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讳以海,太祖第十子荒王檀九世孙也。父肃王寿镛以崇祯九年袭封,十二年薨,子以派嗣,十五年,北兵破兖州,自缢死。十七年二月,诏以王绍封,三月,京师陷,王避兵南下,五月,福王立于南京,命徙封江广,暂驻台州。乙酉五月,南京亡,逾月,潞正常氵方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按《小腆纪年》:诸臣请监国,不受。《明季南略》云:杭人拥戴之,大兵至,即开门率众降○是刻考异均注首见处,余不复)。闰六月九日(按《纪年》:东阳兵起在诸义旅后,此或当作十九日),原任兵部尚书右佥都御史张国维自杭州来朝,请王监国,会故九江佥事孙嘉绩、吏科给事中熊汝霖起兵余姚,刑部员外郎钱肃乐起兵宁波,苏松兵备佥事沈宸荃起兵慈溪,并奉表至台,而会稽诸生郑遵谦亦起兵应之。既而定海总兵王之仁、翁洲参将黄斌卿、石浦游击张名振各以本镇兵来会,王遂赴绍兴。
七月十八日(《小腆纪年》作闰六月十八日),王至绍兴,行监国事,以分守公署为行在,祭告天地祖宗,以明年为监国元年。立元妃张氏,上故皇太子号曰悼皇帝,弘光帝曰赧皇帝,潞王曰潞闵王。
进张国维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按《小腆纪年》:时召直东阁,寻加是衔),以朱大典、宋之普(《南疆绎史》作之溥)为东阁大学士。国维督师江上,大典镇守金华,之普司票拟。
加孙嘉绩、熊汝霖、钱肃乐、沈宸荃皆督师右佥都御史。以郑遵谦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以章正宸为吏部尚书(原注:后绍兴陷,弃家为僧。《南疆绎史》云:起为户邦左侍郎,行吏部事),李白春(《绎史》作占春)为户部尚书,王思任为礼部尚书,张文郁为工部尚书,陈函辉为礼部右侍郎(按《小腆纪年》:时擢少詹事,归,寻迁是职),陈潜夫为太仆寺少卿,起原任右庶子余煌为礼部右侍郎,不至。
封严州总兵方国安(按《小腆纪年》:国安浙人;或云旧辅逢年子)镇东侯,定海总兵王之仁武宁侯(《南疆绎史》作武宁伯,十一月进封侯),群臣皆奉表劝进,工闩:'孤之监国,原非得已,当俟展拜孝陵,徐议乐推未晚也。'
赐鄞县举人张煌言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小腆纪年》作八月事。)
以原任绍兴知府于颍为按察使,行巡抚事。
铸大明通宝钱(《小腆纪年》作十二月事)。
大学士宋之普谢政,起旧辅方逢年为东阁大学士。
张国维连复富阳、於潜(《明季南略》以复富阳为七月事,《小腆纪年》以复於潜为八月事)诸县。
命仁武伯姚志卓(《小腆纪年》作倬)守分水。
八月,原任兵部尚书田仰从海道至,拜东阁大学士。
九月,加按察使于颍右佥都御史,督师。
十月初二日,北兵至,方国安严阵以待,张国维率队接应,裨将王国斌、赵天祥继之,连战十日。北兵败去。
以原任吏科都给事中林时对为太常寺卿,原任刑部主事庄元辰为吏科都给事中。
十一月,进方国安荆国公,王之仁宁国公,封郑遵谦义兴伯,寻进侯。
议分饷分地。
以编修张煌言为兵科给事中。
以太常寺卿林时对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吏科都给事中庄元辰为太常寺卿。
加右佥都御史孙嘉绩、熊汝霖并兵部右侍郎。
闽中遣给事中刘中藻颁诏至,大学士张国维、侍郎熊汝霖等拒之(《小腆纪年》作十月事)。
王劳军汀上,驻跸西兴,筑坛,拜方国安为大将,命各营皆守节制。马士英、阮大铖(按《小腆纪年》:士英字瑶苹,贵阳人,中万历丙辰会试,又三年成进士。大铖怀宁人,万历丙辰进士)窜入方国安营,请朝见,不许。
十二月,王回越城:以降臣故太仆卿谢三宾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颁监国鲁元年大统历,职方主事黄宗羲所造也。
监国鲁元年丙戌正月已酉朔,王在绍兴。
