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有奇舉者,必有奇識;有奇氣者,必有奇才。乃天地間浩然正氣所鐘,有不可得而掩抑者。既不與操莽同科,亦不甘草木共朽,斯真天下大丈夫的舉動異乎尋常萬萬也。如今人但知張子房後來興了漢傢王業,身為帝者師,那個椎秦的力士,遂泯泯無聞。噫,豈真無聞也哉?吾得之漢野史矣。
話說秦始皇滅了六國,殺伐兇殘,天下大亂。其時韓國有個張良,宇子房,狀貌如婦人女子,而胸藏韜略。每憤不得荊軻、聶政之流為友,以快其願,乃遍遊四方,竭數年之力,散千金之貲,廣求豪俠之士,而不可得。一日渡江遊越,忽見叢人聚觀,團圞圍裹。中間一人,手執鐵椎揮舞。子房有心,挨身入看,但見其人:
身長一丈,腰大十圍,拔不倒金剛菩薩;目似銅鈴,睛如黑漆,看不過焦面鬼王。人稱力士,手持鐵椎,欲左則左,欲右則右,輪如千軍萬馬;斬金如雪,擊石如泥,搪着的粉骨碎身。正是:俠骨果堪酬一劍,英風自足長千人
舞罷一回,將椎放下,嚮衆人道聲:“列位請了。小子姓陳,原是陳國人氏。力能扛鼎,氣足食牛、人都呼我為陳力士。忿恨天下紛紛,壯士無立錐之地,英雄失用武之場。小於煉此神椎,百發百中,悶坐至憤懣時,遂嚮鬧市舞弄一番,博些銀錢,沽酒一醉,以遣悶懷。今日來到貴地,望乞列位慨然。”連問三聲,並無人應。力士嘆道:“休矣,休矣。人稱越人多吝,其此之謂乎!”遂收拾巾幘、衣服,舉椎嚮東竟走。子房看得明白,料道此人不凡,急急嚮前一把扯住,邀進酒館坐定,說道:“在下姓張,名良,字子房,韓入也。適間見力士專用好椎,邀來坐定飲酒。”力士乃道:“既蒙高誼,喚酒保取酒來。”當時酒保擺列嘉餚旨酒,促膝而飲,歡洽生平。力士吃得大暢,問道:“群雄將起。未知何時定乎?”子房答道:“秦皇暴虐,大造阿房恣怨,長城築愁,四方鼎沸,萬姓塵蒙。唯冀慨允,意欲藉足下椎,以當荊軻之匕,不知力士可行此乎?”力士道:“此事甚易。吾之神椎,百發百中,不能避的。但天下大事難與爭衡。古雲:識時務者呼為俊傑。椎秦之後,君當自往建立功名,某自往海島遐荒,另尋機會。”
二人說畢,子房筭還飯銀出門,竟赴長安進發,一路上免不得曉行夜住。力士將椎密藏身邊,不與一人看見,不題。
且說秦皇此時正在南浮滄海,東禪泰山。一日,回到博浪沙地方。但見:
旌旗耀日,戈戟參天。恭恭敬敬,簇擁着一朝天子;齊齊整整,擺列着百隊臣僚。鬧哎哄六街三市,雄糾糾萬馬千軍,看不盡竜車鳳輦,說不了短劍長槍。
卻說張良和力士,探聽得始皇封禪回朝,正在博浪沙中相遇,二人遂挨身立定,專俟始皇駕到,力士遂提起神椎,望空一下,如天崩地裂之聲,誤將副車一乘,打得粉碎。衆多隨從、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嚇得魂飛天外,魄散九霄。始皇大怒,即時傳旨,大街小巷逐戶挨查,毫無蹤跡。有得許多形似可疑者,盡行誅戮。又傳旨頒行天下文武官員,細察民間有素善弄椎、強有力道士。概行梟斬;其有知而不舉者同罪。星夜傳喻天下,又殺了許多無辜。
一日,頒行到陳,陳令吳素聞治下陳力士神椎,乃暗暗差人捕捉。地方稟稱:“此人並無傢業,雲遊四方,不知何往。”令無憂慮,不較隱諱,衹得上表自陳道:“臣治下有陳力士者,平素弄椎,但其人不事傢業,雲遊四方。臣今畫影圖形搜捉,待獲之日,遵旨施刑。”始皇見表大怒,敕限陳令尹大索十日,如若不獲,遭大將李純統兵十萬,將本處地方不論軍民老幼,盡行洗蕩。陳令尹得旨大驚,衹得挨門逐戶,晝夜搜求。看看到了七朝八日,並無蹤影。朝廷差了李純屯兵本界,到期苦無陳力士,即縱兵洗蕩。其時驚動陳民萬萬,莫知所措。衹見郊外一人,姓陳,名勝,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召號衆人,大聲叫道:“朝廷因一陳力士末獲而欲洗吾千裏之民,是激我輩反也。今勢在燃眉,若不舉事,則坐以待斃。吾將救百萬生靈,願從者俱來!”陳勝說畢,衹見紛紛聚集,頃刻數萬。陳勝大喜,遂擁衆作亂。先設計將李純殺了,號召四方,莫不響應。後來楚漢興兵,競以滅秦。其發端皆由於子房藉力士神椎一擊之力也。
且說張子房見椎中副車,大失所望,於人叢中忽然不見了力士,怏怏不樂,竟往豐沛雲遊去了。單表陳力士見椎不中,知事不濟,撇了子房,急忙轉身便走。自思秦皇畢竟大索天下,除非海外,一則可以躲避藏身,二來得以相機立業。星夜走到閩越地方,經由海口,泛舟東渡,來至一所,乃海外琉球國。沿革國王有三:曰中山王,曰山南王,曰山北王,俗尚勇力,好剽掠殺人。力上泊舟登岸。正是中山地方。其主昏虐無道,姦臣當國,大失民心。又探聽得其國有彭山島,最稱險隘,竟自來到彭山島地方住下。日前鑄就一推,在島內不時戲舞,自稱:“某本天朝椎師,偶來此地。你衆人有願學者,當傳汝妙技。”說畢,又舞一回。起初時,人椎並見,半晌間,衹見椎不見人,果然是星馳電閃,虎躍竜飛。衆人齊聲喝采,爭相羅拜投師。力士就住在島內,搭起臺來,朝夕與衆人講習武藝,教演椎法。彭島上下,共聚有數萬人,一個個銅頭鐵額,虎臂熊腰,能爭慣戰,椎法強精。力士暗喜,登臺召集衆人道:“我見你國王無道,萬民失所,況兼你等椎法俱已精熟,聞本地金銀與銅錫同價,今將金、銀、銅、鐵、錫各打成椎,每樣一萬枚,號為五金兵,殺奔琉球國內。砍了國君,剪除姦侫,為萬民解憤。某與諸君,共享富貴。時不可失,願與諸君圖之。”衆人齊聲答道:“椎師此舉應天順人,我等各願努力嚮前。”力士當日計點本島兵五萬,選了頭目,分為五隊:金椎總中軍,銀鐵二椎為先鋒,銅、錫二椎為後隊,擇日起兵,殺奔琉球城下。立下五寨,力士自總中軍,差銀鐵二椎兵,將四門團團圍定,令銅椎兵往山南埋伏,防山南王救兵至,即出擋住;令錫椎兵往北山埋伏,防北山王救兵至,即出擋住。
