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菜谱>> 袁枚 Yuan Mei   中國 China   清代   (1716年1797年)
隨園食單
  清 袁枚
  《隨園食單》是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所著。袁枚是一位有豐富經驗的烹飪學家。他所著的《隨園食單》一書是我國清代一部係統地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
  《隨園食單》出版於1792年(乾隆57年)。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 、水族無鱗單 、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在須知單中提出了既全且嚴的二十個操作要求,在戒單中提出了十四個註意事項。接着,用大量的篇幅詳細地記述了我國從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中流行的 326種南北菜餚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從選料到品嚐都有所敘及。從中可以看出,中國菜餚幾百年來沒有多少根本性的變化,他推崇的美食,如今仍然廣受追棒,非常實用。
  《隨園食單》是提高烹飪技術、研究傳統菜點以及烹製方法的指導性史籍。自問世以來,這部書長期被公認為廚者的經典,英、法、日等大語種均有譯本。
  《隨園食單》文字簡單清爽,人人都可照着去做,有趣的是,作者還將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傢大都寫了出來。實在是一本美食傢的必讀之書。
  其實袁枚衹能說是一名美食傢,而不能說是烹飪傢,他本人並不會廚藝。
  《隨園食單》目錄
   序
  須知單
  戒單
  海鮮單
  江鮮單
  特牲單
  雜牲單
  羽族單
  水族有鱗單
  水族無鱗單
  雜素菜單
  小菜單
  點心單
  飯粥單
  茶酒單
  序
  
  詩人美周公而日“籩豆有踐”(1),惡凡伯而曰“彼疏斯稗”(2)。古之於飲食也若是重乎?他若《易》稱“鼎烹”,《書》稱“????梅”,《鄉黨》、《內則》瑣瑣言之。孟子雖賤“飲食之人”,而又言饑渴未能得飲食之正。可見凡事須求一是處,都非易言。《中庸》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典論》日:“一世長者知居處,三世長者知服食。”古人進①離肺,皆有法焉,未嘗苟且。“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聖人於一藝之微,其善取於人也如是。
  
  餘雅慕此旨,每食於某氏而飽,必使傢廚往彼竈觚(3),執弟子之禮。四十年來,頗集衆美。有學就者,有十分中得六七者,有僅得二三者,亦有竟失傳者。餘都問其方略,集而存之。雖不甚省記,亦載某傢某味,以志景行。自覺好學之心,理宜如是。雖死法不足以限生廚,名手作書,亦多出入,未可專求之於故紙;然能率由;日章,終元大謬,臨時治具,亦易指名。
  
  或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子能必天下之口,皆子之口乎?”曰:“執柯以伐柯,其則不遠(4)。吾雖不能強天下之口與吾同嗜,而姑且推己及物;則食飲雖微,而吾於忠恕之道,則已盡矣。吾何憾哉!”若夫《說郛》所載飲食之書三十餘種,眉公。笠翁(5),亦有陳言。曾親試之,皆闊於鼻而蜇於口,大半陋儒附會,吾無取焉。
  
  ①:“鬢”字下部換“者”字
  
  [註釋]
  
  (1)籩(bian邊):古代祭祀及宴會時用以盛果脯等的竹編食器。形製如豆。豆:古代食器,初以木製,形似高足盤。後多用於祭祀。踐:陳列整齊。
  
  (2)疏:粗米。稗:指粗食。
  
  (3)竈觚:竈口平地突出之處。
  
  (4)執柯以伐柯,其則不遠:《詩·豳風·伐柯》:“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比喻遵循一定的準則。
  
  (5)笠翁:即李漁,字笠翁、滴凡,號覺世稗官。清初劇作傢。
第一節
  須知單
  
  學問之道,先知而後行,飲食亦然。作《須知單人》
  
  先天須知
  
  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資稟。人性下愚,雖孔、蓋教之,無益也;物性不良,雖易牙烹之,亦無味也。指其大略:豬宜皮薄,不可腥鱢;雞宜騙嫩,不可老稚;鯽魚以扁身白肚為佳,烏背者,必倔強於盤中;鰻魚以湖溪遊泳為貴,江生者,必搓丫其骨節;𠔌喂之鴨,其膘肥而白色;變土之筍,其節少而甘鮮;同一火腿也,而好醜判若天淵;同一臺謄也,而美惡分為冰炭;其他雜物,可以類推。大抵一席佳餚,司廚之功居其六,買辦之功居其四。
  