遣原任天津参政柯夏卿(原注号遁庵,黄岩人,进士)、太常少卿曹维才使闽中。
以原任右庶子余煌为兵部尚书。
加右佥都御史钱肃乐为兵部右侍郎。
二月,叛将张国柱掠余姚,其部曲张邦宁掠慈溪。
总兵陈梧败于携李,自乍浦浮海至余姚,大掠,职方主事王正中方行县事,集民兵击杀之。
闽中遣佥都御史陆清源解饷十万给浙东,方国安纵兵攫之,拘清源不遣(《小腆纪年》云:字嗣白,平湖人,崇祯甲戌进士,为国安所杀。《胜朝殉节诸臣录》云:江防溃,投江死。国朝赐谥忠节),盖马阮所构也。(《明季南略》及《纪年》并以为在钱塘江战后。)
三月十九日,毅宗大祥,户部主事(原作郎中,据第十八卷补传正),董守谕请王哭临,三军缟素一日,从之。
北兵决坝,放船入钱塘江,张国维严饬各营守汛,王之仁、郑遵谦率水师袭战,败之。(《小腆纪年》作是月朔日事。)
平海将军周鹤芝议乞师日本,黄斌卿止之。
四月,王正中率师渡海盐,破澉浦城。(《小腆纪年》作三月事。)
五月,兵部右侍郎钱肃乐弃军之舟山。
都督(《鄞县志》作总兵)陈谦奉使至闽中,为御史钱邦芑所劾,被杀。
加兵部右侍郎孙嘉绩户部尚书(据第六卷《本传》:四字疑衍),汝霖兵部尚书,并兼东阁大学士。
尚宝寺卿朱大定、太仆寺卿陈潜夫、兵部主事黄宗羲、吴乃武、查继佐等会师,渡海札潭山(《南疆绎史》作海坛山),以江上兵溃,乃还。
六月丙子朔,江上兵溃,方国安、马士英等欲劫王投降,遣人守之,会守者病,王得脱,乃由江门出海。令保定伯毛有伦扈元妃世子自定海出海。(《明季南略》作五月二十八日事,《小腆纪年》作二十七日事。)
大学士张国维、兵部尚书余煌、礼部右侍郎(《胜朝殉节诸臣录》作兵部左侍郎)陈函辉、通政使吴从鲁(《小腆纪年》云:字金堂,山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通政司左参议)、大理(原作太仆,据第五卷《本传》正)寺少卿陈潜夫、翰林院编修徐复仪(《纪年》以为唐藩遇害后死)、江西道御史傅岩、兵部主事高岱、叶如{艹恒}(《纪年》作汝{艹恒},一作汝蘅)、原任山西佥事郑之尹、诸生傅日炯、赵景麟等皆死之。方逢年、谢三宾、宋之普、方国安及马士英、阮大铖等并降。
宁国公王之仁泛海至金陵,死之。北兵破金华,大学士朱大典阖门死之。
富平将军张名振弃石浦,以舟师扈王出海,投肃虏伯黄斌卿,斌卿不纳。
永胜伯郑彩至舟山,奉王入闽。
叛将张国柱攻舟山,为水营将阮进所败,劫元妃、世子去。(以上三节《小腆纪年》并系九月内。)
二十四日,大学士孙嘉绩卒。
八月十一日,建宁陷,佥事倪懋熹死之。
二十七日,闽中陷,唐藩出奔汀州,为北兵所杀(按《小腆纪年》:唐藩名聿键,小字长寿,太祖九世孙。二十一日自延平出奔,二十四日大兵取延平及天兴府,追杀于汀州之府堂,时二十八日也)。
九月,以兵科给事中张煌言为右佥都御史(按《小腆纪年》以明年正月进是职)。
十月丁酉,王发舟山。
十一月丙寅,王次厦门(《南疆绎史》称中左所,亦名鹭门)。时郑芝龙(《小腆纪年》云:字飞皇,小字一官,福建南安县石井人)已降北,令彩执王以降,彩不从。芝龙之子成功亦不肯随父,复建议海上,而以厦门为营。然亦不欲奉王,改明年为隆武三年。于是郑彩改次长垣,改明年为监国二年。海上遂有二朔。
七月十八日(《小腆纪年》作闰六月十八日),王至绍兴,行监国事,以分守公署为行在,祭告天地祖宗,以明年为监国元年。立元妃张氏,上故皇太子号曰悼皇帝,弘光帝曰赧皇帝,潞王曰潞闵王。
进张国维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按《小腆纪年》:时召直东阁,寻加是衔),以朱大典、宋之普(《南疆绎史》作之溥)为东阁大学士。国维督师江上,大典镇守金华,之普司票拟。
加孙嘉绩、熊汝霖、钱肃乐、沈宸荃皆督师右佥都御史。以郑遵谦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以章正宸为吏部尚书(原注:后绍兴陷,弃家为僧。《南疆绎史》云:起为户邦左侍郎,行吏部事),李白春(《绎史》作占春)为户部尚书,王思任为礼部尚书,张文郁为工部尚书,陈函辉为礼部右侍郎(按《小腆纪年》:时擢少詹事,归,寻迁是职),陈潜夫为太仆寺少卿,起原任右庶子余煌为礼部右侍郎,不至。