卻說國內守城官軍望見塵土蔽天,椎兵突至,急急將城門閉上,流星飛馬,報與國王。國王聞報大驚,登時聚集文武,商議退兵之計。有上相出班奏道:“水來土掩,兵至將迎,臣領倭兵退敵。”國王準奏。上相出朝,整點倭兵十萬,開城迎敵,正遇銀椎兵,混殺一陣,不分勝負。次日,上相又出兵廝殺,正與銀椎兵戰到五十餘合,不提防鐵椎兵徹了圍城兵馬,竟來助陣。上相首尾受敵,支架不住,撥馬便走。卻被鐵椎兵趕上,手起一椎,將上相打死,殺了倭兵數萬。飛馬招知國王,國王大驚無措,衹得傳令緊閉四門,差倭兵死守。乃放起狼煙數把,傳到山南、山北二王。二王聞知中山王國亂,唇齒之邦不可不救,即刻點起精兵殺來。卻說山南王離城數日,忽然半路遇着銅椎兵殺出,兩下交鋒良久,山南王大敗,被銅椎兵一椎打來,正中山南王馬尾,將王掀下馬來,椎兵一齊嚮前活捉而去,餘兵各自逃散。山北王亦被錫椎兵打死,梟了首級,俱各回兵,赴中軍帳獻功。力士大喜,各記了功勞簿。將山南王權且羈住寨內,待打破城池,自有發落。
卻說國王,探馬報知南北二王俱被殺退,心中憂惶無計。群臣奏道:“外無救援,內而死守,必敗之道。今計城中尚有精兵二十萬,願我王傾國而起,御驾親徵,無有不勝。”國王準奏,全身披挂,即刻點起大兵殺出城來。早有椎兵報入中軍帳內。力士聞知,乃聚五寨兵馬,傳令:“勝負雌雄,在此一舉。上前有功,退後必罰。”乃親自提椎出馬,擺下五兵降勢,按東南西北中,分撥金銀銅鐵錫,各依隊伍而進。國王各分兵對敵。力士出馬當先,望着中軍殺來,正遇國王。更不打話,兩馬相交,戰到三十回合,力士賣個破綻,詐敗而走。國王不知,縱馬趕來。看看將近,力士大吼一聲,回手一椎,正中國王頂門,連人帶馬,打成肉泥,逐率兵殺轉。倭兵見中軍旗倒,四散逃生。力士統領五金兵殺入城中,但見城中軍兵盡皆投服乞命。力士連忙出了安民榜,不許妄殺—人、妄取一物,違者梟示。但查平日害民姦黨,盡行誅戮。其中山王妻子,遷之城南,歲給廩餼。衆椎兵遂請力士正位。力士乃自稱大力王,國號仍名琉球。擇日升殿,大賞有功將士,擢五兵頭目為值殿將軍。仍將山南王取出賜坐,以賓禮相待,說道:“某見中山王無道,特來救此一方民。山南、山北,確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即命接宴款待山南王,備鞍馬送回本山。又差使到山北,今立山北王子為主。
大力王自居王位,治國安民,文修武備,暗暗差人到中國,探聽得秦國已滅,正值楚漢交鋒,項王挫敗之際,張子房在漢王幕下為軍師。遂差官兵,將奇珍異寶進貢,隨致書於張子房。差官領命,將書呈送軍師府中投遞,子房接書展看。書曰:
琉球國大力王陳力士,致書於漢張軍師幕下:念力士與君侯萍水相逢,謬承重托,不料誤中副車,迄今怏怏。恭聞君侯功名彪炳,遐荒知己,雀躍殊深。力士自嚮年東渡,見中山無道,遂慨然訓練五金兵,唾手而得,軍民推戴。尚號大力王。建立數年,無一善政,望君侯不吝金玉,時加提誨。海島小臣,幸甚,幸甚
子房看畢大掠,嘆道:“我料此人義俠不凡,終成大事。”遂修書裁答,令差官拿回。
卻說倭使自轉本國回話,隨將張軍師回書呈上。大力王開看,書曰:
大漢軍師張良復書於琉球國大力王殿下:夙仰雄風,有懷靡已。忽接德音,喜從天墜。當年祖竜雖雲幸脫,而沙丘之魄已奪於一擊之間,英雄舉動,豈得以成敗論乎!近聞琉球即位,創業開基,深可慶賀。良托聖天子洪福,馬到功成。但人生駒隙,富貴浮雲,良少年與赤鬆子遊,善闢𠔌,終當急流勇退,雲遊蓬萊。貴治雖遙,當圖把臂。謹布復,曷任神馳。
大力王看畢,大喜。亦思人生光陰有限,豈可戀此浮名?想蓬萊在望,回首非遙,每日與群臣整理國事。暇時修真養性,專候張子房到來。
忽一日,巡海倭兵報稱:“海上有扁舟自南而下,內止一人,素服道裝,親自蕩槳,泊在岸口,口稱要見大王。”大力王料道:“此必子房至矣!”遂擺駕出城迎接,果係子房。二人相見,喜不自勝。大力王乃迎接子房進殿,納頭便拜,子房慌忙跪下回禮。大力王急令左右扶起,自便低首八拜道:“念力士一介之夫,爰掌一國,其願畢矣。今願拜君侯為師,相從驥尾,不辭勞苦,雲遊訪道。”子房道:“君王既為一國之主,安能脫身?”力士道:“某嚮年謀取琉球,初非利己,原為伐罪鋤姦,救民水火。其時中山王子尚幼,某恐人心不服,反生他變,衹得自立,將其妻、子,遷之城南,歲給餼廩。今其子已長,聞頗賢,可以繼立,某安得久假不歸。”遂令人迎請中山王妻、子到殿,將國事逐一交付,自便更換道衣。文武群臣、軍民人等。再三懇留不住。中山王子衹得擺賓款待,又將金銀寶貝差倭使贐送。子房、力士一概不受,但收拾隨身布衣、草履,便要起身。王子率領文武官員,一直送至海口,軍民無不攀轅墮淚。子房、力士自上小舟,作別去了。王子君臣自回朝治事不題。
子房二人駕了扁舟,遍遊海島。寒暑迭更,桃梅作歷,來到蓬萊仙境,遙望翠壁參天,奇峰蔽日,果然是:
仙境不同凡世界,道心須下死工夫。
二人捨舟登岸,轉入山灣。行了數日,但聞些鳥語花香,絶不聽雞鳴犬吠。二人又行了十餘日,衹見前面一山,高可接天,上有二童子,俯視山下。叫道:“來者莫非大漢軍師張良、琉球國王陳力士麽?”二人吃了一驚,擡頭答道:“某等正是。請問仙童,何以知之?”仙童道:“我師知汝二人功成學道,今日當來,特差我等在此接引。可從山之東麓取路上山,便是蓬萊絶頂也。”二人聞說,大喜,隨從東麓上山,與童子施禮畢,仙童嚮前引導。來至蓬萊殿,一同進內。殿上坐着亦鬆子、黃石公。子房迎見,仙風道骨,比前授履時,更自不同。二人嚮前拜了仙師,仙師道:“汝二人夙有仙緣,今成證果,急流勇退,俱得長生。”遂命仙童擺列仙酒、仙餚,與子房、力士洗塵。階下奏起仙樂,二人如身在雲端。自覺塵心盡絶,道氣不凡,俱得長生不老,位立仙班矣。
看官,你道子房、力士皆能成證仙緣,卻是為何?此正天地間一點浩然正氣,亙古長生,視富貴如浮雲,棄功名如敝屣,從來義俠可以證仙,所以俱得身步蓬萊,名登仙府,豈尋常者所能到乎?詩曰;
到頭問功業,老子其猶竜。
漢鼎在何處,身名嚮赤鬆。
捲舒任吾意,壯節表蒼穹。
力士豈不奇,千載慕英風。
