不覺早又臘盡春回,到了新年景象,剛剛至初九日,乃是玉皇大帝聖誕之辰。月英小姐稟告母親知道:“孩兒許下各廟香願,今逢上好日期,孩兒意欲親身赴廟酬謝,特來告稟母親。”夫人聞言歡喜道:“我兒,一嚮纍你兄妹二人服侍,既許下香願,理當親還。”遂吩咐傢人,速備紙馬、香燭、牲禮之類。喚了三乘轎子伺候,小姐同兩個婢子,各廟燒香。不一時,小姐打扮十分齊整,帶了翠秀、落霞二人上轎,往各廟還願,後面隨了許多傢人。一行人衆,先到了玉皇閣,小姐和兩個丫環下轎,傢人逐開閑人。小姐慢慢步上樓來,衹見香燭貢獻已經現成,小姐站立氈單禮拜上帝,轉身又拜鬥姥天尊,禮拜已畢。傢人送上香儀,客師請小姐客堂坐下待茶,擺下果品,小姐坐了一刻,起身上轎,又望城隍山來。不一時,轎至寺內,衹見山前遊人如蟻,傢人趕逐不開。小姐看見紅燭點齊,衹得將身出了轎子。那些遊人,見三乘轎內走出三個美人,一哄擁擠上前爭看,人人道好,個個稱奇,如同月裏嫦娥下降,好似西子重生。後面隨着兩個丫環,一般嬌嬈,不知誰傢小姐。內中有一個書生,文質彬彬,頭戴儒巾,身穿儒服,年紀衹好十五六歲,生得貌比潘安,手執一柄金扇,也擠在人叢中爭看。看官,你道此人是誰?就是錢林對母親所說的禮部尚書之子馮旭,字子清。今日也來到城隍山遊玩。不想遇見錢月英前來進香,他也不知是錢文山之妹,一見國色,神魂飄蕩,癡在一邊,兩眼不轉睛,衹望着三人。小姐見人衆多,慌忙禮拜神聖,上了轎,吩咐傢人將各廟香燭送去,我回傢嚮空禮拜酬謝便了。傢人答應,將轎子搭了進來,請小姐上轎,那些遊人一哄而至,圍在轎前。事有湊巧,把一個馮旭,緊緊擠在轎前,動也不得動。那小姐正欲上轎,忽見一個少年書生品貌清奇。心中暗忖道:世上也有這般標緻男子。又不好十分顧盼,匆匆上轎。傢人連忙放下轎簾,轎夫擡起,如飛而去。馮旭又看翠秀、落霞二人上了轎,轎夫趕嚮前面,一直飛奔下山。馮旭見三個美人去了,他也不顧斯文體面,嚮後跟定轎子,跑下山來。滿身汗透,儒巾歪斜,足下那管高低,轉彎抹角,跑得喘息不定。有一個時辰,到了一處後花園門,一直遙望裏面去了。衹見一個老蒼頭說道:“那裏來的?好好走出去。”四面望望無人,反手將園門關閉。馮旭低低駡道“這個老狗頭,好不知趣!見咱把門關閉去了。”衹得走至門首,用手將門輕輕一推,那裏推得動。馮旭無奈,繞着墻邊走了一會,無法可入。衹見對過矮矮門首,有一個老婦人坐在門首,馮旭連忙走過來,叫聲:“老婆婆,小生藉問一聲,對過花園可是李相公傢的麽?”那婆婆搖頭道:“不是,不是!”馮旭又道:“可是張相公傢的麽?”婆子又搖頭道:“不是,不是!”馮旭道:“卻是誰傢的呢?”婆子道:“相公請坐,待老身慢慢告訴與你聽。”馮旭真個坐下,婆子道:“對過花園乃錢府的,這錢老爺在日,做過兩廣都堂,如今衹有夫人、相公、小姐三人,並無別個。”馮旭暗道,原來就是錢文山的花園。又故意問道:“他傢公子與那傢結親?”婆子道:“尚未聯姻。”馮旭又道:“他傢小姐自然是與過人傢的了?”婆子道:“小姐今年方交一十六歲,亦未受聘。”馮旭口中應道:“原來如此。”心中暗喜道:年交一十六歲,也不為小了。婆子道:“說起這位小姐,婚姻卻難,他傢夫人要選才貌出衆,又要門戶相當,夫人方允。”馮旭道:“卻是為此,這也該的,但不知他傢小姐可知文墨?”那婆子道:“好個可知文墨,通杭州那個不知他是閨中才子,常與他哥哥吟詩作賦,連公子還要讓他一籌哩!”馮旭道:“你老人傢如何盡知他府中事?”婆子笑道:“相公有所不知,我就是這位小姐的乳娘。我姓趙,因年紀大了,自己要在傢裏同兒子過活。如今時常還去他傢,聽我要去就去,要來就來,一切事所以曉得。”二人談了一會,天氣漸漸晚了。婆子道:“老身要弄飯去了,恐兒子回來要飯吃,未得陪你談了,你請回罷!”馮旭聽了婆子這番言語,心中甚是歡喜,錢小姐竟是個才貌雙全的。