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秦始皇陵位於西安以東30公裏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層戀疊嶂,山林蔥鬱;北臨渭水,逶迤麯轉,銀蛇橫臥。高大的封塚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經過國傢文物總局幾十年的勘查和論證之後,這座已經沉睡了幾千年的古老皇陵最終開啓的日子終於到來了。
工兵部隊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挖了一條寬敞的甬道,甬道徑直通嚮皇陵。甬道的出口被籠罩在一個巨大的弧形構築物中,一重重的隔離措施,使整條甬道處於真空封閉中。考古學家們由於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絲毫不必為因此所需付出的高昂成本而擔心,一切可能的保護措施都被用上了,以避免幾十年前發掘兵馬俑坑時發生的悲劇再度重演。
在中南海的一間密室中,幾十個人正聚精會神地註視着墻上的屏幕,衹見十幾人穿着生化服的探員緩緩通過隔離帶,沿着甬道嚮皇陵走去。
皇陵的大門已經過初步地清理,巨大的石門矗立在衆人面前,看上去雖歷經千年卻依然完好,門中央刻着一個巨大的篆體字——“秦”。
兩名身形健碩的隊員(兩人都是從特種部隊中精心挑選出的士兵)小心翼翼地推嚮石門,巨大的石門沉睡千年之後終被重新開啓,發出了吱吱嘎嘎的聲音。他們取出了幾個照明球,按下按鈕,輕輕地滾了進去。隨着照明球漸漸變亮,裏面的景象也漸漸清晰。
在進門處竪着一塊兩米高的石碑,上面刻着“四海臣服”四個大字。兩側的石壁上都繪有彩色的壁畫,在秦國的大旗之下,威武的將軍指揮着兵俑與敵人廝殺,又或是在攻打別國的城池,展現在衆人面前的儼然是秦國徵戰六國的景象。隨行的攝像人員滿懷激動地將這一切都記錄了下來,而這些珍貴的鏡頭都在第一時間被傳送到中南海。
《史記》上有雲,“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秦始皇的陵墓的真面目究竟如何呢?
皇陵共分三層,單單第一層的開啓就帶給所有人巨大的驚喜。第一層被分割成很多房間,每個房間裏都放置着大量的隨葬品,看得隨行的考古學家眼放異光。首先開啓的房間中放置着大量石俑,他們的服飾並不像秦朝宮中的侍從,而且雖然樣式十分普通卻五花八門什麽樣都有,細心的隊員發現他們每個人佩戴着一塊小腰牌,有的寫着“鐵匠”,有的寫着“石匠”,有的寫着“廚子”,由此看來這裏彙聚着的應該是當時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
一旁的房間裏則放置着大量的器飾物品,其中各式青銅器和鐵器保存的十分完好,陶製品中有不少已經破損,更有一些器械因年代實在太久遠,衹在地上留下了一些部件,其餘的應該已經腐朽了,這令專傢們看得心痛不已。
在一間放置兵甲的房間中,專傢們有了重大的發現。在房間中央散落着些鐵劍和各式兵刃,它們明顯比墓室中其它兵器質地好很多,樣式也更古樸莊重。而一旁的小石碑的記載則昭示着它們的身份,“始皇帝用”告訴了大傢它們曾被秦始皇揮舞在手中,那是何等的威風,如果不是有上司的嚴令,隊員們恨不得自己也能比劃幾下過過癮。
還有房間擺放着牲畜的石俑,從這裏擺放大量的馬俑可以看出秦人對馬的喜愛,當然還有雞鴨豬狗等其他動物,但房間裏最精美還是頂上刻繪的那條黑色巨竜,在空中翻雲吐霧,張牙舞爪。
沒有開啓的房間還有不少,那裏又放着什麽樣的物品,隊員們想得大腦短路了。此時最開心的還是文物總局局長,他正在心中暗自盤算究竟要修建多大的博物館才能放下這麽多的文物。
光是第一層的發掘就用去了數月,每個人都為發現的一些欣喜不已,可是當第二層開啓後,大傢纔發現第一層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隊員們剛進去的時候,還以為是進了迷宮。這裏地勢交錯縱橫,有鐵製的城池,又有石頭刻成的小山,地上還流淌着水銀構成的河流,在城池和山川上則刻着各種地名。細心的隊員們抄錄了幾個地名,並從筆記本中調出秦國地圖記錄,經過比對之後發現竟大體相同。經過幾隊人馬仔細地踏勘確認之後,所有人都發出了由衷的感慨,沒想到秦始皇如此大手筆,竟將整個大秦版圖濃縮到第二層墓穴中。