雖為琉球主,應是一代雄。
安得終泯沒,青史顯高蹤。
總批:斯人泯沒久矣,得此表章一番,愈見英雄;奇勇奇謀,久而彌顯。
話說秦始皇滅了六國,殺伐兇殘,天下大亂。其時韓國有個張良,宇子房,狀貌如婦人女子,而胸藏韜略。每憤不得荊軻、聶政之流為友,以快其願,乃遍遊四方,竭數年之力,散千金之貲,廣求豪俠之士,而不可得。一日渡江遊越,忽見叢人聚觀,團圞圍裹。中間一人,手執鐵椎揮舞。子房有心,挨身入看,但見其人:
身長一丈,腰大十圍,拔不倒金剛菩薩;目似銅鈴,睛如黑漆,看不過焦面鬼王。人稱力士,手持鐵椎,欲左則左,欲右則右,輪如千軍萬馬;斬金如雪,擊石如泥,搪着的粉骨碎身。正是:俠骨果堪酬一劍,英風自足長千人
舞罷一回,將椎放下,嚮衆人道聲:“列位請了。小子姓陳,原是陳國人氏。力能扛鼎,氣足食牛、人都呼我為陳力士。忿恨天下紛紛,壯士無立錐之地,英雄失用武之場。小於煉此神椎,百發百中,悶坐至憤懣時,遂嚮鬧市舞弄一番,博些銀錢,沽酒一醉,以遣悶懷。今日來到貴地,望乞列位慨然。”連問三聲,並無人應。力士嘆道:“休矣,休矣。人稱越人多吝,其此之謂乎!”遂收拾巾幘、衣服,舉椎嚮東竟走。子房看得明白,料道此人不凡,急急嚮前一把扯住,邀進酒館坐定,說道:“在下姓張,名良,字子房,韓入也。適間見力士專用好椎,邀來坐定飲酒。”力士乃道:“既蒙高誼,喚酒保取酒來。”當時酒保擺列嘉餚旨酒,促膝而飲,歡洽生平。力士吃得大暢,問道:“群雄將起。未知何時定乎?”子房答道:“秦皇暴虐,大造阿房恣怨,長城築愁,四方鼎沸,萬姓塵蒙。唯冀慨允,意欲藉足下椎,以當荊軻之匕,不知力士可行此乎?”力士道:“此事甚易。吾之神椎,百發百中,不能避的。但天下大事難與爭衡。古雲:識時務者呼為俊傑。椎秦之後,君當自往建立功名,某自往海島遐荒,另尋機會。”
二人說畢,子房筭還飯銀出門,竟赴長安進發,一路上免不得曉行夜住。力士將椎密藏身邊,不與一人看見,不題。
且說秦皇此時正在南浮滄海,東禪泰山。一日,回到博浪沙地方。但見:
旌旗耀日,戈戟參天。恭恭敬敬,簇擁着一朝天子;齊齊整整,擺列着百隊臣僚。鬧哎哄六街三市,雄糾糾萬馬千軍,看不盡竜車鳳輦,說不了短劍長槍。
卻說張良和力士,探聽得始皇封禪回朝,正在博浪沙中相遇,二人遂挨身立定,專俟始皇駕到,力士遂提起神椎,望空一下,如天崩地裂之聲,誤將副車一乘,打得粉碎。衆多隨從、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嚇得魂飛天外,魄散九霄。始皇大怒,即時傳旨,大街小巷逐戶挨查,毫無蹤跡。有得許多形似可疑者,盡行誅戮。又傳旨頒行天下文武官員,細察民間有素善弄椎、強有力道士。概行梟斬;其有知而不舉者同罪。星夜傳喻天下,又殺了許多無辜。
一日,頒行到陳,陳令吳素聞治下陳力士神椎,乃暗暗差人捕捉。地方稟稱:“此人並無傢業,雲遊四方,不知何往。”令無憂慮,不較隱諱,衹得上表自陳道:“臣治下有陳力士者,平素弄椎,但其人不事傢業,雲遊四方。臣今畫影圖形搜捉,待獲之日,遵旨施刑。”始皇見表大怒,敕限陳令尹大索十日,如若不獲,遭大將李純統兵十萬,將本處地方不論軍民老幼,盡行洗蕩。陳令尹得旨大驚,衹得挨門逐戶,晝夜搜求。看看到了七朝八日,並無蹤影。朝廷差了李純屯兵本界,到期苦無陳力士,即縱兵洗蕩。其時驚動陳民萬萬,莫知所措。衹見郊外一人,姓陳,名勝,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召號衆人,大聲叫道:“朝廷因一陳力士末獲而欲洗吾千裏之民,是激我輩反也。今勢在燃眉,若不舉事,則坐以待斃。吾將救百萬生靈,願從者俱來!”陳勝說畢,衹見紛紛聚集,頃刻數萬。陳勝大喜,遂擁衆作亂。先設計將李純殺了,號召四方,莫不響應。後來楚漢興兵,競以滅秦。其發端皆由於子房藉力士神椎一擊之力也。
且說張子房見椎中副車,大失所望,於人叢中忽然不見了力士,怏怏不樂,竟往豐沛雲遊去了。單表陳力士見椎不中,知事不濟,撇了子房,急忙轉身便走。自思秦皇畢竟大索天下,除非海外,一則可以躲避藏身,二來得以相機立業。星夜走到閩越地方,經由海口,泛舟東渡,來至一所,乃海外琉球國。沿革國王有三:曰中山王,曰山南王,曰山北王,俗尚勇力,好剽掠殺人。力上泊舟登岸。正是中山地方。其主昏虐無道,姦臣當國,大失民心。又探聽得其國有彭山島,最稱險隘,竟自來到彭山島地方住下。日前鑄就一推,在島內不時戲舞,自稱:“某本天朝椎師,偶來此地。你衆人有願學者,當傳汝妙技。”說畢,又舞一回。起初時,人椎並見,半晌間,衹見椎不見人,果然是星馳電閃,虎躍竜飛。衆人齊聲喝采,爭相羅拜投師。力士就住在島內,搭起臺來,朝夕與衆人講習武藝,教演椎法。彭島上下,共聚有數萬人,一個個銅頭鐵額,虎臂熊腰,能爭慣戰,椎法強精。力士暗喜,登臺召集衆人道:“我見你國王無道,萬民失所,況兼你等椎法俱已精熟,聞本地金銀與銅錫同價,今將金、銀、銅、鐵、錫各打成椎,每樣一萬枚,號為五金兵,殺奔琉球國內。砍了國君,剪除姦侫,為萬民解憤。某與諸君,共享富貴。時不可失,願與諸君圖之。”衆人齊聲答道:“椎師此舉應天順人,我等各願努力嚮前。”力士當日計點本島兵五萬,選了頭目,分為五隊:金椎總中軍,銀鐵二椎為先鋒,銅、錫二椎為後隊,擇日起兵,殺奔琉球城下。立下五寨,力士自總中軍,差銀鐵二椎兵,將四門團團圍定,令銅椎兵往山南埋伏,防山南王救兵至,即出擋住;令錫椎兵往北山埋伏,防北山王救兵至,即出擋住。