倘能與我為妻,也不枉為人一世。起身復又走到對過花園門首,看看園門緊閉。又站了一會,想道:天色已晚,我衹是癡呆呆的站在這裏,就站到明日也無益處。不如且回,明日起早些來,倘有機緣,也未可知。即移步轉身纔走了十幾步,忽聽得園門咿呀一響,馮旭即忙回頭看時,園門已開,有個老蒼頭手中拿着把酒壺,走出來,帶了園門,竟自去了。原來這個老兒,每晚瞞着夫人出來打酒吃。馮旭見了,忙忙走來,不論好歹,推開園門,竟自進去,仍然將門推上,一直往裏就走不題。且言蒼頭取酒來,推門進來,回身關好,取鎖鎖了,提酒往自己房裏吃去了。單講馮旭在花園裏東張西望,不見一人。他就放大了膽,朝裏直走,到了丹桂廳上坐下,定定神想道:我好無禮,怎麽黑夜裏走到人傢花園中來,倘被人看見如何應答?文山兄知道,體面何存?想罷立起身來,我且出去,竟奔園門打點回去。卻說月英自進香回來,到夫人前稟道:“今日進香好不熱鬧,孩兒見人衆多,衹到玉皇閣、城隍廟山上,餘着安僮送香燭前去,孩兒先回來了。”夫人答道:“正該如此。”就在前面吃過夜飯,又說了些閑話。夫人吩咐:“我兒就此回樓睡罷。”小姐起身,叫翠秀、落霞掌燈。翠秀道:“今晚風大,不好點燭。”取了個燈籠點起,照着小姐回樓不題。且言馮旭來到園門,見門上拴了大閂又鎖了,那裏還得開來,馮旭驚道:“這事怎好,不想一時就拴鎖了園門。愈想愈怕,無法可使。他是個讀書君子,又比不得那種可以撬門扭鎖的小人,衹得又回身步到丹桂廳坐下,等候天明出去。正在自悔之時,忽聽一派鶯聲燕語,嘻笑而來,燈光漸近。馮旭嚇得覓處藏身,往來無路,暗道:若被人撞見,如何答話,權在山石背後躲避一回,但不知曾撞着人來捉住,認姦認賊。且聽下回分解。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着怎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裏渾然是醉,三萬六千場。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千鐘美酒,一麯滿庭芳。
話說這部小說故事,出在大明正德年間。自從武宗皇帝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也不在話下。單講浙江省杭州府錢塘縣,有一世宦,姓錢名銑,表字自由,官拜兩廣都堂之職。夫人馬氏,所生一男一女,公子名林,字文山;小姐芳名月英。兄妹二人,勤心苦讀詩書,學富五車,外面人皆稱為才子、佳人。不幸老爺去世,夫人領了子女,扶柩回歸故裏,送入祖塋。公子早已入學,卻不好遊戲,終日在傢與妹子吟詩作賦,孝敬母親。夫人見他兄妹二人,早晚侍奉殷勤,滿心歡喜,常在他兄妹前說:“我傢有此纔女才子,不知後來娶媳、擇婿如何?”公子道:“母親大人,婚姻之事,皆由天定。”夫人道:“雖然如此,但你妹子年已長,成為娘的日夜憂愁,放心不下,必選個才貌之人,完他終身,使我為娘的卻纔放心。兒呀!難道你同學中就無其人麽?”錢林道:“娘親聽稟,學中衹有一人,孩兒十分敬重,論才學,孩兒甘拜下風,每逢考期,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論人品,杭州也尋不出第二個來。”夫人聞言忙問道:“此人姓甚,名誰?門第若何?”錢林道:“論門第到也正對,他父親做過刑部尚書,亡過多年。衹有母子二人,姓馮,名旭,字子清。”夫人道:“他母親可是做過太常寺少卿林燦之妹麽?”錢林道:“正是。”夫人道:“門戶相對,才貌又佳,為何不上緊央人作伐?以完為娘的心事。”公子道:“孩兒久有此意,衹因他近來傢業凋零,恐誤妹子終身,故爾未敢稟告。”夫人道:“我兒此言差矣!古人道得好,正是:
書中自有黃金屋,一朝得第自然榮。”
公子道:“母親吩咐孩兒知道。”那月英小姐在旁,聽得母親、兄長說他婚姻之事,將臉一紅,起身回樓去了。耳中衹聽得說,馮旭是個才子。心中暗想,天下無實者多,倘若馮生名不稱實,豈不誤我終身大事!必須面試其纔,方知真假。欲將此意稟告娘親,兄長,怎奈我女孩兒傢,羞人答答,怎好啓齒。正是:
滿懷心腹事,難嚮別人言。
不言小姐悶悶不樂。單言小姐身邊有兩個丫鬟,一個名叫翠秀,一個名叫落霞。二人生得容貌與小姐仿佛,卻也聰明。跟隨小姐拈弄紙筆,也知文墨。小姐見他伶俐,到也歡喜,故此待他二人如同姐妹,與衆不同。翠秀、落霞見小姐連日悶悶不悅,自言自語,如醉如癡,覺得小姐有些心事。二人上前問道:“小姐為着何事這般光景?”小姐見問嘆了一口氣道:“你二人那裏知我心。”就不言語了。二人道:“婢子自幼蒙夫人、小姐擡舉,不以下人看待,小姐有何心事,說與婢子們知道,代小姐分憂。”小姐聞他二人之言,衹得將夫人、公子商議之話,告訴一遍:“我想外邊人虛名甚多,故此疑心,欲要面試其纔,又不好啓齒,是以不樂。”二人道:“小姐寬心,倘夫人、公子再議起小姐婚姻之事,婢子直告,要面試這姓馮的才學,然後再議便了。”小姐聽了,方纔放心。不覺光陰迅速,過了個月。夫人一日身體不爽,一病半月,慌得公子、小姐日夜不離左右服待。小姐各廟許願,又在花園拜鬥,保佑母親安康。過了數月,夫人身體漸漸好了。公子、小姐見夫人好了,用心調理。不覺早又臘盡春回,到了新年景象,剛剛至初九日,乃是玉皇大帝聖誕之辰。月英小姐稟告母親知道:“孩兒許下各廟香願,今逢上好日期,孩兒意欲親身赴廟酬謝,特來告稟母親。”夫人聞言歡喜道:“我兒,一嚮纍你兄妹二人服侍,既許下香願,理當親還。”遂吩咐傢人,速備紙馬、香燭、牲禮之類。喚了三乘轎子伺候,小姐同兩個婢子,各廟燒香。不一時,小姐打扮十分齊整,帶了翠秀、落霞二人上轎,往各廟還願,後面隨了許多傢人。一行人衆,先到了玉皇閣,小姐和兩個丫環下轎,傢人逐開閑人。小姐慢慢步上樓來,衹見香燭貢獻已經現成,小姐站立氈單禮拜上帝,轉身又拜鬥姥天尊,禮拜已畢。傢人送上香儀,客師請小姐客堂坐下待茶,擺下果品,小姐坐了一刻,起身上轎,又望城隍山來。不一時,轎至寺內,衹見山前遊人如蟻,傢人趕逐不開。小姐看見紅燭點齊,衹得將身出了轎子。那些遊人,見三乘轎內走出三個美人,一哄擁擠上前爭看,人人道好,個個稱奇,如同月裏嫦娥下降,好似西子重生。後面隨着兩個丫環,一般嬌嬈,不知誰傢小姐。內中有一個書生,文質彬彬,頭戴儒巾,身穿儒服,年紀衹好十五六歲,生得貌比潘安,手執一柄金扇,也擠在人叢中爭看。看官,你道此人是誰?就是錢林對母親所說的禮部尚書之子馮旭,字子清。今日也來到城隍山遊玩。不想遇見錢月英前來進香,他也不知是錢文山之妹,一見國色,神魂飄蕩,癡在一邊,兩眼不轉睛,衹望着三人。小姐見人衆多,慌忙禮拜神聖,上了轎,吩咐傢人將各廟香燭送去,我回傢嚮空禮拜酬謝便了。傢人答應,將轎子搭了進來,請小姐上轎,那些遊人一哄而至,圍在轎前。事有湊巧,把一個馮旭,緊緊擠在轎前,動也不得動。那小姐正欲上轎,忽見一個少年書生品貌清奇。心中暗忖道:世上也有這般標緻男子。又不好十分顧盼,匆匆上轎。傢人連忙放下轎簾,轎夫擡起,如飛而去。馮旭又看翠秀、落霞二人上了轎,轎夫趕嚮前面,一直飛奔下山。馮旭見三個美人去了,他也不顧斯文體面,嚮後跟定轎子,跑下山來。滿身汗透,儒巾歪斜,足下那管高低,轉彎抹角,跑得喘息不定。有一個時辰,到了一處後花園門,一直遙望裏面去了。衹見一個老蒼頭說道:“那裏來的?好好走出去。”四面望望無人,反手將園門關閉。馮旭低低駡道“這個老狗頭,好不知趣!見咱把門關閉去了。”