封严州总兵方国安(按《小腆纪年》:国安浙人;或云旧辅逢年子)镇东侯,定海总兵王之仁武宁侯(《南疆绎史》作武宁伯,十一月进封侯),群臣皆奉表劝进,工闩:'孤之监国,原非得已,当俟展拜孝陵,徐议乐推未晚也。'
赐鄞县举人张煌言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小腆纪年》作八月事。)
以原任绍兴知府于颍为按察使,行巡抚事。
铸大明通宝钱(《小腆纪年》作十二月事)。
大学士宋之普谢政,起旧辅方逢年为东阁大学士。
张国维连复富阳、於潜(《明季南略》以复富阳为七月事,《小腆纪年》以复於潜为八月事)诸县。
命仁武伯姚志卓(《小腆纪年》作倬)守分水。
八月,原任兵部尚书田仰从海道至,拜东阁大学士。
九月,加按察使于颍右佥都御史,督师。
十月初二日,北兵至,方国安严阵以待,张国维率队接应,裨将王国斌、赵天祥继之,连战十日。北兵败去。
以原任吏科都给事中林时对为太常寺卿,原任刑部主事庄元辰为吏科都给事中。
十一月,进方国安荆国公,王之仁宁国公,封郑遵谦义兴伯,寻进侯。
议分饷分地。
以编修张煌言为兵科给事中。
以太常寺卿林时对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吏科都给事中庄元辰为太常寺卿。
加右佥都御史孙嘉绩、熊汝霖并兵部右侍郎。
闽中遣给事中刘中藻颁诏至,大学士张国维、侍郎熊汝霖等拒之(《小腆纪年》作十月事)。
王劳军汀上,驻跸西兴,筑坛,拜方国安为大将,命各营皆守节制。马士英、阮大铖(按《小腆纪年》:士英字瑶苹,贵阳人,中万历丙辰会试,又三年成进士。大铖怀宁人,万历丙辰进士)窜入方国安营,请朝见,不许。
十二月,王回越城:以降臣故太仆卿谢三宾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颁监国鲁元年大统历,职方主事黄宗羲所造也。
监国鲁元年丙戌正月已酉朔,王在绍兴。
遣原任天津参政柯夏卿(原注号遁庵,黄岩人,进士)、太常少卿曹维才使闽中。
以原任右庶子余煌为兵部尚书。
加右佥都御史钱肃乐为兵部右侍郎。
二月,叛将张国柱掠余姚,其部曲张邦宁掠慈溪。
总兵陈梧败于携李,自乍浦浮海至余姚,大掠,职方主事王正中方行县事,集民兵击杀之。
闽中遣佥都御史陆清源解饷十万给浙东,方国安纵兵攫之,拘清源不遣(《小腆纪年》云:字嗣白,平湖人,崇祯甲戌进士,为国安所杀。《胜朝殉节诸臣录》云:江防溃,投江死。国朝赐谥忠节),盖马阮所构也。(《明季南略》及《纪年》并以为在钱塘江战后。)
三月十九日,毅宗大祥,户部主事(原作郎中,据第十八卷补传正),董守谕请王哭临,三军缟素一日,从之。
北兵决坝,放船入钱塘江,张国维严饬各营守汛,王之仁、郑遵谦率水师袭战,败之。(《小腆纪年》作是月朔日事。)
平海将军周鹤芝议乞师日本,黄斌卿止之。
四月,王正中率师渡海盐,破澉浦城。(《小腆纪年》作三月事。)
五月,兵部右侍郎钱肃乐弃军之舟山。
都督(《鄞县志》作总兵)陈谦奉使至闽中,为御史钱邦芑所劾,被杀。
加兵部右侍郎孙嘉绩户部尚书(据第六卷《本传》:四字疑衍),汝霖兵部尚书,并兼东阁大学士。
尚宝寺卿朱大定、太仆寺卿陈潜夫、兵部主事黄宗羲、吴乃武、查继佐等会师,渡海札潭山(《南疆绎史》作海坛山),以江上兵溃,乃还。
六月丙子朔,江上兵溃,方国安、马士英等欲劫王投降,遣人守之,会守者病,王得脱,乃由江门出海。令保定伯毛有伦扈元妃世子自定海出海。(《明季南略》作五月二十八日事,《小腆纪年》作二十七日事。)
大学士张国维、兵部尚书余煌、礼部右侍郎(《胜朝殉节诸臣录》作兵部左侍郎)陈函辉、通政使吴从鲁(《小腆纪年》云:字金堂,山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通政司左参议)、大理(原作太仆,据第五卷《本传》正)寺少卿陈潜夫、翰林院编修徐复仪(《纪年》以为唐藩遇害后死)、江西道御史傅岩、兵部主事高岱、叶如{艹恒}(《纪年》作汝{艹恒},一作汝蘅)、原任山西佥事郑之尹、诸生傅日炯、赵景麟等皆死之。方逢年、谢三宾、宋之普、方国安及马士英、阮大铖等并降。