隨着照明條件的不斷改善,隊員們有更新的發現,沒想到頭頂石壁上也別有洞天,那裏鑲嵌着成百上千的寶石玉器,發散着淡淡的幽光,在空中描繪出日月星辰。
一行人一路“翻山越嶺”,眼看就要到鹹陽了,也差不多接近石室的中心了,突然眼前豁然開闊,更有一座純金打造的巨大雕像矗立在跟前。衹見他頭頂金冠,身披竜袍,手中利劍直指蒼天,兩眼俯視着衆人,一副藐視蒼生的神情,透出雄霸天下的氣勢,使當時所有的在場隊員都肅然起敬。
前後共花去半年的時間,和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終於來到了最下層,那裏應該就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長眠之所了吧。
打開這一層的大門後,隊員們衹覺一眼望去盡是作跪拜狀的彩色石俑。這裏的石俑之多可謂驚世駭俗,密密麻麻如同海灘上的沙礫般不計其數,但總體說來他們的分佈還是有規律的。從外往裏,依次分佈着普通百姓,士兵和文官武將,他們一個個栩栩如生,而每一個的神情又都不禁相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單膝落地跪嚮一個方向。那裏有一座巨大高臺,高臺上儼然擺放着一口巨大的石棺。
一行人沿着細長的石徑走上高臺,圍在了石棺邊。
經過了首長的批準之後,四名特種兵隊員小心翼翼地將棺蓋托了起來,此時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嚮棺中匯去。而在北京中南海,所有的觀衆也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睜大眼睛註視着墻上的大屏,生怕錯過什麽。
石棺被打開了,可裏面卻沒有數千年前中國土地上無敵的君王的屍骸,看來無緣目睹秦始皇那歷經千年的遺容了,大傢都很失落,沒想到他竟和所有人都開了個玩笑,建立起了如此壯觀的墓穴之後,卻將自己埋身於他處,實在令所有人無法理解。
可令人更加奇怪的是,石棺中竟擺放着一個石盒,盒上刻着竜紋,在盒頂邊緣處有一個圓形的淺淺的凹槽,用陽文刻着一個“秦”字。而盒頂正中央還刻着四個用小篆書寫的字,研究秦史多年的專傢辨識出這四個字之後,心中又不禁引發出無法抑製的激動,其中一個更是禁不住念出聲來,“皇者之證~”。
一字一字,清晰可辨,可皇者之證究竟是什麽,它為什麽會在秦始皇的石棺中,秦始皇又去了哪裏,太多睏惑了。
幾個月後,中國文物總局在西安召開了秦始皇陵的專題記者招待會,發佈了一些考察的成果和照片資料,在石棺中沒有發現秦始皇令所有在場的記者震驚,當然很多發現並沒有公開,其中也包括最後發現的“皇者之證”。
工兵部隊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挖了一條寬敞的甬道,甬道徑直通嚮皇陵。甬道的出口被籠罩在一個巨大的弧形構築物中,一重重的隔離措施,使整條甬道處於真空封閉中。考古學家們由於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絲毫不必為因此所需付出的高昂成本而擔心,一切可能的保護措施都被用上了,以避免幾十年前發掘兵馬俑坑時發生的悲劇再度重演。
在中南海的一間密室中,幾十個人正聚精會神地註視着墻上的屏幕,衹見十幾人穿着生化服的探員緩緩通過隔離帶,沿着甬道嚮皇陵走去。
皇陵的大門已經過初步地清理,巨大的石門矗立在衆人面前,看上去雖歷經千年卻依然完好,門中央刻着一個巨大的篆體字——“秦”。
兩名身形健碩的隊員(兩人都是從特種部隊中精心挑選出的士兵)小心翼翼地推嚮石門,巨大的石門沉睡千年之後終被重新開啓,發出了吱吱嘎嘎的聲音。他們取出了幾個照明球,按下按鈕,輕輕地滾了進去。隨着照明球漸漸變亮,裏面的景象也漸漸清晰。
在進門處竪着一塊兩米高的石碑,上面刻着“四海臣服”四個大字。兩側的石壁上都繪有彩色的壁畫,在秦國的大旗之下,威武的將軍指揮着兵俑與敵人廝殺,又或是在攻打別國的城池,展現在衆人面前的儼然是秦國徵戰六國的景象。隨行的攝像人員滿懷激動地將這一切都記錄了下來,而這些珍貴的鏡頭都在第一時間被傳送到中南海。
《史記》上有雲,“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秦始皇的陵墓的真面目究竟如何呢?