衹得走至門首,用手將門輕輕一推,那裏推得動。馮旭無奈,繞着墻邊走了一會,無法可入。衹見對過矮矮門首,有一個老婦人坐在門首,馮旭連忙走過來,叫聲:“老婆婆,小生藉問一聲,對過花園可是李相公傢的麽?”那婆婆搖頭道:“不是,不是!”馮旭又道:“可是張相公傢的麽?”婆子又搖頭道:“不是,不是!”馮旭道:“卻是誰傢的呢?”婆子道:“相公請坐,待老身慢慢告訴與你聽。”馮旭真個坐下,婆子道:“對過花園乃錢府的,這錢老爺在日,做過兩廣都堂,如今衹有夫人、相公、小姐三人,並無別個。”馮旭暗道,原來就是錢文山的花園。又故意問道:“他傢公子與那傢結親?”婆子道:“尚未聯姻。”馮旭又道:“他傢小姐自然是與過人傢的了?”婆子道:“小姐今年方交一十六歲,亦未受聘。”馮旭口中應道:“原來如此。”心中暗喜道:年交一十六歲,也不為小了。婆子道:“說起這位小姐,婚姻卻難,他傢夫人要選才貌出衆,又要門戶相當,夫人方允。”馮旭道:“卻是為此,這也該的,但不知他傢小姐可知文墨?”那婆子道:“好個可知文墨,通杭州那個不知他是閨中才子,常與他哥哥吟詩作賦,連公子還要讓他一籌哩!”馮旭道:“你老人傢如何盡知他府中事?”婆子笑道:“相公有所不知,我就是這位小姐的乳娘。我姓趙,因年紀大了,自己要在傢裏同兒子過活。如今時常還去他傢,聽我要去就去,要來就來,一切事所以曉得。”二人談了一會,天氣漸漸晚了。婆子道:“老身要弄飯去了,恐兒子回來要飯吃,未得陪你談了,你請回罷!”馮旭聽了婆子這番言語,心中甚是歡喜,錢小姐竟是個才貌雙全的。倘能與我為妻,也不枉為人一世。起身復又走到對過花園門首,看看園門緊閉。又站了一會,想道:天色已晚,我衹是癡呆呆的站在這裏,就站到明日也無益處。不如且回,明日起早些來,倘有機緣,也未可知。即移步轉身纔走了十幾步,忽聽得園門咿呀一響,馮旭即忙回頭看時,園門已開,有個老蒼頭手中拿着把酒壺,走出來,帶了園門,竟自去了。原來這個老兒,每晚瞞着夫人出來打酒吃。馮旭見了,忙忙走來,不論好歹,推開園門,竟自進去,仍然將門推上,一直往裏就走不題。且言蒼頭取酒來,推門進來,回身關好,取鎖鎖了,提酒往自己房裏吃去了。單講馮旭在花園裏東張西望,不見一人。他就放大了膽,朝裏直走,到了丹桂廳上坐下,定定神想道:我好無禮,怎麽黑夜裏走到人傢花園中來,倘被人看見如何應答?文山兄知道,體面何存?想罷立起身來,我且出去,竟奔園門打點回去。卻說月英自進香回來,到夫人前稟道:“今日進香好不熱鬧,孩兒見人衆多,衹到玉皇閣、城隍廟山上,餘着安僮送香燭前去,孩兒先回來了。”夫人答道:“正該如此。”就在前面吃過夜飯,又說了些閑話。夫人吩咐:“我兒就此回樓睡罷。”小姐起身,叫翠秀、落霞掌燈。翠秀道:“今晚風大,不好點燭。”取了個燈籠點起,照着小姐回樓不題。且言馮旭來到園門,見門上拴了大閂又鎖了,那裏還得開來,馮旭驚道:“這事怎好,不想一時就拴鎖了園門。愈想愈怕,無法可使。他是個讀書君子,又比不得那種可以撬門扭鎖的小人,衹得又回身步到丹桂廳坐下,等候天明出去。正在自悔之時,忽聽一派鶯聲燕語,嘻笑而來,燈光漸近。馮旭嚇得覓處藏身,往來無路,暗道:若被人撞見,如何答話,權在山石背後躲避一回,但不知曾撞着人來捉住,認姦認賊。且聽下回分解。
詞曰:
水浴清蟾,葉喧涼吹,巷陌馬聲初斷。閑依露井,笑撲流螢,惹破畫羅輕扇。人靜夜久憑棟,愁不歸眠,立殘更箭。嘆年華一瞬,人今千裏,夢沉書遠。空見說,鬢怯瓊梳,容銷金鏡,漸懶趁時勻染。梅風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紅都變。誰信無聊為伊,纔減江淹,情傷荀倩。但明河影下,還看稀星數點。