卻說國內守城官軍望見塵土蔽天,椎兵突至,急急將城門閉上,流星飛馬,報與國王。國王聞報大驚,登時聚集文武,商議退兵之計。有上相出班奏道:“水來土掩,兵至將迎,臣領倭兵退敵。”國王準奏。上相出朝,整點倭兵十萬,開城迎敵,正遇銀椎兵,混殺一陣,不分勝負。次日,上相又出兵廝殺,正與銀椎兵戰到五十餘合,不提防鐵椎兵徹了圍城兵馬,竟來助陣。上相首尾受敵,支架不住,撥馬便走。卻被鐵椎兵趕上,手起一椎,將上相打死,殺了倭兵數萬。飛馬招知國王,國王大驚無措,衹得傳令緊閉四門,差倭兵死守。乃放起狼煙數把,傳到山南、山北二王。二王聞知中山王國亂,唇齒之邦不可不救,即刻點起精兵殺來。卻說山南王離城數日,忽然半路遇着銅椎兵殺出,兩下交鋒良久,山南王大敗,被銅椎兵一椎打來,正中山南王馬尾,將王掀下馬來,椎兵一齊嚮前活捉而去,餘兵各自逃散。山北王亦被錫椎兵打死,梟了首級,俱各回兵,赴中軍帳獻功。力士大喜,各記了功勞簿。將山南王權且羈住寨內,待打破城池,自有發落。
卻說國王,探馬報知南北二王俱被殺退,心中憂惶無計。群臣奏道:“外無救援,內而死守,必敗之道。今計城中尚有精兵二十萬,願我王傾國而起,御驾親徵,無有不勝。”國王準奏,全身披挂,即刻點起大兵殺出城來。早有椎兵報入中軍帳內。力士聞知,乃聚五寨兵馬,傳令:“勝負雌雄,在此一舉。上前有功,退後必罰。”乃親自提椎出馬,擺下五兵降勢,按東南西北中,分撥金銀銅鐵錫,各依隊伍而進。國王各分兵對敵。力士出馬當先,望着中軍殺來,正遇國王。更不打話,兩馬相交,戰到三十回合,力士賣個破綻,詐敗而走。國王不知,縱馬趕來。看看將近,力士大吼一聲,回手一椎,正中國王頂門,連人帶馬,打成肉泥,逐率兵殺轉。倭兵見中軍旗倒,四散逃生。力士統領五金兵殺入城中,但見城中軍兵盡皆投服乞命。力士連忙出了安民榜,不許妄殺—人、妄取一物,違者梟示。但查平日害民姦黨,盡行誅戮。其中山王妻子,遷之城南,歲給廩餼。衆椎兵遂請力士正位。力士乃自稱大力王,國號仍名琉球。擇日升殿,大賞有功將士,擢五兵頭目為值殿將軍。仍將山南王取出賜坐,以賓禮相待,說道:“某見中山王無道,特來救此一方民。山南、山北,確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即命接宴款待山南王,備鞍馬送回本山。又差使到山北,今立山北王子為主。
大力王自居王位,治國安民,文修武備,暗暗差人到中國,探聽得秦國已滅,正值楚漢交鋒,項王挫敗之際,張子房在漢王幕下為軍師。遂差官兵,將奇珍異寶進貢,隨致書於張子房。差官領命,將書呈送軍師府中投遞,子房接書展看。書曰:
琉球國大力王陳力士,致書於漢張軍師幕下:念力士與君侯萍水相逢,謬承重托,不料誤中副車,迄今怏怏。恭聞君侯功名彪炳,遐荒知己,雀躍殊深。力士自嚮年東渡,見中山無道,遂慨然訓練五金兵,唾手而得,軍民推戴。尚號大力王。建立數年,無一善政,望君侯不吝金玉,時加提誨。海島小臣,幸甚,幸甚
子房看畢大掠,嘆道:“我料此人義俠不凡,終成大事。”遂修書裁答,令差官拿回。
卻說倭使自轉本國回話,隨將張軍師回書呈上。大力王開看,書曰:
大漢軍師張良復書於琉球國大力王殿下:夙仰雄風,有懷靡已。忽接德音,喜從天墜。當年祖竜雖雲幸脫,而沙丘之魄已奪於一擊之間,英雄舉動,豈得以成敗論乎!近聞琉球即位,創業開基,深可慶賀。良托聖天子洪福,馬到功成。但人生駒隙,富貴浮雲,良少年與赤鬆子遊,善闢𠔌,終當急流勇退,雲遊蓬萊。貴治雖遙,當圖把臂。謹布復,曷任神馳。
大力王看畢,大喜。亦思人生光陰有限,豈可戀此浮名?想蓬萊在望,回首非遙,每日與群臣整理國事。暇時修真養性,專候張子房到來。
忽一日,巡海倭兵報稱:“海上有扁舟自南而下,內止一人,素服道裝,親自蕩槳,泊在岸口,口稱要見大王。”大力王料道:“此必子房至矣!”遂擺駕出城迎接,果係子房。二人相見,喜不自勝。大力王乃迎接子房進殿,納頭便拜,子房慌忙跪下回禮。大力王急令左右扶起,自便低首八拜道:“念力士一介之夫,爰掌一國,其願畢矣。今願拜君侯為師,相從驥尾,不辭勞苦,雲遊訪道。”子房道:“君王既為一國之主,安能脫身?”力士道:“某嚮年謀取琉球,初非利己,原為伐罪鋤姦,救民水火。其時中山王子尚幼,某恐人心不服,反生他變,衹得自立,將其妻、子,遷之城南,歲給餼廩。今其子已長,聞頗賢,可以繼立,某安得久假不歸。”遂令人迎請中山王妻、子到殿,將國事逐一交付,自便更換道衣。文武群臣、軍民人等。再三懇留不住。中山王子衹得擺賓款待,又將金銀寶貝差倭使贐送。子房、力士一概不受,但收拾隨身布衣、草履,便要起身。王子率領文武官員,一直送至海口,軍民無不攀轅墮淚。子房、力士自上小舟,作別去了。王子君臣自回朝治事不題。
子房二人駕了扁舟,遍遊海島。寒暑迭更,桃梅作歷,來到蓬萊仙境,遙望翠壁參天,奇峰蔽日,果然是:
仙境不同凡世界,道心須下死工夫。
二人捨舟登岸,轉入山灣。行了數日,但聞些鳥語花香,絶不聽雞鳴犬吠。二人又行了十餘日,衹見前面一山,高可接天,上有二童子,俯視山下。叫道:“來者莫非大漢軍師張良、琉球國王陳力士麽?”二人吃了一驚,擡頭答道:“某等正是。請問仙童,何以知之?”仙童道:“我師知汝二人功成學道,今日當來,特差我等在此接引。可從山之東麓取路上山,便是蓬萊絶頂也。”二人聞說,大喜,隨從東麓上山,與童子施禮畢,仙童嚮前引導。來至蓬萊殿,一同進內。殿上坐着亦鬆子、黃石公。子房迎見,仙風道骨,比前授履時,更自不同。二人嚮前拜了仙師,仙師道:“汝二人夙有仙緣,今成證果,急流勇退,俱得長生。”遂命仙童擺列仙酒、仙餚,與子房、力士洗塵。階下奏起仙樂,二人如身在雲端。自覺塵心盡絶,道氣不凡,俱得長生不老,位立仙班矣。
看官,你道子房、力士皆能成證仙緣,卻是為何?此正天地間一點浩然正氣,亙古長生,視富貴如浮雲,棄功名如敝屣,從來義俠可以證仙,所以俱得身步蓬萊,名登仙府,豈尋常者所能到乎?詩曰;
到頭問功業,老子其猶竜。
漢鼎在何處,身名嚮赤鬆。
捲舒任吾意,壯節表蒼穹。
力士豈不奇,千載慕英風。
雖為琉球主,應是一代雄。
安得終泯沒,青史顯高蹤。
總批:斯人泯沒久矣,得此表章一番,愈見英雄;奇勇奇謀,久而彌顯。
功名天定不須疑,文字難憑正與奇。座主夢中糊眼處,朱衣晴裏點頭時。
發於子孫,一毫也不爽。詩曰:
誰人不願登天榜,多半窮寒卻為何?
