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中国话剧>> 郭沫若 Guo MoRuo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892年十一月16日1978年六月12日)
屈原
  寫作背景
  
  《屈原》寫於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半壁河山淪於敵手,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悍然發動“皖南事變”。郭沫若面對這樣的政治現實義憤填膺,創作了歷史劇《屈原》,以批判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展示了現實世界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尖銳鬥爭。起到了“藉古諷今,古為今用”的作用。
  
  《屈原》在當年國民黨統治的中心──重慶上演,産生過巨大的影響。尤其是“雷電頌”一幕中的獨白,激起過許多愛國者的共鳴。每次演出都被觀衆爆發出的雷鳴般的掌聲所淹沒。這個劇最終被國民黨當局禁演。
  
  全劇
  
  全劇五幕“橘頌”“受誣”“招魂”“被囚”“雷電頌”
  
  課文節選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場,是全劇的高潮。
  
  屈原被囚禁在東皇太一廟。他手足帶着刑具,頸上係着長鏈,散發披肩,獨身徘徊。這時,狂風咆哮,電閃雷鳴。面對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國就要淪亡,聽着風吼、雷鳴,看着閃電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他激憤的心情發展到極點,他的心像火一樣燃燒起來,鑄成了這大氣磅礴,動人心魄的獨白——《雷電頌》。它是屈原鬥爭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現。《雷電頌》是全劇高潮中最強力的一個音符。
  
  《屈原》寫於1942年1月,這時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也是國民黨反動統治最為黑暗的時候。半壁河山淪於敵手,蔣介石集團消極抗日,並且悍然發動“皖南事變”,大肆屠殺愛國抗戰的軍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對這樣的政治現實義憤填膺,創作了《屈原》,以鞭撻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他說:“全中國進步人民都感受着憤怒,因而我把這時代的憤怒復活到屈原的時代裏去了。換句話說,我是藉了屈原的時代來象徵我們當時的時代。”(《序俄文譯本史劇〈屈原〉》)於是,郭沫若藉歷史上的屈原的悲劇,展示了現實世界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尖銳,激烈的鬥爭,起到了“藉古諷今,古為今用”的作用。
  
  全劇分為“橘頌”“受誣”“招魂”“被囚”“雷電頌”五幕。
  
  課文節選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場,是全劇的高潮部分。昏庸專橫的楚懷王不聽屈原的一再忠告,粗暴地撕毀楚齊盟約,轉而依附秦國,走上妥協投降的道路,屈原也遭到囚禁。面對正在沉入黑暗的祖國,失去自由的詩人滿腔憂憤,以《雷電頌》的形式無比猛烈地迸發出來。
  
  文章按自然力聲威的發展,和屈原的感情脈絡劃分段落層次。
  
  第一層(1~3段),呼喚風暴怒吼,由衷贊美“無邊無際的偉大的力”。
  
  第二層(4~6段),呼喚風,雷,電,表達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強烈願望。
  
  第三層(7~8段),贊頌閃電的光明與火花,並决心與之一起燒毀一切黑暗勢力。
  
  第四層(9—12段),義正辭嚴地詰責“土偶木梗”,表示與污穢,邪惡,勢不兩立。
  
  第五層(13段),表現屈原的堅強意志與必勝的信心。
  
  風雷電象徵人世間追求正義,光明的變革力量。對風雷電的呼喚與歌頌,表現了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摧毀黑暗的熱望,也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
  
  明確:運用大量的修辭手法來增強作品的藝術表達效果。如用反復,排比,反問,無比憤怒地斥責惡神,達到最大限度地抒情效果,往往感人肺腑,撼動人心。句子本身又具有詩的形式美和節奏感,增強了語句的氣勢,琅琅上口,鏗鏘有力。 象徵手法的運用,使作者難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達的更加含蓄,深沉,凝練。用風雷電象徵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用洞庭湖,長江,東海象徵人民群衆。土偶木梗象徵着無德無能,欺民惑衆的官僚統治集團。
  
  這是一首結構嚴謹的散文詩。全詩五個層次先分後合,緊密相連,由風,及雷,及電;由詛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頌火進射出光明,再到燒毀一切偶像。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一氣呵成,使詩人的滿腔怒火和對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現。可以看出,這樣在演出時能緊緊抓住觀衆的心,感染觀衆,獲得一種現場感,使觀衆與之産生共鳴。 都是藉景抒情,通過意象,隱隱流露出淡淡的憂傷,清幽,典雅,含蓄,節奏徐緩,音調和諧,想象貼切新穎,有着古典詩詞的意境和韻味,如一首小夜麯,流過人們的心田,給人美的享受。“雷電頌”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徹底蹂躪詩人自尊的靈魂,噴薄而出的詩。”它不僅是刻畫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筆,更是屈原鬥爭精神最突出的體現,而且它使全劇主題思想鮮明地突現出來。這篇散文詩,想像瑰麗奇特,閃耀着革命浪漫主義的光輝;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用火一般的激情感染聽衆。 把屈原和風雷電融為一體,達到物我同化的境地,顯示了追求光明,毀滅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為光明與正義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愛國者的形象。所以感情鄙噴薄而出,不可阻擋。
  