話說馮旭見有人來,慌慌張張走到假山背後躲避,不題。且說小姐和翠秀、落霞三人打從假山石旁經過,馮旭見燈到了面前,擡頭觀看,衹見前面一個小丫環,手提一個燈籠,後隨兩個美人,心中大喜,便欲走出相會,或者小姐憐我一片真心,面訂婚姻,也未可知。主意定了,正欲移步,心中回想,若小女子傢叫喊起來,驚動人心,錢兄知道,體面何存。我且躲在假山背後,聽他說些甚麽言語。正是:
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
且言翠秀提燈在前,叫道:“小姐今日城隍山上好些遊人,內中有個少年書生擠在轎前好個人品,小姐可曾看見麽?”那落霞接口道:“好個標緻秀纔,他那兩個眼睛,衹望着小姐。”翠秀道:“不知此生才學如何?我傢小姐若配得此人,也不枉人生在世。”落霞道:“看他那般品貌,腹中自然不差。”翠秀道:“若果然如此,可算得才貌雙全。”二人你一句,我一句稱贊。小姐衹不言語。此日是正月初九日,殘雪未消,那日間花園內,被鴉雀在地打食走得滿地腳跡,小姐便叫:“你二人終日拈弄筆墨,因夫人去年病體沉重,我沒工夫考你二人,今日見景生情,我有一對在此,你二人可對來。”二人道:“不知小姐所出何對?婢子等必然對不出來。”小姐道:“偶然看見此景,滿地鴉腳跡,藉此出對隨口道:
雪地鴉翻,好似亂灑梨花墨數點。”
翠秀、落霞二人一時對答不出。那在假山後面人聽得明白,欲要代他二人對來,一一想不出來,事有湊巧,忽聽得空中伊呀一聲,馮旭擡頭一看,見三四十個賓鴻,分為三路,從北嚮南飛去。他一時間便高聲對道:
霞天雁過,猶如醉書紅錦字三行。
當下翠秀、落霞二人聽見,叫道:“有賊!有賊!”衹嚇得馮旭戰戰兢兢不敢作聲,轉是小姐聽得對句確當,聲音清亮說道:“你二人不必驚慌,據我看來,並非是賊,你們將燈籠照看,看是何人?”二人答應,心中不得不怕,戰兢兢提着燈籠,口中衹是吆吆喝喝:“看你若是賊速速跑去罷了,要不是賊快快出來。”馮旭聽見心中想道,都是女子,我就出去料然不妨。放大了膽,竟自走出月光之中,搖搖擺擺手中執着一把金扇,一方班古鎸的碧玉圖章。這玉器乃是他祖父傳流之珍,此寶價值千金,他並不知其價;扣在扇上,忙忙走出來,看見翠秀、落霞,深深一揖道:“小生拜揖。”二人將燈籠提起一照,不是別人,就是日間在城隍山遇見那個標致書生,又驚又喜,故意問道:“你是何人?怎麽大膽,半夜更深卻在我傢花園之內,說得明白放你出去,如有一句謊話,登時叫喊起來,驚動傢人拿住,當賊送官,嚴刑拷打,那時就要叫苦哩!”馮旭打一躬道:“二位姐姐請息怒,待小生直告。小生姓馮,名旭,字子清。杭州那個不知是個才子。”二人道:“住了!你既是個才子,可認得我傢大相公麽?”馮旭見問笑嘻嘻道:“怎麽不認的,你傢大相公錢兄與小生朝夕會文,又是同案好友。”二人道:“既是與我傢相公相好,因何躲在我傢花園內,且是黑夜之間,卻是為何?”馮旭道:“有個原故,今在城隍山遊玩遇見你傢小姐進香,小生不知是那傢小姐,故爾跟尋到此,細訪方知是錢兄令妹,看見園門開着,因此走進遊玩,不想園門下鎖不得出去,衹得躲在山子石邊,坐守天明,好出花園。不意小姐出對子與二位姐姐對,小生鬥膽對了一句,驚動小姐同二位姐姐,此係真言,不敢說謊,望二位姐姐恕罪,轉達小姐恕小生不知之罪。”那錢月英見馮旭出來,連忙回避在丹桂廳上,一句句都聽得明白,方知就是哥哥與母親所說之人。今日間見其容貌,方纔又聽見對句,確是個才貌雙全,早已打動少年愛嫦娥的心事,便在廳上叫道:“翠秀、落霞快來!”二人忙至廳上小姐面前,把馮旭的話告訴一遍。小姐道:“既是相公的好友,可快跟我進去取鑰匙前來開了園門,送他出去。”二人答應曉得,翠秀嚮落霞道:“妹妹,你隨小姐回樓,取了鎖匙快來,我在此等候。”落霞應允,隨着小姐到了樓中,來取鎖匙,原來園門鎖匙小姐經管,每日放在後樓。這且不表。