  作料須知
  
  廚者之作料,如婦人之衣服首飾也。雖有天姿,雖善塗抹,而敝衣藍縷,西子亦難以為容。善烹調者,醬用優醬,先嘗甘否;油用香油,須審生熟;酒用酒釀,應去糟粕;醋用米醋,須求清冽。且醬有清濃之分,油有葷素之別,酒有酸甜之異,醋有陳新之殊,不可絲毫錯誤。其他蔥、椒、薑、桂、糖、????,雖用之木多,而俱宜選擇上品。蘇州店賣秋油,有上、中、下三等。鎮江醋顔色雖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為第一,浦口醋次之。
  
  洗刷須知
  
  洗刷之法,燕窩去毛,海參去泥,魚翅去沙,鹿筋去鱢。肉有筋瓣,剔之則酥;鴨有腎鱢,削之則淨;魚膽破,而全盤皆苦;鰻誕存,而滿碗多腥;韭刪葉而白存,菜棄邊而心出。《內則》曰:“魚去乙,鱉去醜。”此之謂也。諺雲:“若要魚好吃,洗得白筋出。”亦此之謂也。
  
  調劑須知
  
  調劑之法,相物而施。有酒、水兼用者,有專用酒不用水者,有專用水不用酒者;有????、醬並用者,有專用清醬不用????者,有用????不用醬者;有物太膩,要用油先炙者;有氣太腥,要用醋先噴者;有取鮮必用冰糖者;有以乾燥為貴者,使其味入於內,煎炒之物是也;有以場多為貴者,使其味溢於外,清浮之物是也。
  
  配搭須知
  
  諺日:“相女配夫。叩記》曰:“低人必於其倫。”烹調之法,何以異焉?凡一物烹成,必需輔佐。要使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其中可葷可素者,蘑菇、鮮筍、鼕瓜是也。可葷不可素者,蔥韭、菌香、新蒜是也。可素不可葷者,芹菜、百合、刀豆是也。常見人置蟹粉於燕窩之中,放百合於雞、豬之肉,毋乃唐堯與蘇峻對坐,不太悻乎?亦有交互見功者,炒葷菜,用素油,炒素菜,用葷油是也。
  
  獨用須知
  
  味太濃重者,衹宜獨用,不可搭配。如李贊皇、張江陵一流,須專用之,方盡其纔。食物中,鰻也,鱉也,蟹也,鮑魚也,牛羊也,皆宜獨食,不可加搭配。何也?此數物者味甚厚,力量甚大,而流弊亦甚多,用五味調和,全力治之,方能取其長而去其弊。何暇捨其本題,
  
  2別生枝節哉?金陵人好以海參配甲魚,魚翅配蟹粉,我見輒攢眉。覺甲魚、蟹粉之味,海參、魚翅分之而不足;海參、魚翅之弊,甲魚、蟹粉染之而有餘。
  
  火候須知
  
  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有須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則物疲矣。有須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則物枯矣。有先用武火而後用文火者,收場之物是也;性急則皮焦而裏不熟矣。有愈煮愈嫩者,腰子、雞蛋之類是也。有略煮即不嫩者,鮮魚、蛇蛤之類是也。肉起遲則紅色變黑,魚起遲則活肉變死。屢開鍋蓋,則多沫而少香。火熄再燒,則走油而味失。道人以丹成九轉為仙,儒傢以無過、不及為中。司廚者,能知火候而謹伺之,則幾於道矣。魚臨食時,色白如玉,凝而不散者,活肉也;色白如粉,不相膠粘者,死肉也。明明鮮魚,而使之不鮮,可恨已極。
  
  色臭須知
  
  目與鼻,口之鄰也,亦口之媒介也。嘉餚到目、到鼻,色臭便有木同。或淨若秋雲,或豔如曉拍,其芬芳之氣,亦撲鼻而來,不必齒决之,舌嘗之,而後知其妙也。然求色不可用糖炒,求香不可用香料。一涉粉飾,便傷至昧。
  