  這是一篇悲壯,慷慨,激昂的抒情獨白。屈原召喚着風暴雷電等雄偉的自然力量,他與風暴雷電已完全融為一體!讓我們用自己最激越的感情,朗讀課文,走進屈原豐富的內心世界,感受這雷與電的洗禮。
  
  總體概括
  
  象徵手法的作用:委婉麯折含蓄,化“抽象”為“具體”,形象可感。
  
  這是一篇悲壯、慷慨、激昂的抒情獨白。屈原召喚着風暴雷電等雄偉的自然力量,他與風暴雷電已完全融為一體!讓我們用自己最激越的感情,朗讀課文,走進屈原豐富的內心世界,感受這雷與電的洗禮。
  
  本文展現了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尖銳鬥爭,起到了“藉古諷今、古為今用”的作用。
  
  《雷電頌》是作者描寫屈原在自尊的靈魂遭受最深凌辱、生命危在旦夕之際叩問天地表達自身理想的宣言書。“獨白”以詩意化的語言賦予自然雷電以神力,讓雷電化作手中的倚天長劍,去劈開黑暗,去焚毀這黑暗中的一切,《雷電頌》淋漓盡致,不可遏止地抒發了屈原熱愛祖國、堅持正義、渴望光明、反對黑暗的理想與要求。《雷電頌》是正氣歌,它以史為題材,以劇為形式,以詩為靈魂,“把時代的憤怒復活在屈原的時代裏”,表現了抗戰時期人民抗戰要求和同仇敵愾的民族精神。
  
  整體感知
  
  郭沫若的浪漫主義歷史劇《屈原》塑造了我國一個偉大的政治傢兼詩人──屈原的形象,深切的愛國愛民思想和英勇無畏的鬥爭精神,是作者賦予這個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徵。在七國紛爭、戰亂頻仍的時代,屈原看透了秦國侵吞六國的野心,力勸楚懷王聯齊抗秦,係念祖國和人民的命運前途。孰料卻遭到張儀、南後之流卑鄙地陷害,橫加以“淫亂宮廷”的罪名。在含冤莫白的情形下,他仍然拳拳關註祖國和人民,把它們看得高於自身的利害得失。他“沉痛地”勸誡楚懷王,憤怒地斥責南後,恨她危害了祖國:“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們整個兒的楚國啊!我是問心無愧,我是視死如歸,麯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斷。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們整個兒的赤縣神州呀!”昏庸專橫的楚懷王不聽屈原的一再忠告,粗暴地撕毀楚齊盟約,轉而依附秦國,走上妥協投降的道路,屈原也遭到囚禁。面對正在沉入黑暗的祖國,失去自由的詩人滿腔憂憤,以《雷電頌》的形式無比猛烈地迸發出來。他呼喚着咆哮的風,去“吹掉這比鐵還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他呼喚着轟隆隆的雷,把他載到“那沒有陰謀,沒有污穢,沒有自私自利”的地方去;他呼喚着閃電,要把閃電作為他心中無形的長劍,“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他呼喚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閃耀着的偉大的自然力,“發揮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要“跳進那沒有邊際的沒有限製的自由裏去”,從而迎來燦爛炫目的“光明”。他渴望光明,狂熱地呼喊“火……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這熊熊之火的燃燒着的生命,我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難道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嗎?……”詩人以火一般熾烈的語言以及雷霆萬鈞的氣勢,表達了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為了獲得光明,他高呼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連同一切罪惡的黑暗都“燒毀!燒毀!燒毀!”因為它們衹是“産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它們“完全是一片假”,“衹有曉得播弄人”,這些神鬼偶像指嚮的是人世間昏庸腐朽暴戾的當權者,表現了他鞭撻一切污穢、橫掃一切邪惡的頑強戰鬥精神,體現了他與黑暗勢力决鬥到底的浩然正氣。
  
  在現代話劇中,獨白是一種非常具有表現力的藝術手段,它可以直接展現人物內心深刻而復雜的矛盾。郭沫若在他的歷史劇創作中,十分註意在戲劇衝突中激化人物的內心情感,逐漸推嚮高潮,最後以長篇抒情獨白的方式噴瀉而出,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戲劇和抒情效果。《雷電頌》的獨白就是這樣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詩。這段抒情獨白,是“生之顫動,靈之喊叫”,波瀾壯闊,氣勢磅礴,撼動人心,是全劇的靈魂和高潮。郭沫若說,在劇本第二、三、四幕中描寫了無辜受陷害遭侮辱的事跡,從構思上說,“都為的是結穴成這一景”。“雷電頌”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徹底蹂躪詩人自尊的靈魂”噴薄而出的詩。它不僅是刻畫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筆,是屈原鬥爭精神最突出的體現,而且使全劇主題異常鮮明地凸現出來,充分表現了詩人痛恨黑暗、嚮往光明、忠於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郭沫若曾表示,《雷電頌》是受了屈原《天問》中“薄暮雷電”的啓示,想表達“天問”的意境。實際上,“雷電頌”呼風喚雷的激情,毀滅諸神的憤怒,磅礴宇宙的氣勢,直接顯露了郭沫若鮮明的個性、衝動的氣質、熾熱的感情,接近於郭沫若式的自我傾訴。而且具有深沉的現實指嚮和深刻的現實意義。它有力地抨擊了抗戰時期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投降政策,堅持全民族抗日的鬥爭意志,推動了正在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
  
