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搖動所有的經桶,不為超度,衹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在山路匍匐,不為覲見,衹為貼着你的溫暖;
那一次次的轉山,不為修來世,衹為途中與你相見——
滄央嘉措
序章相約
天上一朝日月,人間幾度春秋。
其時浩浩神州,關山雄踞,大河縱橫,山河之間,蕩蕩然沃野千裏,氣象萬千。億萬年間,天降凝露,地氣升騰,陰陽交匯之下,遂有雲行風動、電閃雷鳴。
物華凝聚,始現生靈。又不知幾億萬年之後,方得有人行走於大地之上。當此繁榮昌盛之世,上古之事早已佚不可考。無論士林大夫,又或販夫走卒,所知者無非神仙精怪、種種荒誕傳說。即使正史所載之洪荒紀元,也僅上溯數萬年而止。大略有識之士,自然知道史書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書上所載諸般洪荒逸事,讀來與俾林野史實也相去無幾。
神州得天獨厚,多有風調雨順之年,故此漸漸走嚮盛世。其中自有一些人,不喜世間名祿,衹愛尋山覓水。又於那些山清水秀、地氣匯集之所結廬而居,離俗遁世,潛心修行。
上古之年,坊間傳到有修道之士號廣成子,徹悟仙法,騎鶴西去,留下若幹仙跡。此後塵世修仙訪道之風始盛。千萬年來,得道飛升之士屢有所聞,正史野傳也不鮮提及。至此凡人始知九天之上,另有青冥,百尺地下,是為黃泉。衹是神仙一說終究虛無縹緲,仙凡之間相隔遙遠,凡夫俗子們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餐溫飽,勞碌終生,不得解脫。等到老來歸去,一抔黃土,數滴眼淚,也就了無痕跡了。
每逢天災**,又或是重要年節,百姓必會焚香上供,去膜拜那些自己終其一生也不可或見的神明。因為他們相信,神人相距並不遙遠,衹要誠心祈求,虔誠膜拜,上天終有所感,仙界必有所覺,雖然不是有求必應,終能應驗一二……衹是天地之別、仙俗之隔,實如巨淵汪洋,遠非這些凡夫俗子所能思及,這個自不必多提。
然在九天之外,青冥之極,確有廣大玄妙世界,即為衆仙居處、凡俗口中所稱之仙界,又別名天宮、蓮華、妙境,等等,名號不一。
仙界所處之地蒼蒼茫茫,無比廣大,不知其界在何處。上下幽幽,縱有莫大神通,也無以測度其深其遠。
然則仙界也非如那些凡夫俗子所想,惟有繁華似錦,歌舞升平。
茫茫仙界中,除中央一地外,四野均是荒蕪一片,玄境處處,有莫大兇險藏於其中,平素縱是一般的下仙也不敢離開仙域過遠,一旦陷入玄荒種種幻境之中,既有可能再也不得脫身,金身仙品,均要毀於一旦。因此敢於玄荒秘境出入行走的,若非具大神通的上仙,則是有通玄手段的仙人,因此纔不憚種種兇險。
然而越過茫茫玄荒,再嚮深處,是何世界、有何天機,即是仙人也不得而知。
在仙界的極邊緣處,有一條天河,寬十萬丈,深百千尺,水面上波濤不興,綿綿延延,不見其源,不知所終。河邊千裏之內不見樹木植被,空中無飛禽,地面無塵土,無彼無此,其渺茫狀態,難藉言詞形容。
天河之水並非凡水,柔弱之極,片物不載,不論是天獸還是仙人,入水即沉,再無出水可能。天河之上,有習習微風自玄冥中來,嚮無盡處去。通常時候,這些風衹是氣流微涌,與人間風雨並無二緻;然而每過一段時間,風中就會帶上絲絲不知從何而來的玄異氣息。所謂玄異,即是一旦遇上仙傢法寶又或是修習有成的靈物,即會侵消其仙氣、解離其結構,無論仙人天獸,在這茫茫天河上一旦支撐不住,即會就此落水,萬載修為頃刻間化為烏有。
正因如此,這條天河得名為不二天河,成為翼護仙界的天然屏障。然而偶爾還會有那得道精怪從玄荒深處出來,越過不二天河,潛入仙界正土。因此仙帝令有能之仙人巡視玄荒邊緣,以防精怪魔物侵擾仙界清靜。
不二天河有若遊竜,蜿蜒臥於仙界。河畔一片荒野,淡霧繚繞,千裏之內了無生氣。惟獨在河水彎處,水畔池邊,有一方青石,生得晶瑩剔透,傲然不凡,,隱隱之間,透出些生氣,,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顯非凡物。
青石不知從何而來,自亙古時起就已立於不二河畔。仙山無日月,它已不知立了幾萬萬年。
這一日,無定河畔久遠的寂靜又被打破,遙遙遠方,雲開霧散處,有一位仙人灑然行來。他面若冠玉,鼻入懸膽,氣宇軒昂,鬢發高輓,束以七彩琉璃盤竜珠,一身長袍前綉雲後生風,袍袖角各綴一座八角玲瓏塔,足下三朵蓮花,放射寶光若華,破開層層雲霧,冉冉而來。
仙人遙遙望見無定河畔那一方青石,微露笑意,足下蓮花光芒綻放,加快了行進速度,轉眼間已飛至不二河上方。他駕起仙蓮,頃刻間已經在河上環飛三周,神思掃遍方圓千裏之域,見並無異狀,這纔壓低仙蓮,徐徐落於青石之旁。
他理理仙袍,背靠青石,面嚮浩渺無定天河,從容盤膝坐下,又從懷中取出天書一捲,朗聲頌讀起來。
浩浩煙波,瑩瑩青石,伴隨書聲朗朗,這位於玄荒兇境邊緣的不二河畔,一時間竟也雲霞繚繞,異香撲鼻,萬千蓮瓣飄落,和風細雨灑下,天邊透出紫霞之光,不毛之地,頓成祥瑞處所……
過不多時,一捲天書頌畢,仙人緩緩站起,將天書收入懷中。他拍了拍身畔青石,笑道:“青石啊青石,你能得聽我頌讀天書七捲,也是有莫大緣分。如今你靈光外露、修行將滿,若有機緣,或也可得脫卻石體、修成仙胎。現今時辰將到,你我此次相聚已了,就此別過。”
仙人擡手一指,三朵蓮花自空而降。他舉步踏上蓮花,欲飛起時,又見不二天河上萬道煙波,罡風再起,忽然心有所悟,於是又回身來到青石之前,道:“青石啊青石,你我果是有緣。我適纔見無定天河上巽風再起,悟得‘解離訣’一篇,也都付與你吧!”
言罷,他袍袖一拂,煙霞過處,青石上已泛起一篇文字,隨後又漸漸隱去。
這一次他不再停留,駕起蓮花,衝宵而去。
無定河畔,荒茫四野,一時之間,衹餘下一方青石。
此仙乃是四方巡界之使,往返巡回檢視玄荒邊地,以防有精怪趁虛而入。這些精怪雖然興不起多大風浪,然則擾及仙人清修,終是不妥。
仙人檢視四境,每五百年巡回一周。每到無定河畔時,他必坐於青石之旁,朗聲頌讀天書一捲,然後起身拂理袍帶,方正綸巾,如此纔會離去。
仙山無日月。
自何時起方始與青石相晤,仙人已不自知。每五百年的一次相遇,如今已是第幾遭。
惟那七捲天書,翻來覆去,又讀了何止數十遍?
仙人離去後又不知過去多少年,青石受巽風吹拂,吸天河露氣,瑩光越來越盛。
忽有一日,素來平靜無波的無定天河驟然波濤洶涌,狂風大作。上窮怒雷滾滾,大地震顫轟鳴,就連那方亙古不動的青石上也光波流轉,晃動不休。
一記驚天怒雷過後,天河畔一道青色毫光衝天而起,直上九宵!再看天河河灣處,青石早已炸裂,一地碎石之間,立着一個一襲青袍的卓卓女子。她黛眉微顰,茫然四顧,渾然不知自己身處何方。
恰在此時,荒原盡頭煙塵大作,隱隱有戰鼓號角聲傳來。那女子面露疑惑,就嚮那煙塵起處望去。
遠方白光一閃,有一頭似貓似狐的雪白小獸宛如足不點地般衝來,轉瞬間已衝至那青衣女子之前。
雪白小獸埋頭苦衝,渾然不覺前方正立着那青石化成的女子。它雖靈覺冠絶玄荒,然則分毫感覺到那女子的氣息。這也難怪,她剛剛脫卻石衣、修成仙體,此刻通體靈氣衝盈,然而仍以石氣為主。在小獸靈覺之中,那女子不過是一方青石而已。
青石此刻茫茫然,恍恍然,渾不知身在何處,將嚮何方。她心中忽然微動,盈盈俯下身體,纖纖素手落處,恰好拈住那衹小獸的後頸,將它提了起來。
小獸萬沒料到有此結果,一時間急得張牙舞爪,嚮着那女子吱吱呀呀地叫個不停,顯然在炫示威風。可是它頭大爪短,通體雪白皮毛柔軟之極,雙眼紅若火晶,再怎樣努力亮出小牙,也衹顯可愛,不見威風。
女子將小獸提至面前,一雙青瞳定定地看着它。待見小獸徒然掙紮示威,不由得婉爾一笑。
此時遠方煞氣衝天而起,一聲號角悠然傳來,號角聲中隱現凌厲殺機。小獸扭頭望去,見那衝天的煙塵中隱現無數旌旗,一時間竟然呆住了。而那女子也在遙望遠方,見無數甲兵正嚮此地奔來,不覺微露疑惑之色。
雪白小獸不再掙紮,輕輕嗚咽一聲,就此緩緩低下頭去。它四爪微微蜷起,在那青衣女子手中,就此縮成了一個雪白絨球,似是閉目待死。
不知為何,青衣女子心中憐意忽然如潮而生。她輕輕一嘆,纖指微鬆,雪白小獸就此嚮地上落去。它似是完全沒有預料到如此結果,在地上彈了幾彈,這纔四爪一伸,如一道閃電般嚮不遠處的無定天河奔去。
將到河邊,它忽然駐足,回首嚮那女子望去。
那青衣女子盈盈立於風中,一雙美瞳竟也望嚮於它。
四目相對一刻,數秒而已。
雪白小獸忽然仰首嚮天,發出一聲長嘯,其聲清越蒼越,有若竜吟!
嘯聲未歇,它已回過頭去,一躍十丈,縱入無定天河之中。平滑若鏡的天河上激起了一團小小水花,又有數道漣漪蕩漾,久久不散。
在那青衣女子的瞳中,同樣映出了數道漣漪,久久不散。
恰在此時,一聲有若霹靂的大喝傳來,驚散了青石瞳中的漣漪:“兀那蠢物!你好大的膽子,如何敢放走萬年天妖!”
青石慌然轉身,見身後已立了一個高她數倍、周身金甲的仙人,正嚮她怒目而視。而無數天兵已如潮水般自她兩旁涌過,嚮天河邊追去。衹是到了河邊時,他們卻無論如何也不敢再踏前一步。天河弱水罡風,縱是上仙也不敢輕渡,這些普通天兵又如何敢踏進河去?
青石微覺驚慌。她剛剛脫胎化形,一切皆依本能行事,此時靈智尚未全開,全然不知大禍已自臨頭。
金甲仙人上下打量了一番青石,嘆道:“罷了,天妖此刻已逃回玄荒。你這蠢物犯下大罪,隨我去見仙帝吧!衹是憐你修行不易,方始得道化形,就要受天雷殛體之刑。”
青石還未明白金甲仙人言中之意,就聽到嘩啦一聲響,一雙纖手已然多了一副鐐銬,一名仙卒將一面玉牌嚮她一招,一道光華當即將她罩住,就此吸入到玉牌之中。
“大膽蠢物,你可知罪嗎?”