皇陵共分三層,單單第一層的開啓就帶給所有人巨大的驚喜。第一層被分割成很多房間,每個房間裏都放置着大量的隨葬品,看得隨行的考古學家眼放異光。首先開啓的房間中放置着大量石俑,他們的服飾並不像秦朝宮中的侍從,而且雖然樣式十分普通卻五花八門什麽樣都有,細心的隊員發現他們每個人佩戴着一塊小腰牌,有的寫着“鐵匠”,有的寫着“石匠”,有的寫着“廚子”,由此看來這裏彙聚着的應該是當時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
一旁的房間裏則放置着大量的器飾物品,其中各式青銅器和鐵器保存的十分完好,陶製品中有不少已經破損,更有一些器械因年代實在太久遠,衹在地上留下了一些部件,其餘的應該已經腐朽了,這令專傢們看得心痛不已。
在一間放置兵甲的房間中,專傢們有了重大的發現。在房間中央散落着些鐵劍和各式兵刃,它們明顯比墓室中其它兵器質地好很多,樣式也更古樸莊重。而一旁的小石碑的記載則昭示着它們的身份,“始皇帝用”告訴了大傢它們曾被秦始皇揮舞在手中,那是何等的威風,如果不是有上司的嚴令,隊員們恨不得自己也能比劃幾下過過癮。
還有房間擺放着牲畜的石俑,從這裏擺放大量的馬俑可以看出秦人對馬的喜愛,當然還有雞鴨豬狗等其他動物,但房間裏最精美還是頂上刻繪的那條黑色巨竜,在空中翻雲吐霧,張牙舞爪。
沒有開啓的房間還有不少,那裏又放着什麽樣的物品,隊員們想得大腦短路了。此時最開心的還是文物總局局長,他正在心中暗自盤算究竟要修建多大的博物館才能放下這麽多的文物。
光是第一層的發掘就用去了數月,每個人都為發現的一些欣喜不已,可是當第二層開啓後,大傢纔發現第一層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隊員們剛進去的時候,還以為是進了迷宮。這裏地勢交錯縱橫,有鐵製的城池,又有石頭刻成的小山,地上還流淌着水銀構成的河流,在城池和山川上則刻着各種地名。細心的隊員們抄錄了幾個地名,並從筆記本中調出秦國地圖記錄,經過比對之後發現竟大體相同。經過幾隊人馬仔細地踏勘確認之後,所有人都發出了由衷的感慨,沒想到秦始皇如此大手筆,竟將整個大秦版圖濃縮到第二層墓穴中。
隨着照明條件的不斷改善,隊員們有更新的發現,沒想到頭頂石壁上也別有洞天,那裏鑲嵌着成百上千的寶石玉器,發散着淡淡的幽光,在空中描繪出日月星辰。
一行人一路“翻山越嶺”,眼看就要到鹹陽了,也差不多接近石室的中心了,突然眼前豁然開闊,更有一座純金打造的巨大雕像矗立在跟前。衹見他頭頂金冠,身披竜袍,手中利劍直指蒼天,兩眼俯視着衆人,一副藐視蒼生的神情,透出雄霸天下的氣勢,使當時所有的在場隊員都肅然起敬。
前後共花去半年的時間,和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終於來到了最下層,那裏應該就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長眠之所了吧。