立德立功纔立命,雲泥福報不差訛。
當初宋高宗南渡以來,建都臨安。固天下初定,要簡選人才,高宗齋戒了三日,在御前焚了一炷禦香,對天盟誓。把一個七寶拼成的玲瓏玉淨瓶內安着三個試官名字,高宗嚮天拜了四拜,禦手將金匙取出一個來,內侍展開呈上,高宗看時,卻是同平章翰林院知製誥學士,姓張名愨,乃是山西應州人,是個少年科甲,嚮負天下纔名,由探花及第出身,受知先帝。高宗隨點他為今科主試,考選天下舉人。張愨面君謝恩,銜命出了朝門,進入貢院。其時又遴選十個分房試官,張愨做大座主。正值建炎三年,南渡初臨,修文偃武。張愨預先各省直行下文書,說新主禦極,務須天下舉人個個要取齊會試。這十個分考官,乃是馬伸、張澂,呂頤浩、韓景仁、吳弼,陸修、陳紀,俞寧、趙贊、李士庚,齊入到棘闈之中,都欣欣得意,磨拳擦掌,要撿選得意門生,到了試期,衹見那四海英雄,序了省分,按了名數,魚貫而來:
人人爭道,纔大如山,决登高第
個個誇說,學深似海,定奪鰲頭
卻說一個河東南陽府舉人,姓楊,名邦乂的,當初曾在本地城西天王廟裏讀書。那天王廟其來已久,是個上方古剎,從北宋到今,也有百年多了。那正中殿上,塑着一尊金身佛像,跨着一個青鸞,也不知是何故事。偶遇黃梅雨久,殿上漏了,將那佛像淋濕,連那青鸞兩翅都塌損下來。邦乂終日在那廟中,看見心下不安。但自己是個貧儒,要思量妝塑好青鸞兩翅,乂展轉思忖道:“如要修整青鸞。豈有不修整佛像之理,既要修好佛像、青鸞,若不翻蓋殿上瓦好,恰不依舊漏壞了,打筭起來,少也得一二百兩銀子,如何得有?”喜得自己是個舉人,粗有些體面,諒來獨力難完。先取兩數銀子,叫傢人去裱褙店中,製了幾個化緣册頁,自己做了一篇序文疏引,先自寫捨助十兩銀子,持了緣簿,到各鄉紳,各同年,各現任走了一轉。不數日間,也就化有三百多金。托與一個住持僧人,喚做古心長老。這古心長老甚有德行,主張此事真個分毫不苟,不衹一月,就先修蓋了殿宇,妝好了佛像,接好了青鸞兩翅,煥然一新。臨了又請了幾衆高僧,做了三晝夜道場,叫做圓滿功德。也是楊邦乂無心中一點善心,剛剛修理工完,已是春闈將動,因此就約了同宗一個兄弟楊錫,入京作伴,同去會試。其年又因南渡開科,修文盛典,與舊例不同,不論定是舉人,凡有文學素志上進者,府縣準與報名申請,即白衣亦許入試。卻有夏縣人鬍寅,河北人楊臣,江右婁寅亮,湖南朱弁、司馬樸,浙西鬍安國,歷城縣人範宗尹,劍南李回,衆人會齊入場。大座主張愨出的考試題目,策論俱全,臨了一個題目,乃是“東宮出遊上苑”,或表或賦或詩,任人所獻。馬伸第一房看起,看了若幹捲子都不中意,單衹取中了夏縣鬍寅。又選中那河北人楊臣,看他捲子真個篇篇錦綉,字字珠璣,滿心歡悅,將他這個捲子時刻不離,即睡在床上也將來細玩,决意要將他中在第一。韓景仁這一房取了司馬樸、朱弁。張澂取了婁寅亮。卻值呂頤浩房裏接着那楊邦乂的捲子。
這楊邦義在場中作文,甚是得意,篇篇一筆揮成。做到這“東宮出遊上苑”的表文,中間出了一聯道:丹穴呈樣,丹鳳覽輝丹陛;有了首聯,再也對不就下句,為這一句整整思了半日,沒有頭緒。忽然衹見半天裏,有一隻青鸞,嚮他頭上叫了一聲。飛過去了。邦乂忽地心中省悟,登時落筆寫道:青宮啓瑞,青鸞翅接青霄。自己寫完,看了一會,也信以為似有神助,决取狀頭。誰知遇這呂頤濟是專一忌纔之人,一嚮又與這邦乂有些夙怨,看了這篇文字,自己想道:“此捲若到別房,無有不中的,天幸落在我房裏;若中了他,反增我一敵,不如將他這捲拿來毀了罷。”思量一會,恐有錯誤,不如投入井裏,纔好滅其形跡。即忙將來袖了,連連走出房門,行了一段多路,不見有井。正在那裏往東過西,行來步去,又不好問得隨從的人。擡起頭來,卻好見對面大主考張愨也緩步出來,各房尋察,恐有私弊。不想正與呂頤浩劈頭相遇。張愨便問道:“貴房到那一邊去?”頤浩一時相見,不曾打點言語,沒甚回覆出來,衹得嚮袖中取出那一本捲子來道:“本房看得一個奇才文字,特特先來請正老大人,决然要求中頭名,誠恐別房呈送,占了他的名次,求老大人鑒賞,取他壓捲,不知果中得麽?”張愨一手接了,立住腳展看半日,大加稱贊道:“通篇雲錦,俱是天絲織成,中間丹鳳、青鸞一聯,真真似有神助,不落人工,决取第一,再無疑矣!”登時就接了他捲子,放入袖中而去。呂頤浩大失所懷,怏怏而返,心中倒要置之井中,誰知恰好倒替他薦了第一。老大不以為然。回房中細細的又看了幾捲,都不中意,最後又拿着一捲,乃是浙西鬍安國的捲子。那鬍安國的道學文名,天下皆知,人人信服的。呂頤浩看了幾遍,其中俱是譏刺執政之言,極其切直。頤浩怕得罪時宰,又怪他不避忌諱,又不肯中他,不敢再拿出門,私下就取個火來燒了。這纔是:
才高不是非高第,爭奈無緣合試官。
當時有個笑話道:“王莽開科取士,文昌帝君到夭帝處告病,天帝說道:‘還是主文衡者才識得真正文才,若告了病,何神可代領此職?’衹見旁邊轉過五聖財神,上前跪奏道:‘若梓橦神告病,臣可代管。’天帝笑道:‘卿雖廣有錢財,這賢才第一關,如何你去管得!’衹見那五聖袖中拿出一個元寶,呈將上去,道:‘這個乃是真文。’天帝也笑將起來。”衹因流傳了這個笑話,就聳動了一個北直臭財主的兒子,小名喚王醜兒。這王醜兒傢中巨萬傢私,吃不了的是米𠔌,用不盡的是金銀,穿不完的是衣服,單單衹不曉得讀書。他自也道:“有得受用酒肉罷了,讀什麽書?”偶然一日,同着幾個幫鬧的到妓傢去嫖。一進那妓傢堂中坐了,兩個妓女出來,開口叫聲:“相公。”一個幫閑的倒也曾讀過些書的,失口笑了一笑。這王醜兒勃然火怒,道:“你這一笑,分明卻是笑我了?可惡!可惡!”兩個妓女上前勸道:“這倒是我二人得罪了!”王醜兒道:“怎麽是你們得罪,難道這‘相公’二字, 我就當不起麽?”又是一個幫閑的道:“罷了,罷了!相公請息怒,裏邊吃酒去罷。”王醜兒聽得他故意的叫‘相公請息怒,”越發氣得了不得,因此怒吽吽大嚷的把腳亂跌道:“你們都一夥來取笑我麽?”兩個妓女再三求告,連連就擺上齊整東道,王醜兒氣呼呼衹是吃酒,衹不開言。那些幫閑的也不理他。倒是隔壁房裏還有一個妓女,名喚愛生姐,年紀十六七歲,顔色也好,聰明伶俐,一一聽得外邊這些動靜,他又聞這王醜兒是個財主,要思量起發他的;也怪那兩個冒冒失失、不知高低,輕易開口叫人。他就慢慢的走將出來,嚮衆人道了萬福,走到王醜兒身邊坐了。道:“官人,有意來這頑耍而去處,怎不歡喜飲酒,倒不快活起來?待我生兒說個笑話兒,笑笑罷。”因此,就把那文昌告病的笑話說完了。又道:“官人傢裏有的是真紋,怕不今科高中麽,那些酸子有的是文才,少的是元寶;官人拼捨了幾百個元寶,難道不是個真正舉人哩!”王醜兒聽說元寶就好換得舉人的,忽然把桌子拍了一下,大笑起來道:“好,好,好,你年紀兒小,甚會講話,我今年就要換了個舉人,然後來娶你。”衆幫閑的一齊也都笑將起來道:“有理,有理。我們衆人都在心去打聽,看有房官貪錢的,覓他一個關節,有何難處。”