直至這記喝聲入耳,青石纔從恍惚中醒來。她舉目四顧,見不知何時已身處一座輝煌天殿中央。大殿以青玉輔地,以白石為柱,四角銅獸香爐中氤氤氳氳,正燃着不知名的香料。大殿四檐之上,皆有青金異獸坐守。
大殿中空中一聲,惟青石跪於殿中央,絲毫動彈不得。
她的正前方,有一道翠玉長階,一路嚮上,直伸入茫茫雲中。那聲斷喝即是自云中飄下,落於階前。
她心下驚慌,又覺不解,全不知自己何罪之有。
此時又有一個聲音傳來:“陛下,此蠢物私縱天妖,雖是無心之過,然則其禍無窮,依律本當將其打入陰潭,永世承受極寒蝕體之刑。姑念其剛得化形,靈識未開,故衹處以天雷殛體之刑即可。”
青石微微顫動,她並不知天雷殛體是何刑罰,然則隱隱感覺,億萬載修得的神識,恐怕要就此去了。
“陛下!臣以為不妥!”
青石全身一震,她記得這個聲音,那每五百年就會在她身邊響起一次的聲音!
“陛下,此次天地間機緣混亂、陰陽相衝,方使那天妖得脫所睏。若非天地劇變,她仍衹是一方青石而已。她縱然脫卻石衣、修成仙體,靈識也未盡開,如何識得天妖?她雖然當罰,然念其修行不易,臣以為天雷殛體之刑過重了!”
前一個聲音轟轟隆隆地傳下,已有怒意:“大膽!她縱走天妖,罪無可赦,天雷殛體、毀去她過去未來一切因果,已是莫大的恩典。你不過是小小的四方巡界之仙,又如何敢在此殿鬍言?陛下,若此等罪過都可赦免,天律將置於何地?朗朗仙界,殿前神仙,又將如何感受呢?”
此時九重天上白雲忽開,隱隱現出一座仙宮,紅墻金瓦,白玉欄桿,紫雲繞墻,巍巍峨峨。青石忽然感覺有一道目光自自己身上掃過,那目光溫潤柔和,仿如蓮花拂面,令她一時驚惶盡去,心下踏實了許多。
此時天上傳下一個語聲,溫和淡泊,不怒自威:“青石縱走天妖,其罪已明,依律當處天雷殛體之刑,大羅天君所言並無不妥。”
“陛下,臣有一言!”那巡界之仙又道:“青石在此時修煉成形,縱走天妖,溯其根源,乃是因臣頌讀天書,為她聽去,依法修煉而至。是以青石此罪,理應由臣共擔纔是!”
仙帝默然片刻,方道:“你巡視四境,纍有功勳。也罷,這也是你塵緣未了。既然你願與她共擔此罪,那即罰你二人清退仙班,打入濁世,承受百世輪回之苦。”
聽到清退仙班、打入濁世幾字,青石不知為何,心底忽有寒意涌起。衹是她眼前一花,那五百年得遇一次的仙人已出現在她面前。
他緩緩解去束發琉璃盤竜珠,脫下仙風遊雲袍,又散去足下蓮花,與她並肩跪於大殿中央。
此時九重天上,仙宮深處,鐘聲悠悠響起,揚揚灑灑,四下飄散。
大殿鋪地青玉忽然盡數散開,青石與巡界之仙就此嚮下墜去。她衹覺茫茫雲霧擦身飛過,罡風颳面如刀,雲霧深處,又有種種兇厲景象,心下正慌時,手上忽然一暖,已被人輕輕握住。
這一握,握定了百世輪回,千年塵緣。
方知道世間故事,原有根本;順緣逆緣,皆是前緣。
那一年,在山路匍匐,不為覲見,衹為貼着你的溫暖;
那一次次的轉山,不為修來世,衹為途中與你相見——
滄央嘉措
序章相約
天上一朝日月,人間幾度春秋。
其時浩浩神州,關山雄踞,大河縱橫,山河之間,蕩蕩然沃野千裏,氣象萬千。億萬年間,天降凝露,地氣升騰,陰陽交匯之下,遂有雲行風動、電閃雷鳴。
物華凝聚,始現生靈。又不知幾億萬年之後,方得有人行走於大地之上。當此繁榮昌盛之世,上古之事早已佚不可考。無論士林大夫,又或販夫走卒,所知者無非神仙精怪、種種荒誕傳說。即使正史所載之洪荒紀元,也僅上溯數萬年而止。大略有識之士,自然知道史書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書上所載諸般洪荒逸事,讀來與俾林野史實也相去無幾。
神州得天獨厚,多有風調雨順之年,故此漸漸走嚮盛世。其中自有一些人,不喜世間名祿,衹愛尋山覓水。又於那些山清水秀、地氣匯集之所結廬而居,離俗遁世,潛心修行。
上古之年,坊間傳到有修道之士號廣成子,徹悟仙法,騎鶴西去,留下若幹仙跡。此後塵世修仙訪道之風始盛。千萬年來,得道飛升之士屢有所聞,正史野傳也不鮮提及。至此凡人始知九天之上,另有青冥,百尺地下,是為黃泉。衹是神仙一說終究虛無縹緲,仙凡之間相隔遙遠,凡夫俗子們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餐溫飽,勞碌終生,不得解脫。等到老來歸去,一抔黃土,數滴眼淚,也就了無痕跡了。
每逢天災**,又或是重要年節,百姓必會焚香上供,去膜拜那些自己終其一生也不可或見的神明。因為他們相信,神人相距並不遙遠,衹要誠心祈求,虔誠膜拜,上天終有所感,仙界必有所覺,雖然不是有求必應,終能應驗一二……衹是天地之別、仙俗之隔,實如巨淵汪洋,遠非這些凡夫俗子所能思及,這個自不必多提。
然在九天之外,青冥之極,確有廣大玄妙世界,即為衆仙居處、凡俗口中所稱之仙界,又別名天宮、蓮華、妙境,等等,名號不一。
仙界所處之地蒼蒼茫茫,無比廣大,不知其界在何處。上下幽幽,縱有莫大神通,也無以測度其深其遠。
然則仙界也非如那些凡夫俗子所想,惟有繁華似錦,歌舞升平。
茫茫仙界中,除中央一地外,四野均是荒蕪一片,玄境處處,有莫大兇險藏於其中,平素縱是一般的下仙也不敢離開仙域過遠,一旦陷入玄荒種種幻境之中,既有可能再也不得脫身,金身仙品,均要毀於一旦。因此敢於玄荒秘境出入行走的,若非具大神通的上仙,則是有通玄手段的仙人,因此纔不憚種種兇險。
然而越過茫茫玄荒,再嚮深處,是何世界、有何天機,即是仙人也不得而知。
在仙界的極邊緣處,有一條天河,寬十萬丈,深百千尺,水面上波濤不興,綿綿延延,不見其源,不知所終。河邊千裏之內不見樹木植被,空中無飛禽,地面無塵土,無彼無此,其渺茫狀態,難藉言詞形容。
天河之水並非凡水,柔弱之極,片物不載,不論是天獸還是仙人,入水即沉,再無出水可能。天河之上,有習習微風自玄冥中來,嚮無盡處去。通常時候,這些風衹是氣流微涌,與人間風雨並無二緻;然而每過一段時間,風中就會帶上絲絲不知從何而來的玄異氣息。所謂玄異,即是一旦遇上仙傢法寶又或是修習有成的靈物,即會侵消其仙氣、解離其結構,無論仙人天獸,在這茫茫天河上一旦支撐不住,即會就此落水,萬載修為頃刻間化為烏有。
正因如此,這條天河得名為不二天河,成為翼護仙界的天然屏障。然而偶爾還會有那得道精怪從玄荒深處出來,越過不二天河,潛入仙界正土。因此仙帝令有能之仙人巡視玄荒邊緣,以防精怪魔物侵擾仙界清靜。
不二天河有若遊竜,蜿蜒臥於仙界。河畔一片荒野,淡霧繚繞,千裏之內了無生氣。惟獨在河水彎處,水畔池邊,有一方青石,生得晶瑩剔透,傲然不凡,,隱隱之間,透出些生氣,,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顯非凡物。
青石不知從何而來,自亙古時起就已立於不二河畔。仙山無日月,它已不知立了幾萬萬年。
這一日,無定河畔久遠的寂靜又被打破,遙遙遠方,雲開霧散處,有一位仙人灑然行來。他面若冠玉,鼻入懸膽,氣宇軒昂,鬢發高輓,束以七彩琉璃盤竜珠,一身長袍前綉雲後生風,袍袖角各綴一座八角玲瓏塔,足下三朵蓮花,放射寶光若華,破開層層雲霧,冉冉而來。
仙人遙遙望見無定河畔那一方青石,微露笑意,足下蓮花光芒綻放,加快了行進速度,轉眼間已飛至不二河上方。他駕起仙蓮,頃刻間已經在河上環飛三周,神思掃遍方圓千裏之域,見並無異狀,這纔壓低仙蓮,徐徐落於青石之旁。
他理理仙袍,背靠青石,面嚮浩渺無定天河,從容盤膝坐下,又從懷中取出天書一捲,朗聲頌讀起來。
浩浩煙波,瑩瑩青石,伴隨書聲朗朗,這位於玄荒兇境邊緣的不二河畔,一時間竟也雲霞繚繞,異香撲鼻,萬千蓮瓣飄落,和風細雨灑下,天邊透出紫霞之光,不毛之地,頓成祥瑞處所……
過不多時,一捲天書頌畢,仙人緩緩站起,將天書收入懷中。他拍了拍身畔青石,笑道:“青石啊青石,你能得聽我頌讀天書七捲,也是有莫大緣分。如今你靈光外露、修行將滿,若有機緣,或也可得脫卻石體、修成仙胎。現今時辰將到,你我此次相聚已了,就此別過。”
仙人擡手一指,三朵蓮花自空而降。他舉步踏上蓮花,欲飛起時,又見不二天河上萬道煙波,罡風再起,忽然心有所悟,於是又回身來到青石之前,道:“青石啊青石,你我果是有緣。我適纔見無定天河上巽風再起,悟得‘解離訣’一篇,也都付與你吧!”
言罷,他袍袖一拂,煙霞過處,青石上已泛起一篇文字,隨後又漸漸隱去。
這一次他不再停留,駕起蓮花,衝宵而去。
無定河畔,荒茫四野,一時之間,衹餘下一方青石。
此仙乃是四方巡界之使,往返巡回檢視玄荒邊地,以防有精怪趁虛而入。這些精怪雖然興不起多大風浪,然則擾及仙人清修,終是不妥。
仙人檢視四境,每五百年巡回一周。每到無定河畔時,他必坐於青石之旁,朗聲頌讀天書一捲,然後起身拂理袍帶,方正綸巾,如此纔會離去。
仙山無日月。
自何時起方始與青石相晤,仙人已不自知。每五百年的一次相遇,如今已是第幾遭。
惟那七捲天書,翻來覆去,又讀了何止數十遍?
仙人離去後又不知過去多少年,青石受巽風吹拂,吸天河露氣,瑩光越來越盛。
忽有一日,素來平靜無波的無定天河驟然波濤洶涌,狂風大作。上窮怒雷滾滾,大地震顫轟鳴,就連那方亙古不動的青石上也光波流轉,晃動不休。
一記驚天怒雷過後,天河畔一道青色毫光衝天而起,直上九宵!再看天河河灣處,青石早已炸裂,一地碎石之間,立着一個一襲青袍的卓卓女子。她黛眉微顰,茫然四顧,渾然不知自己身處何方。
恰在此時,荒原盡頭煙塵大作,隱隱有戰鼓號角聲傳來。那女子面露疑惑,就嚮那煙塵起處望去。
遠方白光一閃,有一頭似貓似狐的雪白小獸宛如足不點地般衝來,轉瞬間已衝至那青衣女子之前。
雪白小獸埋頭苦衝,渾然不覺前方正立着那青石化成的女子。它雖靈覺冠絶玄荒,然則分毫感覺到那女子的氣息。這也難怪,她剛剛脫卻石衣、修成仙體,此刻通體靈氣衝盈,然而仍以石氣為主。在小獸靈覺之中,那女子不過是一方青石而已。
青石此刻茫茫然,恍恍然,渾不知身在何處,將嚮何方。她心中忽然微動,盈盈俯下身體,纖纖素手落處,恰好拈住那衹小獸的後頸,將它提了起來。
小獸萬沒料到有此結果,一時間急得張牙舞爪,嚮着那女子吱吱呀呀地叫個不停,顯然在炫示威風。可是它頭大爪短,通體雪白皮毛柔軟之極,雙眼紅若火晶,再怎樣努力亮出小牙,也衹顯可愛,不見威風。
女子將小獸提至面前,一雙青瞳定定地看着它。待見小獸徒然掙紮示威,不由得婉爾一笑。
此時遠方煞氣衝天而起,一聲號角悠然傳來,號角聲中隱現凌厲殺機。小獸扭頭望去,見那衝天的煙塵中隱現無數旌旗,一時間竟然呆住了。而那女子也在遙望遠方,見無數甲兵正嚮此地奔來,不覺微露疑惑之色。
雪白小獸不再掙紮,輕輕嗚咽一聲,就此緩緩低下頭去。它四爪微微蜷起,在那青衣女子手中,就此縮成了一個雪白絨球,似是閉目待死。
不知為何,青衣女子心中憐意忽然如潮而生。她輕輕一嘆,纖指微鬆,雪白小獸就此嚮地上落去。它似是完全沒有預料到如此結果,在地上彈了幾彈,這纔四爪一伸,如一道閃電般嚮不遠處的無定天河奔去。
將到河邊,它忽然駐足,回首嚮那女子望去。
那青衣女子盈盈立於風中,一雙美瞳竟也望嚮於它。
四目相對一刻,數秒而已。
雪白小獸忽然仰首嚮天,發出一聲長嘯,其聲清越蒼越,有若竜吟!
