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神魔志怪>> 郭宪 Guo Xian   中国 China   东汉  
汉武洞冥记
  志怪小说集。简称《洞冥记》。旧本题后汉郭宪撰。郭宪,字子横。汝南宋(今河南商丘)人。光武时拜博士,官至光禄勋。宪为人刚正敢言,反对王莽称帝,以至焚其所赐之衣,并以直谏忤光武帝,当时乡里称“关东觥觥郭子横”。《洞冥记》记神仙道术及远方怪异之事,内容荒诞无稽。但其字句妍华,后代文人乐于采摭征引。书中所记羲和、三足鸟、青龙衔烛等神话及仙话材料,也有一定价值。
  《洞冥记》称郭宪作,开始于《旧唐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只题“郭氏”,无名。“六朝人虚造神仙家言,每好称郭氏,殆以影射郭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此书辞采缛艳,迥异东汉文字,未必是郭宪所撰,疑是六朝人伪托。《隋书·经籍志》载此书只有1卷,《旧唐书·经籍志》始作4卷,《文献通考》又有《拾遗》 1卷。关于《洞冥记》的得名,郭宪序说:“汉武帝明俊特异之主,东方朔因滑稽浮诞以匡谏,洞心于道教,使冥迹之奥昭然显著,今籍旧史之所不载者,聊以闻见,撰《洞冥记》4卷,成一家之书。”
  有《汉魏丛书》、《龙威秘书》本、《说郛》本等。
汉武洞冥记
  提要
  
  《汉武洞冥记》四卷,旧本题后汉郭宪撰。宪字子横,汝南宋人。官至光禄勋。事迹具《后汉书•方术传》。是书《隋志》止一卷,《唐志》始作四卷,《文献通考》有《拾遗》一卷。晁公武《读书志》引宪自序,谓汉武明隽特异之主,东方朔因滑稽浮诞以匡谏,洞心于道教,使冥迹之奥,昭然显着,故曰洞冥。陈振孙《书录解题》云,其《别录》又于御览中抄出。则四卷亦非全书,《别录》当即《拾遗》也。今宪序与《拾遗》俱已佚,惟存此四卷。核以诸书所引,皆相符合,盖犹旧本。考《范史》载,宪初以不臣王莽,至焚其所赐之衣,逃匿海滨。后以直谏忤光武帝,时有关东觥觥郭子横之语,盖亦刚正忠直之士。徒以噀酒救火一事,遂抑之方术之中,其事之有无,已不可定。至于此书所载,皆怪诞不根之谈,未必真出宪手。又词句缛艳,亦迥异东京,或六朝人依托为之。然所言影娥池事,唐上官仪用以入诗,时称博洽,后代文人词赋,引用尤多。盖以字句妍华,足供采摭,至今不废,良以是耳。若其中伏生受《尚书》于李克一条,悠谬支离,全乖事实。朱彝尊乃采以入《经义考》,则嗜博贪奇,有失别择,非着书之体例矣。
  
  校点说明
  
  《汉武帝别国洞冥记》四卷,又作《汉武洞冥记》、《洞冥记》,旧题后汉郭宪撰。郭宪,西汉末宋(今安徽太和县北)人,字子横。王莽篡位,拜宪郎中,宪不受,逃往东海之滨隐居。光武帝即位,应召拜博士,后迁光禄勋。宪好道术,尝从帝南郊祭祀,宪忽面向东北含酒三潠,问其故,云齐国失火。后知齐国果于是日火灾。后代学者或有疑本书非汉人撰,当六朝人伪托,然亦未有确据,存疑可也。
  
  据郭宪自序,“洞冥”当为洞达神仙幽冥之意。该书以汉武帝求仙和异域贡物为主要内容,道教意味颇浓。所叙“别国”,主要指西域及今中亚西亚一带国家。所贡方物,珍稀奇异,功效神奇,极富想象力。所叙奇闻,可了解这些地区和国家的民俗与传说。
  
  本书据郭宪自序,当为四卷。但某些史书经籍志及目录学著作或有作一卷、五卷者。现存四卷本,主要有《顾氏文房小说》、《古今逸史》、《汉魏丛书》等本。今以《顾氏文房小说》本为底本,参酌其他诸本予以校勘。
   