  這段獨白想像瑰麗奇特,氣勢宏偉壯闊,具有革命浪漫主義的詩學風格。作者進行大膽的藝術虛構,上天入地,馳騁想像,運用誇張、象徵等多種表現手法,使屈原和急風、怒雷、閃電這些宇宙偉大的自然力融為一體,達到物我同化的境地,顯示了追求光明、批判一切污穢、毀滅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作為光明與正義的化身顯得更加光彩熠熠、沉雄悲壯。
  
  分層次
  
  全文分兩層
  
  第一層:對風雷電的呼喚與歌頌,表達了對黑暗的憤激和對光明的禮贊與嚮往。(從“風!你咆哮吧!”到“把這包含着一切罪惡的黑暗燒毀吧!” )
  
  第二層:藉指斥神鬼偶像來憤怒詛咒昏庸腐朽的當權者。(從“把你這東皇太一燒毀了吧!”到篇末。)
  
  詞語註音
  
  睥睨pì nì
  
  波瀾lán
  
  鞺鞺鞳鞳tāng tāng tà tà
  
  污穢huì
  
  稽首qǐ
  
  迸射bèng
  
  罪孽niè
  
  腳鐐liào
  
  咆哮páo xiào
  
  眩目xuàn
  
  伫立zhù
  
  木梗gěng
  
  馳騁chí chěng
  
  犀利xī
  
  虐待nüè
  
  雷霆tíng
  
  徘徊pái huái
  
  郢yǐng
  
  詞語解釋
  
  虐待:用殘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播弄:擺布。
  
  鞭撻:鞭打。比喻抨擊。
  
  雷霆:1,雷暴;霹靂。2,比喻威力或怒氣。
  
  躊躇:猶豫。
  
  祈禱:一種宗教儀式,信仰宗教的人嚮神默告自己的願望。
  
  懺悔:嚮神表示悔過,請求寬恕。
  
  罪孽:迷信的人認為應受到報應的罪惡。
  
  馳騁;奔馳。
  
  徘徊;1,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2,比喻猶疑不决。 3,比喻事物在某個範圍內浮動、起伏。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騰轟鳴,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污穢:不幹淨的東西。
  
  拖泥帶水:比喻說話、寫文章不簡潔或做事不幹脆。
  
  睥(Pì) 睨(nì):眼睛斜看着,形容高傲的樣子。
  
  鞺鞺鞳鞳(tāngtāngtàtà):原是鐘鼓象聲詞,這裏形容波濤聲。
  
  拜手: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行禮時,跪下,兩手拱合到地,頭靠在手上。
  
  東皇太一:天神,屈原作品《九歌》中的神靈。
  
  東君:太陽神。
  
  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行禮時,跪下,叩頭到地。
  
  雲中君:雲神。
  
  土偶木梗:即土偶木偶,這裏指泥塑木雕的神像。
  
  大司命:星名,也是神名,主宰人的生死。
  
  少司命:星名,也是神名,主宰人的禍福。
  
  湘君:湘水神。
  
  湘夫人:傳說堯的女兒、舜的妃子娥皇、女英投湘江而死,死後成為湘水之神,稱湘夫人。
  
  湘妃竹:斑竹,又稱淚竹、湘妃竹。傳說舜南巡時死去,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之間哭泣,眼淚沾染在竹子上,竹上便有了斑點,所以稱斑竹、淚竹。
  
  河伯:河神。
  
  竜門:楚國都城郢(現在湖北江陵西北)的東門。
  
  嬋娟:屈原的弟子之一。
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
  
  屈原——年四十左右,三閭大夫。
  
  宋玉——年二十左右,屆原之弟子。
  
  蟬娟——屆原之侍女,年可十六。
  
  上官靳尚——年三十以往,大夫,楚懷王之佞臣。
  
  子蘭——年十六七,楚懷王窆稚子。
  
  南後——年三十以往,名鄭袖,子蘭窆母,懷王寵姬。
  
  楚懷王——年五十歲。
  
  張儀——年四十以往,秦之丞相,連橫傢,
  
  於椒——年六十左右,令尹,昏庸老朽窆佞臣。
  
  招魂老人——年可七十左右。
  
  阿汪——年可六十左右,屆原之老閽幾。
  
  阿黃——年可五十佘,屆原之老竈下婢。
  
  河伯——年可三十左右,釣者,
  
  漁父——年可五十左右。
  
  僕夫——年可二十以往,衛士。
  
  鄭詹尹——太卜,鄭袖窆父,年七十以往。
  
  楚懷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楚國郢都(今湖北江陵縣)。
第一幕
  [清晨的橘園,暮春,尚有若幹殘橘,剩在枝頭。園後為籬柵,有門在正中偏右,園外一片田疇。左前別有園門一道通內室。園中右側有涼亭一,離園地可高數段。亭中有琴桌石凳之類。亭之階段,正嚮左,階上各陳蘭草一盆。階下置一竹帚。園中除橘樹外,可任意配置其它竹木。
  
  [嬋娟年可十六,抱琴由左首出場,置於亭中琴桌上,略加整飭,即由原徑退下。
  
  [屈原年四十左右,着白色便衣,巾幘,亦由左首出場。左手執帛書一捲,在橘林中略作逍遙,時復攀弄殘橘,聞其香韻。最後於不經意之間摘其一枚置於右手掌上把玩。徐徐步上亭階,坐在階之最上段。一時聞橘香韻,一時復舉首四望。有間置橘於階上,展開帛書,乃用古體篆字所寫之《橘頌》。字係紅色。用朱寫成。
  
  屈原:(徐徐地放聲朗誦。讀時兩手須一舒一捲)輝煌的橘樹呵,枝葉紛披。
  
  生長在這南方,獨立不移。
  
  緑的葉,白的花,尖銳的刺。
  
  多麽可愛呵,圓滿的果子!
  