嘯聲未歇,它已回過頭去,一躍十丈,縱入無定天河之中。平滑若鏡的天河上激起了一團小小水花,又有數道漣漪蕩漾,久久不散。
在那青衣女子的瞳中,同樣映出了數道漣漪,久久不散。
恰在此時,一聲有若霹靂的大喝傳來,驚散了青石瞳中的漣漪:“兀那蠢物!你好大的膽子,如何敢放走萬年天妖!”
青石慌然轉身,見身後已立了一個高她數倍、周身金甲的仙人,正嚮她怒目而視。而無數天兵已如潮水般自她兩旁涌過,嚮天河邊追去。衹是到了河邊時,他們卻無論如何也不敢再踏前一步。天河弱水罡風,縱是上仙也不敢輕渡,這些普通天兵又如何敢踏進河去?
青石微覺驚慌。她剛剛脫胎化形,一切皆依本能行事,此時靈智尚未全開,全然不知大禍已自臨頭。
金甲仙人上下打量了一番青石,嘆道:“罷了,天妖此刻已逃回玄荒。你這蠢物犯下大罪,隨我去見仙帝吧!衹是憐你修行不易,方始得道化形,就要受天雷殛體之刑。”
青石還未明白金甲仙人言中之意,就聽到嘩啦一聲響,一雙纖手已然多了一副鐐銬,一名仙卒將一面玉牌嚮她一招,一道光華當即將她罩住,就此吸入到玉牌之中。
“大膽蠢物,你可知罪嗎?”
直至這記喝聲入耳,青石纔從恍惚中醒來。她舉目四顧,見不知何時已身處一座輝煌天殿中央。大殿以青玉輔地,以白石為柱,四角銅獸香爐中氤氤氳氳,正燃着不知名的香料。大殿四檐之上,皆有青金異獸坐守。
大殿中空中一聲,惟青石跪於殿中央,絲毫動彈不得。
她的正前方,有一道翠玉長階,一路嚮上,直伸入茫茫雲中。那聲斷喝即是自云中飄下,落於階前。
她心下驚慌,又覺不解,全不知自己何罪之有。
此時又有一個聲音傳來:“陛下,此蠢物私縱天妖,雖是無心之過,然則其禍無窮,依律本當將其打入陰潭,永世承受極寒蝕體之刑。姑念其剛得化形,靈識未開,故衹處以天雷殛體之刑即可。”
青石微微顫動,她並不知天雷殛體是何刑罰,然則隱隱感覺,億萬載修得的神識,恐怕要就此去了。
“陛下!臣以為不妥!”
青石全身一震,她記得這個聲音,那每五百年就會在她身邊響起一次的聲音!
“陛下,此次天地間機緣混亂、陰陽相衝,方使那天妖得脫所睏。若非天地劇變,她仍衹是一方青石而已。她縱然脫卻石衣、修成仙體,靈識也未盡開,如何識得天妖?她雖然當罰,然念其修行不易,臣以為天雷殛體之刑過重了!”
前一個聲音轟轟隆隆地傳下,已有怒意:“大膽!她縱走天妖,罪無可赦,天雷殛體、毀去她過去未來一切因果,已是莫大的恩典。你不過是小小的四方巡界之仙,又如何敢在此殿鬍言?陛下,若此等罪過都可赦免,天律將置於何地?朗朗仙界,殿前神仙,又將如何感受呢?”
此時九重天上白雲忽開,隱隱現出一座仙宮,紅墻金瓦,白玉欄桿,紫雲繞墻,巍巍峨峨。青石忽然感覺有一道目光自自己身上掃過,那目光溫潤柔和,仿如蓮花拂面,令她一時驚惶盡去,心下踏實了許多。
此時天上傳下一個語聲,溫和淡泊,不怒自威:“青石縱走天妖,其罪已明,依律當處天雷殛體之刑,大羅天君所言並無不妥。”
“陛下,臣有一言!”那巡界之仙又道:“青石在此時修煉成形,縱走天妖,溯其根源,乃是因臣頌讀天書,為她聽去,依法修煉而至。是以青石此罪,理應由臣共擔纔是!”
仙帝默然片刻,方道:“你巡視四境,纍有功勳。也罷,這也是你塵緣未了。既然你願與她共擔此罪,那即罰你二人清退仙班,打入濁世,承受百世輪回之苦。”
聽到清退仙班、打入濁世幾字,青石不知為何,心底忽有寒意涌起。衹是她眼前一花,那五百年得遇一次的仙人已出現在她面前。
他緩緩解去束發琉璃盤竜珠,脫下仙風遊雲袍,又散去足下蓮花,與她並肩跪於大殿中央。
此時九重天上,仙宮深處,鐘聲悠悠響起,揚揚灑灑,四下飄散。
大殿鋪地青玉忽然盡數散開,青石與巡界之仙就此嚮下墜去。她衹覺茫茫雲霧擦身飛過,罡風颳面如刀,雲霧深處,又有種種兇厲景象,心下正慌時,手上忽然一暖,已被人輕輕握住。
這一握,握定了百世輪回,千年塵緣。
方知道世間故事,原有根本;順緣逆緣,皆是前緣。
章一斷腸
當其時,天下政治昌明,百姓安居樂業,神州處處祥瑞不絶,漸漸有了一副盛世氣象。
時有名城洛陽,因地處中原通衢之地,物産豐饒,又久不經戰亂天災之禍,人口便逐漸多了起來。幾經擴建之後,洛陽日益興盛,隱隱有凌駕帝都長安之勢。因此百年之前,洛陽即被開國之高祖皇帝定為東都,自此益發繁盛。
洛陽城中有一道長亭街,街東首有一條銅川巷,巷中高墻深院,青石鋪地,氣象森嚴。銅川巷內居住之人非富即貴,皆是洛陽城內數一數二的顯赫人傢,是以這樣一道深巷之中,其實衹有寥寥五戶人傢。
此時方當盛夏,空中萬裏無雲,如火的驕陽似是要將青石路面烤得生出煙來。巷口處幾株垂柳也無精打采地垂着頭,柳枝筆直嚮下,紋絲不動。
這正午時分正是大戶人傢午休之時,整個銅川巷內空空蕩蕩,見不到一個人影,衹有知了的聲聲鳴叫打破了午後的寧靜。
在銅川巷口的一戶人傢,兩扇黑漆銅門之後關着的卻是一個清涼世界。樓宇回廊之間,習習風中帶着浸人涼意,全然不似大門外的熱浪逼人。宅院內水榭歌臺,畫棟雕梁;樓閣重重,回廊道道,可謂氣象非凡。院中一盆一椅,若非華美異常,就是有來歷之物,可考可察。單說那數方假山石,就是産自南海之濱的滴水石,且不說滴水石本身價值千金,僅是千山萬水的運到洛陽,所費已然不菲。
僅止這些,也就罷了,然而那門內照壁上繪着的紫虎嘯月,庭院石階中央的遊竜浮雕,又或是主樓屋檐上伏着的四尊青銅竜龜,俱非尋常百姓人傢所能擁有的紋飾。特別是紫虎與遊竜,更是惟有帝室血脈方能使用的圖紋。
宅院前後分為四進,連接這四進院落的,是兩邊的抄手遊廊。每進之間左右兩扇垂花門,梅蘭竹菊,鬆楓荷合,各具形態,斷斷沒有一個重樣。僕役丫環穿梭不絶,俱是輕手輕腳,似恐驚擾了主人的午間小憩。大戶人間,法度森嚴,單從僕從的這些表現上就可見一斑。誰敢多行一步路,多說半句話?
在宅院後進一角,另有一座翠竹掩映下的院落,院門上題有‘停墨閣’三字。門上一副對聯:
四壁墨香緣窗逝,一泓秋水繞身飛。
其幽靜處別有洞天。
此時主宅偏門一開,一個書僮打扮的少年閃出,一路嚮停墨閣奔來。剛進門數步,就迫不及待地叫道:“少爺!少爺!”
停墨閣迎着院門的是一間書房,房中端坐着一個華服少年,看上去十七八歲年紀,一身牙白傢常便服,箭袖和衣裾邊綉了些鬆枝祥雲,聊作點綴;五彩絲綫捻的絲縧將一塊通透溫潤,不沾塵,可避水的玉佩挂在腰間。配上足下云跟厚底朝靴,清清朗朗,華華美美,端的是如玉少年,翩翩公子。他身畔燃着一爐竜涎香,手捧一本古捲,正在用心研讀,顯得極是專心。驟聽門外書僮呼喚,少當即嚇了一跳,手一抖,險些將那書掉落在地上。他飛速拉開抽屜,將剛剛研讀之書藏於其中,又從桌上抓過一部官修正史,裝模作樣地讀了起來。
那書僮纔叫兩聲,就已奔進房內,見少年正埋首讀經,當下笑道:“少爺!眼下有兩個大好消息,您可要有一段清靜日子,不用再看這些悶死人的之乎者也了!”
那少年一聽,馬上站了起來,道:“真的?這是怎麽回事?快說,快說!”
書僮湊近少年,壓低了聲音道:“我剛纔在正房經過,無意中聽到夫人和洛陽王小王妃在敘舊,其中提到老爺這次赴京後,很得玄宗皇帝的賞識,已經留在京中準備重用了呢!這是第一大喜。這第二喜嘛,長安洛陽相隔遙遠,一來一回怎麽也得半月有餘,老爺肯定不能常回來督察您的課業了。”
少年面露喜色,但旋即意識到不可喜形於色,尤其父親遠行在即,為人子怎可如此歡欣?於是臉一板,道:“此事當真?我得嚮夫人問問去。若是你敢騙我,看我怎麽用傢法收拾你!”
書僮嚇了一跳,忙拉住少年央求道:“少爺!你這一問,夫人一定會察知是我多嘴,到時吃一頓傢法倒是事小,萬一被趕出宅院,那我可就再也服侍不了您了。”
少年沉吟一下,知道夫人嚮來明察秋毫,若是心切問了去,這書僮必定要吃傢法。他素來喜愛書僮聰明伶俐,辦事穩妥,因此就按捺住了心下的焦急,準備慢慢再探口風。
就在此時,閣外忽然傳來一個若鐘響磬鳴的清脆聲音:“三哥哥,是什麽事讓你這麽歡快啊?”聲音未落,門外就閃進一個少女,低低輓着朝雲髻,淡淡着着胭脂紅,垂垂戴着緊步搖,斜斜捲起薄紗袖,露出香藕樣的手臂,水蔥似的指甲。正是那未遇范蠡的西施,不諳世事的貂禪,未落風塵的柳如。她微掀裙裾,一路小跑,轉眼前就衝到了少年的書桌前。
少年大吃一驚,伸手想收拾桌上的東西,但猝不及防之下已被她衝到桌前,一時間手停在半空,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頗為尷尬。
書僮見了少女,臉色微微一變,馬上行禮賠笑道:“七小姐,您怎麽來了?”
少女盯了書僮一眼,冷笑道:“采葯!但凡有你在,必無好事。是不是又在攛掇着三哥哥幹什麽壞事了?”