打開這一層的大門後,隊員們衹覺一眼望去盡是作跪拜狀的彩色石俑。這裏的石俑之多可謂驚世駭俗,密密麻麻如同海灘上的沙礫般不計其數,但總體說來他們的分佈還是有規律的。從外往裏,依次分佈着普通百姓,士兵和文官武將,他們一個個栩栩如生,而每一個的神情又都不禁相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單膝落地跪嚮一個方向。那裏有一座巨大高臺,高臺上儼然擺放着一口巨大的石棺。
一行人沿着細長的石徑走上高臺,圍在了石棺邊。
經過了首長的批準之後,四名特種兵隊員小心翼翼地將棺蓋托了起來,此時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嚮棺中匯去。而在北京中南海,所有的觀衆也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睜大眼睛註視着墻上的大屏,生怕錯過什麽。
石棺被打開了,可裏面卻沒有數千年前中國土地上無敵的君王的屍骸,看來無緣目睹秦始皇那歷經千年的遺容了,大傢都很失落,沒想到他竟和所有人都開了個玩笑,建立起了如此壯觀的墓穴之後,卻將自己埋身於他處,實在令所有人無法理解。
可令人更加奇怪的是,石棺中竟擺放着一個石盒,盒上刻着竜紋,在盒頂邊緣處有一個圓形的淺淺的凹槽,用陽文刻着一個“秦”字。而盒頂正中央還刻着四個用小篆書寫的字,研究秦史多年的專傢辨識出這四個字之後,心中又不禁引發出無法抑製的激動,其中一個更是禁不住念出聲來,“皇者之證~”。
一字一字,清晰可辨,可皇者之證究竟是什麽,它為什麽會在秦始皇的石棺中,秦始皇又去了哪裏,太多睏惑了。
幾個月後,中國文物總局在西安召開了秦始皇陵的專題記者招待會,發佈了一些考察的成果和照片資料,在石棺中沒有發現秦始皇令所有在場的記者震驚,當然很多發現並沒有公開,其中也包括最後發現的“皇者之證”。
可以用荒山野嶺來形容這裏,突兀的岩石上寸草不生,周圍也看不到任何動物活動的痕跡。而這裏卻不象它看上去的那麽簡單,巨大的山體已被完全挖空,裏面構建起了中國最大的國傢科學研究所。
衹見筆直的山崖上,一塊巨大的岩石緩緩升起,現出一條寬闊的跑道,探照燈射出兩道紅色的光柱,直插雲霄。
昏暗的空中隱約出現了一個黑點,慢慢地一架黑色的“雄鷹”出現了,流綫的機身噴塗着五星紅旗,這不是中國自主開發的第一架隱形運輸機嘛。中國並沒有對外正式公開這種飛機,而它卻已在各國間早已傳得沸沸揚揚了,不過這樣的隱形運輸機全中國衹有三架而已。
它落到了跑道上,逐漸減速,停了下來。艙門緩緩打開,現任國傢安全局局長卓亮沿着懸梯走了下來,駐守基地的蔡志中少將和研究所所長趙天主動迎了上去。一陣寒暄之後,衆人坐車來到了研究所的會議室。
卓局長身後兩名隨行人員,將帶來的木箱拆開,取出一個金屬密碼箱放到桌上,箱上紅色的**徽十分顯眼。此時會議室裏不超過十個人,每個人都明白這個標志的重要意義,因為它代表了國傢最高機密。
卓局長取出了一份紅頭文件交給了蔡少將他們幾個看了看,然後一臉嚴肅地說,“小趙,這次的任務很艱巨啊,不容許有任何閃失。”
蔡志中幾人站得筆直,敬了個標準的軍禮,齊聲道,“一定完成任務。”