  由青而黃,色彩多麽美麗!
  
  內容潔白,芬芳無可比擬。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雰霏。
  
  賦性堅貞,類似仁人志士。
  
  (讀至此中輟,置書膝上,復取橘置掌中把玩,閉目玩味。終復張目,若有意若無意將橘劈為兩半,但無食意,僅衹把玩而已)
  
  [此時宋玉抱一小黃犬由外園門入,年二十左右,着短衣,頭上輓兩捲鬒。見屈原,即奔至其前。
  
  宋玉:(立階下)先生,你出來了。
  
  屈原:啊,我正在找你。你到什麽地方去來?
  
  宋玉:我把園子打掃了之後,便抱着阿金①到外邊去跑了一趟回來。
  
  屈原:那很好,你們年青人有起早的習慣,更能夠時時把筋骨勤勞一下,是很好的事。(徐徐將兩半橘子合而為一,一手握橘,一手執書,起立)我為你寫了一首詩啦,我們到亭子上去坐坐吧。(步入亭中,就琴桌而坐,隨手將橘置於桌上)
  
  [宋玉隨上,立於左側。
  
  屈原:你把阿金放下,念念我這首新詩。(將書捲授宋玉)
  
  [宋玉將黃犬放下,任其自由動作。屈原開始撫琴。
  
  宋玉:(展開書捲前半,默念一次,舉首)先生,你是在贊美橘子啦。
  
  屈原:是的,前半是那樣,後半可就不同了,你再讀下去看。
  
  宋玉:(繼續展讀,發出聲來)呵,年青的人,你與衆不同。
  
  你志趣堅定,竟與橘樹同風。
  
  你心胸開闊,氣度那麽從容!
  
  你不隨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
  
  你謹慎存心,决不鬍思亂想。
  
  你至誠一片,期與日月同光。
  
  我願和你永做個忘年的朋友。
  
  不撓不屈,為真理鬥到盡頭!
  
  你年紀雖小,可以為世楷模。
  
  足比古代的伯夷,永垂萬古!
  
  (讀罷有些惶恐,復十分喜悅)先生,你這真是為我寫的嗎?
  
  屈原:是,是為你寫的。(以下在對話中,仍不斷撫琴,時斷時續)
  
  宋玉:我怎麽當得起呢?
  
  屈原:我希望你當得起。(以右手指園中橘樹)你看那些橘子樹吧,那真是多好的教訓呀!它們一點也不驕矜,一點也不怯懦,一點也不懈怠,而且一點也不遷就。(稍停)是的,它們喜歡太陽,它們不怕霜雪。它們那碧緑的葉子,就跟翡翠一樣,太陽光愈強愈使它們高興,霜雪愈猛烈,它們也絲毫不現些兒愁容。時候到了便開花,那花是多麽的香,多麽的潔白呀。時候到了便結實,它們的果實是多麽的圓滿,多麽的富於色彩的變換呀。由青而黃,由黃而紅,而它們的內部——你看卻是這樣的有條理,又純粹而又清白呀。(隨手將劈開了的橘子分示其內部)它們開了花,結了實,任隨你什麽人都可以欣賞,香味又是怎樣的適口而甜蜜呀。有人欣賞,它們並不叫苦,沒有人欣賞,它們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的大公無私。但你要說它們是——萬事隨人意,絲毫也沒有一點骨鯁之氣的嗎?那你是錯了。它們不是那樣的。你先看它們的周身,那周身不都是有刺的嗎?(又嚮橘樹指示)它們是不容許你任意侵犯的。它們生長在這南方,也就愛這南方,你要遷移它們,不是很容易的事。這是一種多麽獨立難犯的精神!你看這是不是一種很好的榜樣呢?
  
  宋玉:是。經先生這一說,我可感受了極深刻的教訓。先生的意思是說,樹木都能夠這樣,難道我們人就不能夠嗎?(思索一會兒)人是能夠的。
  
  屈原:是,你是瞭解了我的意思,你是一位聰明的孩子。你年紀青青就曉得好學,也還專心,不怕就有好些糊塗的人要引誘你去跟着他們鬍混,你也不大隨波逐流,這是使我很高興的事。(稍停)所以我希望你要能夠像這橘子樹一樣,獨立不倚,凜冽難犯。要虛心,不要作無益的貪求。要堅持,不要同乎流俗。要把你的志嚮拿定,而且要抱着一個光明磊落、大公無私的心懷。那你便不會有什麽過失,而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了。(再停)你能夠這樣,我願意永遠和你做一個忘年的朋友。你能夠這樣,不怕你年紀還輕,你也盡可以做一般人的師長了。(略停)不過也不要過分的矜持,總要耿直而通情理。但遇到大節臨頭的時候,你卻要絲毫也不苟且,不遷就。你要學那位古時候的賢人,餓死在首陽山上的伯夷,就餓死也不要失節。我這些話你是明白的吧?
  