書僮采葯臉色大變,勉強賠笑道:“七小姐說笑了,小人哪敢啊!小人不過是看看哥兒有沒什麽示下。”
少女哼了一聲,不再理會書僮,一把拿起少年桌上攤開的書,見是一部官修正史,當即扔在一起,繞到少年身旁,一把拉開了他的抽屜,將少年剛剛研讀之書給抽了出來,顯是熟知那少年的脾性。
少女揚了揚手中的古捲,道:“《紫府金丹訣要》?三哥哥,你又沒聽姑父的吩咐,在看這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了!小心着了心魔,堵了七竅。”
少年皺眉辯道:“青陽真人乃是高祖皇帝親拜的護國真人,他手書的《紫府金丹訣要》衹可開心智,哪裏會堵七竅呢?爹爹他老來迂腐,你也跟着這般鬍說!”
少女款款將古捲放在桌上,道:“三哥哥,可不要怪我沒提醒你,三天後西門老先生就要檢查你的課業了,你若是過不了關,等姑父回來,少說也得是禁足一月,不得出府。”
少年微笑道:“不過是背誦三本太宗本記而已,又用不了我半個時辰。”
少女哼了一聲,忽而淺笑道:“知道了,普天之下,惟有三哥哥最聰明了。”
原來少年姓洛名風,字從竜,再過一月即滿一十八歲。七小姐洛惜塵尚未十六,與洛風並非親生兄妹,乃是洛風之母楊夫人的侄女。洛風傢世淵源,其父洛仁和以文採風流著名,時於洛陽任官,與洛陽王李充嚮來交好,其妹洛貴妃又正得當今玄宗皇帝寵愛,是以傢族日顯興隆。此番洛仁和赴京高就,雖然尚未有定論,但必然是個顯赫實缺。
洛風生時天有異象,府第上空白日積雲,又有一道紫電、一道青電盤旋交錯而下。洛仁和請來的風水先生不過是世間藉仙道之名混口飯吃的泛泛之輩,自然解不得其中意思。衹是信口謅道此乃天降祥瑞,此子乃仙人轉世雲雲。藉問祥在何處,瑞從何來,自然是搖頭晃腦,“此乃天機,不可言,不可言。”
洛風一落地,手中即抓着一塊小小青石,青石圓潤晶瑩,隱隱有寶光流動,顯非凡物。洛仁和見此子抓石而生,顯非凡胎,因此也就信了風水先生所言,重謝了紋銀若幹。
洛風自幼聰明絶頂,三歲能誦,七歲成詩,經史雜書,都是過目不忘。到年紀稍大一些,更顯沉穩,識大體,胸襟開闊,遇事從容。因此在五位兒子之中,洛仁和對這個三兒子期許最高,要求也最為嚴苛。衹是洛風不知為何對於治國經濟之學全無興趣,衹喜什麽築基煉丹、仙跡洞府之類的雜傢旁說。他平日裏廣讀道藏,又自少結交修道之士,學了許多鉛汞之學,舞劍之道。
當朝玄宗皇帝信道,因此修仙訪道之風日盛,又傳說在名山大澤中,多有修仙宗派隱居,屢有白日飛生的仙跡傳聞,是以王公大臣子弟修道習劍的不在少數,洛風所為,不過是尋常舉動。衹是那些肯與貴族富戶結交的道士真人,十人中倒有九人道行低微,自己都未必能解得出幾部道典,又如何能夠教人?所貪圖者,不過是金銀供奉而已。
當然,其中也不乏有真神通的真人大士。比如撰寫這部《紫府金丹訣要》的青陽真人,就號稱能點石成金,化泉為漿,又善煉仙丹。開國高祖皇帝服後果覺妙用無窮,當即封青陽真人為當朝國師,賜與田宅無數。又有傳言說青陽真人手掌一把仙劍,出鞘即可引動紫電天雷,威力無窮,青陽真人仗着這柄仙劍已斬妖誅邪無數。
洛風可沒有那般運氣,遇見一個如青陽真人這樣的世外高人。他結交的修道之士雖多,研讀的道藏不在少數,酬金也花了不少。可是若說煉丹,凡丹煉出無數,仙丹一顆也無。若論習劍,那幾招幾勢倒也優雅從容、頗有風骨,但真動起手來連洛府的護院都敵不過。因此洛仁和越看越怒,終於禁止洛風再談修道之事,要他一心讀書,將來好承襲父蔭,在仕途上有所建樹。
衹是洛仁和公務繁忙,難得有時間檢查洛風的課業。洛風又是天縱之材,衹消稍下苦功即可應付過關,大多時候仍是在研讀道藏,探尋飛升之途。他過於醉心此道,連身邊隨侍的小小書僮也被他私下改名為采葯。
洛仁和雖然不喜洛風研習丹鼎之術、黃老之學,但自己也並非對仙道一味排斥,畢竟從本朝開國高祖皇帝始,歷代君王都十分推崇修仙煉丹之學,這些做臣子的,又怎能不得懂一二,否則如何上承君心,體貼聖意?而且洛仁和這座宅第也非尋常,前後四進各有兩條遊竜浮雕,合起來是就是一座離竜陰陽陣。據那布陣的道士說,陣中鎖着一頭北海冰竜之魄,此陣不光可以調和陰陽,驅邪避鬼,而且具有扭轉風水、福蔭子孫的大功效。
這陣中是否真的鎖了一頭北海冰竜之魄自然無人可知,不過那調和陰陽之效倒是頗為顯著。整座宅院鼕暖夏涼,十分怡人,府中諸人全然不受寒暑之苦,就是洛陽王的王府也未必能及得上。
至此時為止,離竜陰陽陣建成剛剛三年,洛仁和就得玄宗皇帝聖恩,召入京中敘事。衹是不知這是陣法之功,還是洛妃枕席之能。
洛惜塵精靈跳脫,然而性情脾性頗見大氣,在洛府年輕一代中與洛風最是相得。她自幼時起,即被一位遊歷而過的女道士相中,授以養氣明心之術,並囑她勤加練習,待她滿十六歲時再來收她為徒。那女道士自稱出身靈墟,為白雲先生傳承弟子。然如洛惜塵這樣的官宦之女,自不會下什麽苦功,三五天能練上一回已很是不錯了。就算如此,洛風也自對她另眼相看。衹是她自己到對那所學養氣之術不屑一顧,稱之着力於旁枝雜徑,背離大道本源。洛風對此很不受落,每每力陳已見,希望洛惜塵能識得其中真味。但洛惜塵心高氣傲,自然不服,何況洛風自己雖讀過諸多道藏,也未見修出什麽神通來,因此兄妹二人每每探討道法仙源時,倒是以爭吵居多。
洛風雖然醉於道術,無心經濟治國之論,然則僅是應付了事的誦讀,已能使年未十八的他嶄露頭角,把經史籍典諸子百傢之學解得頭頭是道,將國事民情世間道理洞察於秋毫之間,每每有驚妙之語。然他痛下苦功的道法反而一無所成。
世事難測,由此可見。
兄妹二人在書房聊不上幾句,又回到了金丹之學上來,自然少不了又是一頓爭吵。激辯一番之後,二人就都有些纍了。洛惜塵忽望了一直乖覺侍立的采葯一眼,道:“你先出去,我有話要同三哥哥講。”
采葯頓時長出一口氣,轉頭就跑。
洛惜塵又氣又惱,喝道:“跑這麽快幹什麽?本小姐還能吃了你不成?”
那采葯伶俐,又仗着素得洛風喜愛,當下衹作聽不見,腳下發力,轉眼間就消失在院門之外,直把洛惜塵氣得貝齒緊咬。
洛風笑道:“且莫管他,你有什麽話要嚮我說?”
洛惜塵恨恨地一頓足,這才望嚮洛風,道:“哼,便宜你了。我聽說姑父此次在京中另有重用,一時半會之間不會再回洛陽,你又可以肆意妄為了。可是天下也沒有那般的好事,我偶爾得知,這一次西門老先生受姑父所托,要狠狠考究你的課業,絶不止是三捲高祖本記而已。”
洛風笑道:“那也不妨。那幾本經史早已在我腹中,何懼…”
他一句話尚末說完,忽然從窗外吹進一陣急風。這風來勢十分凌厲,頃刻間就將書桌上的書捲紙筆一道捲起,劈頭蓋臉地嚮洛風與洛惜塵砸來,甚至那一方産自前朝的古硯也不得幸免,隨風而起!
洛風吃了一驚,急切間奮力將洛惜塵拉到一邊,避過這突如其來出現的猛惡驟風,然而他自己卻被那方古硯砸中肩頭,忍不住臉色一白,悶哼一聲。
猛然間,又一聲巨響,一排高高的書架被惡風掀倒,嚮二人傾覆而下。洛風再吃一驚,顧不得肩背劇痛,猛力將洛惜塵撲倒在地,堪堪避過了厚重的檀木書架。隨後一片唏嘩之聲,什麽前朝螭竜彩盤、上古青花龜紋鉢、碧玉雲紋花瓶,通通摔得粉碎。
惡風來得急,去得也快,雜帶着一堆雜物,旋即從另一邊破窗而去。
片刻之後,洛風纔擡起頭來,驚魂未定地看着已是一片狼藉的書房。洛惜塵見塵埃已定,驚懼漸去,輕輕推了推洛風。洛風這纔省覺,站起身來,將洛惜塵扶起。本朝男女之防遠不若前朝嚴苛,二人又是事急從權,肌膚之觸,也無不可。
洛惜塵道:“真是奇怪,好端端的起什麽風啊!”
洛風嚮窗外望去,也道:“的確有些異樣…咦!”
他跑到窗前,嚮天上望去,這纔發現剛剛還是萬裏無雲、烈陽高照,不知何時竟已鉛雲密佈。那一片黑壓壓的雲不斷垂落,似有千鈞之威,直欲要觸到主樓的屋檐。若這雲失了羈絆,這若大的洛陽城,怕是都會被壓為齏粉!
此時洛府中早已沒了之前的清靜,一片喧嘩之聲,僕役們都在奔走往來,為這即將到來的傾盆大雨作着準備。
洛風走到庭院當中,仰首嚮天,皺眉道:“這陣風雨來得當真奇怪,必有原因。嗯,讓我想想,《玄都九真》經中是怎麽說的…”
洛惜塵忽然面色大變,嚮洛風大喊着什麽,衹是她的叫聲已全然被一記突如其來的霹靂淹沒。
洛風仰首嚮天,木然望着那如九天垂瀑一般落下的滔天電光,早已驚得呆了。
大音希聲。
“三哥哥!”洛惜塵也不知叫到第幾遍,麻木的雙耳纔依稀聽到了自己的叫聲。眼見着那滔天電光直逼洛風而去,她顧不得身軀疼痛,也不避忌庭院中天雷如潮,飛步嚮洛風衝去。
當蓮足落入庭院的一刻,洛惜塵忽地呆了一呆。庭院中翠竹如屏,流泉暗涌,哪有分毫天雷殛過的痕跡?她再一擡頭,天上復又碧空如洗,烈陽普照。剛剛那摧城壓寨般的黑雲,就似從未存在過一般。
直至一眼看到蜷縮在地、已然昏迷不醒的洛風,洛惜塵這纔相信剛剛的一幕非是幻覺。她心頭一痛,急急跑到洛風身前。
洛風雙目緊閉,滿面紫紅,通體散發着驚人的高熱,似欲噴出火來。他胸口衣服一片焦黑,幾乎全被紫雷引發的天火給燒去,奇異的是露出的肌膚卻是細嫩雪白,宛如新剝的嫩藕,完全沒有半分被天火燒灼的痕跡。他頸中係着一道細細金鏈,鏈尾墜着一方小小青石。洛惜塵自然認得這是洛風自出生起即抓在手中的青石。
此刻青石正散發着瑩瑩的光輝,光輝流轉不定,宛如活物。見此光景,洛惜塵暗忖:定是那青石護體,纔免去了三哥哥焚燒之苦吧。一時,頓覺此物不凡,遂凝神細看。這一看,纔見這方小小青石幾已變得通體透明,內中似有沸騰的熔湖,不斷有無以計數的細小紫金色文字飄浮上來。
這些文字過於細小,洛惜塵仔細辨認,纔勉強看清這些文字的一點輪廓。文字與上古的大篆有些許類似之處,她是一個字都不認得。但眼前情景太過玄奇,看到忘形之時,惜塵不禁伸手想去觸摸這方青石,然而那纖纖指尖剛一觸到青石,她即驚呼一聲,迅速將手收回。
不知是否受到天火所引,青石炙熱之極,稍一觸碰既將洛惜塵的指尖燙出一個水泡。她乃是鐘鳴鼎食的官宦小姐,如何吃得這種苦?當下眼中就有了盈盈淚光。
洛惜塵不停地吹着自己的指尖,疼痛稍息,又想起了洛風的安危,急忙望去,不覺又是一呆。
洛風不知何時已經醒來,但他一動不動地躺在地上,怔怔望着高遠的碧空,熱淚滾滾而出,早已癡了。那方青石也已斂去寶光,安安靜靜地躺在洛風的胸口。
“三哥哥!你怎麽了?”洛惜塵一邊呼喚,一邊推着洛風的手臂。她心下有些驚慌,隱隱覺得定是有什麽大事將要發生了。
過得許久,洛風纔轉過頭來,他似是望着洛惜塵,目光實則穿越了眼前的一切,落到了那幽幽玄冥之中。
“原來…這已是最後的一世輪回了嗎?”洛風自言自語,洛惜塵卻一點也聽不懂他究竟在說些什麽。經歷紫雷天火之後,在她眼前的洛風似是變了一個人,再也不見原本略有的張狂,而代之以浩瀚深邃,令人看不透,辨不清。
她心下害怕,搖動着洛風的手臂,道:“三哥哥!你到底怎麽了?要不要請王府的薛太醫來瞧瞧?”