過了幾時,幫閑衆人合了一班光棍,妝扮做房官的相公傢人。私下覓個幽僻寓所,打聽了呂頤浩的來歷,就冒了呂頤浩的名色,在外來尋售主。其時已是七月中旬,北直大相國寺裏做盂蘭大會,看了七日七夜道場,王醜兒同着些人,在那裏看和尚做作,忽見山門外兩三個人持着火把,東尋西望的,各處找人。王醜兒在黑暗中,看見那拿火把的,就是他傢中幫閑衆人,因此就叫道:“你們在此尋誰哩?”衆人聽了,一齊趕來,輕輕說道:“我們那處不去尋官人,卻在這裏閑耍。外面有件天大喜事,要見官人說話哩。”王醜兒就跟了衆人出外,灣灣麯麯走了四五裏路,尋到那夥光棍的口下處,見了那假相公,做張做勢的說了些機密言語,王醜兒也不甚聽得明白,便一口應道:“銀子盡有,衹要事成的,在三日後再來。”醜兒走了出來,連夜回傢,衆人搗鬼了半夜。次日,忙忙收拾了若幹元寶,又私下買通了貢院員役、管號監軍,顧倩了代筆朋友、傳遞衆人也不知費了多少銀子,總是不計其數。到了三日,又帶了一拜匣銀子,日間恐人知覺,等到半夜裏,點個小小燈籠,同着兩三個幫閑的,又尋到那下處,兌足了數目。那個假相公親手交出一個三寸長的折兒,又用一個寸楮封兒,上面用了一個圖書,喝開衆人,親自交與王醜兒手裏,道:“兄可拿回傢裏去看,卻不可與一人同看,千萬牢記,不可誤兄自傢之事。小弟今夜就回敝鄉去了。”王醜兒付了銀子,歡天喜地拿到傢中。等不得分付衆人,各自去飲灑安歇,忙忙走到自己臥房,連妻子也叫他先去睡了,自己點了一枝紅燭,慢慢的將那封兒取出,—層層用心用意的拆開了時,上面有詩四句,寫着嘲他,道:
堪笑癡心王醜兒,天鵝妄想占便宜。
千金承惠君休想,榜上無名請自歸。
好笑王醜兒,用若幹財物,使了多少心機,費了若幹酒食,耽了許多驚恐,單單買了三寸長一封字兒。不拆猶可,拆開看了,卻是嘲笑他的言語。看完了又氣又惱,惱的是衆人弄他,氣的是自己莽撞;本待聲張起來,此事又聲張不得的。若再遇衆人,拿了訛頭,做了把柄,卻好又受官司吃苦,帶了直枷受罪,衹得一拳頭打落牙齒,衹好自己咽下肚內去了。到了次日早起。幾個幫閑的上前笑吟吟道:“相公,恭喜,恭喜,相公再一個月後,準是新舉人了。相公,相公,你高中了時,卻不可奚落我們哩,我衆人不都是有功之臣麽?”王醜兒聽了,更加怒發,忍耐不住的道:“我如今想你衆人,卻也都是一夥,我如今受你們騙了,你們日後少不得也要吃我些虧。”衆人聽他言語不好,也不問其由,一齊上前結扭住了道:“如今就此吃你些虧罷。你倒要買舉人,明日到連累我們吃官司。你好好拿出昨日那個帖兒來,我們當官結煞。古人道:自首免罪。你若不拿出時,少不得是我們去出首了,請相公明日自去貢院門首,受用一個獨桌筵席,有何不可!”王醜兒極了。不敢做聲,抖做一堆,道:“罷了。罷了。這是我自傢不是,不該埋怨你們。我做東道,陪你們的話罷。”連連分付傢人置辦酒食,又進房裏,拿了幾封銀子出來,分與衆人。衆人衹嚷的是“出首”,“誰要你酒食”,’誰要你銀子。”幾個人內中做堪的,做好的,又拐了這王醜兒許多銀子,吃了一日酒食,好似餓虎咽羊羔,饑鷹餐蚱蜢,那裏在他心上,把個王醜兒弄做猢孫傀儡一般。吃完了,袖了銀子,立起身來,拱一拱手道:“我們今日又擾了盛東,承賜了買囑。以後若到愛生兒傢裏,衹說今秋决然不叫‘官人,’决叫‘相公’便了。”哄地一聲,衆人散訖。衹氣得個王醜兒嘿嘿無言,做聲不得,衹好把與後日買舉人的看樣罷了。此事閣過不提。
卻說呂頤浩忌纔,又不肯中這鬍安國,倒衹簡那口氣嫩嫩的、後場不甚博洽的、經旨也衹模模糊糊的,又中了幾捲。滿意說:“這些人的文字,乃是個少年無學的,卻是年少之人可以長久,日後也好得他些氣力;若中了老成有識的,不是要居我高位,就日後也氣短了,枉費我今日之心,有何益哉!”因此草草的衹顧酣酒睡覺,將好文才的捲子盡皆折起。隨手中了幾捲,其中卻又中了兩個:一個是歷城範宗尹,一個是江右李回。那各房也都中了幾個得意的門生。閱捲己畢,紛紛將捲呈上堂去,大座主卻也一一依這些房官鑒賞,都判了個“中”字。
張愨衹因當日未人場時,聖旨命下,着他典試,就有一班的鄉親、相識、朋友,知交私下來謁見,說道:“尊親既是典試棘闈,與衆親有光多矣。但得幸示一言,待某等亦得少沾光榮,造就桑梓,感德不淺。’張愨就故意的作色大言曰:“丕休哉!”立起身來,拂衣而入。這些衆人,也有會意的,就文中用着這“丕休哉”一句的,張愨尋見,也都取中了。有那不解意的。仍舊不中,豈不是買舉還須中舉人麽,卻也算不得張愨打意為私。還好笑那首房馬伸,衹因將次放榜,那些傢人恐防一時收拾不迭,忙忙的將他鋪塵(陳)一捲,並些衣服預先收拾起了,捆做一捆,叫個聽事甲首,擡了出去。卻將馬伸最得意的那楊臣一捲,誤捲在枕頭之下,早早已拿出去了。馬伸到那臨填榜時,各處再尋這一捲,任你翻轉那間試房,也再尋他不出。嘆了一口氣道:“也衹是此生之命,不該高中罷了。”誰信道呂頤浩有意要埋滅那楊邦乂的,倒得中在第一;這馬伸加意要中這楊臣,極愛着他文字的,卻沒處尋他捲子。真真的豈不是鬼神所使麽?
後來楊邦乂出守建康府,有那守臣杜充,因禦兵無策,就率了閤府官員百姓,束手受降。這楊邦乂刺臂上之血,大書衣裾曰:“寧為趙氏鬼,不作他邦臣。”臨了,就掣劍自刎而死。乃知青鸞感靈,不但報他修葺之功,乃是成就邦乂為一個忠烈之士也。其鬍安國到第二科,就得中了高第,官為給事中,在高宗朝,上時政論二十一篇,中間直指呂頤浩不建國本,壞棄民心,阻塞賢路,不備邊隅,許多過失。其時呂頤浩已進位平章,見了鬍安國這道表章,勃然大怒,奏過高宗,說:“鬍安國以小臣而建言國事,越職妄言,居下訓上,罪不容誅。姑念新進書生,不諳國體,貶他去提舉仙都觀。”安國雖遭貶竄,削其給事之位,其鯁直之名播於天下矣。其張澂榜中所取婁寅亮,俱以安國忠直,獨有見於國本未立,慨然思之:“何宗祖之後,倒不曾為天子,都是太宗的子孫享有天位?”因此造膝賽請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讓與太宗。而太祖之子孫不曾享祚,如今反凌替不堪,太祖在天之靈,安肯顧歆而佑陛下乎!”此等議論,乃啓北宋以來數百年未發之論。書奏上去,高宗覽之,不覺側然感動,即命宗正官選育太祖之後,名伯琮者,育之宮中,後即封為貴州防御使建國公。那司馬樸、朱弁,奉使燕山,聞得道君皇帝崩於五國城,遂服斬衰,朝夕痛哭,操文以祭,詞極痛切。金人亦以為義而不責,聞者皆為感悼,揮涕淚焉。衹有那範宗尹與李回,力贊秦檜之賢,勸其大用,輔相本朝,高宗因而稱為佳士,誤國用人,共罪不淺。至於邦乂諸人所膺同榜者,個個是錚錚豪傑也。這一回大約(脫字若幹)
要念存仁德,廣行方便事,
花發因沾潤,栽培心上地,
明明格上天,自己利人全。
苗生為得泉,福壽永綿綿。
總批:口人莫把“陰隲”二字看得小了,不肯上緊修(疑此下有脫文)
發於子孫,一毫也不爽。詩曰:
誰人不願登天榜,多半窮寒卻為何?