  宋玉:是,我很明白。我的志嚮就是一心一意要學先生,先生的學問文章我要學,先生的為人處世我也要學;不過先生的風度太高,我總是學不像呢。
  
  屈原:你不要把我做先生的看得太高,也不要把你做學生的看得太低,這是很要緊的。我自己其實是很平凡的一個人,不過我想任何人生來怕都是一樣的平凡吧?要想不平凡,那就要靠自己努力。(稍停)我們應該把自己的模範懸得高一些;最好是把歷史上成功了的人作為自己的模範,盡力去追趕他,或者甚至存心去超過他。那樣不斷地努力,一定會有成就的。北方有一位學者顔淵,是孔仲尼的得意門生,我最近聽到他的一句話,我覺得很有意思。他說“舜何?人也?餘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這真是很好的一個教條。我們誰都知道大舜皇帝是了不起的人,但他是什麽呢?不是人嗎?我們自己又是什麽呢?不也是人嗎?他能夠做到那樣了不起的地步,我們難道就做不到嗎?做得到的,做得到的,凡事都在人為。雨水都還可以把石頭滴穿,繩子都還可以把木頭鋸斷呢!總要靠自己努力,靠自己不斷地努力纔行。
  
  [嬋娟抱水瓶入場,至亭下,挹水一尊,捧至琴臺前獻於屈原,俟屈原呷畢,復拾尊荷瓶而下。
  
  宋玉:先生的話我是要牢牢記着的。不過我時常感覺到,要學習古人,苦於不知道從什麽地方下手。古人已經和我們隔得太遠,他的聲音笑貌已經不能夠恢復轉來,我們要學他,應該從什麽地方學起呢?我時常在先生的身邊,先生的聲音笑貌我天天都在接近,但我存心學先生,學先生,卻絲毫也學不像呢。
  
  屈原:(微笑)你要學我的聲音笑貌做什麽?專學人的聲音笑貌,豈不是個猴子?(起立在亭中徘徊)學習古人是要學習古人的精神,是要學習那種不斷努力的精神。始終要鞭策着自己,總要存心成為一個好人。(稍停)我們每一個人生來都是一樣平凡的,而且在我們的身上還隨帶着很多不好的東西。譬如我們每一個人都愛爭強鬥狠,但是又愛貪懶好閑,在這兒便種下了墮落的種子。爭強鬥狠也並不就壞,認真說這倒是學好的動機。因為你要想比別人強,或者比最強的人更強,那你就應該拼命地努力,實際上做到比別人傢更強的地步。要你的本領真正比人強,你才能夠強得過別人,這是毫無問題的。
  
  宋玉:是,真是不成問題的。
  
  屈原:但是問題卻在這兒出現了。能強過別人是很高興的事,但努力卻又是吃苦的事,因此便想來取巧,不是自己假充一個強者,虛張聲勢,便是更進一步去陷害別人,陷害比自己更強的人。這就是虛偽,這就是罪惡,這就是墮落!(聲音一度提高之後,再放低下來)人的貪懶好閑的這種根性,便是自己隨身帶來的墮落的陷阱!我們先要盡量地把這種根性除掉,天天拔除它,時時拔除它,毫不容情地拔除它。能夠這樣,你的學問自然會進步,你的本領自然會強起來,你的四肢筋骨也自然會健康了。你說,你苦於無從下手,其實下手的地方就在你自己的身上。(稍停)當然我們也應該嚮別人學習,嚮我們身外的一切學習。我們生來是一無所有,不僅身子是赤條條,心子也是赤條條,隨身帶來的一點好東西,就是——能夠學習。我們能夠學習,就靠着能夠學習,使我們身心兩方逐漸地充實了起來。可以學習的東西,四處都是。譬如我們剛是。譬如我們剛纔講到的那些橘子樹,(嚮樹林指示)不是我們很好的老師嗎?又譬如立在我面前的你,我也是時常把你當成老師的。……
  
  宋玉:(有些惶恐)先生,你這樣說,我怎麽受得起?
  
  屈原:不,我不是在同你客氣。凡是你們年青一輩的人都是我的老師。人在年青的時候,好勝的心強,貪懶的心還沒有固定,因此年青人總是天真活潑,慷慨有為,沒有多麽大的私心。這正是我所想學習的。(復就座於亭欄上)就拿做詩來講吧,我們年紀大了,閱歷一多了,詩便老了。在謀章佈局上,在造句遣辭上,是堂皇了起來;但在着想的新鮮、純粹、素樸上,便把少年時分的情趣失掉了。這是使我時時感覺着發慌的事。在這一點上,仿佛年紀愈老便愈見糟糕。(稍停)所以我盡力地在想嚮你們年青的人學,盡力地在想嚮那純真、素樸的老百姓們學,我要盡力保持着我年青時代的新鮮、純粹、素樸。這些話,我對你說過不僅一次,你應該記得的吧?
  