“薛太醫?”洛風這一刻纔回過神來,緩緩站起。聽到她的話,忍不住含笑道:“他能瞧出什麽來?俗葯凡方,怎破解得了註定的輪回因果?何況這已是最後一世,衹消修得圓滿,自然消解得一切前塵後緣。又何須去破?”
洛惜塵更是驚慌,她拉住洛風的袍袖不放,道:“三哥哥,你在說些什麽,我怎麽一點都不懂?”
洛風輕撫她的秀發,道:“都是勞塵之侶,又怎知解脫之門?因果輪回,若論有就有,說是無也無。本來就是個故事,故事又哪裏有道理呢?你現在自是不懂。等有朝一日機緣到了,便會明白。”
洛惜塵本是冰雪聰明,此刻心中忽然有悟,當下問道:“三哥哥,你是要走了嗎?”
這一問,把洛風也問得微微一怔。他沉吟片刻,道:“生死一場,即證輪回。萬千變化,無非因果。也罷,我既投生於洛府,也是一場緣分,且留書一封。他日有緣,自會重見。”
言罷,洛風即回到書房,提筆鋪紙,匆匆留書一封,即嚮停墨閣外行去。
洛惜塵不及細看洛風寫了什麽,急忙追出書房,嚮他的背影叫道:“三哥哥,你要去哪裏?”
“巍巍者,昆侖。”
此時洛府諸丫環纔發覺停墨閣中的變故,匆匆涌了進來,望見剛遭風劫的書房,無不咋舌。然而洛風從他們之中穿行而出,卻無一人能夠發覺。
“怎麽好端端的東西全碎了?”
“三少爺呢?怎麽不見三少爺?”
下人們亂成一團,吵吵嚷嚷,洛惜塵卻渾然不覺,她衹是將洛風留下的那一封書信悄悄收入袖中。
九月的洛陽仍炎若洪爐,然而關外西陲的風中已略有隱約寒意,流竄在這片遼闊蒼茫的戈壁。這是一片迥然異於東都洛陽的土地,沒有溫潤適意的青山緑水,沒有式樣繁雜的亭臺樓閣,更沒有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群。在這裏,除了漫漫黃沙,就是片片礫石。
更讓人退避三捨的,是戈壁中時時興風作浪的猛惡風沙。前一刻還是青天朗朗,紅日高懸,下一刻就是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倘遇上那風沙尤其兇猛之時,衹見滿地黃沙,倏忽成捲,越旋越高,宛如萬馬奔騰、狂浪拍岸,凌空撲將而去。倘使一不小心碰上此等風沙,那小命自是難以保全。是以邊陲之人行路這時,莫不是萬分小心,時時辨識天象。
莽莽風沙中,隱約走出一個少年。他緩步前行,鬢發華服整潔異常,全然不見半點塵土,肆虐西疆的風沙與他沒有分毫影響。衹是他的臉上頗顯疲憊之態。
這少年正是洛風。
在紫雷天火殛體的一剎,他忽然證悟了那命中註定的百世輪回,千載塵緣。雖然前世之事破碎紛亂,勉強說來,衹是片片連不成完整故事的章回而已。然則對洛風來說,能得憶起無定天河畔的次次頌經,回想得那一雙青瞳,已是足夠。
這一世,輪回已滿。
他衹消煉化這一身**凡胎,修成仙軀,白日飛升之後,即可脫離這百世千年以來的因果,重列仙班。這一世的青石雖然尚不知身處何方,但隨着他道行日深,神通初成,必會尋得她的下落。那時以他的宿識神通,定也能助她飛升羽化,重歸仙界。
洛風深知但凡最後一世輪回,兇劫必大。然則他並不有疑飛升之局,因這早已是註定的機緣。塵世劫難再兇,也兇不到足夠扭轉乾坤、倒錯因果的地步。他惟一牽挂的,就是青石。
墜入濁濁塵世前,她方得脫體化形,修成仙體,神識威能俱未成形,又怎能如洛風這般身具通玄手段,化解起輪回塵劫來舉重若輕,揮灑自如?雖說百世輪回修滿,她也會回返仙界,然則這當中諸般苦楚,那是必不會少的。
漫漫官道,前無盡頭,後無來處。洛風極目眺去,方圓數十裏之內,除他之外,再無衹人匹馬。惟有鬍笳數聲隱約從遠處飄來,又落於遠處。
洛風微微苦笑。自來他衹是聽聞西域荒涼艱苦,人丁稀少,此次親身踏足,纔深知‘古道、西風、瘦馬’是何等貼切。
洛風略嘆一口氣,又舉步嚮前行去。與那前世因果一起悟出的還有許多仙法神通,可惜非有莫大神力,難用通玄法門。洛風此身衹是**凡胎,一身濁氣尚未盡褪,又哪裏稱得上有什麽道行?認真說起來,他此刻體魄也不過比洛陽那些縱情***的貴胄子弟強些而已。那些勉強能用的仙術道法,僅能使他免去寒暑之侵、不受風沙之擾。
前方再有一百多裏,即是劍壺關,出關之後,即算離開了本朝疆域。雖然本朝在更西之處另設有兩個都護府,然則西陲地域廣大,這數千裏疆土仍是異族蠻荒的天下。
劍壺關外,仍需有萬裏之遙,纔是傳聞中‘金城千重,玉樓十二,左帶瑤池,右環翠水’的昆侖玄境。
自來福地洞天,必有真人修行。洛風此去昆侖即是要覓師訪道,求那餐風飲露、煉氣修真的法門,以使肉身煉成仙胎,終得羽化飛升。
從洛陽行到劍壺關前,洛風足足用去兩月時光。他也不購買騾馬代步,一路安步當車,緩緩西行。
其時雖是太平盛世,但路途上也多兇險,特別是如洛風這樣的單身旅人就更是如此。不過此時洛風悟通前世,神通已然初顯,無須起卦即可知吉兇,是以趨利避害,一路自然太平無事。況且這一路上看盡衆生浮沉,於他也算是一種修行。
這一帶雖是關內,但也是馬賊猖獗之地。此刻官道上惟有洛風一人,方圓數十裏皆為平川,毫無躲藏之處。不過洛風心念一動,已知嚮前不遠即可得食宿,出關後更是一片坦途,直達昆侖妙境。
洛風精神一振,一路嚮前行去。這一走,直從上午走到黃昏,纔遙遙望見遠方雲霞處升起一縷炊煙。他心頭一喜,加快了腳步,又行了小半個時辰,終於遙遙望見一根高桿,桿頭挂着一面招客旗,旗邊已是破爛不堪。
旗上綉着四個大字:竜門客棧。
盛名之下,其實難符。這客棧名字如此響亮,那高高的旗桿下卻衹有前後三間低矮土房,另有一間單獨小房,也不知是茅房還是貯室。客棧正堂狹小,連多一些的桌椅都放不下,兩張八仙桌被擺在了門外。北地風大沙重,不論是何季節,都難象江南水鄉那般在戶外飲宴。
可見這客棧如何之小。
洛風搖頭嘆息,但有口茶水有杯淡酒總是好過路邊歇宿。是以他仍嚮客棧行去。
竜門客棧中此刻一個客人也沒有,櫃臺後站着掌櫃,後廚中掌櫃娘子在忙碌,廳堂中則立着一個打雜跑堂的少年。掌櫃是個滿臉堆笑的中年胖子,那少年倒是出乎洛風意料,生得眉清目秀,衣衫潔淨,接人待物伶俐得體,行藏言談頗有靈氣,全不似西北地域那些粗糙人物。
洛風在店中坐定,隨意點了兩葷兩素四個菜色,又要了一壇酒,慢慢自斟自飲起來。
此時的西域戈壁,一旦入夜即是寒氣侵人。客棧外風沙又起,漫天的黃沙呼嘯而過。斜陽已漸漸隱沒於遠方的地平綫下,西半邊的天空盡是火紅雲霞,東半邊的天空則已挂上一彎新月。
正是月在天外,日在月西。
洛風怡然坐在嚮着店門的位置上,全然不在意撲面而來的風沙,衹是凝望雲霞,細細地品着杯中酒。
“客官,晚上風沙大,要不要小的給您把店門關起來?”跑堂的少年湊上來問道。
洛風又望了那少年一眼,益發覺得他聰明靈秀,不該畢生埋沒於這等荒野小店之中。他沉吟片刻,嚮店門外一指,道:“你看這莽莽風沙,斜陽如血,這纔是塞外風光,纔是育得出西北鐵血漢子的戈壁荒原。小兄弟,既然你生在此地,自然得有所作為,纔不枉了來這世間一回啊!”
少年賠笑道:“小人自幼父母雙亡,全仗掌櫃收留,才能夠苟活到現在。現在小人既有居處,衣食也無憂,哪還敢奢求什麽呢?”
洛風搖了搖頭,嘆一口氣,道:“唉,癡迷不悟,癡迷不悟,倒是可惜了你的資質。”
此時那掌櫃似是覺察到了什麽,一路小跑過來,堆起笑臉問道:“客官,小店的菜色您可還滿意嗎?”
那少年臉色微微一變,似是怕掌櫃責駡,當即悄悄退入了後堂。
洛風看了看掌櫃那張市儈而油滑的臉,眉頭微皺,衹是揮了揮手,道:“還可以。你下去吧,我想一個人清靜一會。”
掌櫃滿臉堆笑,唯唯諾諾,回到了櫃臺後,又噼哩叭啦地打起算盤來。
洛風正襟端坐,迎着撲面而來的風沙,鬢發飛揚。他手指以奇妙的節奏微微顫動,杯中的烈酒開始不住盤旋,到得後來,不止形成一個深深旋渦,旋渦中心中還升起一條小小酒柱。小酒柱騰挪翩然,上升時象遊竜升空,下落處似蛟竜探水,。
在西天最後一綫紅雲散去之時,洛風忽然長身站起,將杯中酒潑灑於地,暗自禱道:“我今世即要了卻塵緣,重返仙界。一切前因後果、因緣糾葛,盡在此杯酒中了卻!”
北地多鐵血。
此時雖已全黑,然則朔風如鐵,飛沙如刀,店頂的招客旗裂裂作響,這四野無人的荒漠客棧,一時間竟也充斥着金戈鐵馬的殺伐之氣!
洛風心頭豪氣上涌,他擲掉手中小杯,改而抓起一隻大碗,倒了滿滿一碗烈酒,仰首一口幹了。
酒入口如刀,其味雖劣,然則勁道極足,恰合了洛風此刻心境。
“痛快!”洛風忍不住贊嘆一聲,如此豪飲可是他平生未有之事。西北酒漿之兇之烈,又遠非中原一帶講究厚醇綿密、餘味悠長的酒可比。
洛陽誰傢,行着酒令,溫着花雕,偎翠依紅?