  遲速須知
  
  凡人請客,相約於三日之前,自有工夫平章百味。若鬥然客至,急需便餐;作客在外,行船落店:此何能取東海之水,救南油之焚乎?必須預備一種急就章之菜,如炒雞片,炒肉絲,炒蝦米豆腐,及
  
  糟魚、條腿之類,反能因速而見巧者,不可不知。
  
  變換須知
  
  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猶如聖人設教,因纔樂育,不拘一律。所謂君子成人之美也。今見俗廚,動以雞、鴨、豬、鵝,一湯同滾,逐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蠟。吾恐雞、豬、鵝、鴨有靈,必到枉死城中告狀矣。善治菜者,須多設鍋、竈、盂、鉢之類,使一物各獻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應接不暇,自覺心花頓開。
  
  器具須知
  
  古語雲:美食不如美器。斯語是也。然宣、成、嘉、萬,窯器太貴,頗愁損傷,不如竟用禦窯,已覺雅麗。誰是宜碗者碗,宜盤者盤,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參錯其間,方覺生色。若板板子十碗八盤之說,便嫌笨俗。大抵物資者器宜大,物賄者器宜小。煎炒宜盤,湯羹宜碗,煎炒宜鐵鍋,煨煮宜砂罐。
  
  上菜須知
  
  上菜之法:????者宜先,淡者直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場者宜先,有場者宜後。且天下原有五味,不可以威之一味慨之。度客食飽,則脾睏矣,須用辛辣以振動之;虛客酒多,則胃疲矣,須用酸甘以提醒之。
  
  時節須知
  
  夏日長而熱,宰殺太早,則肉敗矣。鼕日短而寒,烹任稍遲,則物生矣。鼕宜食牛羊,移之於夏,非其時也。夏宜食幹臘,移之於鼕,非其時也。輔佐之物,夏宜用芥末,鼕宜用鬍椒。當三伏天而得鼕液榮,賤物也,而竟成至寶矣。當秋涼時而得行鞭筍,亦賤物也,而視若珍懂矣。有先時而見好者,三月食鯽魚是也。有後時而見好者,四月食芋方(按:原誤為“奶”。)是也。其他亦可類推。有過時而不可吃老,蘿蔔過時則心空,山筍過時則味苦,刀鰥過時則骨硬。所謂四時之序,成功者退,精華已竭,賽裳去之也。
  
  多寡須知
  
  用貴物宜多,用賤物直少。煎炒之物多,則火力不透,肉亦不鬆。故用肉不得過半斤,用雞、魚不得過六兩。或間:食之不足如何?曰:俟食畢後另炒可也。以多為貴者,白煮肉,非二十斤以外,則淡而無味。粥亦然,非鬥米則汁漿不厚,且須扣水,水多物少,則味亦薄矣。
  
  潔淨須知
  
  切蔥之刀,不可以切筍;搗椒之臼,不可以揭粉。聞菜有抹布氣者,由其布之不潔也;聞菜有砧板氣者,由其板之不淨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廚先多磨刀,多換市,多颳板,多洗手,然後治菜。至於口吸之煙灰,頭上之汗汁,竈上之蠅蟻,鍋上之煙煤,一站人菜中,雖絶好烹店,如西子蒙不潔,人皆掩鼻而過之矣。
  
  用纖須知
  
  俗名豆粉為纖者,即拉部用纖也,須顧名思義。因治肉者要作團而不能合,要作羹而不能膩,故用粉以牽合之。煎炒之時,慮肉貼鍋,必至焦老,放用粉以護持之。此纖義也。能解此義用纖,纖必恰當,否則亂用可笑,但覺一片糊塗。漢製考齊呼麯較為媒,媒即纖矣。
  
  選用須知
  
  選用之法,小炒肉用後臀,做肉圓用前夾心,煨肉用硬短勒。炒魚片用青魚、季魚,做魚鬆用鮮魚、鯉魚。蒸雞用雛雞,爆雞用騙雞,取雞汁用老雞;雞用雌纔嫩,鴨用雄纔肥;藥菜用頭,芹韭用根:皆一定之理。徐可類推。
  