宁国公王之仁泛海至金陵,死之。北兵破金华,大学士朱大典阖门死之。
富平将军张名振弃石浦,以舟师扈王出海,投肃虏伯黄斌卿,斌卿不纳。
永胜伯郑彩至舟山,奉王入闽。
叛将张国柱攻舟山,为水营将阮进所败,劫元妃、世子去。(以上三节《小腆纪年》并系九月内。)
二十四日,大学士孙嘉绩卒。
八月十一日,建宁陷,佥事倪懋熹死之。
二十七日,闽中陷,唐藩出奔汀州,为北兵所杀(按《小腆纪年》:唐藩名聿键,小字长寿,太祖九世孙。二十一日自延平出奔,二十四日大兵取延平及天兴府,追杀于汀州之府堂,时二十八日也)。
九月,以兵科给事中张煌言为右佥都御史(按《小腆纪年》以明年正月进是职)。
十月丁酉,王发舟山。
十一月丙寅,王次厦门(《南疆绎史》称中左所,亦名鹭门)。时郑芝龙(《小腆纪年》云:字飞皇,小字一官,福建南安县石井人)已降北,令彩执王以降,彩不从。芝龙之子成功亦不肯随父,复建议海上,而以厦门为营。然亦不欲奉王,改明年为隆武三年。于是郑彩改次长垣,改明年为监国二年。海上遂有二朔。
二年丁亥正月癸卯朔,王在长垣。
辛未,王牙出师,提督杨耿、总兵郑联皆以兵来会。进郑彩建国公,封张名振定西侯。杨耿同安伯,郑联定远伯,周瑞闽安伯,周鹤芝平夷(《小腆纪年》作彝)伯,阮进荡胡(《纪年》作湖)伯,阮骏英义伯。
以原任南佥事林汝翥为兵部右侍郎。
周鹤芝复海口,以参议(《小腆纪年》作参谋)林舞、总兵赵牧守之。
进册贵嫔陈氏(《小腆纪年》作张氏)为元妃。
二月壬申朔,克海澄,明日,攻漳平(《南疆绎史》作漳州,按漳平属龙岩州,此疑伪)失利,又明日,北兵攻海澄,南师送入于海。
丙子,克漳浦,以闽人洪有文(《南疆绎史》云:饶州人,同安阮锡夕阳寮稿作有桢,字亮士,嘉禾里人)为令,五日复陷,有文死之。
郧西王常氵彪(《小腆纪年》作常潮,事在四月,常氵彪为贵溪王,明年二月,永宁寨破,死)复建宁,其裨将王祈(《南疆绎史》作祈)复邵武。
三月,兵部右侍郎林汝翥、吏部员外郎林{次土}合兵攻福清。不克,死之(《小腆纪年》作十月事)。
四月,海口陷,参议林舞、总兵赵牧死之,周鹤芝退保火烧岙。
吴淞提督吴胜兆反正,命定西侯张名振率舟师赴之,以兵部(《小腆纪年》作户部)右侍郎沈廷扬、右佥都御史张煌言、给事中徐孚远、御史冯京第监其军。抵崇明舟覆,名振等从间道脱归,廷扬被执,死之。
六月,攻漳州失利。
王至琅江,钱肃乐来朝,拜兵部尚书。
以闽中原任太仆寺卿刘沂春为右副都御史,原任广东粮道(《小腆纪年》称副使,第十卷本传同)。吴钟峦为通政使(按《纪年》以十月召用),并以钱肃乐荐也。
七月,王亲征,会郑彩、周瑞、周鹤芝、阮进之师攻福州,败绩。
八月丙戌,克连江(按《小腆纪年》:是日遣兵袭连江)。
以右佥都御史沈宸荃为兵部尚书(按《小腆纪年》:以十月进是职)。
以闽中原任温州巡抚刘中藻为兵部尚书、武英殿(按《小腆纪年》:于是年正月授职,兼东阁)大学士。
十月,长乐、永福、闽清皆下,罗源知县朱丕承、宁德知县钱楷皆以城来降(按《小腆纪年》:九月遣兵复罗源,又复连江,于是长乐、永福、闽清诸城皆下)。
以闽中原任户部侍郎林正亨为户部尚书,佥都御史余为左都御史,御史林嵋为吏科给事中,礼部主事黄岳(《南疆绎史》作宾,《小腆纪年》作宾,按《俗书宾》作宾,《字典》无此字)为吏部考功司郎中。
辛未,邓藩审理(《小腆纪年》作邓藩理,系人名)陈世亨以一旅复安固(按瑞安县在晋时为安固县),援兵不继复陷,被执,大骂而死。
遣大学士刘中藻攻福宁州,破之,镇将涂登华降。
以兵科给事中孙延龄为兵部右侍郎,大学士嘉绩子也。
三年戊子正月丁酉朔,王在闽安镇。
遣闽中原任东阁大学士朱继祚与同安伯杨耿攻兴化,克之。
以兵科给事中(《胜朝殉节诸臣录》止称给事中)陈士京为光禄寺卿,奉使粤中。
癸丑郑彩杀大学士熊汝霖、义兴侯郑遵谦。
兵科给事中陈希友、熊曰绘疏参郑彩逆恶大罪,为诸臣所劝,不果上。
二月,以兵部尚书钱肃乐兼东阁大学士。
北帅郭三才(《南疆绎史》作天才)来降,封为忠勤伯。