  
  序
  
  宪家世述道书,推求先圣往贤之所撰集,不可穷尽,千室不能藏,万乘不能载,犹有漏逸。或言浮诞,非政教所同,经文史官记事,故略而不取,盖偏国殊方,并不在录。愚谓古曩余事,不可得而弃。况汉武帝,明俊特异之主,东方朔因滑稽浮诞,以匡谏洞心于道教,使冥迹之奥,昭然显著。今籍旧史之所不载者,聊以闻见,撰《洞冥记》四卷,成一家之书,庶明博君子该而异焉。武帝以欲穷神仙之事,故绝域遐方,贡其珍异奇物,及道术之人,故于汉世盛于群主也。故编次之云尔。
  
  卷第一
  
  汉武帝未诞之时,景帝梦一赤彘从云中直下,入崇兰阁。帝觉而坐于阁上,果见赤气如烟雾来蔽户牖。望上,有丹霞蓊郁而起,乃改崇兰阁为猗兰殿。后王夫人诞武帝于此殿。有青雀群飞于霸城门,乃改为青雀门。乃更修饰,刻木为绮橑。雀去,因名青绮门。
  
  东方朔,字曼倩。父张夷,字少平,妻田氏女。夷年二百岁,颜如童子。朔生三日,而田氏死,时景帝三年也。邻母拾而养之。年三岁,天下秘谶,一览暗诵于口,常指撝天下,空中独语。邻母忽失朔,累月方归,母笞之。后复去,经年乃归。母忽见,大惊曰:“汝行经年一归,何以慰我耶?”朔曰:“儿至紫泥海,有紫水污衣,仍过虞渊湔浣,朝发中返,何云经年乎?”母问之:“汝悉是何处行?”朔曰:“儿湔衣竟,暂息都崇堂。王公饴之以丹霞浆,儿食之太饱,闷几死,乃饮玄天黄露半合,即醒。既而还。路遇一苍虎,息于路傍。儿骑虎还,打捶过痛,虎啮儿脚伤。”母悲嗟,乃裂青布裳裹之。朔复去家万里,见一枯树,脱布挂于树。布化为龙,因名其地为布龙泽。朔以元封中游蒙鸿之泽,忽见王母采桑于白海之滨。俄有黄眉翁指阿母以告朔曰:“昔为吾妻,托形为太白之精,今汝此星精也。吾却食吞气,已九千余岁,目中瞳子,色皆青光,能见幽隐之物,三千岁一反骨洗髓,二千岁一刻肉伐毛。自吾生,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建元二年,帝起腾光台,以望四远。于台上撞碧玉之钟,挂悬黎之磬,吹霜条之篪,唱来云依日之曲。方朔再拜于帝前,曰:“臣东游万林之野,获九色凤雏,涔源丹獭之水赤色。西过洞壑,得沧渊虬子静海游珠。洞壑在虞渊西,虬泉池在五柞宫北,中有追云舟、起风舟、侍仙舟、含烟舟。或以杪棠为杝楫,或以木兰文柘为橹棹,又起五层台于月下。”
  
  钓影山去昭河三万里,有云气,望之如山影。丹藿生于影中,叶浮水上。有紫河万里,深十丈,中有寒荷,霜下方香盛。有降灵坛、养灵池、分光殿五间、奔雷室七间、望蟾阁十二丈,上有金镜,广四尺。元封中,有祇国献此镜,照见魑魅,不获隐形。
  
  都夷香如枣核,食一片,则历月不饥。以粒如粟米许,投水中,俄而满大盂也。
  
  甘泉宫南昆明池中,有灵波殿七间。皆以桂为柱,风来自香。帝既耽于灵怪,常得丹豹之髓、白凤之骨,磨青锡为屑,以苏油和之,照于神坛,夜暴雨光不灭。有霜蛾,如蜂赴火,侍者举麟须拂拂之。
  
  元光中,帝起寿灵坛。坛上列植垂龙之木,似青梧,高十丈,有朱露,色如丹汁,洒其叶,落地皆成珠。其枝似龙之倒垂,亦曰珍枝树。此坛高八丈,帝使董谒乘云霞之辇以升坛。至夜三更,闻野鸡鸣,忽如曙,西王母驾玄鵉,歌春归乐,谒乃闻王母歌声而不见其形。歌声绕梁三匝乃止,坛傍草树枝叶或翻或动,歌之感也。四面列种软枣,条如青桂。风至,自拂阶上游尘。
  