  疑似須知
  
  味要濃厚,不可油膩;味要清鮮,不可淡薄。此疑似之間,差之毫釐,失以千裏。濃厚者,取精多而糟粕去之謂也;若徒貪肥膩,不如專食豬油矣。清鮮者,真味出而俗塵無之謂也;若徒貪淡薄,則不如飲水矣。
  
  補救須知
  
  名手調羹,鹹淡合宜,老嫩如式,原無需補救。不得已為中人說法,則調味者,寧淡毋鹹;淡可加????以救之,鹹則不能使之再淡矣。烹魚者,寧嫩毋老,嫩可加火候以補之,老則不能強之再嫩矣。此中消息,於一切下作料時,靜觀火色便可參詳。
  
  本分須知
  
  滿洲菜多燒煮,漢人菜多羹湯,童而習之,故擅長也。漢請滿人,滿清漢人,各用所長之菜,轉覺人口新鮮,不失邯鄲故步。今人忘其本分,而要格外討好。漢清滿人用滿菜,滿清漢人用漢菜,反緻依樣葫蘆,有名無實,畫虎不成反類犬矣。秀纔下場,專作自己文字,務極其工,自有遇合。若逢一宗師而摹仿之,逢一生考而摹仿之,則攝皮無異,終身不中矣。
  
  戒單
  
  為政者興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飲食之弊,則思過半矣。作《戒單八》
  
  戒外加油
  
  俗廚製菜,動熬豬油一鍋,臨上菜時,勺取而分澆之,以為肥膩。甚至燕窩至清之物,亦復受此法污。而俗人不知,長吞大嚼,以為得油水入腹。故知前生是餓鬼投來。
  
  戒同鍋熟
  
  同鍋熟之弊,已載前“變換須知”一條中。
  
  戒耳餐
  
  何謂耳餐?耳餐者,務名之謂也。貪貴物之名,誇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日餐也。不知豆腐得味,遠勝燕窩。海某不佳,不如蔬筍。餘嘗謂雞、豬、魚、鴨,豪傑之土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傢。海參、燕窩,庸陋之人也,全無性情,寄人籬下。嘗見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窩四兩,絲毫無味,人爭誇之。餘笑回:“我輩來吃燕窩,非來販燕窩也。”可販不可吃,雖多奚為?若徒誇體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料,則價值萬金矣。其如吃不得何?
  
  戒目食
  
  何謂自食?目食者,貪多之謂也。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盤疊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不知名手寫字,多則必有敗筆;名人作詩,頓則必有纍句。極名廚之心力,一日之中,所作好菜不過四五味耳,尚難拿準,況拉雜橫陳乎?就使幫助多人,亦各有意見,全無紀律,愈多愈壞。餘嘗過一商傢,上菜三撤席,點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將至四十餘種。主人自覺欣欣得意,而我散席還傢,仍煮粥充饑。可想見其席之豐而不潔矣。南朝孔琳之曰:“今人好用多品,適口之外,皆為悅目之資。”餘以為餚撰橫陳,熏蒸腥穢,目亦無可悅也。
  
  戒穿鑿
  
  物有本性,不可穿省為之。自成小巧,即如燕窩佳矣,何必捶以為團?海參可矣,何必熬之為醬?西瓜被切,略遲不鮮,竟有製以為糕者。蘋果太熟,上口不脆,竟有蒸之以為脯者。他如《尊生八箋》之秋藤餅,李笠翁之玉蘭糕,都是矯揉造作,以花柳為杯俄,全失大方。譬如庸德庸行,做到傢便是聖人,何必索隱行怪乎?
  