立德立功纔立命,雲泥福報不差訛。
當初宋高宗南渡以來,建都臨安。固天下初定,要簡選人才,高宗齋戒了三日,在御前焚了一炷禦香,對天盟誓。把一個七寶拼成的玲瓏玉淨瓶內安着三個試官名字,高宗嚮天拜了四拜,禦手將金匙取出一個來,內侍展開呈上,高宗看時,卻是同平章翰林院知製誥學士,姓張名愨,乃是山西應州人,是個少年科甲,嚮負天下纔名,由探花及第出身,受知先帝。高宗隨點他為今科主試,考選天下舉人。張愨面君謝恩,銜命出了朝門,進入貢院。其時又遴選十個分房試官,張愨做大座主。正值建炎三年,南渡初臨,修文偃武。張愨預先各省直行下文書,說新主禦極,務須天下舉人個個要取齊會試。這十個分考官,乃是馬伸、張澂,呂頤浩、韓景仁、吳弼,陸修、陳紀,俞寧、趙贊、李士庚,齊入到棘闈之中,都欣欣得意,磨拳擦掌,要撿選得意門生,到了試期,衹見那四海英雄,序了省分,按了名數,魚貫而來:
人人爭道,纔大如山,决登高第
個個誇說,學深似海,定奪鰲頭
卻說一個河東南陽府舉人,姓楊,名邦乂的,當初曾在本地城西天王廟裏讀書。那天王廟其來已久,是個上方古剎,從北宋到今,也有百年多了。那正中殿上,塑着一尊金身佛像,跨着一個青鸞,也不知是何故事。偶遇黃梅雨久,殿上漏了,將那佛像淋濕,連那青鸞兩翅都塌損下來。邦乂終日在那廟中,看見心下不安。但自己是個貧儒,要思量妝塑好青鸞兩翅,乂展轉思忖道:“如要修整青鸞。豈有不修整佛像之理,既要修好佛像、青鸞,若不翻蓋殿上瓦好,恰不依舊漏壞了,打筭起來,少也得一二百兩銀子,如何得有?”喜得自己是個舉人,粗有些體面,諒來獨力難完。先取兩數銀子,叫傢人去裱褙店中,製了幾個化緣册頁,自己做了一篇序文疏引,先自寫捨助十兩銀子,持了緣簿,到各鄉紳,各同年,各現任走了一轉。不數日間,也就化有三百多金。托與一個住持僧人,喚做古心長老。這古心長老甚有德行,主張此事真個分毫不苟,不衹一月,就先修蓋了殿宇,妝好了佛像,接好了青鸞兩翅,煥然一新。臨了又請了幾衆高僧,做了三晝夜道場,叫做圓滿功德。也是楊邦乂無心中一點善心,剛剛修理工完,已是春闈將動,因此就約了同宗一個兄弟楊錫,入京作伴,同去會試。其年又因南渡開科,修文盛典,與舊例不同,不論定是舉人,凡有文學素志上進者,府縣準與報名申請,即白衣亦許入試。卻有夏縣人鬍寅,河北人楊臣,江右婁寅亮,湖南朱弁、司馬樸,浙西鬍安國,歷城縣人範宗尹,劍南李回,衆人會齊入場。大座主張愨出的考試題目,策論俱全,臨了一個題目,乃是“東宮出遊上苑”,或表或賦或詩,任人所獻。馬伸第一房看起,看了若幹捲子都不中意,單衹取中了夏縣鬍寅。又選中那河北人楊臣,看他捲子真個篇篇錦綉,字字珠璣,滿心歡悅,將他這個捲子時刻不離,即睡在床上也將來細玩,决意要將他中在第一。韓景仁這一房取了司馬樸、朱弁。張澂取了婁寅亮。卻值呂頤浩房裏接着那楊邦乂的捲子。
這楊邦義在場中作文,甚是得意,篇篇一筆揮成。做到這“東宮出遊上苑”的表文,中間出了一聯道:丹穴呈樣,丹鳳覽輝丹陛;有了首聯,再也對不就下句,為這一句整整思了半日,沒有頭緒。忽然衹見半天裏,有一隻青鸞,嚮他頭上叫了一聲。飛過去了。邦乂忽地心中省悟,登時落筆寫道:青宮啓瑞,青鸞翅接青霄。自己寫完,看了一會,也信以為似有神助,决取狀頭。誰知遇這呂頤濟是專一忌纔之人,一嚮又與這邦乂有些夙怨,看了這篇文字,自己想道:“此捲若到別房,無有不中的,天幸落在我房裏;若中了他,反增我一敵,不如將他這捲拿來毀了罷。”思量一會,恐有錯誤,不如投入井裏,纔好滅其形跡。即忙將來袖了,連連走出房門,行了一段多路,不見有井。正在那裏往東過西,行來步去,又不好問得隨從的人。擡起頭來,卻好見對面大主考張愨也緩步出來,各房尋察,恐有私弊。不想正與呂頤浩劈頭相遇。張愨便問道:“貴房到那一邊去?”頤浩一時相見,不曾打點言語,沒甚回覆出來,衹得嚮袖中取出那一本捲子來道:“本房看得一個奇才文字,特特先來請正老大人,决然要求中頭名,誠恐別房呈送,占了他的名次,求老大人鑒賞,取他壓捲,不知果中得麽?”張愨一手接了,立住腳展看半日,大加稱贊道:“通篇雲錦,俱是天絲織成,中間丹鳳、青鸞一聯,真真似有神助,不落人工,决取第一,再無疑矣!”登時就接了他捲子,放入袖中而去。呂頤浩大失所懷,怏怏而返,心中倒要置之井中,誰知恰好倒替他薦了第一。老大不以為然。回房中細細的又看了幾捲,都不中意,最後又拿着一捲,乃是浙西鬍安國的捲子。那鬍安國的道學文名,天下皆知,人人信服的。呂頤浩看了幾遍,其中俱是譏刺執政之言,極其切直。頤浩怕得罪時宰,又怪他不避忌諱,又不肯中他,不敢再拿出門,私下就取個火來燒了。這纔是:
才高不是非高第,爭奈無緣合試官。
當時有個笑話道:“王莽開科取士,文昌帝君到夭帝處告病,天帝說道:‘還是主文衡者才識得真正文才,若告了病,何神可代領此職?’衹見旁邊轉過五聖財神,上前跪奏道:‘若梓橦神告病,臣可代管。’天帝笑道:‘卿雖廣有錢財,這賢才第一關,如何你去管得!’衹見那五聖袖中拿出一個元寶,呈將上去,道:‘這個乃是真文。’天帝也笑將起來。”衹因流傳了這個笑話,就聳動了一個北直臭財主的兒子,小名喚王醜兒。這王醜兒傢中巨萬傢私,吃不了的是米𠔌,用不盡的是金銀,穿不完的是衣服,單單衹不曉得讀書。他自也道:“有得受用酒肉罷了,讀什麽書?”偶然一日,同着幾個幫鬧的到妓傢去嫖。一進那妓傢堂中坐了,兩個妓女出來,開口叫聲:“相公。”一個幫閑的倒也曾讀過些書的,失口笑了一笑。這王醜兒勃然火怒,道:“你這一笑,分明卻是笑我了?可惡!可惡!”兩個妓女上前勸道:“這倒是我二人得罪了!”王醜兒道:“怎麽是你們得罪,難道這‘相公’二字, 我就當不起麽?”又是一個幫閑的道:“罷了,罷了!相公請息怒,裏邊吃酒去罷。”王醜兒聽得他故意的叫‘相公請息怒,”越發氣得了不得,因此怒吽吽大嚷的把腳亂跌道:“你們都一夥來取笑我麽?”兩個妓女再三求告,連連就擺上齊整東道,王醜兒氣呼呼衹是吃酒,衹不開言。那些幫閑的也不理他。倒是隔壁房裏還有一個妓女,名喚愛生姐,年紀十六七歲,顔色也好,聰明伶俐,一一聽得外邊這些動靜,他又聞這王醜兒是個財主,要思量起發他的;也怪那兩個冒冒失失、不知高低,輕易開口叫人。他就慢慢的走將出來,嚮衆人道了萬福,走到王醜兒身邊坐了。道:“官人,有意來這頑耍而去處,怎不歡喜飲酒,倒不快活起來?待我生兒說個笑話兒,笑笑罷。”因此,就把那文昌告病的笑話說完了。又道:“官人傢裏有的是真紋,怕不今科高中麽,那些酸子有的是文才,少的是元寶;官人拼捨了幾百個元寶,難道不是個真正舉人哩!”王醜兒聽說元寶就好換得舉人的,忽然把桌子拍了一下,大笑起來道:“好,好,好,你年紀兒小,甚會講話,我今年就要換了個舉人,然後來娶你。”衆幫閑的一齊也都笑將起來道:“有理,有理。我們衆人都在心去打聽,看有房官貪錢的,覓他一個關節,有何難處。”