  董谒,字仲玄,武都郁邑人也。少好学,尝游山泽,负挟图书,患其繁重。家贫,拾树叶以代书简,言其易卷怀也。编荆为床,聚鸟兽毛以寝其上。
  
  波祗国,亦名波弋国。献神精香草,亦名荃蘼,亦名春芜。一根百条,其间如竹节,柔软,其皮如弦,可为布,所谓春芜布,亦名香荃布,坚密如纨冰也。握一片,满室皆香,妇人带之,弥有芬馥。
  
  翕韩国献飞骸兽,状如鹿,青色。以寒青之丝为绳系之。及死,帝惜之而不瘗,挂于苑闩。皮毛皆烂朽,惟骨色犹青。时人咸知其神异,更以绳系其足。往视之,唯见所系处存,而头尾及骨皆飞去。
  
  旦露池西有灵池,方四百步。有连钱荇、浮根菱、倒枝藻。连钱荇,荇如钱文;浮根菱,根出水上,叶沉波下,实细薄,皮甘香,叶半青半白,霜降弥美,因名青冰菱也;倒枝藻者,枝横倒水中,长九尺余,如结网,有野鸭、秋凫及鸥鹥来翔水上,入此草中,皆不得出,如缯网也。亦名水网藻。中有转羽舫、逐龙舫、凌波舫,帝尝游宴于此。
  
  卷第二
  
  元鼎元年,起招仙阁于甘泉宫西。编翠羽麟毫为帘,青琉璃为扇,悬黎火齐为床,其上悬浮金轻玉之磬。浮金者,色如金,自浮于水上;轻玉者,其质贞明而轻。有霞光绣,有藻龙绣,有连烟绣,有走龙锦,有云凤锦,翻鸿锦。阁上烧荃靡香屑,烧粟许,其气三月不绝。进■〈山房〉嵻细枣,出■〈山房〉嵻山,山临碧海上,万年一实,如今之软枣。咋之有膏,膏可燃灯,西王母握以献帝。燃芳苡灯,光色紫,有白凤、黑龙、馵足来,戏于阁边。有青鸟,赤头,道路而下,以迎神女。神女留玉钗以赠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黄諃欲之,明日示之,既发匣,有白燕飞升天。后宫人学作此钗,因名玉燕钗,言吉祥也。
  
  元鼎五年,郅支国贡马肝石百斤。常以水银养之,内玉柜中,金泥封其上。国人长四尺,惟饵此石而已。半青半白,如今之马肝。舂碎以和九转之丹,服之,弥年不饥渴也。以之拂发,白者皆黑。帝坐群臣于甘泉殿,有发白者,以石拂之,应手皆黑。是时公卿语曰:“不用作方伯,惟须马肝石。”此石酷烈,不和丹砂,不可近发。帝寝灵庄殿,召东方朔于青绮,窗不隔绨纨,重幕,问朔曰:“汉承庚运,火德,以何精瑞为祥应?”朔跪而对曰:“臣常至吴明之墟,是长安东过扶桑七万里,有及云山。山顶有井,云起井中,若土德王黄云出,火德王赤云出,水德王黑云出,金德王白云出,木德王青云出。此皆应瑞德也。”帝曰:“善”。
  
  元封中,起方山像,招诸灵异,召东方朔言其秘奥。乃烧天下异香,有沉光香、精祗香、明庭香、金磾香、涂魂香,外国所贡青楂之灯。青楂木有膏,如淳漆,削置器中,以蜡和之涂布,燃照数里。
  
  起神明台,上有九天道金床、象席,虎珀镇杂玉为簟。帝坐良久,设甜水之冰,以备洪濯酌。瑶琨碧酒,炮青豹之脯。果则有涂阴紫梨、琳国碧李,仙众与食之。
  
  吠勒国贡文犀四头,状如水兕。角表有光,因名明犀。置暗中,有光影,亦曰影犀。织以为簟,如锦绮之文。此国去长安九千里,在日南。人长七尺,被发至踵,乘犀象之车。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蛟人之舍,得泪珠。则蛟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
  
  甜水去虞渊八十里,有甜溪,水味如蜜。东方朔游此水,得数斛以献帝。投水于井,井水常甜而寒,洗沭则肌理柔滑。
  
  瑶琨,去玉门九万里,有碧草如麦,割之以酿酒,则味如醇酎,饮一合,三旬不醒。但饮甜水,随饮而醒。
  
  涂山之背,梨大如升,或云斗。紫色,千年一花,亦曰紫轻梨。
  
  琳国去长安九千里,生玉叶李,色如碧玉,数十年一熟,味酸。昔韩终常饵此李,因名韩终李。
  
  元封三年,大秦国贡花蹄牛。其色驳,高六尺,尾环绕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莲花,善走,多力。帝使辇铜石,以起望仙宫,迹在石上,皆如花形,故阳关之外花牛津,时得异石。长十丈,高三丈,立于望仙宫,因名龙钟石。武帝末,此石自陷入地,唯尾出土上,今人谓龙尾墩也。
  