都是浮生如夢。
他又抓起酒壇,就要再倒上一大碗酒。
古人豪爽,遇事必浮三大白。洛風這纔飲了第一碗,又算什麽?
酒壇在提起的剎那,忽似重了幾十斤,洛風手一軟,拿不住酒壇,又讓它重重地跌回了桌上。
洛風輕咦一聲,頗覺奇怪,又伸手去拿酒壇,就在此時,他忽然感覺到地動山搖,腳下一個不穩,差點摔倒在地。洛風心下大驚,能夠引發如此強烈地動的,若非得道真人,就是罕見靈獸。不論是仙是靈,既然來到左近,他怎會一無所覺?
洛風心中疑惑之際,忽然發覺眼前的一切都變得不那麽真切起來。他眼角餘光掃到了桌上擺放的一盆湯,當下悚然一驚!
那湯擺放得四平八穩,湯面上一朵厚重油花正緩緩化開,分毫沒有波光漣漪。
原來非是天動地搖,而是洛風自己站立不穩。
直至此時,一陣眩暈襲來,洛風衹覺眼皮有千鈞之重,漸漸垂落下去。他一個踉蹌,差點摔倒在地,全仗手扶八仙桌,這纔沒有倒下。
洛風身體倦乏無力,然而心頭一片雪亮,知這酒中必有玄虛!
不過此前洛風已然算過吉兇,知道雖錯投黑店,不過是小小劫難一場,因此並不驚慌。他深吸一口氣,開始掐指頌訣,就要驅除迷葯的葯力。雖然他此刻並無任何仙力道行,不過驅除迷葯葯性還是輕而易去,葯性過後召兩個丁甲鬼役出來護身也不算甚難。此劫過後,洛風準備視掌櫃夫婦罪業輕重施與懲戒,至於那打雜跑堂的少年,他倒是頗為喜歡,也是異事一件。想來那少年年紀不大,入這黑店時間不會太久,又是年幼無知,仍有可取之處。因此洛風打算攜這少年同赴昆侖,參修大道。此子頗有靈氣,或許幾世輪回之後,也有驗證大道、位列仙班之望。
衹是洛風清心訣纔頌到一半,耳中忽然嗡的一聲,然後腦後就是一陣劇痛傳來!
洛風眼前一黑,再也站立不住。倒地之前,他勉強回頭望去,這纔見那少年不知何時已立在自己身後。少年手執一根粗大木棒,定定地望着洛風,一張初顯英氣的臉孔既無驚慌失措,也無猙獰可怖。
面對着這樣一張無悲無喜的臉,洛風心底漸漸生起寒意。顯然這少年做這等事已是熟極而流,下迷葯打悶棍,於他就於每日刷鍋洗菜一般隨意輕鬆。
“這是為何?…此去昆侖,不是一路大吉嗎…”
洛風終於支持不住,轟然倒地。彌留之際,他隱隱聽到掌櫃那如公鴨般的聲音:
“沒想到這傢夥衣着光鮮,行囊卻如此寒酸,難怪連馬也沒得一匹!不過瞧這肥羊一身如此好肉,少說也夠店裏一月用度的了。喂!快把他拖到後廚,燒水磨刀,別磨磨蹭蹭的!小雜種再敢偷懶,小心我打斷你的狗腿!”
當其時,天下政治昌明,百姓安居樂業,神州處處祥瑞不絶,漸漸有了一副盛世氣象。
時有名城洛陽,因地處中原通衢之地,物産豐饒,又久不經戰亂天災之禍,人口便逐漸多了起來。幾經擴建之後,洛陽日益興盛,隱隱有凌駕帝都長安之勢。因此百年之前,洛陽即被開國之高祖皇帝定為東都,自此益發繁盛。
洛陽城中有一道長亭街,街東首有一條銅川巷,巷中高墻深院,青石鋪地,氣象森嚴。銅川巷內居住之人非富即貴,皆是洛陽城內數一數二的顯赫人傢,是以這樣一道深巷之中,其實衹有寥寥五戶人傢。
此時方當盛夏,空中萬裏無雲,如火的驕陽似是要將青石路面烤得生出煙來。巷口處幾株垂柳也無精打采地垂着頭,柳枝筆直嚮下,紋絲不動。
這正午時分正是大戶人傢午休之時,整個銅川巷內空空蕩蕩,見不到一個人影,衹有知了的聲聲鳴叫打破了午後的寧靜。
在銅川巷口的一戶人傢,兩扇黑漆銅門之後關着的卻是一個清涼世界。樓宇回廊之間,習習風中帶着浸人涼意,全然不似大門外的熱浪逼人。宅院內水榭歌臺,畫棟雕梁;樓閣重重,回廊道道,可謂氣象非凡。院中一盆一椅,若非華美異常,就是有來歷之物,可考可察。單說那數方假山石,就是産自南海之濱的滴水石,且不說滴水石本身價值千金,僅是千山萬水的運到洛陽,所費已然不菲。
僅止這些,也就罷了,然而那門內照壁上繪着的紫虎嘯月,庭院石階中央的遊竜浮雕,又或是主樓屋檐上伏着的四尊青銅竜龜,俱非尋常百姓人傢所能擁有的紋飾。特別是紫虎與遊竜,更是惟有帝室血脈方能使用的圖紋。
宅院前後分為四進,連接這四進院落的,是兩邊的抄手遊廊。每進之間左右兩扇垂花門,梅蘭竹菊,鬆楓荷合,各具形態,斷斷沒有一個重樣。僕役丫環穿梭不絶,俱是輕手輕腳,似恐驚擾了主人的午間小憩。大戶人間,法度森嚴,單從僕從的這些表現上就可見一斑。誰敢多行一步路,多說半句話?
在宅院後進一角,另有一座翠竹掩映下的院落,院門上題有‘停墨閣’三字。門上一副對聯:
四壁墨香緣窗逝,一泓秋水繞身飛。
其幽靜處別有洞天。
此時主宅偏門一開,一個書僮打扮的少年閃出,一路嚮停墨閣奔來。剛進門數步,就迫不及待地叫道:“少爺!少爺!”
停墨閣迎着院門的是一間書房,房中端坐着一個華服少年,看上去十七八歲年紀,一身牙白傢常便服,箭袖和衣裾邊綉了些鬆枝祥雲,聊作點綴;五彩絲綫捻的絲縧將一塊通透溫潤,不沾塵,可避水的玉佩挂在腰間。配上足下云跟厚底朝靴,清清朗朗,華華美美,端的是如玉少年,翩翩公子。他身畔燃着一爐竜涎香,手捧一本古捲,正在用心研讀,顯得極是專心。驟聽門外書僮呼喚,少當即嚇了一跳,手一抖,險些將那書掉落在地上。他飛速拉開抽屜,將剛剛研讀之書藏於其中,又從桌上抓過一部官修正史,裝模作樣地讀了起來。
那書僮纔叫兩聲,就已奔進房內,見少年正埋首讀經,當下笑道:“少爺!眼下有兩個大好消息,您可要有一段清靜日子,不用再看這些悶死人的之乎者也了!”
那少年一聽,馬上站了起來,道:“真的?這是怎麽回事?快說,快說!”
書僮湊近少年,壓低了聲音道:“我剛纔在正房經過,無意中聽到夫人和洛陽王小王妃在敘舊,其中提到老爺這次赴京後,很得玄宗皇帝的賞識,已經留在京中準備重用了呢!這是第一大喜。這第二喜嘛,長安洛陽相隔遙遠,一來一回怎麽也得半月有餘,老爺肯定不能常回來督察您的課業了。”
少年面露喜色,但旋即意識到不可喜形於色,尤其父親遠行在即,為人子怎可如此歡欣?於是臉一板,道:“此事當真?我得嚮夫人問問去。若是你敢騙我,看我怎麽用傢法收拾你!”
書僮嚇了一跳,忙拉住少年央求道:“少爺!你這一問,夫人一定會察知是我多嘴,到時吃一頓傢法倒是事小,萬一被趕出宅院,那我可就再也服侍不了您了。”
少年沉吟一下,知道夫人嚮來明察秋毫,若是心切問了去,這書僮必定要吃傢法。他素來喜愛書僮聰明伶俐,辦事穩妥,因此就按捺住了心下的焦急,準備慢慢再探口風。
就在此時,閣外忽然傳來一個若鐘響磬鳴的清脆聲音:“三哥哥,是什麽事讓你這麽歡快啊?”聲音未落,門外就閃進一個少女,低低輓着朝雲髻,淡淡着着胭脂紅,垂垂戴着緊步搖,斜斜捲起薄紗袖,露出香藕樣的手臂,水蔥似的指甲。正是那未遇范蠡的西施,不諳世事的貂禪,未落風塵的柳如。她微掀裙裾,一路小跑,轉眼前就衝到了少年的書桌前。
少年大吃一驚,伸手想收拾桌上的東西,但猝不及防之下已被她衝到桌前,一時間手停在半空,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頗為尷尬。
書僮見了少女,臉色微微一變,馬上行禮賠笑道:“七小姐,您怎麽來了?”
少女盯了書僮一眼,冷笑道:“采葯!但凡有你在,必無好事。是不是又在攛掇着三哥哥幹什麽壞事了?”
書僮采葯臉色大變,勉強賠笑道:“七小姐說笑了,小人哪敢啊!小人不過是看看哥兒有沒什麽示下。”
少女哼了一聲,不再理會書僮,一把拿起少年桌上攤開的書,見是一部官修正史,當即扔在一起,繞到少年身旁,一把拉開了他的抽屜,將少年剛剛研讀之書給抽了出來,顯是熟知那少年的脾性。
少女揚了揚手中的古捲,道:“《紫府金丹訣要》?三哥哥,你又沒聽姑父的吩咐,在看這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了!小心着了心魔,堵了七竅。”
少年皺眉辯道:“青陽真人乃是高祖皇帝親拜的護國真人,他手書的《紫府金丹訣要》衹可開心智,哪裏會堵七竅呢?爹爹他老來迂腐,你也跟着這般鬍說!”