再言馮旭見四下無人,走至翠秀身邊,忙忙又一躬道:“姐姐,小生拜揖。”翠秀欠身還了個萬福道:“相公方纔見過禮了,為何又作揖?”馮旭道:“禮下於人必有所求,請問姐姐芳名。”翠秀道:“妾身父母姓趙,名喚翠秀,前跟小姐回樓去的名喚落霞,他的父母姓孫,小姐芳名月英,你可知道麽?”馮旭連聲道:“小生謹記,但小生今日到此原為婚姻,不能當面一言以定終身,豈不辜負小生一片真心,還求姐姐設個法兒引小姐面前一見,以表小生誠懇,不知姐姐可用情否?”翠秀道:“我傢夫人好不嚴謹,小姐乃閨閣千金,怎能輕易得見外,又是黑夜,豈不令人談笑,勸相公將此念頭息了罷!至婚姻大事,必須央媒說合,那時明媒正娶,纔是君子。”馮旭聽了翠秀之言道:“姐姐說得有理,不知小生與小姐緣分何如?仗姐姐大力周全,小生無物相謝,有柄粗扇聊表進見寸心。”說畢將手中金扇遞與翠秀。翠秀道:“妾身並無寸進之功,怎好收相公之謝。”馮旭道:“姐姐不收是不肯代小生出力了。”翠秀道:“我若不收使相公疑心,衹得權且收下。”伸手接了,藏在身邊,便道:“馮相公我先報個喜信與你,我傢相公前日與夫人面議,要將小姐與你,你今回去,作速央媒求親,夫人公子必允。”馮旭聽了此言,不覺手舞足蹈,喜出望外道:“倘若如此三生有幸,不知姐姐可伴小姐同來否?”翠秀笑道:“我們兩個服侍小姐寸步不離,怎麽不隨同來。”馮旭聞言滿心歡喜道:“叫小生一時消受得起三位美人,正是:
知情語是針和綫,就此引出是非來。
馮旭與翠秀說了一會,不見落霞到來,月色漸亮,自古道:
燈前觀美女,月下看佳人。
越看越愛,那裏按納得住心猿意馬,走到身邊雙手抱住。翠秀作色道:“妾認君子是個誠實之人,原來是一個狂徒,既讀孔聖之書,難道就不知些禮法麽?我雖然是個婢子,不是下流苟合之奴。高聲叫狂生還不放手。”一夕話說得馮旭啞口無言,將手一鬆叫道:“姐姐言之有理,小生一時癡呆,萬望姐姐恕罪。小生還有一言奉告,前蒙姐姐垂愛,見許終身,趁此月光之下,對天盟誓,以表真心,不知姐姐肯否?”翠秀道:“你今速速回去央人說合,對甚麽天,盟甚麽誓!”馮旭見他口軟,將翠秀身子一把扯住,就半推半就二人雙雙跪下,同拜天地,馮旭盟誓道:“我若負了趙氏姐姐,前程不利。”翠秀道:“願相公轉禍呈祥,妾若負了相公。叫妾身不逢好死。”正是: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二人誓畢,立起身來,馮旭恭恭敬敬站着不動。衹見落霞取了鎖匙來到。叫聲姐姐快送馮相公出去。馮旭無奈衹得同着二人到了園門,開了鎖,下了閂,開了門,馮旭走出轉身朝着二人,作了一揖,“小姐姻事,還要仗二位姐姐大力扶持。”二人也不回言,咕咚一聲將園門緊緊關上。這正是:
東邊出日西邊雨,莫道無情卻有情。
不言翠秀、落霞二人上樓。且言馮旭癡呆站了一會,不見動靜,方纔移步,趁着月光回來。心中暗想,明日央人說媒,不知央那一個與錢兄說合。一頭打算,一頭走,左思右想擡頭一看,已過自傢門首,衹得走回數步,用手扣門。裏面老蒼頭答應,連忙開門,看見馮旭道:“相公你到那裏去的,太太着老奴各處找尋,張相公傢、李相公傢,無一處不找到,老太太好不着急。相公你那裏去的,此刻纔回來。”馮旭道:“太太為何着急,着你尋找?”蒼頭道:“今日舅老爺到了。”馮旭道:“舅老爺在那裏?”蒼頭道:“現在後堂同太太用晚飯。”馮旭聽了,直奔後堂而來,見他母親與舅舅吃飯。
不知他舅舅姓甚名誰,來此何幹,且聽下回分解。
水浴清蟾,葉喧涼吹,巷陌馬聲初斷。閑依露井,笑撲流螢,惹破畫羅輕扇。人靜夜久憑棟,愁不歸眠,立殘更箭。嘆年華一瞬,人今千裏,夢沉書遠。空見說,鬢怯瓊梳,容銷金鏡,漸懶趁時勻染。梅風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紅都變。誰信無聊為伊,纔減江淹,情傷荀倩。但明河影下,還看稀星數點。