三月,兴化陷,吏科给事中林嵋、兴泉道汤芬死之;莆田陷,大学士朱继祚、知县都廷谏死之;永福陷,里居给事中邬(《胜朝殉节诸臣录》作鄢)正畿、御史林逢经死之;长乐陷,里居御史王恩及(《小腆纪年》作王恩)死之;建宁陷,守将王祈死之。王在闽中先后复三府一州二十七县,至是皆失,仅留宁德、福安二县。
六月初五日戊戌,大学士钱肃乐以忧卒。
十月,以工部尚书沈宸荃、右副都御史刘沂春兼东阁大学士。
四年己丑正月辛酉(《小腆纪年》作庚申)朔,王次沙埕。
监察御史黄宗羲自剡中至,拜为左佥都御史,寻进左副都御史。
三月,于德陷。
黄斌卿遣其弟孝卿偕佥都御史冯京第乞师日本,不得要领而还。
四月,福安陷,大学士刘中藻及其部将董世南(《小腆纪年》作世上)等并死之,兵科给事中(原作翰林院简讨据第六卷本传正)钱肃范被执,不屈见杀。
六月,定西侯张名振复健逃所。
七月壬戌,王次健跳所,遣使者拜山寨诸营官爵,授东山寨李长祥、四明寨王翊并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按《小腆纪年》:时授翊河南道御史,十月来朝,擢是职)。壬午,北兵闱健跳,荡胡伯阮进追败之。
封平西将军王朝先平西伯。
以右佥都御史冯京第为兵部右侍郎。
八月壬辰,世子生。
九月丁酉,张名振、阮进、王朝先其杀黄斌卿。
十月己已(《小腆纪年》作乙巳,按历法,是月无己巳日),王移跸舟山,以参将府为行在。
大学士刘沂春还闽。
以闽中原任户工二部尚书张肯堂为东阁大学士,吏部右侍郎朱永为左侍郎(按《小腆纪年》:时进工部尚书,仍兼吏部事,第十卷本传同),进户部侍郎孙延龄为户部尚书,以右佥都御史李长祥、张煌言并为兵部左侍郎(按《纪年》:煌言为右侍郎,第十三卷本传同)。
命兵部右侍郎冯京第、左副都御史黄宗羲乞师日本,不得要领而还(按《小腆纪年》:是年十一月乞师日本,以澄波将军阮美为使,不著京第宗羲名)。
十二月,粤中遣使封郑成功为延平王,闽海始用永历年号。
左副都御史黄宗羲以母老乞归,许之。
五年庚寅正月乙卯朔,王在舟山。
三月,右佥都御史四明寨王翊来朝,拜兵部左侍郎(《小腆纪年》作右侍郎,第九卷本传同)。
八月,兵部左侍郎王翊帅师破新昌,拔虎山,进本部尚书(《小腆纪年》止称侍郎,尝未进尚书)。
九月,郑彩与郑成功争厦门,为成功所败,泊沙埕,张名振击破其余兵(按《小腆纪年》:争厦门在八月,沙埕之破,在周瑞周周芝分屯三盘后)。
以兵科给事中徐孚远为国子监祭酒(按《小腆纪年》:于己丑十月擢左佥都御史,未尝转是职)。
周瑞、周鹤芝以楼船三百分屯温州之三盘,为舟山犄角。
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十一月,北兵攻杜岙,兵部右侍郎冯京第死之(《小腆纪年》作九月事)。
六年辛卯正月已卯朔,王在舟山。
二月(《小腆纪年》作闰二月)乙卯,张名振杀王朝先,并其军。
以太仆寺少卿曹从龙为兵部右侍郎。
七月,北兵攻四明寨,兵部尚书王翊死之(按《小腆纪年》:是月被执,八月至定海死之,第九卷本传同)。
北兵会攻行朝,定西侯张名振、英义伯阮骏、扈王发舟山。
八月辛酉,北人试舟海口,为南师所败,获其楼船,馘十一人而纵之。
丙寅大雾,北兵悉抵螺头门,守陴者方觉,荡胡伯阮进邀击大洋,风反师,进死之。
九月丙子,城陷,元妃陈氏投井死,贵嫔(《小腆纪年》称宫娥)张氏、义阳王妃杜氏从之。大学士张肯堂、礼部尚书吴钟峦、兵部尚书李向中、工部尚书(原作吏部侍郎,兹据第十卷本传正)朱永、通政司参议(《纪年》称通政使)郑遵俭、兵科给事中董志宁、兵部郎中朱养时、户部主事林瑛、江用楫(《纪年》瑛为吏部)、礼部主事董玄、兵部主事李(《航海遗闻》作杨)开国、朱万年、顾珍、工部主事顾宗尧、工部所正戴仲明、礼部主事(原作中书舍人,《胜朝殉节诸臣录》同,兹据第十卷本传正)苏兆人,安洋将军刘世勋、左都督张名扬、锦衣卫指挥王朝相、内官监太监刘朝(《南疆绎史》作朝)、定西侯参谋顾明楫、贡生娄文焕、诸生林世英、朱锡龄等并死之。北兵相谓曰:"吾兵南下,所不易拔者,江阴、泾县,合舟山而三耳。"