少女款款將古捲放在桌上,道:“三哥哥,可不要怪我沒提醒你,三天後西門老先生就要檢查你的課業了,你若是過不了關,等姑父回來,少說也得是禁足一月,不得出府。”
少年微笑道:“不過是背誦三本太宗本記而已,又用不了我半個時辰。”
少女哼了一聲,忽而淺笑道:“知道了,普天之下,惟有三哥哥最聰明了。”
原來少年姓洛名風,字從竜,再過一月即滿一十八歲。七小姐洛惜塵尚未十六,與洛風並非親生兄妹,乃是洛風之母楊夫人的侄女。洛風傢世淵源,其父洛仁和以文採風流著名,時於洛陽任官,與洛陽王李充嚮來交好,其妹洛貴妃又正得當今玄宗皇帝寵愛,是以傢族日顯興隆。此番洛仁和赴京高就,雖然尚未有定論,但必然是個顯赫實缺。
洛風生時天有異象,府第上空白日積雲,又有一道紫電、一道青電盤旋交錯而下。洛仁和請來的風水先生不過是世間藉仙道之名混口飯吃的泛泛之輩,自然解不得其中意思。衹是信口謅道此乃天降祥瑞,此子乃仙人轉世雲雲。藉問祥在何處,瑞從何來,自然是搖頭晃腦,“此乃天機,不可言,不可言。”
洛風一落地,手中即抓着一塊小小青石,青石圓潤晶瑩,隱隱有寶光流動,顯非凡物。洛仁和見此子抓石而生,顯非凡胎,因此也就信了風水先生所言,重謝了紋銀若幹。
洛風自幼聰明絶頂,三歲能誦,七歲成詩,經史雜書,都是過目不忘。到年紀稍大一些,更顯沉穩,識大體,胸襟開闊,遇事從容。因此在五位兒子之中,洛仁和對這個三兒子期許最高,要求也最為嚴苛。衹是洛風不知為何對於治國經濟之學全無興趣,衹喜什麽築基煉丹、仙跡洞府之類的雜傢旁說。他平日裏廣讀道藏,又自少結交修道之士,學了許多鉛汞之學,舞劍之道。
當朝玄宗皇帝信道,因此修仙訪道之風日盛,又傳說在名山大澤中,多有修仙宗派隱居,屢有白日飛生的仙跡傳聞,是以王公大臣子弟修道習劍的不在少數,洛風所為,不過是尋常舉動。衹是那些肯與貴族富戶結交的道士真人,十人中倒有九人道行低微,自己都未必能解得出幾部道典,又如何能夠教人?所貪圖者,不過是金銀供奉而已。
當然,其中也不乏有真神通的真人大士。比如撰寫這部《紫府金丹訣要》的青陽真人,就號稱能點石成金,化泉為漿,又善煉仙丹。開國高祖皇帝服後果覺妙用無窮,當即封青陽真人為當朝國師,賜與田宅無數。又有傳言說青陽真人手掌一把仙劍,出鞘即可引動紫電天雷,威力無窮,青陽真人仗着這柄仙劍已斬妖誅邪無數。
洛風可沒有那般運氣,遇見一個如青陽真人這樣的世外高人。他結交的修道之士雖多,研讀的道藏不在少數,酬金也花了不少。可是若說煉丹,凡丹煉出無數,仙丹一顆也無。若論習劍,那幾招幾勢倒也優雅從容、頗有風骨,但真動起手來連洛府的護院都敵不過。因此洛仁和越看越怒,終於禁止洛風再談修道之事,要他一心讀書,將來好承襲父蔭,在仕途上有所建樹。
衹是洛仁和公務繁忙,難得有時間檢查洛風的課業。洛風又是天縱之材,衹消稍下苦功即可應付過關,大多時候仍是在研讀道藏,探尋飛升之途。他過於醉心此道,連身邊隨侍的小小書僮也被他私下改名為采葯。
洛仁和雖然不喜洛風研習丹鼎之術、黃老之學,但自己也並非對仙道一味排斥,畢竟從本朝開國高祖皇帝始,歷代君王都十分推崇修仙煉丹之學,這些做臣子的,又怎能不得懂一二,否則如何上承君心,體貼聖意?而且洛仁和這座宅第也非尋常,前後四進各有兩條遊竜浮雕,合起來是就是一座離竜陰陽陣。據那布陣的道士說,陣中鎖着一頭北海冰竜之魄,此陣不光可以調和陰陽,驅邪避鬼,而且具有扭轉風水、福蔭子孫的大功效。
這陣中是否真的鎖了一頭北海冰竜之魄自然無人可知,不過那調和陰陽之效倒是頗為顯著。整座宅院鼕暖夏涼,十分怡人,府中諸人全然不受寒暑之苦,就是洛陽王的王府也未必能及得上。
至此時為止,離竜陰陽陣建成剛剛三年,洛仁和就得玄宗皇帝聖恩,召入京中敘事。衹是不知這是陣法之功,還是洛妃枕席之能。
洛惜塵精靈跳脫,然而性情脾性頗見大氣,在洛府年輕一代中與洛風最是相得。她自幼時起,即被一位遊歷而過的女道士相中,授以養氣明心之術,並囑她勤加練習,待她滿十六歲時再來收她為徒。那女道士自稱出身靈墟,為白雲先生傳承弟子。然如洛惜塵這樣的官宦之女,自不會下什麽苦功,三五天能練上一回已很是不錯了。就算如此,洛風也自對她另眼相看。衹是她自己到對那所學養氣之術不屑一顧,稱之着力於旁枝雜徑,背離大道本源。洛風對此很不受落,每每力陳已見,希望洛惜塵能識得其中真味。但洛惜塵心高氣傲,自然不服,何況洛風自己雖讀過諸多道藏,也未見修出什麽神通來,因此兄妹二人每每探討道法仙源時,倒是以爭吵居多。
洛風雖然醉於道術,無心經濟治國之論,然則僅是應付了事的誦讀,已能使年未十八的他嶄露頭角,把經史籍典諸子百傢之學解得頭頭是道,將國事民情世間道理洞察於秋毫之間,每每有驚妙之語。然他痛下苦功的道法反而一無所成。
世事難測,由此可見。
兄妹二人在書房聊不上幾句,又回到了金丹之學上來,自然少不了又是一頓爭吵。激辯一番之後,二人就都有些纍了。洛惜塵忽望了一直乖覺侍立的采葯一眼,道:“你先出去,我有話要同三哥哥講。”
采葯頓時長出一口氣,轉頭就跑。
洛惜塵又氣又惱,喝道:“跑這麽快幹什麽?本小姐還能吃了你不成?”
那采葯伶俐,又仗着素得洛風喜愛,當下衹作聽不見,腳下發力,轉眼間就消失在院門之外,直把洛惜塵氣得貝齒緊咬。
洛風笑道:“且莫管他,你有什麽話要嚮我說?”
洛惜塵恨恨地一頓足,這才望嚮洛風,道:“哼,便宜你了。我聽說姑父此次在京中另有重用,一時半會之間不會再回洛陽,你又可以肆意妄為了。可是天下也沒有那般的好事,我偶爾得知,這一次西門老先生受姑父所托,要狠狠考究你的課業,絶不止是三捲高祖本記而已。”
洛風笑道:“那也不妨。那幾本經史早已在我腹中,何懼…”
他一句話尚末說完,忽然從窗外吹進一陣急風。這風來勢十分凌厲,頃刻間就將書桌上的書捲紙筆一道捲起,劈頭蓋臉地嚮洛風與洛惜塵砸來,甚至那一方産自前朝的古硯也不得幸免,隨風而起!
洛風吃了一驚,急切間奮力將洛惜塵拉到一邊,避過這突如其來出現的猛惡驟風,然而他自己卻被那方古硯砸中肩頭,忍不住臉色一白,悶哼一聲。
猛然間,又一聲巨響,一排高高的書架被惡風掀倒,嚮二人傾覆而下。洛風再吃一驚,顧不得肩背劇痛,猛力將洛惜塵撲倒在地,堪堪避過了厚重的檀木書架。隨後一片唏嘩之聲,什麽前朝螭竜彩盤、上古青花龜紋鉢、碧玉雲紋花瓶,通通摔得粉碎。
惡風來得急,去得也快,雜帶着一堆雜物,旋即從另一邊破窗而去。
片刻之後,洛風纔擡起頭來,驚魂未定地看着已是一片狼藉的書房。洛惜塵見塵埃已定,驚懼漸去,輕輕推了推洛風。洛風這纔省覺,站起身來,將洛惜塵扶起。本朝男女之防遠不若前朝嚴苛,二人又是事急從權,肌膚之觸,也無不可。
洛惜塵道:“真是奇怪,好端端的起什麽風啊!”
洛風嚮窗外望去,也道:“的確有些異樣…咦!”
他跑到窗前,嚮天上望去,這纔發現剛剛還是萬裏無雲、烈陽高照,不知何時竟已鉛雲密佈。那一片黑壓壓的雲不斷垂落,似有千鈞之威,直欲要觸到主樓的屋檐。若這雲失了羈絆,這若大的洛陽城,怕是都會被壓為齏粉!
此時洛府中早已沒了之前的清靜,一片喧嘩之聲,僕役們都在奔走往來,為這即將到來的傾盆大雨作着準備。
洛風走到庭院當中,仰首嚮天,皺眉道:“這陣風雨來得當真奇怪,必有原因。嗯,讓我想想,《玄都九真》經中是怎麽說的…”
洛惜塵忽然面色大變,嚮洛風大喊着什麽,衹是她的叫聲已全然被一記突如其來的霹靂淹沒。
洛風仰首嚮天,木然望着那如九天垂瀑一般落下的滔天電光,早已驚得呆了。
大音希聲。
“三哥哥!”洛惜塵也不知叫到第幾遍,麻木的雙耳纔依稀聽到了自己的叫聲。眼見着那滔天電光直逼洛風而去,她顧不得身軀疼痛,也不避忌庭院中天雷如潮,飛步嚮洛風衝去。
當蓮足落入庭院的一刻,洛惜塵忽地呆了一呆。庭院中翠竹如屏,流泉暗涌,哪有分毫天雷殛過的痕跡?她再一擡頭,天上復又碧空如洗,烈陽普照。剛剛那摧城壓寨般的黑雲,就似從未存在過一般。
直至一眼看到蜷縮在地、已然昏迷不醒的洛風,洛惜塵這纔相信剛剛的一幕非是幻覺。她心頭一痛,急急跑到洛風身前。
洛風雙目緊閉,滿面紫紅,通體散發着驚人的高熱,似欲噴出火來。他胸口衣服一片焦黑,幾乎全被紫雷引發的天火給燒去,奇異的是露出的肌膚卻是細嫩雪白,宛如新剝的嫩藕,完全沒有半分被天火燒灼的痕跡。他頸中係着一道細細金鏈,鏈尾墜着一方小小青石。洛惜塵自然認得這是洛風自出生起即抓在手中的青石。
此刻青石正散發着瑩瑩的光輝,光輝流轉不定,宛如活物。見此光景,洛惜塵暗忖:定是那青石護體,纔免去了三哥哥焚燒之苦吧。一時,頓覺此物不凡,遂凝神細看。這一看,纔見這方小小青石幾已變得通體透明,內中似有沸騰的熔湖,不斷有無以計數的細小紫金色文字飄浮上來。
這些文字過於細小,洛惜塵仔細辨認,纔勉強看清這些文字的一點輪廓。文字與上古的大篆有些許類似之處,她是一個字都不認得。但眼前情景太過玄奇,看到忘形之時,惜塵不禁伸手想去觸摸這方青石,然而那纖纖指尖剛一觸到青石,她即驚呼一聲,迅速將手收回。
不知是否受到天火所引,青石炙熱之極,稍一觸碰既將洛惜塵的指尖燙出一個水泡。她乃是鐘鳴鼎食的官宦小姐,如何吃得這種苦?當下眼中就有了盈盈淚光。
洛惜塵不停地吹着自己的指尖,疼痛稍息,又想起了洛風的安危,急忙望去,不覺又是一呆。
洛風不知何時已經醒來,但他一動不動地躺在地上,怔怔望着高遠的碧空,熱淚滾滾而出,早已癡了。那方青石也已斂去寶光,安安靜靜地躺在洛風的胸口。
“三哥哥!你怎麽了?”洛惜塵一邊呼喚,一邊推着洛風的手臂。她心下有些驚慌,隱隱覺得定是有什麽大事將要發生了。
過得許久,洛風纔轉過頭來,他似是望着洛惜塵,目光實則穿越了眼前的一切,落到了那幽幽玄冥之中。
“原來…這已是最後的一世輪回了嗎?”洛風自言自語,洛惜塵卻一點也聽不懂他究竟在說些什麽。經歷紫雷天火之後,在她眼前的洛風似是變了一個人,再也不見原本略有的張狂,而代之以浩瀚深邃,令人看不透,辨不清。
她心下害怕,搖動着洛風的手臂,道:“三哥哥!你到底怎麽了?要不要請王府的薛太醫來瞧瞧?”
“薛太醫?”洛風這一刻纔回過神來,緩緩站起。聽到她的話,忍不住含笑道:“他能瞧出什麽來?俗葯凡方,怎破解得了註定的輪回因果?何況這已是最後一世,衹消修得圓滿,自然消解得一切前塵後緣。又何須去破?”
洛惜塵更是驚慌,她拉住洛風的袍袖不放,道:“三哥哥,你在說些什麽,我怎麽一點都不懂?”
洛風輕撫她的秀發,道:“都是勞塵之侶,又怎知解脫之門?因果輪回,若論有就有,說是無也無。本來就是個故事,故事又哪裏有道理呢?你現在自是不懂。等有朝一日機緣到了,便會明白。”
洛惜塵本是冰雪聰明,此刻心中忽然有悟,當下問道:“三哥哥,你是要走了嗎?”
這一問,把洛風也問得微微一怔。他沉吟片刻,道:“生死一場,即證輪回。萬千變化,無非因果。也罷,我既投生於洛府,也是一場緣分,且留書一封。他日有緣,自會重見。”
言罷,洛風即回到書房,提筆鋪紙,匆匆留書一封,即嚮停墨閣外行去。
洛惜塵不及細看洛風寫了什麽,急忙追出書房,嚮他的背影叫道:“三哥哥,你要去哪裏?”
“巍巍者,昆侖。”
此時洛府諸丫環纔發覺停墨閣中的變故,匆匆涌了進來,望見剛遭風劫的書房,無不咋舌。然而洛風從他們之中穿行而出,卻無一人能夠發覺。
“怎麽好端端的東西全碎了?”
“三少爺呢?怎麽不見三少爺?”