金屬密碼箱很快被送到了全封閉的研究室中,室內衹有所長趙天和一級研究員曹安,其他人都在厚實的防彈玻璃後的觀察室中。
曹安按首長提供的密碼打開了金屬箱後,趙天戴上橡膠手套,小心翼翼地將箱中的物品取了出來,放在實驗臺上。這是一個灰色的石盒,上面有黑色的竜紋,盒上還刻着幾個字。趙天和曹安圍着實驗臺,仔細地將石盒觀察了幾遍,發現石盒整體性極佳,絲毫看不出有任何縫隙。趙天無奈地朝觀察室搖了搖頭,看來需要做進一步分析。
兩人從實驗室中退出,進入了觀察室,這時掃描分析已經開始了。經過了幾輪全方位的掃描之後,所內的銀河十號超級計算機開始了數據分析,並逐漸的構建起三維模型,墻上的顯示板上石盒的形狀越來越清晰。
從銀河十號的分析來看,石盒應由三個部件構成,上盒蓋、下盒蓋和“秦”,上下盒蓋是沿着竜紋巧妙地被分開,上下盒蓋合攏之後,將秦字嵌入,就使整個石盒密不可分了。而且從掃描的結果來看,石盒中還有其他東西。
淺淺地凹槽並沒有使將秦字取出更加容易,但經過趙天他們幾個小時的細心操作,終於還是將它完好無損地取出來了。趙天輕輕地將上盒蓋擡起,石盒中放着一塊圓盤狀的金牌,牌中間有一個奇怪的符號,周圍環繞着銘紋。
這就是機密文件上提到的“皇者之證”嗎?所有人在看到金牌後都不住在心中産生了疑問。研究所所長趙天不由自主地嚮金牌輕輕摸去,冷冷的硬硬的,有明顯的金屬質感。在得到了卓局長的同意後,趙天小心地將金牌拿了起來,可纔剛剛拿起他的動作就一下子凝滯了,雙眼更是癡癡地望着金牌,其他人都不解地望嚮他。
卓局長大聲地對着對講器說道,“趙天同志怎麽啦?”
“啊?哦”趙天一下子緩過神來,驚呼,“報告首長,這個、這個金牌怎麽這麽輕?”
明明金牌拿在手中有金屬堅硬的質感,卻不曾想到它比塑料還要輕,幾乎感覺不到重量。之後的幾天,所有研究員都為這塊金牌深深着迷,用盡辦法,絞盡腦汁,設法破解金牌的材料之謎。由於金牌的意義非比尋常,很多方法並不能被使用,但通過掃描分析大傢對它還是有了一定的認識。
金牌的結構十分的緻密,內部晶體排列更是十分的奇怪而復雜。按說金牌分子間的能量是比一般物質要活躍得多,很偏偏結構卻十分穩定,令研究員們百思不得其解。大傢更是想破了頭也想不出它究竟是用什麽物質以何種手段製作而成的。
而且幾天來,實驗室內可謂怪事連連,比如說實驗室的溫度總是上不去。按照文物保存的要求,實驗室的溫度設定在二十度左右,可無論中央空調係統怎麽調整,室內溫度就是衹有零度左右上不去。檢修隊檢查了幾次,結果所有的回路都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了。
還有一次,趙天要曹安拿一個儀表,曹安拿過來的時候,發現所長正忙着,就放在了實驗臺上。趙天擡頭看到儀表,拿過一看發現它居然沒有電,就把小曹叫來批判了一頓,可曹安堅持說儀表拿來的時候,肯定是有電的。
這些怪事,讓趙天有了些靈感,他對實驗室的熱能分佈進行了掃描,發現了有趣的現象。金牌處是整間實驗室能量等級最高的地方,從四周排風口進入的熱量,都迅速地流嚮金牌,並被吸收。很明顯金牌正不斷地從外界吸取能量,而且從小曹的那件事來看,它似乎能吸收好幾種能量。趙天不禁想到,如果主動嚮金牌輸入能量會怎麽樣呢?