過了幾時,幫閑衆人合了一班光棍,妝扮做房官的相公傢人。私下覓個幽僻寓所,打聽了呂頤浩的來歷,就冒了呂頤浩的名色,在外來尋售主。其時已是七月中旬,北直大相國寺裏做盂蘭大會,看了七日七夜道場,王醜兒同着些人,在那裏看和尚做作,忽見山門外兩三個人持着火把,東尋西望的,各處找人。王醜兒在黑暗中,看見那拿火把的,就是他傢中幫閑衆人,因此就叫道:“你們在此尋誰哩?”衆人聽了,一齊趕來,輕輕說道:“我們那處不去尋官人,卻在這裏閑耍。外面有件天大喜事,要見官人說話哩。”王醜兒就跟了衆人出外,灣灣麯麯走了四五裏路,尋到那夥光棍的口下處,見了那假相公,做張做勢的說了些機密言語,王醜兒也不甚聽得明白,便一口應道:“銀子盡有,衹要事成的,在三日後再來。”醜兒走了出來,連夜回傢,衆人搗鬼了半夜。次日,忙忙收拾了若幹元寶,又私下買通了貢院員役、管號監軍,顧倩了代筆朋友、傳遞衆人也不知費了多少銀子,總是不計其數。到了三日,又帶了一拜匣銀子,日間恐人知覺,等到半夜裏,點個小小燈籠,同着兩三個幫閑的,又尋到那下處,兌足了數目。那個假相公親手交出一個三寸長的折兒,又用一個寸楮封兒,上面用了一個圖書,喝開衆人,親自交與王醜兒手裏,道:“兄可拿回傢裏去看,卻不可與一人同看,千萬牢記,不可誤兄自傢之事。小弟今夜就回敝鄉去了。”王醜兒付了銀子,歡天喜地拿到傢中。等不得分付衆人,各自去飲灑安歇,忙忙走到自己臥房,連妻子也叫他先去睡了,自己點了一枝紅燭,慢慢的將那封兒取出,—層層用心用意的拆開了時,上面有詩四句,寫着嘲他,道:
堪笑癡心王醜兒,天鵝妄想占便宜。
千金承惠君休想,榜上無名請自歸。
好笑王醜兒,用若幹財物,使了多少心機,費了若幹酒食,耽了許多驚恐,單單買了三寸長一封字兒。不拆猶可,拆開看了,卻是嘲笑他的言語。看完了又氣又惱,惱的是衆人弄他,氣的是自己莽撞;本待聲張起來,此事又聲張不得的。若再遇衆人,拿了訛頭,做了把柄,卻好又受官司吃苦,帶了直枷受罪,衹得一拳頭打落牙齒,衹好自己咽下肚內去了。到了次日早起。幾個幫閑的上前笑吟吟道:“相公,恭喜,恭喜,相公再一個月後,準是新舉人了。相公,相公,你高中了時,卻不可奚落我們哩,我衆人不都是有功之臣麽?”王醜兒聽了,更加怒發,忍耐不住的道:“我如今想你衆人,卻也都是一夥,我如今受你們騙了,你們日後少不得也要吃我些虧。”衆人聽他言語不好,也不問其由,一齊上前結扭住了道:“如今就此吃你些虧罷。你倒要買舉人,明日到連累我們吃官司。你好好拿出昨日那個帖兒來,我們當官結煞。古人道:自首免罪。你若不拿出時,少不得是我們去出首了,請相公明日自去貢院門首,受用一個獨桌筵席,有何不可!”王醜兒極了。不敢做聲,抖做一堆,道:“罷了。罷了。這是我自傢不是,不該埋怨你們。我做東道,陪你們的話罷。”連連分付傢人置辦酒食,又進房裏,拿了幾封銀子出來,分與衆人。衆人衹嚷的是“出首”,“誰要你酒食”,’誰要你銀子。”幾個人內中做堪的,做好的,又拐了這王醜兒許多銀子,吃了一日酒食,好似餓虎咽羊羔,饑鷹餐蚱蜢,那裏在他心上,把個王醜兒弄做猢孫傀儡一般。吃完了,袖了銀子,立起身來,拱一拱手道:“我們今日又擾了盛東,承賜了買囑。以後若到愛生兒傢裏,衹說今秋决然不叫‘官人,’决叫‘相公’便了。”哄地一聲,衆人散訖。衹氣得個王醜兒嘿嘿無言,做聲不得,衹好把與後日買舉人的看樣罷了。此事閣過不提。
卻說呂頤浩忌纔,又不肯中這鬍安國,倒衹簡那口氣嫩嫩的、後場不甚博洽的、經旨也衹模模糊糊的,又中了幾捲。滿意說:“這些人的文字,乃是個少年無學的,卻是年少之人可以長久,日後也好得他些氣力;若中了老成有識的,不是要居我高位,就日後也氣短了,枉費我今日之心,有何益哉!”因此草草的衹顧酣酒睡覺,將好文才的捲子盡皆折起。隨手中了幾捲,其中卻又中了兩個:一個是歷城範宗尹,一個是江右李回。那各房也都中了幾個得意的門生。閱捲己畢,紛紛將捲呈上堂去,大座主卻也一一依這些房官鑒賞,都判了個“中”字。
張愨衹因當日未人場時,聖旨命下,着他典試,就有一班的鄉親、相識、朋友,知交私下來謁見,說道:“尊親既是典試棘闈,與衆親有光多矣。但得幸示一言,待某等亦得少沾光榮,造就桑梓,感德不淺。’張愨就故意的作色大言曰:“丕休哉!”立起身來,拂衣而入。這些衆人,也有會意的,就文中用着這“丕休哉”一句的,張愨尋見,也都取中了。有那不解意的。仍舊不中,豈不是買舉還須中舉人麽,卻也算不得張愨打意為私。還好笑那首房馬伸,衹因將次放榜,那些傢人恐防一時收拾不迭,忙忙的將他鋪塵(陳)一捲,並些衣服預先收拾起了,捆做一捆,叫個聽事甲首,擡了出去。卻將馬伸最得意的那楊臣一捲,誤捲在枕頭之下,早早已拿出去了。馬伸到那臨填榜時,各處再尋這一捲,任你翻轉那間試房,也再尋他不出。嘆了一口氣道:“也衹是此生之命,不該高中罷了。”誰信道呂頤浩有意要埋滅那楊邦乂的,倒得中在第一;這馬伸加意要中這楊臣,極愛着他文字的,卻沒處尋他捲子。真真的豈不是鬼神所使麽?
後來楊邦乂出守建康府,有那守臣杜充,因禦兵無策,就率了閤府官員百姓,束手受降。這楊邦乂刺臂上之血,大書衣裾曰:“寧為趙氏鬼,不作他邦臣。”臨了,就掣劍自刎而死。乃知青鸞感靈,不但報他修葺之功,乃是成就邦乂為一個忠烈之士也。其鬍安國到第二科,就得中了高第,官為給事中,在高宗朝,上時政論二十一篇,中間直指呂頤浩不建國本,壞棄民心,阻塞賢路,不備邊隅,許多過失。其時呂頤浩已進位平章,見了鬍安國這道表章,勃然大怒,奏過高宗,說:“鬍安國以小臣而建言國事,越職妄言,居下訓上,罪不容誅。姑念新進書生,不諳國體,貶他去提舉仙都觀。”安國雖遭貶竄,削其給事之位,其鯁直之名播於天下矣。其張澂榜中所取婁寅亮,俱以安國忠直,獨有見於國本未立,慨然思之:“何宗祖之後,倒不曾為天子,都是太宗的子孫享有天位?”因此造膝賽請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讓與太宗。而太祖之子孫不曾享祚,如今反凌替不堪,太祖在天之靈,安肯顧歆而佑陛下乎!”此等議論,乃啓北宋以來數百年未發之論。書奏上去,高宗覽之,不覺側然感動,即命宗正官選育太祖之後,名伯琮者,育之宮中,後即封為貴州防御使建國公。那司馬樸、朱弁,奉使燕山,聞得道君皇帝崩於五國城,遂服斬衰,朝夕痛哭,操文以祭,詞極痛切。金人亦以為義而不責,聞者皆為感悼,揮涕淚焉。衹有那範宗尹與李回,力贊秦檜之賢,勸其大用,輔相本朝,高宗因而稱為佳士,誤國用人,共罪不淺。至於邦乂諸人所膺同榜者,個個是錚錚豪傑也。這一回大約(脫字若幹)
要念存仁德,廣行方便事,
花發因沾潤,栽培心上地,
明明格上天,自己利人全。
苗生為得泉,福壽永綿綿。
總批:口人莫把“陰隲”二字看得小了,不肯上緊修(疑此下有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