下人們亂成一團,吵吵嚷嚷,洛惜塵卻渾然不覺,她衹是將洛風留下的那一封書信悄悄收入袖中。
九月的洛陽仍炎若洪爐,然而關外西陲的風中已略有隱約寒意,流竄在這片遼闊蒼茫的戈壁。這是一片迥然異於東都洛陽的土地,沒有溫潤適意的青山緑水,沒有式樣繁雜的亭臺樓閣,更沒有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群。在這裏,除了漫漫黃沙,就是片片礫石。
更讓人退避三捨的,是戈壁中時時興風作浪的猛惡風沙。前一刻還是青天朗朗,紅日高懸,下一刻就是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倘遇上那風沙尤其兇猛之時,衹見滿地黃沙,倏忽成捲,越旋越高,宛如萬馬奔騰、狂浪拍岸,凌空撲將而去。倘使一不小心碰上此等風沙,那小命自是難以保全。是以邊陲之人行路這時,莫不是萬分小心,時時辨識天象。
莽莽風沙中,隱約走出一個少年。他緩步前行,鬢發華服整潔異常,全然不見半點塵土,肆虐西疆的風沙與他沒有分毫影響。衹是他的臉上頗顯疲憊之態。
這少年正是洛風。
在紫雷天火殛體的一剎,他忽然證悟了那命中註定的百世輪回,千載塵緣。雖然前世之事破碎紛亂,勉強說來,衹是片片連不成完整故事的章回而已。然則對洛風來說,能得憶起無定天河畔的次次頌經,回想得那一雙青瞳,已是足夠。
這一世,輪回已滿。
他衹消煉化這一身**凡胎,修成仙軀,白日飛升之後,即可脫離這百世千年以來的因果,重列仙班。這一世的青石雖然尚不知身處何方,但隨着他道行日深,神通初成,必會尋得她的下落。那時以他的宿識神通,定也能助她飛升羽化,重歸仙界。
洛風深知但凡最後一世輪回,兇劫必大。然則他並不有疑飛升之局,因這早已是註定的機緣。塵世劫難再兇,也兇不到足夠扭轉乾坤、倒錯因果的地步。他惟一牽挂的,就是青石。
墜入濁濁塵世前,她方得脫體化形,修成仙體,神識威能俱未成形,又怎能如洛風這般身具通玄手段,化解起輪回塵劫來舉重若輕,揮灑自如?雖說百世輪回修滿,她也會回返仙界,然則這當中諸般苦楚,那是必不會少的。
漫漫官道,前無盡頭,後無來處。洛風極目眺去,方圓數十裏之內,除他之外,再無衹人匹馬。惟有鬍笳數聲隱約從遠處飄來,又落於遠處。
洛風微微苦笑。自來他衹是聽聞西域荒涼艱苦,人丁稀少,此次親身踏足,纔深知‘古道、西風、瘦馬’是何等貼切。
洛風略嘆一口氣,又舉步嚮前行去。與那前世因果一起悟出的還有許多仙法神通,可惜非有莫大神力,難用通玄法門。洛風此身衹是**凡胎,一身濁氣尚未盡褪,又哪裏稱得上有什麽道行?認真說起來,他此刻體魄也不過比洛陽那些縱情***的貴胄子弟強些而已。那些勉強能用的仙術道法,僅能使他免去寒暑之侵、不受風沙之擾。
前方再有一百多裏,即是劍壺關,出關之後,即算離開了本朝疆域。雖然本朝在更西之處另設有兩個都護府,然則西陲地域廣大,這數千裏疆土仍是異族蠻荒的天下。
劍壺關外,仍需有萬裏之遙,纔是傳聞中‘金城千重,玉樓十二,左帶瑤池,右環翠水’的昆侖玄境。
自來福地洞天,必有真人修行。洛風此去昆侖即是要覓師訪道,求那餐風飲露、煉氣修真的法門,以使肉身煉成仙胎,終得羽化飛升。
從洛陽行到劍壺關前,洛風足足用去兩月時光。他也不購買騾馬代步,一路安步當車,緩緩西行。
其時雖是太平盛世,但路途上也多兇險,特別是如洛風這樣的單身旅人就更是如此。不過此時洛風悟通前世,神通已然初顯,無須起卦即可知吉兇,是以趨利避害,一路自然太平無事。況且這一路上看盡衆生浮沉,於他也算是一種修行。
這一帶雖是關內,但也是馬賊猖獗之地。此刻官道上惟有洛風一人,方圓數十裏皆為平川,毫無躲藏之處。不過洛風心念一動,已知嚮前不遠即可得食宿,出關後更是一片坦途,直達昆侖妙境。
洛風精神一振,一路嚮前行去。這一走,直從上午走到黃昏,纔遙遙望見遠方雲霞處升起一縷炊煙。他心頭一喜,加快了腳步,又行了小半個時辰,終於遙遙望見一根高桿,桿頭挂着一面招客旗,旗邊已是破爛不堪。
旗上綉着四個大字:竜門客棧。
盛名之下,其實難符。這客棧名字如此響亮,那高高的旗桿下卻衹有前後三間低矮土房,另有一間單獨小房,也不知是茅房還是貯室。客棧正堂狹小,連多一些的桌椅都放不下,兩張八仙桌被擺在了門外。北地風大沙重,不論是何季節,都難象江南水鄉那般在戶外飲宴。
可見這客棧如何之小。
洛風搖頭嘆息,但有口茶水有杯淡酒總是好過路邊歇宿。是以他仍嚮客棧行去。
竜門客棧中此刻一個客人也沒有,櫃臺後站着掌櫃,後廚中掌櫃娘子在忙碌,廳堂中則立着一個打雜跑堂的少年。掌櫃是個滿臉堆笑的中年胖子,那少年倒是出乎洛風意料,生得眉清目秀,衣衫潔淨,接人待物伶俐得體,行藏言談頗有靈氣,全不似西北地域那些粗糙人物。
洛風在店中坐定,隨意點了兩葷兩素四個菜色,又要了一壇酒,慢慢自斟自飲起來。
此時的西域戈壁,一旦入夜即是寒氣侵人。客棧外風沙又起,漫天的黃沙呼嘯而過。斜陽已漸漸隱沒於遠方的地平綫下,西半邊的天空盡是火紅雲霞,東半邊的天空則已挂上一彎新月。
正是月在天外,日在月西。
洛風怡然坐在嚮着店門的位置上,全然不在意撲面而來的風沙,衹是凝望雲霞,細細地品着杯中酒。
“客官,晚上風沙大,要不要小的給您把店門關起來?”跑堂的少年湊上來問道。
洛風又望了那少年一眼,益發覺得他聰明靈秀,不該畢生埋沒於這等荒野小店之中。他沉吟片刻,嚮店門外一指,道:“你看這莽莽風沙,斜陽如血,這纔是塞外風光,纔是育得出西北鐵血漢子的戈壁荒原。小兄弟,既然你生在此地,自然得有所作為,纔不枉了來這世間一回啊!”
少年賠笑道:“小人自幼父母雙亡,全仗掌櫃收留,才能夠苟活到現在。現在小人既有居處,衣食也無憂,哪還敢奢求什麽呢?”
洛風搖了搖頭,嘆一口氣,道:“唉,癡迷不悟,癡迷不悟,倒是可惜了你的資質。”
此時那掌櫃似是覺察到了什麽,一路小跑過來,堆起笑臉問道:“客官,小店的菜色您可還滿意嗎?”
那少年臉色微微一變,似是怕掌櫃責駡,當即悄悄退入了後堂。
洛風看了看掌櫃那張市儈而油滑的臉,眉頭微皺,衹是揮了揮手,道:“還可以。你下去吧,我想一個人清靜一會。”
掌櫃滿臉堆笑,唯唯諾諾,回到了櫃臺後,又噼哩叭啦地打起算盤來。
洛風正襟端坐,迎着撲面而來的風沙,鬢發飛揚。他手指以奇妙的節奏微微顫動,杯中的烈酒開始不住盤旋,到得後來,不止形成一個深深旋渦,旋渦中心中還升起一條小小酒柱。小酒柱騰挪翩然,上升時象遊竜升空,下落處似蛟竜探水,。
在西天最後一綫紅雲散去之時,洛風忽然長身站起,將杯中酒潑灑於地,暗自禱道:“我今世即要了卻塵緣,重返仙界。一切前因後果、因緣糾葛,盡在此杯酒中了卻!”
北地多鐵血。
此時雖已全黑,然則朔風如鐵,飛沙如刀,店頂的招客旗裂裂作響,這四野無人的荒漠客棧,一時間竟也充斥着金戈鐵馬的殺伐之氣!
洛風心頭豪氣上涌,他擲掉手中小杯,改而抓起一隻大碗,倒了滿滿一碗烈酒,仰首一口幹了。
酒入口如刀,其味雖劣,然則勁道極足,恰合了洛風此刻心境。
“痛快!”洛風忍不住贊嘆一聲,如此豪飲可是他平生未有之事。西北酒漿之兇之烈,又遠非中原一帶講究厚醇綿密、餘味悠長的酒可比。
洛陽誰傢,行着酒令,溫着花雕,偎翠依紅?
都是浮生如夢。
他又抓起酒壇,就要再倒上一大碗酒。
古人豪爽,遇事必浮三大白。洛風這纔飲了第一碗,又算什麽?
酒壇在提起的剎那,忽似重了幾十斤,洛風手一軟,拿不住酒壇,又讓它重重地跌回了桌上。
洛風輕咦一聲,頗覺奇怪,又伸手去拿酒壇,就在此時,他忽然感覺到地動山搖,腳下一個不穩,差點摔倒在地。洛風心下大驚,能夠引發如此強烈地動的,若非得道真人,就是罕見靈獸。不論是仙是靈,既然來到左近,他怎會一無所覺?
洛風心中疑惑之際,忽然發覺眼前的一切都變得不那麽真切起來。他眼角餘光掃到了桌上擺放的一盆湯,當下悚然一驚!
那湯擺放得四平八穩,湯面上一朵厚重油花正緩緩化開,分毫沒有波光漣漪。
原來非是天動地搖,而是洛風自己站立不穩。
直至此時,一陣眩暈襲來,洛風衹覺眼皮有千鈞之重,漸漸垂落下去。他一個踉蹌,差點摔倒在地,全仗手扶八仙桌,這纔沒有倒下。
洛風身體倦乏無力,然而心頭一片雪亮,知這酒中必有玄虛!
不過此前洛風已然算過吉兇,知道雖錯投黑店,不過是小小劫難一場,因此並不驚慌。他深吸一口氣,開始掐指頌訣,就要驅除迷葯的葯力。雖然他此刻並無任何仙力道行,不過驅除迷葯葯性還是輕而易去,葯性過後召兩個丁甲鬼役出來護身也不算甚難。此劫過後,洛風準備視掌櫃夫婦罪業輕重施與懲戒,至於那打雜跑堂的少年,他倒是頗為喜歡,也是異事一件。想來那少年年紀不大,入這黑店時間不會太久,又是年幼無知,仍有可取之處。因此洛風打算攜這少年同赴昆侖,參修大道。此子頗有靈氣,或許幾世輪回之後,也有驗證大道、位列仙班之望。
衹是洛風清心訣纔頌到一半,耳中忽然嗡的一聲,然後腦後就是一陣劇痛傳來!
洛風眼前一黑,再也站立不住。倒地之前,他勉強回頭望去,這纔見那少年不知何時已立在自己身後。少年手執一根粗大木棒,定定地望着洛風,一張初顯英氣的臉孔既無驚慌失措,也無猙獰可怖。
面對着這樣一張無悲無喜的臉,洛風心底漸漸生起寒意。顯然這少年做這等事已是熟極而流,下迷葯打悶棍,於他就於每日刷鍋洗菜一般隨意輕鬆。
“這是為何?…此去昆侖,不是一路大吉嗎…”
洛風終於支持不住,轟然倒地。彌留之際,他隱隱聽到掌櫃那如公鴨般的聲音:
“沒想到這傢夥衣着光鮮,行囊卻如此寒酸,難怪連馬也沒得一匹!不過瞧這肥羊一身如此好肉,少說也夠店裏一月用度的了。喂!快把他拖到後廚,燒水磨刀,別磨磨蹭蹭的!小雜種再敢偷懶,小心我打斷你的狗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