  宋玉:是,我是時常記着的。
  
  屈原:所以有許多人說我的詩太俗,太放肆了,失掉了“雅頌”的正聲,我是一點也不介意的。我在盡量地學老百姓,學小孩子,當然會俗。我在盡量地打破那種“雅頌”之音,當然會放肆。那種“雅頌”之音,古古板板的,讓老百姓和小孩子們聽來,就好像在聽天書。那不是真正把人性都失掉幹淨了嗎?不過話又得說回來,我自己究竟比你們出世得早一些,我的年青時代是受過“典謨訓誥”、“雅頌”之音的熏陶,因此我的文章一時也不容易擺脫那種格調。這就跟奴隸們頭上的烙印一樣,雖然奴隸籍解除了,而烙印始終除不掉。到了你們這一代就不同了,你們根本就沒有受過烙印,所以你們的詩,徹內徹外,都是自己在做主人。這些地方是使我羨慕你們這一代的。
  
  宋玉:這正是先生的不斷努力、不斷學習的精神,我今天實在領受了最可寶貴的教訓。先生這首《橘頌》是可以給我的吧?
  
  屈原:當然是給你的。我為你寫的詩,怎麽會不給你?
  
  宋玉:(拱手)我實在多謝先生,從今以後我每天清早起來便要朗誦它一遍。
  
  屈原:倒也不必那樣拘泥。就詩論詩的話,實在也並不怎麽好,不過你存心學做好人好了,做到像伯夷那樣啦。
  
  宋玉:多謝先生的指示。但我總想學先生,像伯夷那樣的人我覺得又像古板了一點。殷紂王本來是極殘忍的暴君,為什麽周武王不好去徵伐他呢?誅鋤了一個暴君,為什麽一定要去餓死呢?這點我有些不大瞭解。
  
  屈原:講起真正的史事上來的話,這裏倒是有問題的。我們到園子裏去走走,一面走,一面和你細談吧。(步下亭階)
  
  [宋玉隨後。
  
  屈原:照真正的史事來講,殷紂王並不是怎樣壞的人。特別是我們楚國人,本來是應該感謝他的。我們楚國,在前本是殷朝的同盟。殷紂王和他的父親帝乙,他們父子兩代費了很大的力量來平定了這南方的東南夷,周人便趁着機會強大了起來,終竟乘虛而入,把殷朝滅了。我們的祖先和宋人、徐人在那時都受着壓迫,纔逐漸從北方遷移到南方來。北方有個地方叫着楚丘,你應該是知道的吧,那就是我們祖先所在的地方了。假使沒有殷紂王的平定東南夷,我們恐怕還找不到地方來安身,我們的祖先怕已經都化為周人的奴隸了。周朝的人把殷朝滅了自然要把殷紂王說得很壞,造了些莫須有的罪惡來加在他身上,其實他並不是那麽壞的。伯夷要反對周武王,也就是證明了。
  
  宋玉:啊,先生這樣的說法,我真是聞所未聞,真是太新鮮,太有意義了。
  
  屈原:這些古事,本來用不着多管,不過像伯夷那種氣節,實在是值得我們景仰、學習的。他本來是可以做孤竹國的國君的人,但他把那種安富尊榮的地位拋棄了。因為他明白,在我們人生中還有比做國君更尊貴的東西。假使你根本不像一個人,做了國君又有什麽榮耀?是,在周朝的人把殷朝滅了的時候,伯夷也盡可以不必死,敷敷衍衍地過活下去,別人也不會說什麽話。假使他遷就一下,周朝的人也許還會拿些高官厚祿給他。但他知道,那種的高官厚祿、那種的苟且偷生,是比死還要可怕。所以他寧願餓死,不願失節。這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你懂得我的意思麽?
  
  宋玉:我此刻弄明白了。尤其是史事的背景弄明白了,更加覺得伯夷這個人值得尊敬。
  
  屈原:在這戰亂的年代,一個人的氣節很要緊。太平時代的人容易做,在和平裏生,在和平裏死,沒有什麽波瀾,沒有什麽麯折。但在大波大瀾的時代,要做成一個人實在不是容易的事。重要的原因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是貪生怕死。在應該生的時候,衹是糊裏糊塗地生。到了應該死的時候,又不能夠慷慷慨慨地死。一個人就這樣被糟蹋了。(稍停)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也正是大波大瀾的時代,所以我特別把伯夷提了出來,希望你,也希望我自己,拿來做榜樣。我們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你懂得我的話麽?
  
  宋玉:我懂得了,先生。
  
  屈原:好的,我的話也說得太多。今天的天氣實在太好,我們再到外面的田野裏去走一會兒吧。
  
  宋玉:我願意追隨先生。(抱琴在左脅下)
  
  [二人徐徐嚮外園門走去。
  
  [嬋娟匆匆入場。
  
  嬋娟:(趨前,呼屈原)先生,先生,剛纔上官大夫靳尚來過,他留了幾句話要我告訴你,便各自走了。
  
  屈原:他留了什麽話?
  