七年壬辰正月癸酉朔,定西侯张名振、大学士沈宸荃、兵部右侍郎张煌言扈王至厦门(按《小腆纪年》:在是月丁酉后)。
延平王郑成功朝见,行四拜礼(《小腆纪年》云:以宗人府府正礼见)。贽千金,紬缎百匹,供应甚殷,从臣亦皆有赠,寻奉王居金门。
七月,大学士沈宸荃舣舟南日山,遭风没于海。
八年癸已正月戊辰朔,王在金门。
三月,王自去监国号,奉表滇中。
九月,定西侯张名振帅师北上,以兵部右侍郎张煌言为监军,入长江,趋丹阳,掠丹徒,左次崇明,冬尽乃还。
甲午年,王在金门(按《小腆纪年》:以是年正月居南澳)。
二月(《小腆纪年》作正月)定西侯张名振、监军张煌言,帅师再入长江,掠瓜洲,侵仪真,抵燕子矶而还。
乙未年,王在金门。
十一月(《航海遗闻》作八月,《行朝录》、《台湾外纪》并作五月),延平王郑成功遣英义伯阮骏、总制陈雪之(《小腆纪年》作陈六御)帅师围舟山,北将巴臣兴降(《纪年》云:原名臣功,时授铁骑镇)。
二十九日,定西侯张名振卒于军。
丙申年,王在金门。
八月二十六日,北师复取舟山,英义伯阮骏、总制陈雪之并赴海死(《小腆纪年》云:陈六御自刎死)。北人以舟山不可守,迫其民过海,溺死者无算,遂空其地。
丁酉年,王在南澳。
滇中遣使至,加张煌言左侍郎(《小腆纪年》作明年正月事)。
戊戌年,王在南澳。
二月(《张忠烈公神道碑》作三月,《小腆纪年》作七月),延平王郑成功会师浙海,以兵部左侍郎张煌言为监军,北伐抵洋山(按洋山当作羊山),怪风猝至,义阳王溺死,乃还。
己亥年,王在南澳。
五月,延平王郑成功全师北指,监军张煌言以所部前驱入江,抵瓜洲,克其城。成功南攻镇江,亦克之,大江南北皆来降附。其已下者,四府三州二十四县。会前锋败,成功仓猝移帐,遂大溃,乘流出海,煌言亦从间道归天台(按《小腆纪年》:煌言徇江南北,下四府三州二十二县,会成功兵溃,八月归天台)。郑成功迁王于澎湖岛(按《小腆纪年》:在滇中命王监国后)。
六月,王遣使祭光禄寺卿陈士京。
滇中遣使斋手敕,仍命王监国,加张煌言本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按《小腆纪年》:在天台后)。
庚子年,王在澎湖岛。
郑成功攻台湾,克之,红夷乞降,以大舶迁其国。成功遂王其地(按《小腆纪年》:在明年十二月)。
辛丑年,王在澎湖岛。
四月,郑成功复奉王居金门。
壬寅年,王在金门。
二月十三日,滇中陷,桂藩为北将吴三桂(《小腆纪年》云:字长白,高邮人,辽东中后所籍)所杀(按《纪年》:滇都以己亥正月陷,桂藩由榔以辛丑十二月被执,至是年四月绞死于南)。
五月初八日,延平王郑成功卒,海上诸臣议复奉王监国。
十一月二十三日,王薨。
辛未,王牙出师,提督杨耿、总兵郑联皆以兵来会。进郑彩建国公,封张名振定西侯。杨耿同安伯,郑联定远伯,周瑞闽安伯,周鹤芝平夷(《小腆纪年》作彝)伯,阮进荡胡(《纪年》作湖)伯,阮骏英义伯。
以原任南佥事林汝翥为兵部右侍郎。
周鹤芝复海口,以参议(《小腆纪年》作参谋)林舞、总兵赵牧守之。
进册贵嫔陈氏(《小腆纪年》作张氏)为元妃。
二月壬申朔,克海澄,明日,攻漳平(《南疆绎史》作漳州,按漳平属龙岩州,此疑伪)失利,又明日,北兵攻海澄,南师送入于海。
丙子,克漳浦,以闽人洪有文(《南疆绎史》云:饶州人,同安阮锡夕阳寮稿作有桢,字亮士,嘉禾里人)为令,五日复陷,有文死之。
郧西王常氵彪(《小腆纪年》作常潮,事在四月,常氵彪为贵溪王,明年二月,永宁寨破,死)复建宁,其裨将王祈(《南疆绎史》作祈)复邵武。
三月,兵部右侍郎林汝翥、吏部员外郎林{次土}合兵攻福清。不克,死之(《小腆纪年》作十月事)。
四月,海口陷,参议林舞、总兵赵牧死之,周鹤芝退保火烧岙。
吴淞提督吴胜兆反正,命定西侯张名振率舟师赴之,以兵部(《小腆纪年》作户部)右侍郎沈廷扬、右佥都御史张煌言、给事中徐孚远、御史冯京第监其军。抵崇明舟覆,名振等从间道脱归,廷扬被执,死之。
六月,攻漳州失利。
王至琅江,钱肃乐来朝,拜兵部尚书。
以闽中原任太仆寺卿刘沂春为右副都御史,原任广东粮道(《小腆纪年》称副使,第十卷本传同)。吴钟峦为通政使(按《纪年》以十月召用),并以钱肃乐荐也。