  帝好微行,于长安城西,夜见一螭游于路。董竭曰:“昔杰媚末喜于膝上,以金簪贯玉褵腹为戏。今螭腹余金簪穿痕,安非此耶?”曰:“白龙鱼麟,网者食之。”帝曰:“试我也。”
  
  元封四年,修弥国献驳骡,高十尺,毛色赤斑,皆有日月之象。帝以金埏为锁绊,以宝器盛刍以饲之。
  
  元封五年,勒毕国贡细鸟,以方尺之玉笼盛数百头,形如大蝇,状似鹦鹉,声闻数里之间,如黄鹄之音也。国人常以此鸟候时,亦名曰候日虫。帝置之于宫内,旬日而飞尽,帝惜,求之不复得。明年,见细鸟集帷幕,或入衣袖,因名蝉。宫内嫔妃皆悦之,有鸟集其衣者,辄蒙爱幸。至武帝末,稍稍自死,人犹爱其皮。服其皮者,多为丈夫所媚。
  
  勒毕国,人长三寸,有翼,善言语戏笑,因名善语国。常群飞往日下自曝,身热乃归。饮丹露为浆。丹露者,日初出有露汁如珠也。
  
  太初二年,东方朔从西那汗国归,得声风木十枝献帝。长九尺,大如指。此木临因桓之水,则《禹贡》所谓因桓是也。其源出甜波。树上有紫燕黄鹄集其间,实如油麻风,吹枝如玉声,因以为名。帝以枝遍赐尊臣,臣有凶者,枝则汗,臣有死者,枝则折。昔老聃在于周世,年七百岁,枝竟未汗。偓佺生于尧时,年三千岁,枝竟未一折。帝乃以枝问朔,朔曰:“臣已见此枝三过枯死而复生,岂汗折而已哉!里语曰:年未半,枝不汗。此木五千年一湿,万岁不枯。”
  
  太初三年,起甘泉望风台。台上得白珠如花一枝,帝以锦盖覆之,如照月矣。因名照月珠,以赐董偃,盛以琉璃之筐。
  
  太初四年,东方朔从支提国来。国人长三丈二尺,三手三足,各三指,多力,善走,国内小山能移之,有涧泉,饮能尽。结海苔为衣,其戏笑,取犀象相投掷为乐。
  
  东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神马一匹,高九尺。帝问朔:“是何兽也?”朔曰:“昔西王母乘灵光辇以适东王公之舍,税此马游于芝田,乃食芝田之草。东王公怒,弃马于清津天岸。臣至王公之坛,因骑马返,绕日三匝,然入汉关,关犹未掩。臣于马上睡,不觉而玉至。”帝曰:“其名云何?”对曰:“因疾,为名步景。”朔当乘之时,如驽蹇之驴耳。东方朔曰:“臣有吉云草十顷,种于九景山东。二千岁一花,明年应生,臣走请刈之。得以秣马,马终不饥也。”朔曰:“臣至东极,过吉云之泽,多生此草,移于九景之山,全不如吉云之地。”帝曰:“何谓吉云?”朔曰:“其国俗以云气占吉凶,若乐事,则满室云起,五色照人,着于草树,皆成五色露珠,甚甘。”帝曰:“吉云露可得乎?”朔乃东走,至夕而返,得玄露、青露,盛青琉璃,各受五合,跪以献帝。遍赐群臣,群臣得尝者,老者皆少,疾者皆愈。凡五官尝露:董谒、李充、孟岐、郭琼、黄安也。
  
  李充,冯翊人也。自言三百岁,荷草畚,负《五岳真图》而至。帝礼待之,亦号负图先生也。
  
  孟岐,河清之逸人也。年可七百岁。语及周初事,了然如目前。岐侍周公升坛上,岐以手摩成王足。周公以玉笏与之,岐尝宝执,每以衣袂拂拭,笏厚七分,今锐断,恒切桂叶食之。闻帝好仙,披草盖而来谒帝焉。
  