  嬋娟:他說:張儀要到魏國去了。國王聽信了先生的話,不接受張儀的建議,不願和齊國絶交。因此,張儀覺得沒有面目再回秦國,他要回到他的故鄉魏國去了。上官大夫他順便來通知你。
  
  屈原:(帶喜色)好的,這的確是很好的消息。(回顧宋玉)宋玉,我有件事情要你趕快去辦。
  
  宋玉:是,先生,請你吩咐。
  
  屈原:我的書案上有一篇文稿,是國王昨天要我寫的緻齊國國王敦睦邦交的國書,我希望你去趕快把它謄寫一遍。張儀既已决心離開,說不定國王很快就要派人把國書送到齊國去。
  
  宋玉:是,我抄好了,再送來請先生看。(嚮嬋娟)這琴請你抱着。
  
  [把琴授與嬋娟,由左門下場。
  
  嬋娟:(遲疑地)先生,剛纔上官大夫走的時候,他還告訴了我一句話。
  
  屈原:他告訴你什麽?
  
  嬋娟:他說:南後曾經對他說過,準備調我進宮去服侍她。
  
  屈原:南後也曾對我說過,但她說得不太認真,所以我還不曾告訴你啦。嬋娟,如果南後真的要調你進宮去,你是不是願意?
  
  嬋娟:(果斷地)不,先生,嬋娟不願意。嬋娟不能離開先生。
  
  屈原:你不喜歡南後嗎?她是那樣聰明、美貌,而又有才幹的人。
  
  嬋娟:不,我不喜歡她。我相信,她也不喜歡我。
  
  屈原:不喜歡你?怎麽要調你進宮去呢?
  
  嬋娟:那可不知道是什麽打算了。我每一次看見她,都有點害怕。她那一雙眼睛就跟蛇的眼睛一樣,兇煞煞地、冰冷冷地死盯着你,你就禁不住要打寒噤。先生,我在你面前,我自己感覺着,我安詳得就像一隻鴿子。但我一到了南後面前,我就會可憐得像老鷹腳爪下的一隻小麻雀了。先生,我希望你不要讓我去受罪。
  
  屈原:(含笑)你形容得很好。是的,南後是有權威的人。你如果不願進宮,等她認真提到的時候,我替你婉謝好了。(步至亭前躑躅,復不經意地走上亭階,順手將適纔放置在欄桿上的兩半橘子拿起,在手中把玩,合之分之者數次,但無食意)
  
  [此時嬋娟亦步上涼亭,把琴放在琴桌上,又靜靜地步下涼亭。
  
  [公子子蘭由右側後園門入場。子蘭年十六七,左腳微跛。
  
  嬋娟:先生,公子子蘭來了。
  
  [屈原回身,子蘭趨至亭前,敬立階下行拱手禮。
  
  子蘭:先生,早安!
  
  屈原:(略略答禮)早安,你們可以到亭子上來坐坐。
  
  [嬋娟導子蘭入亭。
  
  屈原:你們隨意坐坐,不必拘禮。
  
  [二人因屈原未坐,亦不敢就座。
  
  屈原:我這裏有一個橘子,是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我送給你們。
  
  [二人接受。
  
  子蘭:多謝你。先生,你近來好嗎?
  
  屈原:很好,我近來很愉快的。好幾天不見你來了,是在傢裏用功嗎?
  
  子蘭:我沒有,先生。因為這幾天我有點兒傷風咳嗽,媽媽要我休息一下。我今天來,是媽媽要我來請先生的。(微微咳了幾聲)
  
  屈原:南後在叫我嗎?有什麽事,你可知道?
  
  子蘭:不,我也不十分知道。不過我想,恐怕是為的張儀要走的事情吧。爸爸在今天中午要替他餞行呢。……我媽媽為了張儀要走,很有點着急。昨天下午張儀同上官大夫一道突然來嚮我爸爸辭行。他說:秦國的國王尊敬爸爸,不滿意齊國的不友好的態度,所以願意奉獻商於之地六百裏,請求楚國也和齊國絶交。爸爸既然聽信三閭大夫的話,不願和齊國絶交,他沒有面目再回到秦國去了。他要回到他的故鄉魏國。又說他們魏國的美人很多,一個個就跟神仙一樣,他準備找一位很好看的人來獻給我爸爸啦。
  
  屈原:嗯,張儀說過那樣的話嗎?
  
  子蘭:是啦,所以弄得我媽媽很着急。她昨天夜裏還叫上官大夫靳尚送了一千五百個大錢去做路費呢。
  
  屈原:一千五百個大錢?
  
  子蘭:是啦,一千是送給張儀,五百是送給他的隨從。
  
  屈原:張儀收了嗎?
  
  子蘭:詳細的情形我不知道,我想是收了的,那樣多的錢啦!
  
  屈原:哼,這樣說來,那些鬼傢夥是在作怪啦!
  
  子蘭:我也感覺着是有點蹊蹺。大約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媽媽要請先生去幫忙的吧。
  
  屈原:好的,你等我去把衣服換好來同你去。你就留在這兒。(嚮嬋娟)嬋娟,你也陪着公子在這兒,不過我希望你們不要折損花木。
  
  子蘭:先生,你請放心。我是最愛惜花木的人。
  
  屈原:那很好,我回頭就可以轉來的。
  
  [徐徐步下亭階,嚮左側園門下。
  
  [二人在亭口鵠立。
  
  子蘭:(見屈原去後,立即放肆起來,以手攜嬋娟手,嚮亭內引去)嬋娟,我們坐着談談心吧。
  
  嬋娟:(縮回其手)你不要這樣拉我,我自己曉得坐。
  
  子蘭:好的。我是怕你站纍了呢。(自行就亭階口上坐下,面側嚮前左)
  
  嬋娟:(坐於亭階上)公子,你也請吃橘子。(取出一瓣來嚼食)
  
  子蘭:不,這橘子我不想吃。先生把這橘子一個人給我們一半,我覺得很有意思。我是半邊,你是半邊,合攏來,不就是整個兒的嗎?
  