七月,王亲征,会郑彩、周瑞、周鹤芝、阮进之师攻福州,败绩。
八月丙戌,克连江(按《小腆纪年》:是日遣兵袭连江)。
以右佥都御史沈宸荃为兵部尚书(按《小腆纪年》:以十月进是职)。
以闽中原任温州巡抚刘中藻为兵部尚书、武英殿(按《小腆纪年》:于是年正月授职,兼东阁)大学士。
十月,长乐、永福、闽清皆下,罗源知县朱丕承、宁德知县钱楷皆以城来降(按《小腆纪年》:九月遣兵复罗源,又复连江,于是长乐、永福、闽清诸城皆下)。
以闽中原任户部侍郎林正亨为户部尚书,佥都御史余为左都御史,御史林嵋为吏科给事中,礼部主事黄岳(《南疆绎史》作宾,《小腆纪年》作宾,按《俗书宾》作宾,《字典》无此字)为吏部考功司郎中。
辛未,邓藩审理(《小腆纪年》作邓藩理,系人名)陈世亨以一旅复安固(按瑞安县在晋时为安固县),援兵不继复陷,被执,大骂而死。
遣大学士刘中藻攻福宁州,破之,镇将涂登华降。
以兵科给事中孙延龄为兵部右侍郎,大学士嘉绩子也。
三年戊子正月丁酉朔,王在闽安镇。
遣闽中原任东阁大学士朱继祚与同安伯杨耿攻兴化,克之。
以兵科给事中(《胜朝殉节诸臣录》止称给事中)陈士京为光禄寺卿,奉使粤中。
癸丑郑彩杀大学士熊汝霖、义兴侯郑遵谦。
兵科给事中陈希友、熊曰绘疏参郑彩逆恶大罪,为诸臣所劝,不果上。
二月,以兵部尚书钱肃乐兼东阁大学士。
北帅郭三才(《南疆绎史》作天才)来降,封为忠勤伯。
三月,兴化陷,吏科给事中林嵋、兴泉道汤芬死之;莆田陷,大学士朱继祚、知县都廷谏死之;永福陷,里居给事中邬(《胜朝殉节诸臣录》作鄢)正畿、御史林逢经死之;长乐陷,里居御史王恩及(《小腆纪年》作王恩)死之;建宁陷,守将王祈死之。王在闽中先后复三府一州二十七县,至是皆失,仅留宁德、福安二县。
六月初五日戊戌,大学士钱肃乐以忧卒。
十月,以工部尚书沈宸荃、右副都御史刘沂春兼东阁大学士。
四年己丑正月辛酉(《小腆纪年》作庚申)朔,王次沙埕。
监察御史黄宗羲自剡中至,拜为左佥都御史,寻进左副都御史。
三月,于德陷。
黄斌卿遣其弟孝卿偕佥都御史冯京第乞师日本,不得要领而还。
四月,福安陷,大学士刘中藻及其部将董世南(《小腆纪年》作世上)等并死之,兵科给事中(原作翰林院简讨据第六卷本传正)钱肃范被执,不屈见杀。
六月,定西侯张名振复健逃所。
七月壬戌,王次健跳所,遣使者拜山寨诸营官爵,授东山寨李长祥、四明寨王翊并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按《小腆纪年》:时授翊河南道御史,十月来朝,擢是职)。壬午,北兵闱健跳,荡胡伯阮进追败之。
封平西将军王朝先平西伯。
以右佥都御史冯京第为兵部右侍郎。
八月壬辰,世子生。
九月丁酉,张名振、阮进、王朝先其杀黄斌卿。
十月己已(《小腆纪年》作乙巳,按历法,是月无己巳日),王移跸舟山,以参将府为行在。
大学士刘沂春还闽。
以闽中原任户工二部尚书张肯堂为东阁大学士,吏部右侍郎朱永为左侍郎(按《小腆纪年》:时进工部尚书,仍兼吏部事,第十卷本传同),进户部侍郎孙延龄为户部尚书,以右佥都御史李长祥、张煌言并为兵部左侍郎(按《纪年》:煌言为右侍郎,第十三卷本传同)。
命兵部右侍郎冯京第、左副都御史黄宗羲乞师日本,不得要领而还(按《小腆纪年》:是年十一月乞师日本,以澄波将军阮美为使,不著京第宗羲名)。
十二月,粤中遣使封郑成功为延平王,闽海始用永历年号。
左副都御史黄宗羲以母老乞归,许之。
五年庚寅正月乙卯朔,王在舟山。
三月,右佥都御史四明寨王翊来朝,拜兵部左侍郎(《小腆纪年》作右侍郎,第九卷本传同)。
八月,兵部左侍郎王翊帅师破新昌,拔虎山,进本部尚书(《小腆纪年》止称侍郎,尝未进尚书)。
九月,郑彩与郑成功争厦门,为成功所败,泊沙埕,张名振击破其余兵(按《小腆纪年》:争厦门在八月,沙埕之破,在周瑞周周芝分屯三盘后)。
以兵科给事中徐孚远为国子监祭酒(按《小腆纪年》:于己丑十月擢左佥都御史,未尝转是职)。
周瑞、周鹤芝以楼船三百分屯温州之三盘,为舟山犄角。
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十一月,北兵攻杜岙,兵部右侍郎冯京第死之(《小腆纪年》作九月事)。