他將自己的想法和所內的幾個研究員討論後,寫成了一份詳細的實驗可行性報告送到了卓局長手中,卓局長又把它上報到了中央。經過北京幾天的評審趙天的實驗方案終於批了下來。
實驗室內被精心的佈置了一番,所有的操作都經過嚴密地審查,因為從現在開始决不允許一絲一毫的錯誤。金牌仍然被放置在實驗臺上,四周接上了高壓電纜,實驗室內有四個高清晰的攝相機從不同的角度對準了它,趙天他們和安全局李局長坐在觀察室內,同時所有圖象都在第一時間被傳送到北京。
一切準備工作結束後,卓局長撥通了面前的紅色電話,嚮首長請示是否可以開始實驗。
得到了肯定的答復後,卓局長表情嚴肅地嚮趙天點了點頭,趙天深深地吸了口氣,按下了通電的按鈕。從面前的顯示器上所有人可以看到輸出的電流值,現在是1安培,衆人又望了望金牌,沒有什麽動靜,好像沒有什麽問題。趙天又將手放在了旋鈕上,緩緩地沿順時針旋轉起來,顯示器上的電流讀數也越來越大,一切看上去進展順利且平穩。
當電流突破1000A後,電流值突然飛快地上升,卓局長緊張地扭頭望嚮趙天,衹見趙天僵在那裏,手卻一動未動,滿頭大汗。
這時係統警報也響起了,“警報!警報!電力輸出異常,主回路無法控製!”
“警報!警報!電力輸出異常,主回路無法控製!”
突然間衹見實驗臺上一陣電火花迅速閃過,金牌發出了強烈的光芒。
與此同時實驗室裏的燈一下子熄滅了,在場人員都顯得十分平靜,耳邊又傳來控製係統的提示,“電力係統主回路過負荷,主發電機組停止;所有回路檢測開始,回路檢測完畢,所有損壞的綫路全部切斷;備用發電機組啓動,係統恢復正常”,衹一會兒燈又全部亮了起來。
觀察室裏的所有人卻好像剛纔什麽也沒有發生似的衹是齊齊地望着實驗室裏。衹見實驗室的金牌正散發着淡淡的金光,漂浮在半空中,而金牌上方則出現一團淺淺的球形光幕,其中隱約有立體的圖象浮現。趙天將燈光慢慢調暗,光幕中的圖象也漸漸清晰起來。
金牌上方浮現出了一座看似巨大的城市,它不同於所有現在的大都市,例如紐約、東京、上海等,它看上去更為龐大,一座座造型優美的巨大建築,無數飛行物在空中穿梭,這通常衹能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景象卻儼然就在眼前。所有人都驚呆了,同樣包括那些在中南海裏觀看的首長們。
城市的圖象一閃而過,在空中取而代之的一個藍色的星球,而且不停地旋轉着。慢慢地在星球表面現出一塊塊大陸的圖形,尤其在球體的底部,也就是南極大陸的圖案上出現了一個紅色的亮點,在亮點周圍還浮動着很多不明的符號,趙天小心地調整着三臺攝象機,將鏡頭都對準了球體的底部。
幾分鐘過後,空中的圖象消失了,金牌慢慢地落回實驗臺上,但仍散發着淡淡的金光。
衆人也從驚訝中漸漸恢復過來。這時打印機發出吱噶吱噶的聲音,衹見一張紙慢慢地從打印機裏出來了,紙上勾勒出南極大陸的輪廓,在南極的版圖中還有一個鮮紅的亮點。
衹見筆直的山崖上,一塊巨大的岩石緩緩升起,現出一條寬闊的跑道,探照燈射出兩道紅色的光柱,直插雲霄。
昏暗的空中隱約出現了一個黑點,慢慢地一架黑色的“雄鷹”出現了,流綫的機身噴塗着五星紅旗,這不是中國自主開發的第一架隱形運輸機嘛。中國並沒有對外正式公開這種飛機,而它卻已在各國間早已傳得沸沸揚揚了,不過這樣的隱形運輸機全中國衹有三架而已。
它落到了跑道上,逐漸減速,停了下來。艙門緩緩打開,現任國傢安全局局長卓亮沿着懸梯走了下來,駐守基地的蔡志中少將和研究所所長趙天主動迎了上去。一陣寒暄之後,衆人坐車來到了研究所的會議室。