話說馮旭見有人來,慌慌張張走到假山背後躲避,不題。且說小姐和翠秀、落霞三人打從假山石旁經過,馮旭見燈到了面前,擡頭觀看,衹見前面一個小丫環,手提一個燈籠,後隨兩個美人,心中大喜,便欲走出相會,或者小姐憐我一片真心,面訂婚姻,也未可知。主意定了,正欲移步,心中回想,若小女子傢叫喊起來,驚動人心,錢兄知道,體面何存。我且躲在假山背後,聽他說些甚麽言語。正是:
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
且言翠秀提燈在前,叫道:“小姐今日城隍山上好些遊人,內中有個少年書生擠在轎前好個人品,小姐可曾看見麽?”那落霞接口道:“好個標緻秀纔,他那兩個眼睛,衹望着小姐。”翠秀道:“不知此生才學如何?我傢小姐若配得此人,也不枉人生在世。”落霞道:“看他那般品貌,腹中自然不差。”翠秀道:“若果然如此,可算得才貌雙全。”二人你一句,我一句稱贊。小姐衹不言語。此日是正月初九日,殘雪未消,那日間花園內,被鴉雀在地打食走得滿地腳跡,小姐便叫:“你二人終日拈弄筆墨,因夫人去年病體沉重,我沒工夫考你二人,今日見景生情,我有一對在此,你二人可對來。”二人道:“不知小姐所出何對?婢子等必然對不出來。”小姐道:“偶然看見此景,滿地鴉腳跡,藉此出對隨口道:
雪地鴉翻,好似亂灑梨花墨數點。”
翠秀、落霞二人一時對答不出。那在假山後面人聽得明白,欲要代他二人對來,一一想不出來,事有湊巧,忽聽得空中伊呀一聲,馮旭擡頭一看,見三四十個賓鴻,分為三路,從北嚮南飛去。他一時間便高聲對道:
霞天雁過,猶如醉書紅錦字三行。
當下翠秀、落霞二人聽見,叫道:“有賊!有賊!”衹嚇得馮旭戰戰兢兢不敢作聲,轉是小姐聽得對句確當,聲音清亮說道:“你二人不必驚慌,據我看來,並非是賊,你們將燈籠照看,看是何人?”二人答應,心中不得不怕,戰兢兢提着燈籠,口中衹是吆吆喝喝:“看你若是賊速速跑去罷了,要不是賊快快出來。”馮旭聽見心中想道,都是女子,我就出去料然不妨。放大了膽,竟自走出月光之中,搖搖擺擺手中執着一把金扇,一方班古鎸的碧玉圖章。這玉器乃是他祖父傳流之珍,此寶價值千金,他並不知其價;扣在扇上,忙忙走出來,看見翠秀、落霞,深深一揖道:“小生拜揖。”二人將燈籠提起一照,不是別人,就是日間在城隍山遇見那個標致書生,又驚又喜,故意問道:“你是何人?怎麽大膽,半夜更深卻在我傢花園之內,說得明白放你出去,如有一句謊話,登時叫喊起來,驚動傢人拿住,當賊送官,嚴刑拷打,那時就要叫苦哩!”馮旭打一躬道:“二位姐姐請息怒,待小生直告。小生姓馮,名旭,字子清。杭州那個不知是個才子。”二人道:“住了!你既是個才子,可認得我傢大相公麽?”馮旭見問笑嘻嘻道:“怎麽不認的,你傢大相公錢兄與小生朝夕會文,又是同案好友。”二人道:“既是與我傢相公相好,因何躲在我傢花園內,且是黑夜之間,卻是為何?”馮旭道:“有個原故,今在城隍山遊玩遇見你傢小姐進香,小生不知是那傢小姐,故爾跟尋到此,細訪方知是錢兄令妹,看見園門開着,因此走進遊玩,不想園門下鎖不得出去,衹得躲在山子石邊,坐守天明,好出花園。不意小姐出對子與二位姐姐對,小生鬥膽對了一句,驚動小姐同二位姐姐,此係真言,不敢說謊,望二位姐姐恕罪,轉達小姐恕小生不知之罪。”那錢月英見馮旭出來,連忙回避在丹桂廳上,一句句都聽得明白,方知就是哥哥與母親所說之人。今日間見其容貌,方纔又聽見對句,確是個才貌雙全,早已打動少年愛嫦娥的心事,便在廳上叫道:“翠秀、落霞快來!”二人忙至廳上小姐面前,把馮旭的話告訴一遍。小姐道:“既是相公的好友,可快跟我進去取鑰匙前來開了園門,送他出去。”