  戒停頓
  
  物味取鮮,全在起鍋時極鋒而試;略為停頓,便如黴過衣裳,雖錦綉統羅,亦晦悶而!日氣可增矣。嘗見性急主人,每擺菜必一齊搬出。於是廚人將一席之茶,都放蒸籠中,候主人催取,通行齊上。此中尚得有佳味哉?在善烹任者,一盤一碗,費盡心思;在吃者,鹵莽暴戾,囫圇吞下,真所謂得哀傢梨,仍復蒸食者矣。餘到粵東,食楊蘭坡明府鱔羹而美,訪其故,曰:“不過現殺現烹、現熟視吃,不停頓而已。”他物皆可類推。
  
  戒暴步
  
  暴者不恤人功,珍者不藉物力。雞、魚、鵝、鴨,自首至尾,僅有味存,不必少取多棄也。嘗見烹甲魚者,專取其裙而不知味在肉中;蒸鰍魚者,專取其肚而不知鮮在背上。至賤莫如膠蛋,其佳處雖在黃不在白,然全去其白而專取其黃,則食者亦覺索然矣。且予為此言,並非俗人藉福之謂,假使暴殮而有益於飲食,猶之可也。暴殮而反纍於飲食,又何苦為之?至於烈炭以炙活鵝之掌,刺刀以取生雞之肝,皆君子所不為也。何也?物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木得不可也。
  
  戒縱酒
  
  事之是非,推醒人能知之;味之美惡,亦惟醒人能知之。伊尹曰:“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口且不能言,豈有呼呶酗酒之人,能知味者乎?往往見拇戰之徒,談佳菜如埃木屑,心不存焉。所謂惟酒是務,焉知其餘,而治味之道掃地矣。萬不得已,先於正席嘗菜之味,後於撤席逞酒之能,庶乎其兩可也。
  
  戒火鍋
  
  鼕日宴客,慣用火鍋,對客喧騰,已屬可厭;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難差。今一例以火通之,其味尚可問哉?近人用燒酒代炭,以為得計,而不知物經多滾,總能變味。或問:萊冷奈何?曰:以起鍋滾熱之菜,不使客登時食盡,而尚能留之以至於冷,則其味之惡劣可知矣。
  
  戒強讓
  
  治具宴客,禮也。然一餚既上,理直憑客舉着,精肥整碎,各有所好,聽從客便,方是道理,何必強讓之?常見主人以著夾取,堆置客前,污盤沒碗,令人生厭。須知客非無手無目之人,又非兒童、新婦,惱羞忍俄,何必以村姐小傢子之見解待之?其慢客也至矣!近日俱傢,尤多此種惡習,以箸取菜,硬入人口,有類強姦,殊為可惡。長安有甚好請客,而菜不佳者,一客問曰:“我與君算相好乎?”主人曰:“相好!”客踢而清曰:“果然相好,我有所求,必允許而後起。”主人驚問:“何求?”曰:“此後君傢宴客,求免見招。”合坐為之大笑。
  
  戒走油
  
  凡魚、肉、雞、鴨,雖極肥之物,總要使其油在肉中,不落湯中,其味方存而不散。若肉中之油,半落湯中,則湯中之味,反在肉外矣。推原其病有三:一誤於火太猛,滾急水幹,重番加水;一誤於火勢急停,既斷復續;一病在於太要相度,屢起鍋蓋,則油必走。
  
  戒落套
  
  唐詩最佳,而五言八韻之試帖,名傢不選,何也?以其落套故也。詩尚如此,食亦宜然。今官場之菜,名號有“十六碟”、“人意”、“四點心”之稱,有“滿漢席”之稱,有“八小吃”之稱,有“十大菜”之稱,種種俗名,皆惡廚陋習。衹可用之於新親上門,上司入境,以此敷衍;配上椅披桌裙,插屏香案,三揖百拜方稱。若傢居歡宴,文酒開筵,安可用此惡套哉?必須盤碗參差,整散雜進,方有名貴之氣象。余家壽筵婚席,動至五六桌者,傳喚外廚,亦不免落套。然訓練之卒,範我馳驅者,其味亦終竟不同。
  
  戒混濁
  
  混濁者,並非濃厚之謂。同一場也,望去非黑非白,如缸中攪渾之水。同一鹵也,食之不清不膩,如染缸倒出之漿。此種色味令人難耐。救之之法,總在洗淨本身,善加作料,伺察水火,體驗酸威,不使食者舌上有隔皮隔膜之嫌。質子山論文雲:“索索無真氣,昏昏有俗心。”是即混濁之謂也。
  
  戒苟且
  
  凡事不宜苟且,而於飲食尤甚。廚者,皆小人下材,一日不加賞罰,則一日必生怠玩。火齊米到而姑且下咽,則明日之菜必更加生。真味已失而含忍不言,則下次之羹必加草率。且又不止空賞空罰而已也。其佳者,必指示其所以能佳之由;其劣者,必尋求其所以致劣之故。鹹談必適其中,不可絲毫加減;久暫必得其當,不可任意登盤。廚者偷安。吃者隨便,皆飲食之大弊。審問慎思明辨,為學之方也;隨時指點,教學相長,作師之道也。於是味何獨不然?
  