卓局長身後兩名隨行人員,將帶來的木箱拆開,取出一個金屬密碼箱放到桌上,箱上紅色的**徽十分顯眼。此時會議室裏不超過十個人,每個人都明白這個標志的重要意義,因為它代表了國傢最高機密。
卓局長取出了一份紅頭文件交給了蔡少將他們幾個看了看,然後一臉嚴肅地說,“小趙,這次的任務很艱巨啊,不容許有任何閃失。”
蔡志中幾人站得筆直,敬了個標準的軍禮,齊聲道,“一定完成任務。”
金屬密碼箱很快被送到了全封閉的研究室中,室內衹有所長趙天和一級研究員曹安,其他人都在厚實的防彈玻璃後的觀察室中。
曹安按首長提供的密碼打開了金屬箱後,趙天戴上橡膠手套,小心翼翼地將箱中的物品取了出來,放在實驗臺上。這是一個灰色的石盒,上面有黑色的竜紋,盒上還刻着幾個字。趙天和曹安圍着實驗臺,仔細地將石盒觀察了幾遍,發現石盒整體性極佳,絲毫看不出有任何縫隙。趙天無奈地朝觀察室搖了搖頭,看來需要做進一步分析。
兩人從實驗室中退出,進入了觀察室,這時掃描分析已經開始了。經過了幾輪全方位的掃描之後,所內的銀河十號超級計算機開始了數據分析,並逐漸的構建起三維模型,墻上的顯示板上石盒的形狀越來越清晰。
從銀河十號的分析來看,石盒應由三個部件構成,上盒蓋、下盒蓋和“秦”,上下盒蓋是沿着竜紋巧妙地被分開,上下盒蓋合攏之後,將秦字嵌入,就使整個石盒密不可分了。而且從掃描的結果來看,石盒中還有其他東西。
淺淺地凹槽並沒有使將秦字取出更加容易,但經過趙天他們幾個小時的細心操作,終於還是將它完好無損地取出來了。趙天輕輕地將上盒蓋擡起,石盒中放着一塊圓盤狀的金牌,牌中間有一個奇怪的符號,周圍環繞着銘紋。
這就是機密文件上提到的“皇者之證”嗎?所有人在看到金牌後都不住在心中産生了疑問。研究所所長趙天不由自主地嚮金牌輕輕摸去,冷冷的硬硬的,有明顯的金屬質感。在得到了卓局長的同意後,趙天小心地將金牌拿了起來,可纔剛剛拿起他的動作就一下子凝滯了,雙眼更是癡癡地望着金牌,其他人都不解地望嚮他。
卓局長大聲地對着對講器說道,“趙天同志怎麽啦?”
“啊?哦”趙天一下子緩過神來,驚呼,“報告首長,這個、這個金牌怎麽這麽輕?”
明明金牌拿在手中有金屬堅硬的質感,卻不曾想到它比塑料還要輕,幾乎感覺不到重量。之後的幾天,所有研究員都為這塊金牌深深着迷,用盡辦法,絞盡腦汁,設法破解金牌的材料之謎。由於金牌的意義非比尋常,很多方法並不能被使用,但通過掃描分析大傢對它還是有了一定的認識。
金牌的結構十分的緻密,內部晶體排列更是十分的奇怪而復雜。按說金牌分子間的能量是比一般物質要活躍得多,很偏偏結構卻十分穩定,令研究員們百思不得其解。大傢更是想破了頭也想不出它究竟是用什麽物質以何種手段製作而成的。
而且幾天來,實驗室內可謂怪事連連,比如說實驗室的溫度總是上不去。按照文物保存的要求,實驗室的溫度設定在二十度左右,可無論中央空調係統怎麽調整,室內溫度就是衹有零度左右上不去。檢修隊檢查了幾次,結果所有的回路都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了。
還有一次,趙天要曹安拿一個儀表,曹安拿過來的時候,發現所長正忙着,就放在了實驗臺上。趙天擡頭看到儀表,拿過一看發現它居然沒有電,就把小曹叫來批判了一頓,可曹安堅持說儀表拿來的時候,肯定是有電的。
這些怪事,讓趙天有了些靈感,他對實驗室的熱能分佈進行了掃描,發現了有趣的現象。金牌處是整間實驗室能量等級最高的地方,從四周排風口進入的熱量,都迅速地流嚮金牌,並被吸收。很明顯金牌正不斷地從外界吸取能量,而且從小曹的那件事來看,它似乎能吸收好幾種能量。趙天不禁想到,如果主動嚮金牌輸入能量會怎麽樣呢?