  嬋娟:你總愛說這些沒有意思的話。
  
  子蘭:你說沒有意思,滿有意思呢。嬋娟,我倒要問你:先生這幾天說過我什麽壞話沒有?
  
  嬋娟:先生沒有說過你什麽壞話,不過也沒有說過你什麽好話。
  
  子蘭:當然嘍,先生哪裏會說我的好話!他喜歡的就是那位專會在人面討好,比你還要媚態的宋玉小哥兒啦!一定又是怎樣的純真嘍,勤勉嘍,規矩嘍。先生所喜歡的就是那種女性十足的漂亮小哥兒啦。
  
  嬋娟:你一轉身就要說朋友的壞話!
  
  子蘭:嬋娟,我傷到了你心上的人,是不是?
  
  嬋娟:(微微生怒)誰個是我心上的人!你瞎說!
  
  子蘭:我纔不瞎說呢,你怕我不明白!那女性十足的漂亮小哥兒,就是你心上的人!
  
  嬋娟:哼,我纔不喜歡他呢。
  
  子蘭:(起立)你不喜歡他!喜歡誰?
  
  嬋娟:我喜歡我喜歡的人。
  
  子蘭:(俯身以顔面就之)喜歡我吧,是不是?
  
  嬋娟:我喜歡你,喜歡你受罪。(以手推之)
  
  子蘭:(欲擁抱之)我就讓你受罪!
  
  [嬋娟一閃身跑下臺階,子蘭撲空倒地,幾跌至階下。
  
  嬋娟:(捧腹憨笑)呵哈哈哈……跛腳公子,真是受罪!真是受罪!
  
  子蘭:(起來,生怒地)你這黃毛丫頭!你怕我不能懲治你!(曳着微跛的腳急驟下階,於階下復失足倒地)
  
  嬋娟:(已作勢欲逃,見子蘭倒地,復大笑)呵哈哈哈……跛腳公子,
  
  你再來吧!你再來吧!有膽量?
  
  子蘭:(慢慢爬起來,坐在最低一段的階段上,揉着右膝,表示無再追逐之意)唉,我的腳不方便,反正我也調皮不過你。
  
  嬋娟:(微露憐憫意,但也不想近身)恭喜你,恭喜你啦。右腳又跌着了嗎?兩衹腳都跛起來,豈不就扯平了嗎?(又笑)
  
  子蘭:(可憐地)你這刻薄鬼!我的腳不方便,你不曉得同情,偏要幸災樂禍,加倍的嘲笑。你曉得不?你們女人們愛笑,是不祥的事啦。從前周幽王寵褒姒,在烽火臺上戲弄諸侯,褒姒一笑而失天下。齊頃公的母親,蕭同叔子笑了晉大夫郤剋,蕭同叔子一笑而使齊同遭兵災。你笑我嘛,我看你是得不到好死
  
  嬋娟:(莊重了起來)是你自己不好啦。
  
  子蘭:好的,好的,就算我不好吧。我是受了懲罰了。我現在連站都站不起來了。(作欲起立而不能之勢)嬋娟,好姑娘,好姐姐,請你來扶我一下好不?
  
  嬋娟:(躊躕)我來扶你。你可不要再胡闹了。
  
  子蘭:我不再胡闹了,我央求你啦。先生不要出來了?
  
  嬋娟:(稍存警戒意,步至子蘭身邊)好的,我就扶你起來吧。(扶之起立)
  
  子蘭:(腳方立定,復反身擁抱嬋娟而欲親其吻)你這次總逃不掉了!好傢夥!
  
  嬋娟:(掙紮)你這騙子!你這跛腳騙子!(用力將子蘭推開,反身嚮橘林中逃避)
  
  [子蘭追嬋娟,二人在橘林中穿插追逐。
  
  [屈原由左門出場。
  
  屈原:你們在幹什麽?
  
  子蘭:(故意做出可憐相)先生,嬋娟欺侮我。她把我摔翻了,還駡我“跛腳騙子”。
  
  嬋娟:不,是他先欺侮我的。
  
  屈原:(嚮嬋娟,和婉地)嬋娟,我看還是你的不是。他有殘疾,行動不大方便,你應該照拂他,為什麽反而欺侮他?(停一忽)一個人要有反抗性,但也要有同情心。尤其是你們年青一代的人,不能以欺侮弱者來顯示自己的英勇。這是我經常告訴你們的話。
  
  嬋娟:(表示自歉)先生,我錯了。我要永遠記着你的指示,不再忘記。
  
  屈原:(牽動子蘭)好,子蘭,我同你去見南後。
  
  [屈原與子蘭嚮右首走去。
  
  (幕下)
首頁>> 文學>> 中国话剧>> 郭沫若 Guo MoRuo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892年十一月16日1978年六月12日)