六年辛卯正月已卯朔,王在舟山。
二月(《小腆纪年》作闰二月)乙卯,张名振杀王朝先,并其军。
以太仆寺少卿曹从龙为兵部右侍郎。
七月,北兵攻四明寨,兵部尚书王翊死之(按《小腆纪年》:是月被执,八月至定海死之,第九卷本传同)。
北兵会攻行朝,定西侯张名振、英义伯阮骏、扈王发舟山。
八月辛酉,北人试舟海口,为南师所败,获其楼船,馘十一人而纵之。
丙寅大雾,北兵悉抵螺头门,守陴者方觉,荡胡伯阮进邀击大洋,风反师,进死之。
九月丙子,城陷,元妃陈氏投井死,贵嫔(《小腆纪年》称宫娥)张氏、义阳王妃杜氏从之。大学士张肯堂、礼部尚书吴钟峦、兵部尚书李向中、工部尚书(原作吏部侍郎,兹据第十卷本传正)朱永、通政司参议(《纪年》称通政使)郑遵俭、兵科给事中董志宁、兵部郎中朱养时、户部主事林瑛、江用楫(《纪年》瑛为吏部)、礼部主事董玄、兵部主事李(《航海遗闻》作杨)开国、朱万年、顾珍、工部主事顾宗尧、工部所正戴仲明、礼部主事(原作中书舍人,《胜朝殉节诸臣录》同,兹据第十卷本传正)苏兆人,安洋将军刘世勋、左都督张名扬、锦衣卫指挥王朝相、内官监太监刘朝(《南疆绎史》作朝)、定西侯参谋顾明楫、贡生娄文焕、诸生林世英、朱锡龄等并死之。北兵相谓曰:"吾兵南下,所不易拔者,江阴、泾县,合舟山而三耳。"
七年壬辰正月癸酉朔,定西侯张名振、大学士沈宸荃、兵部右侍郎张煌言扈王至厦门(按《小腆纪年》:在是月丁酉后)。
延平王郑成功朝见,行四拜礼(《小腆纪年》云:以宗人府府正礼见)。贽千金,紬缎百匹,供应甚殷,从臣亦皆有赠,寻奉王居金门。
七月,大学士沈宸荃舣舟南日山,遭风没于海。
八年癸已正月戊辰朔,王在金门。
三月,王自去监国号,奉表滇中。
九月,定西侯张名振帅师北上,以兵部右侍郎张煌言为监军,入长江,趋丹阳,掠丹徒,左次崇明,冬尽乃还。
甲午年,王在金门(按《小腆纪年》:以是年正月居南澳)。
二月(《小腆纪年》作正月)定西侯张名振、监军张煌言,帅师再入长江,掠瓜洲,侵仪真,抵燕子矶而还。
乙未年,王在金门。
十一月(《航海遗闻》作八月,《行朝录》、《台湾外纪》并作五月),延平王郑成功遣英义伯阮骏、总制陈雪之(《小腆纪年》作陈六御)帅师围舟山,北将巴臣兴降(《纪年》云:原名臣功,时授铁骑镇)。
二十九日,定西侯张名振卒于军。
丙申年,王在金门。
八月二十六日,北师复取舟山,英义伯阮骏、总制陈雪之并赴海死(《小腆纪年》云:陈六御自刎死)。北人以舟山不可守,迫其民过海,溺死者无算,遂空其地。
丁酉年,王在南澳。
滇中遣使至,加张煌言左侍郎(《小腆纪年》作明年正月事)。
戊戌年,王在南澳。
二月(《张忠烈公神道碑》作三月,《小腆纪年》作七月),延平王郑成功会师浙海,以兵部左侍郎张煌言为监军,北伐抵洋山(按洋山当作羊山),怪风猝至,义阳王溺死,乃还。
己亥年,王在南澳。
五月,延平王郑成功全师北指,监军张煌言以所部前驱入江,抵瓜洲,克其城。成功南攻镇江,亦克之,大江南北皆来降附。其已下者,四府三州二十四县。会前锋败,成功仓猝移帐,遂大溃,乘流出海,煌言亦从间道归天台(按《小腆纪年》:煌言徇江南北,下四府三州二十二县,会成功兵溃,八月归天台)。郑成功迁王于澎湖岛(按《小腆纪年》:在滇中命王监国后)。
六月,王遣使祭光禄寺卿陈士京。
滇中遣使斋手敕,仍命王监国,加张煌言本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按《小腆纪年》:在天台后)。
庚子年,王在澎湖岛。
郑成功攻台湾,克之,红夷乞降,以大舶迁其国。成功遂王其地(按《小腆纪年》:在明年十二月)。
辛丑年,王在澎湖岛。
四月,郑成功复奉王居金门。
壬寅年,王在金门。
二月十三日,滇中陷,桂藩为北将吴三桂(《小腆纪年》云:字长白,高邮人,辽东中后所籍)所杀(按《纪年》:滇都以己亥正月陷,桂藩由榔以辛丑十二月被执,至是年四月绞死于南)。
五月初八日,延平王郑成功卒,海上诸臣议复奉王监国。
十一月二十三日,王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