  海鮮單
  
  古八珍並無海鮮之說。今世俗尚之,不得不吾從衆。作《海鮮單》。
  
  燕窩
  
  燕窩貴物,原不輕用。如用之,每碗必須二兩,先用天泉滾水泡之,將銀針挑去黑絲。用嫩雞湯、好火腿場、新蘑菇三樣湯滾之,看燕窩變成玉色為度。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膩雜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今人用肉絲、雞絲雜之,是吃雞絲、肉絲,非吃燕窩也。且徒務其名,往往以三錢生燕窩蓋碗面,如白發數莖,使客一擦不見,空剩粗物滿碗。真乞兒賣富,反露貧相。不得已則蘑菇絲、筍尖絲、鯽魚肚、野雞嫩片尚可用也。餘到粵東,楊明府鼕瓜燕窩甚佳,以柔配柔,以清人清,重用雞汁、蘑菇汁而已。燕窩皆作玉色,不純白也。或打作團,或敲成面,俱屬穿鑿。
  
  海參三法
  
  海參,無味之物,沙多氣腥,最難討好。然天性濃重,斷不可以清湯煨也。須檢小刺參,先泡去沙泥,用肉場滾泡三次,然後以雞、肉兩汁紅煨極爛。輔佐則用香草、木耳,以其色黑相似也。大抵明日訪客,則先一日要煨,海參纔爛。嘗見錢觀察傢,夏日用芥末、雞汁拌冷海參絲,甚佳。或切小碎丁,用筍丁、香章丁火雞湯煨作羹。蔣侍郎傢用豆腐皮、雞腿、蘑菇很海參,亦佳。
  
  魚翅二法
  
  魚翅難爛,須煮兩日,才能摧剛為柔。用有二法:一用好火腿、好雞湯,加鮮筍、冰糖錢許煨爛,此一法也;一純用雞湯串細蘿蔔絲,拆碎鱗翅攙和其中,飄浮碗面,令食者木能辨其為蘿蔔絲、為魚翅,此又一法也。用火腿者,湯宜少;用蘿蔔絲者,湯宜多。總以融洽柔膩為佳。若海參觸鼻,魚翅跳盤,便成笑話。吳道土傢做魚翅,不用下鱗,單用上半原根,亦有風味。蘿蔔絲須出水二次,其臭纔去。嘗在郭耕禮傢吃魚翅炒菜,妙絶!惜未傳其方法。
  
  隨魚
  
  驗魚炒薄片甚佳,楊中丞傢,創片火雞湯豆腐中,號稱“鯉魚豆腐”;上加陳糟油澆之。莊太守用大塊鰻魚煨整鴨,亦別有風趣。但其性堅,終不能齒决。火煨三日,纔拆得碎。
  
  淡菜
  
  淡菜煨肉加湯,頗鮮,取肉去心,酒炒亦可。
  
  海堰
  
  海堰,寧波小魚也,味同蝦米,以之蒸蛋甚佳。作小菜亦可。
  
  鳥魚蛋
  
  烏魚蛋最鮮,最難服事。須河水滾透,撤沙去鱢,再加雞湯、蘑菇煨爛。龔雲若司馬傢,製之最精。
  
  江瑤柱
  
  江瑤柱出寧波,治法與蛐、蠃同。其鮮脆在柱,故剖亮時,多棄少取。
  
  領黃
  
  販黃生石子上。亮與石子膠粘不分。剝肉作羹,與蛐、蛤相似。一名鬼眼。樂清、奉化兩縣土産,別地所無。
首頁>> 文學>> 菜谱>> 袁枚 Yuan Mei   中國 China   清代   (1716年17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