他將自己的想法和所內的幾個研究員討論後,寫成了一份詳細的實驗可行性報告送到了卓局長手中,卓局長又把它上報到了中央。經過北京幾天的評審趙天的實驗方案終於批了下來。
實驗室內被精心的佈置了一番,所有的操作都經過嚴密地審查,因為從現在開始决不允許一絲一毫的錯誤。金牌仍然被放置在實驗臺上,四周接上了高壓電纜,實驗室內有四個高清晰的攝相機從不同的角度對準了它,趙天他們和安全局李局長坐在觀察室內,同時所有圖象都在第一時間被傳送到北京。
一切準備工作結束後,卓局長撥通了面前的紅色電話,嚮首長請示是否可以開始實驗。
得到了肯定的答復後,卓局長表情嚴肅地嚮趙天點了點頭,趙天深深地吸了口氣,按下了通電的按鈕。從面前的顯示器上所有人可以看到輸出的電流值,現在是1安培,衆人又望了望金牌,沒有什麽動靜,好像沒有什麽問題。趙天又將手放在了旋鈕上,緩緩地沿順時針旋轉起來,顯示器上的電流讀數也越來越大,一切看上去進展順利且平穩。
當電流突破1000A後,電流值突然飛快地上升,卓局長緊張地扭頭望嚮趙天,衹見趙天僵在那裏,手卻一動未動,滿頭大汗。
這時係統警報也響起了,“警報!警報!電力輸出異常,主回路無法控製!”
“警報!警報!電力輸出異常,主回路無法控製!”
突然間衹見實驗臺上一陣電火花迅速閃過,金牌發出了強烈的光芒。
與此同時實驗室裏的燈一下子熄滅了,在場人員都顯得十分平靜,耳邊又傳來控製係統的提示,“電力係統主回路過負荷,主發電機組停止;所有回路檢測開始,回路檢測完畢,所有損壞的綫路全部切斷;備用發電機組啓動,係統恢復正常”,衹一會兒燈又全部亮了起來。
觀察室裏的所有人卻好像剛纔什麽也沒有發生似的衹是齊齊地望着實驗室裏。衹見實驗室的金牌正散發着淡淡的金光,漂浮在半空中,而金牌上方則出現一團淺淺的球形光幕,其中隱約有立體的圖象浮現。趙天將燈光慢慢調暗,光幕中的圖象也漸漸清晰起來。
金牌上方浮現出了一座看似巨大的城市,它不同於所有現在的大都市,例如紐約、東京、上海等,它看上去更為龐大,一座座造型優美的巨大建築,無數飛行物在空中穿梭,這通常衹能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景象卻儼然就在眼前。所有人都驚呆了,同樣包括那些在中南海裏觀看的首長們。
城市的圖象一閃而過,在空中取而代之的一個藍色的星球,而且不停地旋轉着。慢慢地在星球表面現出一塊塊大陸的圖形,尤其在球體的底部,也就是南極大陸的圖案上出現了一個紅色的亮點,在亮點周圍還浮動着很多不明的符號,趙天小心地調整着三臺攝象機,將鏡頭都對準了球體的底部。
幾分鐘過後,空中的圖象消失了,金牌慢慢地落回實驗臺上,但仍散發着淡淡的金光。
衆人也從驚訝中漸漸恢復過來。這時打印機發出吱噶吱噶的聲音,衹見一張紙慢慢地從打印機裏出來了,紙上勾勒出南極大陸的輪廓,在南極的版圖中還有一個鮮紅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