二人答應曉得,翠秀嚮落霞道:“妹妹,你隨小姐回樓,取了鎖匙快來,我在此等候。”落霞應允,隨着小姐到了樓中,來取鎖匙,原來園門鎖匙小姐經管,每日放在後樓。這且不表。再言馮旭見四下無人,走至翠秀身邊,忙忙又一躬道:“姐姐,小生拜揖。”翠秀欠身還了個萬福道:“相公方纔見過禮了,為何又作揖?”馮旭道:“禮下於人必有所求,請問姐姐芳名。”翠秀道:“妾身父母姓趙,名喚翠秀,前跟小姐回樓去的名喚落霞,他的父母姓孫,小姐芳名月英,你可知道麽?”馮旭連聲道:“小生謹記,但小生今日到此原為婚姻,不能當面一言以定終身,豈不辜負小生一片真心,還求姐姐設個法兒引小姐面前一見,以表小生誠懇,不知姐姐可用情否?”翠秀道:“我傢夫人好不嚴謹,小姐乃閨閣千金,怎能輕易得見外,又是黑夜,豈不令人談笑,勸相公將此念頭息了罷!至婚姻大事,必須央媒說合,那時明媒正娶,纔是君子。”馮旭聽了翠秀之言道:“姐姐說得有理,不知小生與小姐緣分何如?仗姐姐大力周全,小生無物相謝,有柄粗扇聊表進見寸心。”說畢將手中金扇遞與翠秀。翠秀道:“妾身並無寸進之功,怎好收相公之謝。”馮旭道:“姐姐不收是不肯代小生出力了。”翠秀道:“我若不收使相公疑心,衹得權且收下。”伸手接了,藏在身邊,便道:“馮相公我先報個喜信與你,我傢相公前日與夫人面議,要將小姐與你,你今回去,作速央媒求親,夫人公子必允。”馮旭聽了此言,不覺手舞足蹈,喜出望外道:“倘若如此三生有幸,不知姐姐可伴小姐同來否?”翠秀笑道:“我們兩個服侍小姐寸步不離,怎麽不隨同來。”馮旭聞言滿心歡喜道:“叫小生一時消受得起三位美人,正是:
知情語是針和綫,就此引出是非來。
馮旭與翠秀說了一會,不見落霞到來,月色漸亮,自古道:
燈前觀美女,月下看佳人。
越看越愛,那裏按納得住心猿意馬,走到身邊雙手抱住。翠秀作色道:“妾認君子是個誠實之人,原來是一個狂徒,既讀孔聖之書,難道就不知些禮法麽?我雖然是個婢子,不是下流苟合之奴。高聲叫狂生還不放手。”一夕話說得馮旭啞口無言,將手一鬆叫道:“姐姐言之有理,小生一時癡呆,萬望姐姐恕罪。小生還有一言奉告,前蒙姐姐垂愛,見許終身,趁此月光之下,對天盟誓,以表真心,不知姐姐肯否?”翠秀道:“你今速速回去央人說合,對甚麽天,盟甚麽誓!”馮旭見他口軟,將翠秀身子一把扯住,就半推半就二人雙雙跪下,同拜天地,馮旭盟誓道:“我若負了趙氏姐姐,前程不利。”翠秀道:“願相公轉禍呈祥,妾若負了相公。叫妾身不逢好死。”正是: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二人誓畢,立起身來,馮旭恭恭敬敬站着不動。衹見落霞取了鎖匙來到。叫聲姐姐快送馮相公出去。馮旭無奈衹得同着二人到了園門,開了鎖,下了閂,開了門,馮旭走出轉身朝着二人,作了一揖,“小姐姻事,還要仗二位姐姐大力扶持。”二人也不回言,咕咚一聲將園門緊緊關上。這正是:
東邊出日西邊雨,莫道無情卻有情。
不言翠秀、落霞二人上樓。且言馮旭癡呆站了一會,不見動靜,方纔移步,趁着月光回來。心中暗想,明日央人說媒,不知央那一個與錢兄說合。一頭打算,一頭走,左思右想擡頭一看,已過自傢門首,衹得走回數步,用手扣門。裏面老蒼頭答應,連忙開門,看見馮旭道:“相公你到那裏去的,太太着老奴各處找尋,張相公傢、李相公傢,無一處不找到,老太太好不着急。相公你那裏去的,此刻纔回來。”馮旭道:“太太為何着急,着你尋找?”蒼頭道:“今日舅老爺到了。”馮旭道:“舅老爺在那裏?”蒼頭道:“現在後堂同太太用晚飯。”馮旭聽了,直奔後堂而來,見他母親與舅舅吃飯。
不知他舅舅姓甚名誰,來此何幹,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