  郭琼,东郡人也。形貌丑劣,而意度过人。曾宿人家,辄乞薪自照读书。昼眠,眼不闭,行地无迹。帝闻其异,征焉。
  
  黄安,代郡人也。为代郡卒。自云卑猥不获处人间,执鞭怀荆而读书。画地以记数者,夕地成池矣。时人谓黄安年可八十余,视如童子。常服朱砂,举体皆赤,冬不着裘。坐一神龟,广二尺,人问:“子坐此龟几年矣?”对曰:“昔伏羲始造网罟,获此龟以授吾。吾坐龟背已平矣。此虫畏日月之光,二千岁即一出头,吾坐此龟,已见五出头矣。”行即负龟以趋,世人谓黄安万岁矣。
  
  卷第三
  
  天汉二年,帝升苍龙阁,思仙术,召诸方士言远国遐方之事。唯东方朔下席,操笔跪而进,帝曰:“大夫为朕言乎?”朔曰:“臣游北极,至钟火之山,日月所不照,有青龙衔烛火以照。山之四极,亦有园圃池苑,皆植异木异草。有明茎草,夜如金灯,折枝为炬,照见鬼物之形。仙人宁封常服此草,于夜暝时,辄见腹光通外,亦名洞冥草。”帝令銼此草为泥,以涂云明之馆。夜坐此馆,不加灯烛。亦名照魅草。采以藉足,履水不沉。
  
  有梦草,似蒲,色红。昼缩入地,夜则出,亦名怀莫。怀其叶,则知梦之吉凶,立验也。帝思李夫人之容,不可得,朔乃献一枝,帝怀之,夜果梦夫人。因改曰怀梦草。
  
  有凤葵草,色丹,叶长四寸,味甘,久食令人身轻肌滑。赤松子饵之三岁,乘黄蛇入水,得黄珠一枚,色如真金,或言是黄蛇之卵,故名蛇珠,亦曰销疾珠。语曰:宁失千里驹,不失黄蛇珠。
  
  有五味草,初生味甘,花时味酸,食之使人不眠,名曰却睡草。末多国献此草。此国人长四寸,织麟毛为布,以文石为床,人形虽小,而屋宇崇旷,织凤毛锦,以锦为帷幕也。
  
  鸟哀国,有龙爪薤,长九尺,色如玉。煎之有膏,以和紫桂为丸,服一粒,千岁不饥,故语曰:薤和膏,身生毛。
  
  有掌中芥,叶如松子。取其子置掌中,吹之而生,一吹长一尺,至三尺而止,然后可移于地上。若不经掌中吹者,则不生也。食之能空中孤立,足不蹑地。亦名蹑空草。
  
  帝常见彗星,东方朔折指星之木以授帝。帝以木指彗星,星寻则没也。星出之夜,野兽皆鸣。别说谓之兽鸣星。
  
  有紫柰,大如斗,甜如蜜。核紫,花青,研之有汁如漆,可染衣。其汁着衣,不可湔浣。亦名暗衣柰。
  
  有龙肝瓜,长一尺,花红叶素,生于冰谷。所谓冰谷素叶之瓜。仙人瑕丘仲采药,得此瓜,食之,千岁不渴。瓜上恒如霜雪,刮尝,如蜜滓。及帝封泰山,从者皆赐冰谷素叶之瓜。
  
  帝解鸣鸿之刀,以赐朔。刀长三尺,朔曰:“此刀黄帝采首山之金鋳之,雄已飞去,雌者犹存。”帝临崩,举刀以示朔,恐人得此刀,欲销之。刀于手中化为鹊,赤色,飞去云中。
  
  有鹊衔火于清溪之上,鹊化成龙。
  
  西域献虎龙,高七尺,映日看之,光如聚炬火。有童子遥见有黄鹄,白首,鼓翅于帝前,即方朔。着黄绫单衣,头已斑白。汉朝皆异其神化而不测其年矣。
  
  善苑国尝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壳,胜于黄胶,亦谓之螯胶,胜于凤喙之胶也。
  
  帝常夕望,东边有青云起,俄而,见双白鹄集台之上,倏忽変为二神女,舞于台,握凤管之箫,抚落霞之琴,歌青吴春波之曲。帝舒暗海玄落之席,散明天发日之香,香出胥池寒国。地有发日树,言日从云出,云来掩日,风吹树枝,拂云开日光也。亦名开日树。树有汁,滴如松脂也。
  
  有玄都翠水,水中有菱,碧色,状如鸡飞,亦名翔鸡菱。仙人凫伯子常游翠水之涯,采菱而食之,令骨轻,兼身生毛羽也。
  
  有远飞鸡,夕则还依人,晓则绝飞四海,朝往夕还,常衔桂枝之实,归于南山,或落地而生。高七八尺,众仙奇爱之。銼以酿酒,名曰桂醪。尝一滴,举体如金色。陆通尝饵黄桂之酒。祝鸡公善养鸡,得远飞鸡之卵,伏之名曰翻明鸡如鹄大,色紫,有翼,翼下有目,亦曰目羽鸡。
  
  帝于望鹄台西起俯月台,台下穿池,广千尺,登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使仙人乘舟弄月影,因名影娥池,亦曰眺蟾台。酌云菹酒,菹以玄草。黑蕨、金蒲、甜蓼,果以青樱、龙瓜、白芋。紫茎、寒蕨、地花、气葛,此葛于地下生花,入地十丈,乃得此葛。其根倒出,亦名金虎须,草因名紫须葛也。
  
  影娥池中有游月船、触月船、鸿毛船、远见船,载数百人。或以青桂之枝为棹,或以木兰之心为楫,练实之竹为篙,纫石脉之为绳缆也。石脉出晡东国,细如丝,可缒万斤。生石里,破石而后得。此脉萦绪如麻纻也,名曰石麻,亦可为布也。
  
  影娥池中有鼊龟,望其群出岸上,如连璧弄于沙岸也。故语曰:夜未央,待龟黄。
  
  影娥池北作鸣禽之苑,有生金树,破之,皮间有屑如金,而色青,亦名青金树。
  
  有司夜鸡,随鼓节而鸣不息,从夜至晓,一更为一声,五更为五声,亦曰五时鸡。
  
  有喜日鹅,至日出时衔翅而舞,又名曰舞日鹅。
  
  有升蕖鸭,赤色,每止于芙蕖上,不食五谷,唯咂叶上垂露,因名垂露鸭,亦曰丹毛凫。
  
  有女香树,细枝叶,妇人带之,香终年不减。
  
  卷第四
  
  武帝暮年,弥好仙术,与东方朔狎昵,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臣能使少者不老。”帝曰:“服何药耶?”朔曰:“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鱼。”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鸟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乌目,不听下也,长其食此草。盖鸟兽食此草,美闷不能动矣。”帝曰:“子何以知乎?”朔曰:“臣小时掘井,陷落地下数十年,无所托寄。有人引臣欲往此草,中隔红泉,不得渡,其人以一只屐与臣,臣泛红泉,得至此草之处,臣采而食之。其国人皆织珠玉为业,邀臣入云煓之幕,设玄珉雕枕,刻黑玉,铜镂为日月云雷之状,亦曰缕云枕。又荐蛟毫之白缛,以蛟毫织为缛也。此毫柔而冷,常以夏日舒之,因名柔毫缛。又有水藻之屏,臣举手拭之,恐水流湿其席,乃其光也。”
  
  帝所幸宫人,名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体痕也。每歌,李延年和之,于芝生殿唱回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置丽娟于明离之帐,恐尘垢污其体也。帝常以衣带系丽娟之袂,闭于重幕之中,恐随风而去也。丽娟以琥珀为佩,置衣裾里,不使人知,乃言骨节自鸣,相与为神怪也。
  
  有丹虾,长十丈,须长八尺,有两翅,其鼻如锯。载紫桂之林,以须缠身急流,以为栖息之处。马丹尝折虾须为杖,后弃杖而飞,须化为丹,亦在海傍。
  
  帝升望月台,时暝,望南端有三青鸭群飞,俄而止于台上,帝悦之。至夕,鸭宿于台端,日色已暗,帝求海肺之膏以为灯焉,取灵■〈氵輂〉布为缠,火光甚微,而光色无幽不入。青鸭化为三小童,皆着青绮文繻,各握鲸文大钱五枚,置帝几前。身止影动,因名轻影钱。
  
  元封三年,数过国献能言龟一头,长一尺二寸,盛以青玉匣,广一尺九寸,匣上豁一孔以通气。东方朔曰:“唯承桂露以饮之,置于通风之台上。”欲往卜,命朔而问焉,言无不中。
  
  唯有一女人爱悦于帝,名曰巨灵。帝傍有青珉唾壶,巨灵乍出入其中,或戏笑帝前。东方朔望见巨灵,乃目之,巨灵因而飞去。望见化成青雀,因其飞去,帝乃起青雀台,时见青雀来,则不见巨灵也。
首页>> 文学论坛>> 神魔志怪>> 郭宪 Guo Xian   中国 China   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